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期中试卷

阅读:457  2016-12-03
标签:人教版 高一 必修一 期中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457]
甘肃省嘉峪关市第一中学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一语文试卷
嘉峪关市一中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语文试卷
第I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中华民族本是诗书礼仪之邦,重视读书的历史十分悠久。早在周朝,国家就设有图书馆,当时称“藏室”,收藏三皇五帝之书和各地志书,名闻古今中外的古代哲学家老子就是看守藏室的史官。春秋诸子,百家争鸣,特别是孔子办学、编书的事迹尤其说明我国很早就有了比较成熟的阅读实践。
人们每每谈到阅读,往往立刻会想到个人的学习和修养。古往今来,我们民族关于好学、勤学、劝读、苦读的名言俯拾皆是,最为深入人心的还是那些关于“读书改变命运”一类的名言,譬如“学而优则仕”,“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十年寒窗无人问,一朝成名天下知”,等等。周恩来青年时代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句名言道出了一位中国有志青年的责任感、使命感。
阅读目的的崇高价值决定了读者将付出艰辛努力。于是就有了“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旱,白首方悔读书迟”一类劝读诗,以及悬梁刺股、凿壁偷光、囊萤映雪一类勤学苦读故事,这些故事称得上启人心智、鼓舞精神。至于做研究的专业人士,更是对清未大学者王国维借论宋词来谈读书、做学问的“三境界”说有真切同感;“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表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既有刻苦钻研的精神,又有不懈追求的境界升华。诚然,对于很多人来说,阅读并不是为了改变命运,也不都要“望断天涯路”,不少人是作为道德传承而读书,更有不少人为个人修养而读书,还有的只是以读书为人生乐趣和良好的生活方式,为读书而读书。
上述关于阅读的目的,大致可以分成两类,一为学以致用,二为学以修为;前者强调实际效用,是人类社会不断进取的动力,后者注重审美愉悦,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这两类阅读的目的建构了我们民族的主要传统。其实,从阅读的发生发展过程采看,这两大传统并非泾渭分明,阅读可以同时具有传递知识信息、交流思想的作用和愉悦精神、抒发情怀的意趣。在春秋时期,社会阅读、教育就同时体现了阅读的两大传统。孔子在教育上的“六艺之教”(礼、乐、射、御、书、数)和学术上的“六艺之学”(《诗》《书》《礼》《乐》《易》《春秋》),非常显然是实用与修养功能并存。直到汉代倍尊儒术,官员进阶需要对儒术有所研读,这时候功利性阅读才逐渐浮动于朝野。到了隋朝开创科举考试,为官场人才选拔设计了一个相对公开公平的制度,学以致用阅读、专业性阅读、功利性阅读、应试性阅读越来越成为社会主流,学习赶考成了知识分子阅读的主要目的和内容。尽管其间也有居于科举“官学”、“私学”之外的书院教育,主张以德为先、格物致知,但学以修为的阅读传统始终未能成为大多数学子读书学习的主流。直到当代,应试教育仍然是其最终归宿。此外,社会的价值取向,也过分地强调功利实效、精英目标。功利性阅读的教育目的,加上相对呆板的阅读教育方法设计,应试与成功就变成了阅读者、受教育者的唯一任务,他们是否在学习、考试的同时达到修身的目的,通常不在考量范围,因而许多时候这种阅读几乎与精神、灵魂无关。(摘自《新华文摘》)


浏览完整试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中华民族重视读书的历史很悠久,我们的祖先早在周朝的时候,就设有收藏三皇五帝之书和各地志书的“藏室”,老子还担任过看守藏室的史官。
