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期中试卷

阅读:512  2016-11-10
标签:人教版 高二 必修五 期中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512]
甘肃会宁四中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级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会宁四中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级期中考试
语文试卷
命题教师:
一、社科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题
古典诗歌的“情理交通”
这里所说的“情”,既包括情感,也包括诗歌的美感;“理”则不只是一般的“理趣”,更侧重指一种人生体悟。诗歌是抒情的艺术,但我以为没有纯粹的“情”或纯粹的“理”。在优秀的诗歌作品中,“情”和“理”总是共生交织的,也就是说,情感和体悟总是同时出现的。凡体悟都带有一定的情感,而从情感中也总能得到一些体悟。这些情感和体悟是超越了技术层面的东西,只有投入一己的人生体验,拿它去和古人碰撞,你才能读懂古人,和他们息息相通,深入到他们的心灵中去,真正地理解他们的人生,进而思索探求自己的人生。这样,读诗就不再是文学鉴赏或研究层面的一种行为,而是上升为一种生命方式,一种活法。这才是高境界,也是常人难以企及的境界。
读苏轼的《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那么豪隽,那么豁达,那么纯净,那么不经意,他把自己的人生浓缩在一场雨中,我们的人生也随之绽出洗礼过的清新和芬芳。再读黄仲则的《癸巳除夕偶成》:“千家笑语漏迟迟,忧患潜从物外知。悄立市桥人不识,一星如月看多时。”那种孤寂,那种落寞,那种忧患,那种清醒,我们在人生低谷当中不都曾有过这样的情形吗?可谁能像黄仲则说得这样透彻?
名篇之所以为名篇,名句之所以为名句,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可以挑动别人的生命之弦,形成长时间的共振和回响。我在读古诗词时经常有一些篇句萦回脑际。仅以近古的创作而言,比如黄庭坚的“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比如吴文英的“黄蜂频扑秋千索,有当时、纤手香凝”,比如袁凯的“江水三千里,家书十五行。行行无别语,只道早还乡”,比如张文光的“偶得故人天上句,如怀明月夜中行”,他们会让我感到爱情的馨香,友情的温暖,乡愁的沉重,韶华的流逝。这些诗句像烙铁一样,会在自己的人生中留下清晰的印记。
在为一家期刊作龚自珍诗选时,我在很有限的篇幅中略去了不少名篇,而选入了一首一般选家都不会注意的《己亥杂诗》第八十首:“夜思师友泪滂沱,光影犹存急网罗。言行较详官阀略,报恩如此疚心多。”为何如此?龚定庵写出了我的心声!在讲解部分我写道:“诗有多种读法,其中一种与年龄和阅历有关。如上这一首不太引人注意的诗,以前我读不懂,大概也是不会选的。但近日先师严迪昌先生遽归道山,在写完一篇纪念他的文章之后读到这篇作品,则如中雷击,轰然而有共鸣,刹那间体会到了定庵写下此二十八字时内心的沉痛和悲凉。”读诗,说到底是读人,读人生,能读到这个境界是一种幸福。
1.下列关于“情理交通”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所谓“情”,就是我们常说的情感;所谓“理”,则更倾向于指人生体悟。
B.在优秀诗歌中,没有纯粹的“情”和“理”,两者常常共生交织,同时出现。
C.我们只有做到和古人“情理交通”,才能真正读得懂诗歌,而技术层面的东西是没有用的。
D.“情理交通”不仅指诗歌中的“情”“理”共生交织,更指读者要用自己的人生体验去和古人“交通”。


浏览完整试题2.根据文章内容,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黄仲则的《癸巳除夕偶成》,深透地道出了对孤寂与落寞的感悟,读到这首诗的人都会很有这样的感触。
B.名句之为名句,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它道出了人们普遍存有的情感、体悟,从而引发读者强烈的共鸣。
