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期中试卷

阅读:611  2016-12-14
标签:人教版 高二 必修五 期中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611]
青海省平安县第一高级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2016-2017年度高二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命题人:李积玲
注意:本试卷分第I 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第I卷阅读题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宇,完成1〜3題.
网络文学的新贡献
纵观古今中外的文学发展史,文学作为人类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和精神世界的重要载体,始终在内容和形式的变化中摇摆前进。但是,基于人类情感的稳定性,文学所要表达的人的内心世界已是“常量”状态,唯有文学的形式才是“变量”。从甲骨文到当代长篇小说,从希腊神话到后现代主义诗歌,我们看到的多是形式上的变化,文本对人类精神世界的描写并无太大的差别。网络文学作为互联网技术下的文学样式,其“新”也在形式上。
网络文学的出现颠覆了文学要以“书”的形式存在的历史,网络成为文学的载体,文学的传播方式由静态转变为动态,文字的黑白意境被光怪陆离的光电幻境所取代.如同从原始岩画、陶器到青铜,从竹木简到帛和纸,文学又一次迎来了载体形式的变化,这是文学最典型的“当代性”。
除了载体和传播形式的变化,网络文学为当代文学注入的另一股新力量,是它所引起的文本形式的变化。从早期的《悟空传》到改编为电视剧走红的《甄嬛传》,它们都在以不同于传统文学的文本样式发挥着吸引读者的优势。叙述以对话为主,读者与文本的交流模仿网络聊天的样式;段落容量短小,甚至以句号分段,每一句话都成为—段,令读者从冗长、复杂的文本段落中解脱出来,以轻松、快捷的愉悦体验完成阅读。受此影响,当代文学作品在文本形式上正在悄然变革,一些传统文学期刊上的作品,大段的描写或抒情正在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短小精悍的对话和叙述。
网络文学对当代文学的另一个贡献,是对新的语言形式的吸收和运用,这主要体现在对日常生活用语和对网络语言的大量运用上。在网络时代,网络文学所使用的语言已经完全没有口语和书面语的区分,特别是在大量的对话描写中,基本上是日常口语的翻版,具有鲜活的现实元素。
当然,任何艺术形式都不会是纯粹的形式艺术,即便是那些“无厘头”的篇章,也一定在表达某种意义。望文生义地理解“网络文学”,仿佛网络是形式,而文学是内容,但事情远非这样简单,网络文学也不是文学在网络上流传这样简单。在天马行空的瑰丽想象和简朴随意的表达中,网络文学为当代文学进行着新的探索。
以网络小说为例。网络文学的某些类型正走在一条文学的“返祖”道路上,诸如那些神魔、仙侠、玄幻等类型化作品,它们的创作甚至直逼文学源头的神话传说和英雄史诗,所不同的是它们的作者并非像文学的祖先们那样,以懵懂的目光认知世界,而是怀揣现代科技重新审视人的存在。
不过在所谓“快餐阅读”时代,网络文学语言的澄明性上升而遮蔽性下降,作者代替读者进行文学性思考,将作品所反映的文字背后的意义直接呈现在读者面前,读者不需要进行深度思考即能知晓作品的内涵。信息时代来临,网络充当着这个时代的主流表达方式,网络文学也是当代史学的重要特征之一。面对争论和质疑,网络文学也亟待进行自我调整与变革,努力呈现出新的面貌。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1.关于“网络文学”,下列表述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它作为互联网技术下的文学样式,“新”在形式上,对人类精神世界的描写没有变化。


浏览完整试题B.它的载体形式发生变化,由以“书”为载体转为以网络为载体,传播方式由静态转为动态。
C.它影响当代文学作品的文本形式,使传统文学期刊的作品用对话和叙述代替描写或抒情。
D.网络文学所使用的语言已经基本没有口语和书面语的区分,都是日常口语的翻版。
2.关于网络文学的贡献,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文本样式上,网络文学的叙述以对话为主,段落容量短小,阅读体验轻松、快捷。
B.在语言形式上,网络文学大量运用日常生活用语和网络语言,具有鲜活的现实元素。
C.在寻求意义表达上,网络文学某些类型的作者怀揣现代科技重新审视人的存在。
D.它将文字背后的意义直接呈现,读者不需要进行深度思考即能知晓作品的内涵。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文学上,人的精神世界的表达是“常量”,文学的形式是“变量”,文学的变化多是形式上的变化。
B.在文学的“返祖”方面,网络文学追求的是天马行空的瑰丽想象和简朴随意的表达。
C.“快餐阅读”时代,网络文学作者代替读者进行思考,因为语言的澄明性上升而遮蔽性下降。
D.网络文学是信息时代的文学主流表达方式,面对争论和质疑,要进行自我调整与变革。
二、古代诗文阅读(39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滕王阁序(节选)
王勃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俨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临帝子之长洲,得天人之旧馆。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
