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课文同步练习
阅读:525 2016-12-22
标签:
人教版
高二
选修
课文同步练习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525]
2016-2017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第一单元《论语》选读 三、知之为知之
三、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孔子主张“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对不知道的事物采取存而不论的态度,那么中智以下的人当然不可能样样都知道。除了神怪幽明之事外,承认有所知、有所不知,是一种老实的态度,也是最聪明的态度。唯其有所“不知”,才能成其“有所知”。
美字体 知 之 为 知 之 不 知 为 不 知
赏美文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蒲 雯
韩愈在《师说》中,尖锐地批判了当时社会上耻于从师的陋习:“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惑而不从师,其结果要么迷惑无知,要么就是不懂装懂。
我由此联想到孔子曾说过的话:“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孔子认为,学习是老老实实的事,承认自己有不懂的地方,本身就是认识上的一种进步。然而,在我们身边,不懂装懂,自以为是,因羞于脸面而不敢去问的人却不在少数,而这种心理和思想就大大抑制了我们的发展,抵消了人们的才能和努力,使人的骄傲自满心理潜滋暗长,因而就没有了“无知感”“求知欲”,“不知”便以为“知”,这才是最可怕的无知。
然而,那些真正的学问家,因为懂得学无止境,所以总能看到自己无知的一面。孔子曾说:“盖有不知而作之者,我无是也。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知之次也。”孔子并不否认“生而知之”,但他认为自己不是这样的人。他多次谈到,他的成绩得益于虚心好学。正因为如此,孔子对于不懂装懂、夸夸其谈的行为是深恶痛绝的。
有这样一个例子:有一位青年对誉满全球的大科学家爱因斯坦称自己“无知”并感到大惑不解。于是他向爱因斯坦问了这个问题,爱因斯坦笑着随手拿出一张纸,在上面画了一大一小两个圆圈。然后指着大圆圈说,我的知识圈比你大,当然未知领域的接触面也比你大。
可见,知识越是增加,“无知感”越是强烈,这就是有成就的伟人、学者们的普遍体会。法国数学家笛卡尔说过:愈学习,愈发现自己的无知。由此可知,如今的我们,就更应懂得学问的道理,难道我们还有理由“惑而不从师”吗?
掀开人类的行进史,从远古到现在,再到将来,都是人们对周围事物由“不知”到“知”的逐步完善的认识过程,过去如此,将来也是如此,所以人类的发展,既要靠有知来发现,更需要有着“无知感”的有志者去开拓。
所以,我们这一代青少年,就更应该总结前人的教训,要有疑就问,有意识去问,有胆量去问。泰戈尔为自以为是的人画了这样一幅像:“青烟对天空夸口,灰烬对大地夸口,都以为它们是火的兄弟。”蒙田则把真正有学问的人比喻成麦穗:“当它们还是空的,它们就茁壮挺立,昂首睨视;但当它到臻于成熟,饱含鼓胀的麦粒时,便开始低垂下来,不露锋芒。”
因此,只有我们有了“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意识,才能“从而师之”,才会有所发展。
【课内挖掘】
课内素材
到孔子那里寻找生存的智慧
早在1988年,全世界诺贝尔奖获得者在法国巴黎集会,瑞典科学家汉内斯•阿尔文博士(197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在其等离子物理学研究领域中的辉煌生涯将近结束时,这位科学界的老人对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产生了一种深深的忧患意识,演讲中说道:“人类要生存下去,就必须回到25个世纪以前去吸取孔子的智慧。”这是对孔子的高度评价。
