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月考试卷

阅读:535  2016-12-09
标签:人教版 九年级 下册 月考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535]
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五次月考 九年级语文试题(卷)(人教版)
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五次月考
九年级语文试题(卷)(人教版)
(考查范围:九年级上下全册)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8页,满分120分,时间120分钟,学生直接在试卷上答题;
2、答卷前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一、积累运用(18分)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虔信(qián) 山麓(lù) 睿智(ruì) 万恶不赦(shè)
B 慰藉(jì) 襁褓(qiáng) 汲取(jí) 蹑手蹑脚(niè)
C 颤抖(chán) 栖息(qī) 诘难(jí) 恪尽职守(kè)
D 巉岩(chán) 旁骛(wù) 怄气(òu) 吹毛求疵(zì)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2分)
A. 惦念 颓废 重蹈覆辙 一气坷成
B. 苍茫 庸碌 根深低固 心如铁石
C. 暑光 抚慰 格物致知 断章取义
D. 陨落 忿恚 面面厮觑 浩瀚无际
3.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东和县提出精致教育,是一种为学生发展服务的高品质教育。实施精致教育,学校管理要 ,教师队伍要 ,课堂设置要 ,校园规划要 。
A 精良 精美 精当 精细 B 精良 精当 精细 精美
C 精细 精良 精当 精美 D 精细 精美 精良 精当
4、古诗文默写(6分)
(1)东篱把酒黄昏后, 。
(2)          ,载不动许多愁。
(3)          ,塞上燕脂凝夜紫。
(4)花间一壶酒,        。
(5)       ,风多杂鼓声。
5、以下文段画线部分有两处语病,请修改。(4分)
①在花木公司顺义鲜花港研发中心,引自美国的播种线上,浇水、装盘、覆盖、播种……一屉屉的花木种子运送到发芽室催芽,然后移到温室生产,四季海棠、凤仙、串儿红都是这么种出来的。②如此“高科技”的“流水线”从一个侧面展示了自1986年天安门广场开始摆花以来的进步和变迁。③北京城建园林绿化集团总经理张兰年介绍说,回望过去20多年,从花卉品种上说,从过去仅有十几种花卉,到今年国庆花卉品种达到了120多种,其中用于类似雕“凤凰”的花材就超过40多种。


6、仿照句式,补写句子。(2分)
在绿叶面前,不要忘了它飘落的时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绿草面前,不要忘了它被践踏的过去。人,不能陶醉于美好的现在。
二、综合性学习 (6分)
7、“轻轻地我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三年的时光已悄然逝去。相聚犹在昨天,分别即在眼前。今天,朝夕相处的九年级一班的同学、老师,相聚在离别的路口,为再次回顾那些共同奋斗过的难忘岁月,重温那份永存于心的浓浓情谊,畅想绚丽多彩的未来,特举办师生联欢晚会。请你为告别晚会完成下面的任务。
  (1)请你为这次晚会取一个富有诗意的名字。(2分)
                            
(2)请你为这次晚会预设两个活动项目,语言简要。(2分)
                             


浏览完整试题(3)晚会在热闹的气氛中即将结束,请你设计一则50字左右的结束语,宣告晚会结束。
(2分)
                            
