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单元练习

阅读:1058  2016-10-16
标签:人教版 七年级 上册 单元练习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58]
2016-2017学年七年级语文第5单元测试题
(120分,10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共20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 )(2分)
A.刹那(chà) 半晌(xiǎng) 倾向(qīng) 栅栏(zhà)
B.屏息(bǐng) 倏忽(shū) 绰号(chuò) 焚香(fén)
C.屋檐(y án) 黄晕(yùn) 发髻(jì) 炽热(zhì)
D.搓捻(niǎn) 地壳(ké) 感慨(kǎi) 威慑(shè)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A.半晌 (shǎng)C.炽热(chì )D.搓捻(niǎn) 地壳(qiào)
考点: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能力层级为识记A。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2分)
A.寥廓 攀付 阴蔽 疲蜷不堪 B.贮蓄 威慑 决别 独具慧眼
C.憔悴 辛辣 垂打 怦怦直跳 D.梦寐 屋檐 纠纷 盘虬卧龙
【答案】D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小亮的一个小笑话,使得全体师生哄堂大笑。
B.回想此前和此后截然不同的生活,奶奶不禁感叹万分。
C.居住在台湾的爷爷终于回来了,大家真是喜出望外。
D.对于数学不及格的我来说,语文老师表扬我的作文,证明他独具匠心,能判断我全面的能力。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独具匠心:具有独到的灵巧的心思。指在技巧和艺术方面的创造性。不符合语境。
考点:正确使用成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理想的教育应该培养学生善于发现、善于探索的水平。
B.不努力学习,那怎么可能取得好成绩是可想而知的。
C.我们不仅要在课堂上、在教科书中学语文,还要在课堂外、在生活中学语文。
D.同学们写作文,要细心观察各种事物、各种现象,要有真情实感,切忌不要胡编乱造。
【答案】C
考点: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5.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人的力量分两部分:一是生理上的力量,一是心理上的力量。
B.“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C.电影都快开映了,你是去呢?还是不去?
D.“我是谁呀?”他扭过头惊奇地问。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C项 :把第一个问号,改为“逗号”。
考点:正确使用标点符号。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6.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紫藤萝瀑布》一文作者从一树盛开的藤萝花,感悟到生命的永恒,赞美了生命的顽强与美好。
B.《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C.《春》的作者是朱自清,其著名散文《背影》、《荷塘月色》、《狂人日记》。
D.《钱塘湖春行》的作者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著有《白氏长庆集》。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狂人日记》是鲁迅的小说。
考点: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7.按要求默写古诗文。(4分)
(1)《次北固山下》中通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优美诗句,把江南浩淼平阔、清风和顺、波平浪静的景色表现得淋漓尽致。
(2)《泊秦淮》中写迷雾 冷清之景,点名停泊之地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无可奈何花落去 ,____________________。【来源:】
(4)《天净沙 秋思》中作者直抒胸臆 ,道出天涯游子之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浏览完整试题【答案】(1)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2)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3)似曾相识燕归来(4)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考点: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 力层级为识记A。
8.名著导读。(2分)
《伊索寓言》产生于希腊的古典时期。作者相传是__________。《伊索寓言》是欧洲最早的寓言集,在欧洲文学史上奠定了寓言创作的基础。其主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伊索 生活的智慧和想象的魅力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名著《伊索寓言》的文学常识的掌握,要求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识记其相关的故事情节。
考点:识记文学名著内容。能力层级为识记A。
9.依照下面两个句子,补写一句。(2分)
钱能买到佳肴,不能买到胃口;钱能买到书籍,不能买到知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钱能买到药品,不能买到健康。/钱能买到奉承,不能买到真 情。
【解析】
试题解析:仿写句的类型看,大致可分为三种:以内容格式为主的仿写、从句式词性角度去仿写、以修辞为主的仿写。本题属于内容格式为主的仿写,应注意仿写句要注意内容上的连惯性与延伸空间的关系。
考点:选用、仿用、变换句式。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二、阅读理解(共50分)
(一)(12分)
《走一步,再走一步》选段
①我从悬崖边向下望,感到头晕目眩;我绝对没法爬下去,我会滑倒摔死的。但是,往崖顶的路更难爬,因为它更陡,更险。我听见有人啜泣,正纳罕那是谁,结果发现原来是我自己。
②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暮色开始四合。在一片寂静中,我伏在岩石上,恐惧和疲乏使我全身麻木,不能动弹。
③暮色苍茫,天上出现了星星,悬崖下面的大地越来越暗。这时,树林里有一道手电光照来照去。我听到了杰利和我父亲的声音!父亲的手电光照着我。“下来吧,孩子,”他带着安慰的口气说:“晚饭做好了。”
④“我下不去!”我哭着说,“我会掉下去,我会摔死的!”
