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期中试卷

阅读:1475  2016-11-13
标签:人教版 高二 必修五 期中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475]
吉林省长春外国语学校2016-2017学年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长春外国语学校2016-2017学年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试卷
出题人:尹玲惠 审题人:董文颖
第I卷
一.现代文阅读(9分)
宋代童蒙教育与前朝相比,最明显的特征是突破了门阀士族严格的等级制度,呈现出大众化的趋势。其原因主要在于:宋代土地私有制的进一步强化,促进了庶族地主阶级与小农经济主体地位的确立,为宋代童蒙教育的大众化趋势的形成,奠定了广泛的社会阶级基础;宋代最高统治者提倡的兴文教,用文人,改革科举制度,为宋代童蒙教育大众化趋势的形成,开辟了现实途径。
宋代童蒙教育对象,除了赵宋宗室子孙和一般官僚地主家庭的子弟以外,相当一部分是出身于平民的农家子弟。此外,历来位居四民之末的商人也非常重视对其子弟的教育?农工商各教子读书成为宋代社会的一道独特风景。
宋代社会结构的变化,尤其是商品经济的发展,促使童蒙教育目的多元化趋向的形成。除了以理学为核心的道德教化目的进一步彰显,以及为科举之预备目的进一步强化以外,宋代童蒙教育为生计和职业准备的目的初步显现。由于科举考试竞争十分激烈,能及第者毕竟是少数,当人数众多的农工商子弟的科举之梦在屡试屡败中破灭时,其读书目的往往也随之发生变化。袁采在《袁氏家训》中明确指出:?如不能为儒,则巫医、僧道、农圃、商贾、伎术,凡可以养生而不至于辱先者,皆可为也。
宋代社会政治、经济结构的变化,促使童蒙教育重心下移至民间,童蒙教育出现了事实上的双轨制,即一是包括专为皇室、贵族子弟设立的官学教育系统,二是包括专门为广大中下层知识分子和普通百姓子弟设立的私塾、义学、家塾以及其他民间教化形式在内的私学教育系统。私学教育系统中接受教育的主要是人数众多的田夫牧子和工商小民,他们的天职?无非辟土植谷?作巧成器?通财鬻货,因此,他们所读之书系杂字、《百家姓》之类。广大中下层平民及其子弟在常读熟记中了解五谷杂粮、农什器具、日用家什以及生产、生活方面的基本技能,进而达到上账不难等基本技能的掌握的目的。
此外,宋代许多著名学者如朱熹、吕祖谦等,在重视伦理道德教育的同时,也非常重视对蒙童进行一些自然、科学常识的教育,以培养博学、广闻的儿童。在这一思想指导下,宋代童蒙教育内容中不仅有”云维何兴,以水之生。雨维何降,以云之蒸”等自然常识,也出现了以欧阳修的《州名急就章》、方逢辰的《名物蒙求》等为代表的专讲名物制度、自然常识及科技知识的童蒙教材。
宋代童蒙教育凭借其大众化的特点,不仅促进了整个宋代社会文化的相对普及和下层民众文化素质的普遍提高,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上层精英文化向下层大众文化的传播和转变,对维护封建宗法社会的稳固和延续封建统治发挥了独有的文化效应。同时,宋代童蒙教育的大众化,也开启了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童蒙教育社会化普及化发展的先河。
(摘编自郭娅《试论宋代童蒙教育的大众化》)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宋代童蒙教育呈现出大众化趋势的主要原因是,宋代教育突破了门阀士族严格的等级制度,普通百姓有了更多的受教育的机会。
B.宋代童蒙教育的目的渐渐地发生变化,其原因是科举考试竞争激烈,大多数农工商子弟根本无法实现一举成名的梦想。


浏览完整试题C.宋代童蒙教育体系包括为皇室和贵族子弟等设立的官学教育系统,及面向广大中下层知识分子、普通百姓子弟设立的私学教育系统。
