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月考试卷
阅读:472 2016-10-20
标签:
人教版
高二
上册
月考试卷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472]
江西省铅山县私立致远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周周测语文试卷
致远中学2016-2017学年度上学期高二第三周语文周测试卷
一、选择题(18分)
1.下列句子与例句句式类型相同的一项是( )
例:未之有也
A.申之以孝悌之义 B.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C.无乃尔是过与 D.又闻子规啼夜月
2.下列句子中“而”字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A.吾尝终日而思矣 B.登高而招
C.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D.蟹六跪而二螯
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
中国古代散文重视语言修辞。 , 。 , 。 , ,唐代的韩愈、柳宗元提倡古文、反对骈文,继承包括六朝在内的以住具有生命力的书面语言,又吸收当代口语,熔铸提炼,形成适合于当时社会的流畅生动的散文语言。
①丰富了语言文字,提高了语言的表现力
②韩愈强调:“惟陈言之务去”(《答李议书》)
③历代散文大师都在语言上下了很大功夫
④改造先秦以前的书面语言,又多方面吸收人民新鲜活泼的语言
⑤司马迁的《史记》把古籍中“佶屈聱牙”的文字,大胆改写得平直易解
⑥孔子说:“言之无文,行而不远”(见《左传》襄公二十五年引)
A. ③⑤⑥②④① B. ⑥②③⑤④① C. ②⑥③⑤①④ D. ③⑥②④①⑤
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都属于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 )
①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②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③古之学者必有师
④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⑤肴核既尽,杯盘狼籍 ⑥思厥先祖父 ⑦行为偏僻性乖张
A.①②④⑥ B.②③⑤⑦ C.①④⑥⑦ D.③④⑤⑦
5.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公车特征拜郎中(征地征召)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兼词,在这里)
B.填然鼓之(动词,击鼓) 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求学的人)
C.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可靠的) 汉天子我丈人行也(对老人或长辈的尊称)
D.而耻学于师(以……为耻,意动用法)请以秦之咸阳为赵王寿(祝寿)
6.下列句子中,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
A.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B.锄耰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
C.不拘于时,学于余。
D.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评卷人 得分
二、现代文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中国文学经典之“道”观
文学经典是一个历史的动态的概念,其经典作品的确立是一个动态衍变的历程,然而透视经典生成和变化的历史痕迹,不难发现总有一些潜在的内核在这种变化中化为一种准则与范式,这就是文学经典之“道”,犹如自然之道,万物之母。正因为有了文学经典之“道”的潜移默化、导向与规范,所以至今很多经典能够穿越时空依旧存在。中国文学经典之“道”,实际就是内化于中国人心中的儒、道性根源。
传统的儒家之仁义、智慧、孝慈、忠臣的哲学思想,使中国文人有了入世、建功立业的理想与抱负,“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样的理念使中国文学史上出现了很多爱国题材的作品,并一直被誉为经典,如屈原的《离骚》、岳飞的《满江红》、文天祥的《过零丁洋》等。又如讲述英雄造反起义的《水浒传》,其内核也都是塑造、歌颂忠君爱民之事,“替天行道”的梁山宗旨、招安思报效朝廷的思想最终都是以儒家思想为旨归。
浏览完整试题
传统道家主张的“无为而无不为”、崇尚自然的哲学思想,使中国文人远离庙堂而退隐山林,回归自然,这为中国文人在精神上提供了可以喘息、聊以安身的家园。入世之不得,壮志之未酬,尚能在自然界中找到生息之处,获得精神的寄托与愉悦。这就导致中国文人注重对自然山水风光的描写,从而出现了许多经典的作品,如陶渊明的《归园田居》、柳宗元的《小石潭记》、王安石的《石钟山记》等,然而这些对自然的优美描写之中却也隐含了归隐之郁郁不得志的无奈与苦闷。
