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期中试卷

阅读:625  2016-11-30
标签:苏教版 高一 必修一 期中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625]
浙江省东阳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东阳中学2016年上学期期中考试卷
(高一语文)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8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舟楫(jí) 慰藉(jí) 符箓(lù) 曝背谈天(pù)
B.渐染(jiàn) 艾蒿(hāo) 夹衣(jiá) 锲而不舍(qiè)
C.搁下(gē) 濒临(bīn) 远阜(fù) 疾风劲草(jìng)
D.赭色(zhě) 游弋(yì) 蓊郁(wěng) 混水摸鱼(hùn)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恢宏 黏合 苍茫 再接再厉 B.寒喧 庸懒 厮守 雾霭
C.嗥叫 静谧 痉挛 毛骨耸然 D.饿殍 蜇居 蠕动 嘻戏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世界文学的辉煌殿堂对每一位有志者都敞开着,谁也不必对它收藏之丰富望洋兴叹,因为问题不在于数量。
B.季羡林老先生为了填补国内东方学研究的空白,不顾年老体弱,苦心孤诣,令人感动。
C.这恶魔似的铁马,那振聋发聩的机器喧嚣声已经传遍全乡镇了,它已经用肮脏的工业脚步使湖水混浊了。
D.当我们的来复枪枪膛空了时,那只狼已经倒了下来,一只小狼拖着一条腿,进入到那无动于衷的静静的岩石中去。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研读世界文学,就是逐渐掌握和熟悉各国作家与思想家的作品,以及他们在作品中留给
我们的思想、经验、象征、幻象和理想的巨大财富。
B.某报记者一篇报道地方强制拆迁,侵害群众利益的文章,惹恼了当地官员,他们竟派公安人员到报社拘传记者,其根本原因是滥用公权在作怪。
C.虽然它有那么多的涟漪,却并没有一条永久性的皱纹。
D.我省药品食品监督部门已着手对全省食品生产企业按照诚信度等级进行分类管理,不良记录的多少,将直接影响企业的诚信等级。
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现象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非能水也 B.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C.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 D.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6.下列句子的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皆我有也
A.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B.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C.不拘于时 D.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7.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郁达夫,原名郁文,中国现代作家。作品有《沉沦》、《屐痕处处》、《四世同堂》等。
B.宋词习惯上分为婉约、豪放两大派,婉约派代表作家有柳永、李清照等,豪放派代表作家有苏轼、辛弃疾等。
C.“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中的“六艺”指古代六本经书《诗》《书》《礼》《易》《乐》《春秋》。
D.柳宗元支持韩愈倡导的古文运动,散文以山水游记和寓言成就最大,他写的游记不仅文笔简洁,描摹生动真切,富有诗情画意,而且处处渗透着作者的思想感情,寄托着对生活遭际的感慨和对黑暗现实的不满。
8.根据下面句子的格式、修辞和意境,仿写一句话。(3分)
我不是翱翔长空的雄鹰,也不是筑巢屋檐下的家雀,而是天地之间的百灵鸟——为伟大的祖国尽情歌唱。

