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高考模拟卷

阅读:1791  2016-11-13
标签:人教版 高三 高考模拟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791]
吉林省松原市乾安七中2016-2017学年度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 语文试题
乾安七中2016-2017学年度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
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填写涂好答题卡,并将自己的班级、姓名、学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卷上。
2、 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卷上。考试结束后上交答题卡和答题卷。
3、 本试卷总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9分,每小题3分)
书信是一种古老的通信方式,也是一种情感交流方式,最早在周朝开始出现。相传三千多年前,周幽王性情残暴,喜怒无常,宠信绝代佳人褒姒而把自己的王后申后幽禁在冷宫。申后遂用宫女之计,为太子“修书”一封,商量废除褒姒的计谋。“书”,最早并不作书信之解,而是做动词,是写的意思。后来才做名词,演变为书信。“家书”一词最早见于西汉,顾名思义,是家庭或家族内用来传递信息的书信,指写给自己的父母、儿女、兄弟姐妹和爱人的信件,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最不可少的也是最重要的一种书信形式。
明清是家书发展的巅峰时期。不但许多文人学士的文集中都收有家书,而且也有个人尺牍专集和尺牍选本大量涌现,如汤显祖的《玉茗堂尺牍》、袁宏道的《袁中郎尺牍》、郑板桥的《郑板桥家书》、袁枚的《小仓山房尺牍》等家书佳作。王守仁、唐顺之、张居正、汤显祖、袁宏道、王夫之、郑板桥、袁枚、纪昀、林则徐等人的家书流传甚广,内容包罗万象。
如立身方面,或云做人首先要立志为“天下第一等人”;或云“有民胞物与之量,有内圣外王之业”,而不要蝇营狗苟于“一体之屈伸,一家之饥饱,世俗之荣辱得失贵贱毁誉”;或云人要“益于当时,闻于后世”,从而上可以报效国家,下可以振兴自己的家族;或云“为人勿沾名士之气”,不要自认为有才华,目空一切,大言不惭,那样只会害人害己。
又如读书方面,或云“学贵变化气质,岂为猎章句,于利禄哉”,读书获得知识、提高素质放在首位,不是一味地灌输读书致仕的思想;或云不要科举入仕,而要努力进取,注重个人修养,做一个真正的有德之人;或云靠读书发迹,靠苦志厉行享誉盛名,光宗耀祖,不要妄自菲薄,甘居人下。有志是基础,有识是前提,而有恒则是保证。没有志向,只会歧路亡羊,盲目从事;没有见识,只会是井底之蛙,所见有限;没有恒心,只会虎头蛇尾,半途而废。
再如讲为官之道,或云要学苏武嚼毡、马援裹革,为了国家和老百姓的安危,宁可抛妻弃儿,置全家生死于度外,舍小利而取大义;或云“为官不宜数问家事”,要正确处理家事、私事同国事、公事之间的关系,以国事、公事为重,致力于为民“兴利除害”;或云“民生于三,事之如一”,一个人没有父亲不能有生命,没有君长的衣食俸禄不能活下去,没有师傅的教导不知道自己的亲属家族,所以对他们应该一样尊敬忠诚,学成归国后,立志做一个对上能够报效君亲,对下能造福百姓的“干城之器,有用之才”。
凡此种种,大都随想而至,挥笔自如,举凡议政论治、谈诗论艺、训子诫弟、抒情言志乃至言情论爱、儿女姻亲等家庭琐事,皆可入书。父兄们总是用沧桑历尽的生活阅历、韬光养晦的人生经验、伟岸正直的道德人格来教益自家子孙。时至今日,批卷览阅,仍觉熠熠生辉。
(选自《寻根•小议中国古代家书文化》,有删改)


