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高考模拟卷
阅读:406 2016-12-27
标签:
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406]
2016-2017学年度山东枣庄一中第一学期高三语文期中复习模拟题(四)
2016-2017学年度枣庄一中第一学期高三语文期中复习模拟题(四)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一个宏观社会生态系统有五个重要的要素,它们是:文化、社区、习俗、制度和机构。网络社会生态系统,也包含这五个部分,而建立在网民关系基础上的社区与文化,是目前网络社会生态的核心部分。
在中国,网络社会生态对现实社会生态发生作用,主要是通过两个途径:一方面是由临时性的“个案”来作用于现实社会,如网络舆论对社会的干预作用、网络事件对社会的冲击作用等。另一方面由持续的、累积性的“培养”与“传承”方式,来形成对现实社会的长远影响。如网络环境对个体的认知体系、价值观等形成潜在影响,以及网络社会关系对整个社会结构、社会体系形成渐进式的影响。
以往,我们在谈论网络社会这样的概念时,更多的是从精神层面来认识它,现在它的物质化功能也在日益发展,电子商务等服务平台作为一种社会存在,有了新的意义。
今天的网络社会,包含四个子网络:终端网络、内容网络、关系网络以及服务网络。其中,由在线购物、在线教育、在线医疗、在线金融等构成的服务网络是近年来互联网发展的新重心,尤其在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推动下,它们使得互联网真正变成“生活空间”,尼葛洛庞帝所说“数字化生存”不再是“虚拟化生存”的代名词。与此同时,服务网络也会与内容网络、关系网络彼此间逐渐融合。对于未来的内容生产来说,服务网络的数据有助于更好地完成用户“肖像”的绘制。也就是说,服务网络可以成为用户行为数据的收集平台,这些数据与关系网络中的数据一起,可以为个性化信息服务(包括新闻信息服务)提供依据。另一方面,服务网络也可以生产内容,这些内容可以与用户生产的内容互补。服务网络与广告的连接,可以提升内容网络的盈利能力。对于依靠广告来获利的内容网络来说,与服务网络的直接打通,可以使广告更好地转化为直接的购买行为,这对于用户和广告主来说,都有吸引力。
今天“平台”这样的概念正在逐步取代门户网站这样的概念,换句话说就是门户网站在平台化。而这些平台不只是内容或关系平台,它们也在朝着多元甚至全能服务平台发展。这是一个网络社会再扩张的过程,它与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是同步的。在某种意义上,移动互联网是互联网社会扩张与重塑的开端,这也意味着新的格局的形成。目前,“BAT”(百度、阿里巴巴、腾讯)成为了这个平台上最引人注目的三个巨头。它们都并没有停留在自己最早的优势产品上,而是以此为切入点,向各个领域进行着全面的扩张与渗透。这种扩张对于传统媒体的挤压是更为剧烈而长远的。
1.下列关于原文第一、二段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化、社区、习俗、制度和机构是一个宏观社会生态系统的五个要素,不论是现实社会生态还是网络社会生态,都是如此。
B.与现实社会生态系统的核心部分不同,建立在网民关系基础上的社区和文化是目前网络社会生态系统的两个核心点。
C.网络社会中的某些临时性事件,如舆论会在某一时段对现实社会生态有一定的冲击或干预,从而对其产生一定的影响。
D.网络社会通过不断地、累积性的方式,能够对现实社会生态包括个体和整个社会结构、体系产生渐进式的长远影响 。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是( )(3分)
浏览完整试题
A.随着电子商务等服务平台的不断发展,网络社会已不仅仅是精神层面的了,其物质化功能也在不断发展并日益增强。
B.在移动终端技术的推动下,由在线购物、在线教育等构成的服务网络成了互联网的新重心,使得互联网真正成了“生活空间”。
C.当今的网络社会包含终端网络、内容网络、关系网络和服务网络四个子网络,其中服务网络会与内容网络、关系网络彼此间逐渐融合。
D.服务网络在成为用户行为数据的收集平台的同时,也可以为个性化信息服务提供依据,还能生产内容并与用户生产的内容互补。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当依靠广告来获利的内容网络和依靠购物、金融等来获利的服务网络打通后,在服务网络获利的同时,内容网络也可提升盈利能力。
B.在当今网络社会不断扩张的大背景下,互联网门户网站也在不断变化,逐步走向平台化,并朝着多元甚至全能服务平台发展。
