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月考试卷

阅读:637  2016-11-22
标签:人教版 高二 必修五 月考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637]
河北省邯郸市邯郸县第一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10月月考语文试卷
邯郸县一中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
高二语文月考试卷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选择题每个3分)
魏晋士人的生命意识
生命问题是人类最古老的问题之一。早在先秦时期儒家的孔子就对生死问题理性对待,曾提出“未知生,焉知死”“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求仁”的生死观,儒家入世精神重视个人生前的社会价值,强调个体生命的生存意义,将个人价值消融在社会历史的价值之中,对死亡采取了视而不见的态度,从而忽视了个人的生命存在。这种将个体的人湮没在“道”的纲常伦理系统中的观念,最终束缚了人的自由发展。不同于孔子,道家的庄子则对死亡有着较为深刻的认识,“死生亦大矣”“其生若浮,其死若休”“人生天地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意识到了死亡的恐惧和生命存在的有限性,并塑造了“至人”“真人”“神人”的理想人格来消弭这种人生的苦难和死亡的焦虑。而到了西汉,儒家思想取得了独尊的地位,这时期的文人士大夫将个体全身心地投入到等级森严的集体性社会中,他们以儒家的仁义道德为真理,以实现济苍生扶社稷作为人生价值的最高目标,儒家圣人的”内圣外王”的人格理想在此得到了全面的体现,因此,他们面对死亡所表现是重生轻死。所以,我们可以这样说:在东汉之前,死亡对中国人来说是模糊而神秘的。
时至魏晋时期,中国的历史进入了长达几百年的分裂割据、动荡不安时期。这个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极为混乱、黑暗、痛苦的时代,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充满了奸诈、虚伪,很多知识分子被卷入了政治斗争的漩涡,成为无谓的牺牲品。另一方面,汉末魏晋六朝却是史上精神极自由、极解放、最富于智慧、最浓于热情的一个时代。而正是在这种时代的动乱与精神自由的双重催动互生下,迎来了魏晋士人个人生命意识的觉醒。而这种觉醒,首先的表现则是对个体生存困境的思索,也即对死亡的观照和冥思——死亡意识的觉醒。对魏晋士人来说,一方面,个体生命意识的觉醒,使魏晋士人极度珍惜生命,体味到了生命的极度尊贵;另一方面,魏晋时期,频繁的战乱、瘟疫的流行及随时随地都会遇到的政坛飞来的横祸,其结果是死亡枕藉、朝生暮死、人命如蚁,又使他们体味到了生命的极度卑微。人生的短促、时光的飘忽、飞来的横祸,使人们不得不面对人类的必然归宿——死亡,不得不对死亡表现出了莫大的关注。
魏晋士人悲生又悲死,对死的恐惧和对生的焦虑时时煎熬着他们,他们厌世不厌生,求生而不得,在这个生命情绪空前浓厚的时代里,面临的却是太多太多的死亡。那么人生的意义何在?生命的价值何在?晋人提出了近乎颓废的人生观,人生只能追求声色犬马的物质享受,正所谓“为美厚尔,为声色尔”。这种人生观使人们看到的只是空虚和黑暗,这种感伤主义的生命意识更加加深了魏晋士人对生的焦虑和死的恐惧,其中蕴含着深沉的生存悲剧感。
