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月考试卷

阅读:797  2016-12-05
标签:人教版 高一 必修一 月考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797]
咸阳高新一中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高一年级月考语文试题
咸阳高新一中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高一年级月考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答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第Ⅰ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香在中国的文字造字中是会意字,甲骨文香字的形状象征,上半部为禾,下半部是锅,表示锅中煮着禾薯散发的香气。在人类远古时期,能吃热食就是美妙的满足,象征人类的原始需求已经达到心身合一了。香气开始于我们的嗅觉官能,启发人类对香气的美好想象,进而形成了优雅美妙的中国香席。
    什么是香席?香席是经过用香工夫之学习,涵养与修持后,升华为心灵美感的一种生活形式。香席既不是改变气味的熏香行为,也不是与宗教活动类似的焚香祈福,香席是一种通过香作媒介的文化活动,不是单纯嗅觉上品评香味的品香。香席不是在寻求精神的归宿和慰藉,而是生活修养——在香席的世界可以上追魏文帝邀集建安七子品迷迭香作《迷迭香赋》的风雅,更可以缅怀苏东坡和黄庭坚诗歌合唱的浪漫情怀;还有文徵明燃香作《焚香》时的悠悠心境。
    品香既是一场别致的雅集,也是一次和心灵的对弈。在传统文化回潮的当下,风雅了千年的熏香,是附庸风雅也好,是真雅致也罢,在沉寂了半个世纪后,正迎来大好时代。中医认为,沉香本身就可入药,是一种名贵的药材。除了直接入药外,沉香还具有解秽流芳、驱虫避邪、正念清神的效果,尤其因为味道清柔甘醇,利于摄定心神,可帮助人修身养性。很多沉香的爱好者热衷的缘由是,品香的过程是一种精神和嗅觉的审美过程,能安神、静心,给人以空灵平和。
    香文化传到日本,香道修养也成为日本王宫贵族女子成人礼必备考核技能之一。日本现在流行的香道形式,主要是借鉴了唐宋时期隔火熏香的方式和方法,但中日两国香文化内在追求、熏香过程及香品内涵是不同的。日本香道更多的是追求形式,重过程。中日文化交流中一个划时代的开创者,便是唐代的鉴真和尚。公元753年鉴真东渡成功,为日本带去了佛教、中医,同时也带去了大量的中药及沉香、檀香等香药。实际上,我国香学最早传于日本的时间还要提前近二百年,当时朝鲜的“遣华使”、来华僧侣及留学生将品香用具带回朝鲜,后来辗转传到日本。
香道是一种耐性的训练,也是一种想象力和感受力的训练,训练人细致如实地品尝生命,让人们对一阵风、一片树叶,对世间的一切都有感觉。香能打开人和自然界的门,让生命充满爱与被爱的喜悦。品香是一种修炼,是一种找回自我感知的方法。在这个浮躁的年代,静下心来品香,能恢复长久以来已经麻痹的知觉,敏锐捕捉自己对香的真正感受。品香后勇敢与别人交流闻香体验,不人云亦云,这是品香的精神。健康才有快乐,安心才得自在。从某种程度上说,品香也是使身体健康的方法,先贤强调的品香境界是“静心契道,品评审美,励志翰文,调和身心”。
    品香,身体与智慧并行,健康与快乐同在。
1. 下列对于香席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香席的形成过程优雅美妙,它开始于我们的嗅觉官能,启发了人类对香气的美好想象,象征人类的原始需求已经达到心身合一。