浏览完整试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家书作为一种古老的通信和情感表达方式,早在三千多年前的周朝就开始出现,
它是家庭或家族内用来传递信息的主要形式。
B.家书发展到明清时期达到巅峰,不但文人学士的个人文集中收录了大量书信,还
大量涌现出了个人尺牍专集和尺牍选本。
C.明清时代,家书佳作蓬勃涌现,流传甚广,内容涉及立身、读书、为官甚至政治、
文学、婚姻、情爱等各个方面,包罗万象。
D.明清时期的家书大都随想而至,挥笔自如,其中各个方面的内容不仅有益于自家
子孙,直到今日,批卷览阅,仍觉得受益良多。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书信”的最早含义应该是“写信”,“书信”的“书”是动词,虽然字面上与
现在相同,但含义还是有一定区别的。
B.明清时代的家书中,有些强调做人首先要立志,做“天下第一等人”,即上可以
报效国家,下可以振兴自己的家族。
C.明清时期文人学士都注重读书,这在他们的家书中都有体现。或希望子孙读书求
知提升素质,或希望借此光宗耀祖。
D.明清文人对为官之道的理解与认识不尽相同,但大多数希望家人做官之后要爱国
忠君,这点在他们的家书中有所体现。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相传周王后申后被性情残暴的周幽王幽禁在冷宫,周室的宫女们为其策划了一个
计谋。中国的书信就来源于这一段传说。
B.“家书”是书信的一种,专指写给自己的父母、儿女、兄弟姐妹和爱人的信件,
但凡与家庭琐事有关的事情都可以写信。
C.家书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最不可少的一种书信形式,明清时期的家书内容大多积极
向善,其数量之丰,流传至广,令人赞叹。
D.明清文人学士写家书,或引用古人名言警句,或列举先贤动人故事,或结合自身
生活经验,目的都是为了教育后人成才。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19分)
罗亨信,字用实,东莞人。永乐二年进士,授工科给事中。进吏科右给事中,坐累谪交阯为吏。仁宗嗣位,始召入为御史。英宗即位之三月,擢右佥都御史,练兵平凉、西宁。
正统二年,蒋贵讨阿台、朵儿只伯,亨信参其军务。至鱼儿海,贵等以刍饷不继,留十日引还。亨信让之曰:“公等受国厚恩,敢临敌退缩耶?死法孰与死敌?”贵不从。亨信上章言贵逗留状。帝以其章示监督尚书王骥等。明年进兵,大破之。亨信以参赞功,进秩一等。父丧归葬。还朝,改命巡抚宣府、大同。参将石亨请简大同民三之一为军,亨信奏止之。
十年,进右副都御史,巡抚如故。时遣官度二镇军田,一军八十亩外,悉征税五升。亨信言:“文皇帝时,诏边军尽力垦田,毋征税,陛下复申命之。今奈何忽为此举?塞上诸军,防边劳苦,无他生业,惟事田作。每岁自冬徂春迎送瓦剌使臣三月始得就田七月又复刈草八月以后修治关塞计一岁中曾无休暇。况边地硗瘠,霜早收薄,若更征税,则民不复畊,必致窜逸。计臣但务积粟,不知人心不固,虽有粟,将谁与守?”帝纳其言而止。
初,亨信尝奏言:“也先专候衅端,以图入寇。宜预于直北要害,增置城卫为备。不然,恐贻大患。”兵部议,寝不行。及土木之变,人情汹惧。有议弃宣府城者,官吏军民纷然争出。亨信仗剑坐城下,令曰:“出城者斩!”又誓诸将为朝廷死守,人心始定。也先挟上皇至城南,传命启门。亨信登城语曰:“奉命守城,不敢擅启。”也先逡巡引去。赤城、雕鹗、怀来、永宁、保安诸守将弃城遁,并按其罪。当是时,车驾既北,寇骑日薄城下,关门左右皆战场。亨信与总兵杨洪以孤城当其冲,外御强寇,内屏京师。着兜鍪处,颠发尽秃。
景帝即位,进左副都御史。明年,年七十有四矣,乞致仕,许之。归八年,卒于家。
(节选自《明史•罗亨信传》有删改)
4.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3分)( )
A.每岁自冬徂春/迎送瓦剌/使臣三月始得就田/七月又复刈草/八月以后/修治关塞
计一岁/中曾无休暇。
B.每岁自冬徂春/迎送瓦剌/使臣三月始得就田/七月又复刈草/八月以后修治关塞/
计一岁中曾无休暇。