9.根据提供的两个例句,写出新词语“半糖”的意思。(4分)
例1:半糖哲学之一:一半成熟一半幼稚,做人才有意思。


浏览完整试题 半糖哲学之二:一半聪明一半愚笨,大智若愚最好。
例2:写程序的时候也要注意劳逸结合,入迷了也不好,不入迷也不好,要有所入迷,还能迅速退出,尝到甜头就走,所以叫半糖程序。
“半糖”的意思是 。
二、现代文阅读(共27分)
(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0—12题。(9分)
①江南的地质丰腴而润泽,所以含得住热气,养得住植物;因而长江一带,芦花可以到冬至而不败,红叶也有时候会保持得三个月以上的生命。像钱塘江两岸的乌桕树,则红叶落后,还有雪白的桕子着在枝头,一点一丛,用照相机照将出来,可以乱梅花之真。草色顶多成了赭色,根边总带点绿意,非但野火烧不尽,就是寒风也吹不倒的。若遇到风和日暖的午后,你一个人肯上冬郊去走走,则青天碧落之下,你不但感觉不到岁时的肃杀,并且还可以饱觉着一种莫名其妙的含蓄在那里的生气;“若是冬天来了,春天也总马上会来”的诗人的名句,只有在江南的山野里,最容易体会得出。
说起寒郊的散步,实在是江南的冬日,所给与江南居住者的一种特异的恩惠;在北方的冰天雪地里生长的人,是终他的一生,也决不会有享受这一种清福的机会的。我不知道德国的冬天,比起我们江浙来如何,但从许多作家的喜欢以散步一词来做他们的创造题目的一点看来,大约是德国南部地方,四季的变迁,总也和我们的江南差仿不多。
②江南河港交流,且又地濒大海,湖沼特多,故空气里时含水分;到得冬天,不时也会下着微雨,而这微雨寒村里的冬霖景象,又是一种说不出的悠闲境界。你试想想,秋收过后,河流边三五家人家会聚在一道的一个小村子里,门对长桥,窗临远阜,这中间又多是树枝桠杈的杂木树林;在这一幅冬日农村的图上,再洒上一层细得同粉也似的白雨,加上一层淡得几不成墨的背景,你说够不够悠闲?若再要点景致进去,则门前可以泊一只乌篷小船,茅屋里可以添几个喧哗的酒客,天垂暮了,还可以加一味红黄,在茅屋窗中画上一圈暗示着灯光的月晕。人到了这一个境界,自然会胸襟洒脱起来,终至于得失俱亡,死生不问了;我们总该还记得唐朝那位诗人做的“暮雨潇潇江上村”的一首绝句罢?诗人到此,连对绿林豪客都客气起来了,这不是江南冬景的迷人又是什么?
③一提到雨,也就必然的要想到雪。“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自然是江南日暮的雪景;“寒沙梅影路,微雪酒香村”,则雪月梅的冬宵三友,会合在一道,在调戏酒姑娘了;“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是江南雪夜,更深人静后的景况;“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又到了第二天的早晨,和狗一样喜欢弄雪的村童来报告村景了。诗人的诗句,也许不尽是在江南所写,而做这几句诗的诗人,也许不尽是江南人,但借了这几句诗来描写江南的雪景,岂不直截了当,比我这一枝愚劣的笔所写的散文更美丽得多?
一九三五年十二月一日
10.请用简洁的文字给文中所描绘的江南冬景图(任选2幅)各拟一个标题。(2分)
11.文章写江南冬雨的末尾说“这不是江南冬景的迷人又是什么”,你认为作者感受到的“江南冬景的迷人”之处是什么?(3分)
12.文章第③段多次引用古代诗句,有哪些作用?(4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6题。(18分)
柴禾  刘亮程
  我们搬离黄沙梁时,那垛烧剩下一半的梭梭(一种灌木或小乔木)柴,也几乎一根不留地装上车,拉到了元兴宫村。元兴宫离煤矿很近,取暖做饭都烧煤,那些柴禾因此留了下来。
  柴垛是家力的象征。有一大垛柴禾的人家,必定有一头壮牲口、一辆好车、一根又粗又长的刹车绳,当然,还有几个能干的人,这些好东西凑巧对在一起了就能成大事、出大景象。可是,这些好东西又很难全对在一起。有的人家有一头壮牛,车却破破烂烂,经常坏在远路上,满车的东西扔掉,让牛拉着空车逛荡回来。有的人家正好相反,置了辆新车,能壮几千斤东西,牛却体弱得不行,拉半车干柴都打摆子。还有的人家,车、马都配地道了,刹车绳也是新的,人却不行了——死了,或者老得干不动活。
  我们刚到父亲的住处时,家里的牛、车还算齐备,只是牛稍老了些。柴垛虽不高,柴禾底子却很厚大排场。不像一般人家的柴禾,小小气气的一堆,都不敢叫柴垛。先是后父带我们进沙漠拉柴,接着大哥单独赶车进沙漠拉柴,接着是我、三弟,等到四弟能单独进沙漠拉柴时,我们已另买了头黑母牛,车轱辘也换成新的,柴垛更是没有哪家可比,全是梭梭柴,大棵的,码得跟房一样高,劈一根柴就能烧半天。