披绣闼,俯雕甍,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弥津,青雀黄龙之舳。云销雨霁,彩彻区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遥襟甫畅,逸兴遄飞。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四美具,二难并。穷睇眄于中天,极娱游于暇日。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
嗟乎!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4.下列各组加点词语含义和用法全不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若属皆且为所虏
B.潦水尽而寒潭清/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满城尽带黄金甲
C.极娱游于暇日/地势极而南溟深/物极必反
D.穷岛屿之萦回/ 穷且益坚/觉宇宙之无穷
5.下列对文章中有关语句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在色彩上,上句淡雅,下句浓重,浓淡对比,突出了秋日景物的特征。
B.“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写滕王阁周围景物,是近景。
C.“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写彩霞自上而下,写孤鹜自下而上,相映增辉;青天碧水,天水相接,上下浑然一色,写出了秋天暮色之美。
D.“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所写为眼前所见之实景,登高远眺,目之所见,耳之所闻,集于笔端。
6.下面对文章中有关内容的分析和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在对滕王阁景色正面描写中,将秋日特有的清寒景色以非常感性的方式精确地描绘出来。在这样的田光水色中,滕王阁静静面对高入云霄的翠峰,四周是架空的阁道丹漆,鲜艳欲滴,恍如画中。
B.第三节开首远近结合,先是说身处滕王阁之高,点出了滕王阁的高度,因为站在滕王阁上,可以轻易的俯视别人的屋背,也为以后的极目远望留下了伏笔。
C.“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写出了作者那种既存希望却又失望的无奈心态。至此刻,王勃当时的迷惘心态可谓是一览无余。
D.作者在着意铺叙美景之后,以腾挪跌宕的笔势,由逸游的豪兴,陡然引出自己仕途坎坷的感慨,表达了作者报国无门却壮志不坠、笑对人生的执著态度。
7、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5分)
(2)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
除夜野宿常州城外二首(其一)
苏轼
行歌野哭两堪悲,远火低星渐向微。病眼不眠非守岁,乡音无伴苦思归。
重衾脚冷知霜重,新沐头轻感发稀。多谢残灯不嫌客,孤舟一夜许相依。
【注】此诗作于宋神宗熙宁六年(1073)十一月,苏轼奉命前往常州等地赈济灾荒途中;除夜即除夕。
8.结合尾联,简要赏析“嫌”字的妙处。(5分)
9.这首诗的前六句,表达了作者哪些思想情感?请简要概括。(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 ,乐琴书以消忧。农人告余以春及, 。
(2) ,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形影相吊。
(3) ____________________,眄庭柯以怡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审容膝之易安。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狗不理
冯骥才
天津人讲吃讲玩不讲穿,把讲穿的事儿留给上海人。上海人重外表,天津人重实惠。人活世上,吃饱第一。天津人说,衣服穿给人看,肉吃在自己肚里;上海人说,穿绫罗绸缎是自己美,吃山珍海味一样是向人显摆。
天津人反问:那么狗不理包子呢,吃给谁看?谁吃谁美。
天津人吃的玩的全不贵,吃得解馋玩得过瘾就行。天津人吃的三大样——十八街麻花耳朵眼炸糕狗不理包子,不就是一点面一点糖一点肉吗?玩的三大样——泥人张风筝魏杨柳青年画,不就是一块泥一张纸一点颜色吗?非金非银非玉非翡翠非象牙,可在这儿讲究的不是材料,是手艺,不论泥的面的纸的草的布的,到了身怀绝技的手艺人手里一摆弄,就像从天上掉下来的宝贝了。


展开余下试题 运河边上卖包子的狗子,是当年跟随他爹打武清来到天津的。他的大名高贵友,只有他爹知道;别人知道的是他爹天天呼他叫他的小名:狗子。那时候穷人家的孩子不好活,都得起个贱名,狗子、狗剩、梆子、二傻、疙瘩等等,为了叫阎王爷听见不当个东西,看不上,想不到,领不走。在市面上谁拿这种狗子当人?有活儿叫他干就是了。他爹的大名也没人知道,只知道姓高,人称他老高;狗子人蔫不说话,可嘴上不说话的人,心里不见得没想法。
老高没能耐,他卖的包子不过一块面皮包一团馅,皮厚馅少,肉少菜多,这种包子专卖给在码头扛活儿的脚夫吃。干重活的人,有点肉就有吃头,皮厚了反倒能搪时候。反正有人吃就有钱赚,不管多少,能养活一家人就给老天爷磕头了。
他家包子这点事,老高活着时老高说了算,老高死了后狗子说了算。狗子打小就从侯家后街边的一家卖杂碎的铺子里喝出肚汤鲜,他就尝试着拿肚汤排骨汤拌馅。他还从大胡同一家小铺的烧卖中吃到肉馅下边油汁的妙处,由此想到要是包子有油,更滑更香更入口更解馋,他便在包馅时放上一小块猪油。之外,还刻意在包子的模样上来点花活,皮捏得紧,褶捏得多,一圈十八褶,看上去像朵花。一咬一兜油,一口一嘴鲜,这改良的包子一上市,像炮台的炮一炮打得震天响。天天来吃包子的比看戏的人还多。
狗子再忙,也是全家忙,不找外人帮,怕人摸了他的底。顶忙的时候,就在门前放一摞一摞大海碗,一筐筷子,买包子的把钱撂在碗里。狗子见钱就往身边钱箱里一倒,碗里盛上十个八个包子就完事,一句话没有。你问他话,他也不答,哪有空儿答?这便招来闲话:“狗子行呀,不理人啦!”
