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期中试卷

阅读:552  2016-12-05
标签:人教版 九年级 上册 期中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552]
四川省巴中市恩阳区2017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巴中市恩阳区2016年秋九年级期中测试
语 文 试 卷
(考试时间120分钟 满分150分)
一、语文知识与运用(30分)
(一)选择题。将正确答案的番号填在下面答题栏内。(每小题2分,共2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 )(2分)
A.滞碍(zhì ) 抽噎(yē) 拮据(jí) 层累(lěi)
B.扶掖( yè ) 亵渎( xiè) 脚踝(huái) 相契(qiè)
C.佝偻(gōu) 骈进(pián) 煞白shà 别墅(shù)
D. 恣睢(suī) 睿智(ruì) 咀嚼 (jiáo) 庸碌(yōng)
2.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 )
A.根深蒂固 文彩藻饰 断章取义 诓骗
B.狼狈不堪 刻骨铭心 孜孜不倦 嗤笑
C.歇斯底里 吹毛求眦 怀古伤今 潮汛
D.涕泗横流 江山多骄 一愁莫展 聒噪
3.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多么优秀的孩子, 是大人, 每天都生活在“你根本不行”“你真是个傻瓜”一类的批评中,以此以往,也许 会真的变成一个没用的傻瓜了。
A.不管 或者 倘若 就 B.倘若 不管 就 或者
C.或者 不管 倘若 就 D.不管 倘若 或者 就
4. 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3分)
A、妄自菲薄,能使我们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有助于我们取得更大的进步。
B、就冲着你三顾茅庐的这番情意,明天的宴会我是去定了。
C、唐雎这种凛然不可侵犯的独立人格和自强的精神,在历史的长河中一直熠熠生辉。
D、“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是周恩来少年时就立下的鸿鹄之志。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这条隧道已使用多年,里面相继出现了顶部渗漏、路面坑陷、道路泥泞等。
B.中国政府提出的“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将惠及沿线国家,促进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
C.目前,有些国家和地区出现了动荡局势,难道这对世界和平有影响吗?
D.在今年的女排亚锦赛上,中国女排辉煌地取得了八战全胜的战绩,荣获冠军。
6、下列语句修辞方法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人民是什么?是无知。宗教是什么?是不宽容。(反问)
B、这就是中国的脊梁。(比喻)
C、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排比)
D、接着便飞出了八岁的侄儿宏儿。(比喻)
7、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做工好苦呀!”这种叹气的声音,无论何人都会常在口边流露出来。
B、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变成了路。
C、“好吧。”他在心里想,“谁爱怎么读就怎么读,我不管了。”
D、由此我们可以了解,为什么基本知识上的突破是不常有的事情?
8、说话比较得体的是( )
A.请您来做报告,想必您会感到荣幸!
B.我很想参加你们的活动,可今晚实在没工夫,太抱歉了!
C.宴会就要开始了,该来的怎么还不来?大家别着急,先等一等。
D.老大爷,您别这么磨磨蹭蹭的,行不行?
9、下列选项排序正确的是( )(3分)
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 ,便只顾风雨兼程;我不去想能否赢得爱情, ,就勇敢地吐露真诚;我不去想身后会不会袭来寒风冷雨, ,
留给世界的只能是背影;我不去想未来是平坦还是泥泞, ,一切,都在意料之中。


