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月考试卷

阅读:644  2016-06-07
标签:人教版 高一 下册 月考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644]
山东省枣庄第八中学东校区2015-2016学年高一6月月考语文试题
高一语文月考试题必修四(2016.6)
本套试卷共分选择题和笔答题两部分,将选择题按顺序涂在答题卡上共14个(涂卡从1—14)(1-7每题3分,15-21每题2分,共35分)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毎小题 3 分)
《诗经》原来是诗,不是“经”,这在咱们今天是很明确的。但在封建社会里,诗三百篇却被尊为“经”,统治阶级拿它来做封建教化的工具。
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诗三百篇是一种配乐演唱的乐歌。这些乐歌一方面用于祭祀、宴会和各种典礼,当作仪式的一部分或娱乐宾主的节目。另一方面则用于政治、外交及其他社会生活,当作表情达意的工具,其作用和平常的语言差不多,当然它更加曲折动人。例如周代有一种“献诗陈志”的做法,当一些人看到国君或者同僚做了什么好事或坏事,就做一首诗献给他们,达到颂美或者讽谏的目的。还有人由于个人遭受冤屈或不幸,也往往通过诗来发泄和申诉。应该说明,“献诗陈志”是要通过乐工的演唱来献给君上或同僚的,所以卿士“献诗”总和“瞽献曲”或“瞍赋”、“矇诵”并提。
在人民群众的生活里,诗歌也常用于表情达意,例如《诗经•邶风•新台》和《诗经•秦风•黄鸟》等,都是针对具体的现实问题而发的。古代史传中还有一些不在三百篇之内的“徒歌”,例如《左传•宣公二年》记载宋国将军华元被郑国人提了去,后来逃回来,人民讥笑这位败军之将,做了一个歌儿对他唱。这样的歌,从性质上说和“献诗陈志”没有什么区别。不过士大夫献诗,是特地做了给乐工唱的;庶人的作品则先是在社会上流传,给采访诗歌的人收集去了,才配上乐曲,达到统治阶级的耳中。
在外交宴会等场合,宾主各方往往通过“赋诗”来表达愿望和态度。“赋诗”时点出现成的诗篇,叫乐工们演唱,通过诗歌的问答,了解彼此的立场,这就叫“赋诗言志”。这种“赋诗”往往不管原作本身的内容和意义,仅仅是把赋诗者的观点和愿望寄托在诗中某几句之上,来作比喻或暗示,所以是一种典型的断章取义。《左传•襄公二十六年》记晋侯为了卫国一个叛臣的缘故,把卫侯羁押起来,齐侯和郑伯到晋国去说情,郑国的子展就赋《诗经•郑风•将仲子》一诗。《将仲子》本来是一首爱情诗,这当中有“人之多言,亦可畏也”的话,是说女的爱着男的,又怕旁人说闲话;子展却借用来说,晋侯纵然有理由,但“人言可畏”,别人看来总是为了一个叛臣。
诗三百篇到了孔子的时代 ,由于新声代替古乐,造成了诗与乐的分家,诗也就由乐歌逐渐变为纯粹的语言艺术了,“赋诗”、“献曲”也不大见到了。诗三百篇在社会上的实际用途缩小了,封建士大夫就逐渐把诗的意义和封建教化的原则联系起来。比如公孙丑问,《伐檀》诗中,为什么君子不耕而食 ?孟子回答道:“国君用了他,就得到安富尊荣;子弟信从他,就学会孝悌忠信。君子不劳而食,还有谁比他功劳更大呢?”封建统治阶级就是这样“以意逆志”,最后把诗尊为“经”。直到五四运动以后,这部伟大的诗集才冲开了各种乌烟瘴气,在思想和艺术上放射出夺目的光辉。
(摘编自中华书局“知识丛书”金开诚《诗经》)
1.下列关于原文第一、二两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春秋中叶以前,诗三百篇曾经作为一种配乐演唱的乐歌,成为祭祀、宴会和各种典礼的一部分仪式或娱乐宾主的节目。


浏览完整试题B.在古籍记载中,卿士“献诗”经常和“瞽献曲”“矇诵”等一起出现,是因为卿士做诗以后,总是通过乐工的演唱来呈献。