C.每岁自冬徂春/迎送瓦剌使臣/三月始得就田/七月又复刈草/八月以后/修治关塞/
计一岁中曾无休暇。
D.每岁自冬徂春/迎送瓦剌使臣/三月始得/就田七月/又复刈草八月/以后修治关塞/
计一岁中曾无休暇。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正统为明朝第六个皇帝明英宗朱祁镇登基后的年号。汉武帝起开始有年号,从此
以后,新皇帝即位,都要确定自己的年号,一个皇帝有多个年号。
B.自秦朝开始,御史专门作为监察性质的官职,负责监察朝廷、诸侯官吏,一直延
续到清朝。
C.车驾本是帝王所乘的车,这里亦用为帝王的代称。
D.古代官员正常退休叫作”致仕”,古人还常用致事、致政、休致等名称,盖指官
员辞职归家。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亨信能为军民着想,很有主见。在军田征税问题上,罗亨信援引先例,反对采取
这一举措,他说出不能征税的理由,最后皇上采纳了。
B.亨信以国事为重,为人正直。蒋贵讨伐阿台、朵儿只伯,以粮食军饷没跟上为由,
带领军队撤回,罗亨信劝阻无效后上书皇上,皇上让监督尚书将蒋贵革职。
C.亨信临危不乱,处事有法。他关键时刻能够稳定人心,当大家都要逃出城时,亨
信仗剑坐在城下,并且说:”出城者斩!”又让诸将发誓为朝廷死守城池,人心
才安定下来。
D.亨信治军严谨,尽职尽责。赤城等地诸守将弃城逃跑,他一并追究他们的罪责,
他与总兵杨洪以孤城对外抵御强敌,对内守卫京城。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⑴公等受国厚恩,敢临敌退缩耶?死法孰与死敌?(5分)
⑵计臣但务积粟,不知人心不固,虽有粟,将谁与守?(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完成8〜9题。
秋霖①
张维屏
秋霖十日失高秋, 独眺江天起暮愁。
正寂寥时惟有雁, 极空蒙处并无舟。
蒙蒙路滑征夫骑, 漠漠寒生思妇楼。


展开余下试题已若阴霾害禾稼, 更催霜雪上人头。
【注】① 秋霖:秋天的淫雨。
8.首联“独眺”起统领作用,扣“眺”字,作者在诗中具体描绘了几幅画面?
(5分)
9.尾联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是如何表现的?请结合诗的内容简要分析。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出师表》中表明侍卫之臣和忠志之士义无反顾为国效力原因的语句是:
, 。
(2)杜甫在《春望》一诗中悲哀国破家亡,伤感离乱之痛,表现他爱国,念家的美
好情操诗中能够表现他忧愁而日益衰老的句子是:
, 。
(3)《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诗中色彩对比鲜明的诗句是:
, 。
乙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作答前必须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大题题组号后的方框涂黑。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沈从文
场坪上,白日照着,一圈闲人,为小小热闹粘在那里。
一个年过六十的老人扛了一对大傀儡走来,到了场坪,四下望人,似乎很明白这不是玩傀儡的地方,但无可奈何的停了下来。
老头子把傀儡坐在场中烈日下,轻轻咳着,调理着嗓子。他除了那对脸儿一黑一白简陋呆板的傀儡以外,什么都没有!看的人也没有。
他发红的小眼睛四方瞟着,场坪位置既不适宜,天又那么热,若无什么花样做出来,绝不能把闲人引过来。老头子便望着坐在坪里傀儡中白脸的一个,亲昵的低声的打着招呼,也似乎正用这种话安慰他自己。
“王九,不要着急,慢慢的会有人来的,咱们呆一会儿,就玩个什么给爷们看看,玩得好,还愁爷们不赏三枚五枚?玩得好,爷们回去还会说:王九赵四摔跤多扎实,六月天大日头下扭着蹩着搂着,还不出汗!可不是,天那么热,你也不累,好汉子!”