浏览完整试题B.香席是一种文化活动,它需以香作媒介;香席是一种生活形式,需经过用香工夫之学习,涵养与修持后升华为一种心灵美感。
C.香席是一种生活修养,魏文帝邀集建安七子品迷迭香作《迷迭香赋》的风雅,文徵明燃香作《焚香》时的悠悠心境都归属香席。
D.香席不是改变气味的熏香行为,也不是与宗教活动类似的焚香祈福,不是单纯嗅觉上的品香,也不是在寻求精神的归宿和慰藉。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品香是一场别致的雅集,也是一次和心灵的对弈,是一种精神和嗅觉的审美过程,也是一种修炼,是一种找回自我感知的方法。
B.沉香主要用途是帮助人修身养性,因其具有解秽流芳、驱虫避邪、正念清神的效果,尤其因为味道清柔甘醇,利于摄定心神。
C.鉴真东渡是中日文化交流划时代的开始,他带去了沉香、檀香等香药,但中国香学传于日本却更早,是经由朝鲜辗转传入的。
D.香道能训练人的耐性,训练人的想象力和感受力,使人细致如实地品尝生命,对一阵风、一片树叶,对世间的一切都有感觉。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从造字法看,香是会意字,甲骨文的香字构造说明,最早的香,不是指香料,而是指锅煮禾薯散发的香气,表现了远古人类对吃热食的满足。
B.熏香,是一种流传千年的习俗,一度时期曾归于沉寂;当下,熏香也被人认为是附庸风雅,但不管怎样评价,现在正是传承熏香的大好时代。
C.日本流行的香道形式借鉴于中国,日本香道更多的是追求形式,重视过程,而在香文化内在追求、熏香过程及香品内涵上日本是不及中国的。
D.在浮躁年代,静心品香能恢复长久麻痹的知觉,交流闻香的独有体验是品香的精神;品香可调和身心,使身体与智慧并行,健康与快乐同在。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兰亭集序
王羲之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引以为流觞曲水 流:使……流动
B、悟言一室之内 悟:通“晤”,面对面
C、茂林修竹 修:高
D、终期于尽 期:期待
5.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列坐其次:停驻 B、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行军途中的驻地
C、余船以次俱进:次序 D、陈胜、吴广皆次当行:编次,引申为“轮到”。
6.从文言句式的角度,选出不同类的一项( )(3分)
A、高余冠之岌岌兮
B、虽无丝竹管弦之盛
C、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D、长余佩之陆离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5分)

(2)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①
柳宗元
                   城上高楼接大荒,  海天愁思正茫茫。
                   惊风乱飐②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岭树重遮千里目,  江流曲似九回肠。
                   共来百越文身③地,犹自音书滞一乡!
[注] ①这首诗作于唐宪宗元和十年(815)柳宗元初任柳州刺史时。柳宗元与漳州刺史韩泰、汀州刺史韩晔、封州刺史陈谏、连州刺史刘禹锡因同属革新派王叔文集团而遭贬。 
②飐 (Zhăn):吹动。       ③文身:身上刺的花纹。古时南方少数民族的一种习俗。
8、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首联和尾联分析。(5分)
 
9、这首诗的颔联、颈联都主要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二者写景角度是否相同?请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总角之宴, 。 ,不思其反。(《诗经·氓》)
(2)昔我往矣, 。今我来思, 。(《诗经·采薇》)
(3)《离骚》中表达了作者忧国忧民的名句是: , 。
乙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小说(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摆渡
叶仲建
   河东村和河西村隔着一条河,村民来往很不方便。不知从哪一天起,河上出现了一条渡船,船主人姓张,河东人,久了,人都唤他张摆渡。
   河东村的后面是山,河西村的前面通往城市;河西村的人要上山,河东村的人也要进城。那年头,收成不好,张摆渡靠着这条船和一身摇橹的功夫,竟过得不差。