c.《诗经》中的作品原来是普通的诗歌,并没有深刻的含意,但是封建统治阶级却把它尊为经典,用它来做封建教化的工具。
D.所谓“献诗陈志”,一种情况是指卿士通过贡献诗歌,向国君或同僚陈述自己的心意,以达到颂美或者讽谏的目的。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宋国人民讥笑败军之将华元的诗歌,也是用来作为表情达意的工具,所以从性质上来说,跟卿士的“献诗陈志”没有什么不同。
B.古人在“赋诗言志”时所言的志,往往不为原诗所具有,而是赋诗者采用断章取义的办法,寄托在诗中某些句子之上的。
C.子展借用《诗经•郑风•将仲子》“人之多言,亦可畏也”一句话,他的意思是叛臣的一面之词令人担心,请晋侯不要听信。
D.到了孔子时代,新音乐逐渐兴起,古乐逐渐失传,由此造成诗与乐分家,《诗经》也就变成纯粹的语言文学作品,而与音乐无关了。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的政治、外交和其他社会生活中,《诗经》被当作表情达意的工具,往往能收到平常语言所无法达到的效果。
B.上古时候,人民群众的作品如果给采访诗歌的人收集去了,就可能进入诗三百篇中,不然则仍是没有曲调的“徒歌”。
C.古人在“赋诗言志”时采用的都是现成的诗篇,其含意大家都清楚,所以能够通过诗歌的来回问答,了解彼此的立场。
D.孟子解释《伐檀》说,君子使国君得到安富尊荣,使子弟学会孝悌忠信,所以君子可以不劳而食。这就曲解了《诗经》的原意。
二古代诗文阅读(32 分)
(一)文言文阅读(2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人君之欲平治天下而垂荣名者,必尊贤而下士。夫朝无贤人,犹鸿鹄之无羽翼也,虽有千里之望,犹不能致其意之所欲至矣;是故绝江海者托于船,致远道者托于乘,欲霸王者托于贤。是故吕尚聘,而天下知商将亡,而周之王也;管夷吾、百里奚任,而天下知齐、秦之必霸也。纣用恶来,齐用苏秦,秦用赵高,而天下知其亡也。
齐景公伐宋,至于岐堤之上,登高以望,太息而叹曰:“昔我先君桓公,长毂八百乘以霸诸侯,今我长毂三千乘,而不敢久处于此者,岂其无管仲欤!”弦章对曰:“臣闻之,水广则鱼大,君明则臣忠;昔有桓公,故有管仲;今桓公在此,则车下之臣尽管仲也。”
杨因见赵简主曰:“臣居乡三逐,事君五去,闻君好士,故走来见。”简主闻之,绝食而叹,跽而行,左右进谏曰:“居乡三逐,是不容众也;事君五去,是不忠上也。今君有士见过人矣。”简主曰:“子不知也。夫美女者丑妇之仇也盛德之士乱世所疏也正直之行邪枉所憎也。”遂出见之,因授以为相,而国大治。
子路问于孔子曰:“治国何如?”孔子曰:“在于尊贤而贱不肖。”子路曰:“范中行氏尊贤而贱不肖,其亡何也?”曰:“范中行氏尊贤而不能用也,贱不肖而不能去也;贤者知其不己用而怨之,不肖者知其贱己而雠之。贤者怨之,不肖者雠之;怨雠并前,中行氏虽欲无亡,得乎?”
无常安之国,无恒治之民;得贤者则安昌,失之者则危亡,自古及今,未有不然者也。明镜所以昭形也,往古所以知今也。夫知恶往古之所以危亡,而不务袭迹于其所以安昌,则未有异乎却走而求逮前人也。
(节选自刘向《说苑•卷八•尊贤》,有删改)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犹不能致其意之所欲至矣 致:达到
B.贱不肖而不能去也 贱:地位低下
C.是故绝江海者托于船 绝:横渡
D.怨雠并前,中行氏虽欲无亡,得乎 雠:同“仇”,仇恨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登高以望,太息而叹 秦人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
B.中行氏尊贤而贱不肖,其亡何也? 其孰能讥之乎?
