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单元练习
阅读:551 2016-09-07
标签:
人教版
高二
必修五
单元练习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551]
高二必修五第三单元检测题及答案
第三单元检测题
(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第Ⅰ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古琴的文化内涵
古琴,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文化内涵,千百年来一直是中国古代文人、士大夫手中爱不释手的器物。特殊的身份使得琴乐在整个中国音乐结构中属于具有高度文化属性的一种音乐形式。“和雅”、“清淡”是琴乐标榜和追求的审美情趣,“味外之旨、韵外之致、弦外之音”是琴乐深远意境的精髓所在。陶渊明“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音”与白居易“入耳淡无味,惬心潜有情。自弄还自罢,亦不要人听”所讲述的正是这个道理。
古琴的韵味是虚静高雅的,要达到这样的意境,则要求弹琴者必须将外在环境与平和闲适的内在心境合而为一,才能达到琴曲中追求的心物相合、人琴合一的艺术境界。在这一方面,伯牙的经历可称为后世的典范。传说,伯牙曾跟随成连学琴,虽用功勤奋,但终难达到神情专一的境界。于是成连带领伯牙来到蓬莱仙境,自己划桨而去。伯牙左等右盼,始终不见成连先生回来。此时,四周一片寂静,只听到海浪汹涌澎湃地拍打着岩石,发出崖崩谷裂的涛声;天空群鸟悲鸣,久久回荡。
见此情景,伯牙不禁触动心弦,于是拿出古琴,弹唱起来。他终于明白成连先生正是要他体会这种天人交融的意境,来转移他的性情。后来,伯牙果真成为天下鼓琴高手。
琴者,禁也。作为“圣人之器”的琴,演奏时自然有其独特而严格的规范。《红楼梦》第八十六回,贾宝玉得知林黛玉会弹琴时,便要妹妹为自己演奏一曲。林黛玉这时讲到:“若要抚琴,必择静室高斋,或在层楼的上头,在林石的里面,或是山巅上,或是水涯上。再遇着那天地清和的时候,风清月朗,焚香静坐,心不外想。”又说:“若必要抚琴,先须衣冠整齐,或鹤氅,或深衣,要如古人的像表,那才能称圣人之器,然后盥了手,焚上香。”林黛玉的确不愧是一介才情女子,她深谙琴道,才识过人。
儒家与道家是中国哲学的两大支柱。在中国众多的音乐形式中,古琴应当说是儒道两家在音乐中体现的集大成者。儒家主张入世哲学,重视人生的现实问题,强调艺术对人伦的教化作用。儒家所提倡的音乐讲究中正平和,不追求声音华美富丽的外在效果。“琴者,禁也。禁止于邪,以正人心。”古琴首先担负起禁止淫邪、端正人心的道德责任。唐代薛易简在《琴诀》中讲:“琴为之乐,可以观风教,可以摄心魄,可以辨喜怒,可以悦情思,可以静神虑,可以壮胆勇,可以绝尘俗,可以格鬼神,此琴之善者也。”
道家崇尚自然,强调无为和逍遥,反对人们强加于自然的各种行为。道家最理想的音乐应该是“大音希声”、“至乐无乐”的境界。从某种程度上看,道家是反对音乐的。究其实质,他们主要是反对艺术形而下的层面。强调艺术形而上的境界部分。庄子进一步将音乐分成“天籁”、“地籁”与“人籁”三类。认为只有“天籁”才是音乐的最高层面,其根本也是提倡自然天成,反对人工雕琢的音乐。这深深影响了以后的琴人思想,如白居易、陶渊明、欧阳修、苏轼等。陶渊明的琴桌上常年摆着一张琴,既无弦也无徽。每当他酒酣耳热、兴致盎然时,总要在琴上虚按一曲。后来李白有诗写道:“大音自成曲,但奏无弦琴。”从中我们不难悟出道家思想对琴乐的渗透与融合。
1.下列关于“古琴”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浏览完整试题
A.古琴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文化内涵,“和雅”、“清淡”是琴乐追求的审美情趣,“味外之旨、韵外之致、弦外之音”是琴乐深远意境的精髓所在。
