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中考模拟卷

阅读:875  2016-11-08
标签:沪教版 九年级 上册 中考模拟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875]
上海市静安、青浦区2016年中考语文一模试卷(解析版)
2016年上海市静安、青浦区中考语文一模试卷
 
一、文言文
1.默写
(1)衣沾不足惜  。(《归田园居》)
(2)  ,闻郎江上踏歌声。(《竹枝词》)
(3)此生谁料,心在天山,  。 (《诉衷情》)
(4)  ,不逾矩。(《孔孟论学》)
(5)问今是何世,  ,无论魏晋。(《桃花源记》)
阅读下面的词,完成下列各题。
丑奴儿
辛弃疾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2.以下内容与辛弃疾无关的一项是(  )
A.南宋 B.豪放派代表词人
C.班超投笔从戎 D.与陈亮志同道合
3.根据作品内容,以下关联词填入空格后与原意不符的一项是(  )
A.因为…所以… B.虽然…但是… C.只有…才… D.即使…也…
 
二、现代文阅读(共40分)
4.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潍县署中寄舍弟墨第一书
[清]郑燮 ①读书以过目成诵为能,最是不济事。
②眼中了了,心下匆匆,方寸无多,往来应接不暇,如看场中美色,一眼即过,与我何与也?千古过目成诵,孰有如孔子者乎?读《易》至韦编三绝,不知翻阅过几千百遍来,微言精义,愈探愈出,愈研愈入,愈往而不知其所穷。虽生知安行之圣,不废困勉下学之功也。东坡读书不用两遍,然其在翰林读《阿房宫赋》至四鼓,老吏史苦之,坡洒然不倦。岂以一过即记,遂了其事乎!惟虞世南、张睢阳、张方平,平生书不再读,迄无佳文。
③且过辄成诵,又有无所不诵之陋。即如《史记》百三十篇中,以《项羽本纪》为最,而《项羽本纪》中,又以钜鹿之战、鸿门之宴、垓下之会为最。反覆诵观,可欣可泣,在此数段耳。若一部《史记》,篇篇都读,字字都记,岂非没分晓的钝汉!更有小说家言,各种传奇恶曲,及打油诗词,亦复寓目不忘,如破烂厨柜,臭油坏酱悉贮其中,其龌龊亦耐不得!
(1)本文所反对的是“  ”,针对其弊端作者直接论述了两点,依次是①  、②  (第②点请翻译成现代汉语)
(2)以下语句和本文第③段中作者所主张的读书之法最接近的一项是  
A.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B.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C.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
D.吾于《武成》,取二三策而已矣。
5.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有曹太守其人,新屋落成欲图其楹庑,搜罗画家,里人疾周①者,入其姓名。隶往摄之②,周曰:“毋惊老母,旦夕往画不敢后。”客人颇不平曰:“太守不知先生,何贱先生于此?谒贵游③可勿往。”周曰:“往役,义也,谒贵游,不更辱乎!”卒供役④而还。
【注释】
①沈周,明代杰出书画家。疾,恨。②隶,差役。摄,这里是“传唤”、“征召”的意思。③谒,拜见。贵游;泛指显贵者。④供役,当差,服劳役。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①不更辱乎(  ) ②卒供役而还(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词的含义
太守不知先生,何贱先生于此?
(3)下列分析与文意不符的一项是  
A、沈周的书画造诣颇高,太守慕名召他前去。
B、沈周请差役不要吓到母亲,可见其孝顺。
C、客人认为,凭借沈周的声名本应得到礼遇。
D、沈周将太守的征召当作一次差役来接受。
(4)客人和沈周对“谒贵游”的态度不同,以下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浏览完整试题A、客人的建议是为了拒绝太守的征召。
B、客人的建议是要借助显贵者的权势。
C、沈周的拒绝是不愿多事去得罪太守。
D、沈周的拒绝是根本不想攀附显贵者。
6.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生之长与生之厚
彭瑞高 ①人在世上,总想活得长些;大多数人,还求活得好些;少数人,更求活出精彩来。这就有了生命的长度与厚度。
②“长度”很简单,就是年龄、寿数,一个数量概念,没什么可多说的。
③而“厚度”,内涵就丰富了。人生观不同,“厚度”解也不同。一道“什么是精彩人生?”不知会引出多少答案来。
④譬如从政的,有认为“厚度”与官阶成正比,官越大,其生命厚度也越大;有的却认为,只有“政声”才能与“厚度”成正比,老百姓口碑越好,其生命厚度才越大。
⑤从商的,有人认为财富积累与“厚度”成正比,福布斯富豪榜上越靠前的,生命厚度越大;有的却认为,“商德”第一,商德越能滋rùn人心的,商人生命厚度才越大。
