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
阅读:1682 2016-12-21
标签:
苏教版
七年级
上册
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682]
苏教版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七年级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4)
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七年级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4)
(一)掩耳盗铃
范氏①之亡②也,百姓有得钟③者。欲负而走,则④钟大不可负,以椎⑤毁之,钟况然⑥有音。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⑦掩其耳。恶人闻之,可也;恶己自闻之,悖⑧也!
(选自《吕氏春秋•自知》)
【注释】①范氏:范氏是春秋末期晋国的贵族,后被晋国的智氏、韩氏、魏氏等贵族联合攻灭,逃往齐国。②亡:逃亡。③钟:古代的打击乐器。④则:但是。⑤椎(chuí) 槌子或棒子。⑥况(kuàng)然:拟声词,形容钟声。⑦逮(jù):急速地。⑧悖:违背道理,错误。
【阅读指津】
“掩耳盗铃”是一种自欺欺人的愚蠢可笑的行为。他的可笑之处就在于以为自己听不到钟声,别人也就听不到了,其实这是徒劳的!文章的作者想通过这个故事暗示国君,不要害怕听到别人对自己过错的批评,因为过错是客观存在的。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欲负而走( ) (2)则钟大不可负( )
(3)以椎毁之( ) (4) 恶人闻之( )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
(2)恶人闻之,可也;恶己自闻之,悖也!
3.“掩耳盗铃”的做法可笑在什么地方?我们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
(二)呆如木鸡
纪渻子①为王养斗鸡②。
十日而问:“鸡已乎?”曰:“未也,方虚骄而恃气。”
十日又问。曰:“未也,犹应响影③”。
十日又问。曰:“未也,犹疾视而盛气④。”
十日又问。曰:“几矣,鸡虽有鸣者,已无变矣。望之似木鸡矣,其德全矣,异鸡无敢应者,反走矣。”
(选自《庄子•外篇•达生》)
【注释】①纪渻子:人名。姓纪,名渻,子是对其的尊称。②斗鸡:是一种比赛,供人们娱乐。中国是世界上驯养斗鸡的古老国家之一。③响影(yǐng):响,声响。影,影子。这句话是说鸡听到声响,看到影子就回应。④疾视而盛气:气势汹汹地看着对方。
【阅读指津】
“呆如木鸡”这个词,一般用来形容一个人有些痴呆发愣的样子,或因恐惧或惊异而发愣的样子,是一个贬义词。然而它最初的含义正好相反,是一个最高级的褒义词。
庄子这则寓言表达了深刻的哲理,让人不由得想到古人所说的“大智若愚”“大巧若拙”“大勇若怯”。在庄子看来,真正有大智慧的人表现出来的也许是愚钝,真正有高超技巧的人看起来却有些笨拙,真正勇敢的人往往被人误解为胆怯。但是,如果真正处于非常境况时,这些人往往能够表现出非同寻常的能力。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 鸡已乎( ) (2) 犹应响影( )
(3) 已无变矣( ) (4) 望之似木鸡矣( )
2.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 未也,方虚骄而恃气。
(2) 异鸡无敢应者,反走矣。
3. 纪渻子驯养斗鸡的过程未写出来,这事为什么?
浏览完整试题
4 当斗鸡“望之,似木鸡矣”时,也就达到了所谓“其德全矣”的境界,那么这里的“德”应包括哪些内容?
