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高考模拟卷

阅读:466  2017-01-11
标签: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466]
广东省肇庆市2017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肇庆市中小学教学质量评估
2017届高中毕业班第二次统一检测题
语 文
本试卷共10页,22小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 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所在县(市、区)、姓名、试
室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卷上对应位置,再用2B铅笔在准考证号填涂区将考号涂黑。
2. 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卷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
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答案不能写在试卷或草稿纸上。
3. 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各题目指定区域
内相应的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答题区内写上新的答案;不
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Ⅰ卷 阅读题
一、 现代文阅读(3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题。
(一)
空灵之美
空灵之美的形成,与中国古代思想文化息息相关,具体地讲,主要是受老庄道学和佛教禅宗的影响。老庄厌恶人生,要求超脱尘世的纷扰,通过“虚”“静”的途径,回到那种没有纷争、喧闹的“人间世”。庄子“无己、无我、无欲、无碍”的放达态度,可以说是产生空灵之美的最早和最深刻的思想渊源。佛教禅宗的“坐忘”“顿悟”与空灵之美的那种琼澈晶莹的艺术境界,从表面上看,颇有些异曲同工之处。而实际上,佛道两教是主观唯心主义的东西,空灵之美则恰恰相反,它根植于绚丽多彩的现实生活。在现实生活中,既有奔雷逐电、慷慨悲歌的壮美,又有风和日丽、鸟语花香的优美,还有纤尘不染、玲珑剔透的空灵美。这种空灵美并非是老庄的“虚”“静”,佛教的“空”“忘”那样引人飘然出世的“禅意”和“禅境”,而是一种实与虚、有限与无限的契合统一。
空灵美首先因其“空”,所以境界广阔廓大。如张孝祥词《念奴娇•过洞庭》所写,湖草青青,湖面无际,多么廓大的境地!其次,空灵美因其“灵”,所以境界闲淡、琼澈。再次,空灵美的客体是静穆、幽远、浑茫的,它不致引起人的情绪的急剧波动,而只能使人感到闲散、飘逸,得到一种难以言说的美感。第四,空灵美是虚与实、浓与淡的浑然统一。从表面上看,似乎“虚”“淡”与现实生活仿佛是“雾里看花,隔着一层”,其实,它又蕴含着“实”的情调、“浓”的色彩,它以空灵的形式包孕着无限丰富的内容。
空灵美是许多艺术家追求的创作境界。南宋画家马远一反以前画家的那种“全境山水”构图,很有选择地从某一角度和局部对画面进行经营,在一角半边中集中画面的物象,表现出极为丰富的诗意、情调。如他的山水小幅《风雨归舟》,画面上的物象集中在边角,而大部分只是空白或远水平野,给人以一种极其广阔的空间感。比起郭熙、李唐等人的“满纸山水”
来,马远的“残山剩水”具有更为隽永的艺术魅力。
由于空灵美具有境界廓大、琼澈的特征,所以,人们在欣赏时,总觉得它的内涵难于穷尽,难于理解。在审美活动中,虽然审美者的意念、思绪、情感注入对象之中,但物我之间的距离终不能全部消失,似乎只可远观,不可近玩,只可接近,终难抵达。审美主体只能在大体上把握和感受这种带有朦胧色彩的空灵美,却无法大彻大悟。