⑥从文的,有人认为“厚度”与著述成正比,著作等身的,当然比“著作等膝”的要厚;有的却认为不 然,要看著述是否“传得开”,是否“留得下”;作品传得越广、留存越久,作者生命才越有厚度。以诗人而言,李杜光焰万丈,留下那么多千古名句,生命诚其厚;而乾隆写诗无数,几无“留得下”之句,生命何其薄。
⑦据此看来,生命厚薄,其标准 往往与百姓有关:遗爱民间越多,生命就越厚重,无论其从事什么行业。
⑧那么,生命厚度与生命长度是否有关呢?我认为,并无多大关系,只要活得有质量、有成果、有影响,活多活少无所谓。仍举文人为例,你看,王勃李贺只活了二十六七岁,可“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等,都是绝世佳句,谁能说他们短暂的生命缺乏厚度呢?
⑨不过也有人质疑:什么“生命的厚度”,这都是你们闲人的标准,我们老百姓活着就是活着,没什么厚啊薄的;难道不写诗不出书,没有你们说的“厚度”,就不活了?更有人说,生活本没有那么多穷讲究,活得好、活得长,就是第一位的东西!
⑩对于这样的质疑,我想引用前不久过世的俞吾金教授的一段心语。他享年66岁,在我们这个老龄之城,这是个令人惋惜的寿数。可俞教授他在诊断为脑瘤后,给自己的同学发去了这样一条微信﹣﹣
⑪“生命的价值,常常不是以她的长度而是以她的宽度和厚度来衡量的。黑格尔曾经说过,玫瑰灿烂绽放的瞬间,并不逊色于高山的永恒。”这是与我同龄的哲人之言。我以为,这也是最接近真理的。
(1)看拼音写汉字 滋rùn  
(2)第⑥段中加点的“然”字所指代的具体内容是  。
(3)请结合上文内容分析第⑦段中加点的“往往”能否删除?为什么?
(4)请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思考,在下列两个选项中为第⑧段画线处选择更恰当的一项并阐述理由。
A、西汉的贾谊才活32岁,可他的《过秦论》胜过无数平庸之作,谁又能说贾谊的一生不够灿烂呢?
B、莫扎特只活了短短35年,可他作为欧洲伟大的古典主义音乐家之一,留下无数杰作,将永远被世人铭记。
我选择  项。理由是  。
(5)关于本文的中心论点,以下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A、人活在世上,自然就有了生命的长度与生命的厚度。
B、遗爱民间越多,生命就越厚重,无论其从事什么行业。
C、生命的价值取决于造福他人的生命厚度而非生命长度。
D、玫瑰灿烂绽放的瞬间,并不逊色于高山的永恒。
7.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一只背囊(有删改)米洛斯拉夫•茹拉夫斯 ①我妻子说:男人自从亚当夏娃时代就和女人住在一起,奇怪的是,男人对女人的了解并不比那时的亚当好多少,甚至连最简单的东西,比如女人的眼泪都不懂,我童年时经历过这样一件事,至今难以忘怀。
②那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爸爸上前线去了,妈妈独自一人带着我和妹妹,住在里沃夫城外的一个小村子里。
③当时,我和妹妹都小,记不得爸爸的模样了,只从照片上见过。不过,妈妈总是给我们讲起爸爸。她总哄我们说,爸爸快回来啦,因为眼看着仗就要打完了。然而,战争总是结束不了。此后,妈妈终于对我们说了实话:爸爸还在意大利前线作战。
④我们的妈妈向来坚强,我从未见过她流泪的时候。晚上,妈妈一封接一封地给前线的爸爸写信。爸爸的信也时时从前线寄到家,灰色的信封,信封上盖着式样各异的邮件检查机关和战地邮局的邮戳。每当妈妈接到爸爸的信时,总是一边读,一边随口讲给我和妹妹听。
⑤有一次听妈妈说,爸爸负伤住到了野战医院,伤好后再不能回前线打仗,就调到了军需机关。这样,爸爸很快就有希望回趟家,还一定会给我们背回一袋子好吃的东西。我和妹妹猜想,那袋子里装的是大块大块美味的腌猪肉,在当时,那可是我们最高的奢望。于是,每个晚上睡觉前,我们都盼着父亲背回满满的一袋子又酥又香的腌猪肉来。
⑥爸爸终于回来了,他把身上的背袋往墙角一放,就过来拥抱我们,袋子比我们设想的还满。爸爸浑身上下是烟草味,他把我和妹妹抱在膝上,没完没了地逗我们,用他久未刮过的硬胡碴扎我们的脸蛋,还让我们玩他胸前佩戴的十字勋章和各式立功奖章,爸爸高兴得啥都忘了。
⑦后来,只有墙角的那只又大又满的背袋吸引我们的注意﹣﹣里面装着神奇诱人的美味,最好吃的当然是那腌猪肉。想着想着,口水就禁不住往下流。
⑧妈妈进屋时,我俩假装着睡熟了,一动不动地躺着,眯缝着眼偷偷往外瞧。妈妈站住了,盯着那个袋子,好像她也终于忍不住了,弯下腰,吃力地搬起背袋  背袋装得太实了  把东西全倒在桌子上。
⑨看着眼前的景象,我和妹妹不禁瞪大了眼睛。失望、委屈,又感到害怕:桌子上堆的全是信,用绳子捆好的一沓沓蓝色、白色、灰色、红色的信封,信封上是邮件检查机关和战地邮局的红邮戳。这些信我们太熟悉了,因为它们是在战争年月里,妈妈写给爸爸的全部家信,而且是数不清的晚上,妈妈写完后交给我和妹妹投到邮筒里的。信,信,从这个大背袋里倒出来的全是信,摞满了整整一个桌子,还几乎往下掉。
⑩此时此刻,从来没有流过泪的妈妈,第一次在我们面前哭了。起初,她小声地抽泣,泪水顺着面颊往下流;她用双手捂住眼睛,泪又顺着指缝往下流。妈妈摇头想止住,但是没用,她最终控制不住自己,随之便放声大哭起来。