⑤“听我说吧,”我父亲说,“不要想着距离有多远。你只要想着你是在走一小步。你能办得到的。眼睛看着我电筒的光照着的地方,你能看见石架下面那块岩石吗?”
⑥我慢慢地把身体移过去。“看见了。”我说。
⑦“好,”他对我说,“现在你把左脚踏到那块岩石上。不要担心下一步。听我的话。”
⑧这似乎能办得到。我小心翼翼地伸出左脚去探那块岩石,而且踩到了它。我顿时有了信心。“很好,”我父亲叫道,“现在移动右脚,把它移到右边稍低一点的地方,那里有另外一个落脚点。”我又照着做了。我的信心大增。“我能办得到的。”我想。
⑨我每次只移动一小步,慢慢爬下悬崖。最后,我一脚踩在崖下的岩石上,投入了父亲强壮的手臂中。我先是啜泣了一会儿,然后,我产生了一种巨大的成就感。这是我永远忘不了的经历。
⑩我曾屡次发现,每当我感到前途茫茫而灰心丧气时,只要记起很久以前我在那座小悬崖上所学到的经验,我便能应付一切。我提醒自己,不要想着远在下面的岩石,而要着眼于那最初的一小步,走了这一步再走下一步,直到抵达我所要到的地方。这时,我便可以惊奇而自豪地回头看看,自己所走过的路程是多么漫长。
10.第①段描写了“我”孤身一人蹲在悬崖上时怎样的矛盾心理?(3分)
11.父亲为什么要叮嘱孩子“不要想着距离有多远”?(3分)
12.当“我”在父亲的鼓励下,移动一小步,又一步,终于爬下悬崖时,“我” 的心理有哪 些变化?请从第⑧⑨两段中摘抄出相关的语句。(3分)
13.为什么说“这是我永远忘不了的经历”?(3分)
【答案】
10.爬下去怕滑倒摔死,爬上去又更陡再险,更难爬。
11.只有不考虑距离有多远,才能全力以赴地走好脚下的每一步,才有克服困难的勇气。
12.“顿时有 了信心”“信心大增”“产生了一种巨大的成就感”
13.童年的这次历险让“我”经历了信心与 勇气的考验,让“我”悟出怎样解决困难的道理,使“我”终生受益。
13.试题分析:结合作者所悟出的道理:“一步步战胜小困难才能战胜大困难的道理。”回答即可。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能力层级为理解B。
(二)(12分)
墙上的咖啡
王惠云
一日,我和朋友在洛杉矶附近威尼斯海滩一家有名的咖啡厅闲坐,品着咖啡,这时进来一个人,在 我旁边那张桌子坐下。
他叫来服务生说:“两杯咖啡,一杯贴墙上。”他点咖啡的方式令人感到新奇,我们注意到只有一杯咖啡被端了上来,但他却付了两杯的钱。他刚走,服务生就把一张纸贴在墙上,上面写着“一杯咖啡”。
这时,又进来两个人,点了三杯咖啡,两杯放在桌子上,一杯贴墙上。他们喝了两杯,付了三杯的钱,然后离开了。服务生又像刚才那样在墙上贴了张纸,上面写着“一杯咖啡”。
似乎这种方式是这里的常规,却令我们感到新奇和不解。
