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月考试卷

阅读:846  2016-12-08
标签:苏教版 八年级 下册 月考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846]
八年级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
八年级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30分)
1.阅读下面文字,把文中拼音所表示的汉字依次写在方格内。(4分)
好一派生机àng然的蓬莱仙境啊!这里有身材秀qí的毛白杨,伸着绿如fěī翠的叶子向你致意;有躯干枯瘠的古松,展着如虬龙般的枝丫向你问好;这里有争妍斗艳的奇花异草,挥着花骨朵向你欢呼,让人不能不zhù立流连!

2、根据提示补写名句或填写课文原句。(10分)
①临风一唳思何事?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浊酒一杯家万里,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孔子自述生平,说道:“其为人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种生活,真算得人类理想的生活了。
④只辱于奴隶人之手, ,不以千里称也。
⑤《陋室铭》中点明短文主旨的语句的句子是:
, 。
⑥李白的《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中最能表现他面对挫折积极向上,对理想执着追求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 )
A. 这个学校的共青团员,决心响应团委人人为“希望工程”献爱心。
B. 为了防止震后灾区不会发生疫情,卫生部调集了大批专家赶赴灾区,指导防疫工作。
C. 在经典诵读比赛的舞台上,动情的朗诵和变幻的舞台背景让人目不暇接。
D. 通过开展“文明校园”创建活动,我校环境卫生状况有了很大改变。
4.请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恰当的一项(3分) ( )
A. 他善于读书,常常能从书中断章取义,并恰如其分地运用在自己的文章中。
B.在新的形势下,我们更应该不断学习,见异思迁,积极进取。
C.计算机是一种高科技工具,但并不意味着拥有它就能事半功倍。
D.高深莫测的星空是大自然巧夺天工的艺术品。
5.综合实践(10分)
①学校“希望文学社”成立后,准备就“鸟”专题开办一个“专题探究”栏目。编辑小文发现,在古诗文中有许多关于“雁”和“燕”的诗句,并且摘录了一些。请你帮他解读出“雁”和“燕”在古诗文中各自的文化内涵。 (4分)
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 ——韦应物《闻雁》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王湾《次北固山下》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为迎新燕入,不下旧帘遮。 ——葛天民《迎燕》
“雁” (2分)
“燕” (2分)
②小文在编辑栏目时搜寻到下面几则材料,请你就“鸟类与人类的关系”说说自己的发现,至少说出三点来。(6分)
材料一:宋代葛天民的《迎燕》诗:“咫尺春三月,寻常百姓家。为迎新燕入,不下旧帘遮。翅湿沾微雨,泥香带落花。巢成雏长大,相伴过年华。”台湾郭枫在《空山鸟语》中写道:“真的是鹧鸪么?在台湾很少听到鹧鸪呢!鹧鸪该是鸟中的诗人,不,或者便是诗人的化身吧!就那缥缈的几声,便会把人拉回到一个古老的世界。‘咕咕——’,我回到了江南。”
材料二:飞鸽传书捎佳音,黄雀晨鸣唤学子,燕子春归知时令。从古到今,人们的生活与鸟类息息相关。通过对鸟类飞行的观察研究,经过多次的试验和失败,人类制成了滑翔机,并最终于1903年12月制造成功现代的飞机,这大大缩短了人们交往活动的空间距离。
材料三:蜂鸟在茂密的树林中飞行时,那是前后左右,随心所欲,灵活自如。而目前,一架高性能的超音速歼击机,想要在12000米的高空转个弯,那至少也得绕一个半径10000米左右的大圈子。