别的包子铺干脆骂他“狗不理”,想把他的包子骂“砸”了。
狗子的包子原本没有店名,这一来,反倒有了名。人一提他的包子就是“狗不理”。虽是骂名,也出了名。
天津卫是官商两界的天下。能不能出大名,还得看是否合官场和市场的口味。
先说市场,在市场出名,要看你有无卖点。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好名没人稀罕,骂名人人好奇。“狗不理”是骂名,却好玩好笑好说好传好记,里边好像还有点故事,狗子再把包子做得好吃,“狗不理”这骂名反成了在市场扬名立万的大名了!
再说官场。三岔河口那边有两三个兵营,大兵们都喜欢吃狗不理的包子。这年直隶总督袁世凯来天津,营中官员拜见袁大人,心想大人山珍海味天天吃,早吃厌了,不如送两屉狗不理包子,就叫狗子添油加肉,精工细做,蒸了两屉,赶在午饭时候,趁热送来。狗子有心眼儿,花钱买好衙门里的人,在袁大人用餐时先送上狗不理。人吃东西时,第一口总是香。袁大人一口咬上去,满嘴流油,满口喷香,心中大喜说:“我这辈子头次吃这么好吃的包子。”营官自然得了重赏。
转过几天,袁大人返京,寻思着给老佛爷慈禧带点什么稀罕东西。谁知官场都是同样想法,袁大人想,老佛爷平时四海珍奇,嘛见不着?鱼翅燕窝,嘛吃不到?花上好多钱,太后不新鲜,不如送上前几天在天津吃的那个狗不理包子,就派人办好办精,弄到京城,花钱买好御膳房的人,赶在慈禧午间用餐时,蒸热了最先送上,并嘱咐说:“这是袁大人从天津回来特意孝敬您的。”慈禧一咬,喷香流油,勾起如狼似虎的胃口。慈禧一连吃了六个,别的任嘛不吃,还说了这么一句:
“老天爷吃了也保管说好!”
这句话跟着从宫里传到宫外,从京城传到天津。金口一开,天下大吉,狗不理名满四海,直贯当今。
(选自《收获》2015年第04期)
(1).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及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 )(5分)
A.小说擅长在平淡叙述中营造不平常的效果,真实地记录了“狗不理”从出现到兴盛的传奇故事,具有不平常的文化内涵。
B.小说选材独特新颖,以民间故事为创作素材,将笔触伸向市井小民,以艺术的手法展开叙写,开掘生活底蕴,咀嚼人生况味,雅俗共赏。
C.小说中,狗子“花钱买好衙门里的人”,袁大人“花钱买好御膳房的人”等情节,展现了当时行贿成风的社会背景,揭示了小说主旨。
D.小说故事生动有趣,塑造的传奇人物,奇异非凡,跃然纸上,文笔简练传神,形象地再现了清末时天津的社会风貌。
E.小说使用了一些天津方言,使作品具有浓郁的天津地方特色。尤其是运用一些有意不断句的句子,使作品更符合市井特点。
(2).在小说中,写狗子的父亲“老高”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3). 小说在刻画狗子这个形象时,突出了他的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
(4).有人认为,小说前三段在构思上独具匠心。你是否同意这种看法?请结合全文阐述你的观点及理由。(8分)
第Ⅱ卷 表达题(77分)
五、语言文字运用 (17分)
1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①《平凡的世界》这部小说以陕北黄土高原为背景,反映了从“文革”后期到改革初期广阔的社会面貌。时至今日,很多60后对那段不平凡的岁月还________。
②一首《锦瑟》,实为义山一生的写照,他的一生如镜花水月,映入历史。他的深情、执著、聪慧以及给后人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始终令人________,回味绵长。
③每一次返校的清晨,母亲总是为我收拾行李,为我准备早餐,送我到车站。现在想来还________,眼睛不自觉地总是湿湿的。
A.历历在目 念念不忘 记忆犹新
B.念念不忘 记忆犹新 历历在目
C.记忆犹新 念念不忘 历历在目
D.记忆犹新 历历在目 念念不忘
1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平凡的世界》是路遥呕心沥血之作。小说完成后,作者有一段时间甚至不能从书中回到现实世界来,连过马路也要弟弟搀扶。不久他就去世了,但却被人们广泛传阅。
B.由于购房者大多是以炒房投机者为主,当房价抵不上按揭贷款的本息,这些投机分子就会选择“弃房断供”,把风险转移给开发商和银行。
C.从1996年错判冤杀到2014年沉冤昭雪,从最初重重阻碍到最终拨云见日,呼格案见证了司法机关冲破各种藩篱、勇于向自身开刀。
