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中考模拟卷

阅读:549  2016-10-24
标签:人教版 九年级 总复习 中考模拟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549]
2016年上海市徐汇区中考语文一模试卷  
2016年上海市徐汇区中考语文一模试卷
 
一、解答题(共4小题,满分40分)
1.默写
(1)向来枉费推移力,  。(《观书有感》)
(2)夕阳西下,  。 (《天净沙•秋思》)
(3)回看射雕处,  。 (《观猎》)
(4)  ,盖以诱敌。 (《狼》)
(5)  ,佳木秀而繁阴 (《醉翁亭记》)
2.阅读下面这阕词,完成下列各题
诉衷情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袭。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1)“尘暗旧貂裘”这个典故的主人公是  ,陆游借该典故表达不受重用未能施展抱负的失落。(2)对“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一句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沧洲”本是古代隐士的所居之处,词中指陆游晚年退隐之所,借此表达词人的归隐之意。
B.“此生谁料”四字情绪急转直下;表达了词人对个人命运突变的强烈意外与深重感慨。
C.词人在该句中表达的情感与《破阵子》中“可怜白发生”一句所表达的情感颇有相似之处。
D.词人在该句中直抒胸臆,与元曲《天净沙•秋》直白地表达情感的方式相同。
3.阅读下面语段,完成下列各题
①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 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24
②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則有去国怀乡,忧谗畏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4
③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项。沙鸣翔集,锦鱗游泳。岸止汀兰,‘郁郁青 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 神怡,宠辱借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b
(1)以上语段选自北宋文学家范仲淹的名篇《  》。P
(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r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q
(3)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0
A.语段第①节描述了作者登楼时所见的美景及由此产生的想象。M
B.作者以阴雨之景写“悲”,以晴和之景写“喜”,情景交融。3
C.语段中的“迁客骚人”指“去国怀乡”之人及“渔歌互答”之人。K
D.作者详写“览物之情”是为了强调自己情随境迁的感慨。M
4.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3
齐宣王好谀 宣王好射,说人之谓己能用强也,其实所用不过三石①.以示左右,左右皆引试之,中关②而止。 皆曰:“不下九石。非大王孰能用是!”宣王说之。然则宣王用不过三石,而终身自以为九石。 三石,实也;九石,名也。宣王说其名而丧其实。+
(《尹文子》)【注释】①石:重量单位,古代以120斤为一石。文中的“三石”与“九石”均非实指,“三石”指强度一般的弓,“九石”指强弓、硬弓。②关:同“弯”。“中关”拉到满弓一半。B
(1)解释下列加点词2
①左右皆引试之F   
②宣王埤其名d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q
三石,实也;九石,名也。M
(3)宣王周围人的哪些言行呼应了标题中的“谀”字?(用原文语句回答)u
①“  ”K
②“  ”2
(4)齐宣王的分析最恰当的一项是  g