一、阅读(46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8——11题。(12分)
七夕乞巧
盖国梁
①随着牛郎织女神话传说的深人人心,牛郎和织女广泛地受到人们的同情和尊敬。因为织女心灵手巧,是个奇能百巧的女工,她在人间时,曾把超群的织锦绣花技术传授给大家。所以,每年到七月初七,我国许多地方的妇女在这一天要举行别致的活动。少女少妇们趁着织女和牛郎相会团圆、心情愉快的时候,祭祀她,向她乞求灵巧,请求帮助她们提高女红(ɡōnɡ)技艺。因此,人们又把七月初七称为“女儿节”“姑娘节”或“乞巧节”。
②古代对“乞巧”这一活动很重视,节前要张灯结彩,搭乞巧楼,陈设瓜果,妇女儿童,皆着新衣。这种乞巧习俗,在汉代已初见端倪。到魏晋南北朝时,乞巧习俗已极为普遍。那时,有一种一端有七个针孔的特制“七巧针”,妇女们用彩线来回穿过它的针孔,谁穿得快就表明谁心灵手巧,也就是乞到“巧”了。到唐时,乞巧习俗更为盛行。崔颢的《七夕》诗:“长安城中月如练,家家此夜持针线。”形象地描述了唐代长安七夕节穿针乞巧的风俗。
③乞巧活动形式很多。还有一种是“卜巧”。《开元天宝遗事》还记载:唐玄宗与妃子于是日良宵,在华清宫歌舞会宴。宴后让宫女们各捉一只蜘蛛,放在首饰盒中,看第二天是否结网,以结网疏密、网形周正与否来确定是否得巧。如果蛛网结得周密,就算乞的巧多。
④乞巧风俗至宋代最盛,上至宫廷,下至庶民,无不争相供迎。宋人钱惟演有《戊申年七夕》诗:“欲闻天语犹嫌远,更结三层乞巧楼。”《岁时杂记》说,宋代东京汴梁潘楼等处出现民间乞巧市,专卖乞巧物,从七月初一起就热闹非凡,王公贵戚多搭建乞巧楼,庶民百姓则用竹木或麻秆编结乞巧棚。这些描述使我们可以想见当时之盛况。
⑤元明清沿袭唐宋旧俗,据《帝京景物略》记载,乞巧形式不断出新,花样愈来愈多。除穿针乞巧、卜巧外,更流行“丢巧针”的游戏。方法是在七月七日这天上午,拿一盆水曝晒日中,待水面凝成薄薄的一层膜后,此时把平日缝衣或绣花的针投入盆中,针便会浮在水面上。丢针的妇女便全神贯注地看水底的针影,如果成云物花朵之影,或细直如针形者,便是“乞得巧”,因为这些影子表示织女赐给她一根灵巧的绣花针,可以织绣出美丽的图案;如果水底针影粗如槌,或弯曲不成形者,就表示丢针的妇女是个“拙妇”,因为织女给她的是一根石杵。“针能浮水”这个有趣而不可思议的活动,在明人刘侗的《帝京景物略》,清人顾禄的《清嘉录》、让廉的《春明岁时琐记》等书里,都有较详尽的记载。
⑥七夕的活动中还有一种叫“看巧云”。据说,这一天天上的云彩会幻化出各种奇特的形状,有的像仙山楼阁,有的像狮熊虎豹,有的像仙童玉女。少女们仰望观赏,随意指点,驰骋想象,以自己能看到的巧云形状占卜命运。其实,这本是天空自然现象的常景,但在七夕这天看来却别有意义。
⑦乞巧,能否使人心灵手巧?当然不会。“巧”是乞不来的。俗话说:“三天不动手生,三天不念口生。”“手熟为妙”“曲熟韵自来”,这里贯穿这“生熟”两字。世上只有“熟能生巧”,“一回生,二回熟,三回巧”,“巧”是从熟中来的。
(选文有删改)
8.文章围绕“七夕乞巧”主要写了哪三部分内容?(每空10个字以内)(3分)
(1) ;(2) ;(3)
9.说说第②段、第④段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3分)
崔颢的《七夕》诗:“长安城中月如练,家家此夜持针线。”
宋人钱惟演有《戊申年七夕》诗:“欲闻天语犹嫌远,更结三层乞巧楼。”

10.辨析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3分)
(1)据《帝京景物略》记载,乞巧形式不断出新,花样愈来愈多。
(2)据说,这一天天上的云彩会幻化出各种奇特的形状,有的……