B.古琴的韵味是虚静高雅的,弹琴者必须将外在环境与平和闲适的内在心境合而为一,才能达到琴曲中追求的心物相合、人琴合一的艺术境界。
C.伯牙面对蓬莱仙境,心弦被触动,于是拿出古琴,弹唱起来。他明白成连先生要他体会的正是这种天人交融、人琴合一的意境。
D.古琴作为“圣人之器”首先担负起禁止淫邪、端正人心的道德责任。林黛玉关于弹琴的言论恰恰是对这一点最好的论述。
答案 D
解析 林黛玉关于弹琴的言论论述的是作为“圣人之器”的琴,演奏时自然有其独特而严格的规范。
2.下列对“古琴是儒道两家在音乐中体现的集大成者”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儒家所提倡的音乐讲究中正平和,不追求声音华美富丽的外在效果。而“和雅”的琴乐正是这一审美情趣的体现。
B.庄子认为只有“天籁”才是音乐的最高层面,其根本也是提倡自然天成,反对人工雕琢的音乐。这深深影响了以后陶渊明以及唐代的薛易简、李白等人。
C.道家崇尚自然,强调无为和逍遥,反对人们强加于自然的各种行为。“清淡”的琴乐与道家的追求正好合拍。
D.儒家主张入世哲学,重视人生的现实问题,强调艺术对人伦的教化作用。古琴首先担负起禁止淫邪、端正人心的道德责任。
答案 B
解析 “这深深影响了以后陶渊明以及唐代的薛易简、李白等人”,这段文字在最后一段,文中并没有提及薛易简,而是在上文引用他阐述古琴担负起禁止淫邪、端正人心的道德责任的文字。
3.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古琴是中国古代文人、士大夫手中爱不释手的器物,所以琴乐在整个中国音乐结构中属于具有高度文化属性的一种音乐形式。
B.文章首先阐明了琴乐的审美情趣和深远意境,论述了古琴的内在韵味以及演奏时应有的规范,深入地阐述了古琴对儒家和道家的巨大影响。
C.儒家重视人生的现实问题的哲学主张,使弹琴者在演奏时自然有其独特而严格的规范,唐代薛易简在《琴诀》进一步印证了这一观点。
D.道家思想对琴乐的渗透与融合是古琴文化的内涵“清淡”的原因,作者引用有关诗文,增强了说服力。
答案 C
解析 薛易简在《琴诀》进一步印证的不是这一观点。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徐文长传
[明]袁宏道
文长为山阴秀才,大试辄不利,豪荡不羁。总督胡梅林公知之,聘为幕客。文长与胡公约:“若欲客某者,当具宾礼,非时辄得出入。”胡公皆许之。文长乃葛衣乌巾,长揖就坐,纵谈天下事,旁若无人。胡公大喜。是时公督数边兵,威振东南,介胄之士膝语蛇行,不敢举头;而文长以部下一诸生傲之,信心而行,恣臆谈谑,了无忌惮。
文长自负才略,好奇计,谈兵多中。凡公所以饵汪、徐诸虏者,皆密相议然后行。尝饮一酒楼,有数健儿亦饮其下,不肯留钱。文长密以数字驰公,公立命缚健儿至麾下,皆斩之,一军股栗。有沙门负资而秽,酒间偶言于公,公后以他事杖杀之。其信任多此类。
文长既已不得志于有司,遂乃恣情山水,走齐、鲁、燕、赵之地,穷览朔漠。其所见一切可惊可愕之状,一一皆达之于诗。当时所谓达官贵人、骚士墨客,文长皆叱而奴之,耻不与交,故其名不出于越。悲夫!一日,饮其乡大夫家。乡大夫指筵上一小物求赋,阴令童仆续纸丈余进,欲以苦之。文长援笔立成,竟满其纸,气韵遒逸,物无遁情,一座大惊。文长喜作书,笔意奔放如其诗,苍劲中姿媚跃出。超逸有致。
卒以疑杀其继室,下狱论死。张阳和力解,乃得出。既出,倔强如初。晚年愤益深,狂益甚。显者至门,皆拒不纳。当道官至,求一字不可得。时携钱至酒肆,呼下隶与饮。或自持斧击破其头,血流被面,头骨皆折,揉之有声。然文长竟以不得志于时,抱愤而卒。
石公曰:先生数奇不已,遂为狂疾;狂疾不已,遂为囹圄。古今文人,牢骚困苦,未有若先生者也。梅客生尝寄余书曰:“文长吾老友,病奇于人,人奇于诗,诗奇于字,字奇于文,文奇于画。”余谓文长无之而不奇者也。无之而不奇,斯无之而不奇也哉!悲夫!
