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课文同步练习

阅读:700  2017-01-11
标签:人教版 高二 选修 课文同步练习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700]
人教版高二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第二课《拟行路难(其四)、 咏怀八十二首(其一
《拟行路难(其四)、咏怀八十二首(其一)》

重点 名称 重要指数
重点1 分析诗歌的情感 ☆☆☆☆☆
重点2 鉴赏比兴手法 ☆☆☆☆☆
重点3 鉴赏人物形象 ☆☆☆☆☆
重点4 探究诗眼 ☆☆☆☆☆
【重点详解】
重点1:分析诗歌的情感
【要点解读】
鉴赏诗歌的思想情感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内容主题的评价,二是思想感情的评价,三是作者观点态度的评价。鉴赏时,首先必须明确其表层意思与深刻意义,把握其主旨和思想倾向。要立足于对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的赏析,做到全面、准确、深入、客观地分析评价。要努力忠于原诗,做到言之成理,言之有据。不要犯“拔高”或“套用”的毛病,更不要出现言不及义、似是而非的问题。
【考向】分析《拟行路难》《咏怀八十二首(其一)》诗歌的情感
【例题】
1.《拟行路难》的第三句中的“命”是指什么?结合全诗看,作者对此有怎样的看法?第七、八句写出了什么感情?
2.阅读《咏怀八十二首(其一)》,概括诗歌的思想情感
【答案】
1.《拟行路难》的第三句中的“命”指门第决定人生,有什么样的门第就有什么样的遭遇。作者认为非常不公平,但没法改变,这里只是表面上认命了,实是对不公平社会发出愤怒的控诉。第七句是对前面几句的总结,诗人对那驱不散的愁苦,实系于对世事的感慨,心并非无知无觉的木石,理的劝喻,酒的麻醉,都不能使心如槁木,用反问的句式,冲决了自我克制的堤防,使全诗的情感达到了高潮。表达了诗人的抗争。第八句表达的是作者心中的无奈,“岂无敢”越是激昂,“不敢言”的痛苦就越是深沉。两句构成了一种鲜明的对照,将诗人忍辱负重、矛盾痛苦的精神状况表现得淋漓尽致。
2.《咏怀八十二首(其一)》这首诗写诗人深夜弹琴和孤独不安的忧思。诗歌表达了诗人内心愤懑、悲凉、落寞、忧虑等复杂的感情。
【解析】这是一道概括诗歌内容和诗歌的主旨的题目,《拟行路难》注意抓住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词语“愁”进行分析,分析主旨时要注意结合诗人的人生经历。《咏怀八十二首(其一)》,注意抓住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词语“忧思”进行分析。
【名师点睛】
诗歌的情感分析的题目一直是考试的重点,但是考核的难度并不是太大,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不知道答题的突破口,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还要注意一般诗歌的情感都要求结合诗句分析,答题时不要只答出情感而放弃诗句。
【对点练习】
(2016届山西省山西大学附属中学高三12月月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各题。
发宜兴
宋•曾畿①
老境垂垂六十年,又将家上铁头船。客留阳羡只三月,归去玉溪②无一钱。
观山观水都废食,听风听雨不妨眠。从今布袜青鞋梦,不到张公即善权③。
注①曾畿,南宋初年著名诗人,曾因触忤秦桧去职,绍兴十二年(1142年)将近60岁时,曾客居宜兴数月。江苏宜兴秦汉时称阳羡。②玉溪,作者家乡。③张公,指张公洞;善权,指善卷洞,二者都是宜兴境内的游览胜迹。
第三联表达了诗人复杂的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重点2:鉴赏比兴手法
【要点解读】