浏览完整试题A.宣王始终努力追求个人实力提升 B.宣王喜欢用事实来证明自己=
C.宣王乐于接他人对自己的评价。 D.宣王对自己缺少正确的认识。=
 
二、现代文
5.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把字写端正 ①写字,尤其是书写我国的汉字,有重要的意义。从传达和交流思想的角度来说,字是不闻声响的语言,是时刻离开不得的。从由字及人的角度来说,在未见其人的情况下,他的字又是显示他 风采的“亮相”。把字写得端正大方,能辨可读,是一件不能小看的事情。  ,要做到这 一点也不那么简单。
②有些青年朋友写字潦草出格宛如“天书”,叫人横看竖看,东猜西猜,都吃不准。有些则写得拉杂一团,宛如泼翻豆箩,乱散一地,例如:一个“甥”字,被劈成“生”“男”两字。有些则象一排排打了结的链子,字与字解不开,读不断。有些则是任意创造,不合规范,“丢头”、“缺腿”、“少心肝”,比比皆是。读这类文字的书信或稿件,轻则让读者莫名其妙,不知所云;重则引起误会,延误大事。
③这些青年人往往认为自己的字总是“写不好”了,也不想练了。
④细细想来,笔下的字写得马虎潦草,恐怕还是他的态度不端正。诊治这毛病的药剂,当是叫他要静下心来,把写字当桩事来做,全神贯注地一笔一笔、一字一字地写下去,积以时日,培养成 一丝不苟的态度,就不难把字写端正。
⑤当然,态度端正,也还得方法得当。千百年来,书家如林,字帖似海,王羲之、颜真卿等名家高手,为后人留下了难以胜数的精湛书法,借鉴他们的字帖,从中摸索和琢磨技法,是一条简便而有效的途径。中国的方块汉字,前人总结出不少经验,如从汉字的结构字形上讲,“东”的长,“工”的短;“魏”的大,“口”的小;“夕”的斜,“中”的正;“千”的疏,“龚”的密……懂得些一般的布局间架,把不同字的长短、大小、斜正、疏密安置得恰到好处,就会写得端庄美观。 至于通篇的文字,形体宜大小一致,横成行,竖成列,清晰整齐。
⑥要有一手好字,还得勤写苦练。古人曾说过“写尽八缸水,砚染涝池黑,博取百家长,始得龙凤飞。”古代不少青年人就是这样努力,终成赫赫大家的。如今,用圆珠笔、钢笔写字,同样也得下类似的苦功,持之以恒,会有成效的。#^
⑦要而言之,态度端正,方法得当,勤写苦练,那末,在岭的腕底笔梢下,一定会出现一手端正的好字。
(有刪改)(1)在第①节括号内填入恰当的选项。
把字写得端正大方,能辨可读,是一件不能小看的事情。  ,要做到这一点也不那么简单。
A.所以 B.而且 C.然而 D.即使
(2)文章第②节列举了诸多“写字潦草出格”的例子,目的是  
(3)文章④⑤⑥三节的位置能否调换,说明理由。  
(4)下面这个事例适合放在第  节内,理由是:  
唐代书法家虞世南,从小跟智勇和尚学习书法。晚上躺在被窝里还常常练习,一边想着字的气 势、结构,一边用手指在被面上“写”。日子久了,竟把被面划破了。
(5)联系全文,第⑦节加点的“他”指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
6.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转场的哈萨克 ①十月,乌尔达拉克决定辞职了。
②父亲三天前的电话,告诉他要转场到冬季牧场去。上百只牲畜,是他们家的全部财产,需要一起完成迁徙,这是一项非常浩大的“工程”。父亲已经年mài,需要人去帮他。乌尔达拉克是长子,下面只有一个还在读高中的妹妹,他必须回去。哈萨克族是一个永远在路上的马背民族。他们为了牲畜的生长,要在春夏秋冬辗转于四个牧场。这些年牧场退化,他们转场的次数越来越少了,只能夏季一个牧场,冬天迁到一个暖和一点的过冬处。
③乌尔达拉克今年七月从乌鲁木齐的大学毕业,好不容易在一家经营医疗器材的公司找到了工作。这已经让很多不得已而回到家乡的同学艳羡了。大学时每到转场,乌尔达拉克都请假回家,帮家里打理异常辛苦的转场。可现在刚刚找到工作,马上请那么长时间的假,领导很难理解,更难同意。
④乌尔达拉克和父亲在电话中发生了争吵,他觉得现在转场可以租用汽车,不用像以前那样骑马赶着羊群和骆驼。他说很多同学的家里已经用汽车运输物资和牲畜转场了。可是当父亲听到这些时变得异常生气。老人觉得,一个哈萨克人必须尊重传统,乌尔达拉克作为长子必须继承这些。
⑤回到家已经是三天以后的夜晚,乌尔达拉克只跟母亲和妹妹打了招呼,并没有跟父亲说话。为了转场,工作丢了。父亲那晚安排着第二天的工作,要求乌尔达拉克独自完成拆卸毡房、查看病兽的事。乌尔达拉克回答:“以前都是跟着你做,我自己不会干。”父亲大怒:“哪个哈萨克男人不会做这些就是度物!”乌尔达拉克也不示弱:“我不需要靠做这些来生活。”话音刚落,父亲的马鞭就扫过来。乌尔达拉克流着泪,拿起强光手电,走出了毡房。
⑥第二天清晨,父亲宰了生病的羊煮了肉。乌尔达拉克在母亲的协助下拆卸了毡房。
⑦迁徙开始了,女人负责孩子和家当,男人要驱赶并追回跑丢的牲畜。当有大卡车拉着其他转场的人家从他们的身边开过时,父亲则用【嘲讽】的口气问候车上的族人。乌尔达拉克不多言语,只是在父亲的指挥下扬鞭策马。
⑧五天的迁徙终于完成了。父亲搭建毡房,母亲煮奶茶准备吃食。﹣尔达拉克准备宰杀体弱不能过冬的牲畜,用于狂欢聚会。转场完成,人们都会聚在一起喝酒庆祝。
⑨狂欢那晚,乌尔达拉克独自走出了毡房。刚才他听到父亲跟族人讲,他不想让女儿高中毕业就回家出嫁,他希望女儿也考上大学到城市里去。乌尔达拉克嘴角嘲讽地抽了一下,心想:考上大学又有什么用,找到工作不是还得回来转场吗?
⑩秋夜,乌尔达拉克感觉到孤独、无助。工作已经辞了,父亲难道是真要让他回家放羊吗?
⑪“你知道我为什么给你取名﹣尔达拉克吗?”父亲突然出现在他的身后,扔给他一件羊皮背心。“乌尔达拉克在哈萨克语中的意思就是孤独的人。哈萨克在草原上已经越来越孤独,牧场快养不活我们了。“
⑫父亲坐在一块石头上,示意乌尔达拉克也坐下。“这是我们家最后一次转场,明年春天,我和你母亲就要去定居点了。政府在县城旁边修了很多房子,免费给我们住。你明天就回城做个城里人吧,你妹妹要是考上大学,让她也去。”父亲说着话,点了根烟。寒冷的空气中,白烟缭绕着特别显眼。