B.中华民族是诗书礼仪之邦,春秋时期,那时诸子百家争鸣,尤其孔子办学、编书的事迹更是我国很早就有比较成熟的阅读实践的有力证明。
C.中华民族关于好学、勤学、劝读、苦读的名言虽然从古至今一直很多,但人们认为最有价值的是“学而优则仕”这一类关于“读书改变命运”的名言。
D.王国维借论宋词来谈读书、做学问的“三境界”说,其中既有执着追求和刻苦钻研精神,又有不懈追求的境界升华,这些引起做研究的专业人士的同感。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志向与一般读书人“十年寒窟无人问,一朝成名天下知”之类的想法不同,他的这句名言说出了他内心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B.虽然阅读或许能够改变命运,但是其过程是艰辛的,而悬梁刺股、凿壁偷光、囊萤映雪、三更灯火五更鸡这一类的故事就具有启人心智、鼓舞精神的激励作用。
C.不少人选择读书,不是为了“一朝成名天下知”,也不是为了刻苦钻研去搞学术研究,而是为了道德传承或个人修养而读书,当然还有人只是为读书而读书。
D.阅读的目的虽然多种多样,但是可以大致归纳为两大类,一是强调实际效用的学以致用,二是注重审美愉悦的学以修为,两者共同建构了中华民族的主要传统。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阅读的目的不同,所获得的效果也不相同。在先秦春秋时期,社会阅读和教育就同时具有传递知识信息、交流思想的作用和愉悦精神、抒发情怀的意趣。
B.孔子的“六艺之教”和“六艺之学”说明阅读的学以致用和学以修为这两大目的并不矛盾,相反,两者可以相互补充,相互促进,推动人的提高和社会进步。
C.功利性阅读并非与生俱来,随着汉代官员晋升官阶对儒术提出要求,功利性阅读才逐渐浮动于朝野,科举制度的建立使学习赶考成为知识分子阅读的主要目的和内容。
D.当代的应试教育注重功利性阅读,在这种教育体系中,阅读者、受教育者的任务只有一个,那就是应试与成功,他们的阅读许多时候也几乎与精神、灵魂无关。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李祥,字元德,常州无锡人。隆兴元年进士,为钱塘县主簿。时姚宪尹临安,俾摄录参。逻者以巧发为能,每事下有司,必监视锻炼,囚服乃已。尝诬告一武臣子谤朝政,鞫于狱,祥不使逻者入门。既而所告无实,具以白尹,尹惊曰:“上命无实乎?”祥曰:“即坐谴,自甘。”宪具论如祥意,上骇曰:“朕几误矣,卿吾争臣也。”遂赐宪出身为谏大夫,祥调濠州录事参军。安丰守臣冒占民田,讼屡改而不决,监司委祥,卒归之民。未几,其人易守濠,以嫌换司理庐州;守出改官奏留之,不可。
主管户部架阁文字、太学博士、国子博士、司农寺丞、枢密院编脩官兼刑部郎官、大宗正丞、军器少监。言:“忝朝迹八年,在外贤才不胜众,愿更出迭入由臣始。”出提举淮东常平茶盐、淮西运判。两淮铁钱比不定,祥疏乞官赐钱米销滥恶者,废定城、兴国、汉阳监,更铸绍熙新钱,从之,淮人以安。迁国子司业、宗正少卿、国子祭酒。
韩侂胄恃功,为丞相赵汝愚所抑,日夜谋引其党为台谏,以摈汝愚。汝愚为人疏,不虞其奸。侂胄欲逐汝愚而难其名,擢其党将作监李沐为正言。沐奏:“汝愚以同姓居相位,将不利于社稷,乞罢其政。”汝愚出浙江亭待罪,遂罢右相。汝愚以言去国祥上疏争之曰顷寿皇崩两宫隔绝中外汹汹留正弃印亡去国命如发。汝愚不畏灭族,决策立陛下,风尘不摇,天下复安,社稷之臣也。奈何无念功至意,忽体貌常典,使精忠巨节怫郁黯暗,何以示后世?”除直龙图阁、湖南运副,言者劾罢之。于是太学诸生杨宏中、周端朝等六人上书留之,俱得罪。主冲佑观,再请老,以直龙图阁致仕。嘉泰元年八月卒,谥肃简。
4.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汝愚以言去国/祥上疏争之曰/顷寿皇崩两宫/隔绝中外/汹汹留正弃印/亡去国/命如发
B.汝愚以言去国/祥上疏争之曰/顷寿皇崩两宫/隔绝中外/汹汹留正弃印亡去/国命如发
C.汝愚以言去国/祥上疏争之/曰/顷寿皇崩/两宫隔绝/中外汹汹/留正弃印/亡去国/命如发
D.汝愚以言去国/祥上疏争之/曰/顷寿皇崩/两宫隔绝/中外汹汹/留正弃印亡去/国命如发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尹临安”的“尹”即府尹,在这里是担任临安府尹。“摄录参”中的“摄”是代理的意思,“除直龙图阁”的“除”表示解除官职。