比兴是中国诗歌中的一种传统表现手法,通俗地讲,比就是譬喻,是对人或物加以形象的比喻,使其特征更加鲜明突出。有的诗是个别地方采用比,而有的则是整个形象都是比,就像后代的咏物诗;兴就是起兴,是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发端,以引起所要歌咏的内容。有的兴兼有发端与比喻的双重作用,所以后来比兴二字常联用,专用以指诗有寄托之意。


浏览完整试题【考向】鉴赏比兴手法
【例题】赏析《拟行路难》中比兴手法的运用。
【答案】这首诗的开头以常见的自然现象作为起兴,用平地上的水向四面八方流,比喻人生因门第不同,命运也不同。这两句中,隐含诗人的不平之气。但是这种现象,像大自然一样,很难改变。诗的第七句:“心非木石岂无感?”用反问句式,直说“人心有感”,发出了抗争。紧接着第八句,又一个急转,“不敢言”。第七句那么慷慨激昂,第八句却如此无可奈何,在对比中表现出诗人精神上极度的矛盾、痛苦和忍辱负重。
【解析】这是一道赏析诗歌手法的题目,答题时首先答出具体的手法,然后结合诗歌解释,最后效果,一般情况就是在表达情感上的作用。诗歌的手法主要是抒情方式、表现手法和修辞。本诗中比兴手法运用比较明显,题目难度不大,考生只要找到运用了比兴手法的诗句,并分析其表达效果就可以了。
【名师点睛】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这类题目一般的提问方式是:这首诗(词)用了怎样表达技巧?这首诗(词)运用了ⅩⅩ(术语)手法,请简要分析。这首诗(词)是怎样抒发诗人的情感的,有什么作用?诗(词)中某句抒发情感时运用了什么手法?这类题目的答题思路是:第一步明手法,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第二步阐运用,结合诗句阐释这种手法在诗文中是如何运用的。第三步析效果,指出此种手法有何效果,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对点练习】
【2014年高考湖南卷】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题目。(8分)
桃夭(《诗经》)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①,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③。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注]①归:出嫁。②蕡(fén):草木果实繁盛硕大的样子。 ③蓁蓁(zhēn):草木茂盛的样子。
1.本诗在章法结构上采用了 的形式。(2分)
2.请从比兴手法运用的角度赏析全诗。(6分)
重点3:鉴赏人物形象
【要点解读】
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分两类:一是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二是诗歌所刻画的人物形象。鉴赏诗歌中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就是把诗歌中诗人的形象准确形象地描述出来,并作赏析。在送别、怀古、闺怨、爱情等题材的诗歌中,诗人往往塑造出鲜明的人物形象,并通过写人来表达情感。
【考向】鉴赏《咏怀八十二首(其一)》中的人物形象
【例题】《咏怀八十二首(其一)》运用了动静相生的手法塑造了怎样一位抒情主人公形象?请简要说明。
【答案】这首诗采用动静相生的手法,塑造了一位在险恶的政治环境下忧愤、苦闷的抒情主人公形象。起坐弹琴、孤鸿哀鸣、飞鸟盘旋、忧思徘徊是动写,明月朗照、夜色茫茫是静描。这些动景集中反衬出了夜的死寂与深重,映衬了诗人不寐而弹琴的孤影,突出内心的焦躁与悲凉。
【解析】这是一道赏析诗歌手法和形象的题目,答题时首先答出具体的手法,然后结合诗歌解释,最后效果,一般情况就是在表达情感上的作用。诗歌的手法主要是抒情方式、表现手法和修辞。
【名师点睛】
诗歌中的形象是个广义的概念,包括人物、景色、事物(后两种合称景物)。人物又分作品中人物形象和抒情主人公。但在诗歌中,多注重形象的“神”,即内在的精神形象。人物形象。诗中的诗人形象“我”,一般指的就是抒情主人公,即诗人自己。有别于小说中的“我”(非作者本人)。诗人之外的特定形象或五的形象。叙事诗或有叙事成分的诗多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主。大体的一般格式:(1)本诗刻画了一个什么什么的人物形象(特点加身份)(2)例举特点后点明身份。