展开余下试题   河西一户柳姓人家瞅着眼红了,为啥一条河,好处都让你张摆渡给占去了?为啥河东人的钱要塞进河西人的腰包?柳家穷,却也砸锅卖铁添置了一条与张摆渡相仿的船。
没有争执,没有商议,却有了规距:河东人过河,得上柳摆渡的船;河西人过河,得上张摆渡的船。即便柳摆渡的船在彼岸,河东人也不会蹬上张摆渡的船,而是向对岸吆喝两声,朝柳摆渡招招手。
所赚到的钱少了一半,但熙来攘往的人频繁,好歹混了个囫囵饱。没事的时候,张摆渡会跟柳摆渡唠上几句;刚好泊在一起的时候,两人还会坐下来抽袋旱烟,吐着烟圈儿说事。张摆渡最爱说他儿子的事;柳摆渡最喜欢说城里人的事。据说,柳摆渡曾经在城里混了不少时日,日子便在这摇橹声和谈笑声中流逝。
   一年后却发生了一件事。那天,柳摆渡的船载着河东村的一对母子过河,船行至河中央,便缓缓地往下沉。船舱里进了水,没一会儿水就漫过了船身。柳摆渡无法一下子救俩人,丢下女人在河中乱扑腾。柳摆渡将小孩拖到河岸,转身要下水救女人,发现女人也向对岸漂移过来。救女人的是张摆渡。
   张摆渡救了女人一命,也相当于救了柳摆渡一命。柳摆渡的船沉到了水底。第二天,柳摆渡没来吊船。第三天,还是没来。几天过去了,柳摆渡还是没有出现。那几天里,张摆渡经常盯着沉船的水面,沉默不语,总觉得失去了什么。
   两岸的芦苇青了枯,枯了又青。阳光把张摆渡的身子晒成了古铜声。除了载客,张摆渡还网起了鱼。河水,滋润着张摆渡的生活,也滋润着他的身体。
   船,修补了一回又一回,所费掉的材料足可以做好几条全新的船。张摆渡便在这不经意的修补中度过了他中年的时光。张摆渡老了,脸上多了许多皱纹,背部微微伛起。
   上了年纪的张摆渡很孤独。其实这么多年来,他一直觉得孤独。张摆渡喂了只鸬鹚,他会跟鸬鹚说话。更多的时候,他只静静地坐在船头,抽着旱烟,对着河水沉思。
   河西岸过来一个年轻人。“爹,你别摇船了,去我那住吧。”年轻人蹲在岸边,对张摆渡说。这样的话,他说了已经不止一两回。
  “能摇就摇,摇不动时,自然会上你那。”张摆渡淡淡地嗫嚅着。
  “可你已经老了啊!也该享享清福了,再说,这一天几块钱的营生能顶什么事?我又不是养不起你。”
  “混帐!要不是这几块钱,你能上大学?能有今天?”
  “过河的人太少了。”年轻人换了一种语气说。
  “可还需要一个摇橹的。”张摆渡说。
  “逢个急事,总得从这河上过。他们的钱供了你上大学。”张摆渡又说。
  “那我去老家转转。”年轻人叹了口气,转身朝村落的方向走去。
  河东河西的人似乎真的少了很多。大多数年轻人都去城里谋生了,留下的老弱病残,一年出不了几次门。张摆渡的生意显然淡了下来,除了逢年过节,这条河上的一切,平静得如同一幅画。张摆渡和他的船,自然是画上的一景。
 “人老了,眼花了,乡里乡亲的都瞅着陌生了。”那年的中秋,张摆渡对着一个西装笔挺的人叹道。
  “老哥,还认得我不?”那人没动身子,却这样问张摆渡。
  张摆渡认出来了,是当年的柳摆渡。张摆渡一下子激动了起来:“你……你回来了?这几年,你……去哪了?”
  “嗯,回来了,去了一趟外地。”
  “当年,谢谢你,你把这摇船的生意让给了我。”张摆渡踏上岸,指了指河,又紧紧地握住柳摆渡的手。  “不,应该是我谢谢你才对,要不然,我也不会有今天。老哥,我今天又来抢你的生意了。”
  “哦?”张摆渡疑惑不解地望着他。
  “我要在这河上建一座桥。建好了,你就没法摇船了。”
   张摆渡笑了,连连说着:“好,好……”
   在一声又一声的“好”中,张摆渡很想接下来告诉柳摆渡一件事,关于那年沉船的事。他想告诉柳摆渡,他这么做只是为了能有足够的收入供儿子上大学。他还想告诉柳摆渡,因为这件事,他愧疚了一辈子。
张摆渡最终没有把这个秘密说出来。其实,他早就把这个压在心底的秘密说出来了。他跟船头的那只鸬鹚说了无数次。
(选自《小小说选刊》2013年第5期,有改动)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河西柳姓人家眼红张摆渡靠摆渡过上不错的日子,也置船参与摆渡,抢了张摆渡的生意,张摆渡嘴上不说啥,心里肯定不舒服。
 B.晚年的张摆渡不愿放弃老营生跟儿子到城里享清福,一是因为村民还有乘船的需求,二是因为张摆渡眷恋家乡,故土难离。
 C.小说刻画人物运用了语言描写、肖像描写、心理描写等多种方法,叙事则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柳摆渡外出打工的情况就是一处虚笔。
 D.鲜明的对比也是这篇小说的一大特色,柳摆渡致富后造福乡民的高尚品德,就是通过张摆渡的自私反衬出来的。
 E.这篇小说以张摆渡为主叙述故事,刻画人物,时间跨度很长,情节起伏多变,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农村社会面貌的巨大变化。
(2)小说题目“摆渡”运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含义?靖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分)