浏览完整试题(1)
(2)
(3)
二、阅读理解。(共55分)
(一)(6分)
春光好
欧阳炯
天初暖,日初长,好春光。万汇此时皆得意,竞芬芳。
笋迸苔钱嫩绿,花偎雪坞浓香。谁把金丝裁剪却,挂斜阳?
【注释】雪坞—背阳处尚未消融的雪坡。
6.词人笔下的初春有什么特点?作者借此抒发了怎样的感情?(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笋迸苔钱嫩绿,花偎雪坞浓香”中“迸”“偎”两字极妙,请任选其一简要分析。(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20分)
燕昭王招贤
燕昭王于破燕之后即位,卑身厚币以招贤者。谓郭隗曰:“齐因孤之国乱而袭破燕,孤极知燕小力少,不足以报。然诚得贤士以共国①,以雪先王之耻,孤之愿也。先生视可者,得身事之。”郭隗曰:“王必欲致②士,先从隗始。况贤于隗者,岂远千里哉!”于是昭王为隗改筑宫而师事之。乐毅自魏往,邹衍自齐往,剧辛自赵往,士争趋燕。燕王吊死问孤,与百姓同甘苦。
二十八年,燕国殷富,士卒乐轶轻战,于是遂以乐毅为上将军,与秦、楚、三晋合谋以伐齐。齐兵败,湣王出亡于外。燕兵独追北③,入至临淄,尽取齐宝,烧其宫室宗庙。
[注释]①共国:共同治理国家。②致:招致,引来。③追北:追击败北的敌人。
8.给下列句子划分停顿(停一处)(2分)
然诚得贤士以共国
9.解释下列文言语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
(1)谓郭隗曰( ) (2)孤之愿也( )
(3)士争趋燕( ) (4)湣王出亡于外( )
10.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意思。(6分)
(1)郭隗曰: “王必欲致士,先从隗始。况贤于隗者,岂远千里哉!”

(2)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11.请选出下列与“以雪先王之耻”中的“之”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策之不以其道 B.虽有千里之能
C.无丝竹之乱耳 D.何陋之有
12.从文中看,燕昭王最终能击败强齐的原因是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你觉得阅读本文在当今有什么现实意义?(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15分)
菊事
丁立梅
①去年冬天,我把一盆开过花的菊,随手丢弃在屋旁,连同装它的瓦盆。
②屋旁有巴掌大的空地,没人理它,它便自作主张地在里面长婆婆纳,长狗尾巴草,长车前子,长蒲公英,还长荠菜。我挑过一回荠菜,满像那回事的,把一份野趣挑进篮子里。后来,这一小撮荠菜,被我切碎了,烙进糯米饼里。饼烙得点点金黄,配了糯米的糯白,配了荠菜的嫩绿,不用吃,光看看,就很享受了。咬一口,鲜透牙。很是感动了一回,有泥土的地方,总会生长着我的故乡。
③现在,这块地里,多出一大丛的菊来。是被我丢弃的那一盆。谁想到呢,它的花萎了,叶萎了,心竟是活的。它搂着这颗心,落地生根,不声不响地,勤勤勉勉地生长。最终,它不单自己活了下来,还子孙满堂的样子,——去冬不过一小瓦盆的花,今秋已繁衍成一大丛了。它让我想到柳暗花明,想到天无绝人之路,想到苦尽甘来,只要心没有死,总有出头之日的。
④风一场,雨一场,秋季翻过, 已是冬了,它还没开够,朵朵灿烂。满世界的萧条,唯它,一簇新亮,是李商隐诗里的“融融冶冶黄”,是童年乡下屋檐下的那抹明黄,打老远就看得见。路过的人,有的站着远远瞅。有的看不过瘾,走近了细细瞧。一律的惊叹,好漂亮的花!它倒是沉得住气,面对众人的赞赏,不动声色,不慌不忙地,只管把好颜色往外掏。一瓣金黄,再一瓣,还是金黄。如历尽世事的女子,参透人生无常,倒让自己有了一份坚守,那就是,守住自己,守住心。所以,冷落也好,繁华亦罢,它都能安然相待,不急不躁。
⑤孤寡老人程爹,在小区的小径旁长菊。小径旁的空地,原是狭长的一小块,小区人家装修房子,把一些碎砖碎玻璃倒在里面。路过的人都小心不去碰触,以免被玻璃划伤了。连调皮的小猫,也绕着那块地走。老人清理掉碎砖碎玻璃,在里面长青菜和菊。几棵青菜,几朵菊花。再几棵青菜,几朵菊花。绿配紫,绿配红,绿配白,绿配黄,小块的地,让人看过去,竟有花园般的感觉。
⑥这些天,老人除了吃饭睡觉,几乎都围着他的菊在转。我上班时看见他,下班时还看见他,背着双手,很有成就感地在小径上漫步,来来回回。一旁,他的菊,如同被惯坏的孩子,正满地打着滚,撒泼似的,把些紫的、红的、白的、黄的颜色,泼洒得四处飞溅。哪一朵,都是硕大丰腴的,都上得了美人头。
⑦天冷,菊越发的艳丽,直艳到人的心里去。小区的人,每日里行色匆匆,虽是久住,彼此却毫不关己地陌生着。而今,因为这些菊,一个个舒缓了脚步,脸上僵硬的线条,渐渐柔软起来。话搭话地闲聊几句,说着花真好看之类的。或者不聊,仅仅站着,看一眼菊,相互笑笑,自有一份亲切,入了心头。再遇见,便是老相识了。清寒疏离的日子,因菊,变得脉脉温情。
14.本文围绕着菊写了几件事?请简要概括。(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品味语言,回答下面的问题。(4分)
(1)结合语境,谈谈你对句子中加点词的理解。
因为这些菊,一个个舒缓了脚步,脸上僵硬的线条,渐渐柔软起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修辞角度,赏析第④段画线句的妙处。


