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期中试卷
阅读:453 2016-12-01
标签:
人教版
八年级
上册
期中试卷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453]
山东省荣成市第三十五中学等2016-2017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卷(五四制
2016—2017第一学期期中质量检测初二年级语文试题
温馨提示:本卷考试时间120分钟,共120分,(卷面分4分)。
一、积累与运用 (26分)
(一)词语积累
1、为下列加点的字注音。(4分)
戛( )然而止 叱咤( )风云 尽态极妍( ) 锲而不舍( )
稔熟( ) 阒不见人( ) 须臾( ) 鲜为人知( )
2.从以下词语中找出错别字,依次改正在横线上(4分)
群蚁排衙 炯乎不同 一拍既合 义愤填膺 出奇不意 顾名思意
(二)原文默写。(10分)
3、孔子有句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望岳》中与之意思相近的诗句是
, 。
4. 《春望》一诗中作者移情于物、抒发感时伤世的情感的诗句是: ,
。
5、常恐秋节至, 。
6、 ,波撼岳阳城。
7、 ,烟波江上使人愁。
8、此地一为别, 。
9、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 。
10、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
(三)名著知识考查(5分)
11.“这是一个高大身材,长头发,眼球白多黑少的人,看人总像在渺视”。这段文字描写的是( )(1分)
A孔乙己 B范爱农 C藤野先生 D寿镜吾老先生
12、人们提出“在新时代,要做保尔还是比尔”的新命题。与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相提并论的保尔,就是前苏联作家 的作品《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主人公保尔,他在发电厂工作时结识了红军撤退时留下的老水手____ ____,正是在这位老水手的教育下,他才走上了革命的道路。你认为在新时代究竟要做“保尔”还是要做“比尔 ”?请用简短的话阐述自己的理由。 (4分)
(四)语言运用(3分)
13.以“爱心”为陈述对象,分别以“泉水”、“歌谣”为喻体,依照下面的句式再造两个句子,使之构成一组排比句。 (2分)
爱心是一片照射在冬曰的阳光,使贫困交迫的人感到人间的温暖;
;
。
14. 为下面这段文字,补充语意连贯的一项( )(1分)
澄河产瓜鱼, 。背部有细骨一条,烹制后骨亦酥软可吃,极鲜美。这种鱼别处其实也有,有的地方叫水仙鱼,北京偶亦有卖,叫面条鱼。但我的家乡人认定这种鱼只有我的家乡有,而且只有文游台前面澄河里有。
A.长四五寸,通体雪白,莹润如羊脂玉,无鳞无刺。
B.通体雪白,长四五寸,无鳞无刺,莹润如羊脂玉。
C.长四五寸,通体雪白,无鳞无刺,莹润如羊脂玉。
D.莹润如羊脂玉.长四五寸,通体雪白,无鳞无刺。
二、理解与感悟 (40分)
(一)文言文阅读(12分)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浏览完整试题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
【乙】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①而听之,使子路问之,曰:“子之哭也,壹②似重有忧者。”而曰:“然!昔者吾舅③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夫子问:“何为不去也?”曰:“无苛政。”夫子曰:“小子④识之,苛政猛于虎也。” (节选自《礼记•檀弓下》)
【注释】①式:同“轼”,车前的扶手横木,这里用作动词。②壹:真是,实在。③舅:公公。古代以舅姑称呼公婆。④小子:古时长辈对晚辈或老师对学生的称呼。
15.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4分)
①阡陌交通: ②便要还家:
③子之哭也: ④苛政猛于虎也:
1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各句。(4分)
①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②今吾子又死焉 。
17.桃花源人、泰山妇人为什么都不愿意离开他们各自生活的地方?(用自己的话回答)(4分)
(二)现代文阅读(28分)
阅读以下文字,完成18-22题(12分)
老汪栗子(作者:明前茶)
①等别的炒栗店开张约20天后,老汪的炒栗店才开张。他等得很有耐心,因为没熟透的栗子口感甜脆,宜做成凉拌菜下酒,若炒来吃,既不粉也不糯,是要坏了招牌的。
②在老汪的店里,满匾的栗子看上去十分朴素,就像山间老农的脸色,是那种没有反光的棠皮色,不像别的摊上的栗子那么好看,或油光发亮,或肚上横切一刀,露出诱人的暖黄色的栗肉来。老汪的栗子不打蜡,不喷糖水,不开口子,偏是他的店门前排长队。顾客等得急,老汪一点也不急,非要把刚倒出的满匾的热栗子轻抖一遍,在抖动的过程中,老汪眼疾手快地挑出了十几个坏栗子,搁到一边。
③这真是神奇,生栗子已经挑拣了一遍,现在挑出来的,外面看没坏,他怎么知道是坏的?