(三)伤①仲永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②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③焉,借旁近④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⑤父母、收族⑥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⑦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⑧皆有可观者。邑人⑨奇之,稍稍⑩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⑪也,日扳⑫仲永环谒⑬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⑭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⑮众人矣。”
(选自《临川先生文集》)
【注释】①伤:哀伤,叹息。②隶:属于。③异:对……感到诧异。④旁近:附近,这里指邻居。⑤养:奉养,赡养。⑥收族:团结宗族,和同一宗族的人搞好关系。收,聚,团结。⑦自是:从这以后。自,从。是,这。⑧文理:文采道理。⑨邑人:同(乡)县的人。⑩稍稍:渐渐。⑪利其然:认为这样是有利可图的。利,认为……有利可图。⑫扳:通“攀”,牵,引。⑬谒:拜访。⑭先人:指王安石死去的父亲。⑮泯然:消失,指原有的特点完全消失了。
【阅读指津】
本文讲述了一个名叫“方仲永”的神童因后天父亲不让他学习和被父亲当作赚钱工具而沦落到一个普通人的故事。文章借仲永为例,告诫人们决不可单纯依靠天资而不去学习新知识,必须注重后天的教育和学习,强调了后天教育和学习对成才的重要性。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同语。
(1)借旁近与之( ) (2)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
(3)邑人奇之( ) (4) 从先人还家( )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2)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3.幼年的方仲永可以称为“神童”,他的过人之处表现在哪些方面?(用文中原句回答)
4.作者为什么要“伤仲永”呢?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
(四)田子方赎老马
田子方①见老马于道,喟然②有志焉。以问其御③曰:“此何马也?”其御曰:“此故④公家畜也。老罢⑤而不为用,出而鬻⑥之。”田子方曰:“少而贪其力,老而弃其身,仁者弗为也。”束帛⑦以赎之。罢武闻之,知所归心⑧矣。
(选自《淮南子•人间训》)
【注释】①田子方:战国时魏国贤人。②喟(kuì)然:叹息的样子。③御:驾驶车马的人。④故:原来的,老的,旧的。⑤罢(pí):通“疲”,疲劳乏力。⑥鬻(yù):卖。⑦束帛:帛五匹一束。⑧归心:心向(心向往的意思)归,向往。
【阅读指津】
这则寓言里,老臣罢武之所以能够“知所归心”者,是由于他向往以束帛赎老马的田子方。它说明,少者怀之,老者安之,这是常理、常情,那种“卸磨杀驴”的做法是令人寒心的。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老罢而不为用( ) (2)仁者弗为也( )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老罢而不为用,出而鬻之。
(2)少而贪其力,老而弃其身,仁者弗为也。
3.从文中看,那匹马被牵出来卖掉的原因是什么?(用文中原句回答)
4.这篇短文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五)刘颇偿瓮直
渑池①道中,有车载瓦瓮②,塞于隘路③。属④天寒,冰雪峻⑤滑,进退不得。日向⑥暮,官私客旅群队,铃铎⑦数千,罗拥⑧在后,无可奈何。有客刘颇者,扬鞭而至,问曰:“车中瓮直几钱?”答曰:“七八千。”颇遂开囊取缣⑨,立偿之。命僮仆登车,断其结络⑩,悉推瓮于崖下。须臾,车轻得进,群噪⑪而前。
(选自《唐国史补》)
【注释】①渑(miǎn)池:地名。②瓦瓮(wèng):陶制的小口大腹容器。③隘(ài)路:险要的路段。隘,险要的地方。④属:适逢。⑤峻:高而陡峭。⑥向:临近。⑦铃铎(duó):指车马。⑧罗拥:罗列簇拥。⑨缣(jiān):细绢。此处指货币。⑩络:缠绕,缠裹。⑪噪:喧哗,很多人一起叫嚷。
【阅读指津】
故事中瓮车塞于隘路,刘颇独辟蹊径,用自己的钱赔偿了车主的损失,尔后将阻塞道路的瓦瓮推下悬崖,使这一矛盾迎刃而解。这个故事更多的启示还在于:人生常常会遭遇困境,进退维艰,此时,常规方法往往难解困局,需要人们另谋出路,才可于“山重水复疑无路”之时,出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转机。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车中瓮直几钱( ) (2) 立偿之( )
(3)悉推瓮于崖下( ) (4) 群噪而前( )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属天寒,冰雪峻滑,进退不得。
(2)命僮仆登车,断其结络,悉推瓮于崖下。
3.刘颇命人把瓮“悉推于崖下”的原因是什么?
4.你怎样看待故事中刘颇的为人?