C.移动互联网的形成标志着网络社会已经进入了扩张与重塑的新阶段,这也意味着移动互联网将成为网络社会的主要形态。
D.百度、阿里巴巴和腾讯这三巨头,正在以各自的优势产品为切入点,向各个领域进行全面的、愈发强烈和持久的扩张与渗透。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孙子吴起列传
齐使者如梁,孙膑以刑徒阴见,说齐使。齐使以为奇,窃载与之齐。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
忌数与齐诸公子驰逐重射。孙子见其马足不甚相远,马有上、中、下辈。于是孙子谓田忌曰:“君弟重射,臣能令君胜。”田忌信然之,与王及诸公子逐射千金。及临质,孙子曰:“今以君之下驷与彼上驷,取君上驷与彼中驷,取君中驷与彼下驷。”既驰三辈毕,而田忌一不胜而再胜,卒得王千金。于是忌进孙子于威王,威王问兵法,遂以为师。
其后魏伐赵,赵急,请救于齐。齐威王欲将孙膑,膑辞谢曰:“刑馀之人不可。”于是乃以田忌为将,而孙子为师,居辎车中,坐为计谋。田忌欲引兵之赵,孙子曰:“夫解杂乱纷纠者不控卷,救斗者不搏撠。批亢捣虚,形格势禁,则自为解耳。今梁赵相攻,轻兵锐卒必竭于外,老弱罢于内。君不若引兵疾走大梁,据其街路,冲其方虚,彼必释赵而自救。是我一举解赵之围而收弊于魏也。”田忌从之,魏果去邯郸,与齐战于桂陵,大破梁军。
后十三岁,魏与赵攻韩,韩告急于齐。齐使田忌将而往,直走大梁。魏将庞涓闻之,去韩而归,齐军既已过而西矣。孙子谓田忌曰:“彼三晋之兵素悍勇而轻齐,齐号为怯,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兵法,百里而趣利者蹶上将,五十里而趣利者军半至。使齐军入魏地为十万灶,明日为五万灶,又明日为三万灶。”庞涓行三日,大喜,曰:“我固知齐军怯,入吾地三日,士卒亡者过半矣。”乃弃其步军,与其轻锐倍日并行逐之。孙子度其行,暮当至马陵。马陵道狭,而旁多阻隘,可伏兵,乃斫大树白而书之曰:“庞涓死于此树之下。”于是令齐军善射者万弩,夹道而伏,期曰“暮见火举而俱发”。庞涓果夜至斫木下,见白书,乃钻火烛之。读其书未毕,齐军万弩俱发,魏军大乱相失。庞涓自知智穷兵败,乃自刭,曰:“遂成竖子之名!”齐因乘胜尽破其军。
(节选自《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4.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孙膑以刑徒阴见 阴:暗中
B.田忌一不胜而再胜 再:第二次
C.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 客:客气
D.明日为五万灶 明日:明天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3分)
A.①今以君之下驷与彼上驷 ②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B.①赵急,请救于齐 ②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
C.①魏将庞涓闻之,去韩而归 ②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D.①齐因乘胜尽破其军 ②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6.下列对原文的相关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孙膑原在魏国,因受迫害而沦为刑徒,后来,他说服了齐国使者,得以逃到齐国,并帮助齐国取得重大的军事胜利。
B.在魏国攻打赵国时,田忌按孙膑所说趁机攻打魏国空虚的都城大梁,于是魏军果然去了邯郸,在桂陵与齐军交战,结果被打败。
C.“马陵道之役”的胜利,是在孙膑充分掌握敌我情况并准确分析的基础上取得的。
D.文章刻画人物的性格面貌,生动逼真。写孙膑的出谋献策,往往只说做法,不讲原因,到了后来才看到它的作用。这种写法,曲折有趣,引人入胜。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3分)
(2)与其轻锐倍日并行逐之。(3分)
(3)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4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秋日还京陕西十里作①
[唐]薛稷
驱车越陕郊,北顾临大河。隔河望乡邑,秋风水增波。
西登咸阳②途,日暮忧思多。傅岩既纡郁,首山亦嵯峨。③
操筑无昔老,采薇有遗歌。客游节回换,人生知几何?