D.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复的全长595公里、总投资160亿元的银西高速铁路将在今年下半年开工建设,建成后,银川至西安旅客列车运行时间将由现在的14小时缩短至3小时。
1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工业技术是通过档案资料保存下来的,手工智能都是口传心授,最多只是保存在几句短短的口诀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于是标志着远古高度文明的手工的传承中断了。当我们意识到手工属于正在消失的文明时,很多手工已经濒危或者干脆无影无踪了。
①农耕时代是手工时代,工业文明是机器时代
②所以说,手工是一种口头和非物质的文化遗产
③机器的效率远比手工高出千倍万倍,在转型的过程中抛弃手工在所不惜
④工业技术是物质性的,手工中有许多是感性和悟性的
⑤从文明的传承来看,这种手工的文明是记忆性的
⑥我们之所以称它为遗产,是因为当代人类正在进行的一次文明转型,从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型
A.①⑥③⑤④② B.③②⑤⑥①④ C.④⑤②⑥①③
D.④⑥①②③⑤


展开余下试题15.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字。(6分)
在北京举办的一次国际图书博览会上,达州中学高2013级第三次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教师版)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公布的“国民阅读与购买倾向抽样调查”显示,高达54.4%的年轻人(包括大学生) ① ,43%的大学生日均阅读时间低于1小时,多数大学生上网娱乐时长远超读书时长。而在阅读类型中,休闲娱乐性图书和考级考证书籍排在前两位,经典名著却受人冷落,鲜有人问津。对此,我们不禁要发出这样两个感叹:一是 ② ,二是 ③ 。
16.请参照示例(句式不必一致),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给教材中的下面两位人物分别写一则评价。(6分)
示例:《老人与海》中的桑地亚哥: 孤舟中寂寞的硬汉;大海上咆哮的老人。
• 《红楼梦》中的王熙凤:
②《水浒传》中的林冲:
六、写作(60分)
17.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17.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为了庆祝女儿的降生,facebook创始人马克•扎克伯格将99%股份(450亿美元)捐给慈善机构,他在给女儿的信中称这笔捐款是为了“与全球慈善家一道发展人类潜能,促进下一代所有孩子的平等权益,让世界变得更加美好,这样做,不仅仅是因为爱你,更因为我们对于下一代的孩子们有着道义上的责任。”
对马克•扎克伯格的做法,有人点赞,认为马克•扎克伯格的做法超越了个人之爱,是大爱,是留给女儿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有人拍砖,认为马克•扎克伯格太苛刻,很不尽人情,没有尽到做父亲的责任。
你对马克•扎克伯格以这种方式来庆祝女儿的降生有何联想与感悟?请你权衡、思考后,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2016-2017年度高二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1.B
试题分析:A.“对人类精神世界的描写没有变化”无中生有;C.“用对话和叙述代替描写或抒情”错,文中是说“一些传统文学期刊上,作品大段的描写或抒情正在逐渐消失”;D.“基本”和“都是”错
2.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筛选和提取信息类试题的答案均在文中,因此,及时找到选项在原文的位置,顺藤摸瓜,确定筛选范围。要把原文与选项对照,辨明正误。D此项不属于网络文学的贡献。
3.A
试题分析:B.“简朴随意的表达”不属于“反祖”;C.强加因果;D.原文是“网络充当着这个时代的主流表达方式”,而非“网络文学是信息时代的文学主流表达方式”