④老汪说,气味不对。他打了个比方:比如一个在车站或码头当了20年便衣警察的人,在万千人中扫视,只要他拦下的人,多半是网上通缉的嫌疑犯,他都不需要与那人对视,只要从他身边过,就感觉“气味不对”。
⑤栗子要有香甜粉糯的口感,七分在栗种,三分在炒制的功夫。老汪不肯给栗子开口子,是因为硬开口子的栗子,水分都在炒制的过程中跑光了,热吃噎人,凉吃更是口感铁硬。但没开口的栗子很容易在炒制的过程中炸锅,要是有一小部分栗子像控制不住的火药一样迸壳而出,就会溅得一炉栗子都斑斑点点。所以,控制炒栗炉的火力非常重要。每一炉栗子下锅前,老汪都要细验单颗栗子的分量,以及皮壳的厚度,他炒好的栗子,顶端会有自然的放射状裂纹,手轻轻一挤,栗壳就开了。老汪得意地搓搓手:“这锅栗子的‘梅花裂’炒成了。”“梅花裂”指的是栗子顶端的裂口是五道,“丁香裂”是四道,这样的雅名也只有老汪这样的戏迷才会想出来。
⑥每过十几天,栗子店会关门一天。老汪自己在门楣上手书致歉条一张,毛笔字写得很端庄:“名角来了,听戏一天。”或者是:“去大别山收栗一天,新鲜炒野栗,明日赶早。”老汪信不过批发市场的栗子,定要自己开车去大别山收栗子。那里除了家栗外,还出产一种口感细腻粉甜的野栗子,有一股奇特的果香,比莲子大不了多少,呈尖锥形,是当地的留守儿童和老人去大山的荆棘丛中打来的。打栗人要穿粗布衣裤,把衣袖裤脚都扎紧,趟过与野栗树混生的荆棘,仰面用小木棍去抽打那些长满刺的栗苞;回来后要把栗苞装在小麻袋里摔打,使之裂开;再戴上粗线手套把野栗剥出,十分辛苦。老汪说:“每个交栗子的人手上都裂着口子。”那是山区老人和学童一笔很重要的零花钱,是家中没有栗园的人也有的得意小收入,老汪说:“既然这样,为啥不帮帮他们?”
⑦山里人也纯朴,11月,第一场雪落下来,野栗子就没人打了,因为老辈人说,天寒地冻,野鸟们少吃食,那些留在树上的野栗子,是它们一冬的口粮呢。
⑧老汪每年收栗子时,都要在山区帮扶两三个刚考上大学的孩子,栗子收到哪里,他就帮扶到哪里,没有一定。老汪在与老乡的闲聊中知道那孩子的情况,到人家家里看一看,讨碗水喝,吃上一两个山里人待客的水柿子,临走前,帮扶的钱就被悄悄压在装柿子的竹簸箕底下。
(选自《扬子晚报》2015年1月24日)
18.请通读全文,然后参照提示,在下列横线上填上适当的三字短语,概括文章讲述老汪的几个动人故事。 (2分)
晚开店→挑坏栗→ →收野栗→
19.文章第②段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20.文章第⑦段与文章的核心内容“老汪栗子”看似无关,实则联系紧密,请说明理由。(2分)
21.文章结尾说“临走前,帮扶的钱就被悄悄压在装柿子的竹簸箕底下”。此句中的“悄悄”有什么表达效果? (2分)
展开余下试题
22.文章中老汪这个人物形象在平凡中闪耀着感人的光彩,请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3分)
阅读以下文字,完成23——27题(共16分)
冬夜 (作者:何君华)
(1)离家还有七八里路的时候,中巴车还是抛锚了,像一个突发心肌梗塞的老人,趴在寂静的山村公路上再也不肯动弹。
(2)乘客早就质疑这破车不行,叮儿当啷的,路上肯定要出问题。但当时司机叼着烟说:“坐不坐?不坐拉倒,哪那么多废话?”
