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中考知识点专题训练
阅读:1351 2016-11-30
标签:
人教版
九年级
总复习
中考知识点专题训练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351]
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初三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2)
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初三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2)
(一)子仪大度
汾阳王①宅在亲仁里,大启其第,任人出入不问。麾下将吏出镇来辞。王夫人及爱女方临妆,令帨汲水,役之不异仆隶。他日子弟列谏,不听,继之以泣,曰:“大人功业隆赫,而不自崇重,贵贱皆游卧内,某等以为虽伊、霍②不当如此。”公笑谓曰:“尔曹③固非所料。且吾马食官粟者五百匹,官饩者一千人,进无所往,退无所据。向使崇垣扃户④,不通内外,一怨将起,构以不臣,其有贪功害能之徒成就其事,则九族齑粉,噬脐莫追。今荡荡无间,四门洞开,虽谗毁欲兴,无所加也!”诸子拜服。
鱼朝恩⑤尝修具邀公,或言将不利公,其下愿裹甲以从。子仪不许,但以家僮数人往。朝恩曰:“何车骑之寡?”子仪告以所闻。朝恩惶恐曰:“非公长者,得无致疑。”
(选自《智囊》)
【注释】①汾阳光:郭子仪,封汾阳郡王。②伊、霍:伊尹,商汤之臣;霍光,受汉武帝顾命辅佐昭帝。皆是历史上的名相。③尔曹:你们。④崇垣扃户:围墙高立,门户紧闭。⑤鱼朝恩:宦官,恃宠骄横,后为唐代宗下令缢杀。
【阅读指津】
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这样评价郭子仪:“功盖天下而主不疑,位极人臣而众不嫉,穷奢人欲而人不非之。”这二句评语,古往今来的文臣武将梦寐以求其一而不得,郭子仪却当之无愧地囊括了。
选文的两个事例分别表现了郭子仪的光明磊落、平易近人、宽宏大量、坦诚相见。他的洞察世事、为人之谋能给我们的生活、学习带来诸多有益启示。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大启其第( ) (2)麾下将吏出镇来辞( )
(3)鱼朝恩尝修具邀公( ) (4)或言将不利公( )
2.下列句子中加点“以”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两项是( )
A.以袅拥覆 B.某等以为虽伊、霍不当如此
C.构以不臣 D.子仪告以所闻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今荡荡无间,四门洞开,虽谗毁欲兴,无所加也!
(2)非公长者,得无致疑。
4.结合文章内容。谈淡郭子仪的过人之处以及带给你的启示。
(二)甲乙相善
甲与乙相善,甲延乙理家政。及官抚军①,并使佐官政,惟其言是从,久而赀财皆为所干没②,始悟其奸,稍稍谯③责之。乙挟甲阴事,遽反噬④。甲不胜愤,乃投牒诉城隍。
夜梦城隍语之曰:“乙险恶如是,公何以信任不疑?”
甲曰:“为其事事如我意也。”
神喟然曰:“人能事事如我意,可畏甚矣!公不畏之,而反喜之,不公之绐⑤而绐谁耶?渠⑥恶贯将盈,终必食报,若公则自贻伊戚⑦,可无庸诉也。”
(选自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注释】①官抚军:做官至抚军。抚军,官职名。②干没:吞没。③ 谯:责备。④反噬:反咬一口。⑤绐(dài):同“绐”,哄骗,欺骗。⑥渠:他。⑦自贻伊戚:自作自受。
【阅读指津】
有些人喜欢事事迎合别人的心意,而他们常有险恶的用心。他们往往损人利己,令人害怕。但有些人却对这种险恶的人深信不疑,结果养虎为患,自食恶果。
浏览完整试题
本文的甲被乙的唯命是从所迷惑,重用此人,结果反受其乱。故事蕴含的道理很能发人深思:忠言逆耳利于行。我们是不是也应该听听反面的声音呢?要知道:对手存在的价值是更好地完善自己!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甲延乙理家政( )
(2)惟其言是从( )
(3)甲不胜愤( )
(4)夜梦城隍语之曰( )
2.下列加点词意思不同的一组是( )
A.及官抚军 及郡下,诣太守
B.乙险恶如是 是以谓之文也
C.始悟其奸 不能名其一处也
D.渠恶贯将盈 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乙险恶如是,公何以信任不疑?
(2)公不畏之,而反喜之,不公之绐而绐谁耶?
