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月考试卷

阅读:626  2016-06-07
标签:人教版 高一 下册 月考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626]
山东省武城县第二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6月月考语文试题
高一年级下学期月考试题
语文试题 2016.6
(共150分,时间:150分钟)
要求:
1.选择题(共12小题,共36分,1-7小题,15-19小题用2B铅笔涂在答题卡1-12题
的位置上)
2.非选择题(共114分。看清题号,写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上)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每小题3分,共9分)
论自然美
李泽厚
就美的本质说,自然美是美学的难题。各派不是认为自然无美,美只是人类主观意识加上去的,便是认为自然美在其本身的自然条件,与人类无关。对这个问题,我当年提出了“美的客观性与社会性相统一”亦即“自然的人化”说。
但“自然的人化”说却一直遭到误解和反对。它常常被人们从字面含义上肤浅地理解为被人力开发了的自然对象。其实,“自然的人化”可以分狭义和广义两种含义。通过劳动、技术去改造自然事物,这是狭义的自然人化。而我所说的,是广义的概念。天空、大海、沙漠、荒山野林,没有经人去改造,但也是“自然的人化”。因为“自然的人化”指的是人类征服自然的历史尺度,指的是整个社会发展达到一定阶段,人和自然的关系发生了根本改变。
“自然的人化”不能仅仅从狭义上去理解。人所培植的花草等,也确乎是美的,但社会越发展,人们便越要也越能欣赏暴风骤雨、沙漠、荒凉的风景等等没有改造的自然,越要也越能欣赏像昆明石林这样似乎是杂乱无章的奇特美景,这些东西对人有害或为敌的内容已消失,而愈以其感性形式吸引着人们。人在欣赏这些表面上似乎与人抗争的感性自然形式中,得到一种高昂的美感愉快。所以应该站在一种广阔的历史视野上理解“自然的人化”。此外,还有人经常把“自然的人化”解释为比拟性的,将自然对象赋予人的想象、情感、意会,如把松、竹、梅比作人的清风亮节,将自然对象作为人格的理想等等。这是康德讲的“道德的象征”。这样理解“自然的人化”只能是种借用。
社会美有历史尺度问题,自然美亦然。那么,这种人与自然关系的改变的历史尺度,又如何理解和计算呢?这个广义的“自然的人化”大体从何时开始的呢?
首先要指出,狭义的“自然的人化”是广义的“自然的人化”的基础,是使人与自然界发生关系改变的根本原因。原始人为什么不能欣赏山水花鸟,就是因为当时狭义的自然人化水平即生产力水平,使他跟自然的关系不存在那广义的自然的人化。在狩猎的时代或狩猎的原始民族中,大概只有某些种类的动物成为人类活动和意识的对象,其他的自然事物不是与人无关,便是与人敌对。农业社会之所以是人类历史的最大进展也正在于它使人类安居,并循天时、地利而延续着巩固着秩序化的生活,众多自然事物和整个大自然逐渐成为人类生活活动的真正的客观环境、条件、资源、工具,从而成为对象。这虽然还不是审美对象,却是它们日后成为个人审美对象的前提基础和根源,即是说,它们开始获有了美的本质,具有了审美性质。可见,“自然的人化”作为哲学美学概念,只涉及美的本质,它是山水花鸟、自然景物成为人们的审美对象的最后根源和前提条件。至于具体的自然景物如何和何时成为人们的审美对象,则属于历史具体地逐一研讨的实证科学问题。
(选自李泽厚《美学三书》,有删改)
1.下列是关于作者对“自然的人化”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自然的人化”是美的客观性与社会性相统一,分狭义的“自然的人化”和广义的“自然的人化”两种含义。