展开余下试题 ⑪爸爸进来了,看到妈妈对着那个空背袋哭成这个样子,他似乎明白了一切:妈妈没有在那里面找到她盼望的腌猪肉。
⑫爸爸心里也难过起来。妈妈就这样一直哭着,始终不让爸爸挨近她。
(1)请简述第④段画线句在文中的作用。
(2)请分析第⑥段画线句包含的信息。
(3)以下选项中,在第⑧段两个括号里填入标点最恰当的一项是  
A、吃力地搬起背袋。背袋装得太实了,把东西全倒在桌子上。
B、吃力地搬起背袋,背袋装得太实了,把东西全倒在桌子上。
C、吃力地搬起背袋﹣﹣背袋装得太实了﹣﹣把东西全倒在桌子上。
D、吃力地搬起背袋,背袋装得太实了!把东西全倒在桌子上。
(4)下列对“我”决定留在大后部落教书的原因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丈夫没有带回她盼望的腌猪肉,令她失望、委屈。
B、她回想起数不清的夜晚写家信时内心的恐惧和祈祷。
C、战争岁月里独自带着孩子生活的心酸一朝得以宣泄。
D、丈夫历经多年战事,终能活着回家带给她的巨大幸福。
(5)文章的题目能否换成“一袋家信”?为什么?
 
三、综合运用
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果名 上市
时间 果形 果肉功效(部分) 注意事项(部分)
玉环
文旦 10﹣12月 高扁圆形和扁圆形 对高血压,消化不良等病症有较好疗效 会与抗过敏药、安眠药等产生相互作用,导致药物毒副作用加强、药物失效
雪莲果 11﹣1月 雪莲果的食用部分多为根块,形似红薯(烤红薯即“烘山芋”) 降低血糖、血脂和胆固醇,助消化 性寒,过量食用易导致腹泻
桑葚 5月 为聚花果,由多数小果集合而成,呈长圆形 助消化,明目,补血 儿童不宜大量使用
(1)根据材料判断并写出图片对应的果名