展开余下试题 ⑬他并没有看到乌尔达拉克脸上的意外,继续说道:“我只是想你回来跟我学会如何转场,以后就再也没有机会了。我老了,草场一年不如一年,在马背上的日子要结束了。我只想我唯一的儿子,虽然进了城,但还是哈萨克,他应该知道怎么在马背上过日子。”
⑭那晚,乌尔达拉克喝了很多酒,第二天独自回城了。回城的路上,他看到了很多定居点的房子星罗棋布在城市的边缘。他想,那里真的是哈萨克的归宿吗?
(1)根据拼音正确书写汉字。年 mài  
(2)分别概括乌尔达拉克和父亲产生的两次冲突。第②﹣﹣④节:   第⑤节:  
(3)文中第⑨节画线句运用了  和  描写,其表达作用是  。文中表现乌尔达拉克类似心理的动作描写是“  ”。
(4)阅读文章,理解文中的“孤独”一词。
①第⑩节中“乌尔达拉克感觉到孤独、无助”,乌尔达拉克“孤独”的原因是  ;
②联系文章内容揣摩父亲为何给乌尔达拉克取名“孤独的人”。  
(5)以下对文章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结尾预示着哈萨克人即将过上安居乐业的美好生活。
B.乌尔达拉克回城的举动表现了他对于父辈生活状态的不满。6346561
C.乌尔达拉克看到“定居点”时产生了对“马背生活”结束的遗憾。
D.文章通过对哈萨克民族转场的叙写引发读者思考是否应坚守传统。
 
三、综合运用
7.学校计划将1月18﹣﹣22日这几日定为文学艺术活动日。请你协助策划相关活动。
(1)下面的宣传海报中缺一项内容,请选择最合适的选项填入。
日期 历史上的“今天”
1月18日 北宋文学家王安石诞生(1021)
1月19日   
1月20日 法国巴比松派画家米勒逝世(1875)
1月21日 西班牙男高音歌唱家多明戈诞生(1941)
1月22日 英国散文家培根诞生(1561)
A.明朝航海家郑和最后一次出航
B.清代词人纳兰性德诞生
C.汉武帝刘彻登基(公元前140年1月19日)
D.英国科学家瓦特诞生
(2)学校想将王安石作为文学名人介绍给同学们,你觉得以下哪几项不必提及,可以删去。  
A.安石,字介甫,号半山。
B.担任北宋宰相,努力推行变法。
C.潜心研究经学,著书立说,被誉为“通儒”。
D.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
E其诗在北宋诗坛自成一家,世称“王荆公体”。
F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出“五行说”。
(3)学校拟开展唐宋八大家经典作品阅读会,安排在哪一日最合适,说明理由。
将该活动安排在1月  日,理由是  。
 