B.“国子祭酒”是古代国立最高学府国子学或国子监主管官的名称,主要负责传授儒家思想,主持最重要的礼仪——祭祀活动。
C.“忝”,辱,有愧于,常用作谦辞,如“忝在知己”“忝列门墙”“忝为人师”等。“忝朝迹”,意为对在朝廷做官感到有愧。
D.“致仕”指交还官职,即退休。古代官员正常退休叫做“致仕”,古人还常用“致事”“致政”“休致”等名称,盖指官员辞职归家。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李祥办案求实。他曾阻止逻者的监视锻炼,为一个被诬告的武臣子洗刷了罪名,这事受到了皇帝的称赞。
B.李祥爱护百姓。有安丰守臣冒占民田,打官司多次修正,未能归还。上级将此案交给李祥办理,最终归田于民。
C.李祥治理有方。在治理两淮期间,针对“两淮铁钱比不定”情况,请求更铸绍熙新钱,最终使百姓得以安宁。
D.李祥直言敢谏。丞相赵汝愚被正言李沐所奏而罢相,李祥直言进谏,因此惹得皇帝生气而罢免了他的官职。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具以白尹,尹惊曰:“上命无实乎?”祥曰:“即坐谴,自甘。”
(2)韩侂胄恃功,为丞相赵汝愚所抑,日夜谋引其党为台谏,以摈汝愚。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的诗词,回答8、9题。
江神子•初至休宁冬夜作①
葛胜仲
昏昏雪意惨云容,猎霜风,岁将穷。流落天涯,憔悴一衰翁。清夜小窗围兽火②,倾酒绿,借颜红。
官梅疏艳小壶中,暗香浓,玉玲珑。对景忽惊,身在大江东。上国③故人谁念我,晴嶂远,暮云重。


展开余下试题【注】①此词是词人刚被贬官休宁(今安徽休宁县)时所作。②兽火:指有兽头装饰的火盆。③上国:京城。
8.本词开篇三句勾勒出了一幅怎样的图景?在全词中起到了什么作用?(5分)
9.结合全词,简要赏析作者寄寓的思想情感。(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荆轲刺秦王》易水诀别中,荆轲悲壮的唱词是 , 。
(2)《沁园春长沙》概括早期革命者意气奔放,强劲有力的句子 , 。
(3)描写真正的革命者不管现实多么残酷,斗争多么艰苦,都决不回避,都要勇敢地面对它、正视它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第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题作答,并在答题纸上在所选答题后的( )中打“√”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摆手先生
马瑞璇
二十年前,摆手先生和我是大学同班同学。帅气,诗人气质。
摆手先生酷爱文学,更酷爱写诗。看书的时候有人和他说话,他摆摆手,不抬头;写诗的时候有人和他说话,他更摆摆手,皱着眉。
同学们都知道他喜欢摆手,不喜欢说话,但是最初并没有想到叫他摆手先生。因为他另有一个绰号,叫“一首小诗”。平时独来独往,神叨叨的他,一遇集体活动却异常活跃。活跃的原因是他喜欢给大家朗诵他写的诗,“我给大家朗诵一首小诗。”他这样说。大家笑,他不笑。
我们那一轮在校生里,出现过一位容貌叫人看了吃惊的校花,是中文系陶教授的女儿。摆手先生和陶教授来往密切,用摆手先生的话叫做“切磋文学问题”。一次在陶教授家,他幸福地得到校花一个微笑的礼遇。从陶教授家回来,摆手先生给校花写情书。情书一改他诗人的风格,写得简短朴素:“今晚六点,我在你家楼下等你。若同意请赴约;若不同意,请背对窗外摆一摆手。”
事情的结果当然是校花继续做名花无主的校花,而摆手先生从此被大家改了绰号,“一首小诗”被“摆手先生”代替。
毕业的时候,他放弃留校的机会,也放弃进机关的机会,选择回家乡做一所镇级中学的语文老师。
他当老师当得果然出色!
却娶了一位相貌平平的乡下女子。
一年前,摆手先生死了。
追悼会的前一晚,我陪他妻子住。夜半听见他妻子在另一个房间里嘤嘤地哭泣。我担心她的身体,想劝劝她。
眼前的情形把我牢牢地定在房门口。他的妻子跪坐在地上,面对死者遗像,一边哭一边揉搓着当天收到的丧葬费和旅游局的赔款。
“一起过日子这么多年,在外人眼里咱俩很不般配。可是,你对父母好,对孩子好,对我也好,对你的学生更好。”说到这里她颓然低下头,推开怀里的钱,伏在地上又抽咽起来。突然,她抬起头爬到遗像前,用手摸着死者的脸颊:“咱俩是天生的一对儿,咱俩的日子还得接着过啊!这个家,还是咱俩一起撑,啊?”