来了个学生,站着,没动。
老头子瞥了眼,微笑着,全身作成年轻人灵便姿势,膀子向上向下摇着,一面自言自语的说话,亲昵得如同家人父子:“王九,你瞧,先生可来了。好,咱们动手,先生不会走的。你小心,别让赵四小子扔倒。先生帮咱们绷个场面,看你摔赵四这小子,先生准不走。”
他把傀儡扶起,整理傀儡身上的破旧长衫,又从衣下取出两只假腿来,把它缚在自己裤带上,再把傀儡举起,弯着腰,钻进傀儡所穿衣服里面去,用衣服罩好了自己,且把两只手套进假腿里,改正了两只假腿的位置,开始在灰土坪里扮演两人殴打的样子。他移动着傀儡的姿势,跳着,蹿着,有时又用真脚去捞那双用手套着的假脚,装作掼跤盘脚的动作。他既不能看清楚头上的傀儡,又不能看清楚场面上的观众,表演得却极有生气。
大学生笑了,有人注意到了这边,第二个人跑来了。
不久,第三个以至于第十三个皆跑来了。
闲人聚集得越来越多。
众人嘻嘻的笑着,从衣角里,老头子依稀看出一圈观众的腿脚,他便替王九用真脚绊倒了赵四的假脚,傀儡与藏在衣下玩傀儡的,一齐颓然倒在灰土里,场面上起了哄然的笑声,玩意儿也就小小的结束了。
老头子慢慢的从一堆破旧衣服里爬出来,露出一个白发苍苍满是热汗的头颅,发红的小脸上写着疲倦的微笑,又将傀儡扶起,自言自语:“王九,好小子。你玩得好,把赵四这小子扔倒了,大爷会大把铜子儿撒来,回头咱们就有窝窝头啃了。你累了吗?热了吗?来,再来一趟,咱们赶明儿还上国术会打擂台,挣个大面子!”
众人又哄然大笑。
过一阵,围的人已不少,他便四面作揖说:“大爷们,大热天委屈了各位。爷们身边带了铜子儿的,帮忙随手撒几个,荷包空了的,帮忙呆一会儿,撑个场面。”
有人丢一枚两枚的,与其他袖手的,皆各站定原来位置不动,一个青年军官,却掷了一把铜子,皱着眉走开了。老头子为拾取这一把散乱满地的铜子,沿着场子走去,系在腰带上那两只假脚,很可笑的左右摆动着。
这老头子同社会上某种人差不多,扮戏给别人看,连唱带做,并不因做得特别好,就只因为在做,故多数人皆用希奇怜悯眼光瞧着。应出钱时,有钱的照例也不吝惜钱,但只要有了件新鲜事情,大家便会忘了这里,各自跑开了。
卖莲子小摊,有人中了暑,晕了过去,大家不知发生了什么事,见有人跑向那方面,也跟着跑去。只一会儿,玩傀儡的场坪观众就走去了大半,少数人也似乎才查觉了头上的烈日,渐渐散去了。
场中剩了七个人。
老头子微笑着,一句话不说,两只手互相捏了一会,又蹲下去把傀儡举起,罩在自己的头上,两手套进假腿里去,开始剧烈的摇着肩背,玩着之前的那一套。古怪动作招来了四个人,但不久去了五个人。等另一个地方真的殴打发生后,人便全跑去了。
老头子依然玩着,依然常常故意把假脚举起,作为其中一个全身均被举起的姿势,又把肩背极力倾斜向左向右,便仿佛傀儡相扑极烈。依然在一种规矩中倒下,毫不苟且的倒下。王九又把赵四战胜了。
他从那堆敝旧衣里爬出时,已空无一人。
于是他同傀儡一个样子坐在地下,数着铜子,一面向白脸傀儡王九笑着,说着前后相同既在博取观者大笑,又在自作嘲笑的笑话。他把话说得那么亲昵,那么柔和。他不让人知道他死去了的儿子就是王九,儿子的死,乃由于同赵四相拼,也不说明。他决不提这些事。他只让人眼见傀儡王九与傀儡赵四相殴相扑时,虽场面上王九常常不大顺手,上风皆由赵四占去,但每次最后的胜利,总仍然归那王九。
王九死了十年,老头子城里外表演王九打倒赵四也有了十年,真的赵四,五年前早就害黄疸病死掉了。 (有删改)
⑴下列对作品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A. 老头子在闲人们纷纷离开时依然“在一种规矩中倒下,毫不苟且的倒下”,一
方面是希望通过有趣、认真的表演吸引挽留闲人,另一方面也借摔倒来发泄心
中的苦痛。
B.文中多次描写老头子和傀儡”王九”的亲昵举动,这说明傀儡”王九”不仅是
老头子表演的道具,更是老头子儿子的替身,是孤独人生的寄托。
C.小说中的闲人们从”嘻嘻的笑着”到”场面上起了哄然的笑声”再到”众人又
哄然大笑”,作者通过接二连三的笑声淋漓尽致地描绘出这群看客的百无聊赖
与冷漠无情。
D.作者语言朴实,用从容淡然的笔调叙说了一个老卖艺人的悲苦人生,然而平静