【对点练习】
(2016届江西省新余市第四中学高三上学期第六次周测)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文后各题。
浣溪沙
朱敦儒(宋)①
雨湿清明香火残,碧溪桥外燕泥寒。日长独自倚阑干。
脱箨②修篁初散绿,褪花新杏未成酸。江南春好与谁看。
①朱敦儒(1081-1159 )洛阳人,“南渡以词得名”,此词作于流落江南之时。②箨:竹笋的壳皮
从“日长独自倚阑干”中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词人形象?请做简要的分析。(5分)
重点4:探究诗眼
【要点解读】
诗眼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诗词句中最精炼传神的某个字,以一字为工。一种是全篇最精彩和关键性的诗词句子,是一篇诗词的主旨所在。由于有了这个字词或句子,而使形象鲜活,神情飞动,意味深长,引人深思,富于艺术魅力,称为一篇诗词的眼目。诗眼的获得,需要提炼字句,务必要使提炼的字词和词句,最能表现特定的生活情景,能最充分、最真切地表达诗人对这些事物的思想和情感。而且这样的词句,要在诗词的关键部位,具有统摄全篇的作用。所以,诗眼的锤炼,要立足于全篇,不可孤立地在字句上下功夫。
【考向】探究两首诗的诗眼
【例题】找到两首诗的诗眼,结合诗歌作简要的分析。
【答案】《拟行路难》的诗眼是“愁”,全诗围绕“愁”字展开,突出一个“愁”字,所叹者愁,酌酒为消愁,悲歌为断愁,不敢言者更添愁。正如沈德潜所说,此诗“妙在不曾说破,读之自然生愁”。
《咏怀诗八十二首》的诗眼是“忧思”,全诗围绕忧思展开,开头两句通过动作描写(夜晚失眠,起来弹琴),婉约表达了诗人心中的隐忧。三、四、五、六句通过“明月、清风、孤鸿、翔鸟”以动写静,渲染出一种凄清的意境,以清冷的自然景色为衬托来抒写内心的孤独和忧思。最后两句直抒胸臆,点破忧思、伤心。
【解析】所谓“诗眼”就是全诗的关键所在,是全诗的情感的所在,或是全诗结构上的关键,答题时找到这个词语,然后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本题所考查的两首诗歌,诗眼都是表达情感的词语,也是表现主旨的词语,题目难度不大。
【名师点睛】
本题考查诗歌鉴赏中的“炼字”,这里首先要明确“诗眼”的概念,“诗眼”就是诗歌当中某一联或某一句中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情感态度的,具有概括性、生动性、或情趣性的,能笼罩全篇、全联或全句的词语,一般是动词或形容词。要找准“诗眼”,这需要第一有鉴赏诗歌的一般常识,如了解作者的身世、流派、作品的风格及创作诗歌的背景,做到知人论世,第二要准确把握诗歌所传达出来的思想感情,第三要仔细品味诗歌所用的修辞手法。


展开余下试题【对点练习】
(2016届安徽省马鞍山二中、安师大附中、淮北一中、铜陵一中2016届高三第三次联考)阅读下列这首诗,完成后面题目。
水亭偶成
朱瞻基
临流亭馆净无尘,落涧流泉处处闻。半湿半干花上露,飞来飞去岭头云。
翠迷洞口松千个,白占林捎鹤一群。此地清幽人不到,惟留风月与平分。
这首诗的“诗眼”是什么?结合全诗作具体分析。(6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
A.酌酒(zhuó) 歧路(qǐ)    冰塞川(sài)
B.鲍照(Bào) 踯躅(zhí zhú) 应届(yìnɡ)
C.珍馐(xiǔ) 迂讷(nè) 膝盖(xī)
D.投箸(zhù) 尽管(jǐn) 比拟(nǐ)
2.下列字形书写错误的一项是(  )
A.倾泻 劲健 寄寓    B.斟酌 悲愤 徘徊
C.自宽 精练 华丽 D.慷概 歌谣 风骨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题目。
拟行路难(其三)
鲍 照
璇闺玉墀上椒阁,文窗绣户垂绮幕。
中有一人字金兰,被服纤罗采芳藿。
春燕差池风散梅,开帏对景弄禽爵。
含歌揽涕恒抱愁,人生几时得为乐?