4.从“甲”的经历中,你能得到怎样的做人道理?
(三)蹇叔哭师
杞子①自郑使告于秦曰:“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②,若潜师以来,国可得也。”穆公访
诸蹇叔③。蹇叔曰:“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师劳力竭,远主④备之,无乃不可乎?师之所
为,郑必知之。勤而无所,必有悖心⑤。且行千里,其谁不知?”公辞焉。召孟明、西乞、
白乙⑥使出师于东门之外。蹇叔哭之曰:“孟子!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公使谓之曰:“尔
何知!中寿,尔墓之木拱⑦矣。”蹇叔之子与师,哭而送之,曰:“晋人御师必于崤⑧,崤有
二陵焉。其南陵,夏后皋⑨之墓也;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
秦师遂东。
……
秦伯素服郊次,乡师而哭,曰:“孤违蹇叔,以辱二三子,孤之罪也。不替孟明,孤之
过也,大夫何罪?且吾不以一眚掩大德。”
(选自《左传》)
【注释】①杞子:秦国夫夫。②管,钥匙。③蹇叔:秦国老臣。④远主:指郑君。⑤悖(bèi)
心:违逆之心,反感。⑥孟明:秦国大夫,姓百里,名视,字孟明。奈国元老百里奚之子。西
乞:秦国大夫, 姓西乞,名术。白乙:秦国大夫,姓白乙,名丙。这三人都是秦国将军。⑦拱:
两手合抱。⑧崤 (xiáo):山名.在今河南洛宁西北。⑨夏后皋:夏代君主。名皋,夏某的祖父。
后,国君
【阅读指津】
秦穆公急欲扩张自己的势力,导致他犯了一个致命的、常识性的错误,违反了“知己知
彼”这个作战的基本前提。敌人早有防备,以逸待劳,必定获胜;劳师远袭,疲惫不堪,没
有战斗力,必定惨败。
本文的蹇叔在分析了敌我情况之后,认为秦师必败,蹇叔料事如神,秦军后来果然在崤
山大败而归,兵未发而先哭之,实在是事前就为失败而哭,蹇叔确实是先知。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若潜师以来( ) (2)穆公访诸蹇叔( )
(3)公辞焉( ) (4)晋人御师必于崤( )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劳师以袭远 以辱二三子
B.公使谓之曰 尔墓之木拱矣
C.余收尔骨焉 虽鸡狗不得宁焉
D.出师于东门之外 晋人御师必于殽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勤而无所,必有悖心。且行千里,其谁不知?
(2)孤之过也,大夫何罪?且吾不以一眚掩大德。
4.同为“哭师”, 蹇叔与秦伯的“哭”有何不同?
(四)卫鞅变法
孝公①既用卫鞅②,鞅欲变法,恐天下议己。
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徒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徒。复曰:“能徒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徒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下令。令行于民期年,秦民之国都言初令之不便者以千数。于是太子犯法。卫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将法太子。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③,默④其师公孙贾。明日,秦人皆趋令。行之十年,秦民大说,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秦民初言令不便者有来言令便者。
(选自《史记·商君列传》)
【注释】①孝公:秦孝公。②卫鞅:人名,即商鞅。③虔:人名④黥( qíng):古代的一种刑罚,在脸上刺上记号或文字并涂上墨。
【阅读指津】
卫鞍,战国时期政治家、思想家,先秦法家代表人物。卫鞅应秦孝公求贤令人秦,说服秦孝公变法图强。孝公死后,商鞅受到秦贵族诬害以及秦惠文王的猜忌,车裂而死。其在秦执政二十余年,秦国大治,史称“商鞅变法”。
本文写的是卫鞅变法前的准备和变法后执行的力度。为了取信于民,他悬木设赏;为了推行新法,他从太子下手。最终使秦国走向强大,为秦始皇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孝公既用卫鞅( ) (2)恐民之不信( )
(3)令行于民期年( ) (4)行之十年( )
2.下列加点词的古今义相同的一项是( )
A.明日,秦人皆趋令 B.复立楚国之社稷
C.于是太子犯法 D.法之不行,自上犯之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
(2)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
4.从本文看,卫鞅变法成功的原因有哪些?