空灵美的审美过程,还是一个从“有我之境”进入“无我之境”的过程。欣赏空灵美之初,人们还是清醒地感受到自己的存在,没有把自己游离于现实之外;随着境界的廓大和意蕴的深化,欣赏者不知不觉飘飘欲仙、超然物外。


浏览完整试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空灵之美的形成,与中国古代思想文化息息相关,老庄道学和佛教禅宗是空灵之美形成的最早和最深刻的思想渊源。
B.佛道两教和空灵之美的不同在于,前者属于主观唯心主义,后者则植根于现实生活。
C.空灵美和壮美、优美不同,它纤尘不染、玲珑剔透,虚实相生,在有限中包含着无限。
D.空灵之美的境界广阔、闲淡、琼澈;它的客体静穆、幽远、浑茫,不会使欣赏者的情绪急剧波动。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马远的山水小幅《风雨归舟》之所以比郭熙等人的“满纸山水”更有艺术魅力,是因为它表现出极为丰富的诗意与情调。
B.虽然空灵美美感体验与审美主体个人情感等关系非常密切,但尽管审美主体将自己的意念、思绪、情感注入对象之中,也只能在大体上把握和感受其中的空灵美。
C.审美主体只能在大体上把握和感受带有朦胧色彩的空灵美,所以在空灵美的审美过程中,物我之间的距离是不会消失的。
D.对空灵美的感受,是一个逐渐深入的过程,从最初的清醒地感受到自己的存在进入到飘飘欲仙、超然物外的忘我境界。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空灵美的欣赏对象的内涵总是让人觉得难于穷尽,难于理解,似乎只可远观,不可近玩,这就给空灵美带来了一种朦胧的美感。
B.南宋画家马远作画是从某一角度和局部对画面进行经营,画面中留下很多空白,给人带来广阔的空间感,可见绘画更适宜在一角半边中进行。
C.在空灵美的审美过程中,审美者和审美对象之间会始终存在着一种距离感,这是由空灵美境界廓大、琼澈的特征所决定的。
D.空灵美以空灵的形式为人们提供了丰富的想象空间,给人意味无穷的感觉,从而具有巨大的艺术魅力。
(二)
请过路吧,亲爱的藏羚羊,
欢迎“孕妇”来,不舞彩旗;
喜送“母子”去,不敲锣鼓,
这段青藏铁路又成“无人区”。
请过路吧,亲爱的藏羚羊
朱海燕
①昨晚,约有500只藏羚羊带着刚满月的儿女们,通过可可西里青藏铁路建设工地,向黄河源头的扎陵湖、鄂陵湖迁徙。
②为不惊扰这些可爱的精灵,可可西里至五道梁一线,铁路夜间停止施工,拔走彩旗,灯光休眠,机器熄火;作为高原生命线的青藏公路,过往车辆在夜间停驶3个小时。这里又呈现一种远古洪荒的宁静,只有高原的夜风为这群母子结成的队伍送行。
③潜伏下来的观察哨称:跨越铁路线,母藏羚羊若无其事,像跨过自己家的门坎一样;小羊羔紧依着母羊,流露出一种莫名其妙的惊喜。
④每年6至8月,藏羚羊集结成群,长途跋涉,前往可可西里腹地的卓乃湖、太阳湖一带产崽,去完成一年一度的延续种群的历史使命。小羔羊满月后,再由母羊呵护着返回原栖息地。
⑤今年6月20日前后,两万多只雌性藏羚羊北上产崽,铁路夜间停止施工10天,为它们开辟通道。一个多月里,两万只小羔羊诞生在那块神秘的“天然产床”上。估计,从8月4日到8月15日,将有4万只大小藏羚羊跨过铁路安然回迁。
⑥藏羚羊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有“羊绒之王”之称,因此,也带来杀身之祸。近10多年,偷猎者大量涌入,每年有上万只藏羚羊遭到捕杀。1994年,保护区工委书记索南达杰,为保护藏羚羊,在太阳湖与18名偷猎者搏斗壮烈牺牲。
⑦青藏铁路开工后,环保理念渗透到建设者的血脉之中,青藏高原成为他们心目中的环保圣地。他们精心爱护每寸绿草,善待每一种动物。一年来,他们将五只失去母爱的小藏羚羊送到自然保护区机关,可爱的小宝贝得到妥善的保护。在他们的精神昭示下,没有一只藏羚羊在捕杀的枪声里倒下。
⑧这块拥有野生动物230多种,国家重点保护的一、二级动物有20多种的土地,正在恢复野生动物天堂的动人景象。
⑨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党委书记才嘎说,铁路建设的一年间,藏羚羊增添了两万多只,到铁路建成之日,将由现在的7万只增至15万只。
