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课文同步练习

阅读:593  2016-10-11
标签:语文版 高一 必修一 课文同步练习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593]
语文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三单元《十八岁出门远行》同步检测
语文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三单元《十八岁出门远行》同步检测
一、基础巩固
1.下列各项加点的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
A.贩运(fàn) 弧度(hú) 膨胀(péng) 撬下(qiào)
B.抛锚(máo) 蹲着(dūn) 卸下(xiè) 支撑(chēng)
C.柏油(bǎi) 绰号(chuò) 潇洒(xiāo) 刹车(shā)
D.诱惑(yòu) 沮丧(zǔ) 车厢(xiāng) 箩筐(luó)
【解析】 D项,“沮”,读jǔ。
【答案】 D
2.下列各项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恐惧 晴朗 温和 蛤蟆
B.瞬间 嘴唇 升滕 挨揍
C.驾驶 逐渐 舒服 侦察
D.粗暴 熟悉 锻炼 理睬
【解析】 B项,滕—腾。
【答案】 B
3.下列加点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证券市场的内伤一直无法恢复,尽管在一片维稳行情声中带来了一丝希望,但是面对遍体鳞伤的众多投资者,融资功能显然正在逐渐丧失。
B.第八届中国(佛山)机械装备展的主办方指出,在装备制造行业经济垂头丧气的形势下,企业十分渴望通过展会在贸易订单方面有所斩获。
C.在一个楼盘开盘现场,未到门口就遇到了相熟的长辈,她兴高采烈地对笔者说,我买了套160平的,开盘价9折,挺划算的。
D.铜镜拍卖价格屡创新高,如一面唐朝的瑞兽镜以44万成交,而一面战国六山镜竟以47.04万元这个令人目瞪口呆的高价成交。
【解析】 A项,遍体鳞伤:浑身受伤,伤痕像鱼鳞一样密。形容受伤很重。可改为“伤痕累累”。B项,垂头丧气:形容因失败或不顺利而情绪低落、失望懊丧的神情。可改为“萎靡不振”。C项,兴高采烈:原指文章志趣高尚,言词犀利。后多形容兴致高,精神饱满。D项,目瞪口呆:形容因吃惊或害怕而发愣的样子。可改为“瞠目结舌”。
【答案】 C
4.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很多高校大四学生课堂出勤率低的现象反映出了高校教学课程的设计尤其是我国教育体系上出现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B.国庆节期间向人民英雄纪念碑敬献花篮的目的是通过庄严的国家典仪向历史致敬,并在祭奠英雄的活动中获取前进的力量。
C.精神障碍病人是否需要住院治疗,应由精神科执业医师作出判定,以医疗机构作出的“需要住院治疗”的诊断结论为依据。
D.空中有“天眼”,手上有“警务通”,在全市“平安行动”大清查中,武汉警方3天破案270起,七成靠的是信息化手段取得的。
【解析】 A项,语序不当。“尤其”表示更进一步,语句表达的意思应该是从整体到局部,所以“高校教学课程的设计”与“我国教育体系”调换。B项,搭配不当。介词使用不当,应当是“从……中获得……力量”。D项,句式杂糅。“靠的是”和“取得的”保留一个。
【答案】 C
5.下列选自《十八岁出门远行》一文中的语句,没有使用比喻修辞的一项是(  )
A.这年我十八岁,我下巴上那几根黄色的胡须迎风飘飘,那是第一批来这里定居的胡须。
B.那车头的盖子斜斜翘起,像是翻起的嘴唇。
C.那个时候汽车突然不叫唤了,像死猪那样突然不动了。
D.这话简直像是我兄弟说的,这话可真亲切。我觉得自己与他更亲近了。
【解析】 D项,虽然有比喻词“像”,但不是比喻句。
【答案】 D
二、课内阅读
阅读小说《十八岁出门远行》“‘天色完全黑了’到‘像一匹兴高采烈的马一样欢快地奔跑了起来’”,回答问题。
6.“我一直在寻找旅店,没想到旅店你竟在这里”一句中的“旅店”有何象征意义?