C.“爱情的馨香,友情的温暖,乡愁的沉重,韶华的流逝”和上文黄庭坚、吴文英、袁凯、张文光的诗句内涵并不是一一对应关系。
D.由于作者悲痛的心情和《己亥杂诗》第八十首“思师友”的情境十分契合,所以读后作者“如中雷击”,于是他读懂了诗歌的“沉痛和悲凉”。
3.对全文意思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
A.读者能不能读懂诗歌,不仅和他的艺术修养有关,更和他的人生体悟相关。
B.常人的境界不高,因为他们没有把读诗上升到一种生命方式。
C.能“在自己的人生中留下清晰的印记”的,应该就是能和自己建立起“情理交通”关系的诗句。
D.我们的人生体悟能帮助我们理解诗歌,诗歌反过来也能给我们的人生以启示。
二.古诗文阅读(36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4-7题。(19分)
郭绪,字继业,太康人。成化十七年进士。使楚府,却其馈。授户部主事,督饷二十万于陕西给军。主者以羡告,悉还之。历迁云南参议。
初,孟密宣抚司之设也,实割木邦宣慰司地。既而孟密思揲复于界外侵木邦地二十七所。属谕之还,不听。乃调孟养宣抚思禄兵胁之。思揲始还所侵地,然多杀孟养兵。思禄仇之,发兵越金沙江夺木邦故割孟密地十有三所。两酋构怨不已。
巡抚陈金承诏,遣绪与副使曹玉往谕之。旬余抵金齿。参将卢和先统军距所据地二程而舍,遣官驰驿往谕,皆留不报。和惧,还军至干崖遇绪,语故,戒勿进。绪不可,玉以疾辞。绪遂单骑从数人行,旬日至南甸,峻险不可骑,乃斩棘徒步引绳以登。又旬日至一大泽。土官以象舆来,绪乘之往。行毒雾中,泥沙甚踔。又旬日至孟赖。去金沙江仅二舍。手自为檄,使持过江,谕以朝廷招徕意。蛮人相顾惊曰:“中国使竟至此乎?”发兵率象马数万夜渡江,持长槊劲弩,环之数重。从行者惧,请勿进。绪拔刀叱曰:“明日必渡江,敢阻者斩!”思禄既得檄,见譬晓祸福甚备,又闻至者才数人,乃遣酋长来听令,且致馈,绪却之出敕谕宣示思禄亦继至绪先叙其劳次白其冤状然后责其叛诸酋闻咸俯伏呼万岁请归侵地。绪诘前所留使人,乃尽出而归之。和及玉闻报驰至,则已归地纳款①矣。时弘治十四年五月也。
越三年,擢绪四川督储参政。武宗即位,始以云南功,加俸一级。明年致仕归。
(选自《明史•郭绪传》)
注:①纳款:归顺。
4.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成化十七年进士”一句中的“进士”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殿试及第;分为三甲,一甲3人,赐进士及第;二甲三甲,分赐进士出身,同进士出身。
B.“宣慰司”是介于省与州之间的一种偏重于军事的监司机构,一般掌管军事,属于中央派出机构;“宣抚司”是在边远少数民族地区设置的地方行政机构。
C.“擢绪四川督储参政”中的“擢”与“过蒙拔擢,宠命优渥”中的“擢”同义,都是“提拔”的意思,与升职有关的词还有“陟”“升”“左迁”等。
D.“明年致仕归”中的“致仕”是指古代官员退休。源于周代,汉以后形成制度;一般而言,致仕年龄为七十岁,患病体衰则可提前。
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绪却之/出敕谕宣示/思禄亦继至/绪先叙其劳/次白其冤/状然后责其叛/诸酋闻/咸俯伏呼万岁/请归侵地
B.绪却之/出敕谕宣示/思禄亦继至/绪先叙其劳/次白其冤状/然后责其叛/诸酋闻/咸俯伏呼万岁/请归侵地
C.绪却之出/敕谕宣示/思禄亦继至/绪先叙其劳/次白其冤状/然后责其叛/诸酋闻/咸俯伏呼万岁/请归侵地
D.绪却之/出敕谕宣示/思禄亦继至/绪先叙其劳/次白其冤状/然后责其叛诸酋/闻咸俯伏呼万岁/请归侵地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郭绪为人正直。出使楚府,拒绝别人赠送的礼品;给陕西军征调粮饷,得知有些剩余,就全部返还。
B.郭绪胆识过人。孟养与孟密两部落结怨,郭绪受命前去调解,卢和极力劝阻,其他人害怕退缩,唯独郭绪坚决前往。
C.郭绪与曹玉被派解决“两酋构怨”之事,他们所派去与两酋接洽的官员,都被扣留,无人回来报告具体情况。
D.郭绪坚定执着。郭绪等人在孟赖附近被蛮人包围,随行之人都很害怕,而郭绪拔刀呵斥随行人员,第二天必须过江。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绪遂单骑从数人行,旬日至南甸,峻险不可骑,乃斩棘徒步引绳以登。(5分)