图A 图B 图C
(2)11月的一天晚上,李大爷赴宴时没忍住多吃了几口,回家后就感到胃胀难受,之后连续几天胃里不舒服,甚至连晚上的休息也受到影响,要靠安眠药才能入睡。他的孩子得知后立刻赶回家探望。请问:材料中哪种水果最适合买给李大爷?为什么?
(3)李大爷的孩子在水果店转了一圈,发现这家店没有那种最适合的水果。于是他向店主请教,请根据相关内容在横线上补上恰当的内容。
小李:  
店主:那你就买山楂吧,刚上市的。要是老人怕酸,那就买苹果。
小李:好的,来上两斤苹果。
 
四、第二部分、写作
9.题目:相处的时光
要求:(1)不得少于600字。
(2)作文中不得出现所在学校的名称和师生姓名。
(3)不得以本试卷中的阅读材料作为写作内容。
 

2016年上海市静安、青浦区中考语文一模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文言文
1.默写
(1)衣沾不足惜 但使愿无违 。(《归田园居》)
(2) 杨柳青青江水平 ,闻郎江上踏歌声。(《竹枝词》)
(3)此生谁料,心在天山, 身老沧州 。 (《诉衷情》)
(4) 七十而从心所欲 ,不逾矩。(《孔孟论学》)
(5)问今是何世, 乃不知有汉 ,无论魏晋。(《桃花源记》)
【考点】名篇名句默写.
【分析】本道题考查学生读课内古诗词的掌握情况.
【解答】注意难写的字“沧州、从心所欲”等,注意不能漏字、错字.
答案:
(1)但使愿无违
(2)杨柳青青江水平
(3)身老沧州
(4)七十而从心所欲
(5)乃不知有汉
【点评】对于课内要去背诵的篇目,要加强背诵、书写.
 
阅读下面的词,完成下列各题。
丑奴儿
辛弃疾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考点】多音字.
2.以下内容与辛弃疾无关的一项是(  )
A.南宋 B.豪放派代表词人
C.班超投笔从戎 D.与陈亮志同道合
【考点】文学常识.
【分析】本道题考查学生对有关辛弃疾文学常识的把握.
【解答】辛弃疾是南宋豪放派词人,陈亮是南宋思想家、文学家.才气超迈,喜谈兵,与辛弃疾主张相仿,二人志同道合.班超是东汉的人物.故选:C
【点评】名著常识关键在平时积累,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
 
3.根据作品内容,以下关联词填入空格后与原意不符的一项是(  )
A.因为…所以… B.虽然…但是… C.只有…才… D.即使…也…
【考点】关联词语.
【分析】赏析:《丑奴儿》是南宋词人辛弃疾被弹劾去职、闲居带湖时所作的一首词.此词通篇言愁,上片描绘出少年涉世未深却故作深沉的情态,下片写出满腹愁苦却无处倾诉的抑郁,通过“少年”时与“而今”的对比,表达了作者受压抑、遭排挤、报国无门的痛苦之情.全词突出地渲染了一个“愁”字,以此作为贯串全篇的线索,构思精巧,感情真率而又委婉,言浅意深,令人回味无穷.
【解答】这首词翻译为:人年少时不知道忧愁的滋味,喜欢登高远望.喜欢登高远望,为写一首新词无愁而勉强说愁,现在尝尽了忧愁的滋味,想说却说不出.想说却说不出,却说好一个凉爽的秋天啊!“(  )现在尝尽了忧愁的滋味,(  )想说却说不出.想说却说不出,却说好一个凉爽的秋天啊!”把选项逐一带进去根据语感来判断可知,用表示因果、转折、条件的关联词都不符合语境.这里用即使…也…表示表示承认某种事实,这里是承认自己现在尝尽了忧愁的滋味,想说却说不出.
【点评】本道题具有一定综合性,不但考查诗词,而且考查学生读关联词语的把握.
 