几天后,我们又有机会去这家咖啡店,当我们正在享受咖啡时,进来一个人。来者的衣着与这家咖啡店的档次和氛围都极不协调。
一看就是个穷人。他坐下来,看看墙上,然后说:“墙上的一杯咖啡。”服务生以惯有的姿态恭敬地给他端上咖啡。
那人喝完咖啡没结账就走了。我们惊奇地看着这一切,只见服务生从墙上揭下一张纸,扔进了纸篓。此时,真相大白,当地居民对穷人的尊重让我们感动。
咖啡并不是生活的必需品,但需要指出的是,当我们享受任何美好的东西时,也许我们都应该想到别人,有些人也喜欢这样的东西,却无力支付。
再说说那位服务生,他在为那个穷人服务时一直面带笑容。而那位穷人,他进来时无须不顾尊严,讨要一杯咖啡,他只需看墙上。
我记住了那面墙,它反映了小镇居民的慷慨和对别人的关爱。
(选自《读者》2013年第8期)
14.“似乎这种方式是这里的常规,却令我们感到新奇和不解。”“这里的常规”指的是什么?“不解”指什么?(3分)
15.阅读全文,你觉得买“墙上的咖啡”的人是怎样的人?(3分)
16.文中为什么写服务生“一直面带笑容”?试从描写方法的角度分析。(2分)
17.作者为什么用“墙上的咖啡”为题?它蕴含了什么道理?(4分)
【答案】
14.“这里的常规”指买咖啡时多买一杯,贴到墙上。“不解”是指不明白他们为什么这么做。
15.慷慨,懂得尊重、关爱别人的人。


展开余下试题16.这里运用神态描写,表现了服务生尊重每一位顾客。
17.它既是行文线索,又能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要懂得关爱、尊重别人(当我们享受任何美好的东西时,我们都应该想到一些也喜欢这样的东西却无力支付的人)。
17.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的对题目的理解,题目的作用一般是:(1)象征意义;(2)语带双关;(3)作者感情的出发点;(4)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5)文章线索;(6)文眼;揭示文章中心;(7)吸引读者、新颖。然后结合本文分析,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三)(13分)
来泼水呀
张桂柏
①四月的西双版纳,滔滔的澜沧江。我慕名来了!兴致勃勃地换上傣族服装,手持银钵、水盆,泼水去!
②清晨,一轮朝阳照耀在宽阔的澜沧江上。从青藏高原千年奔流、滚滚而下的水,清澈透明,金光闪闪,傣族民众视为圣水。取水仪式开始了!在身披黄色袈裟僧侣列队护持、祷告之下,七位十四五岁的姑娘,一担一担挑着瓦罐,把清清的江水从江中挑到岸边倒入金缸,庄重地、肃穆地、虔诚地做着取水的每一个动作,生怕玷污了什么。姑娘知道,她们担负着全族乡亲期盼的“七孝女”的神圣使命呢!
