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期中试卷

阅读:526  2016-11-23
标签:粤教版 高二 选修 期中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526]
粤教版高中语文选修《短篇小说欣赏》期中综合检测(二)
粤教版高中语文选修《短篇小说欣赏》期中综合检测(二)
(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第Ⅰ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题。
艺术想象与变态心理
杨守森
变态心理是与常态心理相对的一个概念。一般说来,所谓常态心理是指人们按照现实事理逻辑进行思维的心理状态;所谓变态心理,原是精神病理学意义上的一个术语,原来是指由于心理失调而导致的幻觉、妄想、人格分裂、思维离奇、情绪亢奋等“精神病患者”常常表现出来的一种临床特征。我们这里主要用以借指在艺术创作过程中,由于情感作用而导致的主体的一种异常心理状态。作家、艺术家在艺术想象活动中,当然离不开常态心理的制约,但同时却也常常伴随着一种与“精神病患者”相类似的变态心理过程。因此,常态心理与变态心理的关系,便成为艺术想象必须关注的重要内容之一。
从内在机制来看,心理变态也就是一种物我两忘、如醉如狂、混淆现实与幻景的界限,全神贯注、心驰神往的一种想象状态。正是借助这样一种想象,在艺术家的视野中,才会出现花鸟知春、草木赋愁、高山起舞、大海歌唱,万物皆有灵性,决然不同于客观世界的另一个奇妙世界;在艺术家的笔下,才会出现子虚乌有却又令人陶醉的风光、栩栩如生的动物、呼之欲出的人物等。
作为非病理型的心理变态,其实也是人类普遍存在的现象。正如朱光潜先生所指出的:“任何人的心理都不免带有若干所谓的‘变态’的成分。比如做梦是常事,可受催眠暗示也是常事。而这些心理作用却属于变态心理范围之内。”另如感知错幻、情绪异常,人格精神分裂,也莫不是人人具有的心理体验。
许多看起来悖于生活常理的现象,在艺术家的笔下,之所以会成为真实动人的艺术境界,从这个意义上来看,其实也就是由于作者的变态心理和读者的变态心理产生共鸣的结果。李白诗云:“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这种独特想象的艺术造型,显然是诗人变态心理作用的结果。若用常态心理来看,狂风如何吹心?心挂在树上,人还能活吗?自然与理不通,难以理解。与之相似,杜牧的《江南春》“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曾得到明代文学家杨慎的反驳:“千里莺啼,谁人听得?千里绿映红,谁人见得?若作十里,则莺啼绿红之景,村郭、楼台、僧寺、酒旗,皆在其中矣。”(《升庵诗话》)这种误解便是由于论者用自己的常态心理去判断诗人必不可少的变态心理的结果。不论李白笔下的挂于咸阳树上的心,还是杜牧笔下的千里春光,都是诗人在变态心理作用下,激于情感产生的一种幻想。如果没有这种幻想,只是通过常态心理,实写思念之情,改为“十里莺”,也就没有了情感升腾的诗味,当然也就没有了艺术。
由此可见,艺术之所以为艺术,艺术之所以不同于科学,就在于,科学是以常态心理为基础的思维活动,艺术则必须通过变态心理基础上的想象运动进行。艺术的审美享受,其实也就是一种变态心理的享受,即由作者的变态心理活动引发的读者的变态心理活动过程。人类在日常生活的工作、生活和学习中,大多数靠常态心理进行。经久疲惫之余,听听音乐,看看艺术作品,读读诗歌小说,借助艺术欣赏,便可暂时摆脱眼前现实,进入一种变态心理的想象和幻想的境界。这种主动性的心态调整,自然有助于常态心理的休歇和舒张,这或许便是我们寻常所说的艺术之具有审美愉悦价值的内在原因之一吧。
显然,要实现这样一种审美价值,读者和作者之间,必须构成一种两重变态心理的感应叠合关系,即作品必须设法通过内在特定因素,将其中的变态心理内容自然地转化为审美者的变态心理体验,而要实现这种叠合,情感是其中必不可少的黏合剂。


浏览完整试题(选自《文艺理论研究》,有删改)
