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月考试卷

阅读:570  2016-09-18
标签:人教版 九年级 上册 月考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570]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九月份第一次月考题及答案
九年级(上)
第一次月考语文测试题【0920160922】【01卷】
【一、积累与运用(25分)】
1.下列语句中加点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人们世代交替,我们每个人都不免变成一抔黄土。(póu)
B我常常把这句话向我的朋友强聒不舍。(guō)。
C我是在白云的襁褓中笑着长大的。(qiáng)
D小溪渐渐喑哑歌不成调子。(yīn)
2.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初三当前的当务之急是提高学习效率。
B世界上万事万物都永远在那儿发展、运动、变化,语言也是这样的。
C位于锡林南路的美通蔬菜批发市场每天门庭若市,来来往往的人们忙着采购各种新鲜蔬菜。
D近几年,国产奶粉的质量问题频发,从客观上形成了我国消费者对“羊奶粉”的依赖心理,使得“羊奶粉”格外受宠。
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品茶, 亦可谓品历史,品文化。一盏佳茗在手,盏中是清淡的龙井,鼻端 的茶香似有若无,思绪慢慢随着茶汤中的涟漪向悠远的中华文明 开来。细细地品,那浸泡在盏中的不是茶,而是滚滚红尘中偶尔 的一颗散淡的心。
A.缭绕 荡漾 歇息 B.环绕 荡漾 栖息
C.环绕 飘扬 歇息 D.缭绕 飘扬 栖息
4.下列对词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3分
渔家傲 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A.上阕先用“异”字总写边塞秋景与内地的不同,然后以大雁、边声、长烟、落日、孤城等意象描绘出清朗、秀美的边塞风光。
B.“长烟落日孤城闭”是写暮霭生成,夕阳西下,城门紧闭。这一句反映了当时西北边关战事吃紧,守军戒备森严的紧张形势。
C.下阕首句写将士远离家乡,戍守边关,旷日持久;“燕然未勒归无计” 用了汉代大将军窦宪大破匈奴后刻石勒功而还的典故。
D.整首词以“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作结,爱国激情与思乡之苦交相融会,构成了整首词矛盾、复杂、厚重的情绪,有一种苍凉而悲壮的美。
5.古诗文默写:8分
(1)右手秉遗穗, 。
(2) ,人迹板桥霜。
(3) ,西北望,射天狼。
(4)池上碧苔三四点, ,日长飞絮轻。
(5)《诸葛亮集》中有这样的话:“赏不可不均,罚不可不均。”这与《出师表》中的“ , ”两句意思一致。
(6)李清照在《武陵春》中用“ , ”说尽了“愁”之沉重。
6.名著阅读:5分
……慢慢的你会养成另外一种心情对付过去的事:就是能够想到而不再惊心动魄,能够从客观的立场分析前因后果,做将来的借鉴,以免重蹈fù辙。一个人惟有敢于正视现实,正视错误,用理智分析,彻底感悟,才不至于被回忆侵蚀。我相信你逐渐会学会这一套,越来越坚强的。我以前在信中和你提过感情的创伤,就是要你把这些事当做心灵的灰烬看,看的时候当然不免感触万端,但不要刻骨铭心地伤害自己,而要像对着古战场一般的存着píng吊的心怀。倘若你认为这些话是对的,对你有些启发作用,那么将来在遇到因回忆而痛苦的时候(那一定免不了会再来的),拿出这封信来重读几遍。


浏览完整试题(1)这段文字出自《 》,是翻译家 写给儿子 的书信。他通过书信的方式对儿子的生活和艺术修养进行悉心指导。3分
(2)根据拼音写出汉字:2分
重蹈fù辙 píng吊
【二、综合性学习:8分】
在“雨的诉说”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同学们设计了几个板块,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7.积累雨的词汇:请写出两个含“雨”字的成语: 、 ( 2分)
8.品味雨的韵味:阅读短文,完成文后的任务
翻开诗文卷著,处处看得雨景,听得雨声,品得雨味,赏得雨情。雨不就是一首纯情的诗吗?
