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期末试卷

阅读:741  2016-12-23
标签:粤教版 高一 上册 期末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741]
广东省湛江市普通高中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综合测试语文题12
2017湛江市高中高一上学期语文综合测试题12
第I卷 选择题(共39分)
一、基础题(18分)
1.下面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是
A.灰烬(jìn) 熨帖(yù) 摭拾(zhí) 虔诚(qiān)
B.桑梓(zǐ) 饿馁(piǎo) 隽秀(juàn) 妃嫔(pín)
C.狙击(jū) 蓓蕾(léi) 昊天(hào) 跌宕(dàng)
D.甄别(zhēn) 跬步(kuǐ) 翘首(qiáo) 搭讪(shàn)
2.下列各组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抹煞 沉湎 弥漫 斑斓 B.妥帖 逻辑 缘份 洋溢
C.纷纭 打夯 恣意 慰籍 D.雕琢 譬如 干躁 苔藓
3.下列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老贝尔曼的充血的眼睛老是迎风流泪。他对这种白痴般的想法大不以为意,讽刺地
咆哮了一阵子。
B.恺撒、西塞罗、马可•奥勒留的胸像复制得惟妙惟肖,深黄的颜色,古希腊、古罗马
的气派,威严地靠墙一字排开。
C.尊严就是最能使人高尚起来、使他的活动和他的一切努力具有崇高品质的东西,就
是使他无可非议、受到众人钦佩并高出于众人之上的东西。
D.——“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这句名言的创作者是楚霸王项羽,
但他自己功败垂成,并没有让自己的话成为现实。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我常觉得这中间有着宿命的味道:仿佛这古园就是为了等我,而历尽沧桑在那儿等
待了大约四百多年左右。
B.大地仍在束缚中,那小小的清越之声已经在柔弱的空气中呼唤春天了。
C.在春天,我摸着树枝,满怀希望地寻找蓓蕾,寻找第一个大自然冬眠之后苏醒过来
的征兆。
D.我希望从她的眼睛里看到能使她在困难面前站得稳的坚强,并且看到她那经常向我
流露出的对于全人类的同情。
5.下列句子与所给例句句式特点一致的一句是
例句:戍卒叫,函谷举
A.明星荧荧,开妆镜也 B.其势弱于秦
C.洎牧以谗诛 D.秦人不暇自哀
6.下列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苟以天下之大 较秦之所得
B.秦以攻取之外 举以予人
C.觉而起,起而归 缦立远视,而望幸焉
D.赵尝五战于秦 辇来于秦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以下各题。(9分)
英国剑桥大学的查尔斯•古达特说,人类是在地球的最后两次冰河期之间开始褪毛的。在地球气温全面上升之后,人类祖先就向北迁徙,同时为了两性喜好的选择,开始失去了覆盖在身上的毛。而在冰河期再次到来之后,人类只好再度南迁。然而借以阻挡太阳灼晒的毛的失去却使他们面临着新的生存难题。于是,各地的人就逐渐演化出至少四种肤色的人种。因此,查尔斯认为,地球上所有人种的共同祖先,必然是在可免受热带烈日灼晒之苦的高纬度地区进化而来的。在南迁之后,因环境的不同,才逐渐出现了不同的肤色。
然而另外两种较为普遍的起源说与他的理论却大相径庭。一种认为,人类是分别在世界各地各自演化出来的;另一种认为,人类最早起源于非洲,然后迁徙到世界各地。至于人类褪毛的原因,他们则认为无非是为了能在热带的烈日下凉快一些。目前科学界所公认的一种说法是,人类生活在热带时,毛皮不利流汗散热,这就需要大面积光滑无毛的皮肤。因此人类的毛大约是200万年前,由森林往平原移居时逐渐褪尽的。
7.关于人类褪毛的原因,有以下三种观点,对他们的相关关系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浏览完整试题①查尔斯•古达特的看法 ②“另外两种较普遍”的看法
③目前科学界公认的说法
A.①②③的说法相同
B.②③说法基本相同,①与②③的说法不同
C.①②③的说法各不相同
D.②③的说法完全相同,①与②③的说法基本相同
8.查尔斯•古达特认为: 人类的祖先是“高纬度地区进化而来的”。不能作他这看法的依
据的一项是
A.人类祖先在两次冰河期间北迁
B.人类祖先北迁后褪毛
C.两性喜好的选择也导致了人类祖先的褪毛
D.人类再度南迁后肤色发生了变化
9.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查尔斯•古达特认为,人类出现不同肤色,是在不同生活环境中阻挡太阳的灼晒
而产生的结果
B.另外两种较普遍的起源说与查尔斯•古达特的理论大相径庭的分歧点在于:人类
不同的人种是否起源于共同的祖先
C.目前科学界公认的说法所认为的人类褪毛时所处的环境与查尔斯的看法相一致
D.目前科学界所公认的说法与其他人类起源理论没有任何区别
三、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以下各题。(12分)
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夫!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10.下列两句中的加点虚词含义和用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①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
②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A.①句的两个“之”相同,②句的两个“而”不同。
B.①句的两个“之”不同,②句的两个“而”也不同。
C.①句的两个“之”相同,②句的两个“而”也相同。
D.①句的两个“之”不同,②句的两个“而”相同。
11.文中划线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①锱铢:极言贵重的东西 ②南亩:泛指农田
③九土:即九州,指全国 ④呕哑:难听的音乐
⑤独夫:孤单的人 ⑥戍卒:指陈胜、吴广等起义者
⑦楚人:指刘邦 ⑧焦土:指阿房宫被烧毁
A.①④⑤⑦ B.②③⑥⑧ C.①③⑤⑧ D.②④⑥⑦
12.根据文意,“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①哀之;后人②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③而复
哀后人④也”句中四处“后人”
A.①②相同,都指秦以后的人;③是指当时的人(如杜牧);④是指秦人
B.①②④相同,都是指秦以后的人;③是指后人之后人,更后的人
C.①③相同,都是指秦以后的人,②④相同,都是指当时的人
D.①④相同,都是指当时的人;②③相同,都是指秦以后的人
13.对上述两段文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段用比喻句和排比句,极言秦始皇不顾人民死活和民心向背,残民而自肥,很
快失掉了民心。
B.第一段还写到了老百姓对于秦的暴政敢怒而不敢言,但最终还是像火山一样爆发出
来,使秦迅速灭亡。
C.对于秦的灭亡和阿房宫的被烧毁,作者用“可怜焦土”一语寄予了一定的同情。
D.第二段作者更进一步指出,六国和秦的灭亡,都是由于内部原因造成的,见解极为
深刻。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111分)
四、(23分)
14.把下面几句话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3分)

