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高考模拟卷

阅读:765  2017-01-11
标签: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765]
湖北省沙市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七次双周练语文试题
2016—2017学年上学期2014级
第七次双周练•语文试卷
命题人: 审题人:
第Ⅰ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 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风与水二者确实妙不可言,《易经•说卦》释义为“挠万物者,莫疾乎风……润万物者莫润乎水”。从字面上理解,“风”是从天而行、流动着的空气,“水”是顺大地而走、大地的血脉、万物生长的依靠。有风、有水的地方就有生命和生气,万物就能生长,人群就能生活。从某种意义上说,对风与水的考察乃是对天地之考察。
古代中国还有一个重要思想,渗透到中国社会的每一个阶层,成为后来风水学的指导方针,这便是汉代董仲舒的天人合一说。董仲舒认为,人是上天派生的,天生万物是为人,故天人属同一类。天是人的曾祖父,人的形体是化天数而成的,天和人类社会具有密切关系。天人视为同一体,不仅有物质、自然上的相连,同时还有精神上的相通,这个理论对风水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风水的最终目的,正在于通过宅地的处理,达到天人感应和天人合一,使人的生活顺乎天意,从而生活在和谐美满的环境中。
中国风水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由于认识偏重之差,追及唐宋,遂分为两大流派:一是专主山形地势,以龙穴、砂水相配来定吉凶祸福,故称形势派,亦称峦头派;一是专主理气星卦,以八卦五行来定生克吉凶,故称方位派,亦称理气派。古代风水通常包括阳宅风水和阴宅风水两个方面,人活着要住房,叫做阳宅,人死了要落葬,叫做阴宅。郭璞定义为“观人宅”仅涉及一面,无疑失之偏颇。古人认为墓地周围的山川、风向、水流的形态,能给葬者一家招来祸福。其实,峦头派就是把自然环境要素归纳为龙、穴、砂、水四大类,根据这四大类本身的条件及其相互间的关系决定宅地建筑基址及朝向的布置,其要求是:龙要真、砂要秀、穴要的、水要抱、向要吉。这是风水家到野外察看地形时肉眼可见的吉凶,以形观风水,悟形中寓理,它追求的是一种能在生理上和心理上都能得到满足的地形条件,表现 了古人对于美的追求、吉的渴望。
这就是说,住宅必须背靠山陵,左右各有山冈环抱,或者左是河流,右是道路,而前面必须是月牙形的池塘,或者是弯曲的河流。如果推而广之,就城市、村镇的环境选择而言,则视野要更加开阔,左右环视,远瞻遥观,把局部小环境放入大环境更丰富的景物层面去考察,便可知道小环境受到外界制约和影响,诸如水源、气候、物产、地质等。通常老百姓讲的阳宅最佳格局“背山、面水、朝阳”,即“前要照,后要靠”,就是峦头派的通俗说法。中国汉民族的风水观念,大都以这种“相形取胜”风水原则为重要依据的。
人是属于自然的,有史以来,诸多领域的哲人和学者都以“天人合一”为最高境界,中国的建筑理论概不例外,应天时,取地利,相形取胜是建筑选址追求的完美目标。中国古代从早期居所、城市、村庄甚至陵墓的选址,无不体现了风水这一理论。
(摘编自2016年8月20日《文化月刊》)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有关“风水”说,确实妙不可言,而且历史悠久,早在商周时代就有有关“风水”理论的阐释,如《易经•说卦》释义为“挠万物者,莫疾乎风……润万物者莫润乎水”。
B.董仲舒认为,人是上天派生的,天生万物是为人,故天人属于同一类。这便是古代中国的一个重要思想,渗透到了中国社会的每一个阶层,也成为了后来风水学的指导方针。