(3)乘客们没办法,只得一个一个上去了,徐刚也跟着上去了。因为除了这辆破车,镇上实在看不到任何别的车辆。
(4)果不其然,半路车坏了。
(5)司机又叼起一支烟,冲车里仅剩的四个乘客喊道:“都下去走吧,车动不了了。”
(6)徐刚只得拎着行李疲倦地走下车,漫天飞舞的大雪依然在跳跃,大地早已被染成了白色,白茫茫一片,分外耀眼。
(7)村庄霍地胖了一圈。
(8)已经是除夕夜的十点钟了,不会再有任何一辆车来,徐刚只能拎着行李往家的方向走。
(9)这个年,徐刚本来是不打算回来的,他在电话里对娘说:“娘,我过年不回来了,工地不放假。”
(10)娘说:“儿,回来吧。”
(11)隔了一天徐刚又给娘打电话:“娘,火车票不好买。我去了车站一趟,没买着。”
(12)娘说:“儿,回来吧。”
(13)娘反反复复就是这一句话,徐刚只好决定回来。
(14)包工头跑了,徐刚一年白干了,这个年怎么过?
(15)徐刚的心情如同这寒冷的冬夜一样荒凉,他一个人慢吞吞地走在乡村公路上,心里盼望着早点到家,又盼望着永远走不到家。一年到头,两手空空,怎么面对娘呢?
(16)或许是雪压断了电线,公路穿过的村庄竟没有一户人家亮着灯,徐刚的心情也降到了冰点。
(17)徐刚茫然地朝前走着,没有一个人知道他此刻正走在回家的路上,除了娘。此刻娘一定站在屋门口等他,想到这里,徐刚赶紧加快了脚步。
(18)所有的鸟都躲了起来,四周一片寂静,只有徐刚踩在雪地上的脚步声嘎吱作响。终于,他走到了青石桥头。
(19)过了青石桥头就是家,徐刚没有加快步伐,反而减慢了步子。他又犹豫起来:“怎么面对娘呢?”
(20)这时,桥头的一座白色雕像突然开口:“是我的儿吗?”
(21)徐刚吓了一跳,但马上听出那是娘的声音,娘在青石桥头站成了一座白色的雕像。
(22)“娘,是我。”徐刚连忙扔下行李,掸掉落在娘头上和身上的雪花。
(23)“娘,怎么不在家里等?”徐刚责问道。
(24)“我来望我的儿呀,儿,你回来了啊!”娘摸徐刚的脸,娘的手在颤抖。
(25)徐刚握着娘的手说:“娘,我们回家吧。”
(26)娘也说:“儿,我们回家。”
(27)徐刚远远地看到了山坳上家里的灯,那是一盏微弱的、昏黄的、跳跃着的煤油灯,整个雪夜里唯一的一缕光。
(28)徐刚和娘坐在灯光下吃饺子。
(29)徐刚说:“娘,包工头跑了。”
(30)娘把饺子夹到徐刚碗里。娘说:“儿,吃饺子。”
(31)徐刚说:“娘,我一年白干了。”
(32)娘把饺子夹到徐刚碗里。娘说:“儿,吃饺子。”
(33)好像所有事娘都不关心,娘反反复复就是一句话:“儿,吃饺子。”
(选自《小小说月刊》)
23.根据故事情节,以徐刚为陈述对象,完成下列表格。(2分)
地点 主要事件
半路 除夕夜回家的路上,车坏了,徐刚徒步冒雪回家。
青石桥头 ①
家里 ②
24.结合上下文,请简要分析第6段中景物描写的作用。(4分)
25.联系上下文,品味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说说其表现了人物怎样的心理。(4分)
①徐刚茫然地朝前走着,没有一个人知道他此刻正走在回家的路上,除了娘。
②终于,他走到了青石桥头。
26.从记叙的顺序看,写徐刚本来是不打算回来的,可娘反反复复让儿子回家这一情节属于哪种顺序,请谈谈这样写的作用。(3分)
27.徐刚反复向娘叙说自己在外的遭遇,但“好像所有事娘都不关心”,这是真的吗?谈谈你的理解。(3分)
三、写作与表达(50分)
28、瀑布从万丈悬崖上奔泻而下,像一道闪闪发亮的珠帘,雷鸣般的轰响震撼着群山。可是, 人们爬上崖顶,却发现上面不过是一条平缓的小河,它一路走来,汇聚着点点滴滴的泉水。如果它不跨出那一步,冲下悬崖,就只能在山峦之中默默流淌。小河勇敢地跨出那一小步,于是有了气势磅礴的瀑布。
读上文后,你有何感想?你有过“勇敢地跨出那一步”的经历吗?请以《勇敢地跨出那一步》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字数不少于600字。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2)写真事,诉真情,内容完整,字迹清晰。
2016—2017第一学期期中质量检测初二年级语文试题
一、积累与运用 (共26分)
(一)词语积累
1、为下列加点的字注音。(4分)
答案略(每空0.5分)
2.从以下词语中找出错别字,并改正在横线上(4分)
答案略(每字1分)
(二)原文默写(每空1分,共10分)