1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开头用牛郎织女神话传说,增添了阅读的趣味。
B.从第②至⑤段主要是按时间顺序说明,条理比较清晰。
C.第⑦段运用大量俗语,文章语言风格与其民俗内容相得益彰。
D.唐代皇宫也热衷卜巧,这说明唐代乞巧习俗比其他朝代更为盛行。[来源
(二) 阅读下文,完成12——16题。(18分)
怒从黄河来
①清瘦、苍凉,即使是一棵,也在努力高举着一团白亮亮的雪花,一路裹挟着黄河的怒气——它们如同燃烧的白火焰,撕咬着,拼生赴死,奔向大海……终于,下起了一场大雪。在寒冷中,它们一棵紧挨一棵,一朵雪花开在另一团雪花里,一种倔强生发出另一种倔强,一群群、一群群在黄河口站着,一言不发地站着,站成了一股股排山倒海的雪浪——看哪,那寒风中呼啦啦怒放的芦花,那大批向东、大雪一样咆哮的芦苇荡!
②芦苇荡的美,不只春夏时节,更在于晚秋的芦花。当所有的寒冷挥师南下,气温一天比一天凉,百花缓慢地谢了,谢到最后,只剩下了这一种花。风起一刹那,全世界仿佛变成了一个雪的天堂,那么美,那么纯,那么亲!
③风,往风的漩涡中心刮,越刮越毒。我们的头发和衣服被刮乱了,我们像一个个棋子似的,在船的甲板上弹跳不止。游船属于中型船,有马达,客舱可乘坐50人,顶上的一棚,为特殊加厚钢板,听说上头是一处小型观景台。我们兴奋着爬上去,看黄河入海。
④滩涂之上,野生的芦苇荡随处冒出来,每一棵,都高举着雪花一样白的花,不分东西南北地盛开着、怒放着,大风刮过,就像下大雪一样,好家伙,一下子就是15万公顷。尤其,在波涛汹涌的大海边,数不尽的芦花见证了黄河入海时那动人的一瞬:黄河水裹挟着大量黄色的泥沙奔腾向东,迎面冲向一排排隆隆作响的蓝色海浪,蓝色几欲要抱住黄色,黄色不停地向蓝色发泄着怒火,一个劲拼命挣扎,直到渐渐失去了力量……在这个地方,大海把宽容留下,黄河把野性留下。芦花的母性,这个时候也显现了出来:它们,婷而不媚,挺而不屈,寒而不冷。