(3)张摆渡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6分)


 (4)小说最后写道:“张摆渡最终没有把这个秘密说出来。”有人认为,张摆渡应该把秘密说出来;也有人认为,张摆渡已经没有必要把秘密说出来。你同意哪种观点?谈谈你的具体理由。(8分)


四、散文(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消失的油菜花香
在村庄里走走,看不到丁点儿油菜花的影子,看不到蝴蝶在油菜花上飞舞,闻不到浓浓的油菜花香;只听到呼啸而过的风声,闻到田地里杂草散发出来的味道。我的心里一阵悲凉:这么好的土地为什么不种油菜花?为什么土地上杂草在疯狂地生长?
我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中,我的思绪回到小时候那个金黄色的季节里。那时候,我们能一眼望到无边无际的油菜花,那是一个金黄色的海洋,那是一幅无限美好无限浪漫的风景画,那也是一幅喜气洋洋的画面。我们一群孩子在油菜花地里撒欢儿野跑,浓浓的油菜花香一阵阵冲进我们的鼻腔,那时的我们和那金黄色的油菜花一样快乐幸福,灿烂地生长着。如今的我,每次回乡总有一种深深的失落,心里好像被什么东西堵住了,不知道现在生活在村子里的孩子是否感受到身边缺少了点什么。
还记得小时候,经常看到村里人在土地上播种油菜。他们先耙地,地耙好了,就是播种了——他们用一个小包包住油菜籽,一粒粒撒到土地上。他们脸上全是微笑,好像他们种下的就是希望,是收获,是生命的美好。
种子播好了,就是管理,每隔几天他们就来到田地边,看看种子是否发芽了,看看嫩嫩的叶子是否破土而出,探出小小的脑袋来。如果看不到丁点发芽的痕迹,他们就会有点心慌,他们担心一家几口一年的油呀。那时候,生活用的油几乎都是用油菜籽榨来的,只有少部分人家用猪油。于是那些心里发慌的人天天用水桶挑水浇灌,直到嫩嫩的芽露出土面,那颗悬着的心才肯放下来。


展开余下试题 如果油菜太密了,是要摘除一些的,为的是让剩下的能更好的吸收阳光和水分,不然的话长出来的油菜结不出多少油菜籽,结出的籽也榨不出什么好油。这就是村里人所说的间苗。
油菜在一点点长大,杆在一点点变粗,叶子在风中摇摆,在向人招手,似乎在对村里人说,你看,我长得多好呀!今年你们要大丰收了。金黄的油菜花在阳光的沐浴下微笑着,扑鼻的油菜花香,满街满院。
  油菜花的花期大概二十多天,等到春风吹遍大地的时候,油菜籽开始结实了,开始一天天饱满了。成熟的油菜籽在风中左一下右一下摇摆开来,用手一拧,感觉里面的籽那么壮实,人的心里也塌实了,好像已经看到了光闪闪的菜籽油。
  等油菜籽全熟了,就收割了抛在场院里,让它在灼热的太阳下晒干。等晒到一定程度时,家里的大大小小就去收获油菜籽了。小孩把已经晒干的油菜抱到大人的脚下,大人则用脚踩在油菜上面,那些程序看起来那么有条不紊,好像经过了训练似的。然后油菜籽和壳在风中自然分开来,壳在风的吹动下飘向远方,而圆圆的带点暗红的油菜籽留了下来。等做完了这些,用秤一称,一百多斤,那可是个大丰收呀!于是,一家人欢喜雀跃。
  那个场面,那份热情,现在已经很难看到了,每次想起,心里就热乎乎的。不知什么时候,油菜花香消失了,村里的人都跑到外面去了,一年回来一次,甚至一次也不回,剩下几个老人和孩子在村里。春天里,那满街满院的油菜花香,现在半点都闻不到了。
前些日子坐火车经过武汉,透过车窗,我看到了大片大片的金黄色的油菜花,心里就热了,那股熟悉的味道迎面扑来,那种浓浓的金黄色的颜色唤起了我藏在内心深处的记忆。也在那一时刻,我想起了我的家乡,那也曾经遍地金黄的土地!我的心里感到阵阵悲凉,为村庄的现状悲凉,也为生活在那里的人悲凉。不知什么时候,村庄里能再闻到油菜花香;不知什么时候,能再看到收割油菜籽时那热火朝天的景象。
(1)下面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鉴赏,不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文章以“悲凉”始,以“悲凉”终,首尾照应,悲凉的感情贯穿始终,读者也情不自禁地被带入作者所营造的悲凉气氛之中。
B.作者以平实而又不失生动的语言,写出了油菜花曾经给家乡带来的无限美好的风景和因油菜籽丰收给村里的人们带来的喜悦。
C.文章颇擅长场面描写,既有对童年和玩伴在油菜花地里野跑的场面描写,又有村民一家大小齐上阵收获油菜籽的欢乐场面的描写。
D.“用一个小包包住油菜籽,一粒粒撒到土地上”“等油菜籽全熟了,就收割了抛在场院里”,这些细节描写把春种秋收写得生动有趣。
E.“春天里,那满街满院的油菜花香,现在半点都闻不到了”一句照应了题目“消失的油菜花香”,表达了作者深深的悲凉之情。
(2)文章以“消失的油菜花香”为题,却详写村民播种、管理及至最后收获油菜籽的全过程,有何用意?(6分)