本文节选的孔子与弟子们的对话,分别从求知、为人、从政、治国、处世等方面给予我们深远的启示。求知方面,要实事求是,正视自己的无知,知错能改。因为人的知识再丰富,总有不懂的问题,只有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正视自己的无知,才能学到更多的知识。另外,“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有了过错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知道错了,不加改正。处世方面,要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因为人与人相处难免会有各种矛盾与纠纷,一旦发生了矛盾,人应该多作自我批评,而不能一味指责别人的过错,这是保持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所不能缺少的原则。从政方面,要切记“欲速则不达”,勿贪求小利。做任何事情都要遵循事物发展的规律,循序渐进;急功近利,贪求小利,就做不成大事。治国处世方面,要讲究诚信,因为诚信是人立身处世的基点,人无信不立,所以在工作、学习、交往等方面都要讲诚信。
浏览完整试题
运用角度
【课外应用】
掀开人类的行进史,从远古到现在,再到将来,都是人们对周围事物由“不知”到“知”的逐步完善的认识过程,过去如此,将来也是如此,所以人类的发展,既要靠有知来发现,更需要有着“无知感”的有志者去开拓。
所以,我们这一代青少年,就更应该总结前人的教训,要有疑就问,有意识去问,有胆量去问。泰戈尔为自以为是的人画了这样一幅像:“青烟对天空夸口,灰烬对大地夸口,都以为它们是火的兄弟。”蒙田则把真正有学问的人比喻成麦穗:“当它们还是空的,它们就茁壮挺立,昂首藐视;但当它到臻于成熟,饱含鼓胀的麦粒时,便开始低垂下来,不露锋芒。”
因此,只有我们有了“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意识,才能“从而师之”,才会有所发展。
一、基础达标
1.下列句子中,加点实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人而无信民信之矣 B.小人之过也必文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C.如日月之食焉足食,足兵 D.人皆见之无见小利
解析:D项,均为动词,看见。A项,名词,信用/动词,信任。B项,动词,犯错误/名词,错误。C项,通“蚀”,动词,亏、缺/名词,粮食。
答案:D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而:如果
B.是谓过矣 谓:所谓
C.躬自厚而薄责于人 责:要求
D.更也,人皆仰之 仰:景仰
解析:B项,谓:叫作、是。
答案:B
3.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诲女知之乎 B.如日月之食焉
C.于斯三者何先 D.然后知松柏之后彫也
解析:A项,女—汝;B项,食—蚀;D项,彫—凋。
答案:C
4.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其何以行之哉其何伤于日月乎 B.其何以行之哉是故哂之
C.子夏为莒父宰愿为小相焉 D.小人之过也必文必不得已而去
解析:C项,均为动词,担任。A项,代词,代车子/副词,加强反问语气。B项,音节助词/代词,代子路。D项,副词,一定/副词,假使。
答案:C
二、阅读鉴赏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鲁定公问于颜回曰:“子亦闻东野毕之善御乎?”对曰:“善则善矣。虽然,其马将必佚。”定公色不悦,谓左右曰:“君子固有诬人也。”颜回退。
后三日,牧来诉之曰:“东野毕之马佚,两骖曳两服入于厩。”公闻之,越席而起,促驾召颜回。回至,公曰:“前日寡人问吾子以东野毕之御而子曰善则善矣其马将佚不识吾子奚以知之?”颜回对曰:“以政知之。昔者帝舜巧于使民,造父巧于使马。舜不穷其民力,造父不穷其马力,是以舜无佚民,造父无佚马。今东野毕之御也,升马执辔,御体正矣;步骤驰骋,朝礼毕矣;历险致远,马力尽矣,然而犹乃求马不已。臣以此知之。”公曰:“善,诚若吾子之言也。吾子之言,其义大矣。愿少进乎。”颜回曰:“臣闻之,鸟穷则啄,善穷则攫,人穷则诈,马穷则佚。自古及今,未有穷其下而能无危者也。”公悦,遂以告孔子。孔子对曰:“夫其所以为颜回者,此之类也。岂足多哉!”