展开余下试题⑤船颠簸摇晃得厉害,站都站不稳,大风再那么一刮,谁都会担心自己一不小心被风刮跑了。我牢牢抓住白色的铁栏杆,迎着大风呼吸,和旁边的朋友高声说着话,但谁也听不清谁在说些什么,只能借助眼神、手势以及肢体许多的夸张动作,努力想告诉对方什么,想听到对方的一些什么,哪怕是——哪怕一场徒劳。我们此行,是去看黄河入海的壮观景象,感受一下大海的大和黄河的黄,可是,风多么大呀,黑蒙蒙、灰蒙蒙的水色之中,黑色和灰色倒成了主导,哪里有黄?哪里有蓝呢?
⑥不,我分明看到了另一副壮烈的面孔,那是至死都在愤怒中煎熬、不甘、不屈的黄河!连大海都敢冲撞的黄河!那河道,那怒吼,那九曲十八弯,那退潮后的河底的龙脊,是铁了心的牛,是犟了性的驴,使出了浑身上下的劲儿,一股股,一阵阵,一声声,一天天,一年年,后浪追赶着前浪,一股脑儿朝前冲……冲!这充满血性、义气的一个字,是黄河的秉性,中国人的秉性!
⑦船开始“哒哒哒”着调头、回返,想必船老板看这鬼天气也悻悻然,只得无功而返。不过,很多游客却盼望着好天气能突然出现,船老板回心转意。虽一个个满脸的遗憾,却不肯下到船舱里去,想一想世上的事情,哪有那么多的奇迹发生呢?等了半晌,终究没个什么结果,渐渐地,人群开始稀了,不似刚才那般肩擦肩、脸碰脸了,有人开始下去了,接下来是第二三四五个,直到我猛一抬头,发现只剩下我们一行的五个人了。
⑧其中的一个朋友,穿西装、打领带、皮鞋贼亮,他拎了一部专业相机凑过来,也不说话,径自盯着我的脸,5秒钟,想从中寻找出一种遗憾的感觉来,因为他们都来自当地,只我一个外地人,外地人看不到入海的黄河,难道不遗憾得要死?不过很抱歉,他连哪怕一丝也没有找出,后来自己偷偷藏起了尴尬的眼神,仓皇之间丢下我。
⑨其实,他不知道我此行的最大收获——我看到了一条喝醉了酒的黄河、咽下血牙的黄河、发了怒的黄河、冲向大海的黄河!他更不知道,正是因了黄河的这种野性,这种大气磅礴的怒气,繁衍出了一片片野性的芦苇荡,凝结成一个民族的血性……
⑩这一刻,我多想指着黄河口那么多浩瀚的芦花,把它们骨子里的东西一点一点讲给他听。从大河到大海,从一个烈女子般的芦花到一个伟大的民族。这一路上,到处都在飘飞着芦花大雪,为什么芦花会如此不惧生死?为什么野生的力量会如此排山倒海、不可阻挡?答案只有一个:“怒从黄河来!”
《 人民日报 》( 2014年04月21日 24 版)
12.通读全文,并联系标题和结尾段,说说作者写了哪两个方面的“怒”?(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第⑤⑥⑧⑨自然段,简要概括作者此行观景的“遗憾”和“收获”分别是什么?(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按要求赏析写列句子。(4分)
(1)黄河水裹挟着大量黄色的泥沙奔腾向东,迎面冲向一排排隆隆作响的蓝色海浪,蓝色几欲要抱住黄色,黄色不停地向蓝色发泄着怒火,一个劲拼命挣扎,直到渐渐失去了力量。(词语锤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风起一刹那,全世界仿佛变成了一个雪的天堂,那么美,那么纯,那么亲!
(修辞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第③自然段画线句用了什么手法描写风?有什么作用?(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谈谈芦花骨子里蕴含着我们民族怎样的伟大精神?(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甲】【乙】两篇文章,完成17-20题。(12分)
【甲】 唐雎不辱使命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
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说。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被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缡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乙】 读《孟尝君传》
世皆称孟尝君能得士,士以故归之,而卒赖①其力以脱于虎豹②之秦。嗟乎!盂尝君特③鸡鸣狗盗之雄④耳,岂足以言得士?不然,擅齐之强,得一士焉,宜可以南面而制秦⑤,尚何取鸡呜狗盗之力哉?夫鸡鸣狗盗之出其门,此士之所以不至也。
【注释】①赖:依仗,依靠。②虎豹:像虎豹一样,③特:只、仅仅。④雄:首领。⑤南面而制秦:南面称王制服秦国。⑥所以:……的原因。
17.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2分)
(1)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 (2)臣未尝闻也( )
(3) 盂尝君特鸡鸣狗盗之雄耳( ) (4) 不然,擅齐之强( )
18.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2分)
A.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 士以故归之
B.受地于先王而守之 学而不思则罔
C.聂政之刺韩傀也 夫鸡鸣狗盗之出其门
D.安陵君其许寡人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19.翻译。(4分)
(1)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2) 夫鸡鸣狗盗之出其门,此士之所以不至也

20.结合【甲】【乙】两文,谈谈你对“士”的理解。(4分)

     
(三) 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2l—22题。( 4分)
送沈子福之江东
王维
杨柳渡头行客稀,罟①师荡桨向临圻。
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
【注释】①罟师:渔人,这里借指船夫。
21.诗的首句中“ ”一词不仅写现成之景,而且暗示了离别,而另一字“ ”则点染出当时渡口的凄清。(2分)
22.全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分)
                                        