D.宋代许多著名学者对童蒙教育做出过贡献,如袁采、朱熹、欧阳修、韩愈等人,他们或提出过童蒙教育的理论主张,或编写过相关教材。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宋代童蒙教育的目的虽然仍包括道德教化和为科举考试做准备,但是更加重视自然、科学常识教育,注重传授生产、生活等方面的基本技能。
B.统治者对教育的大力提倡,激发了宋代人教育子女的热情,当时社会各阶层对教育的需求不断增加,形成了宋代童蒙教育办学形式的多样化。
C.宋代以《百家姓》《州名急就章》《名物蒙求》之类的书作为童蒙教育的教材,帮助孩子们识字、认识名物,并且普及自然常识和科技知识等。
D.“农工商各教子读书”反映了宋代童蒙教育对象非常广,除了赵宋宗室子孙、一般官僚地主的子弟外,还有众多的田夫牧子和工商小民的子弟。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随着社会政治、经济结构的变化,宋代童蒙教育形成了完整的系统,教育目的、教育形式、教育内容逐渐由单一走向多样。
B.宋代的童蒙教育不仅保障了官僚贵族子弟能够读书,而且为平民百姓子弟也提供了上学读书的机会,主观推动了教育的大众化。
C. 宋代童蒙教育在古代教育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不仅为宋代培养了大批的优秀人才,还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宋代文化等方面的发展。
D.宋代童蒙教育促进了下层民众文化素质的普遍提高,因而上层精英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得以向下层大众传播,维护了封建统治的稳固。
二.文言文阅读(32分)
(一)课外文本(9分)
刘显,南昌人。生而膂力绝伦,稍通文义。
嘉靖三十四年,宜宾苗乱,巡抚张臬讨之。显从军陷阵,手格杀五十余人,擒首恶三人。诸军继进,贼尽平。显由是知名。官副千户,为指挥佥事。南京振武营初设,用兵部尚书张鏊荐,召令训练。擢署都指挥佥事。倭犯江北,逼泗
州,鏊檄显防浦口。显测贼将遁,追击至安东。方暑,披单衣,率四骑诱贼,伏精甲冈下。贼出斩一人所乘马中矢下拔其镞射杀追者诱至冈下大败之去。明日伺贼出,潜毁其舟。贼败走舟,舟已焚,死者无算。显进秩三等。寻迁副总兵,协守江、浙。
会福建倭患棘,显赴援。与参将戚继光连破贼,贼略尽。而新倭大至,攻陷兴化城。显以兵少,逼城未敢战,被劾,戴罪。贼以间攻据平海卫。他倭劫福清,谋与平海倭合。显及俞大猷合于遮浪,尽歼之。平海倭欲遁,为把总许朝光所邀败。乃尽焚其舟,退还旧屯。戚继光亦至,显与大猷共助击之,遂复兴化。录功,进先所荫世职二秩。都掌蛮者,居叙州戎县,介高、珙、筠连、长宁、江安、纳溪六县间,古沪戎也。至是,其酋阿大、阿二、方三等据九丝山,剽远近。其山修广,而四隅峭仄。显令人诱以官,而分五哨尽壁九丝城下。乘无备,夜半腰絙上,斩关入。迟明,诸将毕至。阿二、方三走保牡猪寨。郭成破鸡冠,获阿大。诸军攻牡猪,擒方三。阿二走,追获于贵州大盘山。  
都掌蛮既灭,显引疾求去,而以有司阻挠为言。诏听显节制,显益行其志。击西川番没舌、丢骨、人荒诸砦,斩其首恶,抚余众而还。西陲以宁。九年冬卒官。 (节选自《明史•刘显传》)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显从军陷阵 从:跟随
B.擢署都指挥佥事 擢:提升
C. 逼城未敢战 逼:逼近
D. 显及俞大猷合于遮浪 合:合谋
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贼出/斩一人/所乘马/中矢/下拔其镞/射杀追者/诱至冈下/大败之去
B. 贼出斩一人/所乘马/中矢/下拔其镞/射杀追者/诱至冈下/大败之去
C. 贼出斩一人/所乘马中矢/下拔其镞/射杀追者/诱至冈下/大败之去
D. 贼出/斩一人/所乘马中矢/下拔其镞/射杀追者/诱至冈下/大败之去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刘显臂力过人,嘉靖三十四年,他随巡抚张臬平定宜宾苗族叛乱,亲手杀死叛乱者五十余人,生擒叛乱首犯三人,从此成为名人。