四、写作
8.题目:乐趣
要求:(1)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2)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
(3)不得抄袭。
 

2016年上海市徐汇区中考语文一模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解答题(共4小题,满分40分)
1.默写
(1)向来枉费推移力, 此日中流自在行 。(《观书有感》)
(2)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 (《天净沙•秋思》)
(3)回看射雕处, 千里暮云平 。 (《观猎》)
(4) 乃悟前狼假寐 ,盖以诱敌。 (《狼》)
(5) 野芳发而幽香 ,佳木秀而繁阴 (《醉翁亭记》)
【考点】名篇名句默写;常见易错字.
【分析】古诗文名句默写试题的题型主要是填写题,复习古诗文名句,首先是要记诵清楚背诵的古诗文篇段和名句;其次是要正确理解古诗文篇段和名句的基本内容;第三是要记清楚古诗文名句中的每个字,默写古诗文名句不能写错别字.
【解答】(1)此日中流自在行
(2)断肠人在天涯(注意“涯”的写法)
(3)千里暮云平
(4)乃悟前狼假寐(注意“假寐”的写法)
(5)野芳发而幽香
 
2.阅读下面这阕词,完成下列各题
诉衷情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袭。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1)“尘暗旧貂裘”这个典故的主人公是 苏秦 ,陆游借该典故表达不受重用未能施展抱负的失落。(2)对“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一句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C 。
A.“沧洲”本是古代隐士的所居之处,词中指陆游晚年退隐之所,借此表达词人的归隐之意。
B.“此生谁料”四字情绪急转直下;表达了词人对个人命运突变的强烈意外与深重感慨。
C.词人在该句中表达的情感与《破阵子》中“可怜白发生”一句所表达的情感颇有相似之处。
D.词人在该句中直抒胸臆,与元曲《天净沙•秋》直白地表达情感的方式相同。
【考点】怀古咏史诗;诗歌关键词句;诗歌思想情感.
【分析】开篇两句,怀着自豪的心情回忆从戎南郑的生活.“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在南郑前线仅半年,陆游就被调离,从此关塞河防,只能时时在梦中达成愿望,而梦醒不知身何处,只有旧时貂裘戎装,而且已是尘封色暗,“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这三句步步紧逼,声调短促,说尽平生不得志.放眼西北,神州陆沉,残虏未扫;回首人生,流年暗度,两鬓已苍;沉思往事,雄心虽在,壮志难酬.最后三句,通过自身的遭遇反映现实和理想的矛盾,抒发对南宋统治集团误国误民政策的无比愤慨.
【解答】(1)本题考查学生有关典故方面的知识.要求学生要掌握一些常用典故的知识.“尘暗旧貂裘”这个典故的主人公是苏秦.
(2)本题考查学生诗歌关键词句的把握,注意要首先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然后理解词句.“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的意思是:谁能料我这一生,心始终在前线抗敌,人却老死在沧洲!
故选:C
答案:
(1)苏秦.
(2)C
译文:
回忆当年奔赴万里外的边疆,寻找建功立业的机会,单枪匹马奔赴边境保卫梁州.如今防守边疆要塞的从军生活只能在梦中出现,梦醒后不知它在何处?唯有(自己在军中穿过的)貂皮裘衣,已积满灰尘变得又暗又旧.
匈奴还未消灭,自己的双鬓却早已白如秋霜,(只能凭忧国的)眼泪白白地流淌.谁能料我这一生,心始终在前线抗敌,人却老死在沧洲!
 