(五)郑同论兵
郑同北见赵王。赵王曰:“子南方之传士①也,何以教之?”郑同曰:“臣南方草鄙之人也,何足问?虽然,王致之于前,安敢不对乎?臣少之时,亲尝教以兵。”赵王曰:“寡人不好兵。”郑同因抚手仰天而笑之曰:“兵固天下之狙②喜也,臣故意大王不好也。臣亦尝以兵说魏昭王,昭王亦曰:‘寡人不喜。’臣曰:王之行能如许由③乎?许由无天下之累,故不受④也。今王既受先王之传;欲宗庙之安,壤地不削,社稷之血食⑤乎?’王曰:‘然。’今有人操随侯之珠,持丘之环,万金之财,时宿于野,内无孟贲⑥之威,荆庆之断,外无弓弩之御,不出宿夕,人必危之矣。今有强贪之国,临王之境,索王之地,告以理则不可,说以义则不听。王非战国守圉之具,其将何以当之?王若无兵,邻国得志矣。”赵王曰:“寡人请奉教。”
展开余下试题
(《战国策·赵策三》,有删改)
【注释】①传士:博学之士。②狙:狡猾,文中指狡猾的人。③许由:尧舜时代的贤人。④不受:不接受尧的禅让。⑤社稷之血食:社稷之神得到祭祀。⑥孟贲:与后面的“荆庆”,都是战国著名武士。
【阅读指津】
高洁的道德完人许由只能呆在世外,世上的人如果要做许由,那么只有隐居的一条路。如果要呆在人类社会,要在世上建功立业,必须抛弃掉道德上迂腐的肤浅之见。在这个人欲横流的世界上,如果仅有王道和仁义,而没有谋略和兵法,那么伤害、侵略就会随之而来,国将不国,一切都会不安全。兵法谋略的根本目的就在于保证道义的完善。策士郑同用有钱人没有保护措施会被人杀害这个形象的比喻说明了兵法、谋略、防人之心必须存在的道理。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亲尝教以兵( ) (2)臣故意大王不好也( )
(3)外无弓弩之御( ) (4)郑同北见赵王( )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臣南方草鄙之人也 人必危之矣
B.王若无兵 猛浪若奔
C.告以理则不可 臣亦尝以兵说魏昭王
D.说以义则不听 入则无法家拂士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虽然,王致之于前,安敢不对乎?
(2)王非战国守圉之具,其将何以当之?
4.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郑同的性格特点。
(六)好显人品
【甲】万历末,詹懋举为颍州守①,偶召木工,詹适弹琴,工立户外,娇首画指,若议其善否者。呼问之曰:“颇善此乎?”曰:“然。”使之弹,工即鼓前曲一过②,甚妙。詹大惊异,诘所自。工曰:“家在西郭外,曾见一老人,贸薪入城,薪担头常囊琴③,因请观之,闻其弹,心复悦之,遂受学耳。”詹予以金,不受,曰:“某,木工也,受工之直而已。”又曰:“公琴皆下材,工有琴,即老人所贻,今以献公。”果良琴也。詹乃从之学,一时琴师莫能及。 (选自清朝王士祯《池北偶记》)
【乙】钟弱翁所至,好贬驳榜额字画,必除去之,出新意,自立名为重书之,然书实不工,人皆苦之。尝过庐陵一山寺,有高阁壮丽。弱翁与僚属部曲④拥立,望其榜,曰“定惠之阁”,旁题姓名漫灭。弱翁放意⑤称谬,使僧梯取之,拂拭就视,乃鲁公颜真卿书。弱翁顾谓曰:“似此字画,何不刻石?”即令刻石。传者以为笑。
(选自《钟弱翁好为人师》)
【注释】①守:镇守,做……知州。②一过:一遍。③囊琴:用袋子装着琴。④部曲:侍从兵士。⑤放意:随
【阅读指津】
詹懋举跟一个木匠学琴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天外有天,人外有人。文章采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表现了木匠琴艺的高超。
钟弱翁自己书法不好,却喜欢四处卖弄,并且以贬低别人来抬高自己,结果他有眼不识泰山,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贬低颜真卿的书法,发现真相后又赞赏有加,给人以笑柄。
同是爱好,有人通过学习来提升自己,有人显摆而贬低自己,孰优孰劣,一目了然。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偶召木工( ) (2)即老人所贻( )
(3)必除去之( ) (4)使僧梯取之( )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詹予以金 今以献公
B.因请观之 受工之直而已
C.乃鲁公颜真卿书 乃悟前狼假寐
D.传者以为笑 自立名为重书之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工立户外,矫首画指,若议其善否者。
(2)弱翁顾谓曰:“似此字画,何不刻石?”