B.刘显有胆略,他率领四位骑兵引诱倭寇,在诱敌过程中,他的战马被敌箭射中,他便下马拔出箭头,射杀了追来的倭寇。
C.刘显平定倭寇屡立战功,在福建他与戚继光接连打败倭寇,倭寇基本被消灭尽了,在戚继光、俞大猷的协助下,收复了兴化城。
D.刘显对稳定边境起到重要作用,他打败了居住于叙州戎县的都掌蛮,进攻西川没舌、丢骨、人荒等村寨,斩杀为害的首领,安抚民众。
7.下面四首古诗都含有我国民间的传统节令,诗中所表示的节令以及它们的排列顺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①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②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街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③细雨成阴近夕阳,湖边飞阁照寒塘。黄花应笑关山客,每岁登高在异乡。
④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A.元宵、七夕、重阳、春节 B.春节、中秋、端阳、除夕
C.元宵、中秋、清明、元旦 D.元旦、七夕、重阳、元宵
(二)课内文本(23分)
8下列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问征夫以前路 征夫:被征服徭役的人
B.十旬休假,胜友如云 胜友:才华出众的友人
C.莫之夭阏 夭阏:阻塞
D.犹蒙矜育 矜育:怜惜养育
9. 词类活用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3分)
A.悦亲戚之情话 B.策扶老以流休憩
C.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D.善万物之得时
10. 下列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3分)
A.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B.而刘夙婴疾病
C.覆杯水于坳堂之上 D.遂见用于小邑
11.下列句子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句是( )(3分)
A.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 B.思厥先祖父
C.几何不从汝而死也 D.亲故多劝余为长吏
12.句子所给典故涉及到的人物的一项是( )(3分)
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
A.刘武 陶渊明 曹植 王安石 B.刘武 陶渊明 曹植 谢灵运


展开余下试题C.刘武 陶渊明 曹丕 谢灵运 D.刘武 陶渊明 曹丕 王安石
13.翻译下列句子(8分)
(1)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
(2)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三.诗歌鉴赏(8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4~15题(8分)
南乡子。秋暮村居
【清】纳兰性德
红叶满寒溪,一路空山万木齐。试上小楼极目望,高低。一片烟笼十里陂。
吠犬杂鸣鸡,灯火荧荧。归路迷。乍逐横山时近远,东西。家在寒林独掩扉。
【注】①荧荧:灯光闪烁之貌。元吴师道《桐庐夜泊》:“灯光隐见隔林薄,湿云闪露青荧荧。”
14.这首词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4分)
15.简析“一路空山万木齐”中“齐”字的妙处。(4分)
四.古诗文默写(6分)