注:①“京”指长安。“陕西十里”,即河南陕县以西十里的长亭,供行役者途中暂息。此诗是诗人从陕县西回京时作。②咸阳:即都城长安。③傅岩、首山是诗人家乡山西的两座山。傅岩,相传为商朝奴隶傅说筑土墙之处,后傅说被商王武丁重用,国政大治。首阳山,据《史记》记载:周初殷朝遗民伯夷、叔齐两兄弟义不食周粟,采薇首阳山,作《采薇歌》,最终饿死在首阳山。
8.首句“驱车越陕郊,北顾临大河”一句中的动词富有表现力,请试做分析。(5分)
9.诗人说“日暮忧思多”,请结合全诗分析诗人都有哪些忧思?(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在《出师表》里,诸葛亮自述他躬耕南阳时的心理状态是“ , ”。
(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孟子认为国家常常会灭亡的原因是“ , ”。
(3)在《阿房宫赋》中,杜牧用“ , ”来委婉地劝诫唐王朝统治者要吸取秦朝灭亡的教训。
乙 选考题
三、四题为选做题,请在两大题中选做一题,在答题卡上用2B铅笔把所选大题后的方框涂黑,再作答。
展开余下试题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一(4)题。(25分)
人影
许锋
他的祖上是农民。他出生在农家的院子里。
他每天被母亲安置在一个摇篮里。母亲把摇篮悬空挂好,就去做工了。摇篮是温暖的,还能摇摆,像一叶小舟。那时,他父亲在部队当兵,一年能回来两次。他和母亲相依为命。
摇篮很小,刚好容下他。房子也很小,一个土炕,一排柜子,一床被子。到了冬天,满屋子都是麦秆烧灼之后的烟气,不大,不至于让人窒息,但非常强烈。那是乡村的气息。
他每天从早上开始,一直到中午时分,都在那个小舟似的摇篮里摇着。他全部的行为都在摇篮里完成,拉、尿、饿、哭,样样不落。他人小,是弱者。弱者力气都不大,又被绑着,再怎么挣扎都无济于事。饥饿与潮湿或者热烘烘的臭气使他难以忍受。他声嘶力竭地哭。他的哭声该是令人揪心的。但有什么办法呢?他母亲要挣工分养活他。
有一天,母亲刚走不久,他饿了,开始哭。他就听见门嘎吱地响了,有一束光进来了。他的眼前猛然亮堂了许多。他还隐隐约约看见一个人影蹑手蹑脚地进来,轻轻地俯到摇篮边,捏了一下他的脸蛋,并塞给他一个油炸的果果。那清香,让他无法遏制地冲动。他一口咬住了。这时人影又飞快地逃遁了,魂儿一般散了。门被关上了,世界变得无声无息。
他母亲回来,疲劳至极。但她还得给他打扫卫生。她一边清理他满头满脸的秽物,一边就哭。他却不哭了。母亲回来了,他有人疼了。
日复一日。每过几天,在他饥饿时,他就听见门嘎吱响了,有一束光进来了,他的眼前猛然亮堂了许多。那个人影蹑手蹑脚地进来,轻轻地俯到摇篮边,捏一下他的脸蛋,再塞给他一个能吃的东西。有奶便是娘,他不知道那是谁,在他想看清楚那是谁时,人影又飞快地逃遁了,魂儿一般散了。门被关上了,世界变得无声无息。
他挺感动的。虽然他还不知道感动是什么意思。
他长到三岁时,腿脚有了力,开始到处跑。他动不动就跑到爷爷奶奶房子里去。他们在这个院子里的另一扇门里住。不远,二十来米。那是一个挺敞亮的院子。院里有一棵树。到了秋季,树上挂着灯泡似的芭蕉。他就不安分地爬树摘果子吃。但他母亲回来时,就要撕心裂肺地喊,你给我回来!他顽皮,不回去。小脚奶奶站在院里,手叉着腰,喝道,滚回去,再过来打断你的腿。
他瞅着奶奶,望着母亲,胆怯了,怕了,回去了。母亲用劳动过的大手,一把提起他,同时脱下布鞋,用鞋底子打他稚嫩的屁股。他哇哇大哭。
爷爷奶奶的门,哐当一声关上了。
他父亲总是要回家的。父亲回家,和他母亲住几天,又和爷爷奶奶住几天。在这边住时,听这边的话。在那边住时,听那边的话。听了那边的话,回到这边,就要给他母亲几个巴掌。做完这一切,父亲就要回部队了。父亲每次走前,心情都不好,很郁闷。
后来爷爷死了。奶奶也死了。他父亲老了。他母亲也老了。他们很和睦。
但他的心头一直闪耀着一个人影。那个人影温暖了他一生。谁呢?