浏览完整试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可以结合文章“我”一直在寻找旅店,后来经过这么多的变故后,旅店终于找到这个情节分析。
【答案】 象征“我”心底的希望和力量。
7.出门远行前“我”的心情和感受怎样?小说的结尾为什么要补写出门远行前的这段经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从环境描写以及“我”的语言可以看出,“我”在出远门之前是欢快的。作者补写这段的目的主要是对比的手法,表现“我”以前的快乐与现在的情感的对比,表现“我”对社会的认识。
【答案】 出门远行前的心情是高兴欢快的。补写出门远行前的这段经历是为了和远行后的悲伤形成对照,通过情感的巨大反差来反映人物的心理感受,深化小说的主题。
8.理解下列句子的含意。
(1)我无限悲伤地看着汽车,汽车也无限悲伤地看着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于是我欢快地冲出了家门,像一匹兴高采烈的马一样欢快地奔跑了起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第一句中,有“悲伤”一词,并且用了拟人的手法,“我”“汽车”都很悲伤,表现出了“我”受到挫折后的悲伤之情。第二句,比喻的句子表现“我”的高兴之情。
【答案】 (1)作者把汽车当作人来写,通过“我”和汽车的对视,写出了远行遭遇挫折后、理想破灭之时的无奈。
(2)用比喻的手法写出了“我”初次出门远行的兴奋、高兴之情。
9.文中“那时候开始起风了,风很大,山上树叶摇动时的声音像是海涛的声音”“想起了那么一个晴朗温和的中午,那时的阳光非常美丽”两处环境描写的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环境描写主要起烘托、铺垫的作用,而这两句是写“我”在经历了磨难后的环境。第一句,写山风,表现“我”此时的悲凉之情;而第二句,是回忆“我”要出门前的环境,表现了“我”的快乐。二者对比,表现更深刻的情感。
【答案】 用环境描写来烘托人物的心理感受,两句景物的描写分别写出了出门远行后和远行前的不同心情。通过对照来引发读者的思考,使文章有了较深的底蕴。
三、课外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西北风呼啸的中午
余 华
阳光从没有一丝裂隙一点小洞的窗玻璃外面窜了进来,几乎窜到我扔在椅子里的裤管上,那时我赤膊躺在被窝里,右手正在挖右眼角上的眼垢。而此刻我的左眼正闲着,所以就打发它去看那裤子。这时有一丝阳光来到了裤管上,那一点跳跃的光亮看上去像一只金色的跳蚤。于是我身上痒了起来,便让那闲着的左手去搔,可左手马上就顾不过来了,只能再让右手去帮忙。
有人在敲门了。
起先我还以为是在敲邻居的门,可那声音却分明是直冲我来。于是我惊讶起来。我想谁会来敲我的门呢?大概是敲错门了。我就不去答理,继续搔痒。
这时那门像是要倒塌似地剧响起来。我知道现在外面那人不是用手而是用脚了,随即还来不及容我考虑对策,那门便沉重地跌倒在地,发出的剧响将我的身体弹了几下。
一个满脸络腮胡子的彪形大汉来到床前,怒气冲冲地朝我吼道:“你的朋友快死了,你还在睡觉。”
这个人我从未见过。我对他说:“你是不是找错地方了?”他坚定地回答:“绝对不会错。”
他的坚定使我疑惑起来,疑惑自己昨夜是否睡错了地方。我赶紧从床上跳起来,跑到门外去看门牌号码。可我的门牌此刻却躺在屋内。我又重新跑进来,在那倒在地上的门上找了门牌。上面写着——虹桥新村26号3室。我问他:“这是不是你刚才踢倒的门?”
他说:“是的。”这就没错了。我对他说:“你肯定是找错地方了。”
现在我的坚定使他疑惑了。他朝我瞧了一阵,然后问:“你是不是叫余华?”我说:“是的,可我不认识你。”
他听后马上又怒气冲冲地朝我吼了起来:“你的朋友快死了!”“但是我从来就没有什么朋友。”我也吼了起来。
“可他是你的朋友,你休想赖掉。”他朝我逼近一步,像是要把我一口吞了。“可是他是谁呢?”他说出了一个我从未听到过的名字。
“我从来就不认识这个人。”我马上喊了起来。
“你这个忘恩负义的小市民。”他伸出像我小腿那么粗的胳膊,想来揪我的头发。我赶紧缩到床角落里,气急败坏地朝他喊:“我不是小市民,我的书籍可以证明。如果你再叫我一声小市民,我就要请你滚出去了。”他的手突然往下一摆伸进了我的被窝。我整个人被他从被窝里提了出来,他将我扔到地上。他说:“快点穿衣服,否则我就这么揪着你去了。”我知道跟这家伙再争辩下去是毫无意义的,于是我就说:“既然一个快死的人想见我,我当然是乐意去的。”
此刻屋外的西北风正呼呼地起劲叫唤着。
街上的西北风像是吹两片树叶似地把我和大汉吹到了朋友的屋门口。我看到屋门口堆满了花圈。大汉转过脸来无限悲伤地说:“你的朋友死了。”
我还来不及细想这结果是值得高兴还是值得发愁,就听到了一片嘹亮的哭声。大汉将我推入这哭声中。
于是一群悲痛欲绝的男女围了上来,他们用一种令人感动不已的体贴口气对我说:“你要想得开一点。”
而此时我也只能装作悲伤的样子点着头了。
一个老态龙钟的女人走了上来,眼泪汪汪地抓着我的手说:“我的儿子死了。”
我告诉她:“我知道了,我很悲伤,因为这太突然了。”我本来还想说自己昨天还和她儿子一起看太阳。
她于是痛哭起来,开始用我的手擦她的眼泪。她那混浊又滚烫的泪水在我手上一塌糊涂地涂了开来。我想抽回自己的手,可她抓得太紧了。哭了一阵她对我说:“我只有这么一个儿子,可他死了。现在你就是我的儿子了。”