(2)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2分)

(3)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3分)

15.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8分)
溪桥晚兴
郑协①
寂寞亭基野渡边,春流平岸草芊芊②。
一川晚照人闲立,满袖杨花听杜鹃。
注:①郑协:南宋末遗民。 ②芊芊:草木茂盛。
(1)这首诗写了哪些景物?写景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4分)


(2)有人说诗中的“闲”字表现了诗人闲适恬淡的心境,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结合诗歌
简要分析。(4分)


16.根据内容填空。(按此处空格每个1分,共7分)
(1)五步一楼,十步一阁。 , 。
杜牧《阿房宫赋》
(2)人间如梦, 。 苏轼《赤壁怀古》
(3)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 ?
杜牧《阿房宫赋》
(4)《六国论》的中心论点是 。
(5)苏轼《赤壁怀古》中承上启下的句子是 。
五、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以下各题(共20分)
身后的眼睛
曾 平
(1)那是一头野猪。
(2)天高月爽,四周清亮空明,皎洁的月光洒在波澜起伏的苞谷林上,也洒在对熟透的苞谷棒子垂涎欲滴的野猪身上。
(3)孩子的眼睛睁得圆圆的。野猪的眼睛也睁得圆圆的。孩子和野猪对视着。
(4)孩子的身后是一个临时搭建的窝棚,那是前几天他的父亲忙碌了一个下午的结果。窝棚的四周,是茂密的苞谷林,山风一吹,哗啦哗啦地响个不停。孩子把手中的木棒攥得水淋淋的,这是他目前惟一的武器和依靠。孩子的牙死死地咬紧,他怕自己一泄气,野猪趁势占了他的便宜。他是向父亲保证了的,他说他会比父亲看护得更好。父亲回家吃晚饭去了。孩子是吃了晚饭之后主动向妈妈提出来换父亲的。
(5)野猪的肚子已经多次轰隆隆地响个不停了。野猪眼露凶光,龇开满嘴獠牙,它向前一连迈出了三大步。
(6)孩子已经能嗅到野猪扑面而来的臊气。