宁作野中之双凫,不愿云间之别鹤。
(1)试概括这首诗的主旨。
(2)本诗最大的特点是反衬手法的巧妙运用,试结合全诗分析。
4.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咏怀八十二首(其七十九)
阮 籍
林中有奇鸟。自言是凤凰。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
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适逢商风①起,羽翼自摧藏。
一去昆仑西,何时复回翔。但恨处非位,怆悢②使心伤。
【注】①商风:秋风。②怆悢(liàng):悲伤。
(1)诗中“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四句体现了“凤凰”怎样的品性?(3分)
(2)这首诗整体上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作简要分析。(5分)
5.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胡风吹朔雪
鲍照
胡风吹朔雪,千里度龙山。集君瑶台上,飞舞两楹前。
兹晨自为美,当避艳阳天。艳阳桃李节,皎洁不成妍。
(1)此诗写出了怎样的落雪过程?赞美了“朔雪”的那一特点?(5分)
(2)刘履说:此诗“词虽简短,而托意微婉”。这“托意”的“意”是什么?(6分)
6.阅读下文,完成后面题目。
阮籍字嗣宗,陈留尉氏人也。父瑀,魏丞相掾,知名于世。籍容貌瑰杰,志气宏放,傲然独得,任性不羁,而喜怒不形于色。博览群籍,尤好《老》《庄》。嗜酒能啸,善弹琴,当其得意,忘其形骸。时人多谓之痴,惟族兄文业每叹服之,以为胜已,由是咸共称异。
籍本有济世志,属魏之后,天下多故,名士少有全者,籍由是不与世事,遂酣饮为常。文帝初欲为武帝求婚于籍,籍醉六十日,不得言而止。钟会数以时事问之,欲因其可否而致之罪,皆以酣醉获免。及文帝辅政,籍尝从容于帝曰:“籍平生曾游东平,以其风土。”帝大悦,即拜东平相。籍乘到郡,坏府舍屏障,使内外相望。法令清简,旬日而还。帝引为大将军从事中。
会帝让九赐,公卿将劝进,使籍为其辞。籍沉醉忘作,临诣府,使取之,见籍方眠。使者以告,籍更书案,使写之,无所改窜。辞甚清壮,为时所重。
籍虽不拘礼教,然发言玄远,口不臧否人物。性至孝,母终,正与人围棋,对者求止,籍留决赌。既而饮酒二斗,举声一号,吐血数升。及将葬,食一蒸肫,饮二斗酒,然后临诀,直言穷矣,举声一号,因又吐血数升。毁骨瘠立,殆致灭性,裴楷往吊之。籍散发箕踞,醉而直视。楷吊唁毕便去。
籍又能为青白眼,见礼欲之士,以白眼对之。及嵇喜来吊,籍作白眼,喜不悦而退。喜弟康闻之,乃赍酒挟琴造焉,籍大悟,乃见青眼。由是礼德之士疾之若仇,而帝每保护之。
(1)对下列句子中加红的字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坏府舍屏障       坏:毁坏
  B.直言穷矣,举声一号   穷:尽
  C.口不臧否人物      臧否:批评
  D.乃赍酒挟琴造焉     造:赠送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红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而喜怒不形于色      吾尝终日而思矣
  B.籍由是不与世事      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
  C.文帝初欲为武帝求婚于籍  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D.皆以酣醉获免       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3)下列各句中加红词称代内容的说明,正确的一项是(  )
  A.临诣府,使取之  称代前文的“作”
  B.喜弟康闻之    称代前文的嵇喜
  C.裴楷往吊之    称代前文的阮籍
  D.乃赍酒挟琴造焉  称代前文的阮籍
(4)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阮籍不拘礼教的一项是(  )
①籍由是不与世事      ②坏府舍屏障,使内外相望
③籍沉醉忘作        ④举声一吼,吐血数升
⑤籍散发箕踞,醉而直视   ⑥及嵇喜来吊,籍作白眼
A.①②⑤   B.②⑤⑥   C.③④⑥   D.①③⑤
(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阮籍出生于宦门,生性孤傲不羁,任何时候不管什么事都绝不表现在神态上,人们难以理解他,说他是痴呆子。
B.阮籍嗜酒如命,有时喝得酩酊大醉,但醉里却能清醒,即使是写作也不会出差错,甚至写出来的文章让世人叹服。