4.【答案】C试题分析:此类文言虚词题,一般要结合具体语境,去判定某一虚词的具体用法和意义。A.前一个“属”意为“ 属于”,后两个“ 属”意为“ 类,等辈”。B.第一个“ 尽”意为“完”,后两个“尽”为副词,意为“ 全”。D.第二个“ 穷”意为“ 困厄”,另两个“ 穷”意为“穷尽”。C 项中“极”的意思分别为:尽情地,偏远,达到顶点。所以选C。
5.【答案】D试题分析:解答此题,可从句子含义、主题等角度分析,D 项应为虚实结合。“ 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为眼前实景,为实写。“ 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为想象之景,是虚写。所以选D。
6. 【答案】D
7、(1)使贾谊遭受委屈,贬于长沙,并不是没有圣明的君主,使梁鸿逃匿到齐鲁海滨,难道不是政治昌明的时代?(句式2分,屈、窜各1分,句意1分)(共5分)
(2)年纪虽然老了,但志气应当更加旺盛,怎能在白头时改变心情?境遇虽然困苦,但节操应当更加坚定,决不能抛弃自己的凌云壮志。(宁、移、穷、坠各1分,句意1分)(共5分)
8.“嫌”,嫌弃,把残灯拟人化。作者衷心感谢这盏残灯不嫌弃自己,描写了客中、长夜、孤舟中只有残灯相伴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在残灯陪伴下感受到的宽慰与温暖、无奈与自嘲。
9.病中的感伤;客中的孤寂;思归的痛苦;老之将至的无奈。(如答“同情与忧虑百姓疾苦”,也算正确)
10.略
11.(1).(1) (共5分)答B给3分,答D给2分,答A给1分。
(2) (6分) ①以父亲老高来衬托(对比)狗子。以老高的“没能耐”来衬托狗子的能耐。
②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作者以父亲老高来引出主人公狗子。
③揭示那个时代的下层民众的艰难生活状态。老高的生意“能养活一家人 就给老天爷磕头了”。
(3)(6分)①低贱(出身贫寒,地位低下)。狗子是“穷人家的孩子”,只有贱名“狗子”。
②聪慧,有生意头脑。改变包子的馅料,改良包子的模样,做出更美的味道。
③精明圆滑,心思缜密。狗子再忙,也不找外人帮,怕人摸了他的底。花钱买好衙门里的人,在袁大人用餐时先送上“狗不理”。
(4)(8分)我认为小说开头三段,体现了作者在构思上别具匠心。
①展示了天津人重实惠、重吃的特点,交待了“狗不理”能名满四海的原因。
②展现了天津从清末沿袭至今独有的市井风俗,增强了小说的趣味性。
③起到了铺垫作用,自然引出“狗不理”的故事。
④暗示了小说的主旨。身怀绝技的手艺人能将寻常的东西化为神奇的宝贝。
12. C。三个成语都有“记得清楚,没有忘记”的意思。“记忆犹新”重在记忆保持不变,它所记忆的,都是过去的事情。“念念不忘”所“不忘”的可以是过去的事,也可以是目标、理想等,它既能以事为对象,也能以人为对象。“历历在目”重在情景清晰重现,它所“在目”的,都是过去的事,既能以事为对象,也能以人为对象。
13.D
A项,“但却被人们广泛传阅”偷换主语,根据句意应是“不久他就去世了,但《平凡的世界》却被人们广泛传阅”。B项,结构混乱,“大多是以……为主”句式杂糅,应改为“大多是……”或“以……为主”。 C项,成分残缺,“呼格案见证了司法机关……的转变”。
14.C
试题分析:此类题要在初步感知大体内容的基础上,结合上下文具体语境,根据时空语序、逻辑语序、陈述对象一致、句子结构对称等来分析推理、判断,可以用排除法。④照应段首句,应放在最前面;①③与后面的话语紧密衔接,故宜置后
15.①表示“没有时间读书”(读书的时间很少)②最该读书的时候不读书(或“最该读书的人不读书”) ③最该读的书没人读
16. ①《红楼梦》中的王熙凤:八面玲珑,放诞泼辣,明是一把火;巧言狡黠,机关算尽,暗是一把刀。
②《水浒传》中的林冲:雪压山神庙,英雄遭难落荒地;
17.写作 (60分)参考立意:①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②心怀大爱,小我与大爱。③仁爱,是传递给子女最好的精神财富。④责任,是传递给子女最好的精神财富。如果脱离材料的含义单纯谈慈善、责任均视作离题。 (112.101.191.167)
标签:人教版 高二 必修五 期中试卷
相关:关于“青海省平安”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611]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