16.(1)写彩霞自上而下,写孤鹜自下而上,相映增辉;青天碧水,天水相接,上下浑然一色的句子: , 。
(2)《陈情表》中描写孤单无依靠地独自生活的句子: , 。
(3)《逍遥游》中用 , 。与大春、冥灵形成对比。
五.17.文学类文本阅读(18分)
聚 宴
符浩勇
下班的时候,阿炳打来电话说,让我到他的城南音像店去一下。
我犹豫了,从我这儿到他的城南音像店几乎绕大半个城,下班这当儿车流人河,我蹬自行车就得大半个小时呢。我说,有什么事就在电话里说吧。
阿炳没有多说什么,只说来一下就知道了。随即,他挂了电话,那口气仿佛有什么不见面就不好说或不能说的。
我了解他的执拗,知道跟他再说也不会有变,只好骑自行车绕道城郊向着城南蹬去。
我和阿炳认识是在朋友的饭局上。席间,他几乎不动声息,比我的话还少。有好事者欺我不胜酒力,企图借势灌醉我,吵嚷之间,他竟横身夺过我的酒杯往他嘴里倒。这让我一下子就记住了他。
那晚,阿炳送我回家,到了我楼下,有个孕妇跪在街边,面前摊着一张白纸,写着歪歪扭扭的字,不用看也能猜出大概内容。我竟发现阿炳搀扶着我时,也不忘掏出五元钱丢在纸上……
没想到,我绕道城郊走,路上行人并不稀疏,一条本不宽敞的小路被挤得更窄小了。丁字路口处,那堵围墙后破败的院落,是阿炳曾经上班的地方。阿炳告诉过我,他是参加工作三年后听人鼓弄下海去的,却什么也没捞着。如今好不容易在城南租个小铺面开了一家音像店,赚利很薄,刚能抵上养家糊口。但阿炳乐在其中,按他的话说,别看音像店门脸小,声乐的世界可大着呢。 我和他一来二往混熟后,不时就相邀小聚,大多是到郊外农家菜馆去,要几样应时的小菜。阿炳酒量并不见好,独独喜欢三春椰酒,喝到醉眼蒙昽时,便学着电视里的广告词,戏说你好我也好。由此我常常想起认识他的那个宴席上他为我挡酒,心里便陡增些许敬意。
街边车水马龙,一个老汉沿街乞讨着。记不清多少次了,我和阿炳走在街边,见到乞丐或残疾人,他总是像准备好了似的,悄然丢下三五元钱。我说,那些都是装出来的。有电视台采访一位在街边乞讨的孕妇,结果她拔腿就跑,原来大肚子是垫起来的。他听了只是笑笑。我知道他未必相信我的话,或者就不打算相信。有一次,我明知不能说服他,却还是说:“你就图个心安?”他却说:“不是心安不安。只要他们高兴,而且这付出也是我能承受的。”
也许这只是缘起。后来一件窝囊透顶的事,弄得我的心情很不平静,想必阿炳的心情也不会平静。
那是朋友的朋友介绍的朋友的朋友,从贵州大山里赶来,办了一个小型慈善讲座。主讲人林山似乎还没有抖落从远山而来的疲惫,他给我们看了九幅富有感染力的照片——木板钉成的墙壁、渴求的眼神、龟裂的手指等等,诉求贵州远山深谷里教育亟待拯救。他的演说声泪俱下,震撼了在场所有的人。现场募捐时,我掏了600元,阿炳捐了2000元。我知道那是他筹集的进货款。那时,他的音像店几乎没有进账。
事后一个月,阿炳似乎还没有从贵州的大山里走出来。他说,如果可能,真想去贵州支教,哪怕是一个月。于是我设法联系朋友的朋友,可是林山似乎人间蒸发了,倒是打听到那天在场41人捐了16.4万元。朋友的朋友找到朋友,说是林山的手机关了,他们也只是在一家网站上认识林山的。我特意上了那个网站,网站上有林山贴的很多图片,色括演讲现场见到的那 些照片;还有很多帖子,呼吁社会关注贵州大山里的孩子。林山失踪后,网站上的资料也就停止了更新。种种情况表明:我们受骗了。但阿炳并无失落,他始终相信他固执的直觉:林山深深邃的眼眸里燃烧着诚意……
一年过去,我和阿炳仍会在朋友聚会小酌时相互关照,但我心里不觉有点生分,害怕他会提起因我的冒失而引致的尴尬结果。渐渐地,我甚至觉得他每一次对我的笑都意味深长。但阿炳像没有发生任何事一样,对捐助贵州大山的事只字不提。不时,我和他还是相约到郊外农家菜馆去,依旧是点几样应时小菜,酒还是熟识的三春椰酒,却未见他再沉醉过。上周末,阿炳外埠的朋友来了,我还应邀到城郊农家菜馆去赴宴;今天周四,他打来电话非让我去找他,究竟有什么事不能电话里说呢?
远远的,我听到从阿炳的音像店里飘出来天籁般的旋律,正想呆在街边沐浴一番。不想阿炳从店里出来了,不容我迟疑,催我进屋。
屋里不大的空间,摆了一张扁形饭桌,放着一瓶贵州醇白酒,还有外买的几样小菜,却摆了三个座位。我机警地问:“还有谁?”