C.阮籍是一个不拘礼教的人,对于那些固守礼教者往往给以白眼,也因此受到他们的痛恨;而对于不拘礼教者给以青眼,表示尊重和欢迎。
D.阮籍十分孝顺,当听到母亲噩耗时,虽然继续下棋饮酒,却痛苦地大吐鲜血,以致病得差点丢了命。
(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钟会数以时事问之,欲因其可否而致之罪。
②使者以告,籍便书案,使写之,无所改窜。
答案:
第二课 拟行路难(其四) 咏怀八十二首(其一)
重点1:分析诗歌的情感
【对点练习】
1.【答案】诗人以寄情山水来消解对现实的无奈。(2分)表面上看,诗人陶醉于山水风光之中,非常悠闲,(2分)但实际上,“风雨”暗指国家的动荡局势,有透露出诗人对混乱时局的忧虑和无奈。(2分)(大意对即可)
【解析】此题注意注释中的“南宋”和“触忤秦桧去职”。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不要只答出情感而放弃诗句。此题虽没有重点的词句,从诗歌的本身可以看出是一种寄情山水的情感,再结合主旨可以分析出是一种无奈。
【考点定位】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重点2:鉴赏比兴手法
【对点练习】
1.【答案】重章叠句
【解析】乐曲演奏一遍为一章,《诗经》中的诗是合乐歌唱的,所以每一篇都分若干章,犹如今天歌词的分段,章与章往往句型重复,字面也大体相同,只在关键处更换个别字。这一章法叫做重章叠句。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答案】以“桃之夭夭”起兴,通过铺垫和渲染,热烈真挚地表达了对新娘的赞美和祝福,以桃设比,通过对桃花、桃实、桃叶的描写,在赞美新娘美丽贤淑的同时,从不同的角度祝福新娘婚后夫妻和睦、家族兴旺;联想巧妙,形象鲜明,意趣盎然。


展开余下试题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重点3:鉴赏人物形象
【对点练习】
【答案】诗歌塑造了一个内心悲凉凄苦,落寞怅惘的诗人形象。(2分)清明时节,凄风苦雨,寒气难耐。白日渐长,一个人寂寞的倚着栏杆,这时光怎么过得如此缓慢。天寒人心更寒。(2分)诗人遭遇离乱,故国已亡,流落江南,内心的悲愤凄凉 ,由此可见。(1分)
【解析】“独自”可见词人孤身一人,“倚阑干”可见词人的寂寞,内心的凄凉,“日长”指白日渐长,对于孤独的人,这光阴如何的难熬。结合注释可知本词是作于流落江南之时,可见词人内心的苦楚。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重点4:探究诗眼
【对点练习】
【答案】①清幽。②首联写庭馆临近水流干净无尘,用泉水流入深涧之声清晰可闻来反衬环境的宁静;颔联以露湿花草、白云缭绕写山中景色的清新、淡雅和素净;颈联写群栖的白鹤、茂密的松林和神秘的洞穴,古朴而幽静;尾联直接点出此地清幽人迹罕至。③整首诗从不同的角度描写了水亭周围环境的清幽秀丽,表达诗人对自然风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考点定位】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趁热打铁】
1.【答案】D
【解析】A.歧qí,塞sè;B.应yīnɡ;C.馐xiū。
考点: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能力层级为识记A。
2.【答案】D
【解析】D.概—慨。
考点: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能力层级为识记A。
3.(1)【答案】这首闺怨诗描写了一个被豪门贵族剥夺了青春和爱情自由的女子寂寞苦闷的生活和幽怨的心境。
【解析】这是一道概括诗歌主旨的题目,答题时要集合作者的人生经历和诗中表情达意的词语进行探究,抓住诗中的“愁”字进行分析,分析出“愁”的原因即可。
考点: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答案】诗人极言女子衣着的华美和居处的富丽堂皇:璇闺、玉墀、椒阁、文窗、绣户、绮幕。无以复加,就越反衬出她凄清孤苦之深,越显出“云间之别鹤”之不足恋,“野中之双凫”之令人羡。
【解析】这是一道手法赏析的题目,答题时先明确手法,然后结合诗歌内容进行分析,最好点明情感。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4.(1)【答案】品行高洁,志向远大,才能出众。
【解析】这是一道分析诗歌形象的题目,注意抓住诗歌的重点词语作答,注意意象的选择。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答案】托物言志、象征。怀才不遇的悲伤。