  现在,我们再不会烧这些柴禾了。我们把它们当没用的东西乱扔在院子,却又舍不得送人或扔掉。我们想,或许哪一天没有煤了,没有暖气了,还要靠它烧饭取暖。只是到了那时我们已不懂得怎样烧它。劈柴的那把斧头几经搬家已扔得不见,家里已没有可以烧柴禾的炉子。即便这样我们也没扔掉那些柴禾,再搬一次家还会带上它们,它们是家的一部分。那个墙根就应该码着柴禾,那个院角垛着草,中间停着车,柱子上拴着牛和驴。一个完整的家院就应该是这样的。许多个冬天,那些柴禾埋在深雪里,尽管从没人去动它们。但我们知道那堆雪中埋着柴禾,我们在心里需要它们,它让我们放心地度过一个个寒冬。
  那堆梭梭柴就这样在院墙根呆了20年,没有谁去管过它们。有一年扩菜地,往墙角移过一次,比以前轻多了,扔过去便断成几截子,颜色也由原来的铁青变成灰黑。另一年一棵葫芦秧爬到柴堆上,肥大的叶子几乎把柴禾全遮盖住,那该是它们最凉爽的一个夏季了,秋天我们为摘一棵大葫芦走到这个墙角,葫芦卡在横七竖八的柴堆中,搬移柴禾时我又一次感觉到它们腐朽的程度,除此之外似乎再没有人动过。在那个墙角里它们独自过了许多年,静悄悄地自己朽掉了。
  最后,它们变成一堆灰时,我可以说,我们没有烧它,它们自己变成这样的。我们一直看着它们变成了这样。从第一滴雨落到它们身上、第一层青皮在风中开裂我们就看见了。它们根部的茬头朽掉,像土一样脱落在地时我们看见了。深处的木质开始发黑时我们看见了,全都看见了。
  当我死的时候,人们一样可以坦然地说,他是自己死掉的。墙说,我们只为他挡风御寒,从没堵他的路。坑说,我没陷害他,每次他都绕过去。风说,他的背不是我刮弯的。他的脸不是我吹旧的。眼睛不是我吹瞎的。雨说,我只淋湿他的头发和衣服,他的心是干燥的,雨下不到他心里。土说,我们埋不住这个人,梦中他飞得比所有尘土都高。 


展开余下试题  可是,我不会说。没谁听见一个死掉的人怎么说。 
  我一样没听见一堆成灰的梭梭柴,最后说了什么。
13.第3自然段主要叙述了什么内容?这些内容在全文结构中的作用是什么?(3分)
14.第6自然段的画线句子运用了何种修辞手法?请结合文章内容赏析其表达效果。(6分)
15.根据全文概况“柴禾”在文中的含义(4分)
16.这篇文章有人认为重在写柴禾,有人认为重在写人,你赞成哪种看法?请说明理由(5分)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35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7—21题。(21分)
钴鉧潭西小丘记 柳宗元
得西山后八日,寻山口西北道二百步,又得钴鉧潭。西二十五步,当湍而浚者为鱼梁。梁之上有丘焉,生竹树。其石之突怒偃蹇负土而出争为奇状者殆不可数其嵚然相累而下者若牛马之饮于溪其冲然角列而上者若熊罴之登于山
丘之小不能一亩,可以笼而有之。问其主,曰:“唐氏之弃地,货而不售。”问其价,曰:“止四百。”余怜而售之。
李深源、元克己时同游,皆大喜,出自意外。即更取器用,铲刈秽草,伐去恶木,烈火而焚之,嘉木立,美竹露,奇石显。由其中以望,则山之高,云之浮,溪之流,鸟兽之遨游,举熙熙然回巧献技,以效兹丘之下。枕席而卧,则清泠之状与目谋,瀯瀯之声与耳谋,悠然而虚者与神谋,渊然而静者与心谋。不匝旬而得异地者二,虽古好事之士,或未能至焉。
  噫!以兹丘之胜,致之沣、镐、鄠、杜,则贵游之士争买者,日增千金而愈不可得。今弃是州也,农夫渔父过而陋之,价四百,连岁不能售,而我与深源、克己独喜得之,是其果有遭乎?书于石,所以贺兹丘之遭也。
1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寻山口西北道二百步 寻:沿着
B.以效兹丘之下 效:呈献
C.举熙熙然回巧献技 举:拿
D.农夫渔父过而陋之 陋:看不起
18.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梁之上有丘焉/不知日之入
B. 货而不售/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C. 是其果有遭乎/其皆出于此乎
D. 所以贺兹丘之遭也/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19.下列对文章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写景多采用拟人手法,常常用寥寥数语,便把静物写得很活。
B.“价止四百”进一步印证了小丘售价之低廉,同时也暗含着作者被无辜贬低的愤慨。
