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期末试卷

阅读:427  2017-01-21
标签:人教版 高一 必修二 期末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427]
甘肃省天水市第二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高一语文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第Ⅰ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中庸”辨义
彭国华
  “中庸”是儒家伦理学说的一个核心思想,但在现实生活中却常常被误解、误用,颇有辨析的必要。在有的人看来,所谓“中庸”,就是做人要圆融,善于“和稀泥”、当“老好人”,搞折衷主义、模棱两可;做事要平庸,不出头、不冒尖、守“本分”,满足于随大流、跟着走。但这种观点不仅违背了儒家关于“中庸”的原意,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误导了人们对儒家伦理学说的整体认识和评价。事实上,这种是非不明、善恶不分、庸碌无为的“老好人”、“本分人”并非儒家所尊崇的“中庸”之人,而是其所贬斥的“乡愿”,这种人格与品行也是儒家所极力反对的。孔子说:“乡原(愿),德之贼也。”
  将“中庸”理解为“乡愿”,除了少数人是刻意而为、混淆视听之外,大多数人是出于对“中”、“庸”二字的望文生义:将“中”理解为“走中间路线”,将“庸”理解为“平庸”。不过,这种理解并不符合儒家尤其是先秦儒家的本意。我们来看看相关文献中的解释。在《中庸》一书中,“中”与“和”是放在一起表述的,二者密切联系、不可分割,正所谓“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由此可以看出,“中”在这里是一个时间概念而非距离概念,是所谓“时中”,即在合适的时机做合适的事、表达合适的情感,而不是折中调和或不分场合地率性而为。对此,《中庸》进一步解释道:“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小人之中庸也,小人而无忌惮也。” 关于“庸”,汉代学者郑玄的注释是:“中庸者,以其记中和之为用也;庸,用也。”也就是说,儒家所谓“庸”,就是人伦日用;所谓“中庸”,就是在日常生活中运用“中和”的理念,追求言行在时机、氛围等方面的恰如其分,不失礼、不失态、不偏激。用俗话说,“中庸”则大致相当于 “看菜吃饭、量体裁衣”或“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中庸”或“中和”的理念还可以超越人伦的领域,运用到人与自然关系上:人们通过对自然界万物生长与四时变化规律的领悟和顺应,能够“赞天地之化育”,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这就是《中庸》中所说的“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儒家认为,在人伦日用中做到“中庸”,即行所当行、止所当止,是一个极高的境界,需要 “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风云变态中”——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运行规律、运行法则有深刻的体验和把握。这不是一般人能够达到的。在孔子看来,行“中庸之道”至少需要做到四点,即“毋意,毋必,毋固,毋我”,也就是破除种种思维定势和主观成见,通权达变、相时而动。为此,孔子在回答其弟子关于什么是“仁”、什么是“义”、什么是“礼”、什么是“孝”等基本伦理问题时,总是避免给出概念化、程式化的答案,而是根据不同弟子的气质禀赋和不同的言语情境,进行有针对性的说明和阐释。从教育学的角度说,这体现了孔子“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而从伦理学的视野观照,这就是他引导弟子追求“中庸”境界的具体实践。黑格尔曾因《论语》中缺乏概念和范畴的思辩而给予这部经典以至孔子本人相当消极的评价,其实,这恰恰体现了儒家伦理智慧的特色所在。