展开余下试题(7)孩子完全可以放开喉咙喊他的父亲母亲。家就在不远的山坡下。但孩子没有,孩子握着木棒,勇敢地向野猪冲上去,尽管只有一小步。这已经让野猪吃惊不已。野猪没有料到孩子居然敢向它反击。野猪嗷嗷地叫个不停。野猪的头猛地一缩,准备拼着全身的力气和重量冲向孩子。
(8)在窝棚的一个角落,一个汉子举起了猎枪。正在他准备扣动扳机的时候,一双手拦住了汉子的猎枪。
(9)汉子是孩子的父亲。拦住孩子父亲的是孩子的母亲。
(10)孩子的母亲一边拦住孩子的父亲,一边悄悄地对孩子的父亲说,我们只需要一双眼睛!
(11)汉子只好收回那只蓄势待发的手。
(12)孩子的父亲和母亲的目光全盯在孩子和野猪身上。月光洒在孩子父母紧张的脸
上,一点也掩饰不住他们的担心。他们已经躲在窝棚的角落里有些时候了。
(13)孩子没有退缩,也没有呼喊。他死死地咬紧牙,举起木棒严阵以待。
(14)野猪和孩子对视着。
(15)野猪恨不得吞了孩子。孩子恨不得将手中的木棒插进野猪龇着獠牙的嘴里。
(16)野猪喘着呼噜呼噜的粗气。听得见孩子的心咚咚地跳动。
(17)月光照在孩子的脸上,青幽幽的。一粒粒的细汗,从孩子的额头,缓缓地沁出。
(18)野猪的身子立了起来。孩子的木棒举过了头顶。
(19)他们都在积蓄力量。
(20)突然,野猪扭转头,一溜烟地,跑了。
(21)孩子长长地吐了一口气,一屁股瘫在了地上。
(22)孩子的父亲母亲长长地吐了一口气,他们走了过来。父亲激动地说,儿子,你一个人打跑了一头野猪!父亲的脸上全是得意。
(23)孩子看见父亲母亲从窝棚里走出来,突然扑向母亲的怀抱,嚎啕大哭。孩子不依不饶,小拳头擂在母亲的胸上,说,你们为什么不帮我打野猪?一点也没有了先前的勇敢和顽强。
(24)孩子的母亲抱起孩子,重复着父亲的话,说,儿子,你一个人打跑了一头野猪!母亲的脸上全是赞扬。
(25)孩子继续不依不饶,哭着说,你们为什么不帮我打野猪?母亲一本正经地说,我们帮了你啊!我和你父亲用眼睛在帮你!
(26)孩子似懂非懂。他只好仔细地看了又看父亲母亲的眼睛,父亲母亲的眼睛和平时一模一样,怎么帮的啊?
(27)那孩子就是我。那年我七岁。
17.“身后的眼睛”指什么?它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4分)


18.文中多处运用了环境描写,试结合文章说说环境描写在文中的作用。(6分)


19.结合文章分析“我”的性格特点。(6分)


20.孩子的父母本可以一枪打死野猪,可他们没有,为什么?请结合本文的立意和社会现
实谈谈你的看法。(4分)


六、语言表达题(8分)
21.古汉语,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承传不息,根深蒂固。现在,我们常用的成语
中,有的还保留着古汉语的句式、词类活用现象等特点,请各举一例分析。(4分)


22.仿照下面加浪线的句子,在两处横线上各写一个比喻句,要求句式与加浪线的句子相
同,连接顺畅。(4分)
在命运的大起大落中,你别无选择,只有抖落一身的疲惫,咬紧牙关,积蓄力量,再次站起。
站起来,在惊涛骇浪中站成含笑的礁石。
站起来, 。(2分)
站起来, 。(2分)
七、作文(60分)
以“又是秋风起”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不少于800字。 ②要有真情实感。 ③要有环境描写。
参考答案
11.B.略。 12.B.略。 13.C.同情不正确。
16.略
17.“身后的眼睛”是孩子父母的眼睛。(2分)它是全文的文眼所在,与孩子的眼睛、与野
猪的眼睛相对应,点明的全文的主旨。(2分)
18.(1)烘托背景与气氛,(1分)作品开关“皎洁的月光洒在波澜起伏的苞谷林上,也洒在对熟透的苞谷棒子垂涎欲滴的野猪身上”烘托出宁静的氛围,暗示着宁静后的危机。(1分)
(2)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1分)“月光洒在父母紧张的脸上”,写出了孩子父母对孩子安危的担忧,自然引出的故事情节的发展。(1分)
(3)烘托人物性格,(1分)“月光照在孩子的脸上,青幽幽的。一粒粒的细汗,从孩子的额头,缓缓地沁出。”月光烘托出孩子的坚定、勇敢、紧张。(1分)(意思对即可) (223.155.128.116)
标签:粤教版 高一 上册 期末试卷
相关:关于“广东省湛江”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741]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