3.阅读下面语段,完成下列各题
①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 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②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則有去国怀乡,忧谗畏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③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项。沙鸣翔集,锦鱗游泳。岸止汀兰,‘郁郁青 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 神怡,宠辱借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1)以上语段选自北宋文学家范仲淹的名篇《 岳阳楼记 》。
(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这些就是岳阳楼的壮观景象啊,前人的描述(已经)很详尽了. 
(3)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B 
A.语段第①节描述了作者登楼时所见的美景及由此产生的想象。
B.作者以阴雨之景写“悲”,以晴和之景写“喜”,情景交融。
C.语段中的“迁客骚人”指“去国怀乡”之人及“渔歌互答”之人。
D.作者详写“览物之情”是为了强调自己情随境迁的感慨。


展开余下试题【考点】文言文阅读综合.
【分析】译文:
我看那巴陵郡的美丽的景色,集中在洞庭湖上.洞庭湖连接着远处的群山,吞吐长江的江水,水波浩荡,宽阔无边.或早或晚(一天里)时阴时晴,景象千变万化.这就是岳阳楼的雄伟景象.前人对它的描述已经很详尽了.然而,因为这里往北面通向巫峡,南面直到潇水、湘水,被降职远调的官吏和南来北往的诗人,大多在这里聚会.(他们)看了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大概会有所不同吧?
  如果遇上阴雨连绵繁密,有时连着整个月没有晴天,寒风怒吼,浊浪冲天,太阳和星星隐藏了光辉,山岳隐没了形体;商人和旅客无法通行,桅杆倒下,船桨折断;傍晚天色昏暗,虎在长啸,猿在哀啼.(此时)登上岳阳楼,就会产生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人家)说坏话,惧怕批评指责的感觉,满眼是萧条的景象,感慨悲伤到极点啊.
  至于春风和煦,阳光明媚的日子,湖面风平浪静,天色湖光相接,一片碧绿,广阔无际;沙鸥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的鱼儿在湖中游来游去;湖岸上的小草和沙洲上的兰花,香气浓郁,草木茂盛.而有时大片烟雾完全消散,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月光照耀下的)水波闪耀着金光;无风时静静的月影好似沉入水中的玉璧,渔夫的歌声一唱一和,这样的乐趣哪有穷尽!(此时)登上岳阳楼,就会有心胸开阔,精神愉悦,忘却荣辱得失,举起酒杯面对和风,喜气洋洋的感觉!
【解答】(1)本题考查对文学常识的掌握.
《岳阳楼记》是北宋文学家范仲淹应好友巴陵郡太守滕子京之请,于北宋庆历六年九月十五日为重修岳阳楼写的.其中的诗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是较为出名和引用较多的句子.
(2)本题考查重点句子翻译.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通畅.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是判断句,翻译时要翻译出判断句式的特点.句中重点词语有:“大观”,壮观景象;“备”,详尽.句意:这些就是岳阳楼的壮观景象啊,前人的描述(已经)很详尽了.
(3)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
A项中“语段第①节描述了作者登楼时所见的美景及由此产生的想象”的表述错误,第①节描述了作者登楼时所见的美景,并没有想象内容.
C项中的“迁客骚人”不是指渔歌互答之人,渔歌互答之人是指“春和景明”时的渔夫.
D项中“作者详写‘览物之情’是为了强调自己情随境迁的感慨”的表述错误,作者详写“览物之情”是为下文中“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怀做铺垫.
答案:
(1)岳阳楼记
(2)这些就是岳阳楼的壮观景象啊,前人的描述(已经)很详尽了.
(3)B
 6346561