的文字下却蕴含了作者深沉的感喟和悲悯情怀。
E.小说结尾交代老头子之子王九被人致死已有十年,但老头子十年来表演的傀儡
戏中一直让王九在相拼中胜利,作者同情中又有对其人其行”怒其不争”的批判。
⑵小说主人公老头子这一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
⑶这篇小说的结尾令人印象深刻,请赏析它的妙处。(6分)
⑷小说题目“生”是解读作品主题的关键,请结合全文谈一谈你对小说主题的理解。
你从这个主题中又获得什么人生启示?(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温金海:弘扬经典诵读 承传中华文化
“中华文化经典,是中华民族数千年留下的文化精髓和智慧结晶,是中华民族贡献给人类的精神文明瑰宝。”随着中华文化复兴的呼声越来越高,2001年,身在商海的温金海先生以其公司名义和个人名义,先后向中国青少年发展服务中心“彩虹工程”捐款10万元和15万元,支持经典诵读活动。自此,他开始投身于“儿童经典诵读工程”。


展开余下试题 “俗话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当前社会出现了一些乱象,这与几十年前的教育有关,教育与一个人的行为、心态、价值观有直接关系,到今天,我们要心平气和地面对,尽最大的可能去改变。”认识到推广人格教育、弘扬经典文化的重要性,温金海先生索性将公司交予他人打理,自己全身心投入到文化经典诵读公益活动中来。
2003年,温金海先生以“先求人格,后求卓越”为办学理念,专门创办了文化经典诵读的幼儿园,诵读《弟子规》《三字经》《千字文》《论语》《道德经》等。之所以在幼儿园里展开推广,他有着与明末教育家陆桴亭一样的看法,“凡人有记性,有悟性。自十五岁以前,物欲未染,知识未开,多记性,少悟性;十五岁后,知识既开,物欲既染,则多悟性,少记性。故凡所当读书,皆当十五岁前,使之熟读。”他特别提出,要为孩子创建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比如唱念背诵,以便其在不知不觉中受到传统文化的潜移默化,拓展知性悟性,陶冶情操,培养健全、完善的人格。
同年,他组建公益性质的国际经典文化协会,不断组织力量,“将儿童中国文化导读的火种传播到全国各地,向全国各地开展导读的贫困学校、希望小学赠送课本等。”2004年,他举办了首届全球中华文化经典诵读大会。开幕当天,上千名三岁到十三岁的儿童齐聚一堂,诵读了《大学》《老子》等,使文化经典徐徐地推向开来……除此之外,还有每年一届的《经典翘楚榜》等也取得很好的效果。
但是,在文化经典的诵读与教学中,需深谙“诗、书、琴、艺、画”的教师才能有效任教,这成为当年推动文化经典诵读活动的最大困难。为解决教学难的问题,温金海先生又大力加强教师的培训工作,专门培养了一批具有传统文化基础和传统艺术修养的专业教师。
经过温金海先生十年精心培育,曾受到过传统文化熏陶的孩子,相比同龄人道德素养、中文水平更高;长大之后,懂得谦和礼让、自我规范,具有高雅的审美观。从中,让人看到了传统文化后继有人的欣喜。如今,由他倡导文化经典诵读的幼儿园已扩至五家。每天,从园区传来诵读经典篇目的稚嫩的声音,抑扬顿挫,声声入耳……
在他的推广之下,仁义、礼乐、谦敬、诚信、忠孝、中正、清廉、和谐、荣辱、自律等中国传统文化中所倡导的良好品质,正开花结果,慢慢地在一批又一批的孩子们身上呈现,正所谓,有因必有其果。
与此同时,在内地,文化经典诵读活动亦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中:1998年6月,“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工程”正式在全国范围内启动,据粗略估计,内地至今已有800多万儿童参加了经典诵读活动。
但是面对中国数几亿青少年,温金海先生仍有孤掌难鸣之感,他渴望自己在有生之年,多做一些推广和弘扬文化经典诵读工作,特别是要找到更多的接班人,共同去做这件事,“我很欣喜地看到内地出现了第二代、第三代的接班人,有一天,我必定老去。曾经,我抱着老一辈人的志向走下去,今后,也希望更多接班人,只要一代代做下去就有希望,可能我们看不到成功,成功不在我,但成功一定有我。”
