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答案: C D A A B B D C D C 一、9分 1.C(“孔子是无力又无奈的”,理解错误) 2.D(“目的”,绝对化) 3.A(B.后半句表述不对,于文无据 C.张冠李戴 D.误解了原文的关系,把原文的并列关系理解成了递进关系) 二 4.A(依:依托,依靠。) 5.B 6.B(说“他按照法律把孙佑免为庶人”错误,从原文中看,荀勖只是建议“用刑不可以喜怒为轻重”,将孙佑免为庶人的应是晋文帝司马昭。) 7.(1)5分(荀勖)考查他们的才能高低,对那些不熟悉法令条例,不能解决疑难问题处理事务的人,立即打发走。译出大意给2分;“核”(考查,考核)、“暗”(不熟悉,不明白)、“决疑”(解决疑难问题)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2)5分(荀勖)有才气和文思,能探测到国君隐微的旨意,不冒犯主上的尊严而违旨相争,因而能始终保全他的宠幸与禄位。译出大意给2分;“探”(探测,探寻)、“犯颜”(冒犯主上的尊严)、“全”(保全)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8.(4分)基本思路:起兴手法,点明季节时令,突出“寒”的特点;同时寓情于景,渲染“伤心”的感受,为全文奠定感情基调。感情:表现楼上思妇对远方良人(丈夫)的思念、远方游子归心似箭的急切。或:表现远方游子在暮色天寒中赶路归家时的急切心情。如举词中内容为例或再现画面加以证明,则给满分。意思对即可。 9. (4分)用反衬和虚实结合的手法从两方面表现盼“归”之心切:少妇空立玉阶,归飞宿鸟引发她对丈夫归来的渴盼,是为眼前实景;而远方游子走过长亭短亭正在赶路回家,则是想象中景象,是为虚。宿鸟尚可归飞,而人却仍于天寒暮色中行走在路上,是为反衬。但两种都围绕一个“归”字,表现了盼归的急切心情。意思对即可。 参考译文: 荀勖字公曾,颍川郡颍阴县人,是汉朝司空荀爽的曾孙。父亲早年去世。荀勖寄托在舅父家里。幼年聪慧早熟,十几岁便能写文章。从外祖父魏太傅钟繇说:“这个孩子将来会赶上他曾祖父。”长大后学识渊博,有从政的本领。在魏国做官,被大将军曹爽征召为掾属。曹爽被杀,他的门生故吏都不敢前去收尸办丧事,荀勖独自前往(去处理丧事),其他人才敢跟着去。提升为廷尉正,参与晋文帝(司马昭)大将军府军事谋划。 高贵乡公曹髦想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