二、现代文阅读(共40分)
4.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潍县署中寄舍弟墨第一书
[清]郑燮 ①读书以过目成诵为能,最是不济事。
②眼中了了,心下匆匆,方寸无多,往来应接不暇,如看场中美色,一眼即过,与我何与也?千古过目成诵,孰有如孔子者乎?读《易》至韦编三绝,不知翻阅过几千百遍来,微言精义,愈探愈出,愈研愈入,愈往而不知其所穷。虽生知安行之圣,不废困勉下学之功也。东坡读书不用两遍,然其在翰林读《阿房宫赋》至四鼓,老吏史苦之,坡洒然不倦。岂以一过即记,遂了其事乎!惟虞世南、张睢阳、张方平,平生书不再读,迄无佳文。
③且过辄成诵,又有无所不诵之陋。即如《史记》百三十篇中,以《项羽本纪》为最,而《项羽本纪》中,又以钜鹿之战、鸿门之宴、垓下之会为最。反覆诵观,可欣可泣,在此数段耳。若一部《史记》,篇篇都读,字字都记,岂非没分晓的钝汉!更有小说家言,各种传奇恶曲,及打油诗词,亦复寓目不忘,如破烂厨柜,臭油坏酱悉贮其中,其龌龊亦耐不得!
(1)本文所反对的是“ 读书以过目成诵为能 ”,针对其弊端作者直接论述了两点,依次是① 眼中了了,心下匆匆,方寸无多,往来应接不暇 、② 况且过目就能背诵,又有什么都背诵的弊端 (第②点请翻译成现代汉语)
(2)以下语句和本文第③段中作者所主张的读书之法最接近的一项是 D 
A.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B.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C.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
D.吾于《武成》,取二三策而已矣。
【考点】文言文阅读综合;提取论点;补充论据.
【分析】翻译
读书把看了一遍便能背诵作为才能,(其实)是最不中用的.
眼里看得清楚,心里匆匆而过,(其实)留在心中的并不多,(这样)看来看去眼睛根本应付不过来,就像看歌舞场中的美女,看上一眼就过去了,和我(又)有什么相关呢?自古以来过目成诵的人,有谁(能)比得上孔子呢?孔子研读《易》,(翻来覆去地读),使穿连《周易》竹简的皮条都断了好几次,不知道他翻阅过几千几百遍了,精微的语言,深刻的道理,越探索越明白,越钻研越深入,越是深入进去就越是不知它的尽头.即使是像孔子那样不用学习而懂得道理,能从容不迫地实行大道的圣人,也不会停止刻苦勤奋地学习人情事理的功夫.苏东坡读书不需要读第二遍,然而他在翰林院时读《阿房宫赋》直到四更天,掌管翰林院的老吏觉得他读得辛苦,可苏东坡却十分畅快,毫无倦意.怎么能因为看一遍就能记诵,便丢下书本,草草结束学习呢!只有虞世南、张睢阳、张方平,一生读书从不读第二遍,但他们始终也没有写出好文章.


展开余下试题何况过目就能成诵,又有什么都能记诵的弊端.就像《史记》一百三十篇中,《项羽本纪》写得最好,而《项羽本纪》中,又要数巨鹿之战、鸿门之宴、垓下之会(几个片断)写得最好.反复诵读观赏,值得欣喜、值得悲泣(的内容),只在这几个片断罢了.如果一部《史记》,篇篇都读,字字都记,岂不成了不懂道理的愚钝之人!还有小说家的作品,各种品味低俗的戏曲,以及打油诗词,也都过目不忘,这样的人就像一个破烂的厨柜,发臭的油,腐坏的酱全都贮藏在里面,他的品位低俗也是让人难以忍受的!
【解答】(1)本题是对文章中心论点的考查.在文章第一段就明确了文章的中心:“读书以过目成诵为能,最是不济事”,意思是:读书把看了一遍便能背诵作为才能,是最不中用的.因此他反对的是:读书以过目成诵为能.第二段和第三段的第一句表达了作者的观点:①眼中了了,心下匆匆,方寸无多,往来应接不暇;②(况且)过目就能背诵,又有什么都背诵的弊端.
(2)此题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归纳和重点词语的综合考查.做此类型考题需要仔细审题,认真作答.
第③段中作者所主张的读书之法是选取书中精华部分仔细品读,反复赏读,因此与此最为相近的是D项:我读《武成》,只是选取其中的两三个部分罢了.
答案
(1)①书以过读目成诵为能 ②眼中了了,心下匆匆,方寸无多,往来应接不暇
③(况且)过目就能背诵,又有什么都背诵的弊端.
(2)D
【点评】词语
1、了了:明白.
2、不暇:没有空闲,指应付不过来.
3、韦编三绝:相传孔子晚年很爱读《周易》,翻来覆去地读,使穿连《周易》竹简的皮条断了好几次.韦,皮革.
4、微言精义:精微的语言,深刻的道理.
 