浏览完整试题B. 狭义的“自然的人化”作为广义的“自然的人化”的基础,是使人与自然界发生关系改变的根本原因。
C. “自然的人化”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其感性形式吸引着人们的对人有害或为敌的没有改造的自然。
D. “自然的人化”是一个哲学美学概念,是自然景物成为人们的审美对象的最后根源和前提条件。
2.下列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改变的历史尺度” 的理解,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因为原始人当时的生产力水平较为低下,使他还只能停留在狭义的“自然的人化”的层面上,还不能做到欣赏山水花鸟等广义的“自然的人化”。
B. 在狩猎的时代或狩猎的原始民族中,很多自然事物不是与人无关,便是与人敌对,大概也只有某些种类的动物能成为人类活动和意识的对象。
C. 由于农业社会能使人类安居,才使众多自然事物和整个大自然逐渐成为人类生活活动的真正的客观环境、条件、资源、工具,从而成为“自然的人化”的对象。
D. 农业社会让已经成为对象的众多自然事物和整个大自然开始获有了美的本质,具有了审美性质,是日后成为个人审美对象的前提基础和根源。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就自然美这个美学的难题,作者认为,自然美在其本身的自然条件,与人类无关,美只是人类主观意识加上去的。
B. 作者认为,“自然的人化”指的是人类征服自然的历史尺度,没有经人改造的天空、大海、沙漠,也可以是“自然的人化”。
C. 作者认为,把“自然的人化”解释为比拟性的,将自然对象赋予人的想象、情感、意会等等,只能是一种借用。
D. 作者认为,具体的自然景物如何和何时成为人们的审美对象,不属于哲学美学研究的范畴,它是需要实证的科学问题。
二.古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伏暅,字玄耀,曼容之子也。幼传父业,能言玄理,与乐安任昉、彭城刘曼俱知名。仕齐位东阳郡丞、鄞令。时曼容已致仕,故频以外职处暅,令得养焉。
梁武帝践阼,兼《五经》博士,与吏部尚书徐勉、中书侍郎周捨总知五礼事。
出为永阳内史,在郡清洁,政务安静。郡人何贞秀等一百五十四人诣州言状,湘州刺史以闻。诏勘有十五事为吏人所怀,帝善之。徙新安太守,在郡清恪如永阳时。人赋税不登者,辄以太守田米助之。郡多麻苧,家人乃至无以为绳,其厉志如此。属县始新、遂安、海宁并同时生为立祠。
征为国子博士,领长水校尉。时始兴内史何远累著清绩,武帝擢为黄门侍郎,俄迁信武将军、监吴郡事。暅自以名辈素在远前,为吏俱称廉白,远累见擢,暅循阶而已,意望不满,多托疾居家。寻求假到东阳迎妹丧,因留会稽筑宅,自表解职。诏以为豫章内史,乃出拜。书侍御史虞㬭奏曰:“风闻豫章内史伏暅,去岁启假,以迎妹丧为辞,因停会稽不去。入东之始,货宅卖车,以此而推,则是本无还意。暅历典二邦,少免贪浊,此自为政之本岂得称功常谓人才品望居何远之右而远以清见擢名位转隆暅深怀诽怨形于辞色……请以暅大不敬论。”有诏勿论,暅遂得就郡。
征为给事黄门侍郎,领国子博士,未赴卒。
初,暅父曼容与乐安任遥皆昵于齐太尉王俭,遥子昉及暅并见知。顷之,昉才遇稍盛,齐末已为司徒左长史,暅独滞于参军事,及终名位略相侔。暅性俭素,车服粗恶,外虽退静,内不免心竞,故见讥于时。然能推荐后来,常若不及,少年士子或以此依之。
(节选自《南史•列传第六十一•儒林》)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郡人何贞秀等一百五十四人诣州言状 状:告状
B.远累见擢,暅循阶而已 阶:官阶
C.入东之始,货宅卖车 货:买
D.请以暅大不敬论 论:论处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诏以为豫章内史 斧斤以时入山林
B.因停会稽不去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C.诏以为豫章内史,乃出拜 臣乃得有以报太子
D.暅独滞于参军事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此自为政之/本岂得称功/常谓人才品望居何远之右/而远以清见擢/名位转隆/暅深怀诽怨/形于辞色
B.此自为政之本/岂得称功/常谓人才品望居何远之右/而远以清见擢/名位转隆/暅深怀诽怨/形于辞色
C.此自为政之本/岂得称功常谓/人才品望居何远之右/而远以清见擢/名位转隆/暅深怀诽怨/形于辞色
D.此自为政之本/岂得称功/常谓人才品望/居何远之右/而远以清见擢/名位转隆/暅深怀诽/怨形于辞色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伏暅从小就继承了父亲的事业,能说玄理,与乐安人任昉、彭城人刘曼都很出名,他又与何远都有廉名,并且他还认为自己的名声和资格都应该排在何远之前。
B.伏暅任新安太守时,与在永阳时同样清廉,有人交不出赋税,他就用太守官田所产粮食救助他,新安郡的始新、遂安、海宁三县,在他死后立祠纪念。
C.伏暅不满何远多次被破格提拔,而自己只是逐级提升,就借到东阳为妹妹办丧事之机,留在了会稽,还上表请求辞职,直到皇帝任他为豫章内史,他才出来拜谢。
D.伏暅和任昉都被齐太尉王俭深知,但运气没有他好,任昉到齐末就已经担任了司徒左长史,伏暅却仍然停滞于参军事这一职务,直到死时的名位才与任昉大致相等。
8.把下列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2)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二)古代诗歌阅读(8分)
9.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浪淘沙•九日从吴见山觅酒
吴文英
山远翠眉长,高处凄凉。菊花清瘦杜秋娘①。净洗绿杯牵露井,聊荐幽香②。
乌帽③压吴霜,风力偏狂。一年佳节过西厢。秋色雁声愁几许,都在斜阳。
【注】①杜秋娘,泛指美丽动人的歌妓。②牵露井,即打来清冽的井水。荐:献上。③乌帽,即黑帽,隋唐之后流行于民间。
(1)试分析上阕画线句子在景物描写上有什么特点。(4分)
(2)请结合下阕分析作者“愁”的原因。(4分)
(三)
10.名篇名句默写(8分)
(1)《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诗人凭吊英雄人物,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苦闷之情,只好以一杯清酒祭月的语句: , 。