浏览完整试题①只要热爱生命 ② 既然目标是地平线
③既然钟情于玫瑰 ④ 既然选择了远方
A、④①②③ B、③①④② C、③④①② D、④③②①
1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武陵春》是李清照南渡以后的词作,真实反映了她凄惨的生活处境和忧愁悲痛的思想情感。
B、《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他未出茅庐,便知天下三分之事。书中记叙了他许多脍灸人口的事迹,如“草船借箭”“火烧赤壁”“七擒孟获”“空城计”“挥泪斩马谡”等。
C、小说《故乡》中的“我”就是少年时期的鲁迅先生。
D、维克多•雨果,法国作家,人道主义的代表人物,法国文学史上卓越的资产阶级民主作家,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九三年》和《悲惨世界》。
(二)填空题。(10分)
11、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一生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就是能够通宵达旦地读一两百本书。读书是人类特有的神圣的权利。某班举行《好读书 读好书》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按要求答题。(6分)
(1)请给活动拟一条宣传标语: 。(2分)
(2)如果你来主持本次活动,你会采取哪几种活动形式来开展?至少说出两种。(2分)
A、 ;B 。
(3)请向同学推荐一部你最喜欢的名著,并说说理由。(2分,不说理由不给分)
名著: 理由: 。
12、文学名著常识填空。(4分)
⑴英国文学家王佐良先生评论的“对每个题目都有独到之见,诛心之论,而文笔紧凑,老练,锐利,说理透彻,警句跌出”,这是对 (人名)的著作《 》中肯的评定。
⑵美国作家斯诺与剧作家姚克合曾写过一副挽联:“译著尚未成功,惊闻陨星,中国何人领《呐喊》;先生已经作古,痛忆旧雨,文坛从此感《彷徨》”,这幅挽联中的“先生”指的是 ,我们学过的选自《呐喊》的课文有 (列举一篇)。
二、古诗文积累与阅读(30分)
(一)古诗文默写。
13、按要求默写出古诗文名句。(每空1分,共10分)
(1)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论语.雍也》)
(2)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 。(辛弃疾《南乡子》)
(3) ,欲语泪先流。((李清照《武陵春》)
(4)酒酣胸胆尚开张, !(苏轼《江城子》)
(5)俱往矣, ,还看今朝。(毛泽东《沁园春.雪》)
(6)酒困路长惟欲睡, 。(苏轼《浣溪沙》)
(7)诗人借梅花凋零的情景来表达自己至死不变的爱国之心的句子是
, 。(陆游《咏梅》)
(8)“愁”历来是文人墨客重要的思想元素,请写出古诗词中含“愁”的连续两句: , 。
(二)古诗词鉴赏。
14、阅读下面这首词,按要求答题。(4分)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⑴下边对这首词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这首词描写了看剑、闻角、分炙、奏乐、点兵、杀敌等多种军营生活。
B、这首词展现了醉态、梦境、往事、理想和现实等多层面的人生境界。
C、这首词前九句追忆人生往事,豪情满怀;结尾一句,词义陡转,点出理想与现实、希望与失望等多重矛盾。
D、这首词成功地运用了“八百里”、“五十弦”、“沙场”、“的卢”、霹雳”等多个历史典故。
(2)“可怜白发生”一句表达了词人 的情感(2分)。
(三)古文阅读。(共16分)
【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谘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乙】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丙】亮少有逸群之才,身长八尺,容貌甚伟,时人异焉。遭汉末扰乱,随叔父玄避难荆州。躬耕于野,不求闻达。时左将军刘备以亮有殊量,乃三顾亮于草庐之中。亮深谓备雄姿杰出,遂厚相结纳。及魏武帝①南征,荆州刘琮举州委质②而备失势,众寡而无立锥之地。亮时年二十七,乃建奇策,身使孙权,求援吴会③。权既宿服仰备,又睹亮奇雅,甚敬重之,即遣兵三万人以助备。备得用与武帝交战大破其军乘胜克捷。江南悉平。后亮助备又西取益州。益州既足,以亮为军师。将军备称帝号,拜亮为丞相。 (选自晋•陈寿《进<诸葛亮集>表》)
【注释】①魏武帝:曹操 ②举州委质:把整个荆州作为见面礼送给曹操
③吴会:吴国
1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
A、先帝不以臣卑鄙: B、庶竭驽钝:
C、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 D、身使孙权,求援吴会:
16、下列加点字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以伤先帝之明 益州既足,以亮为军师
B. 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 躬耕于野,不求闻达
C.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 上使外将兵
D.此臣所以报先帝 此殆天所以资将军
17、把文段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展开余下试题(2)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18、从甲乙两段来看,诸葛亮最终的目标是什么?(不超过10个字)(2分)

19、结合这三段文字对诸葛亮的刻画,说说诸葛亮在你心中是一个怎样的人?(3分)