只见阿炳抖出一张发皱的都市报,神情有些异样,他说:“还记得吗?那位贵州大山来的林山,他,他没有骗我们,他是在回贵州途中遭遇不测的……好在那个无意伤害他的人发现了那些钱(捐款)的来路……最终那些钱用在山区小学的建设上了……”
那晚,我和阿炳都喝得酩酊烂醉;那晚,我和阿炳畅游在音乐的潮浪里,我只记得阿炳的眼眸里好亮好亮。
(1)下列对这篇小说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 )(4分)
A.小说开头写阿炳叫“我”到他的音像店去,却不肯在电话中告诉“我”究竟有什么事,这一方面给读者留下了悬念,一方面也暗示阿炳想要告诉“我”的事情不同寻常。
B.小说第五段将饭局上有些好事者对“我”的态度与初次见面的阿炳对“我”的态度进行对比,委婉地批评了一些人不顾他人健康强行劝酒的不文明餐桌风气。
C.小说第八段写“我”看到“一个老汉沿街乞讨”的场面,触景生情,不觉回忆起“我”与阿炳交往中的一些-小事,并为阿炳屡屡不听“我”的提醒和劝告而感到遗憾。
D.“我”冒失地鼓动阿炳把两千元的进货款捐给了林山,林山携善款失踪后,“我”感到特别窝囊,心情很不平静,见到阿炳时感到不自在,怀疑他内心对“我”有所不满。
E.小说倒数第二段用三个省略号,一方面是为了省略枝节,简明扼要地交代林山失踪的真相;一方面是为了再现阿炳说话的语气,表现他沉痛而又略感欣慰的心情。
(2)小说中的阿炳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4分)
(3)小说中的“我”这一人物形象有哪些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


展开余下试题 (4)这篇小说在收入作者的一部小说集时,标题被改为“拯救”,你认为“聚宴”和“拯救”这两个标题哪一个更好?请结合文本简要阐述理由。(6分)

第II卷
六.语言文字运用(17分)
18.下列各组词语中字音、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迁徙(xǐ) 草芥(jiè) 泠然(lǐng) 舸(gě)舰迷津
B.期功(qī) 日笃(dǔ) 盘恒(huán) 太子洗马(xǐ)
C.希冀(jì) 拔擢(zhuó) 晦朔(shuò) 五尺之僮(tóng)
D.万仞(rèn) 舂粮(chōng) 尺牍(shú) 茕茕孑立(qióng)
19.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①2015年,中国电影总票房不孚众望地突破了400亿元人民币大关,国产电影更是创下了票房的历史新高,但“口碑差票房高”现象依然存在。
②中朝有着很深的渊源,本是一丘之貉,理应通力合作,但是朝鲜却不顾中方意见,进行氢弹试验。
③只有与国家和人民休戚与共,把个人荣辱置之度外的人才会得到人民的口碑,得到人民的拥戴。
④李克强总理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表示,国务院绝不会发空头文件,为官也绝不能尸位素餐。
⑤中国官方正式承认正在建造第二艘航母,但是新航母的性能和美国航母相比只能望其项背,一时难以赶超。
⑥京剧大师梅兰芳先生不仅在舞台上风姿绰约,在日常生活中也气度不凡,无论何时何地,他总能让人为之倾倒。
A.①④⑥ B.③④⑥ C.②④⑤ D.①④⑤
20.下面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多年来,尼古拉特斯拉无时无刻不忘刻苦磨练,从而使其左手书法与通常的右手书法明显不同,其左手书法使欣赏者感到既熟悉又有些陌生。
B.在万众瞩目的告别赛上,38 岁的科比用单场独得60 分的神奇表现,为自己的篮球职业生涯画上一个完美的句号。
C.由于青少年心智尚未成熟,好奇心又强,对事物缺乏分辨力,容易被大众媒介中的不良信息诱导,从而产生思想上、行为上的偏差。
D.党的事业需要的不是一堆“泥菩萨”,而是一大批能干事、不出事、肯干事、想干事、干成事的好干部。
21.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我站在这位于雨林第三群落的空中走廊上,见谷两旁有望不尽的古树,有数不清的佳木,有看不尽的名杉。 置身此等仙境,我焉能不顿生“偶然临险地,不信在人间”的感觉!