展开余下试题(2)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 , ”两句描写刘裕叱诧风云,驰骋疆场的场面,表达了作者的豪情壮志。
(3)王勃在《滕王阁序》中,赞美洪州物产珍异人才杰出的句子: ,
; , 。
(4)《滕王阁序》中,王勃表现自己坚守清廉之心,身处逆境依然乐观旷达的句子:
, 。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18分)
蟹 篓
白秋
  清朝末年,宫廷式微,好多身怀绝技的人物流向民间,核雕艺人张大眼就是其中一位。偶然机会,山东潍县都家村的都渭南结识了张大眼,为他的手艺折服,全力接济,张大眼感激之余,就把祖传的核雕技艺传给渭南。由此,核雕这门手艺扎根潍县,流传了一百多年,也留下了获得巴拿马世博会金奖和数次作为国礼的美名。
  然而,时过境迁,核雕也跟其他民间艺术一样,跌入了低谷,传人极少,鲜有问津者。直到十多年前,在那不起眼的村子里发生了一件小事。
  那一天,老刘家的三小子逃学,跑到了邻居家的果园里偷东西。不大的果园,只有那么一棵桃树长得是格外茂盛,桃子也个大鲜艳,让人垂涎欲滴。他费事巴力刚爬上树,忽听见有人喊:“臭小子,你又来了,给我下来。”
  就见都老爷子手持锄柄,急匆匆赶来,逮了个正着。那小子吓得够呛,越喊他越往上爬,看样子是想从树上跳过墙头跑的意思。
  老都赶紧说:“你下来,下来吧,我不打你,也不跟你家里人说。下来,我给你拿熟的吃,快点。”
  他半信半疑出溜下来,手里还攥着个半生不熟的青桃。
  老都一脸惋惜地夺过来。“我说你个熊孩子,这桃子能吃吗?它的核有大用处,弄好了一个桃核能顶你爹种三亩地,抓一年蟹子的。你过来看看。”拽着他耳朵到了里屋。那小子一看,桌上炕上全是桃核,分门别类雕了三国、水浒、西游记、马拉轿车、夜游赤壁等传说故事,佛像、山川、十二生肖等动物造型,或玲珑剔透,或稳妥大方,或滑稽可笑,一下子就把他迷住了。
  从此,就让他——艺名“启今”的这个混小子走上了一条不同寻常的路,他死皮赖脸要拜都老爷子为师,成了潍坊核雕的第六代传人。
  启今生在一个普通的庄户人家,好在是兄弟几个都有自己的一技之长,不愁吃穿。就是他,自小调皮捣蛋,不正经学习,成了家里的老大难。假期里,父亲带他去田里抓螃蟹,他东跑西颠光琢磨着玩,气得父亲把蟹篓往地头一扔过来揍他。他却看着满地爬的蟹子上了神,不顾父亲的巴掌把屁股打得山响,一根筋地问:“爹呀,你说里面那个蟹子咋的啦,怎么越爬越往里呢?”
  “它笨呀,跟你一样,什么时候你才能爬出去,不用我操心了,你个没出息的东西。”这话太刺激人了,像针一样扎到了他心里。
  学核雕可不容易,那些“刀枪剑戟”全是最小号的,刀子钩子铲子锉有十几种,最细的刀子跟缝衣针一般。所有工具没有一件是现成的,全部自己动手制作,光磨制刀具他就学了一年多。
  艺成之后,启今第一个想法,要雕一个“蟹篓”,这一想就用了四年。等考虑成熟,从下手雕刻,到作品的完成,又耗去了八个多月。这期间,他就跟一个寄居蟹一样,整天在屋子里忙活着,没有一点效益。
  那“蟹篓”用的是核雕当中最难的技巧——镂空圆雕手法,表现了蟹篓歪倒后,螃蟹纷纷爬出,有一只螃蟹找不到出口,在蟹篓里奋力挣扎的那一个瞬间。
  整个作品长不足三根手指,宽一指,高二指有余。蟹篓篾条部分,只有两层纸那么厚,像一小鸟蛋壳,中间全部镂空。一个蟹篓,八只螃蟹,外面七只,里面一只,每一只螃蟹都是须目俱张,惟妙惟肖,连每个蟹足也是镂空细作。仔细端详,蟹篓里面的那只螃蟹最为精致,它怒目圆睁,爪鳌张扬,活力十足。
  作品雕刻完成后,启今喝了整整一瓶白酒,病了十多天。那年,他刚满20岁。
  那年,在全国第二批国家级“非遗”名录评选中,“潍坊核雕”成功入围,一时名声大噪。今年六月,在权威部门举办的首届核雕大赛中,启今的作品《蟹篓》一举获得金奖第一名,他也因此被授予了“核雕技艺大师”称号。