浏览完整试题  人们在特定的时空情境中生活,为人处世就需要“与时偕行”、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努力破除种种教条主义、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束缚,这样才能不断实现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跨越。这,可能就是儒家“中庸”思想带给我们的最大启示。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下列选项中对“中庸”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庸”是儒家伦理学说的核心思想,它要求将“中和”的理念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B.“中庸”就是追求日常言行在时机、氛围等方面的恰如其分,做到不失礼、不失态、不偏激。
C.“中庸”是人们做事要“走中间路线”,不出头、不冒尖、守“本分”,满足于随大溜、跟着走。
D.“中庸”是在人伦日用中行所当行、止所当止,是一个很难达到的极高境界。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中庸”是儒家伦理学说的一个核心思想,可以被应用于人伦领域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上。
B.人们对“中庸”的错误认识,从根本上误导了人们对儒家伦理学说的整体认识和评价。
C.所谓“中庸”,就是在日常生活中运用“中和”的理念,在合适的时机做合适的事、表达合适的情感。
D.人们通过领悟和顺应自然界万物生长与四时变化规律,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也是一种“中庸。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儒家认为,在人伦日用中做到“中庸”,需要对白然、社会和人生的运行规律、运行法则有深刻的体验和把握。
B.在孔子看米,行“中庸之道”至少需要做到“毋意,毋必,毋固,毋我,即破除种种思维定势和主观成见,通权达变、相时而动。
C.孔子在同答其弟子基本伦理问题时,总是根据不同弟子的气质禀赋和不同的言语情境,进行有针对性的说明和阐释。从伦理学的角度说,这体现了孔子“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
D.黑格尔没有体会到儒家伦理智慧的特色,曾因《论语》中缺乏概念和范畴的思辩而给予这部经典和孔子本人相当消极的评价。
二、古代诗文阅读(共44分)
(一)文言文阅读(共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4—7题。
王安石字介甫,抚州临川人。父益,都官员外郎。安石少好读书,一过目终身不忘。其属文动笔如飞,初若不经意,既成,见者皆服其精妙。友生曾巩携以示欧阳修,修为之延誉。擢进士上第,签书淮南判官。旧制,秩满许献文求试馆职,安石独否。再调知鄞县,起堤堰,决陂塘,为水陆之利;贷谷与民,出息以偿,俾新陈相易,邑人便之。通判舒州。文彦博为相,荐安石恬退,乞不次进用,以激奔竞之风。寻招馆职,不就。修荐为谏官,以祖母年高辞。修以其须禄养言于朝,用为群牧判官,请知常州。移提点江东刑狱,入为度支判官,时嘉祐三年也。
安石议论高奇,能以辩博济其说,果于自用,慨然有矫世变俗之志。于是上万言书,以为:“今天下之财力日以困穷,风俗日以衰坏,患在不知法度,不法先王之政故也。法先王之政者,法其意而已。法其意,则吾所改易更革,不至乎倾骇天下之耳目,嚣天下之口,而固已合先王之政矣。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收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自古治世,未尝以财不足为公患也,患在治财无其道尔。在位之人才既不足,而闾巷草野之间亦少可用之才,社稷之托,封疆之守,陛下其能久以天幸为常,而无一旦之忧乎?愿监苟者因循之弊,明诏大臣,为之以渐,期合于当世之变。臣之所称,流俗之所不讲,而议者以为迂阔而熟烂也。”后安石当国,其所注措,大抵皆祖此书。
安石性强忮,遇事无可否,自信所见,执意不回。至议变法,而在廷交执不可,安石傅经义,出己意,辩论辄数百言,众不能诎。甚者谓“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罢黜中外老成人几尽,多用门下儇慧少年。久之,以旱引去,洎复相,岁余罢,终神宗世不复召,凡八年。
(《宋史•王安石传》)
注释:①忮,zhì,刚愎、狠戾。
4.下列对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众不能诎 诎:通“屈”,是屈服。
B.乞不次进用 次:次序