(节选自《徐渭集•附录》)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而文长以部下一诸生傲之,信心而行信:任凭。
B.凡公所以饵汪、徐诸虏者,皆密相议然后行 饵:招待。
C.阴令童仆续纸丈余进,欲以苦之 阴:暗中。
D.卒以疑杀其继室,下狱论死 论:判罪。
答案 B
解析 饵:诱捕。
5.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徐文长“豪荡不羁”的一组是( )(3分)
①恣臆谈谑,了无忌惮 ②其所见一切可惊可愕之状,一一皆达之于诗 ③文长援笔立成,竟满其纸 ④显者至门,皆拒不纳 ⑤时携钱至酒肆,呼下隶与饮 ⑥或自持斧击破其头,血流被面
A.①②③ B.①④⑤ C.②⑤⑥ D.③④⑥
答案 B
解析 排除②③⑥,②是徐文长的游历与创作,③是徐文长才思敏捷,⑥是徐文长因狂疾自残。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徐文长未能得志,于是寄情山水,游历北方,并以诗作记游抒怀。他写文章才思敏捷,意韵刚健飘逸;书法风格刚柔相济,富有情趣。
B.徐文长有才略,好出奇谋,深得胡公信任,参与军中机密。然而多次科举失利,晚年愤慨更深,狂疾益甚,最终心怀怨愤而死。
C.胡公统率重兵,威震东南,深为将士敬畏。有个和尚却依仗财势,在酒筵上对胡公出语不敬,后来胡公借其它事将他以杖刑处死。
D.石公认为古今文人忧愁困苦没有比得上徐文长的;梅客生认为徐文长不仅是个奇才,更是个奇人;作者认为徐文长的一生无所不奇。
答案 C
解析 “在酒筵上对胡公出语不敬”有误,应是“和尚行为不轨,徐文长在喝酒时偶尔对胡公提起”。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若欲客某者,当具宾礼,非时辄得出入。(3分)
译文:
(2)文长皆叱而奴之,耻不与交,故其名不出于越。(3分)
译文:
(3)先生数奇不已,遂为狂疾;狂疾不已,遂为囹圄。(4分)
译文:
展开余下试题
答案 (1)如果要聘我为幕客,必须用接待宾客的礼节,(并且)不规定时间,让我能自由进出。
(2)文长都大声地呵斥,把他们看作奴才,以和他们结交为耻辱而不来往,因此他的名声没有流传出越地以外。
(3)先生数次运气不好,因此得了狂疾;狂疾一直没有痊愈,因而犯罪入狱。
【参考译文】
文长是山阴的秀才,乡试多次未能中举。他性格直爽,无拘无束。总督胡宗宪知晓他的才能,聘请他做幕客。文长与胡宗宪约定:“如果要我做幕客,必须用接待宾客的礼节,不规定时间,让我能够自由进出。”胡宗宪都答应了他。文长于是穿葛布衣服,戴黑色头巾,拱手行礼入坐,放言畅谈天下大事,旁若无人。胡宗宪非常高兴。那时胡宗宪统率诸路军队,威振东南,部下将士晋见都是跪着说话,匍匐进退,不敢仰视;而作为下属的一个秀才,文长却傲然自得,随心行事,任意谈笑,丝毫没有畏惧顾虑。
文长对自己的才能谋略非常自负,喜欢出奇谋妙计,谈论军事大多得其要领。凡是胡宗宪所用来诱捕汪直、徐海等盗寇的计谋,都和他慎密商议,然后付诸实行。文长曾经在一座酒楼上喝酒,有几名军士也在楼下喝酒,酒后不肯付钱。文长暗暗写短函迅速告达胡宗宪,胡宗宪立刻命令将闹事者绑进衙门,一齐斩首,全军都极其震骇。有一个和尚依仗有钱财而行为不轨,文长在喝酒时偶尔对胡宗宪提起,后来胡宗宪借其它事把和尚以杖刑处死。文长受到胡宗宪的信任之处,多和这相仿。
文长既然科场失利,于是尽情地游山玩水,旅行于齐、鲁、燕、赵一带,遍历北方沙漠地区。他所见到的一切令人惊讶的情状,逐一在他的诗中表达出来。当时所谓的高官显贵、诗人文士,文长都大声地呵斥,把他们看作奴才,以和他们结交为耻辱而不来往,因此他的名声没有流传出越地以外,可悲啊!一日,在县令家饮酒,县令指着筵席上一件小东西求他做诗题咏,暗地里叫小仆人把纸张连接成一丈多长呈上,想以此难倒他。文长取笔在手,当场作诗,写满了那张纸,气韵刚健飘逸,那件东西的神态被表达得淋漓尽致,在场的人都大为惊叹。文长喜欢书法,笔意奔放和他的诗一样,苍凉劲节中流露出婉媚的姿态,超拔飘逸,富有情趣。
他后来因猜忌而杀死他的后妻,被逮入狱,判处死刑。张阳和极力斡旋解救,他才得以释放。出狱后,倔强的脾气一如以往。晚年愤慨更深,颠狂更厉害。有名声地位的人登门拜访,他都拒不接待。本地官员来求他写字,连一个字也得不到。他常常带钱到酒店,呼唤地位低贱的人一起饮酒。有时拿斧头砍破自己的头,以至血流满面,头骨折断,以手摩擦,都会发出响声;然而文长始终在当时不得志,最终心怀怨愤而死。
石公说:先生命运一直不好,因此得了狂疾;狂疾一直没有痊愈,因而犯罪入狱。古今文人,忧愁困苦,没有可以同先生相比拟的。梅客生曾经写信给我说:“文长是我的老朋友,他的病比他的人更奇异,他的人比他的诗更奇异,他的诗比他的书法更奇异,他的书法比他的文章更奇异,他的文章比他的绘画更奇异。”我说文长是没有什么不奇异的人。正因为没有什么不奇异,因此才没有什么是顺利的啊。可悲呀!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生查子 独游西岩①
辛弃疾
青山招不来,偃蹇②谁怜汝?