⑩据悉:青藏铁路在设计中专门设立了动物通道。铁路建成后,不影响野生动物正常生活和自由迁徙。
(《中国铁道建筑报》2002年8月17日)
相关链接:
⑴记者为采访此稿,在海拔近4800米的可可西里生活近一个月,对藏羚羊问题进行了专题调查,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材料,新闻发生时,又亲赴现场采访。作品发表后,引起读者和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响。该作品为第十三届中国新闻奖获奖消息。
⑵这篇消息即以其题材重大、主题鲜明、可读性强、传播效果好而赢得评委们的青睐。这一作品的采写成功,亦为行业新闻媒体如何反映重大题材,写出有分量的精品,作了有益的探索和示范。只有深入社会生活的第一线,践行“三贴近”,才能采写出新闻精品来。从写作特点上来说,这篇消息文采飞扬,通篇透出一个“美”字。(刘保全《一篇报道保护藏羚羊的美文——评第十三届中国新闻奖获奖消息<请过路吧 亲爱的藏羚羊>》)
4. 下列对材料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这则新闻在标题设计上新颖别致,由引题和主标题构成。引题运用排比对偶的修辞手法,以散文诗的形式交代了事件发生的背景。标题中的“请过路吧”蕴含着人类对动物及自然的敬畏之情。
B.可可西里至五道梁一线铁路停止施工,是为了让藏羚羊可以顺利返回栖息地。那种仿佛远古洪荒的宁静的场景,寄予着作者深切的内心期盼,说明作者在当今生活中的无奈之情。
C.青藏铁路开工后,环保理念渗透到建设者的血脉中,青藏高原成为了他们心目中的环保圣地。所以,人们保护藏羚羊,是环保理念所致。
D.这篇消息运思独特灵动,写作讲究艺术性,从标题的设计到细节的抓捕,再到语言的使用,具有极强的时代性和文学性。
5. 这则新闻的导语在设计上可谓别出心裁,请找出导语部分,并分析其作用。(4分)
6. 从写作特点上来说,这篇消息文采飞扬,通篇透出一个“美”字。联系全文,分析这篇消息的“美”体现在哪些方面?(5分)



展开余下试题(三)
灯 火
陈夫

余秋雨在《乡关何处》中写道,思乡往往可以具体到一个河湾,几棵小树,半壁苍苔。只是我的乡思没有落脚在河湾、小树或苍苔,而是无数个乡村的灯火。
  灯火,是一个个村落最为亮堂的眼睛,黑暗中的无声对话者。晚曦殆尽,乡野渐渐被黑幔吞噬,这时一村落的某个人家便会亮起第一盏灯火,于是另一家也亮了,另一村落也亮了,一盏再一盏,全亮了。它们相互欣赏着,相互安抚着,相互守护着,直到一个小村落安然眠睡,直到一个大村落高枕无忧。子夜的乡村常是万籁俱寂,很容易就被一声突兀的狗吠刺破天地,刺破酣卧在天地的村落。一盏灯火赫然醒来,在狗吠中也赫然有了起床声,赫然有了开门声,一个村落苏醒了;透过门窗的灯火穿过黑色热烈地奔向远方,于是又一盏灯火醒来,又一个村落醒来。透过门窗的万家灯火穿过黑色依旧热烈地奔向远方,一个接连着一个,大大小小左邻右舍的村落齐刷刷的全醒了。
  村落与村落似乎真的很近,近的只要这有意无意的一盏灯火,整个乡村便在注目;却又好像真的很远,远的让乡人们循了灯火总要趟着黑走上个千折百回,完结一个焦虑一个心事,收获一次喜悦一次乡情。在我的乡思里,不断演绎着这样一幕幕播种和颂传乡情的美丽记忆:
黑夜一来,一两户人家的小村落的孩子便寂寞无聊起来,只有白天那销魂的“游击”还意犹未尽,一屁股落在大门槛上饥渴地胡乱向嘴里扒着饭,眼珠一动不动死瞅着远方大村落那蛊惑人心的蔚然灯火,仿佛那儿战事正酣。女人见了,一阵骂。孩子便不情愿地站起身靠着门框叉着腿撅着屁股继续死瞅,女人又是一阵骂。正在喝酒的男人白了一眼女人和孩子,猛地将一杯老白烧倒进肚里,微醺着走出门,孩子会意地屁颠颠的紧撵过去。女人捧着碗追出门,正要开骂,发现一弯新月站在东屋角像自己孩子一样正死瞅着自己,她犹豫了。女人看了看走在阡陌上披着一身月辉的男人与孩子,又看了看远方大村落那确实令人禁不住要去消遣一番耳舌的蛊惑灯火,忽然也鬼使神差般朝着眼前一高一低两个人影默默撵去。男人听出女人的脚步声,便扭头摆了摆手,示意女人回去看家。女人误以为男人在赶跟上来的看门狗,便也掉身向看门狗一边跺脚一边轰着。狗站住了,嘴里不情愿的嗫嚅着;女人便拾起土块向狗扔去,狗一跳又站住了;女人于是折了树枝向狗猛追了几步,口中不停威胁和命令着:“死狗,回家看门!”狗不见了,女人傻傻地向男人咯咯地笑了笑,男人则哈哈大笑起来。笑声传到远方,隐隐约约地,远处的灯火也不禁颤了颤腰板。
