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期中试卷

阅读:597  2016-11-22
标签:人教版 高二 必修五 期中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597]
广西桂林市第一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测试语文试卷
桂林市第一中学2016~2017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质量检测试卷
高 二 语 文
(用时150分钟,满分150分)
注意事项: 1.试卷分为试题卷和答题卡两部分,在本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2.考试结束后,只将答题卡交回,试题卷不用交,自己保管好以备讲评使用.
第Ⅰ卷 阅读
一、现代文阅读 (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人们在谈论文学边缘化,甚至文学死亡的话题时,以为文学似乎与当代社会进程无关,这是十分错误的。因为,文学是人类价值建构和精神生长的过程,是人类生存意义的自我确证。这就是我们在经济活动主宰世界、网络语言控制信息的今天,谈论文学的意义要旨。
首先,人是生存在社会上的动物,这种生存是以理智和情感为指导的,具有方向性和目的性。作为与万物共生的人,他的最基本的使命是为自己的存在寻求意义,我是谁,我为什么而生,我为什么而活着。而文学最基本最伟大的功能就是为人类的生存赋予意义。荷马史诗、希腊悲剧、《神曲》、《浮士德》、莎士比亚、托尔斯泰,还有屈原、《史记》、唐诗宋词、元代杂剧、清代的民间戏曲等等,不管它们是什么题材体裁,实质上都是告诉人们生活的意义。
文学不是哲学或宗教,它不提供生存的理论,而是以它对世界的感悟保证人类的精神永远有一个支点即理想。不管是在精神迷茫的时候,还是在情绪晦暗的时候,或者在我们陷入迷狂的激动时刻,文学总会给予我们可靠的心灵指引。人们通过阅读,领悟到人生或世界的某种真相,点燃起心中生存的信念。寻找到个人的生存目标……
其次,在人类文明演进过程中,文学全面而无微不至地帮助人类建立了自己的价值系统。人的价值观的形成,一方面来自社会的规范,比如政府的诱导之类,一方面来自生活中环境的影响,比如家人亲戚邻居的榜样作用。而在官方律令和文学之间,可能文学对人的影响更广泛一些,比如《史记》甚至就是中国传统价值观的重要源头。中国文化的现实精神,中国文学的现实主义传统,都与《史记》以来的精神脉络相通。《史记》提供了面对现实的批判态度,提供了不以成败论英雄的道德判断标尺,提供了知识分子独立人格的样板,最重要的是它提供了文学参与文化价值建设的鲜明范例。
通过树立英雄榜样,通过英雄的现身说法而逐步建立起公众的价值信仰,再通过榜样的力量和信仰的力量使公众将公认的价值观融入自己个人的日常行为中,文学就这样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帮助我们建立起了完整的价值系统。它以形象的方式告诉人们,人是什么样的,人应该怎么样。而我们在阅读中,就接受了既定的精神秩序和系统化的价值观,这就是文学的力量。
再次是文学承担着文化的自我修正功能。当人们为之奋斗的一切在某一天可能显得不可思议的时刻,文学往往可以发挥文化自我修正的功能。比如文艺复兴就是对欧洲中世纪的宗教专制主义的反叛与修正,而现代主义文学则又是对资本主义的高度垄断和机械化生活秩序的批判。中国上世纪80年代的以“新时期文学”为标志的一段文学历史和文学思潮,正是对此前自己的文化禁锢和思想禁锢的反叛。其中所洋溢的对现实的参与精神、批判精神,对个性自由和人性解放的追求,对理想主义、现代化、民主化的向往等,对我们今天的改革开放和文化多元化局面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文学是人类价值生长的过程,也是人类文化的镜子,它照耀着人类的灵魂,同时也照射着人类的行为,使人成为人。所以,文学总是与人的生活融为一体的。


浏览完整试题(曾凡《文学的当下意义》,有删节。)
1.下列对第三段画线句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哲学和宗教能够为人类提供生存的理论,但不能够保障人类的精神永远有一个支点即理想。
B.文学、哲学和宗教都不能提供生存的理论,但文学能保障人类的精神永远有一个支点,所以文学更高明。
C.文学对世界充满感悟,而哲学和宗教对世界没有这种感悟,所以文学和后两者区别很大。
D.文学能够保障人类的精神永远有一个支点即理想,这取决于它对世界的感悟。