1.下列关于“变态心理”的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从精神病理学上来看,变态心理是一种临床特征,常常表现为幻觉、妄想、人格分裂、思维离奇、情绪亢奋等,产生这些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心理失调。
B.从内在机制来看,变态心理是一种想象状态,心理主体由于全神贯注,心驰神往,从而达到一种物我两忘、如醉如狂、混淆现实与幻景的界限的心理状态。
C.从艺术创作过程来看,变态心理是由于情感作用而导致的主体的一种异常心理状态,是艺术创作中依赖的一种接近“精神病患者”的非病理型的心理体验。
D.从艺术的审美享受来看,变态心理主要指读者在艺术欣赏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一种心理状态,是由作者的变态心理活动引发的读者的变态心理活动。
解析A项,“根本原因在于心理失调”,文中无据;B项,“由于全神贯注、心驰神往,从而达到……”强加因果;C项,“依赖的一种接近‘精神病患者’的非病理型的心理体验”与文意不符。
答案D
2.下列对杨慎误解杜牧诗的原因的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杨慎以常态心理去赏读杜牧的《江南春》,故而才有“千里莺啼”改为“十里莺啼”的说法。
B.杨慎在艺术的审美享受上没有非病理型的心理变态,因此在文学欣赏中也体味不到个中之趣。
C.杨慎在赏析《江南春》时,没有与作者的变态心理产生共鸣,从而对此诗产生非艺术性的解读。
D.杨慎在赏析《江南春》时,没有被作者诱入虚幻的艺术之境,构不成一种两重变态心理的感应叠合关系,因而产生了误解。
解析B项,“杨慎在艺术的审美享受上没有非病理型的心理变态”说法过于绝对,杨慎只是在欣赏《江南春》时缺乏非病理型的心理变态。
答案B
3.下列对原文观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常态心理是指人们按照现实事理逻辑进行思维的心理状态。人类在日常生活中,大多要靠常态心理进行,而在艺术创作中则要抛开常态心理,变态心理起关键性作用。
B.艺术必须通过在变态心理基础上的想象运动进行,借助这样的一种想象,艺术家的视野中才会出现决然不同于客观本原世界的另一个美妙奇幻的世界。
C.“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这种独特想象的艺术造型,是诗人变态心理作用的结果。久经疲惫之余,阅读这样的诗歌有助于常态心理的休歇和舒张。
D.情感是作者与读者两重变态心理相互叠合的黏合剂。在情感的作用下,许多看起来有悖于生活常理的现象,会成为真实动人的艺术境界,在作者与读者之间产生共鸣。
解析A项,“在艺术创作中则要抛开常态心理,变态心理起关键性作用”与文意不符。原文说:“作家、艺术家在艺术想象活动中,当然离不开常态心理的制约。”
答案A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4~7题。
原杰,字子英,阳城人。正统十年进士。巡按江西,捕诛剧盗,奸宄敛迹。复按顺天诸府。大水,牧官马者乏刍,马多毙,有司责偿。杰请免之,开中盐引入米振饥。疏入为部所格景帝卒从杰议超擢江西按察使发宁王奠培淫乱事革其护卫治行闻赐诰旌异。成化二年就拜右副都御史,巡抚其地。岁凶振救,民无流移。召为户部左侍郎。时黄河迁决不常,彼陷则此淤。军民就淤垦种,奸徒指为园场屯地,献王府邀赏,王府辄据有之。杰请献者谪戍,并罪受献者。从之。江西盗起,以杰尝再莅其地,得民,诏往治。捕戮六百余人,余悉解散。荆、襄流民数十万,朝廷以为忧。祭酒周洪谟尝著《流民图说》,谓当增置府县,听附籍为编氓,可实襄、邓户口,俾数百年无患。都御史李宾以闻,帝善之。十二年,遂命杰出抚。遍历山溪,宣朝廷德意,诸流民欣然愿附籍。其初至,无产及平时顽梗者,驱还其乡,而附籍者用轻则定田赋。民大悦。因相地势,以襄阳所辖郧县,居竹、房、上津、商、洛诸县中,道路四达,去襄阳五百余里,山林阻深,将吏鲜至,猝有盗贼,府难遥制,乃拓其城,置郧阳府,以县附之。