魏晋士人在对死亡的观照与冥思中,痛苦地抒写着自己的人生答卷,他们炼丹服药、狂饮烂醉的同时又写诗作文、绘画书法、弹琴长啸,这里有近乎放荡的任诞、有近乎典雅的美丽,这是魏晋士人在观照和冥思死亡之后所建构的诗意生存空间,其中蕴含着魏晋士人对生的留恋、焦虑和对死的厌恶、畏惧,他们留给我们后人的是不同于传统伦理价值的生死观、是悲怆而又凄美的人格美——是一种流传千古的魏晋风流。


浏览完整试题 (选自《试述魏晋士人的生命意识》有删改)
1. 下列对第①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的生死观,强调个体生命的生存意义,这是一种理性的态度。
B.儒家入世精神重视个人生前的社会价值,对死亡视而不见,忽视个人的生命存在,所以束缚了人的自由发展。
C.对死亡的恐惧和生命存在的有限性使道家想通过理想人格的塑造,来消弭这种人生的苦难和死亡的焦虑。
D.西汉的文人士大夫将个体全身心地投入到集体性社会中,他们重生轻死。死亡对他们来说是模糊而神秘的。
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
A.在东汉以前,虽然道家提出了“死生亦大矣”“其生若浮,其死若休”,但这并不是个人生命意识的觉醒。
B.魏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极为混乱、黑暗、痛苦的时代,但这为个人生命意识的觉醒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C.魏晋士人既体味到了生命的极度尊贵,又感受到生命的极度卑微,这使他们对死亡表现出了莫大的关注。
D.魏晋士人悲生又悲死,所以提出了近乎颓废的人生观,这种人生观表现出他们内心的煎熬和对生命的淡漠。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道家塑造的“至人”“真人”“神人”的理想人格并未能消弭魏晋士人人生的苦难和对死亡的焦虑。
B.魏晋时期很多知识分子被卷入了政治斗争的漩涡,成为无谓的牺牲品。这使魏晋士人体味到了生命的极度卑微。
C.魏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极为混乱、黑暗、痛苦的时代,正是这种无序的时代背景使得魏晋士人具有了精神的自由。
D.魏晋士人对生的留恋、焦虑和对死的厌恶、畏惧,有时外化为近乎放荡任诞的行为和对艺术之美的追求。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原杰,字子英,阳城人。正统十年进士。巡按江西,捕诛剧盗,奸宄敛迹。复按顺天府。大水,牧官马者乏刍,马多毙,有司责偿,杰请免之。开中①盐引入米振饥。疏入为部所格景帝卒从杰议超擢江西按察使发宁王奠培淫乱事革其护卫治行闻赐诰旌异。
成化二年就拜右副都御史,巡抚其地。岁凶振救,民无流移。召为户部左侍郎。时黄河迁决不常,彼陷则此淤。军民就淤垦种。奸徒指为园场屯地,献王府邀赏,王府辄据有之。杰请献者谪戍,并罪受献者。江西盗起,以杰尝再莅其地得民,诏往治。捕戮六百余人,余悉解散。
荆、襄流民数十万,朝廷以为忧。祭酒周洪谟尝著《流民图说》,谓当增置府县,听附籍为编氓,可实襄、邓户口,俾数百年无患。都御史李宾以闻,帝善之。十二年,遂命杰出抚。遍历山溪,宣朝廷德意,诸流民欣然愿附籍。其初至,平时顽梗者,驱还其乡,附籍者用轻则定田赋。民大悦。因相地势,以襄阳所辖郧县,居竹、房、上津、商、洛诸县中,道路四达,去襄阳五百余里。山林阻深,将吏鲜至,猝有盗贼,府难遥制。乃拓其城,置郧阳府,以县附之。且置湖广行都司,增兵设戍,而析竹山置竹溪,析郧置郧西,析汉中之旬阳置白河,与竹山、上津、房咸隶新府。制既定,荐知邓州吴远为郧阳知府,诸县皆择邻境良吏为之。流人得所,四境义安。将还,以地界湖广、河南、陕西,事无统纪,因荐御史吴道宏自代。诏即擢道宏大理寺少卿,抚治郧阳、襄阳、荆州、南阳、西安、汉中六府。郧阳之有抚治,自此始也。杰以功进右都御史。