(2)绪诘前所留使人,乃尽出而归之。和及玉闻报驰至,则已归地纳款矣。(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
瘦马图
龚开①
一从云雾降天关,空尽先朝十二闲②。
今日有谁怜瘦骨,夕阳沙岸影如山。
注:①龚开:宋末元初人,曾居广陵幕府,宋亡后深隐不仕,靠卖画为生。此诗是诗人为自己的画作《瘦马图》所作的题画诗。②闲:马厩。《周礼•夏官•校礼》曰:“天子有十有二闲,马六种。”
8.诗中塑造马的形象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
9.这首诗通过马的形象寄寓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5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8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甫在《春望》一诗中抒发了国破家亡之悲,感伤离乱之痛,表现了他爱国、念家的美好情操,诗中能够表现他因忧愁而日益衰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逍遥游》中,庄子认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才是真正的逍遥游。
(3)《明湖居听书》写王小玉说书时“满园子的人都屏气凝神,不敢少动……忽听霍然一声,人弦俱寂”;《琵琶行》中有类似描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侧面显示琵琶女的高超技艺。
(4)《荀子•劝学》中表达君子并非和常人不同,而是有所凭借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茂林
阿城
口渴死,恨不能咬近旁的树皮吮。好林子,一架山森森的引眼。不想再走,情愿将自己栽在这里,也绿绿地活个痛快。


展开余下试题林子不是野生,齐齐的极有章法。山也只是普通的山,却因为树而雍容非常。
正想躺下去,忽然就有咳嗽声,如折干枝而又有韧皮,响响地不断。回身望去,林深处闪出一个老者,眼睛却亮,远远的就有光过来。老者走近了,如空树般笑,嘴里只有一颗牙装饰着,问:“后生子,赶脚么?”我点一点头,忽然问:“有水么?”老者定定地看着,似在打消他自己提出的疑问,说:“山有好树,就有好水。”站起来,随他沿齐齐的树林走。
并不上坡,走不久,有泥屋一幢,自然有鸡的咕咕声。早就防着有狗,走近了,果然有。半人高的畜生,黄黄的窜出来,狺狺地屁股调来调去,眼睛却紧盯着。老者不知从什么部位发一声响,那狗就蹲伏下来,尾巴不停地摇,肚皮一缩一缩地喘。
泥屋像是刚打下的粮食,黄鲜鲜的耀眼。
老者推开门,哑哑地朝里说:“有客喝水哩!”一面就跨进去。
灶间极干净,灶台没有一点污水的痕迹,锅盖洗得发白,略略高出灶台一点。一只炊帚如新的一般吊在灶边的墙上。
里屋有轻轻的响动,帘抢在老者前掀开,现出一位婆婆。
这婆婆极是清爽,那眼如一碗温水,消一身乏渴。极恭敬地问了好,被让到炕上坐。
婆婆也不多说,转身去沿墙一条小柜上提过一吊黑釉陶壶,又在炕桌上摆一个小陶碗,斜斜地斟满了,偏着身子坐在炕沿上催着喝。
心下暗暗赞叹,不觉问他们是不是守山林的。
老者蹲在地下,嗬嗬笑着,举手比了一个八字。不觉问:“八年就长成这样好林子?”婆婆一笑,说:“他有八十了。”老者脸上闪出些光,说:“这一辈子,就是给人守林呢。”
于是透窗望去,想再看那些树。不料目光再也不能远,只定在窗上。
好剪刀。原来窗纸上,反面贴了许多剪纸窗花:公鸡、母鸡、小兔、大狗、偷油的鼠、骑驴的媳妇,又有一个吃烟的老汉,还有一个织布的女子。都剪得大气,粗如屋檩,细若游丝。那鸡那狗那兔那鼠,若憨若巧若痴若刁,闹闹嚷嚷,上上下下,一时竟看呆了。
婆婆见不喝水,就说:“有甚好看?这东西家家都有的呢。”我点点头说:“有是都有,可这些铰得好,铰得奇,不一样哩!”老者站起来,走出去,磕一磕烟锅,又进来,说:“好的都在柜里头哩。”我执意要看。
婆婆竟有些腼腆,笑着从柜里取出一个纸包,打开,各色的纸都有。婆婆将各色纸铺开,一时我竟喜得哑住。
