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期中试卷
阅读:600 2016-11-30
标签:
苏教版
高二
必修五
期中试卷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600]
浙江省宁波诺丁汉大学附属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宁波诺丁汉大学附属中学
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年级 [语文]试题卷
答卷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命题人:[邓颇] 校对人:[陈玲]
一. 语言文字运用(每小题3分,共21分)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提供(gòng) 胚芽(pēi) 老趼(jiǎn) 差强人意(chā)
B.间断(jiàn) 忌惮(dàn) 先妣(bǐ) 长歌当哭(dàng)
C.强颜(qiáng) 墙垣(yuán) 瓦楞(léng) 风流倜傥(tǎng)
D.浸渍(zì) 谂知(shén) 笑靥(yàn) 呱呱而泣(gū)
2.下列句子中没有别字的一项是( )
A. 至于这一回在弹雨中互相救助,虽陨身不恤的事实,则更足为中国女子的勇毅,虽遭阴谋秘计,压抑至数千年,而终于没有消亡的证明了。
B.恶耗传来,OECD下调今明两年全球经济增速预估,并表示今年及明年全球经济增速将放缓到金融危机以来的最低水准,全球化贸易停滞,或使全球经济增长急剧放缓。
C.夜凉如水,寥落的星星倒映在这平静的波澜里,窗外树丛里微风拂过,留下一串呢喃耳语和满山暗香芳涟,一弯浅黄色的弦月悬于浩渺深空,像一尾银狐盘踞在广寒宫中。
D.形散而神不散的散文是倍受读者青睐的文体,古今中外的文学大家都曾凭借手中的生花妙笔,写下无数文采斐然、烩炙人口的名篇。
3.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①各种高校排名一直是被口水仗 的地方,不曾想教育部所属的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高等教育研究中心也来凑热闹,发布了《中国高等学校绩效评价报告》,被各大媒体热棒。
②阿Q这个人物也是有生活 的,更重要的是他反映了那个时代国民精神的一些弊病。
③盘点近年来的网络之争, 与回应互现,一次次的去伪存真、一次次的抽丝剥茧,让网友在争论中擦亮了眼睛,明辨了是非,学会了批判。
A.淹没 原形 置疑 B.湮没 原形 质疑
C.淹没 原型 质疑 D.湮没 原型 置疑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运用恰当的一项是
A.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8月份超过90%的城市房价上涨,北京的新房更是出现了连续七个月的环比上涨,8月同比涨幅达到23.5%,过高的房价让普通市民叹为观止。
B.班长在征文比赛中得了第二名,大家都夸她是才女,她却求全责备,谦虚地说年级里水平比她高的同学有很多,自己的文章还存在很多不足。
C.陶渊明早年曾经几度出仕,后来因为不满当时黑暗腐败的政治而走上归隐之路,过起了瓜田李下的田园生活。
D.他搜集了许多经济学方面的图书来看,仿佛走进了令人应接不暇的名胜区,每跨一步总要点头叫绝,赞叹地说“平生初见”。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生存》作者是一位蛰居海外二十多年的加拿大籍华裔女作家之手。
B.国家将在“十二五”期间推进供养型、养护型、医护型养老,实现每千名老年人拥有30张养老床位。
C.能否使课堂教学回归教育的本真,是课堂教学效率能否得到提高的关键,也是引导学生成为有诗意追求的人的关键。
D.如果心中淡了人民这个情怀,干事少了群众这把尺子,不能做到“己之温,思人之寒;己之安,思人之艰”,我们就会被人民唾弃。
6.填入下面空缺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有人说,每一种灾难都是一种祝福,每一种创作都是一种成熟。此言不虚。有时灾难是人生中的一场风雨雷电, ;有时灾难是人生中必经的一窑烈火,经其淬炼洗礼,我们从泥坯蜕变为瓷器,不留烟熏火燎的痕迹,只留沉静内敛的光华。