(选自《孔子家语•颜回》)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君子固有诬人也 固:原来
B.昔者帝舜巧于使民 巧:灵巧
C.是以舜无佚民 是:此,这
D.岂足多哉 多:称赞
解析:巧:高妙,擅长。
答案:B
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前日寡人问吾子/以东野毕之御/而子曰善/则善矣/其马将佚/不识吾子/奚以知之
B.前日寡人问吾子以东野毕之御/而子曰善/则善矣/其马将佚/不识吾子奚以知之
C.前日寡人问吾子/以东野毕之御/而子曰善则善矣/其马将佚/不识吾子/奚以知之
D.前日寡人问吾子以东野毕之御/而子曰/善则善矣/其马将佚/不识吾子奚以知之
解析:可据文段中动词的含义进行断句。
答案:D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鲁定公开始认为颜回对东野毕有偏见,后来,在掌管畜牧的官员的进谏下,他改变了自己的看法。
B.颜回认为,不管是驭马,还是治民,都要持之有方,否则就会产生严重的后果。
C.颜回认为东野毕的驭马技能虽然比较高明,但他同造父一样,都远未达到尽善尽美的境地。
D.鲁定公心悦诚服地向孔子转述了颜回的话,孔子分析了颜回之所以成为颜回的心理原因。
解析:A项,“在掌管畜牧的官员的进谏下”表述有误,应该是听了掌管畜牧的官员的回报,证实颜回的判断正确后,通过深入的对话明白了。C项,错误在于“他同造父一样……的境地”,这里是说他不能像造父那样“不穷其马力”。D项,错误在于“孔子分析了颜回之所以成为颜回的心理原因”,原文中的意思应该是孔子分析了颜回有这方面的认识能力。
答案:B
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公闻之,越席而起,促驾召颜回。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自古及今,未有穷其下而能无危者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翻译时要以直译为主,注意对“越”“促驾”“穷其下”等重点词语的落实。
答案:(1)鲁定公听说了这件事,离开座席站起来,派人把颜回召回来。
(2)从古到今,没有听说使他的臣民穷困而国家没有危险的啊。
参考译文:
鲁定公问颜回说:“先生你也听说东野毕擅长驭马吗?”(颜回)回答说:“擅长是擅长。即使是这样,他的马将来一定会逃走。”定公面色不高兴,对左右随从说:“君子原来也会陷害别人。”颜回退下。
展开余下试题
过了三天,饲马人来陈述说:“东野毕的马逃走了,两匹骖马拉着两匹服马进了马厩。”鲁定公听说了这件事,离开座席站起来,派人把颜回召回来。颜回到了,定公说:“前几天我向您询问东野毕驭马,您说‘擅长是擅长,但是他的马将来一定会逃走’,不知道您凭什么知道这件事?”颜回回答说:“凭治理国家可以知道。从前帝舜擅长管理百姓,造父擅长驭马。舜不穷尽百姓的力,造父不穷尽马的力,因此舜没有逃亡的百姓,造父没有逃跑的马。现在东野毕驭马,登车执辔,正体端坐;急速驾驶,用尽朝礼;经历危险的地方到达远方,马力用尽了,然而还不停地苛求马。我凭这知道。”定公说:“对,的确像您所说的那样。您的话,意义很大啊,希望您再说一些。”颜回说:“我听说,鸟急了就会乱啄,兽急了就会乱抓,人急了就会叛乱,马急了就会逃跑。从古到今,没有听说使他的臣民穷困而国家没有危险的啊。”定公很高兴,把这件事告诉孔子。孔子回答说:“他之所以是颜回,就是这样。哪里值得去夸奖呢?”
三、语言运用
9.请以“社会承传”为开头重组下面的句子,可增删个别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赵孟 的墨迹显露出多重人格结构的聚合,这种现象虽然与“融汇百家而了无痕迹”的观点相悖,却清楚地显示了个体人格受制于社会承传这一文化特征。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句式的变化,重组时要注意做到语句通顺,符合原意,不得另用开头。
答案:社会承传制约着个体人格这一文化特征,清楚地显示在赵孟 的墨迹显露出多重人格结构的聚合的现象中,虽然这种现象与“融汇百家而了无痕迹”的观点相悖。 (60.180.3.222)
上一篇:
2016-2017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第一单元《论语》选读 七、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
下一篇:
2016-2017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第一单元《论语》选读 四、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标签:
人教版
高二
选修
课文同步练习
相关:
关于“2016-2017学”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525]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