只见各种人物极古极拙,怕是只有秦腔才吼得动,又有房屋竹树,都奇诡异常,满纸塞而不滞,通而不泄。忍不住,问:“婆婆可能为我铰一个?”婆婆说:“呀!老了呢!”急忙说:“不怕的。会的不难,难的不会。”老者说:“这个同志喜欢,你就铰,怕甚?”婆婆就在炕里摸出一柄剪刀,奇大无比,心下疑惑,只不言语,看她铰。
婆婆一脸欣喜,忽然消失掉。并不马上铰,对着纸沉思半晌,才将剪上纸边。之后竟再也看不出婆婆如何铰,只觉得游剪如龙,落纸纷披。看看老者,眼温温地虚着,忽然睁开,盯着一块落在地上的纸,探身舒手,枯指聚起来,纸便被捏到炕上,仍眼虚着蹲回去。
再看婆婆时,正将大剪放在盘着的腿上,扭身向亮处举手照一照,动一动嘴,并不说什么。我待要看,婆婆已经递过来。
这是一只牛,肚上一朵大梅,如风火般转。牛额上也散星月般空白。眼睛一只巨睁着,令支开的四蹄如怒如奋;另一只则似偷窥,支开的四蹄反而是闪避不及的慌张。正仔细沉吟着,就听见老者说:“牝牛哩。”婆婆说:“就是这个牛哩。”我说:“铰得实在好。”婆婆说:“铰了是为自家欢喜。”
喝一口水,仔细将纸牛夹好,放进袋里,说:“不敢多要,这张是一定自己收好。”
老者和婆婆一起看我,说:“也值得收藏?”却是笑笑的。我说:“若婆婆有空闲,我倒还想要个人物的。”便用眼睛询问着。
口不再干,只懒懒的乏,便靠了墙斜倚着。看婆婆铰,听老者蹲着咳,还听狗狺狺的。鸡大约是养出了蛋,紧着叫,便斜过眼,将感激寄托出去,在那林上。
(有删改)
(1)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A.“我”正想躺下来,林深处闪出一个老者,“后生子,赶脚么”“定定地看着”,简单的描写和对话,巧妙地暗示出老者的身份。
B.灶台没有一点污水的痕迹,锅盖洗得发白,一只炊帚如新的一般,既说明守林生活的柘燥单调,也表现出婆婆勤快爱干净。
C.婆婆剪的窗花种类繁多,不论是动物还是人物,都形象逼真,出神入化,带有浓郁的生活气息,作者借此旨在表现民间艺术的精湛。
D.老者“眼睛却亮”“眼温温地虚着”,婆婆“眼如一碗温水”,作者通过“画眼”形象地表现出人物的心理活动与性格特征。
E.作品描写了老者和婆婆在茂林中的生活,语言华美,情节曲折感人,笔法老练而富于变化,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2)作品中的老者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
(3)作品是怎样叙述故事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6分)
(4)作品标题是“茂林”,但几乎一半篇幅是在写绞窗花,作者为什么这样处理?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8分)
四、语言文字运用(18分)
1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1)卡梅伦发表声明说,该事件是对无辜援助人员的卑劣的、________的谋杀,这是完全邪恶的行径。
(2)随着比赛情况的变化,他们介绍场上气氛时……开始使用起“混战”“白热化”“球台上的原子爆破”等等________的字句。
(3)近期,美国媒体炒作的“中美处于危险临界点”的说法过于________,属于中国威胁论的老调重弹。
A.耸人听闻 骇人听闻 危言耸听 B.危言耸听 耸人听闻 骇人听闻
C.骇人听闻 危言耸听 耸人听闻 D.骇人听闻 耸人听闻 危言耸听
1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
A.昨天晚上,据中央纪委监察部官网公布消息称,“中国黄金集团公司原总经理,现中国铝业公司总经理孙兆学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组织调查”。
B.红学界虽然历来把有脂砚斋批语的抄本称为“脂本”,但脂砚斋其人是谁,与《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是什么关系,迄今未形成一致看法。
C.我们要贯彻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精神,按照科学发展要求,遵循规律,用改革的办法、创新的精神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促进“新四化”协同发展。