C.遂出见之,因授以为相 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
D.水广则鱼大,君明则臣忠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夫美女者丑妇之/仇也/盛德之士乱世/所疏也/正直之行邪枉/所憎也
B.夫美女者丑/妇之仇也/盛德之士乱/世所疏也/正直之行邪/枉所憎也
C.夫美女者/丑妇之仇也/盛德之士/乱世所疏也/正直之行/邪枉所憎也
D.夫美/女者丑妇之仇也/盛/德之士乱 世所疏也/正/直之行邪枉所憎也
7.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认为人君树立功名、成就霸业抑或破家亡国、身败名裂,根本的原因在于能否尊贤而下士。
B.齐景公感慨自己有三千辆兵车却不敢在宋国久留,弦章告诉他,要多有几个管仲一样的贤臣就好了。
C.杨因是一个有争议的人,而赵简主用鞭辟入里的分析力排众议,委以重任,表明赵简主能够尊贤用贤。
D .孔子认为尊贤与贱不肖是治国的重要方略,中行氏因为“尊贤而不能用”,“贱不肖而不能去”而导致灭亡。
8.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人君之欲平治天下而垂荣名者,必尊贤而下士。(2分)
(2)夫知恶往古之所以危亡,而不务袭迹于其所以安昌,则未有异乎却走而求逮前人也。(3分)
(3) 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3分)
(4)凡百元首,承天景命,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2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0分)
9.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东鲁门泛舟
李白
【其一】
日落沙明天倒开,波摇石动水萦回
轻舟泛月寻溪转,疑是山阴雪后来。
【其二】
水作青龙盘石堤,桃花夹岸鲁门西。
若教月下乘舟去,何啻风流到剡溪?
注:①山阴:今浙江绍兴。山阴雪,指晋王子猷雪夜访戴逵之事。
②剡溪:王子猷雪夜访戴之事即发生于此地。
(1)请具体分析第一首诗是如何紧扣题中的“泛舟”二字展开的。(4分)
(2)试分析第二首诗首句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2分)
(3)两首诗中的主人公形象有什么共同点?请简要分析。(4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展开余下试题(1)《氓》中写女主人公的家人不理解、讥讽女主人公的两句是     ,      。  
(2)《离骚》中介绍自己名字的两句是     ,      。
(3)《离骚》中想象自己驾着骏马,为君王带路的句子是        ,       
(4)李白《蜀道难》中“        ,        ”两句,直接写出了通行蜀道的动作和情态感受。
(5)白居易《琵琶行》中表现偏僻之地粗俗的乡野音乐很难听的诗句是:“ , ”。
(6)晏殊《蝶恋花》指责明月无情的句子是        ,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0分)
巴黎圣母院
①圣诞节下午,我来到了巴黎圣母院。
②弥撒正在进行。大厅里坐满了人,走道上也站满了人。走道上的人像坐着的听众一样,也在胸前画十字,也随着神父的指挥唱圣诗圣歌。音乐声和神父的声音一停,上千人的大厅里没有一点嘈杂声,人群只在唱圣歌的时候,在齐声回答“阿门”的时候,才发出声音。这里什么人都有,有穿着讲究的,也有服装寒酸的,有老夫老妻,也有年轻的夫妇们和他们未成年的孩子,还有各种身份、各种年龄的男女。他们的表情一样虔诚,法国人平时脸部常有的那种机智、活跃、调皮甚至玩世不恭的神情,都不见踪影了,他们完全沉浸在宣道和音乐声中。有些人低着头在沉思,有的人把木椅转过来,跪在椅子上。过道上不时有人走动,但动作缓慢轻柔,大气都不敢出,即使是青年人,也早已收起了他们一出教堂门也许就要恢复的放肆轻佻的常态。我看到一个男子坐在神父的面前,这是一个练达世故的中年人,从讲究的衣着来看,他显然在世俗中混得相当不错,现在,他两手合在胸前,与神父严肃认真地交谈。