C.作者因为小丘价格低廉买下了它,除去杂草后,小丘呈现怡然之态。
D.文末一方面是以乐言忧,借以抒发自己的不平;一方面忧中言乐,也包含着一种期待,表达了祈盼重新获用的渴望。
20.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其 石 之 突 怒 偃 蹇 负 土 而 出 争 为 奇 状 者 殆 不 可数 其 嵚 然 相 累 而 下 者 若 牛 马 之 饮 于 溪 其 冲 然 角 列 而 上 者 若 熊 罴 之 登 于 山
21.翻译以下句子。(9分)
(1)不匝旬而得异地者二,虽古好事之士,或未能至焉。(3分)
(2)以兹丘之胜,致之沣、镐、鄠、杜,则贵游之士争买者,日增千金而愈不可得。(3分)
(3)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3分)
(二)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22—23题。(6分)
青玉案 贺铸
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锦瑟华年谁与度?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
飞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注】①贺铸:为人耿直,才兼文武,可惜官职低微。此词作于晚年退居苏州时。
②凌波:形容女子轻盈的步态。③蘅皋:生长香草的水边高地。
22.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2分)
23.“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历来为人称道,请分析其妙处。(4分)
(三)古诗文默写。(8分)
24.补写出下列诗句中的空缺部分。
(1) ,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2)曾记否, , ?
(3)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 , 。
(4)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 。
四、作文(60分)
25.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一棵小树夭折了,我以为生命消逝了;一段友情结束了,我以为心田荒芜了;一段升学考失常了,我以为世界垮塌了。然而当太阳落下又升起来的时候,一切都变了。
刚进入高一的你对此有什么联想或感悟?请你根据上面的文字,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不得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
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不得少于800字。⑤不得抄袭、套作。

东阳中学2016年下学期期中考 (高一语文)答案
1.C(A 慰藉 jiè B 渐染 jiān D 混 hún 水摸鱼)
2.A(B寒暄 慵懒 C毛骨悚然 D蛰居 嬉戏)
3.C (振聋发聩: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糊涂的人。此处应为“震耳欲聋”。A望洋兴叹:原指在伟大事物面前感叹自己的渺小。现多比喻做事时因力不胜任或没有条件而感到无可奈何。B苦心孤诣:指刻苦钻研,在学问或技艺等方面达到了他人达不到的境地,符合语境。D无动于衷:内心没有什么触动。)
4. D (A.语序不当,应该是“熟悉和掌握”。B.句式杂糅。可去掉“在作怪”。C.语序不当,“虽然”放在“它”后面。)
5. D(“上”是名词作状语,其余是名词作动词)
6. C (被动句)
7. A (《四世同堂》的作者是老舍)
8.(3分)我不是高山上的劲松,也不是屈身斗室的盆花,而是辽阔草原上的一棵小草——为壮丽的山河添上一点绿色。(只要符合句子格式、修辞和意境,内容不同也可)
9.(4分)。一种恰当、适中的(2分)处世方式或工作状态(2分)。
10.(2分)寒郊草木图、寒村微雨图(农村冬雨图)、江南冬雪图(江南雪景图)(任选 2幅,各1分)
11.(3分)江南农村冬雨图景给予作者悠闲之情,(1分)更使人体验到得失俱亡、死生不问的旷达洒脱的人生境界。(2分)(意思对即可)