2.根据文章内容,以下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学最基本最伟大的功能就是为人类的生存赋予意义,优秀的文学作品赋予的意义相对来说更大一些。
B.阅读文学作品能让人们领悟到人生或世界的某种真相,点燃起心中生存的信念,寻找到个人的生存目标。
C.人的价值观的形成,一方面来自社会的规范,一方面来自生活中环境的影响。前者的影响更大一些。
D.文学对人的价值观的形成一般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潜移默化的方式,一种是形象的方式。
3.根据文意,以下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只有阅读传统的纸质媒体刊载的文学作品,我们才能建立完整的价值系统,而观看电影、电视等媒体播放的文学作品却做不到这一点。
B.不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文学都使我们觉得活着是一件有意义的事,使我们有了具体的生存目标和方向,文学总是与人的生活融为一体的。
C.因为中国文化的现实精神,中国文学的现实主义传统,都与《史记》以来的精神脉络相通,所以《史记》是中国传统价值观的源头。
D.在经济活动主宰世界、网络语言控制信息的今天,文学依然没有被边缘化,依然没有死亡,这是因为文学有旺盛的生命力,有庞大的读者群。
二、古文及诗歌阅读(36分)
(一)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4—7题。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之二虫又何知!
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此大年也。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汤之问棘也是已。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为鲲。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斥鴳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而彼且奚适也?”此小大之辩也。
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而宋荣子犹然笑之。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虽然,犹有未树也。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节选自《逍遥游》
4.下列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齐谐》者,志怪者也 志:记载 B.置杯焉则胶 胶:胶水
C.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 适:到 D.辩乎荣辱之境 辩:明辩
5.对下列文化常识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适莽苍者,三餐而反”中的“三餐”指的是一天。
B.“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中的“晦朔”是指农历每月的二十九和农历每月的第一天。
C.“旬有五日而后反”,一旬是十天。
D.“御六气之辩”之中的“六气”是指阴、阳、风、雨、晦、明。
6.下列叙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3分)
A.篇首以奇特的想象,展现了大鲲化为大鹏,大鹏由北溟徙于南溟的壮观图景。气势磅礴,意境开阔,大大增强了文章的艺术性。
B.文章以譬喻的手法,以水浅不能承大舟,风九万里之厚才能负大翼,解说大鹏高飞九万里的缘故,说理完全寓于形象之中。
C.与鲲、鹏的“大”相对应,作者举出了野马、尘埃、蜩和学鸠等“小”的形像,以大小对立来阐述“物皆有所待”的道理。
D.作者批判了一些目光短浅的庸人,认为世人都称赞的宋荣子的修养还不够,而赞扬了“御风而行,泠然善也”的列子。
7.翻译下列句子(10分)
(1)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5分)

(2)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5分)


(二)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8—9题。
长安夜雨
薛逢①
滞雨通宵又彻明,百忧如草雨中生。