5.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有曹太守其人,新屋落成欲图其楹庑,搜罗画家,里人疾周①者,入其姓名。隶往摄之②,周曰:“毋惊老母,旦夕往画不敢后。”客人颇不平曰:“太守不知先生,何贱先生于此?谒贵游③可勿往。”周曰:“往役,义也,谒贵游,不更辱乎!”卒供役④而还。
【注释】
①沈周,明代杰出书画家。疾,恨。②隶,差役。摄,这里是“传唤”、“征召”的意思。③谒,拜见。贵游;泛指显贵者。④供役,当差,服劳役。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①不更辱乎( 又,再 ) ②卒供役而还( 最后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词的含义
太守不知先生,何贱先生于此?
(3)下列分析与文意不符的一项是 A 
A、沈周的书画造诣颇高,太守慕名召他前去。
B、沈周请差役不要吓到母亲,可见其孝顺。
C、客人认为,凭借沈周的声名本应得到礼遇。
D、沈周将太守的征召当作一次差役来接受。
(4)客人和沈周对“谒贵游”的态度不同,以下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C 
A、客人的建议是为了拒绝太守的征召。
B、客人的建议是要借助显贵者的权势。
C、沈周的拒绝是不愿多事去得罪太守。
D、沈周的拒绝是根本不想攀附显贵者。
【考点】文言文阅读综合;文言实词;文言翻译.
【分析】翻译
有个曹太守,刚建成新房想要一些字画挂在房里,四处搜罗画家,乡里人有讨厌沈周的人,就去告诉曹太守沈周会字画.曹太守就派官吏去征召沈周.沈周说:“不要惊扰我的老母亲,早晚会画好画给你送去不敢拖延.”有人对此感到不公平,说:“太守不知道您,为什么如此轻贱你呢?应该他去来请你,怎么能让你去见他呢?“周某回答:”我去是出于应尽的义务,让他来见我,我岂不是又受辱吗?”最终,沈周去太守那里画画,画完后回家.
【解答】(1)本题考查的是常用文言实词的意义和用法,常见的文言现象: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是文言文词语考查的重点,也是学生需要重点识记的知识要点.
不更辱乎:岂不是再受辱吗. 更:再,又
卒供役而还:最终,沈周去太守那里画画,画完后回家. 卒:最后
(2)此题主要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文言文句子要抓住翻译的关键得分点,得分点基本上都是句子中的关键词语和特殊句式.文言文句子中的关键词语主要包括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同时还要兼顾句子的通顺.
本句的重点词语是:“何”怎么;“于此”到这种地步.
翻译:太守不知道先生您,怎么能轻视您到这种地步呢?
(3)此题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归纳和重点词语的综合考查.做此类型考题需要仔细审题,认真作答.
A项沈周的书画造诣颇高,太守慕名召他前去,与原文“隶往摄之”明显不符.因此选择A项.
(4)此题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归纳和重点词语的综合考查.做此类型考题需要仔细审题,认真作答.
C项沈周的拒绝是不愿多事去得罪太守,与原文:周曰:“往役,义也”,沈周是去尽自己应尽的义务明显不符.因此选择C项.
答案
(1)①又/另/还 ②最后/终于
(2)太守不知道先生您,怎么能轻视先生您到这种程度呢?
(3)A
(4)C
【点评】文言文阅读是知识点与阅读面的结合,文言实词的积累是阅读的关键,虚词是考查的难点,在原有的词语积累基础上,运用到课外文言段落阅读上,疏通文意,抓住关键句子理解.
 
6.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生之长与生之厚
彭瑞高 ①人在世上,总想活得长些;大多数人,还求活得好些;少数人,更求活出精彩来。这就有了生命的长度与厚度。
②“长度”很简单,就是年龄、寿数,一个数量概念,没什么可多说的。
③而“厚度”,内涵就丰富了。人生观不同,“厚度”解也不同。一道“什么是精彩人生?”不知会引出多少答案来。
④譬如从政的,有认为“厚度”与官阶成正比,官越大,其生命厚度也越大;有的却认为,只有“政声”才能与“厚度”成正比,老百姓口碑越好,其生命厚度才越大。
⑤从商的,有人认为财富积累与“厚度”成正比,福布斯富豪榜上越靠前的,生命厚度越大;有的却认为,“商德”第一,商德越能滋rùn人心的,商人生命厚度才越大。
⑥从文的,有人认为“厚度”与著述成正比,著作等身的,当然比“著作等膝”的要厚;有的却认为不 然,要看著述是否“传得开”,是否“留得下”;作品传得越广、留
标签:沪教版 九年级 上册 中考模拟卷
相关:关于“上海市静安”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875]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