大村落也记挂着小村落,今天这一户明天那一家,趟着夜辗转在千折百回的阡陌上,做客在小村落热情洋溢的灯火里。男人可能依旧微醺,小孩可能依旧贪玩,女人可能依旧可爱。然而,就在大村落谒访小村落的路上总会冷不丁的生出一段诙谐的小插曲来。由于大村落一向“广纳宾朋,熬夜应酬”,时间上多多少少就没有了概念,于是便如出一辙的发生着接下来的一幕:抬头,灯火还在小村落的地平线上亮着,再一抬头,灯火眼睁睁的消失了。好在是,要去串门的乡人在稍微的一个思索后,便会迅速意识到时间已经有些晚。这一刻,失去目的地的乡人也总会心平气和地转过身去,好似在说:“没关系,睡吧,我明晚再来。”次日夜晚,在通往小村落的阡陌上早早的便活跃着几个黑点,果然,正是他一家。是的,乡人们总会为仅仅一次面对面的笑谈,一次无关痛痒的寒暄而热衷而折腾而不罢休,他们的手总能自然而然地彼此握紧,心总能平平淡淡地相互靠近。
  千百年来,人们会时时固执地承传家乡历来的衣钵,或迈着沾满水露春色的脚,或持着濡满霜色寒意的脸,用最原始的方式缔结友谊;习惯私隐与重复各自阡陌上那段土味十足却版本相仿的经久演绎,匆匆在灯火两端,用背后最虔诚的努力称兄道弟。以告慰世代的焦虑世代的心事,丰收又一辈子孙的喜悦又一辈子孙的乡情。
在那方古老而朝气的乡土上,一盏灯火便是一个兄弟,一盏灯火便是一个姐妹。他们穿过黑色相安在广袤的苍野里,一代一代守望,一代一代对话,从未疲惫。
(选自中国作家网,有删改)
7.下面对于文章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4分)
A.“灯火,是一个个村落最为亮堂的眼睛”,不难看出,在作者心目中,灯火的存在让一个个村落变得灵动而富有生气。
B.深夜狗吠,村落熄灭的灯火再次燃起,一家唤起另一家,最终万家灯火穿过黑色热烈地奔向远方,说明了村民们警惕性都很高。
C. 在灯火的诱惑下,男人、女人、孩子与狗由于夜访而发生的一幕让人莞尔。在灯火与月辉的映衬下,这个质朴而又美感十足的画面令人神驰。
D. 村落夜晚生活单调乏味,乡民们在夜晚串门只是为了打发时间,排遣无聊。这时,灯火犹如信号,向客人表示着欢迎。
E.灯火亮在村落,亮在村民眼里和心中,亮在乡情弥漫的东方那方古老而朝气的土地上,亮在历史长河中。它展示着温情,告慰着一代又一代的世人。
8.作者以饱含深情的笔墨诠释了“灯火”的多重意义,请结合全文加以概括。(4分)
9.文章写灯火,但作者却花了大量篇幅写乡民夜晚串门的场景,对此你如何理解?(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周沆,字子真,青州益都人。第进士,知渤海县。岁满,县人请留,既报可,而以亲老求监州税。通判凤翔,初置转运判官。沆使江西,求葬亲,改知沂州。历开封府推官。
  湖南蛮唐、盘二族寇暴,杀居民,官军数不利,以沆为转运使。沆言:“蛮骤胜方骄,未易斗力,宜须秋冬进兵。且其地险气毒,人骁悍,善用鋋盾,北军不能确。请选邕、宜、融三州卒三千人习知山川技艺者,径捣其巢,布余兵络山足,出则猎取之。俟其势穷力屈,乃可顺抚。”朝廷用其策,二族皆降。加直史馆、知潭州。他道兵来戍者,率两期乃代,多死瘴疠,沆请以期为断,戍人便之。
  徙河东转运使。民盗铸铁钱,法不能禁,沆高估钱价,铸者以无利,自息。入为度支副使。
  侬智高乱定,仁宗命安抚广西,谕之曰:“岭外地恶,非贼所至处,毋庸行。”对曰:“君命,仁也;然远民罹涂炭,当布宣天子德泽。”遂往,遍行郡邑。民避寇弃业,吏用常法,满半岁则听人革佃。沆曰:“是岂与凶年诡征役者同科?”奏申其期。擢天章阁待制、陕西都转运使,改河北。
  李仲昌建六塔河之议,以为费省而功倍。诏沆行视,沆言:“近计塞商胡本度五百八十万工用薪刍千六百万今才用功一万薪刍三百万均一河也而功力不相侔如是盖仲昌先为小计以来兴役尔。况所规新渠,视河广不能五之一,安能容受?此役若成,河必泛溢,齐、博、滨、棣之民其鱼矣。”既而从初议,河塞复决,如沆言。
进枢密直学士、知成德军。俗方弃亲事佛。沆阅按,斥数千人还其家。以户部侍郎致仕,卒,年六十九。