(六)李世民畏魏征
展开余下试题
征状貌不逾中人,而有胆略,善回人主意,每犯颜苦谏;或逢上①怒甚,征神色不移,上亦为霁威②。尝谒告③上冢,还,言于上曰:“人言陛下欲幸④南山⑤,外皆严装⑥已毕,而竟不行,何也?”上笑曰:“初实有此心,畏卿嗔⑦,故中辍⑧耳。”上尝得佳鹞⑨,自臂⑩之,望见征来,匿怀中;征奏事固⑪久不已,鹞竟死怀中。
(选自《资治通鉴》)
【注释】①上:指唐太宗李世民。②霁(jì)威:息怒。霁,收敛。③谒告:请假。④幸:指封建帝王到达某地。⑤南山:终南山。⑥严装:装备整齐。⑦嗔(chēn):生气。⑧中辍:中止。辍,停止。⑨鹞(yào):猛禽。⑩臂:手臂,这里为动词,意思是用手臂架着。⑪固:通“故”,故意。
【阅读指津】
魏征,字玄成,唐朝政治家。以性格刚直、才识超卓、敢于犯颜直谏著称,是中国历史上最负盛名的谏臣。据《贞观政要》记载统计,魏征向太宗面陈谏议有五十次,呈送太宗的奏疏十一件,一生的谏诤多达“数十余万言”。其次数之多,言辞之激切,态度之坚定,都是其他大臣所难以伦比的。魏征对唐太宗常常是面折廷争,有时弄得他面红耳赤,甚至下不了台。但他毕竟认识到魏征是忠心奉国,有利于国家长治久安。魏征死后,太宗思念不已,对侍臣说:“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联常宝比三镜,以防己过。今魏征殂逝,遂亡一镜矣!”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征状貌不逾中人( ) (2)善回人主意( )
(3)外皆严装已毕( ) (4)鹞竟死怀中( )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或逢上怒甚,征神色不移,上亦为霁威。
(2)征奏事固久不已,鹞竟死怀中。
3.魏征“奏事固久不已”的原因是什么?
4.从这段文字中,你看出魏征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七)田子为相
田子①为相,三年归休②,得金百镒③奉④其母,母曰:“子安得此金?’’对曰:“受俸禄也。”母曰:“为相三年,不食乎?治官如此,非吾所欲也。孝子之事⑤亲也,尽力致诚⑥,不义之物,不入于馆⑦。为人臣不忠,是为人子不孝也。子其去之⑧”田子愧惭,走出,造朝⑨还金,退请就狱⑩。王贤其母,说其义,即舍田子罪,令复为相,以金赐其母。《诗》曰:“宜尔子孙承承兮。”言贤母使子贤也。
(选自《韩诗外传》)
【注释】①田子:指齐国田樱子。②归休:休假回家。③镒(yì):古代重量单位。一镒合二十两。④奉:给。⑤事:侍奉。⑥致诚:做到十分诚实。致使达到。⑦馆:房舍,这里指“家”。⑧子其去之:你把这东西拿走。⑨造朝:上朝。造,去。⑩就狱:接受处分。就,靠近。
【阅读指津】
本文是一则典型的儒家教育经典之作。作者通过田子母的教诲,阐述了为官不贪、忠于国家才能真正尽孝的儒家思想,故事塑造了一位深明大义的母亲形象。文章可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田子为相回家,带回来一百镒黄金给母亲,被其母追问。第二层,母亲认为做官也要吃饭,受钱就是不义、不忠、不孝,要赶儿子走。第三层,田子愧惭走出,把钱还给朝廷,退请就狱,田子复为相,其母受到奖赏。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子安得此金( ) (2)王贤其母( )
(3)说其义( ) (4)即舍田子罪( )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孝子之事亲也,尽力致诚,不义之物,不入于馆。
(2)王贤其母,说其义,即舍田子罪,令复为相。
3.文中的母亲对“孝”与“不孝”的看法是怎样的?(用文中原句回答)
4.简要概括田子和田母的形象特点。.