三、现代文阅读(40分)
(一)阅读下面文章,按要求答题。(20分)
(一)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节选)
①“正确的答案只有一个”这种思维模式,在我们头脑中已不知不觉地根深蒂固。事实上,若是某种数学问题的话,说正确答案只有一个是对的。麻烦的是,生活中的大部分事物并不像某种数学问题那样。生活中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非只有一个,而是多种多样。由于情况的变化,原来行之有效的方法,到了现在往往不灵了。正因为如此,如果你认为正确的答案只有一个的话,当你找到某个答案以后,就会止步不前。因此,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这一点非常重要。
②然而,寻求第二种答案,或是解决问题的其他路径和新的方法,有赖于创造性的思维。那么,创造性的思维又有哪些必需的要素呢?
③有人是这样回答的:“富有创造性的人总是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识,使自己学识渊博。从古代史到现代技术,从数学到插花,不精通各种知识就一事无成。因为这些知识随时都可能进行组合,形成新的创意。这种情况可能出现在六分钟之后,也可能在六个月之后,六年之后。但当事人坚信它一定会出现。”
④对此我完全赞同。知识是形成新创意的素材。但这并不是说,光凭知识就能拥有创造性。发挥创造力的真正关键,在于如何运用知识。创造性的思维,必须有探求新事物,并为此而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在此基础上,持之以恒地进行各种尝试。
⑤这方面的典型代表,首推约翰•古登贝尔克。他将原来毫不相关的两种机械——葡萄压榨机和硬币打制器组合起来,开发出一种新产品。因为葡萄压榨机用来从葡萄中榨出汁,所以它在大面积上均等加力。而硬币打制器的功能则是在金币之类的小平面上打出印花来。有一天,古登贝尔克半开玩笑地自言自语道:“是不是可以在几个硬币打制器上加上葡萄压榨机的压力,使之在纸上打印出印花来呢?”由此发明了印刷机和排版术。
⑥另一个例子是罗兰•布歇内尔。1971年的一天,布歇内尔边看电视边这么想:“光看太没有意思了。把电视接收器作为实验对象,看它产生什么反应。”此后不久,他就发明了交互式的乒乓球电子游戏,从此开始了游戏机的革命。
20、请归纳一下:创造性思维有哪些必需的要素呢?(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为什么说“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这一点十分重要”?(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选文第二段画线句子是什么句式?有什么作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文中第⑤段中“由此”的“此”指代的内容是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文中第⑤⑥两段采用的是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创新是一个民族精神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对于这句话,你是如何理解的?请结合文段中的观点,举出一个自己的生活实例谈谈。(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19-23题。(20分)
父与女
①为翻寻一件秋衣,无意中又在箱底看到了那条围巾,那是用黑色绒绳结成的,编织着宽宽的条纹……在这素朴的毛织物里,编织着我终生难忘的故事。
②是十多年前了,一个风雪漫天的日子,父亲自故乡赶来校中看我。
③他着了件灰绸的皮袍。A.衰老的目光,自玳瑁边的镜片后滤过,直似秋暮夕阳,那般温爱、柔和,却充满了感伤意味……他一手提了个衣包,另一只手中呢,是一只白木制的点心盒,上面糊了土红的贴纸,一望而知是家乡的出品。
④父亲微微佝偻着身子,频频拂拭着衣领、肩头残留的雪花说: “自从古城沦陷,不知情形如何,我和你母亲时刻记挂着你,只是火车一直不通……我真埋怨自己,当年只埋头读些老古书,自行车都不会骑,不然,阿筠,爸爸会骑自行车来看你的啊……”
⑤外面仍然飘着雪,将窗外松柏,都渐渐砌成一座银色的方尖塔,那细弱树枝,似又不胜负荷,时有大团的积雪,飞落下空阶……随了那苍老的声韵,我的眼前出现了一幅图画——一个老人,佝偻着背脊,艰难而吃力地,在凝冻了的雪地上,一步一滑地踏着一辆残旧的自行车……六十二岁的父亲,竟想踏自行车走六百里的路来看我……
⑥父亲自衣包中取出我最爱读的《饮冰室文集》,同母亲为我手缝的花条绒衬衣,他转身又解开那点心盒上的细绳,里面是故乡的名产——蜂糕。
⑦“你母亲说,这是你小时候最喜欢吃的东西……”他拿起一块,放在我的而前,又摆到我的手上。呵,那为烟蒂熏染得微黄的衰老的手指,此刻还似在我的眼前晃动…… 当时,也许是我的虚荣造成了我的腼腆吧,在那衣着入时、举止潇洒的两个男女同学注视下,对着这故乡土物,好像有什么鲠在喉头,竟无法吞咽,只窘迫得涨红了脸。
⑧天色渐渐地昏暗了,我终于拾起那只“原封没动的”点心盒,只和父亲说了一句:“我拿回宿舍慢慢地留着吃吧。”
⑨翌日天色微明,我便匆忙地整理好书包,预备赶回学校去听头一堂的文学史,父亲好似仍觉得我是个稚龄的学童,一手摸着花白胡须: “阿筠,我送你去搭电车!”
⑩北国的冬晨,天上犹浮着一层阴云,雪花仍然在疏落地飘着……一路电车终于叮咚地驶来,我才预备跳上车去,父亲又似想起了什么:“你不冷吗?”说着,那么匆遽地,自他的颈际一圈圈地解开那长长的黑色围巾,尽管我在旁边急迫地顿足: “爸,车要开了。”B.他又颤抖着那双老手,匆遽地把那围巾一圈圈地,紧紧地,缠在我的颈际。
⑾我记得那天我着了一件深棕色的呢大衣,镶着柔黄的皮领,那皮毛颜色,直似三月的阳光,又美丽,又温暖。但是,父视却在那衣领外面,仍为我缠起那厚重的毛围巾,直把我装扮成南极探险的英雄了。我暂时忍耐着跳上了电车,赶紧找到一个座位就开始解去那沉甸甸的围巾……一抬头,车窗外,仍然瑟瑟地站着那个头发斑白的老人,依旧在向我凝望,雪花片片地飞上了那光秃的头顶,同那解去围巾的颈际……我的手指,感到一阵沁凉,立时麻痹般不能动转了,只任那松懈了一半的围巾,长长地拖在我的背上……
⑿那黑毛绳的围巾,如今仍珍贵地存放在我的箱底,颜色依然那么乌黑光泽,只是父亲的墓地,却已绿了几回青草,飞了几次雪花……
⒀抚摸着那柔软的围巾我似乎听到一声衰老而悠长的叹息!