(选自《宋史•卷三百三十一•列传第九十》)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近计塞商胡/本度五百八十万工/用薪刍千六百万/今才用功一万/薪刍三百万/均一河也/而功力不相侔如是/盖仲昌先为小计/以来兴役尔/
B.近计塞商胡/本度五百八十万工/用薪刍千六百万/今才用功一万薪/刍三百万/均一河也/而功力不相侔如是/盖仲昌先为小计/以来兴役尔/
C.近计塞商胡/本度五百八十万工/用薪刍千六百万/今才用功一万/薪刍三百万/均一河也而功力不相侔/如是/盖仲昌先为小计/以来兴役尔/


展开余下试题 D.近计塞商胡/本度五百八十万工/用薪刍千六百万/今才用功一万/薪刍三百万/均一河也/而功力不相侔/如是/盖仲昌先为小计以来兴役尔/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进士,指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
B.加,加封。即在原来的官衔上增加荣衔,一般可享受一世特权。
C.仁宗,是宋朝第四位皇帝赵祯的年号,指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
D.致仕,亦作“致事”,指交还官职,即退休。一般致仕年龄为七十岁,有疾患则提前。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湖南蛮唐、盘二族抢掠暴乱,朝廷采用周沆的策略,选派熟悉当地山川地形且有武艺
的兵士直接进攻他们的巢穴,部署其他兵士在山脚猎取他们,最终使得二族投降。
B.周沆任河东转运使时,民间偷偷铸铁钱成风,法令不能禁止。周沆就采取经济措施,
高估铜铁价格,使铸铁者无利可图,自然平息。
C.周沆受命安抚广西时,行遍广西各州县,了解到百姓为逃避寇难抛弃家业满半年,官
方就许别人代为租佃其田亩,就奏请放宽限期。
D.对李仲昌开凿六塔河的建议,周沆认为这样开凿的新渠过于窄小,容不下河水,反会
引起黄河泛滥。朝廷采用了周沆的意见,使各州免于被淹。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他道兵来戍者,率两期乃代,多死瘴疠,沆请以期为断,戍人便之。(6分)
(2)君命,仁也;然远民罹涂炭,当布宣天子德泽。(4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题。
淡黄柳
姜夔
  客居合肥①南城赤阑桥之西,巷陌凄凉,与江左②异,唯柳色夹道,依依可怜。因度此阕,以纾客怀。
  空城晓角,吹入垂杨陌。马上单衣寒恻恻。看尽鹅黄嫩绿,都是江南旧相识。 正岑寂,明朝又寒食。强携酒,小桥③宅。怕梨花落尽成秋色。燕燕飞来,问春何在?唯有池塘自碧。
[注]①宋光宗赵淳绍熙二年(1191年),姜夔寄居江淮一带的合肥。金人入侵,由于南宋小朝廷偏安江南一隅,江淮一带在当时已成边区。②江左:泛指江南。③小桥:后汉乔玄次女为小桥,此或借之谓姜夔在合肥的情人。
14.下列关于诗歌内容的理解分析,正确的两项是(5分)
A.“晓角”的声音因“空城”而异常突出,词的首二句与《扬州慢》“清角吹寒,都在空城”意境相近,传达的都是客中凄凉、感世伤时的意味。
B.词的上片绘景写人,以一个“空”字,写出了荒凉寂静、萧条冷落的空城氛围,又表现了词人内心飘零无依、空落寂寥的情怀。
C.“寒恻恻”写的是一种体肤之感,这种感觉既来源于衣单不耐春寒的现实状况,更多地来自于“空城晓角”的心理感受。
D.词的结句“池塘自碧”,以景语代答“春何在”,将上文“梨花落尽”的意念化作了一幅具体的图画,更暗含指责池水无情、占尽春色之意。
E.刘禹锡曾写“自古逢秋悲寂寥”, 姜夔却写“怕梨花落尽成秋色”,一个“怕”字写出了词人内心由“都是江南旧相识”所引发的感时伤春之情。
15.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一书中谈到词“有有我之境”,即“以我观物,故物我皆著我之色彩”。请结合全词分析姜夔此词的“有我之境”。(5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