摆手先生是在学生高考后,参加学校组织的南方旅游时发生的意外。
车祸发生的时候,他坐在车尾部,救援人员问他情况如何?他没有说话,只是用摆手作答。人家以为他没事,抢时间解救情势危急的人去了,因为在同一车里,还有老人和孩子。所有的人被解救后,再去救他的时候,他已经死在那里。身体完好,姿势端正。经检查,是严重颅内出血导致死亡。而且,死的人只有他一个,其余的人,只是伤势轻重不同罢了。
有人说,他摆手是在告诉别人他快不行了;有人说,他是用摆手示意救援人员先去救别人。无法解读他摆手的含义,便无法把他定性为舍己为人的英雄。他所在的学校为他举行了隆重的追悼会,以一个普通教师的身份。
追悼会在公墓举行。
我们班二十一人全体到场。他的同事除了还在医院的,其余都到场。人数最庞大的是他的学生和学生家长。
发言最动情的是他的学生。学生说,他们的老师上课从来不看教案和教科书,一根粉笔,成就了一堂激情四射的语文课。他们敬佩老师,教材烂熟于心,古今名著好诗好词烂熟于心。当讲到如下内容,新老学生,哭作一团:您节假日在家里设立答疑课堂,很多贫困同学在您那里长期免费补习。为了方便答疑,您为自己制定二十四小时开机制度。遇到家境不好的学生,您会说“先挂掉,我给你打过去”。您始终坚持站立讲课,我们说:“老师,您身体不好,坐下讲吧!”您微笑着,摆摆手…”
(有删改)
这篇小说从画线句子开始,有如下另一个版本。(称为版本二,以上称版本一)
毕业的时候,他放弃留校的机会,也放弃进机关的机会,选择回家乡做一所镇级中学的语文老师。不久,他娶了一位相貌平平的乡下女子。摆手先生很受学生欢迎,回乡探亲的时候,我经常听到有人夸奖他。他教材烂熟于心,有博览群书的底子,一根粉笔,成就一堂激情四射的语文课。节假日在家里设立答疑课堂,是他许多年养成的习惯。学生可以在他家里接受免费补习。
为了方便给学生答疑,他还有一个习惯,就是保持二十四小时开机。遇到家境不好的学生他会说,先挂掉,我给你打过去。
摆手先生是在学生高考后,参加学校组织的南方旅游时发生的意外。
(1)下列对这篇小说(版本一)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摆手先生喜欢文学,爱写诗,又喜欢向同学们朗诵他的小诗,同学们受不了他的神神叨叨,就揶揄地称他为“一首小诗”。
B.摆手先生爱慕校花,常以“切磋文学问题”为借口上校花家,结果遭校花拒绝,摆手先生心灰意冷,羞惭之下回乡任教。
C.小说通过对摆手先生妻子的语言、动作、心理描写,写出了她对丈夫的深情和对相关部门不予确认丈夫舍己为人的不满。
D.摆手先生用摆手回答救援人员的询问,这一模糊的回答造成了人们不同的解读,影响了相关部门对他行为性质的评定。
E.小说分别从同学、妻子、学生的角度刻画摆手先生,多层次、多方位的表现了摆手先生的形象,使得人物形象跃然纸上。
(2)小说花了大量的笔墨写摆手先生的大学生活,这样写的意图是什么?请简要分析。(6分)
(3)小说(版本一)中的摆手先生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6分)
(4)阅读版本二,比较两个版本,你认为哪一个版本更好?请结合文本,试从语言、结构、叙述人称三个方面任选两个角度说明理由。(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粉墨王侯”谭鑫培
在中国艺术史上,“粉墨王侯”谭鑫培对京剧的贡献,不仅在于开创了一大流派谭派,更重要的是,他完成了将徽、汉、昆、梆子诸腔转化为成熟的京剧剧种的任务。
在谭鑫培之前,尽管京剧在程长庚、余三胜、张二奎时代已经创立,但草创时期的京剧杂有汉(腔)、京(腔)、秦(腔)、昆(曲)、梆(子腔)的特点。至谭氏时代,他以天纵之资,“联络五方之音,合为一致”(小铁笛道人《日下看花记》序),正式确立了以京、汉语音为主,包含湖广韵、中州调的“复合型”京剧音韵体系。