③多么值得深思!在法国封建社会,从教会成为统治阶级的工具以后,神父和教士就成为讽刺揭露的对象,宗教教义就受到诘难。拉伯雷在《巨人传》里几乎把有关宗教的一切神圣的事物都嘲笑遍了。到18世纪,宗教和教会更是遭到彻底的否定。到了18世纪末,巴黎民众干脆涌入巴黎圣母院,打碎了原来的宗教偶像,在这里举行了理性女神即位的典礼。然而,理性女神在巴黎圣母院的地位却难以巩固。后来,拿破仑与教皇签订协议,在法国恢复宗教信仰,承认天主教是“大多数法国人的宗教”,于是,巴黎圣母院停敲了近十年之久的大钟又敲了起来,巴黎圣母院的“香火”再也没有断过。
④他们真相信天主?现在已经是科学高度发达、人类进入了宇宙空间的新世纪,他们仍然相信诺亚方舟那些陈旧的神话?记得两三个星期前,我和一对老夫妇坐在圣母院广场旁边的椅子上聊天时,我这样问他们。那位衣着整齐的老先生回答说:“的确相信。如果您不相信,您怎么解释这样奇妙的世界是谁创造的?而且,人,总应该相信一点什么。”
⑤人,总应该相信一点什么。现在,这些人的态度和表情,清清楚楚地告诉我,对于他们来说,这是一个严肃而神圣的时刻,他们从生存竞争中,从灯红酒绿中完全超脱了出来,正在思考一些严肃的事物。我深知,他们所相信的东西只不过是并不存在的彼岸世界,然而,他们却相信得这样认真、这样严肃、这样执著、这样热烈,我多少有些感动了!……
⑥我走出教堂的大门,准备乘地铁回我的住所。我知道,地铁站旁有一个花市,那是一个五彩缤纷的地方;还有个鸟市,有各种奇珍鸟雀的啾叫与婉转啼鸣。但今天是圣诞,恐怕不会开市。走完了阿尔戈尔街,到了塞纳河边,河对岸一排大电影广告赫赫在目,画的是……请允许我不加复述,画面实在不雅,而且,画的下方还有一句隐晦的粗话。我知道这张广告在地铁的走道里、在街口、在河岸,到处都有,它像海洋一样包围着巴黎,因为,圣诞节期间,这部片子正在巴黎各影院上演。
⑦这时,我产生一个感觉:比起这张广告来,我刚才在巴黎圣母院里所见识到的那一点“灵性”,也许是巴黎世俗氛围里的一缕轻烟。
11.第二段中,作者为什么花大量笔墨对巴黎圣母院大厅内仪式的场景进行描写?(4分)
12.作者说“值得深思”,“深思”的内容有哪些?请分条加以概括。(6分)
13.第六段中,作者写花市、鸟市和广告牌的作用是什么?请简要分析。(4分)
14.结合作品,说说你对文章结尾段画线语句的理解。(6分)
四、语言文字运用(24分)
(15-21每小题2分)
15、以下加点字字音错误最少的一项是( )
A. 汗涔涔(chén)脖颈(jǐng) 沏茶(qì)嵯峨(cuó)
蔫头耷脑(yān) 强颜欢笑(qiáng)
B. 垝垣(guǐ yuán) 悄寂(qiāo)兽槛(jiàn) 画舫(fāng)
东风西渐(jiān) 斩将搴旗(jiǎn)
C. 估衣(gū) 栈道(jiàn) 摒除(bǐng) 蜷缩(juǎn)
车载斗量(zài) 圈在家里(juàn)
D. 参宿(cān sù) 缜密(chēn) 徂俫(chú) 吮吸(yǔn)
一哄(hōng)而散 呕心沥血(ōu)
16、下列选项中有三个错字的一项是( )
A、饿莩 箫墙 曼延 蜕变 鞠躬尽悴 蛛丝蚂迹
B、恶耗 辐射 略见一班 歪风斜气 按步就班 秣马厉兵
C、报歉 诛连 委屈求全 悠哉游哉 积毁销骨 提要钩玄
D、攀缘 娥眉 殊不知 闲情逸致 嬉笑怒骂 趋之若鹜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7--19小题
坝上的雪有时候下得很认真,有时候又猛烈得忘忽所以。积雪很深,能(没/漫)了行人的膝盖。雪花由无数冰晶构成,所以什么颜色的光照在上面,就是什么颜色的反射光。结满雾淞的树林,随着太阳的升起、落下,(变幻/变换)出五彩纷呈的景致。晨间,阳光映照在落叶松上,光线的反射作用就让树林披上一层绛红。随着太阳的升高,光线的色温也跟着变化,树梢的颜色也渐渐变成淡黄,最后(呈现/显示)出晶莹剔透的雪白。傍晚,___ _, 直至天际最后一缕蓝紫的暮光消失。无论是晨间或者傍晚,光线让人们享受着一场梦幻般的视觉盛宴,如同置身童话的世界,___ _。
谁言冬日的荒原都是一片肃杀景象?