浏览完整试题
A.我们旁逸斜出的枝枝丫丫被它劈去,我们的主干却能叶舒花朗,愈加挺拔
B.劈去我们旁逸斜出的枝枝丫丫,我们的主干却能叶舒花朗,愈加挺拔
C.劈去我们旁逸斜出的枝枝丫丫,使我们的主干叶舒花朗,愈加挺拔
D.我们旁逸斜出的枝枝丫丫被它劈去,使我们的主干叶舒花朗,愈加挺拔
7.下列公益广告,修辞方法与示例相同的一项是 ( )
(示例):送人玫瑰,手有余香。(关爱他人)
A.如果不从现在开始节约水资源,人类看到的最后一滴水将是自己的眼泪。(节约用水)
B.生命就像一面镜子,你微笑所以她微笑,你皱眉所以她皱眉。(热爱生命)
C.同样的年龄,不一样的生活。(关爱留守儿童)
D.动物是人类亲密的朋友,人类是动物信赖的伙伴。(保护动物)
8.下列对联与传统节日无关的一项是( )
A.步步登高开视野 B.溶溶月色连灯市
年年重九胜春光 霭霭春色满夜城
C.燕过重门留好语 D.艾草驱瘴千门福
莺迁乔木报佳音 碧水竞舟十里欢
二、现代文阅读(共26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9题。(6分)
在中国古代诗歌理论中,言意关系是一个很突出的问题,对诗歌创作与诗歌欣赏影响至深。注重言外之意,这不仅是中国诗歌的特点,也是中国古代文学艺术共同的特点。诗歌求言外之意,音乐求弦外之音,绘画求象外之趣,其中的美学观念是相通的,都要求虚中见实。《 列子• 汤问》载:韩娥鬻歌“余音绕梁,三日不绝”。那余音似乎更能撩动人的情思,引起人的回味。白居易的《 琵琶行》描写琵琶曲暂停时的情景说:“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白居易是深得中国艺术妙趣的。古代的绘画要术在有限的形象之外寄托不尽的意趣,往往在画面上留出大片空白,启发观者自己去想象、补充,正如包世臣《安吴论书• 述书上》引邓石如的话说:“字画疏处可以走马,密处不使透风,奇趣乃出。”在戏曲舞台上,不设道具或仅设极少的一点道具,也主要是靠演员的动作暗示种种生活场景,给观众留下许多想象的余地。
言外之意,弦外之音,象外之趣。都是以有尽寓无尽。语言作为思维的工具,不可能没局限性,不一定能够完全表达人们所想的东西。语言实质上只表达普遍的东西,但人们所想的却是特殊的东西、个别的东西。在一首诗里,言总是有尽的,绝句不过四句,律诗不过八句,写得再长也有终结。但是这有尽的言所包涵的意味,它们所给予读者的启发却应当是无尽的。任何一首诗都有它的主题,可是不同时代的读者,或同一时代的不同读者,联系各自的生活经验,对它就会有不同的体会。即使是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候读同一首诗,也会有不同的感受。中国古代的诗论特别重视诗歌语言的这种启发性。作诗最忌太直、太露,读诗最忌太滞、太凿。一览无余的作品算不上真正的艺木,拘守章句的读者也不是真正的鉴赏家。一个懂得艺术的鉴赏者,可以从吟诵的诗句中看到图画,也可以从画在纸上的图景中听到真意。李白听蜀僧弹琴,联想到万壑古松;杜甫看了刘少府的山水障,仿佛听到山上的猿声。龚自珍《 己亥杂诗》“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虽然只有十四个字,却能抽出读者不尽的思绪和想象。
含蓄不等于隐晦。注重言外之意,追来含蓄不尽,并不是有话不说,而是引而不发。言有尽而意无穷,这是诗人浮想联翩、思想感情的飞跃接近极顶时,自然达到的艺术境界。最后的一跃已经开始,无限的风光即将展现。诗歌语言保持在最饱满、最富有启发性的状态之中,给读者留下了最广阔的想象余地。
强调含蓄并不排斥痛快。直抒胸臆,淋漓痛快也能产生强烈的艺术效果,全看诗人的造诣如何。
9.对文中引用“字画疏处可以走马,密处不使透风,奇趣乃出”的作用,下列说明正确的一项是
A.书画创作要疏中有密、虚中见实,才能使创作者在有尽中寄托无尽。
B.书画创作要虚实相生、变化无穷,才能使创作者展开丰富的想象。
C.书画创作要疏中有密、善于留白,才能调动欣赏者在有尽中想象无尽。
D.书画创作要虚实对比、含蓄隐晦,才能调动欣赏者在有尽中补充无穷。
10.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诗歌求言外之意,音乐求弦外之音,绘画求象外之趣,它们的艺术表现形态虽不同,但对中画传统美学思想的追求却一致。