杰数扬历于外,既居内台,不欲出。荆、襄之命,非其意也。事竣,急请还朝。会南京兵部缺尚书,以杰任之。杰疏辞。不许。遂卒于南阳,年六十一。郧、襄民为立祠,诏赠太子太保。
①开中:明代鼓励商人输运粮食到边塞换取盐引﹐给予贩盐专利的制度。又称开中法。
(选自《明史•卷一百五十九•列传第四十七》)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疏入为/部所格/景帝卒从杰议超/擢江西按察使发宁王/奠培淫乱事/革其护卫治/行闻/赐诰旌异。
B.疏入/为部所格景帝/卒/从杰议超擢/江西按察使发宁王奠培/淫乱事革/其护卫治行/闻赐诰旌异。
C.疏入为部/所格景帝卒/从杰议/超擢江西按察/使发宁王奠培/淫乱事革其护卫/治行闻赐/诰旌异。
D.疏入/为部所格/景帝卒从杰议/超擢江西按察使/发宁王奠培淫乱事/革其护卫/治行闻/赐诰旌异。
5.下列对文中加横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巡按,巡按御史的简称,是监察御史赴各地的巡视者,负责考核吏治、审理大案等。
B.盐引,指古代官府在商人缴纳盐价和税款后,发给商人用以支领和运销食盐的凭证。
C.流民,是人类进入阶级社会后普遍存在的一种社会现象,指到处流浪、无所事事的人。
D.赠,既指把东西无偿地送给别人,也指古代皇帝对已死的官员及其亲属的加封。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原杰执法严格,治理盗贼从不手软。原杰在江西有两次严格治理盗贼的经历:第一次,原杰捕获诛杀了强悍的大盗,使违法作乱的人收敛了行迹;第二次,原杰逮捕并诛杀六百多盗贼。
B.原杰关爱百姓,敢于治理高官。当时黄河经常决堤改道,于是军民就开垦淤地,但一些奸邪的人抢夺开垦的土地献给王府,最终原杰就把献土地的人贬去戍边,给接受土地的人定罪。
C.原杰为官深得民心,被百姓牢记。江西有强盗出现,因原杰在这儿为官深得民心,于是,他受朝廷委派第三次到江西;他在荆、襄的做法得到百姓的认可,郧、襄的百姓在他死后立祠祭祀。
D.原杰做事注重实地考察,以此获得第一手材料。原杰在察看地形走势时看到郧县位居竹、房等五县之中,与襄阳山林阻隔,官吏很少到达,一旦有盗贼,官府就很难控制,于是设置了郧阳府。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大水,牧官马者乏刍,马多毙,有司责偿,杰请免之。
(2)其初至,平时顽梗者,驱还其乡,附籍者用轻则定田赋。
(二)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2题。
舟中二首(其一)
陈师道
恶风横江江卷浪,黄流湍猛风用壮。疾如万骑千里来,气压三江五湖上。
岸上空荒火夜明,舟中坐起待残更。少年行路今头白,不尽还家去国情。


展开余下试题 [注]宋哲宗绍圣元年(1094),作者因党争之祸受牵连被罢职。这首诗作于离任途中。风用壮,表示风力壮猛。
8.第三、四句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请作简要赏析。(6分)
9.这首诗表现出作者怎样的复杂情感?请简要分析。(6分)
10、名句名篇默写。(10分)
(1)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 ,
。风之积也不厚, :故九万里, ,
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
(2)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 ,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仕伪朝,厉职郎署, , 。今臣亡国贱俘, , ,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一代人师蔡元培