  隆重的颁奖仪式之后,启今没跟任何人说话,拿着奖杯证书急匆匆地走了。师傅老都一个劲地追,直跟到村后墓地上。
  他看见启今扑倒在一座荒草丛生的坟茔前,把获奖证书和金杯摆在一起,斟上了满满一大杯子酒。哭着说:“我爬出那个篓子,还被评为国家级的核雕大师。现在,订货的客户都排到年后了,您就放心吧。”
启今他爹走的时候,念念不忘这没成人的孩子,担心他这行当挣不出饭来,迟迟不肯闭上眼睛。
11.简要分析第一段在全文中的作用。(4分)
12.请分条概括小说主人公的形象特点。(4分)
13.请赏析文中画线的语段。(4分)
14.“蟹篓”作为小说的题目,意蕴丰富,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6分)
四.语言文字运用(共27分,15-19每小题3分,20-22每小题4分)
15.下列词语,读音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樯(qiáng)橹 公瑾(jǐn) 寂寥(liǎo) 硕(shuò)大无比
B.跫(qióng)音 仓瘐(yǔ) 剽(piāo)掠 天高地迥(jiǒng)
C.毗(pí)邻 玉笏(hù) 涨(zhàng)潮 云消雨霁(jì)
D.颓圮(pǐ) 携(xié)手 叨(tāo)扰 精美绝伦(lún)
16.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在基层栉风沐雨、摸爬滚打,与群众 的10个春秋,给我的身心深深地烙上了“来自老百姓”的印记,乡亲们还馈赠我“农民书记”的绰号。
②“互联网+”是这两年来人们 的词汇。今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全社会立即掀起了新一轮关注和解读“互联网+”的热潮。
③ 随着中国社会老龄化问题日益凸显,我们需要更多______的老干部,继续奋斗在各行各业的前线,发挥余热,奉献社会。
A.水乳交融 耳濡目染 老骥伏枥
B.如胶似漆 耳濡目染 老骥伏枥
C.水乳交融 耳熟能详 老当益壮
D.如胶似漆 耳熟能详 老当益壮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被用以形容中国游客在日购物出手豪爽的“爆买”一词,在50个获推入选的流行热词中脱颖而出,斩获日本流行语年度大奖。
B.美联储推出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以邻为壑,冲击了他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加剧了全球范围的货币战和贸易战。
C.在微信公共账号上,他们呼吁文学爱好者们多创作,多评论,推荐优秀稿件,举行读书会等,活动内容丰富,无所不用其极。
D.郭建荣编著的《徐光宪传》还原了徐光宪的学术成长过程,真实反映了徐院士宽广的学术视野和严谨治学、水清无鱼的崇高精神。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第五届“创新作文大赛”颁奖典礼,是设在颇具文艺范的市图书馆举行的,现场揭晓了“构思之星”“最佳团队”等获奖名单。
B.坚定不移地以利用和保护环境为基础的循环经济之路,切实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可持续发展的最终目标。
C.今年春晚表现了“你我中国梦,全面建小康”的主题,尤其是弘扬传统美德的歌舞小品集中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D.互联网应建设成“护联网”,一方面要联合起来删除不健康的网页,另一方面要培养孩子正确使用、识别、传播网络信息的能力。