③传说,七位姑娘从天王嘴里得知,分管季节、农时的父亲,无视天规,为所欲为,乱行风雨,错放冷热,弄得雨旱失调,禾苗枯死,人畜遭灾,于是大义灭亲,割下父亲头颅抱在怀中,不时轮换,互用清水泼洒,冲洗污秽,洗去遗臭。后人纪念为民除害的“七孝女”,便流行泼水节,意用圣洁之水消灾免难,互祝平安。所以,七位“孝女” 姑娘今天早早起来,沐净身子,头束孔雀开屏髻,身穿孔雀垂翼衣,来到江边恭取圣水。
④广场上,圣水来了,大法师来了,民众纷纷跪下或半蹲下去,双手合十,无任何嘈杂之音,唯听法师对圣水诵经祈祷。拜水毕,人们先用手指、松枝蘸水轻轻洒身。晚辈将水洒在长辈的手臂、肩背上,表示对长辈的尊敬与祝福;长辈也将水淋在晚辈的头上,表示来自长辈的赐福,然后瞬间相互泼洒。上至七八十岁的老人,下至七八岁的孩童,尽情地泼,尽情地浇。泼水忙,泼水狂,朵朵水珠串串花!不论泼人的还是被人泼的,虽然从头到脚全身湿透,但都高兴异常。当几万人把水舀起,泼向天空弧形落下,再泼向天空弧形落下,似万条白练椭圆飘舞,万众齐喊“水!水!水水水!”似天穹地宫发出的欢呼。迎新年呀,来泼水呀!除旧垢呀,来泼水呀!恭吉祥呀,来泼水呀!结友谊呀,来泼水呀!有情分呀,来泼水呀!添力量呀,来泼水呀……
⑤暂别泼水广场,来到大街小巷,人们嬉戏追逐,逢人便泼。所有店门一律开着,但都不开张。客问:有啥?店答:有水。店问:要啥?客答:要水。客刚转身,店里就一盆水泼过来,客亦转身泼过去!人在街上行,冷不防水从楼上窗户凌空而降;正转弯时,水从拐弯抹角侧袭而至!现在泼水又有新用具,名叫“泼水枪”,枪肚子里装满了水,往身上一挂,俨然个个泼水兵,一支泼水军,打得准,打得远。老乡见老乡,背后就一枪,当面又一枪,全身水汪汪 。
⑥月亮升起来了,篝火燃起来了,象脚鼓打起来了,孔雀舞跳起来了,“高升”放起来了,“花包”丢起来了……夜幕下,泼水节活动又掀高潮。在水与情、趣与美的抒发之中,泼水人的泼劲似那江水湍流不息,一浪接一浪,一浪胜一浪!
(节选自《人民日报》2014年5月10日)
18.第②段画线句是纯粹的写景吗?请谈谈你的理解。(2分)
19.从记叙的顺序看,第③段运用了哪种顺序?这样写有什么作用?(3分)
20.文章描述了哪几种泼水场景?各有什么特点?(4分)
21.一篇好文章,总会有一个好的结尾。请从内容、语言、结构等方面说说本文结尾好在哪里。(任选两个方面)(4分)
【答案】
18.交代了泼水节上“圣水”的来历。
19.插叙,交代泼水节的由来,丰富文章的内涵。
20.广场上:男女老幼齐上阵,高兴异常;大街小巷:人们嬉戏追逐,逢人便泼。
21.内容上:总结夜幕下泼水活动的高潮,深化主题。语言上:运用排比与比喻的修辞手法,渲染了泼水欢乐的气氛烘托人们的欣喜之情。结构上:第②段相照应,使结构严谨。
20.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的概括能力,根据本文交代的地点:广场上、大街小巷等地方,写出热闹的特点即可。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1.试题分析:对于这种题型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回答:(1)从结构上来说,是落笔点题,点明文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语段的作用。能力层级为 理解B。
(四)(13分)
河中石兽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 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
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22.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山门圮于河(pǐ) 僧募金重修(mù) B.棹数小舟(z hào) 曳铁钯(yè)
C.湮于沙上(yān) 如是再啮(chǐ) D.是非木柿(fèi) 溯流逆上(sù)
2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所指代的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分)
①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 ②沿河求之,不亦颠乎
③一老河兵闻之 ④求之地中,不更颠乎
A.①和②句相同,③和④句不同 B.①和③句相同,②和④句相同
C.①和③句不同,②和④句相同 D.①和④句相同,②和③句不同
24.解释下列加点的词。(3分)
(1)阅十余岁__________ (2)山门圮于河__________ (3)竟不可得__________
2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2)如是再啮,石又 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26.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2分)
【答案】
22.C
23.C
24. (1)过了,经过 (2)塌 (3)最终,到底
25.(1)你们这些人不能推究事物的道理,这不是木片,怎么能被大水带走呢?