且置湖广行都司,增兵设戍,而析竹山置竹溪,析郧置郧西,析汉中之洵阳置白河,与竹山、上津、房咸隶新府。又于西安增山阳,南阳增南召、桐柏,汝州增伊阳,各隶其旧府。制既定,荐知邓州吴远为郧阳知府,诸县皆择邻境良吏为之。流人得所,四境乂安。将还,以地界湖广、河南、陕西,事无统纪,因荐御史吴道宏自代。诏即擢道宏大理少卿,抚治郧阳、襄阳、荆州、南阳、西安、汉中六府。郧阳之有抚治,自此始也。杰以功进右都御史。杰数扬历于外,既居内台,不欲出。荆、襄之命,非其意也。事竣,急请还朝。会南京兵部缺尚书,以杰任之。杰疏辞。不许。遂卒于南阳,年六十一。郧、襄民为立祠,诏赠太子太保。
(选自《明史•卷一百五十九•列传第四十七》,有删改)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疏入为/部所格/景帝卒从杰议超/擢江西按察使发宁王/奠培淫乱事/革其护卫治/行闻/赐诰旌异/
B.疏入/为部所格景帝/卒/从杰议超擢/江西按察使发宁王奠培/淫乱事革/其护卫治行/闻赐诰旌异/
C.疏入为部/所格景帝卒/从杰议/超擢江西按察/使发宁王奠培/淫乱事革其护卫/治行闻赐/诰旌异/
D.疏入/为部所格/景帝卒从杰议/超擢江西按察使/发宁王奠培淫乱事/革其护卫/治行闻/赐诰旌异/
解析先结合前后文把握大意,然后根据人名、官职名确定主谓短语,然后由大到小切分。
答案D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巡按,巡按御史的简称,是监察御史赴各地的巡视者,负责考核吏治、审理大案等。
B.盐引,指古代官府在商人缴纳盐价和税款后,发给商人用以支领和运销食盐的凭证。
C.流民,是封建社会农村中的一种社会现象,当时村落未定,有人到处流浪、无所事事。
D.赠,既指把东西无偿地送给别人,也指古代皇帝对已死的官员及其亲属的加封。
解析C项,流民指因自然灾害或战乱而流亡在外,生活没有着落的人。
答案C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原杰执法严格,治理盗贼从不手软,原杰在江西有两次严格治理盗贼的经历,第一次,原杰捕获诛杀了强悍的大盗,使违法作乱的人收敛了行迹;第二次,原杰逮捕并诛杀六百多盗贼。
B.原杰关爱百姓,敢于治理高官。当时黄河经常决堤改道,于是军民就开垦淤地,但一些奸邪的人抢夺开垦的土地献给王府,最终原杰就把献土地的人贬去戍边,给接受土地的人定罪。


展开余下试题C.原杰为官深得民心,被百姓牢记。江西有强盗出现,因原杰在这儿为官深得民心,于是他受朝廷委派第三次到江西;他在荆、襄的做法得到百姓的认可,郧、襄的百姓在他死后立祠祭祀。
D.原杰做事注重实地考察,以此获得第一手材料。原杰在察看地形走势时发现郧县位于竹、房等五县之中,与襄阳山林阻隔,官吏很少到达,一旦有盗贼,官府就很难控制,于是设置了郧阳府。
解析B项,“最终原杰就把献土地的人贬去戍边,给接受土地的人定罪”错误,文中有“杰请献者谪戍,并罪受献者”,说明这些只是原杰上疏的内容,文中没有原杰对献土地和收土地的人的处罚记载。
答案B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大水,牧官马者乏刍,马多毙,有司责偿。(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其初至,无产及平时顽梗者,驱还其乡,而附籍者用轻则定田赋。(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这两句话翻译的重点是:“水”,发水;“刍”,草料;“毙”,死亡;“责”,要求;“其……者”,那些……的人;“轻则”,轻的制度。注意语句通顺。
参考答案(1)顺天府发大水,放牧官家马匹的人缺乏草料,许多马匹死去,主管官吏责令他们赔偿。(2)那些刚到此地的流民,平时愚妄不顺从的就驱逐返回他的家乡,附入本地户籍的按轻的制度来确定田赋。