4.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齐宣王好谀 宣王好射,说人之谓己能用强也,其实所用不过三石①.以示左右,左右皆引试之,中关②而止。 皆曰:“不下九石。非大王孰能用是!”宣王说之。然则宣王用不过三石,而终身自以为九石。 三石,实也;九石,名也。宣王说其名而丧其实。
(《尹文子》)【注释】①石:重量单位,古代以120斤为一石。文中的“三石”与“九石”均非实指,“三石”指强度一般的弓,“九石”指强弓、硬弓。②关:同“弯”。“中关”拉到满弓一半。
(1)解释下列加点词
①左右皆引试之  拉,牵 
②宣王埤其名  同“悦”,喜欢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
三石,实也;九石,名也。
(3)宣王周围人的哪些言行呼应了标题中的“谀”字?(用原文语句回答)
①“ 左右皆引试之(不下九石) ”
②“ 非大王孰能用是! ”
(4)齐宣王的分析最恰当的一项是 D 
A.宣王始终努力追求个人实力提升 B.宣王喜欢用事实来证明自己
C.宣王乐于接他人对自己的评价。 D.宣王对自己缺少正确的认识。
【考点】文言文阅读综合.
【分析】译文:
齐宣王喜爱射箭,因为人家夸耀他能够使用强弓而高兴,其实他用的弓只要三百多斤的力气就可以拉开.他在大臣面前显示弓,大臣们都拉着弓试一试,都只拉到一半,便说:“拉开它至少要一千多斤的力气,不是大王,谁能拉得开?”宣王非常高兴.但是,宣王用的不过是三百多斤的弓,但是他一辈子都以为自己拉开了一千多斤的弓.三百多斤是实,一千多斤是名,宣王喜欢的是名而失了实.
【解答】(1)本题考查重点文言实词的意义.解答此类题目时,应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意思,然后根据句子的翻译推断词语的意思.
①句意为:大臣们都拉着弓试一试.引:拉,牵.
②宣王喜欢的是名.说:同“悦”,喜欢.
(2)题考查重点句子翻译.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通畅.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三石,实也;九石,名也”,是两个判断句,翻译时注意翻译出判断语气,句中重点词语有:“石”,古代粮食重量单位,读音为shí,二百五十市斤为一石;“实”,事实.句意:三百多斤是实,一千多斤是名.
(3)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
谀:阿谀奉承的意思.
文章中明明是三百斤的弓,大臣们都说是一千斤弓,并且都故意不拉开,而且还告诉齐宣王,只有他能拉开.文中表示周围人阿谀奉承的言行语句:左右皆引试之,中关而止;皆曰:“不下九石.非大王孰能用是!”
左右皆引试之,中关而止,句意:大臣们都拉着弓试一试,都只拉到一半.皆曰:“不下九石.非大王孰能用是!”句意:就说:“拉开它至少要一千多斤的力气,不是大王,谁能拉得开?”
(4)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
文中齐宣王喜欢听阿谀奉承的话,明明是三百斤的弓,大臣们都说是一千斤,并且都故意不拉开,而且还告诉齐宣王,只有他能拉开.从文中“说人之谓己能用强也”“宣王说其名而丧其实”等句子,可以看出齐宣王很喜欢听别人的奉承语言,缺少对自己的正确认识.
综合上述分析,可以看出D相符合,ABC三项错误.
故选:D.
答案:
(1)①拉,牵 ②同“悦”,喜欢
(2)三石是真实的,九石是虚名.
(3)左右皆引试之(不下九石) 非大王孰能用是!
(4)D
 
二、现代文
5.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把字写端正 ①写字,尤其是书写我国的汉字,有重要的意义。从传达和交流思想的角度来说,字是不闻声响的语言,是时刻离开不得的。从由字及人的角度来说,在未见其人的情况下,他的字又是显示他 风采的“亮相”。把字写得端正大方,能辨可读,是一件不能小看的事情。 然而 ,要做到这 一点也不那么简单。
②有些青年朋友写字潦草出格宛如“天书”,叫人横看竖看,东猜西猜,都吃不准。有些则写得拉杂一团,宛如泼翻豆箩,乱散一地,例如:一个“甥”字,被劈成“生”“男”两字。有些则象一排排打了结的链子,字与字解不开,读不断。有些则是任意创造,不合规范,“丢头”、“缺腿”、“少心肝”,比比皆是。读这类文字的书信或稿件,轻则让读者莫名其妙,不知所云;重则引起误会,延误大事。
③这些青年人往往认为自己的字总是
标签:人教版 九年级 总复习 中考模拟卷
相关:关于“2016年上海”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549]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