浏览完整试题C.峦头派从“龙、砂、穴、水、向”等方面观风水,表现了古人对美的追求、吉的渴望。这是峦头派到野外察看地形时肉眼可见的吉凶依据,它追求的是一种生理和心理的满足。
D.中国的建筑理论取“天人合一”为境界,应天时,取地利,相形取胜是建筑选址追求的完美,目标。作者认为,人是属于自然的,诸多领域的哲人和学者都以“天人合一”为最高境界。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由于认识偏重之差,中国风水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唐宋分为两大流派:一是专主山形地势,亦称峦头派;一是专主理气星卦,以八卦五行来定生克吉凶,亦称理气派。
B.所谓“风水术”,我们可以这样理解:“风”是从天而行、流动着的空气,“水”是顺大地而走、大地的血脉、万物生长的依靠。“术”就是风水先生对风与水的观察和研究。
C.峦头派要求:龙要真、砂要秀、穴要的、水要抱、向要吉。就是把自然环境要素归纳为龙、穴、砂、水四大类,再根据这四大类本身条件及其相互关系决定宅地建筑基址和朝向的布置。
D.城市、村镇环境的选择,视野要开阔,左右环视,远瞻遥观,由此可知小环境受到外界制约和影响,诸如水源、气候、地质等。这可以说,现代建筑也常受到峦头派的影响。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天人合一”的理论对风水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风水的最终目的可以看出,它是通过宅地的处理,达到天人感应,使人的生活顺乎天意,从而生活在和谐美满的环境中。
B.郭璞认为“观人宅”就是“风水”,其实只涉及了一面。人活着要住房,叫做阳宅;人死了要落葬,叫做阴宅。古代风水通常包括阳宅风水和阴宅风水这两个方面。
C.老百姓把天人视为同一体,例如阳宅最佳格局就是“背山、面水、朝阳”,即“前要照,后要靠”,所以中国汉民族的风水观念,大都就以这种“相形取胜”风水原则为重要依据。
D.天和人类社会具有密切关系,两者不仅有物质、自然上的相连,同时还有精神上的相通,中国古代从早期居所、城市、村庄甚至陵墓的选址,无不体现了风水这一理论。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两弹一星”元勋彭桓武
在清华大学,彭桓武受教于吴有训、周培源等教授。从小就热衷思考难题、攻克难题的彭桓武,这时已经能独立地提出一些有创意的问题,并能够结合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多途径思考问题,分析比较,选择最有希望的一条途径解决问题。
1935年夏,彭桓武大学毕业后,考上了周培源先生的研究生,继续研究广义相对论。1938年春,以优异成绩考取剑桥大学理论物理专业研究生。可就在马上要启程去香港,从香港乘远洋客轮西去英国前,周培源教授对彭桓武说:“你去爱丁堡大学吧,那里有马克思•玻恩。”
马克思•玻恩是世界著名物理学家,是量子力学理论的奠基人之一。他培养的学生中,有后来成为现代量子力学创始人之一并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海森堡、被誉为“原子反应堆之父”的意大利物理学家费米和美国的“原子弹之父”奥本海默。
彭桓武在玻恩门下学习时,正是德国飞机轰炸爱丁堡的时候,但他依然故我、超然世外地沉浸在他的王国里。尽管广播报纸每天都播发关于欧洲战场及后来英伦三岛的战况,但他在踏进图书馆,或实验室,或教室的那一刹那,外面世界的恐怖和疯狂仿佛完全与他隔绝。
1945年,彭桓武与玻恩合作以关于场的量子力学与统计力学的一系列探索性工作,共获爱丁堡皇家学会的麦克杜格尔——布里斯班奖。
1961年4月初,钱三强来找彭桓武:“桓武,有重要事通知你,中央决定派最好的科学家加强尖端项目的攻关,中央决定调你去核武器研究所顶替苏联专家的工作。有什么困难吗?”