12.(4分)作者借助诗句写出了江南冬天傍晚、夜里、早晨的雪景,(1分)巧借诗歌意境,使江南的雪景境界全出。(1分)丰富了文章的内容,增强了散文的意趣(1分)体现了闲适的心境,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1分)
13.答案示例:内容:主要叙述了我家柴垛积累过程。(1分)作用:通过叙述父子兄弟辛勤积累柴垛的过程,赋予柴垛物质以外的意义,既承接上文“柴垛是家力的象征”,又与后文“我们在心里需要他们”呼应,并为柴禾在今后的生活中的巨大变化做铺垫。(2分)
14.【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句子表达技巧——修辞手法运用鉴赏的能力。该画线句子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极富情感的三个细节描写,层层渲染,再现再现柴火被冷落忽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有我的感情变化和感受。
答案示例: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2分)逐层再现柴火被冷落忽视、逐渐朽去过程中的三个细节,层层渲染,画面生动,富有感染力;四个“看见了”突出柴火朽去过程中我始终在场又始终旁观的态度,传达出深深的自责和无奈情绪。(4分)
15.【解析】本题考查形象的含义、理解文章的能力。“柴禾”形象在文中的含义是丰富的,有物质层面的,也有精神层面的。首先要弄清本文采用了象征手法,以“柴禾”来象征家力;其次要找出“物”与人的联系点,比如“柴禾”是生活物资,家的一部分。在其背后隐涵着人们的生活方式,精神寄托。


展开余下试题答案示例:柴禾象征生活物资,家力象征,家的一部分,传统生活方式,精神寄托等。(4分)
16.【解析】本题考查对文学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属探究能力考查。本体是探究作者的写作意图,可以从形象、主题和结构等角度来谈理由。答题时要联系全文,不要断章取义。应从形式和内容上去探究,立足文本,谈出理由较难。
示例:重在写柴禾。(1分)因为柴禾是贯穿全文的线索,柴禾在今昔生活中的巨大变化是文章的主要内容,通过柴禾的描写表达出了对传统生活方式的留恋,对细微生命的关注。(4分)
重在写人。(1分)虽然写人的篇幅不多,但写柴禾的目得是为了写人,对柴禾的生命过程的关注就是对人的生命的关注。文章由物及人,卒章显志,凸显了对人的生命的感悟。(4分)
17.C举:全,都
18.D(用来……的. A结构助词“的”/取独 B转折/递进 C代词/大概)
19.C买下小丘是因为喜爱和同情
20.其 石 之 突 怒 偃 蹇/ 负 土 而 出/ 争 为 奇 状 者/ 殆 不 可 数/ 其 嵚 然 相 累 而下 者/ 若 牛 马 之 饮 于 溪/ 其 冲 然 角 列 而 上 者 / 若 熊 罴登于山
21.(1)我不到十天就发现了两处奇异的地方,即使是古代喜欢游历的人,也许不能做到。
(“匝旬”译为“满十天”1分,“或”译为“也许”1分,句子大意1分)
(2)凭着这个小丘的优美风景,把它放在沣、镐、鄠、杜,那么,争相购买的爱好游乐的人,天天加上很大的价钱却越发不能够得到。
(“以”译为“凭借”1分,“致”译为“放”1分,“贵游之士争买者”定语后置1分)
(3)自以为所有这一州有点不同常态的山水,都为我所享有了,但从不知道西山的奇异和独特。(3分)
22.词中明写相思之情,实则借怀思美人抒发自己的苦闷闲愁和迷惘心境(相思和苦闷闲愁各1分)
23.作者连用三个比喻,化抽象为形象,新颖别致,真切表现了自己失意、迷茫、凄苦的内心世界(修辞1分,作用1分)。这三句寓情于景(融情于景、情景交融、以景结情),作者借“烟草” “风絮”“梅雨”等意象寄托自己的“闲愁”之多之重之广。(手法1分,分析1分)
24.(1)故不积跬步 无以至千里
(2)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3)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4)舞幽壑之潜蛟 泣孤舟之嫠妇 (60.180.3.150)
标签:苏教版 高一 必修一 期中试卷
相关:关于“浙江省东阳”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625]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