4.詹懋举喜琴,钟弱翁好字,而两人的品性有什么不同?请简要回答。
(七)骆统传记
骆统字公绪,会稽乌伤人也。父俊,官至陈相,为袁术所害。统母改适①,为华歆小妻,统时八岁,遂与亲客归会稽。其母送之,拜辞上车,面而不顾,其母泣涕于后。御者曰:“夫人犹在也。”统曰:“不欲增母思,故不顾耳。”事适母②甚谨。时饥荒,乡里及远方客多有困乏,统为之饮食衰少。其姊仁爱有行,寡归无子,见统甚哀之,数问其故。统曰:“士大夫糟糠不足,我何心独饱!”姊曰:“诚如是,何不告我,而自苦若此?”乃自以私粟与统,又以告母,母亦贤之,遂使分施,由是显名。
以随陆逊破蜀军于宜都,迁偏将军。黄武③初,曹仁攻濡须,使别将常雕等袭中洲,统与严圭共拒破之,封新阳亭侯,后为濡须督。数陈便宜,前后书数十上,所言皆善,文多故不悉载。年三十六,黄武七年卒。
(节选自《三国志·吴志·骆统传》)
【注释】①适:改嫁。②适母:古代称父之正妻。③黄武:三国时东吴君主孙权的第一个年号。
【阅读指津】
骆统为三国期间的名人,其效力在孙权帐下。选文第一段主要写了关于骆统的两件事:骆统母亲改嫁,他为了不让母亲担忧,八岁的骆统在与母亲分别时强忍着不回头;第二件事,家乡闹饥荒,为了资助乡邻,他减少了(自已的)饮食,感动了嫡母和姐姐,把粮食分施给别人,因此声名显扬。第二段简要交代了骆统的军事功绩和官职变化以及他的英年早逝。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事适母甚谨( ) (2)其姊仁爱有行( )
(3)母亦贤之( ) (4)统与严圭共拒破之( )
2.下列对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乃自以私粟与统②以随陆逊破蜀军于宜都③数问其故④文多故不悉载
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相同。 B.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C.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不同。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不欲增母思,故不顾耳。
(2)诚如是,何不告我,而自苦若此?
4.下列对人物的分析评价有错误的一项是( )
A.为了不让母亲担忧,八岁的骆统在与母亲分别时强忍着不回头,可见他年少懂事。
B.骆统十分孝顺,尽管母亲改嫁,但他侍奉母亲一如既往。
C.骆统总是为他人着想,把自己的粮食分施给别人,因此声名显扬。
D.骆统参与军事行动,先后打了两次胜仗,多有战功,显示了较高的军事才能。
(八) 东坡还宅
建中靖国元年,坡自儋北①归,居阳羡。阳羡士大夫犹畏而不敢与之游。独士人邵民瞻
展开余下试题
从学于坡。坡亦喜其人,时时相与杖策,过长桥,访山水为乐。
邵为坡买一宅,坡倾囊仅能偿之,后择吉日入新第。夜与邵步月,偶至村落,闻妇人哭声极哀。坡听之,曰:“异哉,何其悲也!岂有大难割之爱,触于其心钦?吾将问之。”遂推扉而入,则一老妪,见坡,泣自若。坡问其故,妪曰:“吾家有一居,相传百年,保守不敢动,以至于我。而吾子不肖,遂举以售诸人。吾今日迁徒来此,百年旧居,一旦诀别,宁不痛心!此吾所以泣也。”坡亦为之怆然。问其故居所在,则坡倾囊所得者也。坡因再三慰抚,徐谓之曰:“妪之故居乃吾所售也不必深悲,今当以是屋还妪。”即命取屋券②,对妪焚之。呼其子,命翌日迎母还旧第,竟不索其直。
坡自是遂回毗陵③,不复买宅,而借塘桥孙氏居暂憩焉。
(选自《梁溪漫志》)
【注释】①儋北:地名,在海南省。②屋券:房契。③毗陵:地名,现常州一带。
【阅读指津】
绍圣四年,年已62岁的苏轼被一叶孤舟送到了徼边荒凉之地—海南岛儋州(今海南儋
县)。他在这里办学堂,兴学风,以致许多人不远千里,追至儋州,跟从苏轼学习。元符三年大赦,苏轼复任朝奉郎,北归途中,于建中靖国元年七月二十八日(1101年8月24日)卒于常州。
本文写的是苏轼寄居常州时买人旧宅,结果巧遇旧宅老主悲戚痛哭,于是,他把宅子还给人家,连钱都没要;自己却寄人篱下。由此可见苏轼人品之高洁。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坡倾囊仅能偿之( ) (2)宁不痛心( )
(3)访山水为乐( ) (4)竟不索其直( )
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吾将问之 上使外将兵
B.坡问其故 坡亦喜其人
C.(坡)徐谓之曰 徐喷以烟
D.后择吉日入新第 后天下之乐而乐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岂有大难割之爱,触于其心欤?