(1)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岑参用“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来表现塞外胡天八月大雪纷飞,一夜之间好像树上开满了洁白的梨花的景象。
(2)李白在《蜀道难》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来摹写蜀道山势高危和人们行走的艰难无奈情态。
(3)韩愈在《师说》篇首即给“师者”的职能作用作出明确界定的一句是 ,它至今仍为人乐道认可。
第Ⅱ卷 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3分)
①嫉妒心强的人对任何人的成就都不赞一词,甚至还会讥讽嘲笑,泼成功者一身冷水。
②新东风标致3008与福特翼虎虽然在动力上不分伯仲,但新3008在配置上以安全、舒适、科技的全方面优势精准地诠释出了高性能欧系都市SUV的魅力所在,展现了不俗的潜力。
③人生能有几回搏?选择了高考,我们“高三党”就选择了拼搏。切莫辜负了豆蔻年华啊!
④“2016中国环保上市公司峰会暨肇庆金秋经贸洽谈会”拉开帷幕,数以千计的客商趋之若鹜,聚集肇庆新区商务中心共襄盛举。
⑤合上《红楼梦》,眼前尽是一个个玲珑剔透的女孩儿,一曲曲心生叹息的人世情。
⑥他的文章没有鲜明的论断,架构也乏善可陈,难登大雅之堂。
A.①②④ B. ①③⑤ C.②⑤⑥ D.③④⑥
18.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任何一位人民教师,心中都应时常追问自己“为何而教”,无时无刻都要不忘初心,把当好学生“引路人”作为职业追求。
B.尽管罗尔以及某金融公司的做法欠妥,但我们在表达不满甚至愤怒的同时,也要试着去理解一个重病患者家庭的痛苦和非常选择,共同祝愿罗一笑病情好转,健康成长。
C.韩国国会以压倒性票数表决通过对总统朴槿惠的弹劾动议案,其总统职权即刻转由总理黄教安暂代,可能成为第一位提前下台的民选总统。
D.经过云南省军区扫雷指挥部扫雷二队官兵8个多月的奋战下,红河州边境一线遗留的18块雷场被成功清除雷障,4.436平方公里“死亡地带”完成向“和平之地”的蜕变。
19.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毫无疑问,充满了缺点①一件坏事,②充满了缺点而又不肯承认缺点,③一件更大的坏事;④它在缺点之上又增加了一项故意制造幻觉的缺点。一个人⑤能正视缺点,然后改正它,⑥就会拥有 “知错能改”的优点了。
①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A 则是 但是 乃是 于是 如果 那么
B 乃是 并且 则是 因为 / 也许
C 则是 并且 乃是 于是 / 也许
D 乃是 但是 则是 因为 如果 那么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
密。每处不超过18个字。( 5 分)
“巴山夜雨涨秋池”是李商隐诗作《夜雨寄北》中的名句,它生动形象地反映出四川巴山夜雨多的气候特色。① ?最重要的原因便是西南山地潮湿多云。夜间,密云蔽空,云层和地面之间,进行着多次的吸收、辐射、再吸收、再辐射的热量交换过程,因此云层对地面有保暖作用,也使得夜间云层下部的温度不至于降得过低;夜间,在云层的上部,由于云体本身的辐射散热作用,② 。这样,在云层的上部和下部之间便形成了温差,大气层结构趋向不稳定,偏暖湿的空气上升形成降雨。另一原因是西南山地多准静止锋。在准静止锋滞留期间,锋面降水出现在夜间和清晨的次数占相当大的比重,③ 。
21.
标签: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相关:关于“广东省肇庆”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466]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