展开余下试题19.下列关于《三国演义》的故事情节及人物形象,叙述有误的一项是( )
A.董卓部将华雄骁勇异常,先后战败盟军多名大将,盟军各将都有些惊慌失措。袁绍正担心没人可拿下华雄时,关羽挺身而出。曹操给关羽酾热酒一杯,与他饮了上马,关羽却叫曹操手下先斟下酒,便提刀而出,俄顷,关羽拍马而回,掷华雄人头于地,而斟的酒还是热的。
B.“名士”祢衡被孔融推荐给曹操,曹对其轻慢,用为鼓吏来羞辱他,他当着满朝文武大骂曹操,借击鼓来发泄。后经文武官员相劝,曹操忍住不与计较,命祢衡持书往荆州,劝刘表来降,以借刘表之手杀祢衡。祢衡至荆州,刘表将其害于鹦鹉洲。
C.火烧博望坡之后,曹操卷土重来,派曹仁和曹洪大军进攻新野。诸葛亮料新野呆不了,就留下空城,民房屋上藏硫磺等引火之物。曹军进城之后住入了民房。夜里狂风大作,埋伏在城外的刘备军队往城里射火箭。大火迅速烧起来。曹兵逃奔出城,被刘备军队截杀,大败而逃。
D.建安十八年,曹操率领四十万大军进攻东吴(濡须口),孙权率兵七万抵抗一月之久,曹操多次进攻仍不能取胜,休战期间便去观察孙权军营,他从远处看到东吴将士纪律严明整肃,孙权英武异常。深为羡慕。不禁脱口感叹:“生子当如孙仲谋。”
20.依次填入原文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顺序是 。(4分)
我看到了不屈不挠、生命飞扬的自然景象! , , 。
, 。刹那间,我感动不已。
①这本无生命的石头恐怕早已坍塌于荒野下
②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古塔完全被树根抬举起来
③终于觉察古塔是被树根簇拥着、裹挟着
④感叹之余,围绕着古塔,我转了一圈
⑤假如没有众多的树根以顽强之力护卫古塔
21.把下面这个长句改写成三个较短的句子,可以改变语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4分)
阿瑟•密勒的既是导演手记又是中国印象记的《在北京的推销员》一书是由于自己的艺术终于在中国博得了若干赏识因而对这个国家多少怀有好感的艺术家的一项直率而不事雕饰的记录。
22.在下面这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4分)
文学经典作为中华民族生命的依托、精神的支撑和创新的源泉,饱含了炎黄子孙“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的开拓勇气,“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执着追求,①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改革气魄等优秀品质和文化性格。② ,而且为世界文明贡献了华彩篇章。
五.作文(60分)
23.请以“一缕阳光”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可兼用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
②文体鲜明;
③不少于800字。

班级 姓名 考号 考场

高一年级下学期月考试题
语文试题•答题卷 2016.6
二.古诗文阅读
(一)(8分)8.(1)
(4分)
(2) (4分)
(二)(8分)9.(1)

(4分)
(2)

(4分)
(三)(8分)10.(1) , 。
(2) , 。
(3) , ; , 。
(4) , 。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11.
(4分)
12.
(4分)
13.

(4分)
14.



(6分)
四.语言文字运用
20.(4分)
21.(4分)
(1)
(2)
(3)
22.(4分)


五.作文
高一年级下学期月考试题
语文试题答案 2016.6
一.(9分,每小题3分)
1.C(“对人有害或为敌的”错误,原文是“对人有害或为敌的内容已消失”。)
2.C(“从而成为‘自然的人化’对象”错,原文有“这虽然还不是审美对象,却是它们日后成为个人审美对象的前提基础和根源”的说法。)
3.A(这是其他学派的观点,不是作者的观点)
二.(一)(12分,每小题3分)
4.A(状,应为情形、状态)
5.C(A项前一个“以”,介词,把;后一个“以”,介词,按照。B项前一个“因”,介词,趁机;后一个
标签:人教版 高一 下册 月考试卷
相关:关于“山东省武城”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626]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