C.其属文动笔如飞     属:写作
D.擢进士上第 擢:提拔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 法先王之政者,法其意而已 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
B. 臣之所称,流俗之所不讲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夕
C. 未尝以财不足为公患也 挟飞仙以遨游
D. 修以其须禄养言于朝 苏子与客泛游于赤壁之下
6.下列解说中,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王安石任地方官时就采用把官谷借贷给百姓、百姓秋后加息偿还等做法,积累了许多变法的经验,着体现了王安石务实的工作作风。
B.王安石曾上万言书,陈述变法的主张。他认为国家财力贫乏、世风日下的原因在于百姓不知法度,没有效法先王的法律制度。
C.做淮南判官期间,兴修水利,推陈出新。文彦博做宰相时,曾极力推荐王安石,希望皇帝破格进用,以激励世风。
D.朝廷曾屡次征召王安石,都被他以各种理由推脱了。士大夫都很遗憾未能与他相识。
7.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共6分,每题3分)
(1)其属文动笔如飞,初若不经意,既成,见者皆服其精妙。

(2)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

(二)古代诗歌阅读(共9分)
和盛集陶落叶⑴
钱谦益
秋老钟山万木稀,凋伤总属劫尘⑵飞。
不知玉露⑶凉风急,只道金陵王气非。
倚月素娥⑷徒有树,履霜⑸青女正无衣。
华林⑹惨淡如沙漠,万里寒空一雁归。
注释:⑴盛集陶——盛斯唐,字集陶,安徽桐城人,清初寓居南京,常以诗与林古度、钱谦益唱和。 清兵攻破南京后,钱谦益率先迎降,被授予重职后六月病归,后因被人告发反清而被捕,旋改狱外看管,时其友盛集陶等常到明故宫踏落叶作诗,此诗即和盛集陶诗所作。⑵劫尘——即劫灰,佛教中指烧毁一切的大火后所剩的灰烬。 ⑶玉露——白露。 ⑷素娥——即嫦娥。 ⑸履霜——踩着霜。《易经•坤卦》:“履霜坚冰至。”意谓踩霜即预示着严寒将至;青女——主霜雪的女神。 ⑹华林——曹魏时的皇家园林,此泛指美好的树林园苑。
8.首句“秋老钟山万木稀”那一个字用地好?为什么?(4分)


展开余下试题
9.此诗采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试作简要分析。(5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20分,每空1分)
(1)携来百侣曾游, 。
(2) ,大礼不辞小让。
(3)高渐离击柱,荆轲和而歌, 。
(4)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 。
(5)爱国诗人屈原在《离骚》中,表达自己坚持理想、九死不悔的两句是:
, 。
(6)苏轼在《赤壁赋》中侧面表现客吹洞箫的音乐效果的两句是:
, 。
(7)驾一叶之扁舟, 。
(8) ,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
(9)仰观宇宙之大, , ,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10)羁鸟恋旧林, 。
(11) ,枉用相存, ,心念旧恩。
(12) ,兰泽多芳草。
(13) ,以望复关。
(14)岂不日戒, 。
(15)《巴黎圣母院》的作者雨果是19世纪法国文学史上伟大的 。
(16)巴金的《家》、《春》、《秋》三部长篇小说合称为“ ”。
三、现代文阅读(共21分)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10—13题。
赢家
杨国峰
天空飘着雪,寒风霍霍地刮,天很冷。我专程爬上老鸹坡去做家访。
我要去的目的地是学生石头家。石头家住在老鸹坡,离学校15华里远,平时寄宿在学校。每到双休日,不管是天晴还是落雨,石头都要回家,回家了却又不按时返校。
老鸹坡四壁苍翠,一涯竹林。经村民指点,我在村子的南端山坡脚找到了石头的家。一栋破烂不堪的木屋里有一位五十开外的妇人在喂鸡,妇人见我到来,先是傻傻地发呆,后来就有点激动,嘴里唔唔哇哇说着什么。折腾了半天,才知那妇人竟是个哑巴。我心一沉,这就是石头那位身体不健全的母亲吗?
妇人总算明白了我的来意,就用手指了指对面的竹林,示意石头进竹林去了。
我终于发现了石头正在撅着屁股挖冬笋,看到我,怯怯地叫了一声老师,就停止了挖笋。
我火了,大声问他为什么不按时返校读书,却有闲心拱进竹林里挖冬笋?