(八)王右军诈睡
王右军①减②十岁时,大将军③甚爱之,恒置帐中眠。大将军尝先出,右军犹未起。须臾④,钱凤⑤入,屏⑥人论事。都忘右军在帐中,便言逆节⑦之谋。右军觉⑧,既闻所论,知无活理,乃阳⑨吐污头面被褥,诈孰⑩眠。敦论事造⑪半,方忆右军未起,相与⑫大惊曰:“不得不除之!”及开帐,乃见吐唾从⑬横,信其实熟眠,于是得全。于时⑭人称其有智。
(选自《世说新语》)
【注释】①王右军:即王羲之,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吏,故世称王右军、王会稽。②减:不足,少。③大将军:晋朝大将王敦。④须臾:一会。⑤钱凤:字世仪,为王敦的参军,助敦叛晋,后被杀。⑥屏:通“摒”,让手下退出,退避。⑦逆节:叛逆。⑧觉:醒来。⑨阳:通“佯”,假装。⑩孰:通“熟”。⑪造:到。⑫相与:共同,一起。⑬从:通..纵”。⑭于时:当时。
【阅读指津】
人生的智谋并不需要向别处探求,就在我们祖先走过的路边,到处是蒙尘的舍利子。有人说儿童的智慧,特别是急中生智的能力比成人更强。这话不无道理,本文讲述的就是年纪不足十岁的王羲之在面对危急关头保护自己的故事。它也启示后人在遭遇不测、面临险境时,应随机应变,充分运用自己的智慧以自救。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右军犹未起( ) (2)诈孰眠( )
(3)及开帐( ) (4)信其实熟眠( )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乃阳吐污头面被褥,诈孰眠。
(2)及开帐,乃见吐唾从横,信其实熟眠。
3.文中大将军和钱凤为什么“大惊”?(用自己的话回答)
4.文中的王右军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九)治国犹栽树
唐太宗谓侍臣①曰:“往昔初平京师②,宫中美女珍玩,无院不满。炀帝③意犹不足,征求不已,兼东征西讨,穷兵黩武④。百姓不堪,遂致灭亡,此皆肤所目见。故夙夜⑤孜孜⑥,惟欲清净,使天下无事。遂得徭役⑦不兴,年谷丰稔⑧,百姓安乐。夫治国犹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盛。君能清净,百姓何得不安乐乎?”
(选自《贞观政要》)
【注释]①侍臣:周围的大臣。②京师:京城,此处指隋朝京城大兴(今陕西西安市)。③炀帝:指隋朝末代皇帝杨广。④穷兵黩武:随意使用武力,不断发动侵略战争。形容极其好战。穷,竭尽。黩,随便,任意。⑤夙夜:朝夕,日夜。⑥孜孜:勤恳的样子。⑦徭役:中国古代统治者强迫平民从事的无偿劳动。⑧稔(rěn):丰收。
展开余下试题
【阅读指津】
本文反映了唐太宗的一个重要统治思想,君主以民为本,清静无为。唐太宗把治国比作栽树,从栽树得出统治之道。主张“存百姓”的思想,励精图治,以缓和阶级矛盾,巩固统治。唐太宗“无为而治”的思想,客观上有利于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的安定,为贞观之治局面的出现创造了条件。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炀帝意犹不足( ) (2)征求不已( )
(3)百姓不堪( ) (4)遂致灭亡( )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故夙夜孜孜,惟欲清净,使天下无事。
(2)夫治国犹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盛。
3.唐太宗认为隋朝灭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用文中原句回答)
4.从文中看,你认为唐太宗是一个什么样的君王?
参考答案
(一)掩耳盗铃
1. (1)跑(2)背(3)用(4)害怕
2. (1)他生怕别人听到钟声,来把钟夺走,就急忙把自己的两只耳朵紧紧捂住。
(2)害怕别人听到钟的声音,这是可以理解的;害怕自己听到钟声,那就太荒谬了!