B.作诗切忌太直太露,读诗避免太滞太凿,因此,要真正实现诗歌的艺术鉴赏,作者与读者必须相互激发,诗歌鉴赏才能完成。
C.李白听琴联想到万壑古松,杜甫看画仿佛听到山上的猿声,由此可见,读诗不仅要从吟诵的诗句看到图画,还要从画在纸上的图像中听到声音。
D.注重言外之意,追求含蓄不尽,是诗人及一切艺术创作者追求的最高境界,也是艺术鉴赏者必须具备的艺术修养。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5题(20分)
荒岛余生
(捷克)卡雷尔•恰佩克
①这是一个悲伤却很温暖的故事,至少我这么认为。
②故事的主人公名叫铎姆,生活在里斯本,有一份体面的工作,但在他的内心却渴望着伊比利亚半岛以外的世界。于是,他变卖家产,乘坐一艘轮船出海。但一场海难让主人公被几块浮木带到一个遥远而不知名的小岛上。
③他不是这个小岛上唯一的人,这个岛上也没有隐居在此的绝世高人。岛上居住着一群野人,有着属于另一个世界的生活习性和语言系统。
④最开始,铎姆极度惊恐,但同时,也有一种惊喜:作为一个冒险家,他认为自己此生的遭遇足以匹配这样一个头衔,有一种死而无憾的宽慰。但让他始料未及的是,这群野人非但没有伤害他,还为这位筋疲力尽的不速之客提供食物和水源,并且,一位野人少女开始每天为他准备食物,然后陪在他身边,一言不发。当然,即使她说什么,铎姆也听不懂。无论如何,铎姆都对这位野人少女感激不尽,他开始用他能想到的语言和手势向这位少女表达自己的感恩之情,可少女很明显不知道他在说什么,但她一直安静地聆听着,一如夜晚平静的大海。于是,铎姆将自己所有的感激、担忧、思虑,呓语一般告诉这位少女,而少女总会在这样的倾诉中静静睡去,仿佛那是一种古老的安眠曲……有时候,铎姆凝望着月华下的少女,发现她竟然是如此美丽,健康的肌肤、匀称的骨骼、光洁的面容……再后来,铎姆开始和这位少女生活在一起,但他从心底里瞧不起野人,他拒绝学习他们的语言,不肯融入他们的生活。渐渐地,他的话越来越少,他的记忆越来越凌乱,甚至破碎到无法表述……他发觉自己已经开始遗忘曾经的语言和生活。
展开余下试题
⑤就这样不知道又过了多少年,一天清晨,岛上突然出现另一群人,铎姆发现这群人穿着自己曾经熟悉的衣服,说着自己曾经的语言,他发疯一样向他们跑过去,想对他们述说他多年的遭遇,可他悲哀地发现,除了像野人似地号叫,他什么也无法说出口。那群岛外的人突然看见有这样一个野人狂冲向他们,都吓坏了,举起武器准备开枪。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铎姆的舌头仿佛不再打结,终于呐喊出:“先生,可怜可怜我吧!”
⑥那群人很高兴,这样一个遥远的国度发现一位同胞,不仅觉得亲切,还可以为他们的冒险人生增加一个可读性的故事。他们拿出饼干、罐头等现代文明的食物给铎姆,陪他说话,希望唤起他作为一位文明人的记忆,并承诺带他离开这里。
⑦在日落之前,那群人去岛上寻觅各自希望带回家的纪念品。于是,铎姆回到熟悉的住处,对女人说自己将要离开。他努力地用语言和手势表达着,当然,女人一如既往地倾听着,同时也一如既往地不知所云。看着她仍旧不懂却恬然的表情,铎姆狠下心,逃一般地离开。
⑧当他来到海边时,尚未日落,其他人还没有回来。看着大海柔和的海浪,铎姆心里始终放不下,他觉得自己有必要向她解释清楚。于是他又再次跑回去。
⑨正当他踌躇着如何向女人开口时,他正好看到女人在为他准备食物。只见她小心翼翼地把最好的水果放在一旁留给他,而她自己却吃下那些带有斑斑点点的……一切准备就绪后,她便安静地坐在家中等着他的归来。
⑩此时此刻,铎姆觉得自己有责任要像往常一样回家,满足女人一天的期望……日落之时,准备离开的人们集合,没有发现铎姆,开始分头寻找他,叫着他的名字。其实当时有两个人离铎姆很近,但铎姆却很怕他们找到他,他像往常一般拥抱着身边的女人,假寐着,静静等待他们的离去。
⑾后来,声音越来越小,直至消散。荒岛的月夜下,大海拍打出匀畅的呼吸,静谧而幽远,仿佛白昼的一切都只是幻想。
⑿铎姆再一次凝视着月光下的女人,这时她已不再年轻,皮肤变得粗糙,皱纹慢慢凸显,甚至可以看出身形已佝偻……突然之间,他的泪水划过自己同样沧桑的脸颊,最后一次用语言呢喃着对过往的思念……从此以后,他再也没有说过一句话,直至死在这个小岛上。
11.简要概括小说中的女人形象。(3分)
12.赏析文中第(11)节划线部分。(4分)