我使劲将手抽了回来,装作要擦自己的眼泪。我根本没有眼泪。然后我告诉他:“其实很久以来我一直把你当成自己的母亲。”
然后她牵着我的手来到一个房间的门前,她对我说:“你进去陪陪我儿子吧。”我推开门走了进去。死人躺在床上,身上盖着一块白布。旁边有一把椅子,像是为我准备的,于是我就坐了上去。
我在死者身旁坐了很久,然后才掀开那白布去看看死者的模样。我看到了一张惨白的脸,这张脸是我从未见到过的。我随即将白布重又盖上,心里想:这就是我的朋友。我就这样坐在这个刚才看了一眼但又顷刻遗忘的死人身旁。


展开余下试题(有删节)
10.请用一句话概括小说的情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文章以“我”为线索,写了“我”这天经历的事情,概括时可以按照“我”做的事情进行概括。
【答案】 在一个西北风呼啸的中午,“我”莫名地被人强行拖去见一个根本不认识的将死的“朋友”,并为已死的他守灵。
11.文章开头写“我”在床上的种种做法,这对后文叙事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分析“我”在床上的这些做法体现出来的一种状态,然后分析这种状态下“我”经受了哪些事情。
【答案】 文章开篇写“我”在床上挖眼垢搔痒,表明在故事发生的时刻,“我”正处在无聊而平静的状态之中,为后文写彪形大汉突然闯入,“我”被拉到一个素不相识的人的葬礼上作铺垫,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给全文创设了荒诞的叙事基调。
12.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
(1)既然一个快死的人想见我,我当然是乐意去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街上的西北风像是吹两片树叶似地把我和大汉吹到了朋友的屋门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可以通过分析语句中关键词语的含义,然后理解整句话的意思。比如第二句,“吹”表现出了一种被动状态,由此可以推断出“我”是被动到这家的。
【答案】 (1)虽然“我”根本不认识这个所谓的朋友,但是迫于彪形大汉的压力,为避免受到伤害,“我”决定放弃反抗,跟着彪形大汉去看那个“快要死了的朋友”。
(2)用了比喻和夸张的手法,写出了西北风风势之大,暗示了“我”的身不由己。
13.文章的标题为“西北风呼啸的中午”,有人认为以“我的朋友”为题更能够体现小说的旨意。你认为哪一个合适,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可以从文章的环境、线索、表达的主题等角度分析。比如从“环境”的角度分析,可以解释“西北风呼啸的中午”为题好的原因: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等。
【答案】 “西北风呼啸的中午”做标题更为合适。以“西北风呼啸的中午”为题,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便于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将小说荒诞情节的推进,放在了一个真实可信的背景之下,使得小说的荒诞意味更为浓重。而以“我的朋友”为题,则适合写人物为主的作品,显然与本文的旨意不符。
四、语言表达
14.下面一段话是余华的散文《可乐与酒》的一段话,描写的是一个孩子第一次喝可乐的情景,阅读材料,请概括这个小孩喝完可乐后的心理变化。
他有些发呆地看着我,显然可乐的气体在捣乱了,使他的胃里出现了十分古怪的感受,接着他打了一个嗝,一股气体从他的嘴里涌出,他被自己的嗝弄得目瞪口呆。他不知发生了什么,睁圆了眼睛惊奇地看着我,然后脑袋一抖,又打了一个嗝,他更加惊奇了,开始伸手摸自己的胸口,这一次他的胸口也跟着一抖,他打出了第三个嗝,他开始慌乱起来……他发现嗝在紧紧追着他,他开始害怕了。嘴巴出现了哭泣前的扭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可以从描写的过程把握孩子的情态。
【答案】 从发呆到目瞪口呆,从惊奇、慌张到害怕,从害怕到恐惧(哭泣前的扭动)。
15.阅读下面一幅漫画,完成下列问题。

(1)给漫画起一个恰当的题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漫画的寓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可以通过分析图片的主要内容把握,比如两个孩子的乒乓球台的样式折射的实际情况等,至于寓意可以就你看到的现象与社会的关系的角度分析。
【答案】 (1)(示例)①同台竞技。②悬殊。③输在起跑线上。④拿什么比赛。⑤城乡差距(该有多大)。
(2)(示例)①城乡差距亟待解决。②农村孩子已经输在起跑线上。③差距明显,同台竞技不公平。④公平取决于条件的平等。 (60.180.1.246)
标签:语文版 高一 必修一 课文同步练习
相关:关于“语文版高中”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593]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