①昂首上观,雨林第四群落的伟岸乔木,仍是高难企及。
②耳畔有幽禽唱合,婉转清扬。
③它们青幢碧盖,浓绿生云。
④我仅能从它们亲吻蓝天的树冠的缝隙中,偶见几抹金亮的光束,如探照灯般地投射进来。
⑤谷下有清溪湍湍,叮叮咚咚;
⑥低头下望,雨林第二群落的树木,尽收眼底。
A.⑥③①④②⑤ B.①④③⑥②⑤
C.①④⑥③⑤② D.⑥③⑤②①④
22.请仿照下面的句子,以“梦想”为话题,续写两句话。(5分)
如果你能把梦想的种子种在心里,即使是一粒最普通的种子,也能生长出奇迹; ; 。
七.作文(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 字的文章。
微信已成为现代人交往不可缺少的工具。有人逢“微”必加,好友一大群。但现实生活中,我们也经常收到这样的微信:“清清吧,不要让那些把你拉黑的人占着你的手机内存!”
要求:①选准角度,自定立意;②自拟题目;
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文体特征鲜明


答案
1.C 2.A 3.C 4.D 5.D 6.C
7.A 8.A 9.B 10.C 11.D 12.B
13.略
14.此词描绘了秋暮时节一幅山村田园风光图。通过写红叶,寒溪、空山、万木、山峦参差、烟笼长堤、犬吠、鸡鸣、寒林村舍等意象,(2分)营造出一种静谧、疏朗、空旷的意境,透露出作者的欣喜、恬淡、闲适而又略显孤独的情感。(2分)
解析:对本题的回答要抓词中主要的意象,“红叶”说明是秋天,“寒溪”“空山”“万木”“烟笼”“十里陂”“吠犬”“鸣鸡”“灯火”,描绘出出一种静谧、疏朗、空旷的山水田园景色;情感可通过“满”“空”“迷”等词语,再结合词的意境以及作者常识来理解。
15.【答案解析】齐,布列(整齐)之意。(1分)一路行来,但见空谷寂静,遍山林木整齐布列。(1分)一个“齐”字,写出了木叶尽脱,山林空阔的暮秋山景。境界阔大,很有气势。(2分) 解析:先根据词理解“齐”在此句的具体含义“布列(整齐)”,再说说本句的意思,最后说效果即可。
16.略
17.(1)A E
B“委婉地批评了一些人不顾他人健康强行劝酒的不文明餐桌风气”理解有误;C项“为阿炳屡屡不听‘我’的提醒和劝告而感到遗憾”理解不够准确;D项“‘我’冒失地鼓动阿炳把两千元的进货款捐给了林山”“怀疑他内心对‘我’有所不满”理解有误
(2)①豪爽仗义。初次见面时,看“我”被人灌酒,尽管自己酒量不行,仍挺身为“我”挡酒。
②心地善良,坚信人性的善良美好。看到乞讨者总是毫不犹豫地给钱;捐出筹集来的全部进货资金资助贵州山区教育;在林山带着捐款失踪,种种情况 表明我们是受骗了的情况下,坚信林山不是骗子。
③知足常乐。经营音像店利润微薄,仅够糊口,仍乐在其中。
(3)①“我”作为小说中的叙事者,以切身的见闻和感受来讲述阿炳的故事,增强了小说的真实性和抒情性,更加感人。 ②“我”作为小说中的线索人物贯穿全篇,“我”应邀去阿炳家一路上的所见所想使现实与回忆巧妙对接,使小说内容多而不乱,结构紧凑。 ③“我”侧面烘托了阿炳的形象。“我”与阿炳对待乞讨者的不同态度形成鲜明对比,有力反衬出阿炳的可贵品质。 ④“我”的形象丰富了小说的内涵。“我”有心行善但又总担心上当受骗,这种犹疑的心理代表了社会中很多人的真实心
标签:人教版 高二 必修五 期中试卷
相关:关于“吉林省长春”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475]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