杜甫笔下的雨是“ , ”,赵师秀笔下的雨是“ , ”;古人眼中的雨是“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今人眼中的雨是“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中国人眼中的雨是“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外国人眼中的雨是“大风之夜,当雨点在树叶中淅沥时,你在床上,会听见我的微语。”
(1) 请补写横线上的诗句。(4分)
杜甫: ,
赵师秀: ,
(2) 说说文学家常在雨上寄托怎样的思想感情?至少两条。(2分)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45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9——13题(14分)
秋天的苇荡
①“蒹葭苍苍,白露为霜。”秋天,是盘锦大苇荡最亮丽、可人和富足的时节。芦苇经历了乍暖还寒的春天、张扬炽热的盛夏考验后,开始变得成熟起来。“黄沙百战穿金甲” ,芦秆已经开始变得绿中呈黄,蓬松的穗子由胭脂色洇成紫灰最后定格到银白色。那饱胀的光泽和摇曳的媚姿,似在挽留走进苇荡的人驻足。从芦苇缝隙间筛进的秋风吹得稀疏的黄叶音符般跌落、漂浮在水面之上,随着流水跳波激荡。芦花轻扬,乘着气流在舒缓地飘荡、旋转,将天地氤氲一片柔软。
②置身于阒然无声的苇荡中,总能感受到一种亲和的召唤,落脚在一片安然与平和的氛围里,总感到沉稳与踏实。这里是我们寄身的家园和灵魂的归宿啊。当年,我们的祖先们移动的脚步从齐鲁大地,从滦河海滩,从内蒙古平原上蹒跚而来。就在精疲力竭的时候,一片浩瀚的绿色扑入他们的视野,这片接天连地的大芦荡莽然的气势震撼了他们。于是男人们撂下了肩头的担子,妇女以水当镜梳理被风吹乱的长发,小孩去追逐奔跑的野兔……移民们在这儿驻足、埋灶、安炊、繁衍。晒盐、捕鱼、耕种、围猎。从此这里有了三台子、四家子、五里铺、六间房……
③芦荡不仅给了世世代代盘锦人生活的养源,也赋予了他们豪气、奔放、坚定、柔韧、生机勃勃的品格。上个世纪的三四十年代,这片浩瀚的大苇荡被日本侵略者霸占,芦苇荡里的大刀长矛撕开了密布的乌云,盘锦的抗日义勇军打响了东北沦陷后民众抗日的第一枪。他们坚硬的民族骨气和血性让日寇闻风丧胆。他们的血肉拼杀,使大苇荡终于焕发出勃勃的生机。
④ 初秋季节,浩瀚的苇海还未完全蜕去春夏的基调,葱绿的水草、火红的碱蓬、粼粼的波光构织成色重霜浓的绚丽与浪漫。飞翔的小鸟和频频点头的磕头机在金黄的苇海之上点缀着灵性与生动。泱泱水从苇荡中撤走的时候,在一个个水坑里和分汊的小河中留下了存积,让下塘捕鱼捉蟹的人的腰包鼓胀起来。
⑤ 初中毕业的那年秋天,我和几个同学跟随邻居杨大爷到苇荡边“拿干锅”。“拿干锅”就是把水沟里的水全掏干,然后捡沟底下活鱼。于是我们到苇荡附近的杨大爷的女儿家,取来了长绳水斗子,我们四个人两盘架,轮换着用水斗子斗那沟里的水,从下午斗到次日拂晓,当东方出现鱼肚白的时候,沟底“干锅”了!仅存的一层薄水上横竖全是鱼头,大的张著嘴喘气,小的在四处乱跳,我们按捺不住兴奋,扑到沟塘里开始捡鱼……在这条下水沟里拿出鱼虾足有三百斤!抬回到杨大爷女儿家里,我们湿淋淋放下工具,躺在里间的小炕上就睡着了。不知啥时候,我们被喷香的美味唤醒,杨大爷的女儿端上来用新掏的鲫鱼熬白菜,香气袭人,垂涎欲滴,顾不上斯文,开箸猛造。可能是太累太饿的缘故,在我的记忆里,那是最鲜美的一顿佳肴……那种丰收的快乐,伴随着我的年少时代,让我的生活过得充实、沉稳、丰富……
⑥ 碧云天,黄叶地,西风紧,雁南飞。当候鸟带着新增的家眷准备启程,当晚归的渔船带着沉甸甸的收获回归港湾,金灿灿的芦苇沐浴着秋阳等待着人们的收割。洁白的芦絮,乘着秋风将种子撒到沟塘坝沿,将另一个春天储藏在丰腴的土里……
9.第①段引用《诗经》名句“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有什么作用?3分
10.盘锦秋天的苇荡有什么特征?请用一些词语加以概括2分
11.具体分析第③段画线句有什么作用?(4分)
12.请用一句话概括第⑤段的内容。2分
13.品味下面的句子,任选一个角度对其进行赏析。3分
从芦苇缝隙间筛进的秋风吹得稀疏的黄叶音符般跌落、漂浮在水面之上,随着流水跳波激荡。
(二)阅读选文,完成题。(18分)
①在中国人眼里,获得四代、五代同堂的经历,才算是达到了人生最幸福的境界。从人类进化的历史上看,这不仅仅是中国人的幸福观,更是整个人类的幸福观。