彭桓武从钱三强眼里看到的是信任和希望。他说:“没有。”钱三强又说:“这些年,你本可以在你熟悉的领域里有所建树,可是……”彭桓武理解这位挚友,但此时国家更需要他。他打断钱三强的话,说:“三强,总得有人来干这项工作,国家需要我,我去。”
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罗布泊里的观察所一片欢腾。望着光芒四射、腾空而起的蘑菇云,彭桓武眼底酸涩,突然想哭。
不久,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成立,彭桓武以学术带头人的领导魄力召集精英团队,成为我国近代物理研究的拓荒者。就在第一颗原子弹爆炸两年零八个月后,中国成功地爆炸了第一颗氢弹。
1984年,国家颁布荣获国家自然科学奖项目和名单,彭桓武领导和参加的核武器理论设计荣登榜首——荣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当核武器研究院有关领导给彭桓武送奖章时,他却坚决不受。彭桓武说:“这是集体的功勋,不应由我一个人独享。”
彭桓武,这位不求闻达的著名科学家在我国军事科学史上占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他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生追求和自然超俗的秉性。
彭桓武的非凡,一方面表现在自然科学上的博大精深和学贯古今,另一方面表现在社会科学上的懵懂浅陋和迂阔笨拙。他是先学会做算数题,后学会说话的,但小学时上手工课,却常挨老师的板子。父母对他重复最多的评语是“不懂政治,不会办事”。直到晚年,遇到有人说他是“不问政治的科学家”,他也不解释。彭桓武的非凡还表现在他一方面记性好,一方面忘性大。讲原子弹理论,他常在小黑板上推导出一长串公式,手中的粉笔从不打绊,直至80岁时,物理学上那些繁杂得吓人的公式,他还能毫厘不差地背诵出来。但日常生活中他却忘性大。有人问他钱伟长戴不戴眼镜?与钱伟长同一小组试验达四年之久的他,竟回答不上来。
彭桓武的博学多才是与他勤奋读书、埋头研究分不开的。57岁那年,他还在学习拓扑学。拓扑学令许多数学家都望而生畏,而他却不耻下问,多次向比他年轻的数学家周毓麟请教。
他看不懂文学作品,看不懂电视剧,除了“文革”时期政治学习看过《红灯记》等几部样板戏外,也从不进电影院看电影,但是他的旧体诗感物抒怀,吟风弄月,文辞瑰丽,气势奔放。
1999年,共和国50周年华诞前夕,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在人民大会堂隆重表彰为研制“两弹一星”做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专家。作为核科学家,彭桓武榜上有名。在激越的音乐声中,彭桓武走上主席台,接过“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展开余下试题 爱国志士、两弹元勋、科学大师、学界楷模——彭桓武先生的治学精神、为人之道和学术思想为科技界、学术界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摘编自《名人传记》2016年8月刊)
相关链接
①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成立,彭 桓武担任副所长,组织一批年轻人进行了艰苦的调研,逐步开展起原子核物理和粒子理论的研究,填补了我国核理论的空白,并培养出黄祖洽、邓稼先、于敏、周光召等年轻一代。(孙华《彭桓武院士》)
②他常称“忙”而谢绝会客,甚至拜访者到了门口,他也拒不开门。这些年有许多慕名而至的人或“拜师求教”,或“一睹英姿”,有的被他用身体挡在门外。但是,他却常蹲路边看别人下棋,一看就是半天。生活上节俭,对自己吃穿住行处处低标准的他,在得到“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成就奖”巨额奖金后,首先想到的是那些在原子弹、氢弹事业中做出过贡献,而他觉得可以纪念的人们。在得到“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成就奖”巨额奖金后,首先想到的是那些在原子弹、氢弹事业中作出过贡献,而他觉得可以纪念的人们。1996年11月,他以他独有的方式颁发了他自己设立的第一届纪念赠款:他悄悄把三万元赠给了当年的一位科学工作者,纪念他当年的几次学术报告……后来,他又颁发了第二届、第三届……(李风清《真学者凤凰涅》)