(选自《羊城晚报》2007年8月13日)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 )(5分)
A.小说一开头就写道:“他的祖上是农民。他出生在农家的院子里。”是要强调“他”出生的卑微和生活的苦难,同时也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
B.小说对“人影”进行了细致的动作描写,从中可以看出“人影”的小心谨慎,以及对“他”满满的爱和怜惜。
C.小说中有两段内容几乎一模一样,但并未给人单调重复的感觉,而是在强调“人影”给“他”的关爱和给“他”的感动,能够更好地表现小说的主题。
D.从小说中对“小脚奶奶”的一段描写可以看出,对于“他”到爷爷奶奶院子这件事,奶奶跟母亲是一致的,都不愿意让“他”到院子里来。
E.在这篇小说中,父亲是线索人物,贯穿整个故事始终,引出故事和主要人物,具有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
(2)小说中“人影”究竟是谁?请简述此人物形象特征。(6分)
(3)这篇小说从写作技巧层面看,具有哪些突出特点?请结合具体内容分析。(6分)
(4)这篇小说的主题是什么?请结合全文分析。(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一(4)题。(25分)
钱穆:你是中国人,不要忘记了中国
潘剑冰
钱穆,字宾四,江苏无锡人,著名历史学家,国学大师。其《国史大纲》被公推为中国通史最佳著作之一。1949年秋,任香港亚洲文商学院院长;1950年,在香港创办新亚书院,1990年去世,是当代中国声名赫赫的一位文化宗师。
在《国史大纲》的引论中,钱穆说:“唯藉过去乃可认识现在,亦唯对现实有真实之认识,乃能对现在有真实之改进。”“故欲其国民对国家有浓厚之爱情,必须先使其国民对国家已经之历史有深厚之认识。”余英时认为钱穆毕生以抉发中国历史和文化的主要精神及其现代意义为治学宗旨。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研究历史的人总是好旧的,所以女人嫁给历史学家肯定是不会错的。钱穆在北京教书时,中式的长袍已经成了一种落伍的标志。但是钱穆看到好友陈寅恪穿长袍,他也改穿长袍,并把这一习惯一直坚持到老。在中国的传统文化受到西方文明的冲击时,钱穆以这样最直接的方式宣布自己将坚决捍卫自己国家和民族的文化,这是需要很大的勇气与毅力的。
钱穆在燕京大学的时候,作为一所美国人创办的教会大学,燕大的水电费催缴单都是用英文写的,对此,大家也觉得很正常。但是钱穆不干了,他每个月接到水电缴费单后都把它扔到一边。后来学校派人来质问这个“老赖”,钱穆告诉来人:“我是学校聘用的一个国文教师,不必要认识英文。为什么你们在中国办学校要用英文发通知?”