谭鑫培对京剧的众多行当都有重要影响,尤以对老生行的影响最大。谭氏以前,老生行由“老生三杰”——程(长庚)、余(三胜)、张(二奎)创立了一种兼济壮美(气势)、优美(韵味)的整体性风格。程、余时代,正值鸦片战争之后,国人在内忧外患的形势之下,对慷慨悲壮、充满阳刚之气的唱腔高度认同。因而这一时期的老生唱腔,古朴简练,圆洪庄重,平正无巧,拉长声,翻高唱,放悲音,直腔直调,激越饱满。应该说,程、余、张完成了京剧唱腔的第一次创制,但总体上仍不出以气势取胜的范围。随着京剧自身的演进和成熟,当时已经出现壮美(气势)和优美(韵味)分流演进的趋势。谭鑫培根据自己的嗓音条件,集长庚、二奎、九龄等人之长,广泛地从小生腔、青衣腔、大鼓腔、皮影腔中吸收营养,进行旋律、节奏的巧妙变化,使京剧从“老三杰”诸腔杂陈的阶段,走向音韵声腔统一、“唱念做打”全面发展、突出人物塑造的成熟时期,迈出了具有开创性和历史性的一步,“集众家之特长,成一人之绝艺,自皮黄以来,谭氏一人而已”(陈彦衡《旧剧丛谈》),实在不为过誉。谭鑫培完成了京剧由重壮美向重优美的风格转换,确立了百年京剧以韵味取胜的主导地位。


展开余下试题从中国艺术史的角度考察,谭是继程长庚之后奠定京剧国剧地位的关键人物。程长庚之前或同时期的北京舞台,既不乏一些名伶名角,同时也是一个诸腔杂陈、多派竞争的时代,京剧还没有定型,尚有徽派、汉派、京派之分;同时昆曲、梆子等剧种也常和京剧同台争胜,还不能说程长庚身后的京剧就已经具备了他派艺术无可比拟的宗主地位。但历史的偶然性赋予了京剧一种历史的机缘:在程长庚身后又出现了一位能将徽、汉、京融于一体的后继者谭鑫培。谭氏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使上至太后、皇帝、王公贵族,下至贩夫走卒的各个阶层成为京剧的忠实观众。清末的北京街头,到处是对谭派唱腔的众口模仿:“家国兴亡谁管得,满城争说‘叫天儿’。”此后的百年光景,京剧迎来了一个高度普及化和大众化的新时代,成为大众文化生活的重要内容。
谭鑫培以其独特的人格魅力和社会影响力,将社会加于艺人身上的“下贱”意识大大扫除,有力推进了京剧艺术的职业化。在谭氏之前,艺人社会地位很低,艺人群体对自身社会地位也缺乏基本的认同。如享有盛名20年的郭宝臣终身不灌唱片、不教徒弟、不留影像,自谓“不愿自误误人”。即使是有“伶圣”之称的程长庚晚年也要让长子出京“寄籍正定,事耕读”,反映出其内心也不以演艺为高尚行业。但谭鑫培却从不把自己当“戏子”,即便是在王公大臣面前也不卑不亢,不以执业梨园为贱,还开创了世家梨园的传统。“四海一人谭鑫培,声名卅载轰如雷”这是百年前一代文坛骁将梁启超对谭鑫培的赞誉。伴随着百年来京剧的发展和对世界的影响,“伶界大王”谭鑫培之名,不仅没有消散于历史尘埃之中,反而熠熠生辉,至今回响不绝。
相关链接
①谭鑫培早年曾演武生,武功根底坚实纯熟,身手矫健稳练,所以无论演靠把戏、箭衣戏或折子戏,都能做到身段灵活洒脱,干净洗炼……所演各剧,在剧词和表演艺术上多有加工改革之处。又能扬其所长,避其所短,他面形清癯,因此不常演王帽戏;演《定军山》的黄忠,不戴帅盔而戴扎巾,都是为了掩其所短而发挥其所长。 (百度百科)
②谭鑫培是我国著名京剧老生表演艺术家,其创始的谭派是对后世影响最大的一个京剧艺术流派。他亲手培育了杨小楼、梅兰芳、余叔岩三位京剧大师。此外,他还主演了中国的第一部电影《定军山》,在里面表演了自己的京剧拿手片段。 (《北京青年报》)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文章第一段简要概括了谭鑫培对京剧做出的巨大贡献——开创流派、使剧种成熟,以及他的人格魅力和社会影响力,有总领全文的作用。
B.谭鑫培以天纵之资,正式确立了以京、汉语音为主,包含湖广韵、中州调的“复合型”京剧音韵体系,从而完成了京剧的创立。
C.在“气势”“韵味”两种风格流派分流演进的过程中,谭鑫培完成了京剧由重壮美向重优美的风格转换,确立了京剧以韵味取胜的主导地位。