3.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4.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其它略。
(三)名著知识考查
11.D(1分)
12.奥斯特洛夫斯基(1分) 朱赫来(1分)理由言之成理即可。(2分)
13.参考答案:
爱心是一泓出现在沙漠里的泉水,使濒临绝境的人重新看到生活的希望;
爱心是一首飘荡在夜空的歌谣,使孤苦无依的人获得心灵的慰藉。(每句1分)
14.A(1分)
二、理解与感悟
(一)文言文阅读(12分)
15.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4分)
交错相通 ② 通“邀”,邀请。 ③你 ④繁重,使人难以忍受(各1分)
16.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各句。(4分)
①(他们)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朝和晋朝了。(2分)
②如今我的儿子又被老虎咬死了。或:现在,我的儿子又死在老虎这件事上。
(注意:焉,兼词,于之)(2分)
17.桃花源人、泰山妇人为什么都不愿意离开他们各自生活的地方?(用自己的话回答)(4分)
参考答案:桃花源与世隔绝,远离战争,没有繁重的赋税和无尽得徭役;环境优美,民风淳朴。人们安居乐业,祥和幸福。(2分)虽然一家祖孙三代死于虎口,但是泰山妇人深知山下世间苛政带来的灾难远比山中的老虎更为惨烈,更令人不堪忍受。(2分)(意对即可)。
(二)现代文阅读(28分)
《老汪栗子》(12分)
18. 炒香栗 助学子 (2分,各1分)
展开余下试题
19. 动作描写。(1分)用“抖”、“挑”、“搁”等动词,生动传神地写出了老汪挑坏栗子的过程,表现了他娴熟的技艺和纯朴的品质。 (2分)(共3分)
20. 本段写山里人懂得与大自然和谐相处,懂得保护自己的家园,突出山里人的纯朴。(1分)他们与老汪是同类人,为老汪主动帮扶他们的孩子做了铺垫。(1分)
21. “悄悄”一词写出老汪乐于助人不留名,表现老汪的善良和爱心。 (2分)
22. 示例:做生意实在,不欺骗顾客;炒栗子技术炉火纯青;有爱心,无私帮助困难的人;喜欢听戏,有生活情趣。(3分)
具体课文内容略(写出三点即可)
《冬夜》(共16分)
23. ①徐刚心灰意冷,走到青石桥头时,发现娘早已等候在哪里,变成了一个雪人。
②徐刚和娘回到家里,徐刚向娘反复说着自己的遭遇,娘只有一句话“儿,吃饺子。”(各1分,共2分)
24. ①写出当时雪下得很大的情景,渲染了一种悲凉的气氛;②烘托人物痛苦、无助的心情。 (4分,一点2分)
25.(共4分)
(1)“茫然”的本意是没有目的,没有方向,不知怎么办好。这里形象地表现了徐刚在外白干了一年,没拿到钱,感到无颜回家见娘的愧疚心理。(2分)
(2)“终于”本意是表示经过种种变化或等待之后出现的情况,这里表现了徐刚费尽周折,好不容易来到了青石桥头,心灰意冷,想急于回家,但又不知该如何面对娘的复杂心理。(2分)
26.插叙(1分)交代徐刚不愿回家的原因, 使情节更完整。 (1分) 为下文写徐刚回家感到无颜见娘作铺垫,同时也与下文母子二人吃饺子的情节一起,彰显了母亲对儿子的关爱,使母亲的形象更为丰满。(1分) (共3分)
27.参考答案:(3分)
不是真的;娘故意装出不关心、无所谓的样子,以此遮掩自己悲伤的心情,来减轻儿子心头的压力。 这表现了 娘对儿子无微不至的关爱。(言之成理即可)
三.写作与表达(50分)
略 (61.175.205.173)
上一篇:
山东省荣成市第三十五中学等2016-2017学年六年级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卷(五四制)
下一篇:
山西省大同市第一中学2017届九年级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标签:
人教版
八年级
上册
期中试卷
相关:
关于“山东省荣成”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453]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