②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别说是四代、五代同堂,就是三代同堂,也曾经是人类一个很遥远的梦。
③前不久,人类学家对原始人的牙齿化石进行了研究,发现在13万年前,没有一个人的寿命超过30岁,而这正是他们变成祖父母的年龄。在这个年龄之前,他们的孙辈们还没有出生,所以他们不可能实现三代同堂的美梦。但当人类学家着眼于新石器时代早期的欧洲人时,竟然发现老年人和年轻人的比例是2:1,这意味着此时有很多人已经可以见到他们的孙辈出生。换句话说,直到大约3万年前,多数人类祖先圆了三代同堂的美梦。
④人类学家指出,人类能圆三代同堂的美梦,是一个很伟大的进步,它对促进人类飞速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⑤早些时候,以色列研究人员利用遗传学技术,从非洲克瓦人、桑人等土著人身上采集了600多个完整的线粒体DNA基因组样本。通过样本对比,得出一个惊人的结论:约7万年前,人类一度濒临灭绝,只剩下2000来人。但为什么没有灭绝呢?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那时剩余的人类生存能力很强,因而平均寿命也比较长,超过30岁的人已经出现了,这说明三代同堂的现象已经出现了。这让祖父母们可以把传统狩猎技术等知识传授给后代。无疑,这些知识武装和保护了后代。正是凭借这些,人类才最终走出濒临灭绝的险境,又重新发展壮大起来。因此,我们可以说三代同堂的最大作用是增强了人类自身抵抗灭绝风险的能力。


展开余下试题⑥最新的研究表明,在现代人身上,也能看到三代同堂对人类发展的切实帮助。美国生物学家发现,与孙辈生活在一起的老人更加积极乐观,也愿意参加体育运动,他们得病的几率比那些不能与孙辈一起生活的人要低20%,而他们的孙辈则更活泼,更健康,反应也更快。这说明,三代同堂对促进人类自身的健康发展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而这种作用在早期人类社会中,意义更重大,好处也更多。
⑦但由此也引发了一个新鲜有趣的问题:如果未来人类能够实现六代、七代同堂的美梦,那么它还会促进人类社会的迅猛发展吗?现在看来,我们还不能在人类寿命延长与人类社会迅猛发展之间简单划等号,因为人口老龄化问题已经成为现代社会发展的一个明显阻碍。但不管怎样,我们都必须承认,人类历史上的三代同堂确实对人类社会发展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促进作用。
14.选文说明的中心内容是什么?请简要回答。(3分)
15.选文第③段中加点词“多数”为什么不能删去?请简要回答。(3分)
16.请简要说明④⑤⑥三个自然段的顺序不可以调换的原因。(4分)
17.请阅读选文第⑤段,分析约7万年前人类走出濒临灭绝险境的原因,补全表格。(2分)
A 平均寿命较长 出现三代同堂现象 B
18.请写出选文第⑥段划线句运用的说明方法。(3分)
19.对选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人类学家对原始人牙齿化石的研究表明,13万年前没有一个人寿命超过30岁。
B.以色列研究人员利用遗传学技术,从非洲土著人身上采集基因样本进行研究。
C.研究表明,与孙辈生活在一起的老人更加积极乐观,他们的孙辈更活泼健康。
D.人类寿命不断延长,对人类未来社会的迅猛发展将完全发挥积极的作用。
(三)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10-14题。(13分)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笞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袒右,称大楚。为坛而盟,祭以尉首。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攻大泽乡,收而攻蕲。蕲下,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攻铚、酂、苦、柘、谯,皆下之。行收兵。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攻陈,陈守令皆不在,独守丞与战谯门中。弗胜,守丞死,乃入据陈。数日,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三老、豪杰皆曰:“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陈涉乃立为王,号为张楚。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