无论是儒家源于好学、行仁和人群的和谐;还是道家重个体自由理想、精神超越,重逍遥自在、无拘无碍、心灵与大自然的和谐,都对历来的文人在建构审美人格境界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种对审美人格理想与境界的追求,逐渐成为文学经典审美理想与境界的追求,通过长期的潜移默化,文学经典这种审美意识成为沉淀在个人心灵之中的无意识,甚至中华民族和华夏文化传统的无意识。这些审美意识的积淀,对中国文学作品的立意、构思、用语、用情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尤其是对文学经典作品的创作、接受与评判,意义非凡。这种审美意识成为一个不可逾越的尺度,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重品”情结,即追求高尚的道德情操与完美的人格,表现积极乐观的精神与自强不息的人生态度;其次是“重情”的追求,对情感的审美与追求,包含了对人伦之情与对自然之情的理解与追求。这种尺度就是历史文化的水平线,它自动履行起评定经典裁判的职责。这种尺度动态地平衡于历史的发展过程之中。在中国文学史上,只有那些在这种尺度之下建构起来的、所描绘的世界、所表现的情感,能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得到读者的认同并产生心理与情感共鸣的作品,最终才可能成为文学经典作品。
7.下列对“中国文学经典之‘道’”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文学经典之“道”,即文学经典的儒、道性根源。
B.很多文学经典能够穿越时空依旧存在,是因为有了文学经典之“道”的导向与规范。
C.文学经典之“道”就是自然之道,万物之母。
D.文学经典之“道”,就是经典生成和变化过程中由潜在的内核变化成的一种准则与范式。
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传统的哲学思想,使中国文人有了入世、建功立业的理想与抱负,也有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理念。
B.《归园田居》《小石潭记》《石钟山记》等经典作品体现了传统道家主张“无为而无不为”、崇尚自然的哲学思想。
C.中国历来的文人在建构审美人格境界上主要受儒家好学、行仁和人群和谐思想的深厚影响。
D.中国传统道家思想,通过长期潜移默化沉淀为文学经典的审美意识,这种审美意识成为一个不可逾越的尺度。
9.下列选项不符合文中作者观点的一项是( )。
A.注重对自然山水风光描写的陶渊明的《归园田居》成为文学经典,体现了文学经典是一个历史的动态的概念。
B.文学经典的跌宕浮沉之中,潜在地左右着评判标准的历史变动是不同的时代里文人们所处的地位与际遇。
C.在中国文学史上,最终成为文学经典作品的是那些在审美意识尺度之下建构起来的、所描绘的世界、所表现的情感,能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得到读者的认同并产生心理与情感共鸣的作品。
D.中国文学经典之“道”,具有历史的、文化的、民族审美的特质。
评卷人 得分
三、文言文阅读(3)
10.下列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3分)( )
A、非我也,岁也 B、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C、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D、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
评卷人 得分
四、默写(8分)
11.补写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题,多选只按前3题计分)(6分)
(1)有子曰:“ , 。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 (《论语》十则)
(2)无边落木萧萧下, 。 ,百年多病独登台。 (杜甫《登高》)
(3) , ;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荀子《劝学》)
(4)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 。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评卷人 得分
五、诗歌鉴赏(19)
阅读杜甫的《登高》,完成后面各题。
登 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12.“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中,如果说“落木萧萧”是有生命短暂之感的话,那么,“不尽长江”则应该是指_______________。
13.赏析“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评卷人 得分
六、作文(60分)
14.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先秦诸子的犀利论辩、深沉哲思,引领我们走进先贤圣人,领略了这些思想家不朽的风采。通过学习,我们增长了见识,开启了智慧,涵养了德行,砥砺了人格。
在学习的过程中,有哪一句话打动了你,或者你对哪一句话产生了感触,请以“走进先贤,聆听慧语”为中心立意,写一篇800字左右的文章,文体特征要鲜明。
参考答案
1.C
【解析】
试题分析:文言特殊句式指文言文中的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介词结构后置句、主谓倒置句等七种句式。例句是宾语前置,正常语序为“未有之也”。A是状语后置,“以孝悌之义申之”。B是状语后置,“于上青天难”。C是宾语前置,“无乃过尔与”。D是省略句,“又闻子规啼(于)夜月”。故选C。