参考译文 原杰,字子英,阳城人。正统十年考中进士。巡按江西时,捕获诛杀强悍的大盗,违法作乱的人收敛了自己的行为。他又巡按顺天府。顺天府发大水,放牧官家马匹的人缺乏草料,许多马匹死去,主管官吏责令他们赔偿。原杰上书请求免于赔偿,建议用输送粮食换取食盐运销权的方式,发给盐引凭证输入米来赈济饥荒。他的奏疏呈入后,被户部阻止,但景帝最后还是听从了原杰的建议。破格提升他为江西按察使。原杰揭发宁王朱奠培淫乱的事情,革去他的护卫。原杰的政绩上报到朝廷,赐诰命奖赏。成化二年,他就任右副都御史,巡抚该地。遇到荒年,他设法赈济救灾,使百姓没有流离迁徙。他被召回任户部左侍郎。当时黄河崩决改道没有规律,不是那里淹没就是这里淤塞。军民在淤塞的地区开垦种植,奸徒却说那些地方是园场屯地,献给王府以邀赏赐,王府便总是据为己有。原杰奏请将献出田地的人贬去戍边,并给接受土地的人加罪。皇帝接受他的建议。江西盗贼起事,因原杰曾两次到那里做官,很得民心,皇上下诏派他去治理。原杰逮捕并杀了六百余人,其他的全部解散。荆、襄地区有流民几十万,朝廷很忧虑。祭酒周洪谟曾著有《流民图说》,说应当增设府县,听任流民附入本地户籍的外地人为本地平民,这样可以核实襄阳、邓州户口,使几百年没有祸患。都御史李宾将该书上奏朝廷,皇上认为好。十二年,就命原杰出朝廷巡视。原杰走遍山川溪谷,宣传朝廷仁德的意旨,流民们都欣然愿意附入当地的户籍。那些刚到此地的流民,平时愚妄不顺从的就驱逐返回他的家乡,附入本地户籍的按轻的制度来确定田赋。百姓非常高兴。原杰又察看地形走势,因襄阳府所辖的郧县,处在竹山、房、上津、商、洛五县之中,道路四达,离襄阳有五百余里,山林阻隔,官吏很少抵达,一旦有盗贼出没,官府难以在远处控制,于是拓展该城,设置郧阳府,使这些县附属于它。他还设置湖广行都司,增加军队设置守卫,从竹山县分出设置竹溪,从郧县分出设郧西,从汉中的洵阳分出设白河,将它们与竹山、上津、房县都归属于新府。又在西安增设山阳,在南阳增设南召、桐柏,在汝州增设伊阳,分别隶属他们原来所属的府。制度定下后,他推荐邓州知州吴远为郧阳知府,各县知县都选择邻境的良吏来担任。流民各得其所,四境平安。他将要回来时,因该地处湖广、河南、陕西交界,事情没有头绪,便推荐御史吴道宏来代替自己。诏令马上提升吴道宏为大理寺少卿,巡抚治理郧阳、襄阳、荆州、南阳、西安、汉中六府。郧阳有巡抚,即从这时开始。原杰以此功劳升为右都御史。原杰多次任职在外,入居都察院后,便不想再出朝廷。他受命赴荆、襄,不是出于自己的意愿。事情办完后,马上请求回朝。正好南京兵部缺尚书,便委任原杰。原杰上疏推辞。皇上不许。他最后死于南阳,终年六十一岁。郧阳、襄阳百姓给他立祠,诏令加封他为太子太保。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第8~9题。
虞美人
寄公度
[宋]舒亶
芙蓉落尽天涵水,日暮沧波起。背飞双燕贴云寒,独向小楼东畔倚阑看。  浮生①只合尊②前老,雪满长安道。故人早晚上高台,赠我江南春色一枝梅。
注①浮生:指人生。②尊:通“樽”,酒杯。
8.请简析上片中“独”字的表达效果。(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对字的表达效果的分析要注意步骤完整,首先要看这个字有没有用到修辞手法,再解释这个字的意思,这个字所在句子的意思,最后点明其表达效果。
参考答案“独”,即孤独,独自,形象地描绘了词人独自一人倚阑眺望的情态,透露出朋友远离、触景而生的孤独惆怅之感。
9.词的最后两句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感情?(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借对方想念自己表达对对方的思念之情是古代诗歌常用的手法,分析这种手法一定要先交代清楚手法,之后复述这句话的意思,最后分析这种手法的表达效果,一般情况都是表达自己的思念之情。
参考答案这两句运用了对面着笔(或虚写、想象)的手法。想象朋友公度远在江南也天天登高望远,思念自己;即使道远雪阻,他也一定会给自己寄赠一枝江南报春的早梅。词人通过这幅想象的画面,来表现自己对远方朋友的无限思念之情。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在《论语》中,孔子以松柏作比,讲述君子的坚毅品格的句子是:   ,   。