4.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章介绍了彭桓武在清华大学学习情况,他当时已经能独立地提出一些有创意的问题,并能够结合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多途径思考问题,这为他后来出国留学奠定了基础。
B.作者不仅介绍了马克思•玻恩的成就,还写到他培养了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海森堡、“原子反应堆之父”的费米和“原子弹之父”的奥本海默,意在说明“名师出高徒”。
C.彭桓武在留学时遭遇德国飞机轰炸,英国陷入恐怖和疯狂之中,但他依然故我、超然世外地沉浸在他的研究王国里,这充分表现了他执着、勤奋的可贵品质。
D.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成立,彭桓武担任副所长,成为我国近代物理研究的拓荒者,同时,他还填补了我国核理论空白,并培养了年轻一代,体现了思想和科研境界。
5.彭桓武为什么能够填补两弹理论的空白?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4分)
6.作者认为彭桓武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生追求和自然超俗的秉性,你赞同吗?请结合材料谈谈自己的看法。(5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此一时,彼一时
凌鼎年
下班的时间快到了,“轰!”一声响,洞口被堵住了。塌方发生得很突然,就那么几秒钟,阿胡子班长、大马、阿三头、阿温他们四个被堵在了采煤工作面。世界仿佛与他们隔绝了,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上帝仅仅给了他们那可怜的十几个平方米的空间。吃的,没有;喝的,没有;空气,也越来越稀薄。
大马像绝望中的云豹,用铁铲发疯般挖着塌落下来的石块与煤屑。
“停下!快躺下,都给我躺下!谁再乱动乱嚷,再动,我揍扁他的脑壳!”阿胡子班长一声断喝,大家乖乖地躺在了煤屑堆上。
四人中,阿胡子班长年龄最大,井下工龄最长,自然经验也最足。此时此境,不听他的听谁的。阿胡子班长要大家尽量少消耗体力,等待救援。四条汉子横七竖八躺着,谁也不出声。矿灯已被阿胡子下令关了,里面一片漆黑。除了彼此能听到别人的呼吸声、叹息声与辗转反侧声外,一切的声响都与世隔绝了。这简直是个让人发疯的空间。只听阿三头带着哭腔说:“没戏唱了。八是发,四是死。咱四个,等死吧。”
空气,越来越稀薄。死神似乎在逼近,至少感觉上是这样。阿胡子意识到如果这样下去,即使不饿死渴死,也会先精神崩溃,憋出毛病来。他故作满不在乎地说道:“咱几个愁个屁,上面那些当官的才真急真愁哩。放心,只当在此面壁修炼几日,早晚会救我们出去的。来,说说心里话,假如大难不死,活着出去后最想干的事儿是什么?”
这话题把沉闷压抑的空气撕开了个口子。大马来了劲,他说:“矿灯房的阿菊,真太他妈的有女人味,胖乎乎的,叫什么来着,性感,对,性感。凭什么办公室的‘眼镜’搂着她跳舞。我要向‘眼镜’挑战,追不到阿菊我他妈的不姓马!”大马好似忘了是堵在井下,情绪高高的,想入非非,享受着精神上的胜利。
阿三头为了结婚风光排场,从牙缝里抠了又抠,省了又省,馋得他一想起吃就口水直流,他咂咂嘴说:“早知小命玩完存什么屁钱。我要是留着这吃饭的嘴巴出去,非把银行的钱全提出来不可,吃遍大饭店大宾馆,粤菜、川菜、湘菜、苏菜,统统尝个鲜,吃个遍。再美美地吃它几顿西餐,什么肯德基、汉堡包、热狗冷狗的,外国佬吃的洋菜洋点也品品味,咱当回美食家。钱,钱算什么?结婚搞虚排场有什么意思,哪有吃实惠……”
空气,越来越稀薄。阿胡子听着听着突然冒出这样一句话:“早知这样,吵什么吵。想想真傻,兄弟俩为几间破房子闹到打官司,真犯不着,生不带来,死不带去,争到了又怎么样呢。”阿胡子满嘴是很后悔的口气。
常言道“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没想到冷锅里爆出个热栗子。一向温吞水般的阿温说出了石破天惊的话。“忍忍忍,忍到阎王殿啦。结婚以来忍到现在,她一直欺负我,没过上一天舒心日子。要是这回死里逃生,上井第一件事:离婚!反正死都死过一回了,还顾那面子干啥。佛争一炷香,人争一口气,我也是男子汉大丈夫嘛。”阿温是出名的“气管炎”(妻管严),在矿工中像他这样怕老婆的几乎找不出第二个。
空气,越来越稀薄 。这样七扯八扯,谁也没想到身处险境的他们会说出一番轰轰烈烈的心里话来,竟忘了时间的消逝,直到声音渐渐低了下去,低了下去。