考点: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2.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而的用法有三大类(一)作连词,表示某种关系1.并列关系2.递进关系3.顺承关系4.修饰关系5.因果关系6.假设关系7.目的关系8.转折关系(二)作代词,译作“你”“你的”(三)复音虚词“而已”,相当于“罢了”。题目中例句“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表转折“却”;A.吾尝终日而思矣“而”表修饰;B.登高而招“而”表修饰;C.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而”表转折和例句相同;D.蟹六跪而二螯“而”表并列。
展开余下试题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3.B
【解析】
试题分析:借助选项比较6个句子,就会发现⑥②两句为引用,在句段中起引出论点的作用,⑥的年代早,所以在前,③句为过渡句,⑤句印证第③句,④①为结论句。排序试题主要考查考生理解句子及运用句子组段的能力。除了平时在阅读中注意语段中句与句之间的关系,加强对于句意理解外,还要注意明显的语言标志,如关联词语,起总领、总结作用的词语等。做题过程中,要根据句意及语言标志,判断哪些句子必须相连,哪个句子是首句,哪个是尾句。这样做起题来就有轻松有趣了。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4.C
【解析】
试题分析:寄托:存身。学者:求学的人。众人:一般人,普通人。祖父:祖辈、父辈。偏僻:孤僻。古今异义词是文言实词的重要考查内容,平时的文言文学习和复习中应对古今异义词加以分类整理,了解古今异义词的古今义,牢固掌握古今异义词的古义。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实词字意。可采取代入原文法、课内回顾法、成语迁移法。可将词义代入文中,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来判断对错。D项的“寿”为向人敬酒或献礼。“寿”在古汉语中常见的意思有:长寿。寿命。敬酒、献礼祝人长寿。根据语境,不涉及到祝寿的内容,选项“祝寿”解释错误。结合“以咸阳为赵王”应该是表达祝愿的敬酒,所以译为动词,向人敬酒或献礼。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读音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6.C
【解析】
试题分析:C项与例句均为被动句,A项为宾语前置句,B项为状语后置句,D项为定语后置句
考点: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7.C
8.B
9.B
【解析】
试题解析:
7.C项,理解不正确,原文“这就是文学经典之‘道’,犹如自然之道,万物之母”,是比喻的说法。
试题解析:
8.A项,“传统哲学思想”与“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两者之间不是因果关系,“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本来就属于儒家的政治哲学思想。见第二段。C、D两项都是以偏赅全。C项,从原文看,构建审美人格的应是两个并列的方面,即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D项,这种审美意识的形成也是儒道共同影响形成的,不能只说道家。见第四段。
试题解析:
9.B项理解不正确。文学经典的评判标准是长期积淀而形成的,不会因为时代、个人遭际的变化而变化。见第四段相关文字。
10.A
【解析】
试题分析:判断句式。其余为定语后置句。本题考查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对于特殊句式,平时复习要学分归类。
考点: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11.(1)礼之用 和为贵(2)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 (3)吾尝终日而思矣 不如须臾之所学与 (4)书生意气 挥斥方遒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考点,侧重“识记”能力的考查,此类题目要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尤其是注意一些生僻字、音近字、形近字的写法,不能出现错别字或漏字、多字。平时常积累,边读边写,记熟练后自我默写检测,争取句句过关。名句范围一般是初高中必修、选修,以及部分课外名句(四书五经、历代经典诗文名句)。答题时笔画要清晰,答完后要检查,避免低级错误。
考点: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
12.时间的无穷,是历史长河的永不停息的感觉
13.这四句诗写了风、天、猿啸、渚、沙、鸟、落木、长江八种事物。诗人分别用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落木“萧萧下”、长江“滚滚来”,在短短28个字里,诗人就描写了八种事物,而每种事物都各有各的特征,而这些各有特征的事物很好地传达出了诗人当时的感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解析】
12.