(2)杜甫在《望岳》中写到凝望着那云雾缭绕的泰山,自己的心胸都变得无限开阔的句子是:          ,          。
(3)《琵琶行》中,描写作者听着琵琶女第二次弹琴时,自己的内心涌起难以抑制的悲伤凄切之情,因而不禁泣下沾襟的句子是:       ?         。
答案(1)岁寒 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2)荡胸生曾云 决眦入归鸟 (3)座中泣下谁最多 江州司马青衫湿
乙 选考题
请在第三(11)、四(12)两题中选定其中一题作答。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4)题。(25分)
晚饭花
汪曾祺
晚饭花就是野茉莉。因为是在黄昏时开花,晚饭前后开得最为热闹,故又名晚饭花。
野茉莉,处处有之,极易繁衍。高二三尺,枝叶披纷,肥者可荫五六尺。花如茉莉而长大,其色多种易变。子如豆,深黑有细纹,中有瓤,白色,可作粉,故又名粉豆花。曝干作蔬,与马兰头相类。根大者如拳、黑硬,俚医以治吐血。
——吴其浚:《植物名实图考》
李小龙的家在李家巷。
这是一条南北向的巷子,相当宽,可以并排走两辆黄包车。但是不长,巷子里只有几户人家。
西边的北口一家姓陈。这家好像特别的潮湿,门口总飘出一股湿布的气味,人的身上也带着这种气味。他家有好几棵大石榴,比房檐还高,开花的时候,一院子都是红通通的。结的石榴很大,垂在树枝上,一直到过年下雪时才剪下来。陈家往南,直到巷子的南口,都是李家的房子。
东边,靠北是一个油坊的堆栈,粉白的照壁上黑漆八个大字“双窨香油,照庄发客”。
靠南一家姓夏。这家进门就是锅灶,往里是一个不小的院子。这家特别重视过中秋。每年的中秋节,附近的孩子就上他们家去玩,去看院子里还在开着的荷花,几盆大桂花,缸里养的鱼;看他家在院子里摆好了的矮脚的方桌,放了毛豆、芋头、月饼、酒壶,准备一家赏月。


展开余下试题在油坊堆栈和夏家之间,是王玉英的家。
王家人很少,一共三口。王玉英的父亲在县政府当录事,每天一早便提着一个蓝布笔袋、一个铜墨盒去上班。王玉英的弟弟上小学。王玉英整天一个人在家。她老是在她家的门道里做针线。
王玉英家进门有一个狭长的门道。三面是墙:一面是油坊堆栈的墙,一面是夏家的墙,一面是她家房子的山墙。南墙尽头有一个小房门,里面才是她家的房屋。从外面是看不见她家的房屋的。这是一个长方形的天井,一年四季,照不进太阳。夏天很凉快,上面是高高的蓝天,正面的山墙脚下密密地长了一排晚饭花。王玉英就坐在这个狭长的天井里,坐在晚饭花前面做针线。
李小龙每天放学,都经过王玉英家的门外。他都看见王玉英(他看了陈家的石榴,又看了“双窨香油,照庄发客”,还会看看夏家的花木)。晚饭花开得很旺盛,它们使劲地往外开,发疯一样,喊叫着,把自己开在傍晚的空气里。浓绿的,多得不得了的绿叶子;殷红的,胭脂一样的,多得不得了的红花;非常热闹,但又很凄清,没有一点声音。在浓绿浓绿的叶子和乱乱纷纷的红花之前,坐着一个王玉英。
这是李小龙的黄昏。要是没有王玉英,黄昏就不成其为黄昏了。
李小龙很喜欢看王玉英,因为王玉英好看。王玉英长得很黑,但是两只眼睛很亮,牙很白。王玉英有一个很好看的身子。红花、绿叶、黑黑的脸、明亮的眼睛、白的牙,这是李小龙天天看的一张画。
王玉英一边做针线,一边等着她的父亲。她已经焖好饭了,等父亲一进门就好炒菜。
王玉英已经许了人家。她的未婚夫是钱老五。大家都叫他钱老五。不叫他的名字,而叫钱老五,有轻视之意。老人们说他“不学好”。人很聪明,会画两笔画,也能刻刻图章,但做事没有长性。教两天小学,又到报馆里当两天记者。他手头并不宽裕,却打扮得像个阔少爷,穿着细毛料子的衣裳,梳着油光光的分头,还戴了一副金丝眼镜。他交了许多“三朋四友”,风流浪荡,不务正业。都传说他和一个寡妇相好,有时就住在那个寡妇家里,还花寡妇的钱。
这些事也传到了王玉英的耳朵里,连李小龙也都听说了嘛,王玉英还能不知道?不过王玉英倒不怎么难过,她有点半信半疑。而且她相信她嫁过去,他就会改好的。她看见过钱老五,她很喜欢他的人才。
钱老五不跟他的哥哥住。他有一所小房,在臭河边。他成天不在家,门老是锁着。
李小龙知道钱老五在哪里住。他放学每天经过。他有时扒在门缝上往里看:里面有三间房,一个小院子,有几棵树。