岁晚太寒生③,劝我溪边住。
山头明月来,本在天高处。
夜夜入青溪,听读《离骚》去。
【注】 ①淳熙八年(1181)冬,辛弃疾被诬罢官,长期闲居于上饶城北的带湖之畔。西岩就在上饶城南,风景优美。这首词是他闲居期间的记游之作。②偃蹇:高耸,傲慢的样子。③生:语助词、无义。
8.本词刻画了怎样的词人形象?请概括回答并结合词意加以分析。(5分)
答:
答案 本词刻画了怀才不遇、忧国忧民、傲岸高洁的词人形象。(2分,答出任意两点即可)虽然词人心怀天下,但遭受排挤,闲居深山,独游西岩,无人理解,无人赏识;夜不能寐,独诵《离骚》,表现出屈子一般忧国忧民的情怀;“偃蹇”的青山,高洁的明月,都与词人惺惺相惜,心心相印,可见词人胸怀之磊落高洁。(分析3分;分号前后三处,答出一处给2分,答出两处以上给3分)
解析 这是一道形象分析题。首先要将词人形象概括出来,然后联系诗句内容分点分析。首先要知人论世,联系注解中的“被诬罢官”,以及词中的“谁怜汝”可知词人的怀才不遇,不被理解;由词中最后的《离骚》典故,可解读出词人以屈原自况,表达出忧国忧民的情怀;置身诗境,联系词中的“青山、明月”可解读出词人的理想人格。
9.有人评价这首词物与我、景与情“融溶亲密”,请结合词意具体分析。(6分)
答:
答案 青山感念岁暮天寒“劝我溪边住”,对我深切关怀;明月夜夜到青溪陪我“听读《离骚》去”,更是视“我”如知己,词中的青山明月都是人格化的自我,而我亦如青山傲岸、明月高洁,物我之间亲密融洽。岁暮天寒,素月清辉与澄澈的溪水相映,画面凄清幽独,与独游西岩的词人孤寂、忧愤的内心情感融合无间。
解析 这实际上是一个诗论题。注意题干中的“物与我”的角度,提示考生要从象征入手去解读“青山明月”的用意;“景与情”的角度则暗示考生要注意解读词中的意象与意境。答题思路是,首先用描摹法将词中的相关内容描写出来,再将其物我交融、情景和谐的特点具体化。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 ,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王勃《滕王阁诗》)
(2)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____________。(陶渊明《饮酒》)
(3)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 。(曹操《观沧海》)
答案 (1)闲云潭影日悠悠 物换星移几度秋 (2)山气日夕佳 飞鸟相与还 (3)星汉灿烂 若出其里
乙 选考题
请在第三(11)、四(12)两题中选定其中一题作答。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一条鱼的狂奔
周海亮
①他的手里提一个沉甸甸的冲击钻,腰间别一个丑陋并陈旧的卷尺。不远处的长椅上,坐着几个等车的人。那里还有一个空位。他需要一个位子,可是他不敢走过去。
②他已经累了一天。他把自己悬挂在接近竣工的楼房外墙,用极度别扭的姿势把坚硬的混凝土外壳打钻出一个个大小不一的圆孔。这是他在城市里糊口的惟一本钱和留下来的全部希望。有时他感觉自己就像一条鱼,一条离开了河川,在陆地上奔跑的鱼。他必须不停地狂奔,用汗水濡染身体。他不敢停下来,太阳会把他烤干。
③已经疲惫到极致,他的两腿仿佛就要支撑不住他瘦小的身体。他不断变换着站立的姿势,使自己舒服或者看起来舒服一些。没有用,腿上的每一丝肌肉都在急速地蹦跳和抽搐。这些微小的抽搐几乎要牵着他,奔向站牌下的那一个空位。