D.文章结尾引用了梁启超先生对谭鑫培的赞誉,梁先生的话不仅赞扬了谭鑫培在京剧界声名远扬、影响深远,而且也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E.文中大量使用了京剧专业术语,这不仅是行文的需要(从专业的角度较为详细地介绍传主在京剧方面的建树),而且也丰富了文章的内容。
(2)文章多次提到程长庚,这对写谭鑫培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3)谭鑫培在奠定国剧地位方面做出了怎样的贡献?请简要回答。(6分)
(4)你认为谭鑫培能够超越前人,在京剧艺术方面做出巨大贡献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8分)
第II卷 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①在绘画创作中,一幅画可以 ,但是最好的笔触应该是从明暗关系、形状和色彩开始。
②税收优惠政策纠错不能 ,而是要留出缓冲空间,让企业形成新的预期,经济形成新的平衡。
③蜀绣针法讲究,具有 、气韵连贯的艺术效果,这得益于疏朗的构图、清秀细密的纹样和优雅尊贵的审美韵味等方面。
A.一蹴而就 一气呵成 一挥而就
B.一挥而就 一气呵成 一蹴而就
C.一挥而就 一蹴而就 一气呵成
D.一气呵成 一蹴而就 一挥而就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签署《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协定》,标志着亚投行筹建迈出具有历史意义的行动,展示了各方对成立亚投行的庄严承诺,体现了各方共谋发展的务实行动。
B.经过漫长的历史岁月洗礼,如今的阿勒泰已成为新疆旅游的最美名片之一,也成为最适宜人们居住的“金山宝地”。
C.尽管对北京控烟条例规定满腹牢骚,烟民们也只能顺从,这是我国整体文明意识提升的需要,也是一个公民文明素质的内在体现。
D.西方歌剧院出现危机的原因之一是政府大幅度减少对歌剧院的资助造成的,而且制作新歌剧成本高昂,几乎每一个歌剧院都在想方设法寻找出路。
15.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3分)
智能手表的续航一直是一个棘手的问题。智能手表电池与其他电子元件一起拥挤在手表屏幕后方的狭小空间里,不但占据了大部分可用空间,其能提供的能量也十分有限。近来,研究者们发现,通过应用一种日本手工折纸的折叠技术, 。除了提高智能手表的性能,这种方式与标准的制造工艺兼容,可以制造更适合于其他各种各样的可穿戴电子产品的电池,比如跟踪健康相关数据的智能手环等。
A.他们可以把电池从容地放进表带,获得更多的储能空间,可拉伸也可弯曲
B.他们可以使电池可拉伸可弯曲,从而从容地放进表带,获得更多的储能空间
C.电池可以获得更多的储能空间,从而从容地放进表带,可拉伸也可弯曲
D.电池可以从容地放进表带,他们可以让其拉伸和弯曲来获得更多的储能空间
1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5分)
传统的佛山剪纸,从功能来划分,有日常用的窗花门笺、婚嫁礼品上的饰花、刺绣雕刻花样的底稿、商品包装上的装饰等等。可见, ① ,还大量供给于传统手工业和商业。 ② ,以喜庆、吉祥、纳福、长寿等为传统主题;岭南剪纸的另一典型代表潮阳剪纸,则主要用于祭祖拜神装饰。进入20世纪50年代, ③ 。新题材的佛山现代剪纸,一方面摒弃了传统剪纸的乡土气息和民俗意味;另一方面以传统技法为基础,在剪纸技法、题材等方面又有所创新,佛山剪纸迎来了又一个新的辉煌时期。
标签:人教版 高一 必修一 期中试卷
相关:关于“甘肃省嘉峪”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457]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