心关桂玉②天难晓,运落风波梦亦惊。
压树早鸦飞不散,到窗寒鼓湿无声。
当年志气俱消尽,白发新添四五茎。
【注】①薛逢,字陶臣,历侍御史、尚书郎。因恃才傲物,屡忤权贵,仕途颇不得意。②桂玉:喻昂贵的柴米。


展开余下试题8.这首诗的“诗眼”是首联中的哪个字?试结合全诗内容简要分析。(5分) 答:
9.这首诗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指出其中两种,并简要说明。(6分)
答: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每空1分,有错别字不得分)
(1)《归去来兮辞》中,诗人陶渊明在田园中悠游,感受到生命的有限,决定顺从心愿而行的诗句是: , 。
(2)《滕王阁序》中,描绘了一幅天阔水远、孤鹜高飞、晚霞绚烂、水天一色的秋景图的句子: , 。
(3)《陈情表》里,李密写到自己从小失去亲人,一个人孤单生活,只有身体和影子相互安慰的句子: ,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功名
郑武文
清风摇曳,蝉鸣学堂,却压不住学童琅琅的读书之声。
先生轻摇小扇,眼睛半眯,脑袋随着读书的频率缓缓摇动。蒲家庄的学堂,虽系僻壤一角,先生却极具个性。
县太爷坐着小轿来到,随从人员喊一声“闲人回避!”先生才轻抬眼角,拱一拱手:“父母官来了,里面请。”知县哈哈大笑:“学兄还在诲人不倦?”先生也笑:“请勿耻笑。小生虽才不及大人,定能教出一两个学生,将来为龙为凤,令大人刮目相看。”
知县又笑:“但愿但愿。”遂拿起桌上小盅,兀自轻啜一口。知县与先生本是同窗,同窗之时不分伯仲。可知县一朝高中,放为命官。先生却屡试不中,只好在此教书。
知县又指着这些学童问:“此中可有卧龙雏凤?”先生把头一昂,指着前排两个学生,浩然道:“此名蒲留仙,此名姚明强。此二人绝非久居池中之物,他日定然飞黄腾达,功成名就……”
知县哈哈大笑:“好,我等着。到时定然再来给学兄祝贺。公务繁忙,就此别过。”先生也笑,拱手:“送大人。”
如此过了几年,会逢大考,弟子们去应童子试,那蒲留仙果然不负重望,一举夺得县、府、道三个第一,方圆百里皆震惊,传为神童。知县闻听,也坐轿前来,亲给学兄祝贺。
先生领着弟子,昂首阔步,自觉志得意满,算是好歹也赢了知县一把。酒席之间,亲命留仙敬酒,却不见了另一个得意弟子姚明强。
酒席散后,先生亲自去到姚明强家里。却发现明强正在垂泪。先生说:“童子试及第,本应高兴才对,怎么反倒流起泪来了?”姚明强道:“我与那蒲留仙,诗词文章不分上下,平时先生更是多看我三分。却为何人家三个第一,我却是榜上末名。既生瑜何生亮啊!”
先生道:“此言差矣。考试本就多偶然,各人又侧重不同。偶尔落后,并不代表水平有差。况且运筹帷幄瑜不及亮,排兵布阵亮不及瑜。若无周瑜,亮借得东风又如何?而若无亮,东风来时瑜尚在酣睡,又怎能成就千古功名?”
明强慨然,点头称是。
后张献忠作乱,杀川中百姓十之六七。作乱平息时,川中大片耕地荒芜。姚明强便随家迁往川中,此后依旧苦读不舍,终于金榜题名,自知县一直做到阳州知府。期间,姚明强一直打探蒲留仙消息,无奈所遇家乡之人都摇头不知。转眼已近古稀,姚明强辞官回家,再无公务繁忙,心中却愈发思念故乡,于是不惧旅途劳累,亲回蒲家庄。
故乡故土,历历在目,家乡父老,却已不识故人。感慨之余,他又找到了童年好友蒲留仙。昔日才子,如今满面菜色,脸上沟沟壑壑的皱纹如同山丘叠乱,柴屋漏风,家徒四壁。
看到故人来,留仙苦笑一声,用缺了半边的茶碗端上半碗苦茶。明强握住那干柴一般的双手,忍不住流下眼泪。留仙却泰然自若,谈吐依旧不卑不亢,颇有君子之风。
其时先生已经还乡,闻言如今尚健在,二人相约,去拜见先生。先生已近耄耋,鹤发童颜,长须飘飘。见到昔日得意弟子,朗声大笑。二人皆先言自愧,辜负先生厚望,多年竟没能来探望。
先生言道:“虽不来,你二人所做之事,老夫倒是都知道。现在请把你们的得意之作给我看看,可有进步。”蒲留仙先献上,厚厚一本,先生看时,明强也拿过一卷来看。明强看罢摔到案子上:“读书之人,当以社稷为重,做的文章应有益于国家。写些鬼怪狐仙,岂是读书人所为?玩物丧志,不怪误了功名。”
先生又看过姚明强文章,措辞华丽,中规中矩,诗词歌赋,一股文人酸气,正是当今盛行文体。
先生看后,微闭双目,拈须沉吟,长时不语。突然猛睁双眼,言道:“功名者,功在社稷,名传四野,乡人称道,路人艳羡。可此只不过小功名啊。”
姚明强问:“那何为大功名呢?”先生道:“大功名者,功立当代,名扬后世。留仙将是大功名者。”
姚明强不屑:“后世之事,我等岂能知晓,只不过随占卜者乱说。今世功名,光宗耀祖,又庇荫子孙,能见能摸,才应为真功名。”
留仙摇头苦笑。先生亦不语,端茶送客。