展开余下试题   (选自张秀亚《种花记》,有删减)
26.文章写了哪两件关于父爱的小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4分)


27.文章多次出现对“下雪”的描写,从全文看有何作用?(4分)


28. 请在下列句子中任选一句,品味其妙处,作简要的赏析。(4分)
A. 衰老的目光,自玳瑁边的镜片后滤过,直似秋暮夕阳,那般温爱、柔和,却充满了感伤意味……
B.他又颤抖着那双老手,匆遽地把那围巾一圈圈地,紧紧地,缠在我的颈际。
我选 句,我的赏析:

29.文章⑾自然段写了“我”对围巾的不同表现,请分析 “我”当时的心理活动。(4分)
①“我暂时忍耐着跳上了电车,赶紧找到一个座位就开始解去那沉甸甸的围巾。”


②“我的手指,感到一阵沁凉,立时麻痹般不能动转了,只任那松懈了一半的围巾,长长地拖在我的背上……”


30.在我们青春成长的故事里,有无知也有叛逆,我们懵懂着,不曾体会父母的心,却常常在错失了以后才追悔莫及。在你的成长中,是不是也有这样一件事,至今令你懊恼着?请你用优美的、饱含深情的文字加以叙述。(4分)



三、作文(50分)
31、岁月匆匆,在白驹过隙的弹指一瞬,十五六岁,我们便由懵懂少年走进了花一般的青春年华。我们背起行囊,迈着矫健的步伐,走向未来。当我们打开行囊,清点着自己的收获时,我们会发现自己多了一分成熟,少了一分幼稚;多了一分思索,少了一分盲从;多了一分宽容,少了一分偏激;多了一分行动,少了一分幻想;还多了一分责任、理想与憧憬……我们的行囊变得沉甸甸的,我们的道路正在向未来延伸。
请以“十五岁,我多了一份____ ___(理想、憧憬、成功、责任、失败、忧愁、烦恼……)”为题,写一篇有真情实感的文章。
要求:(1)请在括号里选择一个恰当的词语填在横线上,将题目补充完整作文;
(2)不少于600字;
(3)书写认真、大方、美观。

初三11月份语文月考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B A A B A D B D C
11、答案示例:(1)(要精炼有文采)A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B读万卷书,行万里路.C书是为类精神食粮。D阅读名著,陶冶情操。E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多读书。F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2)答案示例:举行一次读书问卷调查;请新华书店到学校搞一次书展;请作家作一场“走进名著”报告会;在全校(或班级)举办“读书交流会” ;在全校(或班级)举办“读书演讲会” ;举行“名著走向舞台”话剧表演;举行名著知识竞赛;编辑“读书名言”;“读书故事”大家讲;出“读书经验谈”专题墙报(黑板报)。(3)答案示例:《名人传》。理由:不仅是部文学名著,而且在提高人们对于历史和伟人的认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等方面,都有重要意义。
12、《人间喜剧》,傅雷。鲁迅,《故乡》、《孔乙己》、《社戏》等。13、略。
14、(1)D,(2)、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愤懑之情。
三、15、A、B、C略D、身:亲自。16、D (3分)17、⑴先帝知道我办事小心谨慎,所以临死前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我。(2分) ⑵百姓谁敢不用竹篮盛着饭食,用壶装着酒来迎接将军您呢?(2分)。
18、北定中原,兴复汉室,还于旧都。(霸业可成,汉室可兴。)(2分)
19、仪表不凡、淡泊名利、有政治远见和卓越的军事才能、知恩图报等。
20、有渊博的学识,有探求新事物,并为此活用新知识的态度和意识,有持之以恒的毅力。21.生活中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非只有一个,而是多种多样。由于情况的变化,原来行
标签:人教版 九年级 上册 期中试卷
相关:关于“四川省巴中”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552]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