展开余下试题它倒是沉得住气,面对众人的赞赏,不动声色,不慌不忙地,只管把好颜色往外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文章第②段写层旁巴牚大的空地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通读全文,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作者笔下的菊给了你哪些启示。(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14分)
习惯成自然
①“习惯成自然”,这句老话很有意思。
②我们走路为什么总是左脚往前,右脚往前,两只胳膊跟着动荡,保持身体的均衡,不会跌倒在地上?我们说话,为什么总是依照心里的意思,先一句,后一句,一直连贯下来,把要说的都说明了?因为我们从小习惯了走路,习惯了说话,而且“成自然”了。什么叫做“成自然”?就是不必故意费什么心,仿佛本来就像那样子的意思。
③走路和说话是我们最需要的两种基本能力。推广开来,无论哪一种能力,要达到了习惯成自然的地步,才算是我们有了那种能力。不达到习惯成自然的地步,勉勉强强地做一做,那就算不得我们有了那种能力。如果连勉勉强强做一做都不干,当然更说不上我们有了那种能力了。
④听人家说对于样样事物要仔细观察,才能懂得明白,心里相信这个话很有道理。这时,并不是我们就有了观察的能力。听人家说劳动是人人应做的事,一切的生活资料,一切的文明文化,都从劳动产生出来,心里相信这个话很有道理。这时,并不是我们就有了劳动的能力。听人家说读书是充实自己的一个重要法门,书本里包含着古人今人的经验,读书就是向许多古人今人学习,心里相信这个话很有道理。这时,并不是我们就有了读书的能力。听人家说必须做个好公民,现在是民主时代,个个公民尽责守分,才能有个好秩序,成个好局面,自己幸福,大家幸福,心里相信这个话很有道理。这时,并不是我们就有了做好公民的能力。
⑤这样说下去是说不完的,就此打住,不再列举吧。
⑥要有观察的能力,必须真的用心去观察。要有劳动的能力,必须真的动手去劳动。要有读书的能力,必须真的去把书本打开。要有做好公民的能力,必须真的去做公民应做的一切事情。在相信人家的话很有道理的时候,只是个“知”罢了,“知”比“不知”似乎好些,但仅仅是“知”,实际上与“不知”并无两样。到了真的去观察去劳动去读书的时候,“知”才会渐渐化为我们的习惯,习惯成自然,才是我们的能力。 ,
⑦通常说某人能力不强,就是某人没有养成多少习惯的意思。譬如说张三记忆力不强,就是张三没有把看见的听见的一些事物好好记住的习惯。譬如说李四发表力不强,就是李四没有把自己的思想和感情说出来写出来的习惯。
⑧习惯养成的愈多,那个人的能力愈强。我们做人做事,需要种种能力,所以最要紧的是养成种种习惯。
⑨养成习惯,换个说法,就是教育。教育不限于学校,也不限于读书。学校教育只是教育的一部分,读书这门事也只是教育的一部分。我们在学校里受教育,目的在养成习惯。我们离开了学校,仍然要从种种方面受教育,并且要自己教育,目的还是在养成习惯,增强能力。习惯越自然越好,能力越增强越好,孔子一生“学而不倦”,就是看透了这个道理。
18.文章第②段以走路、说话为例,引出了下文什么观点?(用文中的句子回答) (3分)

19.第④段列举了哪些事例?意在阐明什么? (4分)

20.第⑥段加点的“似乎”一词能否去掉?请说说理由。 (3分)

21.结合实际,谈谈你对第⑨段学校教育“目的在养成习惯,增强能力”的认识。(4分)