17、文中加点的词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雾凇 忘忽所以 B.绛红 晶莹剔透
C.映照 视觉盛宴 D.置身 肃杀景象
18、依次选用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漫 变幻 显示 B.没 变幻 呈现
C.没 变换 显示 D.漫 变换 呈现
19、在文中两处横线上依次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广袤的雪原则被阳光染上一层浅浅的橙红 以至于沉醉其中而不愿醒来
B.阳光则把广袤的雪原染上一层浅浅的橙红 沉醉其中的人们不愿再醒来
C.广袤的雪原则被阳光染上一层浅浅的橙红 沉醉其中的人们不愿再醒来
D.阳光则把广袤的雪原染上一层浅浅的橙红 以至于沉醉其中而不愿醒来
20.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座谈会上,大家就烟台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热点、难点问题____,积极踊跃,提出了许多富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②在《财经》杂志2016年经济预测与战略年会上,与会的经济专家和金融专家就如何构建互联网金融监管体系____,一时间难以达成共识。
③面对记者的采访,这位川剧老艺术家____,回顾了自己几十年的从艺经历,就如何更好地传承川剧艺术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
A.各抒己见 畅所欲言 侃侃而谈
B.侃侃而谈 各抒己见 畅所欲言
C.畅所欲言 各抒己见 侃侃而谈
D.各抒己见 侃侃而谈 畅所欲言
2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海昏侯墓是发现的中国迄今保存最好、结构最完整、功能布局最清晰的西汉列侯墓园,也是江西省出土文物数量最多、种类最丰富、工艺水平最高的古代陵墓,


展开余下试题B.大型民航客机C919的亮相,标志着我国已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掌握研发制造大型客机的国家之一,同时也意味着中国高端装备制造业达到一个全新的高度。
C.延安大学积极探索依托红色文化资源开展现场教学的新思路,将教材的理论性和现场的直观性有机结合起来,在完善思想政治课教学水平方面走出了一条新路子。
D.在屠呦呦荣获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之后,各种以青蒿素为名目的保健品也搭上了屠呦呦的便车,被贴上“抗癌杀虫”等极有诱惑力的时尚标签,在网上热卖。
22、阅读下面的材料,用一句话给“浙商成长基金”下定义。(不超过60个字)(4分)
浙商成长基金2015年9月23日在杭州正式成立。该基金致力于在全球范围内找寻投资机会,通过投资并购、产业整合、返乡投资来帮助浙江实现经济结构调整与产业升级。浙商成长基金目标管理资产规模为100亿元人民币,首轮封闭规模约80亿元,其余部分将于半年之内募集到位。该基金是由沪上知名浙商企业——复星集团牵头发起设立的一只产业母基金。该基金定位于嫁接复星的海外投资能力与浙商的产业落地能力,目标是成为引导基金,发展成为浙商返乡投资的资金池,积极参与浙江省七大万亿产业的投资。
23、将下面长句改写成三个短句,可增删个别词语,不得改变原意。(4分)
在中国传统中,“读书”是指除直观意义上的阅读书籍或学习技能之外,更在于淡化功利性和超越技能学习、用以提高人的精神素养、改变经济对人的支配性影响的一种具有特定涵义的学习行为。
24、根据语境,在下面横线处填入适当的语句,组成前后呼应的排比句。(2分)
一枚古老而美丽的月亮,沉淀在江河的激流与浩瀚里,_______________,沉淀在稻谷的光泽与禾香里;也沉淀在文化的博大与风韵里,_______________,沉淀在宋词的悠扬与浪漫里。在任何一个地方掬起一捧水,都会有一个月亮。
25作文(60分)
人们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其实一个人的举手投足、一颦一笑等等,都能体现其性格修养、精神风貌和内心世界。
请以“瞧,这个人”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


高一语文月考答案2016、6