④姑娘坐在那里,空位在姑娘身边。姑娘的额头洒着几粒赭红色的迷人麻点。姑娘的眉眼描得细致迷人。姑娘穿着很长的黑色皮靴,很短的黑色皮裙。他看了姑娘很久。他是用眼的余光看的。城市生活让他习惯了用余光观察所有美好的东西——越是美好的东西,越是不动声色。有风,姑娘身上的香味不断飘进他的鼻子,让他宁静、安逸、幸福和自卑。
⑤他上了公共汽车,他希望得到一个位子,他果真得到了。是公共汽车的最后一排,他冲过去,把身体镶在上面。
展开余下试题
⑥香味再一次钻进他的鼻子,轻挠着他,让他打了一个羞愧的喷嚏。他把脑袋转向窗外,眼睛却盯着姑娘锦缎般光洁的皮肤。当然是用余光,他的余光足以抚摸和刺透一切。他再一次变得不安起来。他挺了挺身子,坐得笔直。
⑦车厢里越来越拥挤。所有站着的人,都在轻轻摇摆。姑娘倾斜着身子,一只手扶住身边的钢管。姑娘的旁边站着一个男人,身体随着汽车的摇摆,不断碰触着姑娘。
⑧他看到姑娘扭过头去,厌恶地看看男人。男人尴尬地笑,做一个无奈的表情。姑娘没有说话,她小心并艰难地使自己和男人之间闪出一条狭窄的缝隙。汽车突然猛然摇晃,姑娘的努力顷刻间化为泡影。
⑨于是他站了起来。他对自己的举动迷惑不解。他对姑娘说,这儿有个座位,你坐。他想他应该说出了这句话,因为他的嘴唇在飞快地抖动。姑娘看看他,表情懵懂,似乎没有明白他的意思。他只好指指自己让出来的位子,他对自己说,这儿有个座位,你坐。
⑩姑娘瞅瞅他,再瞅瞅那个空位,再瞅瞅他。姑娘把头重新扭向窗外。姑娘没有动,也没有理他。姑娘说,哈。
⑪他的表情便僵住了。他感觉自己被当众扒光了衣服,所有人都在细细研究他身上每一个肮脏的毛孔。他没有坐下。他把脸扭向男人。他对男人说,这儿有个座位,你坐。他听到自己的声音在轻轻颤抖。那是哀求的调子,透着无比的卑微和真诚。
⑫男人笑了。他不知道男人为什么笑,但男人的确笑了。男人的脸上瞬间堆满了快乐的细小皱纹。男人没有动,甚至没看那个空位。男人盯着他。男人说,哈。
⑬声音是从鼻子挤出来的,——那声音有些失真。
⑭他有一种强烈的想哭的冲动。那座位就那样空着,没有人去坐,包括他。很多人都在看他,面无表情。他感觉自己被他们一下一下地撕裂开来,每个人都拿到其中一块,细细研究。
⑮他提前两站逃下了车。他提着那个沉甸甸的冲击钻,慢慢走向宿舍。他感到很累,似乎马上就要瘫倒。
⑯他把冲击钻换到另一只手。他感觉自己是一条即将脱水的鱼,正被太阳无情地炙烤。他想明年,自己应该不会再来这个城市了。因为在乡下,淌着一条温暖的河。
⑰一缕熟悉的清香悄悄钻进他的鼻孔。突然,他再一次紧张起来,他感觉姑娘就站在不远处,盯着他看。他转过身。他第一次面对姑娘。他看到姑娘迷人的脸。他的身体开始战栗不安。
⑱姑娘说刚才是你吗?他点点头。姑娘说哦,转身走开。姑娘走了几步,再一次停下。姑娘扭过脸,说,谢谢你啊。然后转身,走进一家服装店。
⑲他开始了无声的狂奔,泪洒成河。他感到安静和幸福。他感觉自己就像一条鱼,在炙热的陆地上不停地奔跑。他不能停下,他需要汗水和眼泪的濡染。
⑳他想他明年,可能,还会留在这里。他知道这个城市需要他,用极度别扭和危险的姿势,将坚硬的混凝土外墙,钻磨出一个个大小不一的圆孔。(有删改)
(1)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两项是( )(5分)
A.文章开头对“他”进行了外貌描写,交代了“他”的农民工身份,并突出其工作的艰辛和劳累。
B.第9段画横线的句子中,“他对自己说”表明“他”不再想把座位让给姑娘,只好以这种方式化除尴尬。
C.“他”要把座位让给那个男人是想化解被人误解和鄙夷的尴尬,证明自己没有“肮脏”动机;并帮助姑娘摆脱男人的骚扰。
D.本文的心理描写传神逼真,把人物心理刻画得淋漓尽致,肖像描写部分对表现人物性格与心理也起了很好的作用。
E.“冲击钻”在文中多次出现,是贯串全文的线索,对“他”的形象形成了很好的烘托。