展开余下试题                                        
四、作文(50分)
23、在前行的道路上,有的人彷徨等待,依赖别人;有的人悠哉慢行,顺其自然;有的人自我激励,奋力奔跑……在一次次成功与失败中,会明白自己跑起来有多么重要。
24、请以“让自己跑起来”为题作文。
要求:[来源:学#科#网]
①文体自定(诗歌除外);
②思想健康,写出真情实感;
③不少于600字;
④文中不能出现真实地名、校名和人名。
(答案)
一、(18分)
1、A(2分)
2.D(2分)
3. C(2分)
4、(6分)
(1)有暗香盈袖
(2)只恐双溪舴艋舟
(3)角声满天秋色里
(4)独酌无相亲
(5)雪暗凋旗画
5.第①句,改为“装盘、播种、覆盖、浇水”;第③句,删掉“超过”或“多” (4分)
6、示例:在鲜花面前,不要忘了它凋零的季节(2分)
二、(6分)
7、(1)示例:友谊地久天长    花季情,良师恩(2分)
(2)示例:回忆过往、歌舞传情、致敬(感恩)老师、临别赠言。(2分)
(3)示例: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让我们珍藏起离别的愁绪,挥一挥手,道一声珍重。祝恩师们事业顺利,桃李满天下。祝同学们学业有成,生活开开心心。老师们、同学们,2014届九年级一班毕业晚会到此结束。再见!(2分,要求主题突出,语意连贯,语言流畅。)
三、阅读(46分)
(一)(12分)
8.(3分)(1)乞巧节的来历 (2)历代乞巧活动(各种乞巧活动、各种乞巧形式) (3)
得巧的真谛(辩证地看待乞巧)(每点1分,意思相近即可)
9.(3分)共同点:引用古诗增强了说明文的文学韵味(1分)。不同点:第②段崔颢的诗形
象地描述了唐代长安七夕节穿针乞巧的风俗(1分),也说明了乞巧习俗在唐代更为盛行(1
分)或也说明宋代乞巧风俗之盛(1分)(答出其中任意一点即可);第④段钱惟演的诗说明
宋代有搭建乞巧楼来乞巧的风俗(1分)。
10.(3分)(1)说明“乞巧形式不断出新,花样愈来愈多”是有明确的依据的(1分);(2)
对七夕这天“天上的云彩会幻化出各种奇特的形状”的说法表示一种揣测(1分)。加点词语
都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1分)。
11.(3分)D
(二)(18分)
12.芦花之怒(1分)黄河之怒(1分)
13.没能看到黄河入海的壮观景象;(2分,关键词“壮观”)看到卢花怒放、黄河怒吼的壮烈场面。(2分,关键词“怒放”“怒吼”“壮烈”,答到其中一个关键词即可给满分)
14.(1)示例:通过“裹挟”“奔腾”“冲向”“发泄”“挣扎”等动词,(1分)生动具体地表现黄河水的野性力量,抒发了作者对黄河水的赞美之情。(1分)
(2)示例1: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1分)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卢花怒放之美,抒发了作者对卢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1分)示例2: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1分)增强语势,突出强调了卢花怒放之美,抒发了作者对卢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1分)
15.正面描写(直接描写)和侧面描写(间接描写)相结合,突出风之大,为下文写没能看到黄河入海的壮观景象做铺垫。(4分)
16.围绕“不惧生死、不屈不挠、顽强抗争、团结奋进”等关键词作答,分析到其中一点即可。(4分)
(三)(12分)
17.(1)交换 (2)曾经 (3)罢了  (4)这样(2分)
18. C(2分)
19. (4分)
(1)平民发怒,也不过是摘掉帽子,光着脚,把头往地上撞罢了。(2分)
(2)鸡鸣狗盗之徒出现在他的门庭上,这就是贤士不归附他的原因。(2分)
20.开放性题,只要能结合[甲][乙]两文答出对“士”的合理的理解,即可得分。示例:我认为“士”是战国时期的一个特殊阶层,他们都有一技之长,但能力却有强弱之分。如孟尝君门下的鸡鸣狗盗之徒,有的只是小本事;像唐雎这样的士是忠君爱国,有勇有谋的英雄,有大本事。(4分)
译文:世人都称孟尝君能够招贤纳士,贤士因为这个缘故归附他,而孟尝君终于依靠他们的力量,从像虎豹一样凶残的秦国逃脱出来。唉!孟尝君只不过是一群鸡鸣狗盗的首领罢了,哪里值得说得到了贤士!如果不是这样,(孟尝君)拥有齐国强大的国力,只要得到一个贤士,(齐国)就应当可以依靠国力在南面称王而制服秦国,还用得着鸡鸣狗盗之徒的力量吗?鸡鸣狗盗之徒出现在他的门庭上,这就是贤士不归附他的原因。
(四)(4分)
21.杨柳、稀(2分)
22.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无限依恋、相思之情。(2分)
四 作文(50分) (219.145.124.210)
标签:人教版 九年级 下册 月考试卷
相关:关于“2015-2016学”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535]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