1. C(《诗经》中的作品原来是普通的诗歌,并没有深刻的含意”有误。原文中说:“这些乐歌一方面用于祭祀、宴会和各种典礼,当作仪式的一部分或娱乐宾主的节目。另一方面则用于政治、外交及其他社会生活,当作表情达意的工具。”可见,诗经中的诗歌是有深刻含义的。)
2. C(他的意思是叛臣的一面之词令人担心,请晋侯不要听信。”有误。原文中说:“子展却借用来说,晋侯纵然有理由,但“人言可畏”,别人看来总是为了一个叛臣。”可见,不是叫晋侯不要相信,他的意思是你晋侯有理由,但是大家不清楚,都就把他当做是叛臣了。)
3.B(“不然则仍然是没有曲调的“徒歌”。有误。原文中说:“古代史传中还有一些不在三百篇之内的“徒歌””“ 这样的歌,从性质上说和“献诗陈志”没有什么分别。不过士大夫献诗,是特地做了乐工唱的;庶人的作品则先是在社会上流传,给采访诗歌的人收集去了,才配上乐曲,达到统治阶段的耳中。 ”由此可见,徒歌并不是没有进入诗三百的没有曲调的诗歌。)
4. B(词类活用)
5.D( A项,前一个为连词,表修饰;后一个为介词,用。B项,前一个为代词,他的;后一个为语气副词,难道。C项,前一个为连词,于是、就;后一个为介词,趁机。)
6、C
7、 B(弦章的观点是齐景公应该学习齐桓公,那么齐国的大臣都是管仲一样的人才了。
8、 (1)想要使天下安定太平,并且把光荣的名声流传到后世的君王,一定要尊重贤臣并且谦虚地对待士人。
(2)知道厌恶历史上那些导致国家动荡灭亡的方法(原因),却不去追求、学习历史上那些让国家安定昌盛的方法,那么与倒退着跑却想要追上前面的人的行为没有差别。
【参考译文】
要想使天下安定太平,把光荣的名声流传到后世的君王,一定要尊重贤臣,谦虚地对待士人。朝廷没有贤臣,就像鸿鹄没有翅膀一样,虽然有飞翔千里的愿望,还是不能达到自己心中想要到达的地方;所以越过江海的人要依靠船只,到达远方的人要依靠车马,想要称霸成王的人要依靠贤士。因此,吕尚被聘用,天下人就知道商将要灭亡,周将要称王了;管仲、百里奚被任用,天下人就知道齐、秦一定会称霸了。纣王任用恶来,齐国任用苏秦,秦王任用赵高,天下人就知道他们将要灭亡了。
齐景公攻打宋国,来到岐堤上面,登高而望,长叹道:“过去我的先父桓公,只有八百辆兵车,就能在诸侯中称霸。如今我有三千辆兵车,却不敢长久地呆在这里,难道是因为没有管仲的缘故吗?”弦章回答说:“我听说,水面宽广,鱼儿就长的大,君王圣明,臣子就忠诚。从前,因为有桓公,所以才有管仲;现在如果桓公在这里,那么车下的大臣就全都是管仲了。”
杨因求见赵简主,说:“我在家乡,三次被人驱逐,侍奉国君,又有五次被撤职;听说您喜爱士人,特地跑来见您。”赵简主听了,停止吃饭,叹息不已,直起身子,跪着行走。左右的人上前劝谏说:“在家乡三次被人驱逐,这说明他不受大家欢迎;事奉国君五次被撤职,这说明他对国君不忠。现在你的士中见到了有过失的人。”赵简主说:“你们不知道啊,美女是丑妇的仇敌;品德高尚的君子,是被乱世所疏远的;正直的行为,是邪恶坏人所憎恶的。”于是出去接见杨因,并授给他相位,国家治理得很好。
子路问孔子说:“怎样治理国家?”孔子回答说:“(治理国家的根本)在于尊重贤能的人,轻视那些没有才能的人。”子路说:“晋国的中行氏尊重贤能,轻视那些没有才能的人,他的灭亡是什么缘故?”孔子说:“中行氏尊重贤人却不能重用他们,轻视不贤之人却不能罢免他们;贤能的人知道他不重用自己而埋怨他,不贤之人知道他看不起自己而仇恨他;贤能的人埋怨他,不贤之人仇恨他,埋怨和仇恨一同摆在他面前,中行氏即使想不遭灭亡,能够办得到吗?”
没有永远安定的国家,没有一直自觉的人民;得到贤能的人才国家就 安定昌盛,失去贤能的人才国家形势就会变得危急甚至国家灭亡,自古至今,没有不这样的。明镜是用来清晰地反映外物,过去是用来认识现实的。知道厌恶那些历史上导致国家动荡灭亡的方法,却不去追求、学习那些历史上让国家安定昌盛的方法,那么与倒退着跑却想要追上前面的人的行为没有差别。
9、(1)首句以“天倒开”写天在水中的倒影,暗写泛舟之事;(1分)第二句以水流、波摇,让人产生石动的幻觉,来写人在舟中(1分);第三句直写轻舟泛月;(1分)结句以东晋王徽之(字子猷)雪夜乘舟访戴的故事写自己泛舟访友。(1分)由写景到叙事,紧扣“泛舟”二字展开,妙趣横生。
(2)比喻,(1分)写河水像青龙一样环绕着石堤,写出了作者泛舟访友途中的愉悦心情。(1分)
(3)诗人月夜泛舟,满怀兴致地欣赏水上夜景,自比为古代名士(2分)。两首诗共同刻画了一位豪迈洒脱、闲适恬淡的抒情主人公形象(2分)。
11、①突出(渲染)大厅内肃静、庄重
标签:人教版 高一 下册 月考试卷
相关:关于“山东省枣庄”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644]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