试题分析:把这联上下两句的意思,联系起来总结一下,是互相对比着写的,也有衬托,人的生命越短暂,历史和时间越显得悠久。或者反过来说,历史和时间越悠久,人的生命就越显得短暂。“人的生命”,指的是个人的生命。人生倏忽百年,江山万古长青。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13.
试题分析:“风急”二字带动全联,一开头就写成了千古流传的佳句。夔州向以猿多著称,峡口更以风大闻名。秋日天高气爽,这里却猎猎多风。诗人登上高处,峡中不断传来“高猿长啸”之声,大有“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水经注•江水》)的意味。诗人移动视线,由高处转向江水洲渚,在水清沙白的背景上,点缀着迎风飞翔、不住回旋的鸟群,真是一幅精美的画图。首联十四个字,字字精当,无一虚设,用字遣辞,“尽谢斧凿”,达到了奇妙难名的境界。颔联诗人仰望茫无边际、萧萧而下的木叶,俯视奔流不息、滚滚而来的江水,在写景的同时,便深沉地抒发了自己的情怀。“无边”“不尽”,使“萧萧”“滚滚”更加形象化,不仅使人联想到落木窸窣之声,长江汹涌之状,也无形中传达出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怆。透过沉郁悲凉的对句,显示出神入化之笔力,确有“建瓴走坂”、“百川东注”的磅礴气势。前人把它誉为“古今独步”的“句中化境”,是有道理的。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14.例文:
可持续发展更需要行动
李宗莉
孟子曾说过:“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这句对可持续发展的诠释,说明我们的先人早在两千多年前就有了生态平衡的观念。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我们不能脱离这个世界来求取个人的生存和发展,不能只用眼前交换的价值来衡量我们的行为。在丹麦,人们钓鱼时会自觉地用随身佩戴的尺子来测量鱼的长度,如果不够长,他们会自觉地把鱼抛入湖中。他们这样是为了以后年年有鱼可钓,竭泽而渔只会断了自己的后路。在投入商品世界的同时,我们要坚守那些永恒的价值,坚持可持续发展,循环利用。
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几乎人人都知道,但真正去做的人寥寥无几。因为人们不知道该如何去做,也可能是没有经济实力。面对不断上涨的油价,人们大多会选择燃煤,这样环境污染就会加剧,严重的甚至造成酸雨。在农村,虽然提倡使用沼气,但真正懂得这种技术的农民又有多少?对待垃圾,人们只能丢掉,而不能变废为宝。在一些偏远的农村,人们仍然樵采,因为他们没有经济实力去负担其他费用。可持续发展不仅是口号上,还要落实到行动上,我们在自己唯一的一次生命历程中,要有所投入,有所坚守,而不是做一个随波逐流的落伍者。
统一的秩序、良好的风气是比口号更重要的,一个古道热肠的人,不能在现实世界中找到自己志同道合的人是无法实现理想的。二战后,德国人面对破败的经济和世界人民的质疑并没有退步,而是相信自己的领导人,修建集中营纪念馆,推行非军事化管理等,用团结统一、齐心协力的奋斗向世界人民承认错误,并重新得到尊重。一个国家一旦有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信念,是任何灾难都无法击倒的。可持续发展同样如此,这不是一个人就能做到的,我们要把星星之火,燃成燎原之势。
从古代先贤的萌芽思想,到现代成熟的思想体系。可持续发展还需要行动的支持,对于我们的行为,不仅要用交换的价值衡量,更要从长远利益考虑。
【解析】
试题解析:在本单元中,我们学习了许多带有哲思的文章或语句,这些文章能引发我们对社会人生的深层思考。如孟子《寡人之于国也》中孟子的“民本”“仁政”思想,荀子《劝学》中对学习的意义和方法的劝勉,贾谊《过秦论》中对“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的论述,韩愈《师说》中对从师学习的告诫。能从中选取一句富含哲理的话,提取观点,加以议论分析即可。 (220.172.109.48)
上一篇:
江西省横峰中学、铅山一中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下一篇:
江西省铅山县私立致远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三周周测语文试卷
标签:
人教版
高二
上册
月考试卷
相关:
关于“江西省铅山”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472]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