当阿胡子班长他们四人先后醒来时,发现已躺在了矿区医院病床上。不久,四人康复出院。一切又都恢复了老样子——大马还是原来的大马,阿三头依旧早先那个样,阿温呢仍是先前那副“气管炎”相。没有人再提起井下的那些话,仿佛彼此都忘了一般。
空气清新,阳光灿烂。阿胡子班长悄悄地没声儿地去法院撤了诉。
(选自《微型小说》2016年8月版,有删改)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 )
A.小说开头不仅交代了故事起因、时间、地点和人物,还渲染了紧张氛围,突出了阿胡子班长、大马等四人身 处险境和恶劣的生存状态,并为下文情节发展做了必要铺垫。
B.阿胡子班长年龄大,工龄长,经验足,大家都听他的。在危难中,他镇定自若。虽知获救可能性不大,但仍带领大家保存体力,关闭矿灯,终于等来了成功救援。
C.小说中写到“这简直是个让人发疯的空间”,这是塌方后恶劣环境的真实写照,也是四人谈心里话的背景,巧妙地将人之将死的感受跟思想的变化连接起来,深化了主题。
D.在阿胡子班长等四人“说心里话”场景中,小说采用了大量对话和环境描写。大马想追阿菊、阿三头想当回美食家、阿温想离婚,但他们获救后,又都恢复了原样。
E.综合全文来看,小说叙述的故事十分简短,情节也不曲折,阿胡子班长、大马、阿三头、阿温等四人都是平凡而普通的矿工,性格圆滑而复杂,但故事意味深长,耐人寻味。
8.小说中反复写道“空气,越来越稀薄”,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试简要分析。(4分)
9.小说结尾处写到:“阿胡子班长悄悄地没声儿地去法院撤了诉”,刻画了阿胡班长怎样的形象?揭示了小说怎样的主题?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5分)


展开余下试题二、古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王溥字齐物,并州祁人。汉乾祐中举进士甲科,为秘书郎。时李宗贞据河中,赵思绾反京兆,王景崇反凤翔,周祖将兵讨之,辟溥为从事。河中平,得贼中文书,多朝贵及藩相交结语。周祖籍其名,将按之,溥谏曰:“魑魅之形,伺夜而出,日月既照,氛沴①自消。愿一切焚之,以安反侧。”周祖从之。师还,迁太常丞。从周祖镇邺。广顺三年,加户部侍郎,改端明殿学士。周祖疾革召学士草制以溥为中书侍郎宣制毕周祖曰吾无忧矣即日崩
世宗将亲征泽、潞,冯道力谏止,溥独赞成之。凯还,加兼礼部尚书,监修国史。世宗尝从容问溥曰:“汉相李崧以蜡书与契丹,犹有记其词者,信有之耶?”溥曰:“崧为大臣,设有此谋,肯轻示外人?盖苏逢吉诬之耳。”世宗始悟,诏赠其官。世宗将讨秦、凤,求帅于溥,溥荐向拱。事平,世宗因宴酌酒赐溥曰:“为吾择帅成边功者,卿也。”从平寿春,制加阶爵。显德四年,丁外艰②。起复,表四上,乞终丧。世宗大怒,宰相范质奏解之,溥惧入谢。
溥勤而好学,手不释卷,尝集苏冕《会要》,补其阙漏,为百卷,曰《唐会要》。恭帝嗣位,加右仆射。是冬,表请修《世宗实录》,遂奏吏馆修撰、都官郎中、直史馆等,同加修纂,从之。
溥性宽厚,美风度,好汲引后进,其所荐至显位者甚众。宋初,进位司 空,罢参知枢密院。乾德二年,罢为太子太保。旧制,一品班于台省之后,太祖因见溥,谓左右曰:“溥旧相,当宠异之。”即令分台省班东西,遂为定制。五年,丁内艰。服阕,加太子太傅。开宝二年,迁太子太师。中谢③日,太祖顾左右曰:“溥十年作相:三迁一品,福履之盛,近世未见其比。”寻病卒,年六十一。辍朝二日,赠侍中,谥文献。
(节选自《宋史•王溥传》)
【注】①[氛沴]毒气。②[丁外艰]同“丁父忧”,旧指父丧或承重祖父之丧。 ③[中谢]臣僚受职、受赏后入朝谢恩。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周祖疾/革召学士草制/以溥为中书侍郎/宣制毕周祖/曰/吾无忧矣/即日崩/
B.周祖疾革/召学士草制以溥/为中书侍郎/宣制毕/周祖/曰/吾无忧矣/即日崩/
C.周祖疾/革召学士草制以溥/为中书侍郎/宣制毕/周祖曰/吾无忧/矣/即日崩/
D.周祖疾革/召学士草制/以溥为中书侍郎/宣制毕/周祖曰/吾无忧矣/即日崩/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迁,特指古代官职的晋升或调动,如“迁太常丞”,此指“升职”。
B.礼部,古代官署,六部之一,管理军事、科举考试及外交事务。
C.服阕,守丧期满除服。如《西厢记》:“如今服阕也,却序旧婚姻。”
D.谥,古代帝王或大官死后的追封,或评给的称号,如“谥号”等。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