D.中方愿意推动马方关切的一些重大建设项目的进展,为马方付出宝贵支持和帮助,做马尔代夫真诚的朋友和值得信赖的伙伴。
14.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3分)(  )
中国人很早以前就认识到民心向背是江山可否永固的最基本条件,中华文明历来也有“守望相助”的传统。________。在中国历朝历代,也都鼓励民间性的自主慈善行为,这样既部分地消除了社会不安因素,也提高了社会的稳定性。
A.所以,自古以来国人就希望当权者有“仁德”“施仁政”,相信“仁者无敌”,而当权者却极力倡导仁德思想
B.所以,自古以来国人就相信“仁者无敌”,希望当权者有“仁德”“施仁政”,而当权者也极力倡导仁德思想
C.所以,自古以来当权者也极力倡导仁德思想,而国人就相信“仁者无敌”,希望当权者有“仁德”“施仁政”
D.所以,自古以来当权者也极力倡导仁德思想,而国人却希望当权者有“仁德”“施仁政”,相信“仁者无敌”
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狭小的心胸,一块小坷垃就会让其堵塞窒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尤其是不易磨损的精神上的山岳、湖泊与森林。


展开余下试题①而人生的美丽与否
②才能容纳众多的山岳、湖泊与森林
③如果人生的价值是可以衡量的话
④恰恰就在其一望无际、丰富多彩上
⑤那就看谁能在生命的旅程中创造更多更高的山峰和更多更大的湖泊与森林
⑥只有博大、宽厚的胸怀
A.③④⑥②①⑤ B.①④③⑤⑥②
C.⑥②①④③⑤ D.③④①⑤⑥②
1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一档明星并不耀眼、孩子非常幼稚、节目名称朴素的《爸爸去哪儿》,居然成了热门综艺节目,这让很多“道中人”陷入迷惘:逮逮鱼、赶赶猪、烧烧饭、滑滑雪……__①__?
人们看惯了彩排百遍无懈可击的明星表演,在赞叹之余也会感到某种无趣;然而一旦看到舞台下爸爸孩子们手忙脚乱的表现,__②__。这就让观众们产生了深深的共情,于是他们的笑点即刻点燃我们的笑点,他们的泪点也顿时触到我们的泪点。可见,善用明星资源,__③__。而走入平凡,须得走出舞台。
17.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材料一:国家统计局郑州调查队公布的创建文明城市的自测结果显示:郑州市得分最高的是公交车,主动为老弱病残孕及抱小孩的乘客让座蔚然成风,在被观察的14个班次中,仅有一条线路存在未让座现象,郑州公交车让座率在全国领先。
材料二:3月10日,在挤满乘客的89路公交车上,一年轻女孩因未给一名60岁左右的老人让座,被其谩骂没道德并拽住头发暴打。3月15日,郑州20多位老人走上街头,手举“给年轻人让座”红牌,倡议给工作时间长、压力大的年轻人让座。最近,发生在郑州的两则关于“公交让座”的新闻,引起社会各界热议。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期中语文答案
1. 解析:A项“情”还包括“诗歌的美感”,B项“常常”不对,原文是“总是”,C项“技术层面”是读懂诗歌的基础。答案:D
2. 解析:A项原文“我们在人生低谷当中不都曾有过这样的情形”暗含有过这样情形的人才能对这句诗特别有感触,而不是“读到这首诗的人都会”。答案:A
3. 解析:B项偷换概念,强加因果。答案:B
4. 解析:“左迁”为“贬职”的意思。答案:C
5. 解析:A.“次白其冤状”应为一句话,意为“接着说明他受冤枉的情况”,不能拆开;C.应是“绪却之,出敕谕宣示”;D.应是“然后责其叛,诸酋闻”。答案:B
6. 解析:应是卢和所派人员被扣留。答案:C
7. 答案:(1)郭绪于是一个人骑马让几个人随行,十天到达南甸,山路险峻不能骑马,于是砍倒荆棘步行牵引绳子登山。(“从”“旬日”“引”各1分,句意通顺2分)
(2)郭绪追问先前所扣留的使者(的下落),(思禄)全部放出(他们)并且让他们归队。卢和与曹玉得到消息快马赶来,然而(思禄等人)已经归还侵占的土地并归顺朝廷了。(“诘”、两处省略成分各1分,句意通顺2分)