(3)请指出文中划线的语句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并分析其作用。(6分)

(4)文章最后一句说:“不知什么时候,村庄里能再闻到油菜花香;不知什么时候,能再看到收割油菜籽时那热火朝天的景象。”你如何理解?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8分)

第II卷 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应用(20分)
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在这里,不管是春天满眼蓊蓊郁郁的绿意还是秋天重叠的色彩,抑或是冬季漫山遍野的白色,随处都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的展现。
B. 步入园区,千树叠翠,奇花竞放,芳草如茵,绿荫为盖,为观光者提供天然氧吧,令人游目骋怀,心旷神怡。
C. 林书豪目前还不是联盟顶级控卫,但他能够亦步亦趋,虚心好学,善于博采众人之长,加上有超人的篮球智商,成为联盟顶级控卫指日可待。
D.全市广大党员干部纷纷表示,要把夙兴夜寐、激情工作作为常态,进一步解放思想,坚定信心,抢抓机遇,奋发作为把沧州建成环渤海地区重要沿海开放城市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阳光体育运动”工作自从实施以来,全国各级各类学校纷纷行动起来,集思广益,
因地制宜,开展了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
B.“毒校服”事件发生后,上海方面立即回应,责成教育部门积极配合质监部门实行过
程监管,发现问题严厉处罚,认真调查。
C.陨石坠落事件中的幸存者回忆,他们看到陨石伴随着一道白光,极速滑行,坠落时发
出数声巨响,其景象如同灾难大片。
D.在泛娱乐化时代,“最美教师”张丽莉受到全社会明星般的关注,无疑证明了道德之真
与人性之美具有动人心弦的力量。
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我们楼前有清塘数亩。            。
①周敦颐的《爱莲说》,读书人不知道的恐怕是绝无仅有。
②他的那一句“香远益清”是脍炙人口的。
③有池塘的地方就应当有点绿的东西,哪怕是芦苇呢,也比什么都没有强。   
④最好的最理想的当然是荷花,中国旧的诗文中,描写荷花的太多太多了。
⑤几乎可以说,中国人没有不爱荷花的。
⑥可我们楼前池塘中独独缺少荷花。
A.②③④①⑥⑤ B. ③④②①⑤⑤
C.③④①②⑤⑥ D. ①③④⑤⑥②
16. 下列对《家》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
  A、《家》是巴金的代表作“激流三部曲”的第一部。高觉新是高公馆的长孙,因为触怒了高老太爷,他被剥夺了学业与爱情。他在中学毕业那天放弃了自己所爱的梅,和父亲指定的姑娘结了婚。
  B、《家》中,觉慧对封建制度嫉恶如仇,关心国家的前途,积极投身于社会活动,但他又有“幼稚”的一面,过高地估计了个人反抗的作用。
C、《家》中梅与瑞珏都具有美好的性格,也很有才华,梅青年孀居,终至悒郁而死;瑞珏被封建迷信残害,不幸难产而死。她们的悲剧是对封建礼教的有力控诉。
  D、巴金的《家》,对觉慧在鸣凤死后的内心描写极细致,
标签:人教版 高一 必修一 月考试卷
相关:关于“咸阳高新一”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797]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