三百年后,蒲家庄建了一个纪念堂。导游给大家作介绍:“这里纪念的蒲留仙,名松龄,世称聊斋先生。著有文言文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被称作中国短篇小说之王。郭沫若题字: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
有游人问:“听说他有个同窗,做过阳州知府,也颇有文采,给我们介绍一下行吗?”导游的脸一红,说:“抱歉,这个我还真不知道……”
(选自《小小说月刊》,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5分)
A.文章首段关于清风、蝉鸣、读书声的描写,主要是为下文知县到来作铺垫。
B.先生与知县是同窗,当年不分伯仲,但知县科举高中,先生却屡考不中,这说明当时并不以真实水平衡量人才。
C.姚明强在童子试中成绩不如蒲留仙,于是在家中独自垂泪,由此可知,他是一个要强上进的人,所以他最终在科举考试中超越了蒲留仙。
D.姚明强与蒲留仙重逢,见蒲留仙满脸菜色,家境贫寒,不禁对他心生同情,但蒲留仙却表现得很坦然,展现了君子之风。
E.文章以“功名”为标题,让读者产生了何为功名的疑惑,读罢全文,其中先生的话语,则让读者有了对功名大与小的思考。
(2)小说中的先生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
答:
(3)文章最后两段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小说内容分析。(6分)
答:
(4)臧克家说:“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请结合文本及现实,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8分)
答:
第Ⅱ卷 语言表达
四、 语言表达应用(20分)
1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3分)
①评论家也必须深入生活,否则,评论中隔靴搔痒的现象就难免要出现。
②陶渊明早年曾经几度出仕,后来因为不满当时黑暗腐败的政治而走上归隐之路,过起了瓜田李下的田园生活。
③纵观波澜壮阔的五千年历史,在民族危亡的关头,总会有志士仁人挺身而出,毁家纾难,他们是中华民族的脊梁和骄傲。


展开余下试题④抗洪救灾形势严峻,各级领导都坚守岗位,没有擅离职守,久假不归现象,确保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
⑤海面托着的是披着银发的苍山。苍山如屏,洱海如镜,真是巧夺天工。
⑥我国历史上有许多格言警句和诗辞歌赋,都是劝人要奋发向上,淡泊名利,不要为了一点蜗角虚名、蝇头微利而蝇营狗苟地生活。
A. ①②④ B. ①③⑥ C. ②⑤⑥ D. ③④⑥
13.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文字,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①然而,我觉得“界面”代替了“纸面”的阅读,损失的可能是时间的纵深和历史的厚重
②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就我个人经验而言,阅读其实是一种有重量的精神运动
③如今,网络阅读成为人们生活重要的组成部分
④人类的阅读行为也随之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眼睛在网上快速、便捷的“暴走”,逐渐替代已往细嚼慢咽似的传统阅读
⑤新媒介使昔日“纸面”凝聚的诸多艺术神性,不断被“界面”的感觉颠覆碾轧
⑥人在获得大面积爆炸性信息的同时,也会有某种难言的失重感
A.③④①⑤⑥② B.⑥②④⑤①③ C.⑥②⑤③④① D.③④⑤①⑥②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任何一种文明的发展都是与其他文明碰撞、融合、交流的过程,完全封闭的环境不可能带来文明的进步,只会导致文明的衰落。
B.推行有偿使用塑料袋,主要是通过经济手段培养人们尽量减少使用塑料袋,这无疑会对减少白色污染、净化环境产生积极作用。
C.奥运火炬登顶珠峰,必须克服低温、低压、大风等不利的特殊气候条件,充分考虑登山队员登顶时可能遇到的各种困难。
D.将于2013年建成的京沪高速铁路,不仅能使东部地区铁路运输结构得到优化,而且有利于铁路运输与其他交通方式形成优势互补。。
15.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3个字。(6分)
中国自古不乏爱好美食的文人, ① 。因为孟子说过“君子远庖厨”,品鉴美食是件风雅事,文人爱好做饭就未免失身份。苏轼偏不在乎, ② ,还极爱下厨房,以大胆的创意和实践精神, ③ 。诸如“东坡鱼”、“东坡肘子”、“东坡羹”、“东坡豆腐”等,这些名菜和他流传至今的诗词文章一样“脍炙人口”,其中最著名的,要属“东坡肉”。