刘继兴
被毛泽东誉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的蔡元培先生,是中国近现代著名的民主斗士和教育家,尤其是他创造的北大辉煌,历来为人所敬仰。
他上任不久,就向全校发表演说,倡导教育救国论,号召学生们踏实地研究学问,不要追求当官。同时在管理中革故鼎新,将北京大学原来的那一套封建腐朽的条例扫进了历史的垃圾堆,使北大成为鲁迅所说的“常为新的改进的运动的先锋”。
蔡元培深知,要振兴一所大学,仅靠思想与制度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注重人本,师资才是最关键的。他被任命为北大校长的当日,就力劝陈独秀出任北大文科学长。考虑到出任文科学长需要一定资历方能通过,蔡元培甚至为陈杜撰了履历,使他顺利地到北大任教。梁漱溟投考北大未被录取,他在《东方杂志》上发表了一篇讲佛教哲学的文章《究元决疑论》,蔡元培看了认为是“一家之言”,就破格请他来北大任教,讲印度哲学。这一年,梁漱溟年仅24岁。
蔡元培执掌北大之后,强调自己的治校方针是:“依世界各大学通例,循思想自由原则,取兼容并包主义。”在蔡先生这种办学方针的指引下,那时北大不但聘请“左派”和激进派人士李大钊、陈独秀当教授,请西服革履的章士钊、胡适当教授,还聘身穿马褂、拖着一条长辫的复辟派人物辜鸿铭来教英国文学,喜谈怪论的国学家黄侃,甚至连赞助袁世凯称帝和筹安会发起人之一的刘师培,也登上了北大教坛。特别是“性博士”张竞生,被封建卫道士辱骂为“四大文妖”之一,在半封闭半蒙昧的中国,张竞生的言论绝对算得上耸人听闻,惊世骇俗,也被蔡元培延揽来北大讲“美的人生观”。
蔡元培当北大校长期间做得最骇人听闻的事是开放女禁。那时有一个勇敢的女生王兰向蔡先生请求入学,蔡元培就让她到北大当了旁听生。这件事当时轰动了全北大、全北京。此后招生时,就允许女生和男生一样地应考了。这是男女同校的开始,后来各大学都兼收女生了。
学术上的争论则更多。蔡元培均能很好地处理各方的关系,连最顽固的、拖着一条长辫的教授辜鸿铭也对蔡校长深为钦佩。1917年,蔡元培出版了《石头记索隐》一书,提出《红楼梦》是一部“政治小说”的概念。由于恰逢五四时期,人们“反对满清”的情怀甚重,因此这本书在当时得到了广泛传播。1921年,胡适发表《红楼梦考证》,矛头直指蔡元培。他毫不客气地指出蔡的索隐是牵强附会的“大笨伯猜笨谜”的方法。胡适为了推翻蔡元培的观点,曾到处寻找录有曹雪芹身世的《四松堂集》这本书。就在他求而不得、心灰意冷、近乎绝望的时候,蔡元培却托朋友为他借到了此书。胡适根据书中的史料记载,更加充分地证明了自己关于《红楼梦》是“曹雪芹自述”的说法。在蔡元培的影响与治理下,北大容纳了各派的学说和思想,空气新鲜得很。特别是教师们对于学术争论的态度,都颇具大师风范。如有一次钱玄同在讲课,对面教室里黄侃也在讲课。黄侃大骂钱玄同的观点如何如何荒谬,不合古训;而钱玄同则毫不在乎这些,你讲你的,我讲我的。
蔡元培的两袖清风,也是有口皆碑的。1935年9月7日,蒋梦麟等联名给蔡元培祝寿,提出要为一生清廉直至晚年仍全家租赁房屋连藏书的地方都没有的老校长造一所“可以住家藏书的屋”。后来这个计划虽然由于抗战全面爆发而未能付诸实现,但反映了北大师生对蔡元培的深深敬爱之情。
1940年3月5日,蔡元培在香港病逝。蒋介石在重庆主持公祭,红都延安则举行各界追悼大会。毛泽东在唁电中称其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蒋梦麟的挽联是“大德垂后世,中国一完人”。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就是蔡元培一生的真实写照。
伟哉蔡元培!