A.王溥初入仕途,平叛劝谏有功。王溥考中进士甲科,任秘书郎。周祖带领军队讨伐李宗贞、赵思绾等反贼时,任命王溥为从事。平定河中后,周祖准备审问与叛贼有勾结的大臣,王溥谏阻,周祖采纳了他的意见。
B.王溥通晓事理,真诚辅君荐臣。世宗准备亲征,冯道谏阻,只有王溥赞成,结果军队凯旋还师。世宗曾问李崧送信给契丹是否可信,王溥说是诬蔑,世宗醒悟。王溥推荐向拱为帅,战事平息后,世宗宴上褒扬他。
C.王溥好学勤奋,曾经修书立说。王溥勤奋好学,手不释卷,曾经集合苏冕的《会要》,补上缺漏,编为百卷本《唐会要》。恭帝继承帝位,这一年里,王溥上表请求编写《世宗实录》,上奏多方共同修纂,诏令照办。
D.王溥提拔后进,备受拥戴敬重。王溥禀性宽厚,风度优美,喜欢提拔后进,被他推荐官位显达的人很多。按旧制,一品官班位在台省官之后,太祖因为看见王溥,就下令一品官班位在台省官之前,成为定制。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事平,世宗因宴酌酒赐溥曰:“为吾择帅成边功者,卿也。”从平寿春,制加阶爵。(5分)
译文:
(2)太祖顾左右曰:“溥十年作相,三迁一品,福履之盛,近世未见其比。”寻病卒,年六十一。
(5分)
译文: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14~15题。
己亥①岁二首•僖宗广明元年
曹 松
其一
泽国②江山入战图,生民何计乐樵苏③。
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
其二
传闻④一战百神愁,两岸强兵过未休。
谁道沧江总无事,近来长共血争流。
【注】①[己亥]为公元879年(乾符六年)的干支。 ②[泽国]泛指江南各地,因湖泽星
罗棋布,故称。 ③[樵苏]打柴为“樵”,割草为“苏”。 ④[传闻]一作“波间”。
1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 )
A.开篇轻描淡写,但字里行间却有斑斑血泪,让读者通过一幅“战图”,想象到兵荒马乱、血流成河的现实。
B.“生民”一句借人民流离失所、不堪其苦的现状反衬樵苏之乐,凸显乐观精神。
C.“凭君”一句针对镇海节度使高骈镇压黄巢起义军受封一事,极写心中的痛恨之情。
D.第二首以“百神愁”之语痛斥战争的罪恶,用“谁道沧江总无事”反讽战事的频繁。
E.两首诗风格迥异:其一只用意三分,委婉曲折;其二着力用笔,表达直白显豁。
15.请赏析诗(其一)的最后一句并归纳出其一和其二两首诗集中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
(1)刘禹锡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用“ , ”两句感叹自己屡遭贬谪、老病侵袭,以致无所作为,后来人们常用此阐发社会发展、新旧更替的哲理。
(2)庄子《逍遥游》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更加奋勉或沮丧的句子是“ , ”。
(3)在《蜀道难》中,李白用急流和瀑布冲击山崖,石块滚滚而下,山谷间响起巨大声响来写蜀道之险的名句是:“飞湍瀑流争喧豗,“ ”。
第Ⅱ卷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应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①《梦想改造家》节目组来到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为在这里保护野生动物的志愿者们建造能够遮风挡雨、抵抗高原恶劣气候的营地,让他们不再风餐露宿。
②最近新闻报道了一件事:年近花甲的河南人李中南,不远几千里,风尘仆仆来到桂林,目的是要找到15年前借给他300元钱的求秀真老人,把钱还给她。
③来自阿富汗的105岁的难民乌兹贝齐,带领一家17口跋山涉水,穿越沙漠、大海和森林逃至欧洲,梦想能过上没有战争、没有炸弹的幸福生活。
④在文化遗存相对丰富的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由于人们生活环境和条件的变迁,民族或区域文化特色消失加快,因此,加强文化遗产保护迫不及待。
⑤据美国媒体报道,优秀的青年企业
标签: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相关:关于“湖北省沙市”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765]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