16.观察下边这幅漫画,回答下列问题。(5分)
(1)如何看待漫画中孩子的行为?(2分)
(2)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消费,谈谈你的认识?(3分)
五、作文(60分)
17.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随着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关于国民素质的话题成为媒体热议。在经济大潮冲击下,人文精神遭遇了空前危机。公交司机赶老人下车,七旬老人跌倒在地无人搀扶,国际航班上家长竟让孩子在座位上方便,知识分子在地铁车厢内随意吃东西扔垃圾,赴日游客贪小便宜顺走酒店马桶盖,摩拜单车公器私用,车身上二维码屡遭破坏……这一切,一次又一次的刷新着国民素质的底线。这个道德崩毁的时代,我们需要拯救的不仅仅是遭受空前破坏的生态文明,更需要拯救的是我们的社会文明。
要求:(1)文体不限;(2)选好角度,自定立意,自拟标题;(3)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4)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高二上学期语文段考参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
1、D(A哲学和宗教也有可能“保障人类的精神永远有一个支点即理想”;B不能从画线句中得出“文学更高明”这一结论;C“而哲学和宗教对世界没有这种感情”无中生有。)
2、C(原文并未对两者的影响做评价。)
3、B (A原文没有提到“而观看电影、电视等媒体播放的文学作品却做不到这一点”;C应在“源头”前加“重要”二字;D原因解释错误,应该是“这是因为文学是人类价值建构和精神生长的过程,是人类生存意义的自我确证”。)
二、古文阅读
4、B(“胶”是粘、着地的意思。)
5、B(“晦”是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
6、D(“赞扬了……列子”错。作者认为他尽管达到了较高的境界,但还是有所依靠的。)
7、翻译
(1)然后它才能够凭借风飞行,背对着青天,没有什么可以阻碍它,而后才打算向南飞行。
(得分点:乃,才;培,凭借;夭阏,阻碍;图,计划。语句通顺1分)
(2)并且全世界的人都称赞他,他也不因此而更加奋勉,全世界的人都为难他,他也不会因此而更加沮丧。他能认清自我与外物的分别,辨明荣耀与耻辱的界限,不过如此罢了。
(得分点:举,全;加,更加;非,责难,辩,辨别。语句通顺1分)
三、古诗阅读
8、“诗眼”是首联中的“忧”字。(1分)全诗先写作者生活的艰辛(“心关桂玉”);次写命途的不顺(“运落风波”);最后写生命的衰老(“志气俱消”“ 白发新添”)。(答出相关意思即可,3分)
9、其一,借景抒情。如首联通过描述滞雨通宵未歇,直到天明,侧面暗示作者通宵未眠,表明忧愁之久,内心无时无刻不被忧愁缠绕。(也可分析颈联)。其二,比喻手法,将“百忧”比喻为雨中生机勃勃滋生的青草,表现出忧愁的烦乱纷杂。其三,视觉与听觉结合。树上集聚的早鸦,是作者所见之景;沉闷的鼓声是作者所闻之景。这些景物凄冷萧条,传达出作者愁闷落寞的心情。(答出两种表现手法即可,正确指出是何种手法各1分,举例说明各1分;共4分。)
10、名言名句默写
(1)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2)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3)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四、文学类文本阅读
11(1)答E给3分,答D给2分,答C给1分;答A、B不给分。
11(2)①孤高清傲,在蒲家庄僻冷一角教书;面对知县的到来,只是轻抬眼角,拱手略言;
②自信,先生相信自己“定能教出一两个学生,将来为龙为凤”;
③慧眼识人,根据自己的观察了解,认为蒲留仙和姚明强终会有成就;
④关心学生,两位学生虽与先生多年没有来往,但先生却对他们的情况非常了解;
⑤心思长远、思想深刻。对功名有深刻地认识,认为人应把“功立当代,名扬后世”作为自己的追求。
(答出任意三点给满分)
11(3)①后世之人只知道蒲留仙,不
标签:人教版 高二 必修五 期中试卷
相关:关于“广西桂林市”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597]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