【解析】这是一道分析手法和情感的题目,手法主要是托物言志,志向要结合上题的形象进行分析。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5.(1)【答案】①随风而落,飘飞千里,巧落瑶台,遇阳而化。(2分)②皎洁(洁白)(2分)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考点,能力层次为D,侧重“鉴赏评价”能力的考查。本题在鉴赏过程中,要抓住诗歌里的意象,在此基础上感悟景物描写的特征,解答时一定要注意与诗句的结合。“飞舞两楹前,皎洁不成妍”即可得出“飘飞千里,遇阳而化”。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答案】诗人虽然志在千里,品质高洁,(2分)但朝廷复杂,小人一旦得势,就得退位避谗,洁身自好。(2分)
【解析】本题考查“评价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考点,能力层次为C,侧重“分析综合”能力的考查。
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6.(1)【答案】B
【解析】A坏,拆除;C臧否,评论人物的好坏善恶;D造,访问。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2)【答案】D
【解析】A而:①表承接,②表修饰。B与:①参与,动词;②跟,介词。C为:①替,②为了。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3)【答案】D
【解析】A称代前文的文辞;B称代前文,“籍作白眼,喜不怿而退”一事;C指前文有关母丧的内容。
考点: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C。
(4)【答案】B
【解析】①是“名士少有全者”的对策,④是“性至孝”,痛伤其母之逝的表现。
考点: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C。
(5)【答案】A
【解析】“什么事都不表现在神态上”错。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6)【答案】(1)钟会多次问他一些时事问题,想趁机找出差错来治他的罪。(2)使者把这事告诉阮籍,阮籍便写在案上,让人抄写,文字都不必改动。
【解析】注意直译和重点词语额翻译。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参考译文】
阮籍字嗣宗,陈留尉氏人,父亲阮瑀,魏国的丞相掾,在当世知名。阮籍容貌奇美俊伟,志气开阔奔放,傲然独立,任性不受羁绊,喜怒不显露在表情上。他博览群书,尤其喜好《老子》《庄子》。嗜酒并能够长啸,又很会弹琴。  当他得意时,竟忘记了自己的形骸和举止。当时人多说他痴呆,只有他同族兄长阮文业每每赞扬佩服他,认为他超过自己,因此大家都一齐称赞他奇异的才能。
阮籍本有济世之志,正当魏晋之际,天下多有变故,名士很少有能保全自己的,阮籍为此不参与世事,便经常饮酒至醉。文帝司马昭想让阮籍替武帝司马炎求婚,阮籍醉了六十天,文帝没有说话的机会才中止。钟会多次问他一些时事问题,想趁机找出差错来治他的罪,阮籍都以大醉而幸免。在文帝辅政时,阮籍曾从容不迫地对他说:“我平时曾经游历过东平,喜欢那里的风土人情。”司马昭很高兴,便授予他东平相的职位。阮籍骑着毛驴到任,拆毁了原来的府宅屏障,以便内外相望。法令轻平简约,十来天便回京。司马昭推荐他做大将军从事中郎。
到了司马昭辞让九锡之封的时候,公卿要辅助他登帝位,让阮籍起草劝进书,阮籍喝得大醉忘记了起草,公聊们临到公府时,让人来取,见阮籍正伏案醉眠。使者把这事告诉他,阮籍写在案上,让人抄写,没什么改动,言辞十分清正雄辩,被当时的人所推重。
阮籍虽然不拘于礼教,但是讲话言辞深远,不评认别人的好坏。天性特别孝顺,母亲死时,他正和别人下围棋,对弈者请求中止,阮籍留对方一定下完这一局。事后饮酒二斗,大哭一声,吐血好几升。母亲下葬时,他吃了一只蒸猪腿,喝了两斗酒,然后与灵柩诀别,话说罢了,又一声恸哭,于是又是吐血几升。伤害了身体,骨瘦如柴,几乎丧失了生命。裴楷前往凭吊,阮籍披头散发,箕踞而坐,醉眼直视,裴楷吊唁完毕就离去。
阮籍又会做青白眼,见到崇尚礼义的世俗之士,就用白眼相对。嵇喜前来吊丧时,阮籍便用白眼看他,嵇喜很不高兴地退了出去。嵇喜的弟弟嵇康听说之后,便带着酒,挟着琴造访了他,阮籍很高兴,便现出青眼。因此礼义世俗之士嫉恨他如仇人,而文帝司马昭总是保护他。 (60.180.0.52)
标签:人教版 高二 选修 课文同步练习
相关:关于“人教版高二”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700]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