答案 BE
解析 B项“他对自己说”表明“他”说话声音太小,只有自己能够听见,表现出“他”的紧张和自卑,E项“冲击钻”不是贯串全文的线索。
(2)文章结尾画横线的句子在小说中有哪些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答:
答案 ①照应小说开头,再次凸显“他”的劳动对于城市的意义和价值。②照应前文“不会再来这个城市”,并形成对比,暗示他内心感受到可贵的温暖。③暗示“他”决心以自己质朴善良的力量洞穿城市冷漠的墙,让人看到真情的力量;凸显文章主旨。
(3)小说设置“男人”这个形象有哪些作用?(6分)
答:
答案 ①男人骚扰姑娘,折射世风日下的现状,并推动了情节的发展。②男人对姑娘的骚扰与“他”对姑娘的欣赏与保护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他”对宁静、安逸、幸福的追求及“他”内心世界的单纯美好。
(4)“一条鱼的狂奔”作为小说标题,意蕴丰富。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8分)
答:
答案 ①标题运用了比喻及拟人的手法,从各个方面体现了“他”在城市中的处境,形象生动,意蕴丰富。②主人公离开家乡温暖的河流在城市艰难生存,如一条在汗水中努力奔跑的鱼,坚韧而疲惫。③主人公在城市遭遇嘲笑、歧视,内心痛苦不安,希望如一条鱼一样奔跑逃避,仓皇而可怜。④主人公得到理解和尊重后感受到幸福和喜悦,如一条在感动的泪水中狂奔的鱼,激动而满足。⑤体现了作者对主人公所代表的群体的生存状态的同情、理解,对他们用自己的努力寻找到自己的河流的敬仰。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乔布斯:用“禅”改变世界
没有人可以选择命运,乔布斯同样如此。他在生下不久就被父母送给别人收养,尽管养父母非常爱这个孩子,但是家境的困窘还是让乔布斯感到生存的压力。由于他爱捣乱、不服从老师的管理、不完成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和课外作业,学校几次勒令他退学。所幸的是,乔布斯对电子产品有着非凡的兴趣,而且他会非常专注于自己喜欢的事情,以至于母亲要叫醒他,必须要用铅笔戳他的脑袋。
乔布斯高中毕业后选择了一家自己喜欢的大学——俄勒冈的里德学院,为此父母几乎花光了所有的积蓄,为他凑齐了学费。但是乔布斯不到一年就离开了学校,因为“已经看不到其中的价值所在”。他喜欢嬉皮士,喜欢听鲍勃•迪伦的民谣和披头士的摇滚,和狐朋狗友一起酗酒、吸大麻……乔布斯恣意放纵自己,以为可以掌控自己的命运。然而这些没能让他真正“解脱”。最终乔布斯发现,有些东西永远是无法改变的,比如自己的出身,兴趣,生存的社会以及必然走向的死亡。世界并不属于他,他需要学着去适应世界。
在里德大学,乔布斯接触到了佛教里的禅宗,为之深深着迷。禅宗是汉传佛教宗派之一,禅宗认为“一切万法,尽在自心中,何不从于自心顿现真如本性”,禅宗“明心见性”的哲学帮助乔布斯找到了自己的本心,并从中汲取力量。2003年,乔布斯的事业正处于巅峰状态,却被检查出患有胰腺癌,其后虽然治
上一篇:
高二必修五第三单元基础知识及阅读回扣训练
下一篇:
装在套子里的人
标签:
人教版
高二
必修五
单元练习
相关:
关于“高二必修五”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551]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