13.如何理解开头“这是一个悲伤却很温暖的故事”中“悲伤”“温暖”的丰富内涵?(4分)
14.小说安排另一群人在岛上突然出现的情节,有何作用?(4分)
15.结合文本,请你谈谈作者安排主人公铎姆老死荒岛这一结局的用意。(5分)
三.古诗文阅读(35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20题。(20分)
朱昭字彦明,府谷人。以效用进,累官秉义郎,浮湛班行,不自表异。宣和末,为震威城兵马监押,摄知城事。金兵内侵,夏人乘虚尽取河外诸城镇。震威距府州三百里,最为孤绝。昭率老幼婴城,敌攻之力,昭募骁锐兵卒千余人,与约曰:“贼知城中虚实,有轻我心,若出不意攻之,可一鼓而溃。”于是夜缒兵出,薄其营,果惊乱,城上鼓噪乘之,杀获甚众。夏人设木鹅梯冲以临城,飞矢雨激,卒不能施,然昼夜进攻不止。其酋悟儿思齐介胄来,以毡盾自蔽,邀昭计事。昭常服登陴,披襟问曰:“彼何人,乃尔不武!欲见我,我在此,将有何事?”思齐却盾而前,数宋朝失信,曰:“大金约我夹攻京师,为城下之盟,画河为界;太原旦暮且下,麟府诸垒悉已归我,公何恃而不降?”昭曰:“上皇知奸邪误国,改过不吝,已行内禅,今天子圣政一新矣,汝独未知邪?”乃取传禅诏赦宣读之,众愕眙,服其勇辩。是时,诸城降者多,昭故人从旁语曰:“天下事已矣,忠安所施?”昭叱曰:“汝辈背义偷生,不异犬彘,尚敢以言诱我乎?我唯有死耳!”因大骂引弓射之,众走。凡被围四日,城多圮坏,昭以智补御,皆合法,然不可复支。昭退坐厅事召诸校谓曰城且破妻子不可为贼污幸先戕我家而背城死战胜则东向图大功不胜则暴骨境内大丈夫一生之事毕矣。”部落子有阴与贼通者,告之曰:“朱昭与其徒将出战,人虽少,皆死士也。”贼大惧,以利啖守兵,得登城。昭勒众于通衢接战,自暮达旦,尸填街不可行。昭跃马从缺城出,马蹶坠堑,贼欢曰:“得朱将军矣!”欲生致之。昭瞋目仗剑,无一敢前,旋中矢而死,年四十六。
(节选自《宋史•朱昭传》)
16.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为震威城兵马监押,摄知城事 摄:代理
B.昭率老幼婴城,敌攻之力 婴:环绕
C.于是夜缒兵出,薄其营 薄:削弱
D.城上鼓噪乘之,杀获甚众 乘:追逐
17.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虚词意义或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彼何人,乃尔不武 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
B.太原旦暮且下 若属皆且为所虏
C.人虽少,皆死士也 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D.欲生致之 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18.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朱昭凭着功绩官至秉义郎,他顺从时俗,不刻意地表现自己。在震威期间,夏人乘虚入侵,他招募千余勇猛精锐士卒,夜缒出城,乘势杀敌,获得胜利。
B.夏人部队昼夜进攻,其首领悟儿思齐邀请朱昭议事,数落宋朝失信,企图招降宋军。朱昭反驳说,宋朝国君内部禅让,新君政令一新;坚决拒绝投降。
C.在众多城池投降后,朱昭旧友也暗示他投降。朱昭厉声斥骂,张弓要射他;不久又表示,只要背城死战,获胜可再图功业,失败陈尸境内也问心无愧。
D.朱昭方面有人暗中与敌人串通,透露了朱昭准备突围的消息。敌人害死守兵,得到城池。朱昭不幸坠入沟堑,他怒目提剑,无人敢前,最后中箭而死。
19.用“/”给文中划波浪线部分断句。(3分)
昭退坐厅事召诸校谓曰城且破妻子不可为贼污幸先戕我家而背城死战胜则东向图大功不胜则暴骨境内大丈夫一生之事毕矣
20. 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凡被围四日,城多圮坏,昭以智补御,皆合法,然不可复支。
(2)昭勒众于通衢接战,自暮达旦,尸填街不可行。
(二)阅读下面经典短文,完成21—22题。(6分)
君子见大水必观焉