一连串的诘问,把石头逼急了,他涨红着脸,嘴唇一阵痉挛,还是像往常一样哑着嘴不说话。我与石头僵持了一阵,石头一直回避我的诘问。末了,他终于说话了,说在这大雪天来老鸹坡走一趟不容易,还是到他家吃了饭再说。我生气地说你不说清楚我不吃饭,就陪着你挖笋,你挖多久我就陪多久。我索性蹲在地上,作出打持久战的姿态。我摸出一根烟点上,一摸兜却发现忘了带打火机。石头说他去家里给我找火,说着就想走。站住!你想借机开溜吗,你今天就是逃到天涯海角也要撵上你!我把香烟折断,捏在手心碾成一撮烟末,一甩手把烟末抛洒在雪地里。他急了,蹲在地上哭起来……
他说他怎么不想好好读书呢,他甚至还想过读高中,上大学,可是……父亲死,母亲病。虽然现在免了学费,他作为特困生伙食费学校也给免了一部分,但他买学习用品,理发、乘船、坐车常常掏不出一分钱,让他难熬又难堪。母亲治病需要钱,他只好利用双休日上山采倒勾藤、挖野生姜、冬笋,但是商贩杀价杀得厉害,需要嘴巴和时间磨才能卖个好价钱。石头慌着返校上课,他没时间也没耐心同商贩讨价还价,自然难卖高价。他无奈地向我透露,他不想再读书了,这样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成绩老挣扎在及格线上很丢人,给老师添了麻烦,没意思。
我怔住了,这是个苦命而倔强的孩子,老师一直在误解他,他需要有人帮他一把,可是谁来帮他呢?
我心中突然冒出一个离奇的念头,说,我和你定个君子协定好吗?冬笋你可以挖,但书也得读,只要你好好读书,你挖的冬笋我来收购,我开你最高价。
他陷入沉思,好久不说话……
以后石头挖到冬笋就送到我家里,我象征性地检查一下冬笋的质量,没有剔除个头小的挖烂了的冬笋,也没抖掉袋子里的泥沙,一股脑儿过秤。过秤后我立马把现金付给了他。他每次从我手中接过钱时,眼里总是漾着感激和困惑。
此后他再没旷课,成绩也一天天进步了。
四年以后,他成了一名大学生。
一天,石头给我寄来了一包玉兰片,玉兰片里面藏着一封信。信中言词恳切,浸漫着深情,让我感慨万千、唏嘘不止。
杨老师:我是寒冬里的一个冬笋,冬笋是孱弱的,它需要呵护。您是一缕春风,一帘春雨,让我这棵雪地里挣扎的笋芽长成一棵挺拔的修竹。我知道你收购我的冬笋赚不到一分钱,而且彻底赔本了,我心里一直不安,我迟早会报答您的……这是我和母亲亲手制作的一包玉兰片,这玉兰片寄托着我们母子的一片深情,您收下吧!