三、作文:(60+5分)
人们常抱怨生活太单调,太枯燥,几乎感受不到感动。其实,点点滴滴的感动在你我的生活中俯拾皆是,只是要用发现的眼光看待世界,用感恩的心态采撷生活,你就能够收获许多感动的印记。课堂上一声真诚的赞许,赛场上一句热情的鼓励;手机里一张张欢聚的照片,餐桌上一盘盘温暖的饭菜;抑或是一次快乐的远足,一次春雨中的漫步,一次醉心的阅读,一次成功的哭泣。同学们,用心回味曾经经历过的感动吧,把它装入行囊,这样,我们的生活将会变得有滋有味。2•1•c•n•j•y
请以“有一种感动值得回味”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1)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
(2)文体不限(诗歌、戏剧除外);
(3)字数不少于600字;
(4)文中不得出现与你相关的人名、地名、校名。
题目
参考答案
1.盎 颀 翡 伫
2.略
3.D 4.C
5. ①示例:“雁”寄托诗人对故乡的思念;表明季节是秋天。(意对即可)
“燕”是春的使者,象征幸福生活;表明季节是春天(意对即可)
②参考:1、鸟是人类生活中的重要一份子,更是人类情感的寄托。2、人类向鸟类学习,改善了自己的生活。3、人类向鸟类学习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要继续钻研和探究。
6.阳光(或天气)温暖,花儿芬芳,万物充满勃勃生机。(“勃勃生机”必答,1分,其他任意答出1点得1分)表达了诗人对春天自然万物的热爱和欣喜之情。(1分)(共3分)
7.“迸”字突出了笋急于破土而出的冲劲(2分)和强劲的生命力。(1分)。“偎”字用拟人手法,(1分)写出了花的娇美。(2分)
8.然/诚得贤士以共国
9.谓:对……说,告诉 望:愿望 趋:奔赴 亡:逃跑、逃亡
10.(1)郭隗说:“大王如果真的要招纳有才能的人,那就从(敬重)我开始,(我这样才能不高的人都受到礼遇)何况是比我有才能的人呢?他们又怎么会因为与燕国很远而不来投奔您呢?”
(2)没有奏乐的声音扰乱耳鼓,也没有官府的公文来使身体劳累。
11.B
12.①招纳贤士;②与百姓同甘共苦。
13.示例:人才是取得胜利的法宝,我们必须尊重人才,用好人才,这样才能促进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才能促进我们社会的和谐稳定。
14.①一盆菊被我随手丢弃在屋旁,一年后却长出了一大丛。②程爹在小区的小径旁种菊,给人们带来温情。评分:本题共4分,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15.(1)“柔软”原指质地不坚硬,这里指人们的表情温和亲切,形象地写出菊花带给人们心情的变化。
(2)运用拟人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菊的淡定从容之美。
评分:(1)本小题2分,答出“表情温和亲切”得1分,答出“菊花带给人们的变化”得1分,意思对即可。(2)本小题2分,答出“拟人”得1分,答出“淡定”得1分,意思对即可。
16.写空地长满杂草,交代菊花生长的环境,衬托菊花顽强的生命力。答出空地特点1分,交代菊花生长的环境1分,衬托菊花顽强的生命力1分,意思对即可。
17.要点提示:(1)面对逆境,坚定信念,顽强生存;(2)面对荣誉或得意之时,淡定从容;(3)营造温情,改善环境;(4)学会坚守,无论冷落还是繁华。答出一点得2分,答出两点得4分;从另外角度作答,言之成理也可。
18.无论哪一种能力,要达到了习惯成自然的地步,才算是我们有了那种能力。
19.①列举了观察、劳动、读书、做好公民四个事例;②阐明懂得了事物的道理并非具备了相应的能力。(各占2分。意思对即可得分)
20. 不能去掉。一般而言,“知”比“不知”好;但在这里,作者用“似乎”强调了“知”与“不知”并无两样,因为“知”仅仅是懂得了道理,并没有化为习惯,形成能力。(答“不能去掉”得1分。意思对即可得分)
21.学校教育不仅在于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养成习惯、培养能力。比如:遵守作息时间的习惯,勤奋学习的习惯,爱思考,独立完成作业的能力,创新能力等,这些好的习惯和能力都是每一个用心的同学可能养成的。(答出要点得2分,结合实际、表述清楚得2分。意思对即可得分) (58.221.207.58)
标签:苏教版 八年级 下册 月考试卷
相关:关于“八年级语文”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846]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