钱穆在中学执教时有一段时间兼过英文课,他的英文水平看懂水电单绰绰有余,他的理由无非是外国人在中国办学校就得用中文,这种行为是一种保护民族文化的本能。为此,他不惜当刺头儿。
值得一提的是,在一次燕大校长司徒雷登与教师的宴会上,钱穆大胆直言,批评燕大各楼的起名问题,说入校门即见M楼、S楼,不伦不类,既然在中国,就应该起个中国名字才是。司徒雷登最终接受了钱穆的建议,事后,他按照各楼美国捐建者名字的汉译,将M楼改为穆楼,S楼改为适楼,办公楼命名为贝公楼。有人跟钱穆开玩笑说:“正是因为你的提议,学校以你的名字来命名一座楼,与胡适各分各占一楼,你真是荣幸啊!”新中国成立后,燕大并入北大,北大搬到了燕大的校园,现在北大校园的未名湖,就是当年钱穆起的名。
在钱穆的心目中,一国的传统文化和民族精髓首推其历史,他认为一个国民只有充分了解本国的国史,才能建立起对国家民族的“信仰”。
钱穆欣赏顾炎武的观点,认为“亡国”与“亡天下”有着本质的区别,“亡国”不过是改朝换代,而“亡天下”则意味着一国精神文化的消亡,这才是最可怕的。
1950年秋,钱穆在香港创办“新亚书院”,期间历经坎坷与打击,艰辛难为外人道也。彼时已经功成名就的钱穆完全可以不用去自讨苦吃,但他看到许多流亡到香港的青年人彷徨无着,失去精神支柱,觉得自己应该尽一个有良知的知识分子经世救国的责任,借由在百年殖民之地上办校之机,倡导中国文化,让流亡者别忘了要做中国人。
1986年6月9日,九十二岁高龄的钱穆在台湾自己的寓所素书楼讲完最后一课,从此告别杏坛,他给自己的学生留下了最后赠言:“你是中国人,不要忘记了中国!”毫无疑问,钱穆心中的“中国”正是一个有五千年悠久历史灿烂文明的中国。
展开余下试题
1990年8月30日晨,风雨之日,钱穆于台北杭州南路新迁寓所去世,享年96岁,身后留下一千四百万言的著作。1992年,钱穆魂兮归来,归葬太湖水滨。而他留在岭南的足迹,也被历史一路仔细搜集,成为后人阅读钱穆时一个绕不过去的章节。
钱穆的学生余英时在他逝世后写下了这样的挽联:
一生为故国招魂,当时捣麝成尘,未学斋中香不散。
万里曾家山入梦,此日骑鲸渡海,素书楼外月初寒。
(节选自《名人传记》2014年第5期,有删改)
(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5分)
A.学生余英时认为,作为一代文化宗师的钱穆是以阐述和发挥中国历史和文化的主要精神为毕生治学宗旨的。
B.“女人嫁给历史学家肯定是不会错的”一句看似闲笔,且有明显戏谑意味,但活跃了文章气氛,也自然引出了关于钱穆的轶事。
C.在面对西方文明的冲击时,钱穆总是非常直接地宣布自己坚决捍卫本国和本民族的文化,这需要很大的勇气与毅力。
D.钱穆同意顾炎武的观点,认为“亡天下”远比“亡国”要可怕,因为“亡天下”意味着一国精神文化的消亡。
E.钱穆创办“新亚书院”时,已然功成名就,之所以要自讨苦吃,是要倡导中国文化,进而可以获得在殖民地香港办校的机会。
(2)全文以哪些具体事例来表现钱穆先生一生奉行保护民族文化的思想? (6分)
(3)有人说余英时的挽联非常准确地概括了钱穆先生一生的治学和情怀,试进行简单分析。(6分)
(4)结合全文,联系现实中的具体事例,谈谈你对钱穆捍卫民族文化的思想及行为的看法。(8分)
第Ⅱ卷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O分)
1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划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①他认为自己的贡献________,认为自己不配受如此隆重的褒奖。
②我家的花虽多,但与公园皇的花相比,不过是______,不值一提。
③虽然人体对某些元素的需要量___________,但如果缺少了它们,同样会影响健康。
A.微不足道 九牛一毛 微乎其微 B.九牛一毛 微不足道 微乎其微
C.微不足道 微乎其微 九牛一毛 D.微乎其微 微不足道 九牛一毛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
A.从2015年6月1日起取消绝大部分药品政府定价,完善药品采购机制,发挥医保控费作用,药品实际交易价格主要由市场竞争形成。
B.创客的概念,对李克强并不陌生。今年1月4日,他曾考察深圳柴火创客空间,并欣然接 受成为柴火创客荣誉会员的邀请,“好,我再为你们添把柴!”