(选自《天津日报》中《兼容并包 雅量似海:一代人师蔡元培》一文,有删减)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蔡元培病逝后,毛泽东和蒋介石分别在延安和重庆举行了追悼大会,充分说明了蔡元培先生在中国知识界的影响。
B.在北大,即使两个老师之间学术观点大相径庭,甚至面对课堂上有辱骂对方的现象,大家也见怪不怪,相安无事。
C.蔡元培为胡适借书一例,体现了蔡元培身体力行“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方针,以身垂范,雅量高致,绝不以权压人。
D.蔡先生求贤若渴,唯才是举,且不拘一格。为了让陈独秀能顺利地到北大任教,他甚至不惜违背原则,亲自为陈杜撰了履历。
E.24岁的梁漱溟在北大这个舞台上尽情施展,终成了举世闻名的大哲学家。可以说,北大成就了梁漱溟,梁漱溟也成就了北大。
(2)蔡先生为何能创造北大的辉煌?请结合材料具体分析。(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鲁迅赞誉当时的北大“常为新的改进的运动的先锋”,材料中有哪些体现?请简要分析。(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蔡元培先生除了作为独树一帜的教育家、大学者值得我们敬仰外,还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和仿效的品质?请结合材料具体分析。(8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每个3分)
1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①有企业家坦言,进行公益捐助的一个原因是担心消费者指责自己冷漠吝啬,细大不捐,从而影响公司产品的销路。
②李鸿章主张大清国参与世界商品经济往来,利用双边贸易富强自己,制约别人,这样的认识在当时可谓空谷足音。
③今年“两会”上一些代表委员的发言少了穿靴戴帽的套话,多了实实在在的内容,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好评。
④李警官深谙犯罪心理学,总能站在犯罪嫌疑人的角度推心置腹地剖析作案动机及过程,侦破了很多棘手的案件。
⑤《社会契约论》是法国思想家卢梭的代表作,书中对政治权利和义务等问题作了很多鞭辟入里的分析,值得一读再读。
⑥围棋等棋类游戏能很好地培养人的统筹意识和战略眼光,因为如果目无全牛,就很可能因顾此失彼而落败。
①④⑥ B.②③⑤ C.①②⑤ D.③④⑥
1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我国当下的环境整治是一个综合性难题,需要政府、企业和个人等主体的多方努力共同打造一个绿色的社会环境。
B.我国月球探测工程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透露,中国将在2020年计划发射火星探测器,并在发射10年后实现探测器采样返回。
C.“去中国化”是很悲哀的,因为我们是中国人,所以说我们理当坚持的只能是中国的文化价值观,何况中国的文化价值观并不差。
D.截至2014年底,云南省已经建成42万个“爱心水窖”,解决和改善了82.8万山区半山区农村人口的用水困难和63.6万亩耕地的补充灌溉问题。


展开余下试题14、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独创“谭腔”的谭鑫培,是京剧历史上最伟大的表演艺术家之一。如果与诗歌史上的伟大诗人作比,那么他就最接近于杜甫: 。他就恰如杜甫的艺术精神在清朝末年的化身, ,所以追随者众多。 ; 。 , 这就是中国传统诗论中最受重视的“风骨”,也正是谭鑫培所具有的风骨。
①不但在精神与美学上与之相通,还为后人打开了艺术表现上的极大空间
②仅有苍劲,不是杜甫,不是谭腔
③只有融悲凉与苍劲为一体,把两者天衣无缝地融入跌宕起伏的音韵旋律中
④含蓄蕴藉,沉郁顿挫,风气端翔,光英朗练
⑤才是杜甫,才是谭鑫培
⑥仅有悲凉,不是杜甫,不是谭腔
A.④①⑥②③⑤ B.①⑥④②⑤③
C.④③②⑥①⑤ D.①④③⑤⑥②
15、下面是某市地下老旧管线管理的构思框架,请把这个构思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75个字。 (6分)

16、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有时执念让人很无奈,就像等公共汽车:已经等了,就要一直等下去,万一刚走开,车就来了呢;可是等车子姗姗来迟,才发现如果步行其实早该到了。抱紧希望,永不放弃,有时也很可怕;不如索性希望破灭,及早放弃,也许会是另一片风景。
请根据你对材料的理解和感悟,自选一个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自定,诗歌除外,标题自拟。
要求:立意明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106.32.79.241)
标签:人教版 高二 必修五 月考试卷
相关:关于“河北省邯郸”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637]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