原来这个秘密早就被石头识破——我哪有时间做冬笋生意,我“收购”的冬笋一个也没有出售,除了自己吃了一部分其余的都烂掉了。但是我想大声地对石头说,如果说我收购冬笋赔了本的话,那么我赚取了一个濒临失学的孩子的心,基于此,我又是最大的赢家……
(选自《小小说大世界》2013年第3期,有删节)
10.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
A.小说着力描写天寒雪飘,远离城区,道路难行,木屋破烂不堪,以暗示石头退学的原因,有利于揭示小说的主题。
B.小说运用白描手法,叙述了“我”在寒冷的雪天到石头家中家访的故事,故事虽然简单,但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C.石头经常不能按时返校,利用课余时间挖冬笋以补贴家用,在“我”的帮助下,学习成绩有了明显进步。
D.小说描写石头妈妈的神态、动作等,揭示她家经济困难、生活拮据使石头产生退学的念头,巧妙地过渡到“我”收购冬笋的情节上来。
E. “我”收购石头家的冬笋,一方面是自己吃着方便,一方面是帮助石头克服暂时的困难,使他努力读书学习改变命运。
11.简要分析第一段的环境描写的作用。(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小石头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小说最后写,“我”是最大的赢家,有人认为石头才是最大的赢家,你的看法呢?谈谈具体理由。(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Ⅱ卷 表达题
四、语言文字运用(共16分)
14.下列各项中字音、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举酒属(shǔ)客 逻缉 义愤填赝 无物以相(xiāng)
B.修禊(qì)事也 戮破 磬竹难书 咎(jiū)其欲出者
C.坚忍(rěn)不拔 赎罪 放荡冶游 不可估量(liáng)
D.济济(jì)一堂 歧视 不言而谕 怙恶不悛(qūn)
15.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因为权力腐败在高压态势下呈现出了花样翻新的局面,所以在这场斗争中绝对没有终南捷径可走。
B.钱钟书先生学识渊博,学贯中西,所以才能见仁见智,写出学术价值极高的《谈艺录》。
C.龙川岛像一张舒展的荷叶漂浮在浩如烟海的千岛湖上,岛上又有三十多个小湖,湖水明净,映着日光,犹如闪烁在荷叶上的水珠。
D.当下建筑超标之风盛行,一幢幢豪华办公楼拔地而起,其中首屈一指的当属央视大楼。
1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
A.本着以“记凡人成就,为百姓立传”为宗旨,国内首个生命教育平台“人生成就网”在上海正式上线开通。


展开余下试题B.在学术上,蔡元培曾有过伦理学等方面的论述,但远远比不上他在教育事业上的成就:他将北大办成了第一所中国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大学。
C.目前,欧美等发达国家正大力推进以高能效、低排放为核心的低碳革命,着力发展低碳技术,并对能源、产业、技术、贸易等方面的政策进行重大调整。
D.“两会”代表们期盼国家医药管理局尽快制定措施,尽量降低药品的价格和流通环节。让老百姓看得起病,更好地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的问题。
17.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中国结”的全称是“中国传统装饰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因此绳结也是中国古典服饰的重要组成部分。
①人们很早就开始用绳结来装饰器物,为绳结注入了美学内涵
②当时的绳结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必备用具
③“中国结”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
④它是中华民族特有的一种手工编制工艺品,具有悠久的历史
⑤此外,绳结还应用在人们的衣着,佩饰上
⑥同时也具有记载历史的重要功用,因而在人们的心目中很神圣
A.③②④⑥⑤①   B.④①③②⑤⑥
C.④③②⑥①⑤ D.③①②⑤⑥④
18.仿照示例,运用古诗词名句,再写两句话。(4分)
示例:结识古仁人,我赞赏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抱负。
仿写:结识古仁人,
结识古仁人,
五、作文(60分)
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作文。
法国百里郊区有一个名叫“黑暗滋味”的餐馆,其特殊之处就是它的里面没有灯光照明,且侍者都是盲人。当记者采访老板为什么开办这间餐馆时,老板意味深长地说:“只有品尝黑暗,才能真正感受阳光的珍贵。”
请以“品尝黑暗”为话题,写一篇作文,可讲述你自己或身边的故事,抒发你的真情实感,也可阐明你的思想观点。
要求:①立意自定,角度自选,标题自拟;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
高一语文答题卡
得分______________

题号 1 2 3 4 5 6 10 14 15 16 17
答案
7.(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名篇名句默写: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文
高一语文参考答案
1、B 2、B 3、C 4、B 5、B 6、C 10、BC 14、C 15、A 16、C 17、C
一、现代文阅读(9分)
1、B[A项“中庸”是儒家伦理学中的一个核心思想;C项这句话在第一段开头就有表述,但这是儒家所极力反对的;D项应是“不是一般人很难达到的极高境界”。
2、B(B原文是“在一定程度上误导了人们对儒家伦理学说的整体认识和评价”)
3、C(C原文是从教育学的角度来说的)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15分)
标签:人教版 高一 必修二 期末试卷
相关:关于“甘肃省天水”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427]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