子贡问曰:“君子见大水必观焉,何也?”孔子曰:“夫水者,启子比德焉。遍予而无私,似德;所及者生,似仁;其流卑下,句倨皆循其理①,似义;浅者流行,深者不测,似智;其赴百仞之谷不疑,似勇;绵弱而微达②,似察;受恶不让③,似包;蒙不清以入,鲜洁以出,似善化④;至量必平,似正;盈不求概⑤,似度;其万折必东,似意。是以君子见大水必观焉尔也。”(《说苑•杂言》)
注释: ①句倨皆循其理:指水的曲直方圆等随物赋形的特性。②绵弱微达:曲细柔弱无微不达。③让:引申为申辩。④善化:善于教化改造。⑤概:古代量米时用来刮平斗斛的木板。这里用作动词,引申为刮平、削平。
21.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遍予而无私 给予
B.其流卑下 低下,指水性向下
C.其赴百仞之谷不疑 迟疑
D.其万折必东,似意 名词活用做状语,向东
展开余下试题
2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鲜洁以出 臣具以表闻
B.浅者流行,深者不测 南冥者,天池也
C.绵弱而微达 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斥之
D.所及者生 道之所存
(三)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23——24题。(8分)
华清宫 (唐)吴融
四郊飞雪暗云端,惟此宫中落旋干。
绿树碧帘相掩映,无人知道外边寒。
华清宫 (唐)崔橹
草遮回磴绝鸣銮,云树深深碧殿寒。
明月自来还自去,更无人倚玉栏干。
23.“无人知道外边寒”和“云树深深碧殿寒”中的“寒”的意思分别是什么?(3分)
24.赏析这两首诗中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情感。(5分)
(四)古诗文默写
25.补写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选做3小题,每空1分,共6分)
(1)外无期功强近之亲,怨归去得疾 ; ,形影相吊。
(2)韩非囚秦 ,《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3)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 ,而蒙世俗之尘埃乎?
(4)四围山色中,一鞭残照里。遍人间烦恼填胸臆,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
四、作文(60分)
26. 总题目: 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出自《论语》。是指自己所不愿意要的,不要强加于别人。这句话所揭晓的是处理人际关系的重要原则。请以此为题,也可根据这一主题自拟作文题目,不限文体。内容要求健康充实,新鲜感人,贴近生活,反映时代精神,“写出诚实的自己的话”(叶圣陶语)。语言应力求清新自然,形象生动,字数800字以上。
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高二][语文]参考答案
1.B(A 提供gōng;C强颜qiǎng; D谂知shěn 笑靥yè)
2.C(A.殒身不恤 B 噩耗传来 D备受 脍炙人口)
3.C
4.D(A叹为观止:指赞美所见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用于房价上涨不当。B求全责备:是指苛责别人,要求完美无缺,这里使用对象错误。C. 比喻容易引起嫌疑的场合。)
5.D (A项,句式杂糅,应该去掉句末的“之手”或者改为“《生存》出自一位......作家之手”B项,成分残缺,“实现”缺少宾语。C项,两面对一面,应在“引导”前加上“能否。”)
6.C (解析:这段文字是对灾难的一种理解,横线前面给定了一个比喻,与横线后面的比喻共同表现灾难的作用。需要注意,横线前面出现了“风雨雷电”,据此可排除A、D两项。B项前后主语不一致,表达不够顺畅,故应排除。
7. B。例句运用比喻修辞,但没有出现本体和喻词,直接出现喻体,“玫瑰”比喻“善待他人”,“余香”比喻“自我良好的精神”。A项,夸张;C项,对比;D项,拟人、比喻。
8.C 【A 重阳节;B元宵节;D 端午节】
9.C 10.A
11.形象特点:淳朴善良、美丽健康;安静、执着
12.用拟人手法,描写了荒岛月下的情景,突出月夜下荒岛大海的静谧而悠远的特点,烘托主人公逐渐平静的内心和人性的善良。