3.他的可笑之处就在于自欺欺人,以为自己听不到钟声,别人也就听不到了。在生活中,每个人都会面临如何对待过错的问题,如果不能正确对待,就有可能犯“掩耳盗铃”的错误。
【译文】范氏逃亡的时候,有个人趁机偷了一口钟。(这个人)想要背着它逃跑。但是,这口钟太大了,不好背,他就打算用锤子砸碎以后再背。谁知,刚砸了一下,那口钟就“咣”地发出了很大的响声。他生怕别人听到钟声,来把钟夺走,就急忙把自己的两只耳朵紧紧捂住。害怕别人听到钟的声音,这是可以理解的;害怕自己听到钟声,那就太荒谬了!
(二)呆如木鸡
1. (1)停止这里指训练完毕(2)仍然,还(3)已经(4)好像
2. (1)没有,正在凭一股血气而骄傲。
(2)别的鸡没有敢于应战的,掉头就逃跑了。
3.这些内容与文章主题无关,因此省略不写。而且,将其省略不写,有利于集中表现下文的内容。
4.没有骄傲之气,没有盛气凌人之势,把浮躁和妄动都收敛起来,把力量和气势都凝聚于内,貌似呆鸡,看似呆气,其实是精神内敛,修养到家,具有大智若愚的灵气和游刃有余的大气。(意思对即可)
【译文】纪渻子为齐宣王驯养斗鸡。
过了十天齐宣王问:“鸡驯好了吗?” 纪渻子回答说:“没有,正在凭一股血气而骄傲。”
十天后齐宣王又问纪渻子训好鸡了吗,纪渻子回答说:“没有。还是听见响声就叫,看见影子就跳。”
十天后齐宣王又问纪渻子训好鸡了吗,纪渻子回答说:“没有,仍然气势汹汹地看着对方。”
又过了十天,齐宣王问纪渻子训好鸡了吗,纪渻子回答说:“差不多了。现在即使其他鸡啼叫,它已不会有什么变化。看上去好像木头鸡一样,它的精神全部凝聚在内,别的鸡没有敢于应战的,掉头就逃跑了。”
(三)伤仲永
1. (1)给(2)完成(3)对……感到惊奇(4)跟随
2. (1)仲永长到五岁时,不曾认识书写工具,忽然有一天哭着索要这些东西。
(2)方仲永父亲认为这样有利可图,就每天带着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
3.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4.一个天资过人的神童最终“泯然众人矣”,作者深为惋惜。这个故事说明天资固然重要,但是没有良好的后天教育,再好的天赋也不能得以发挥,后天的学习和教育对人才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
【译文】金溪有个叫方仲永的百姓,家中世代以耕田为业。仲永长到五岁时,不曾认识书写工具,忽然有一天哭着索要这些东西。他的父亲对此感到诧异,就从邻居那里把那些东西借来给他。仲永立刻写下了四句诗,并自己题上自己的名字。这首诗以赡养父母和团结同宗族的人为主旨,给全乡的秀才观赏。从此,指定事物让他作诗,方仲永立刻就能完成,并且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欣赏的地方。同县的人们对此都感到非常惊奇,渐渐地都以宾客之礼对待他的父亲,有的人花钱求取仲永的诗。方仲永的父亲认为这样有利可图,就每天带着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
我听到这件事很久了。明道年间,我跟随先父回到家乡,在舅舅家见到方仲永,他已经十二三岁了。我叫他作诗,写出来的诗已经不能与从前的名声相称。又过了七年,我从扬州回来,再次到舅舅家去,问起方仲永的情况,回答说:“他的才能消失了,和普通人没有什么区别了。”
(四)田子方赎老马
1. (1)被(2)不
2. (1)由于老弱不再使用了,便牵出来想把它卖掉。
(2)年少的时候贪用它的力气,年老的时候就把它抛弃,仁义之人不能这么做。
3.老罢而不为用。
4.不能
上一篇:
苏教版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八年级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4)
下一篇:
河南省商丘市柘城中学2016-2017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段考语文试题
标签:
苏教版
七年级
上册
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
相关:
关于“苏教版2016”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682]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