为中华文化经典“歌之舞之,发挥之,光大之,继长而增高之,吾辈之责也”——肩负起传承民族文化血脉这一历史使命,温金海先生甘做一颗卑微的铺路石,铺就一条大道,而这条路的尽头,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舞台,万古千秋。 (原文有删改)
相关链接:
“当前社会,家长们普遍存在一种误区,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狭窄地认为有房有车有好的工作即人中龙、人中凤,将财富的多寡、地位的高低视为人往高处走的‘高’,其实不然,人往高处走的‘高’指的是生命的高度。近代教育家蔡元培曾说‘教育的本质即人格教育,否则就是教育的堕落’。学习传统经典文化,习文成英才,习武成雄才,文武双修为英雄之才,再往上攀登,为君子、贤人、圣人,倘若不学,生命往下,为小人,为衣冠禽兽,为禽兽不如。可以说,教育是生命生成的重要枢纽,人格教育,可以让生命质素提升,不求成为圣贤,至少要成为一名有德行的君子、一名堂堂正正的人。”(温金海语)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
A. 借用明末教育家陆桴亭先生的看法,温金海先生又提出,人在十五岁以前,受外
界物欲的影响较小,懂得的知识不多,悟性不足,但记忆力很好。
B.温金海先生认为,一个人的行动、心态以及价值观念与其几十年前所接受的教育
有着直接的关系,所以推广人格教育、弘扬经典文化非常重要。
C.出于对中华文化经典的理解和认识,加之中华文化复兴的呼声越来越高,温金海
先生不顾一切投身到“儿童经典诵读工程”这一伟大事业中。
D.在温金海先生看来,教育是生命生成的重要枢纽,人格教育的实施,至少可以让
一个人生命素质提升,成为有德行的君子,一名堂堂正正的人。
E.在温金海先生的倡导与推广下,内地文化经典诵读活动进行得如火如荼,至今已
有800多万儿童参加了“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工程”有关活动。
(2)文章说“温金海先生甘做一颗卑微的铺路石,铺就一条大道”,请结合全文说一
说温金海是如何甘做铺路石,铺就一条大道的。(6分)
(3)温金海先生提出并践行“先求人格,后求卓越”的办学理念并收到了很好的教学
效果。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效果体现在哪些方面。(6分)
(4)温金海先生投身“儿童经典阅读工程”并为此付出了很大的代价,个中必定有多
方面的原因。请结合材料具体分析。(8分)

第Ⅱ卷 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
① 当前,全国正在努力倡导“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应该说,作为寒窗苦读的大
学生毅然去创业,无可非议。但要摆摊卖烤脑花,就值得商榷了。
② 虽然不少通信运营商信誓旦旦地保证,其营业点将确保通信业务中关键的私人信
息不会被泄露,然而事实却是差强人意的。
③ 前天晚上地铁里遭遇拥挤,昨日“海上世界”也是人满为患,在回来的路上,走
望海路堵车,由望海路拐向滨海路也堵车,拥挤不堪的道路让人心烦。
④ 电视剧《琅琊榜》因故事生动曲折而热播不断,一度达到万人空巷的地步,该剧
也因此成了近几年来少有的经典之剧。
⑤ 我们的先哲中不乏画“○”高手,他们用自己美轮美奂的画,诠释着生命的意义、
生命的美。
标签:人教版 高三 高考模拟卷
相关:关于“吉林省松原”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791]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