13.悲伤:遭遇海难,流落荒岛;远离文明,直至终老;
温暖:女人给予了主人公温暖关爱;主人公不愿辜负女子的期待而选择留在孤岛相伴。
14.(1)推动了情节的发展,使整篇小说情节再生波澜;(2)有助于凸显主人公铎姆的重感情、有责任的形象;(3)有助于深化小说的主题,及表现了文明与蛮荒的矛盾冲突,有突出了小说的温暖的主题。
15.(1)突出人性之美:荒岛上女人具有淳朴善良的人性之美,铎姆具有感恩情怀和责任感。(2)这一安排更能引发读者的思考,使小说主题更深刻,反映出作者对人与人之间淳朴善良的感情的讴歌,希望唤起现代文明社会美好人性的回归。
16. 【答案】C
【解析】C项:“薄”应为“迫近”(此题中,“婴”“薄”的用法与《陈情表》中“而刘夙婴疾病”“日薄西山”的语义相同或相近,注意知识的迁移)
17.【答案】D(A 竟然; B 将; C语气助词,表判断; D代词,他/代词,我)
18. 【答案】D
【考点】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概括。
【解析】D项原文在文末:“部落子有阴与贼通者,告之曰:‘朱昭与其徒将出战,人虽少,皆死士也。’贼大惧,以利啖守兵,得登城。”“啖”,吃,诱使;不是“害死”的意思。
19断句:
昭退坐厅事,召诸校谓曰:“城且破,妻子不可为贼污,幸先戕我家而背城死战,胜则东向图大功,不胜则暴骨境内,大丈夫一生之事毕矣。
20. (1)总共被围四天,城墙多出毁坏,朱昭凭着才智修补城墙低于敌兵,全都中规中矩,但是再也不能支撑下去。
(2)朱昭率领众人在大街要道上与敌军交战,从傍晚直到天明,尸体塞满街面,无法通行。
【译文】朱昭,字彦明,府谷人。他凭着自己的能力和功业,逐步升任至秉义郎的官职,他韬光养晦,在官场上从不表现出来自己有什么特立独行的地方。 宣和末年,当震威城兵马监押,兼知城事。金兵入侵,夏人乘机攻下河外的全部城镇。震威府距离府州三百里,势力十分孤立。朱昭带领全城老幼绕城固守,以抵御敌人攻击的力量。朱昭招募精锐的士兵一千多人,和他们商定:“敌人知道城中的虚实,有看轻我们的心。如果我们出其不意去攻击他,可以一鼓作气把他们消灭。”于是趁着夜晚从城墙上放士兵下去,逼近夏人的营地,敌人果然十分惊慌,城里官兵乘机大声叫喊,奋勇杀敌,杀死和俘获了很多敌人。夏人用鹅梯准备登上城墙,但是箭好像雨一样(向他们射去),他们没办法登上来,但是攻势却日夜不停。夏人的首领思齐穿着铠甲来到城前,以毡盾挡住自己,邀请朱昭出来议事。朱昭穿着平时的衣服登上城墙上,披着襟衣问:“你是什么人,这么不光彩(指思齐用毡盾挡住自己)。想见我,我在这里,你有什么事?”思齐拿来盾牌上前,诉说宋朝的失信行为,说:“大金约我夹攻京师,定下城下之盟,画河为界;太原早晚被我攻下,麟州诸州县都已经归我所有,你依仗什么而不投降呢?”朱昭说:“皇上知道朝中奸臣误国,已经毫无保留的改正过错,把皇位传到自己的皇族手中。现在皇上的政治纲领已经焕然一新,只有你还不知道吗?”于是把内禅的诏书拿出来宣读,众人十分惊讶地望着朱昭,佩服他的雄辩能力。当时,很多城的人都投降了,朱昭的旧识对他说:“现在天下已经完了,忠心是没什么用了。”朱昭怒喝他说:“你这些人背弃正义,苟且偷生,与猪狗无异,还敢用言语来诱我投降?我宁死不降!”于是拿起弓箭去射他们,众人都被吓走了。(震威城)被围困了四日,城墙有很多地方都毁坏了,朱昭用计谋来防御敌人的进攻,虽然管用,但却没有军队来支援。朱昭在厅事召集诸位校将说:“城就快被攻破了,自己的妻儿不可被贼人所污辱,我先让我的妻儿自杀而死,然后拼死一战,如果胜利了就立了大功,如果失败了就战死境内,大丈夫一生的事就此结束了。”众人都还没答应。此时,朱昭的幼子在门阶前玩耍,朱昭马上上前把他杀了,长子惊讶地望着他,朱昭又把他杀了。 跟着朱昭带领着几
上一篇:
浙江省金华市东阳市东阳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下一篇:
浙江省平阳县第二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标签:
苏教版
高二
必修五
期中试卷
相关:
关于“浙江省宁波”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600]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