(2)问其故居所在,则坡倾囊所得者也。
4.本文表现了苏东坡哪些美德?请结合本文加以分析。
(九)九曲亭记
子瞻迁于齐安①,庐于江上。齐安无名山,而江之南武昌诸山,陂陁②蔓延,涧谷深密,中有浮图精舍,西曰西山,东曰寒溪,依山临壑,隐蔽松枥,萧然绝俗,车马之迹不至。每风止日出,江水伏息,子瞻杖策载酒,乘渔舟,乱流③而南。山中有二三子,好客而喜游。闻子瞻至,幅巾迎笑,相携徜徉而上。穷山之深,力极而息,扫叶席草,酌酒相劳。意适忘反,往往留宿于山上。以此居齐安三年,不知其久也。
然将适西山,行于松柏之间,羊肠九曲,而获少平。游者至此必息,倚怪石,荫茂木,俯视大江,仰瞻陵阜④,旁瞩溪谷,风云变化,林麓向背,皆效于左右。有废亭焉,其遗址甚狭,不足以席众客。其旁古木数十,其大皆百围千尺,不可加以斤斧。子瞻每至其下,辄睥睨⑤终日。一旦大风雷雨,拔去其一,斥其所据,亭得以广。子瞻与客入山视之,笑曰:“兹欲以成吾亭邪!”遂相与营之。亭成,而西山之胜始具,子瞻于是最乐。
(选自苏辙《武昌九曲亭记》)
【注释】①齐安:即黄州。当时苏软贬谪黄州,苏辙贬谪筠州。②陂陁(tuó) :高低起伏,不平坦。③乱流:横渡江水。④陵阜:高山⑤睥睨(bì nì):侧目斜视,有所打算。
【阅读指津】
本篇作于元丰五年(1082)。当时作者贬谪筠州,苏轼贬谪黄州,政治遭遇不得志,但他们都不消沉。苏轼贬居黄州的第三个年头,在三国东吴遗迹的废九曲亭旧址上,重建此亭,落成之后,请苏辙写亭记。这篇亭记便是记述苏轼重建武昌九曲亭的由来,阐发苏轼“适意为悦”的思想情趣,表现出苏轼的游乐山水中自有磊落胸怀和洒脱风度,其中也寄托着作者自己的意绪。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车马之迹不至( ) (2)好客而喜游( )
(3)然将适西山( ) (4)游者至此必息( )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以此居齐安三年 兹欲以成吾亭邪
B.行于松柏之间 往往留宿于山上
C.而以适意为悦 而西山之胜始具
D.而江之南武昌诸山 子瞻与客人山视之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风云变化,林麓向背,皆效于左右。
(2)笑曰:“兹欲以成吾亭邪!”遂相与营之。
4.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现武昌诸山“萧然绝俗”的景象和苏轼“意适”心境的一组是( )
A.①其旁古木数十,其大皆百围千尺
②子瞻每至其下,辄睥睨终日
B.①每风止日出,江水伏息
②子瞻杖策载酒,乘渔舟,乱流而南
C.①依山临壑,隐蔽松枥
②扫叶席草,酌酒相劳
D.①羊肠九曲,而获少平
②风云变化,林麓向背
(十)
裴度,字中立,河东闻喜人。王师讨蔡,以度视行营诸军,还,奏攻取策,与帝意合。时方连诸道兵,环挐②不解,内外大恐,
上一篇:
江苏省扬州市竹西中学2016-2017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下一篇:
江苏省扬州市竹西中学2017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标签:
人教版
九年级
总复习
中考知识点专题训练
相关:
关于“2016-2017学”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351]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