(2)像这样再次冲刷,石头又会再次向前翻转,不停地翻转,于是石头反而逆流向上了。
26.凡事要全面具体分析,不可凭主观臆断。(也可答原文的最后一句)
24.试题分析: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和识记,方法:要求学生对重点词语的解释进行重点识记。还要求学生对文章熟读,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注意“阅”的用法。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25.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和翻译能力,要求学生多读文章,掌握文意,尤其是重点词的翻译。注意关键词的含义的解释。注意1句中的“物理、岂能”的含义。2句中“遂、溯流”的含义。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26.试题分析:对于从文中得到什么启示类的题型,我们可以在阅读了全文之后,把握中心主旨,然后运用我们所学的知识,将我们的实际联系起来,表达出我们健康积极的观点。这是一种开放性试题,可以发挥出各自的水平,但不能脱离文章。因此,此题可以得到实际经验有时比书本知识更可靠的启示。


展开余下试题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三、(2015广东茂名)作文(5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人活在世上要学会享受快乐。富有富的快感,穷有穷的乐趣,快乐处处有。品美味佳肴快乐,博览群书也快乐;觥筹交错快乐,月下独酌也快乐;霓虹灯下,唱歌跳舞是一种快乐,漫步山野,感受自然也是一种快乐。帮助别人,解他人之困是可贵的快乐;攻克难题,战胜自我得到难以言喻的快乐;“乐其乐”更是闪耀人性光芒的快乐。回味生活点滴,快乐与人分享,会得到更多的快乐……
请以“这样很快乐”为题写一篇600字以上的文章。
要求:
①将题目抄写在答题卡上;
② 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
③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
④卷面整洁,书写清楚;
⑤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和校名。
【答案】参考例文:
这样很快乐
八月的天可真热啊!我和表姐出去玩,刚走到街口,看见前面有一群人,上前一看,原来是几个外国人正和一个卖瓜老人在“说”些什么。
只见其中一个外国人指着西瓜,伸出四个手指,老人会意了;另一个外国人做了一个劈的动作,老人又会意了。他把四个西瓜逐一过秤后,只听到“咔嚓”一声,西瓜露出鲜红的 果肉,黑色的西瓜子在阳光下闪烁着光芒,鲜红的汁水顺着西瓜流下。“嗨!好瓜!”老人高声赞道。
一个外国人指了指西瓜,又指了指装钱的箩筐,这回老人可没有会意。
外国人又翻来覆去比画了好几遍,可老人还是没有明白是怎么回事。没办法,那个外国人把钱包拿出来,塞到老人手中,这时人群中传出声音“老头,发财的机会到了,多拿他几张!…就是,多拿他几张!”“就是,多拿他几张,他不知道价格!”
老人毫不理睬那些话,不慌不忙地从钱包里拿出2张10元的钞票,外国人拿起西瓜刚要走,老人着急地“哎哎”地叫了起来,外国人以为老人钱没有拿够,便又拿出钱包递过去。只见老人娴熟地算了算,将2元钱放入钱包中。那几位外国人这才恍然大悟,高兴地握着老人的手,用十分生硬的普通话说“中国人,好!”老人一听,一愣,接着明白过来,模仿着外国人的腔调回应道:“好!好!”
周围一片笑声,这时有人说:“老头,你真傻,有钱都不赚。”“嘿,看你说的!”老人回答说,“赚钱谁不高兴?但赚昧良心钱的事咱可不干,还是真心真意的踏实。
那种滋味可比赚钱乐和多了。”周 围又是一片笑声。笑声伴着西瓜的香味在空气中弥漫。
是啊,真心对待别人其实也是一种快乐的事。
【考点定位】按要求写作。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60.180.6.137)
标签:人教版 七年级 上册 单元练习
相关:关于“2016-2017学”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58]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