20.用“/”给文中画线句子划分朗读节奏(只划三处)。(2分)
乃 令 符 离 人 葛 婴 将 兵 徇 蕲 以 东
2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2分)
(1)吴广素爱人 素:
(2)将军身被坚执锐 被:
2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23.这段文字首先叙述了发动起义的情形。下列选项中能正确概括其步骤的三个关键词是( )(2分)
A.并杀两尉 失期当斩 攻大泽乡
B.激怒其众 召令徒属 攻大泽乡
C.并杀两尉 召令徒属 为坛而盟
D.激怒其众 皆已失期 为坛而盟
24.陈胜、吴广起义提出了“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的策略,从而掌握了民心动向,请从选段中概括出这一策略的效果是从哪两个方面得到证明的。(4分)
【四、作文(50分):】
25. 请以“有 才有真正的美丽”为题,写一篇文章。(50分)
要求:(1)将题目补充完整,可填真诚、善良、志气……
(2)文体自定 (诗歌除外)
(3)不少于600字
(4)文中不要出现真实校名,人名。
大杨树第一中学九年级(上)
第一次月考语文测试题【0920160922】【01卷】
参考答案
1C 2D 3A 4A 5略 6.(1)傅雷家书 傅雷 傅聪(2)重蹈覆辙 凭吊
7.呼风唤雨 春风化雨 雨后春笋 风雨同舟 风雨兼程 风雨飘摇等
8(1)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或(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2)①表达兴奋和喜悦 ②寄托愁思或相思。
9.(1)表现苇荡的诗情画意。(2)使文章更有文采,更有可读性。
10.亮丽、、富足 、成熟、浩瀚 莽然
11.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1分)由写芦苇荡是盘锦人生活的养源转入对芦苇荡精神内涵的开掘,它培养了人们的坚强,不屈,让人们的日子过得富足和踏实。
12初中毕业那年秋天,我和同学跟随杨大爷到苇荡边捕鱼、吃鱼。
13.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黄叶比作音符,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苇荡的诗情画意,让读者如身临其境。
14.三代同堂对社会(或人类)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15.“多数”(表示限制),说明当时大部分人类祖先圆了三代同堂的美梦,如果去掉,表示人类祖先都是这样。这个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
16.(1)④段与⑤⑥段在结构上是总分关系(或是由概括到具体的逻辑顺序),
(2)⑤段和⑥段的说明内容是按照从原始人到现代人的顺序说明的(或按照“研究”的时间顺序说明的)。
17.A生存能力强 B可以传授知识给后代18.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19.D 20.(3分)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21.(2分)(1)向来,一向 (2)通“披”穿22.(3分)略23.(3分)C
24.(4分)起义队伍迅速发展并建立张楚政权;各郡县纷纷举事响应陈涉。25.略 (121.56.250.108)
标签:人教版 九年级 上册 月考试卷
相关:关于“人教版语文”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570]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