C.认真聆听了张老师的“数学之美和数学的无处不在”的讲座后,同学们都感到收获很大,学习数学的热情得到了极大的激发。
D.周五下午,校学生会成员围绕“中国梦,我的梦”为主题,举行了一次别开生面的讨论会,会上大家踊跃发言,表达出了自己的心声。
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心理学上有一种现象叫做过度理由效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心理学上的自我知觉理论对这种过度理由效应的解释是
②简单地说,外在动机,例如金钱或物质奖励,会降低一个人工作表现的内部动机
③而削弱了本来存在的内部动机
④当外在动机出现时,人们会将注意更多地放在外在动机的奖励上
⑤而减少了对活动本身的享受和对满足感的关心
⑥这种效应将人们的动机转化为外部因素
A.⑥③②①④⑤ B.②①⑥⑤④③
C.②①④⑤⑥③ D.②①④③⑥⑤
1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5分)
中国文人的狂言狂事,数也数不清。但细分文人之狂, ① ,一种是才狂,一种是疯狂。才狂,不难理解,也可以说一般文人都恃才而狂,是性情之狂。而疯狂就需区别待之:有的是不随流俗执着个性的佯狂, ② 。当然,我们不能片面否定文人之狂, ③ 。正如徐悲鸿“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及陈寅恪“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文人的狂性情,怎么看,也都是中国文脉里一道别样的风景。
17.朱光潜先生在《谈美》一书中介绍过近代一些有趣的美学实验。如瑞士心理学家布洛关于颜色的重量的实验:把两个面积、角度均相等的三角形甲和乙(如下图)从中腰平分,然后着两种深浅不同的颜色。他让接受实验的人比较甲、乙两个形状,然后询问他们喜欢哪一个,并说出理由。参加实验的50人,绝大多数喜欢甲而不喜欢乙;他们的理由是:甲比较稳定;乙上半太沉重,下半太轻浮,令人产生轻重倒置的感觉。
请从上述实验事实中写出两条结论,答案要简明,每条限18字以内做答(不含标点)。(5分)
六、写作(6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作家萧伯纳说:人生有两大悲剧,一是没有得到你心爱的东西,另一是得到你心爱的东西。学者周国平则说:人生有两大快乐,一是没有得到你心爱的东西,于是你可以去寻求与创造,另一是得到你心爱的东西,于是你可以去品味和体验。
阅读上面这些话,你产生了哪些感想?受到了怎样的启发?请写一篇不少于800字作文。要求:角度自选,立意自定,文体不限,不得脱离材料的中心和含意的范围。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1.B(原文并未说网络社会生态系统的核心与现实社会生态系统的核心不同。)(3分)
2.D(服务网络收集到的数据要和关系网络的数据整合在一起,才能为个性化信息服务提供依据。)(3分)
3.C(原文并未说“移动互联网将成为网络社会的主要形态”。)(3分)
4.A B项“再”应为“两次”;C项“客”应为“像对待客人一样”;D项“明日”应为“第二天”。(3分)
5.D A组中,第一句中的“与”意为“和、同”,第二句中的“与”应为“结交”;B组中两个“于”,前者为“向”,后者为表比较的介词;C组前一个“而”表顺承关系,后一个“而”表转折关系;D项中两个“因”皆为“于是”。(3分)
6.B “去邯郸”是“离开邯郸”而不是“去了邯郸”。 (3分)
7.(1)善于作战的人顺着事情的发展趋势向有利的方面加以引导。(3分)
(2)和他的轻骑兵一道,两日的路程并作一日赶,追击逃奔的齐军。(3分)
(3)略
8.“驱”、“越”两个动词的连用,开篇就给人一种马不停蹄、车轮滚滚、行色匆匆之感,写出了诗人奔波的辛苦和飘忽无定。(3分)“顾”形象地表现出诗人对故乡的留念之情。(2分)
9.开头四句,写自己奔波在外,眺望家乡,表现的是一种对故乡的深深眷念之倩;(2分)借家乡名山的典故,写已无傅岩、伯夷、叔齐这样的贤士,表达了对古人的追念与仰慕,也流露出对当今政治的隐优;(2分)最后,诗人想到自己已多年客游在外,时间像轮回般地不断前进,一生还能有多长的时间呢?表达了了对人生无常的感叹。(2分)
10.(1)苟全性命于乱世 不求闻达于诸侯
(2)入则无法家拂士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3)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上一篇:
2016-2017学年度山东枣庄一中第一学期高三语文期中复习模拟题(三)
下一篇:
2016年河南省中原名校联考高考语文冲刺仿真模拟试卷(解析版)
标签:
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相关:
关于“2016-2017学”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406]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