8. 答案:①运用了对比(衬托)的手法。前两句写这匹神马昔日从天而降,比皇帝的御马都神骏,后两句写昔日神马今日却站在岸边的沙滩上,夕阳把它的影子投在地上,像一座瘠瘦的山。今昔对比(以昔衬今),突出了其今日骨瘦如山的形象。②虚实结合的手法。前两句赞美马昔日的神采,并不着力形容,只用“空尽先朝十二闲”虚写,连御马都相形失色,可见此马的神采,引人想象。后两句实写马今日虽瘦却依然屹立,坚定如山,突出了此马可贵的精神气质。(意思对即可)
9. 答案:本诗塑造了一匹昔日神骏今日却骨瘦如山的瘦马的形象,托物言志(以马自喻),以瘦马之独立夕阳、无人怜惜,表达了亡国的落寞、失意;以马之虽“瘦”却依然如“山”屹立的形象表现了诗人忠于先朝、守志不阿的气节,清高(高洁)、坚贞的傲骨。(意思对即可)
10. 答案:(1)白头搔更短 浑欲不胜簪 (2)若夫乘天地之正 而御六气之辩 (3)东船西舫悄无言 唯见江心秋月白(4)君子生非异也 善假于物也
11. (1)解析:本题考查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难度较大。B.“说明守林生活的枯燥单调”不准确;C.不只是“表现民间艺术的精湛”,还有对老人心灵手巧、热爱生活、有生活情趣的赞美。E.“情节曲折”错。文章通过几个画面的展现,表现了老人恬淡自适的生活状态和美好的生活情趣。答案:AD
(2)答案:①恪尽职守,一生护林,把林子养护得“极有章法”。②敏锐率直,盘问闯入茂林的陌生人。③淳朴热情,带“我”去家里喝水,让“婆婆”给“我”铰窗花。(每点2分)
(3)答案:①运用第一人称叙事,真实可信。②顺叙自然,文脉清晰。③叙事、描写、抒情相结合,耐人寻味。(每点2分)
(4)答案:①艺术结构上,茂林是老者和婆婆生活的地方,铰窗花是他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铰窗花的描写是作品不可缺少的内容。②人物形象上,铰窗花的婆婆和守茂林的老者都是作者着力刻画的人物形象。③艺术表现上,茂林的空旷苍茫与窗花的精致灵巧互为比照映衬,产生了更好的艺术效果。④思想内容上,铰窗花的描写蕴含了作者对人情美的赞叹,丰富了作品内涵。(答出一点给2分,两点给5分,三点给8分)
12.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耸人听闻”“危言耸听”跟“骇人听闻”的区别主要在意义上,“耸人听闻”“危言耸听”指的是歪曲、捏造无中生有的“事情”;“骇人听闻”指的是(程度惊人的)残暴、惨毒、卑劣的事实。“骇人听闻”所指的是“坏到使人吃惊的程度”的坏人坏事;“耸人听闻”“危言耸听”所指的事实本身不一定是坏的。另外,“耸人听闻”可作定语和谓语,“危言耸听”一般只能作谓语。答案:D
13. 解析:本题考查辨析病句的能力。A.句式杂糅。删除“据”。B.把“虽然”放在《红学界》之前。D.搭配不当。应将“付出”改为“提供”。答案:C
14.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语境中重点强调“民心向背”“人民”“民间性”等,所以“国人”应是主体,而后是当权者。答案:B
15. 解析:根据语句结构内容的联系及关联词的搭配作选。放在第一个空的必然是⑥,前后构成对比,最后一句一定是⑤,因为⑤中有“更多更高的山峰和更多更大的湖泊与森林”与结尾句“精神上的山岳、湖泊与森林”对应。答案:C
16.答案:①这些事至于让人那么着迷么或:这种节目就成了热门
②就如同看到了生活中的自己或:就会感到亲切自然
③关键在于“与平凡接轨”或:更要突破平凡
(每写出一句给2分。意思相似,语意连贯,语句通顺,不超过字数即可给分)
17. 写作指导:这是多则材料的材料作文题。要求审题时要找出两则材料的共同点。第一则材料说到“郑州市公交车上主动为老弱病残孕及抱小孩的乘客让座蔚然成风”,第二则材料写的是发生在郑州的两则关于“公交让座”的新闻,引起社会各界热议。这两则材料都说到公交车的让座问题,这只是现象,其实质则是指向社会文明建设。既可就材料中的具体事例来展开议论分析,也可围绕“社会文明建设”来议论。
参考立意:(1)尊老爱幼相辅相成,不宜有所偏废→人与人之间要相互理解、相互体谅/尊重和理解是相互的。
(2)不要夸大个例的影响,要共同维护主流价值取向。
标签:人教版 高二 必修五 期中试卷
相关:关于“甘肃会宁四”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512]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