王玉英也知道钱老五的住处。她路过时,看看两边没有人,也曾经扒在门缝上往里看过。
有一天,一顶花轿把王玉英抬走了。
从此,这条巷子里就看不见王玉英了。
晚饭花还在开着。
李小龙放学回家,路过臭河边,看见王玉英在钱老五家门前的河边淘米。只看见一个背影。她头上戴着红花。
李小龙觉得王玉英不该出嫁,不该嫁给钱老五。他很气愤。
这世界上再也没有原来的王玉英了。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小说中多处描写王玉英做针线活的情景,意在刻画她善于操持家务、勤劳淳朴、本分能干,同时又逆来顺受的形象。
B.王玉英在出嫁前,曾趁无人时,扒在未婚夫钱老五家的门缝上往里看,这一细节刻画出她对钱老五十分怀疑的心理。
C.这篇小说体现了汪曾祺小说的散文化特点,故事情节十分简单,人物着色清淡,细节处理富有个性,语言淡而隽永。
D.在这篇小说中,作者安排了两条线索,分别叙述了男女主人公的故事,这两条线索看似平行发展,实则是连在一起的。
E.作者以细描的手法勾勒出钱老五的不务正业、虚荣、朝三暮四等特点,为下文写王玉英的悲剧结局埋下伏笔。
解析A项,“逆来顺受”这个特点牵强。B项,分析错误。E项,描写手法应为“白描”,且以悲剧结局来形容王玉英有些言过其实。
答案答C给3分,答D给2分,答A给1分;答B、E不给分。
(2)根据小说内容,简要概括王玉英的形象。(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此题考查对小说人物形象的概括。作者描写的生活场景、人物的心理和行为,特别是王玉英的肖像、针线、对钱老五的看法,更能凸显人物的形象。但是小说更多的是采用了侧面描写的手法,如李小龙对王玉英的眷恋、晚饭花的暗喻。这些都是解答此题的钥匙。
参考答案王玉英是一个安分、勤劳、质朴、善良、对生活充满信心、不盲听盲从的女子。她照顾父亲和弟弟的生活,擅长女红,对爱情充满渴望,纯朴,娴静。
(3)在王玉英出场前,作者对王玉英家的狭长门道作了详细介绍,请简要分析这样写的作用。(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此题考查鉴赏小说的环境描写。作者对人物生活环境的描写,既有交代人物身份、渲染环境氛围的作用,也有暗示人物思想、心理等方面的作用。
参考答案①交代人物所处的环境,表明王玉英是一个平凡、普通人家的姑娘。②渲染了古朴、宁静的氛围,烘托了人物的纯朴、宁静之美。③凸显了狭长、封闭的特点,暗示了王玉英内心世界静水微澜、不为人知,也暗示了社会环境的保守。
(4)小说多次写花,请简要分析这样写对表现人物形象各有什么作用。(8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在这篇小说中,作者写到了石榴花、荷花、晚饭花,石榴花的张扬,荷花的高雅,晚饭花的朴实,对塑造人物形象有映衬和暗示的作用。晚饭花的普通实则暗示了王玉英的朴实,晚饭花开得热烈、繁密实则暗示了王玉英对生活的热烈追求。作者用石榴花和荷花与晚饭花对比,写了普通人对生活的憧憬与热爱。
参考答案①开篇对晚饭花的说明交代了开花时间及常见、实用的特点,为表现王玉英的平凡、质朴作铺垫。②描写王玉英家的晚饭花则突出了其恣意开放而又无人欣赏的特点,意在烘托王玉英美丽、朴实、卑微、忧伤的形象。③提到陈家的石榴花、夏家的荷花和桂花,是以它们的引人注目和晚饭花的不起眼构成鲜明对比,烘托王玉英的平凡、恬静。④婚后头上的红花,表现了王玉英新嫁娘的身份,体现了她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4)题。(25分)
一辈子和诗词谈恋爱
赵小兰
“新知识、旧道德”的启蒙教育
叶嘉莹出生在北京的一个大家族,本姓叶赫那拉,祖上是蒙古裔的满
标签:粤教版 高二 选修 期中试卷
相关:关于“粤教版高中”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526]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