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期末试卷
阅读:904 2017-02-08
标签:
人教版
高一
必修二
期末试卷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904]
河南省焦作市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统考语文试题
第Ⅰ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暮春时节,惠风和畅,清声玄泉,绿水碧天。大自然给人们许多启示。王羲之想到的是孔子,是孔子和他的帝子曾点、公西华、子路和冉有讨论理想追求、治国治世时的情景。孔老夫子欣赏曾点所描绘的和平与恬静的图画:“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论语•先进》)王羲之所谓“咏彼舞雩,异世同流。”正是与孔子的隔世关照和回应。经历世态变幻,遭遇战乱与政治动荡的王羲之,其思想是非常复杂和矛盾的。他渴望见到曾点描绘的盛世图景,但此时已是暮年,老之将至,令人悲怆。对于“死生”的理解与觉悟,不觉就有了“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的历史沉重感。在宇宙间,自己在追问的同时,也必将被后人追问。而庄子的“等生死、齐万物”竟又是那样的“虚诞”和“妄作”。生命的有限,实在是令人无可奈何的事。一个一直崇尚道家“清静自然”思想的艺术家,最终扬弃了老庄的“生死”观,站在生命意识的巅峰上回应千年的圣贤。这已经不是一个狭仄的关怀,而是对历史、哲学和社会人生的广泛的思考和关怀。
(摘编自刘长焕《书法名帖<兰亭集序>文学欣赏层面长期被忽视的问题讨论》)
王瑶先生说:“我们念魏晋人的诗,感到最普遍、最深刻、最能激动人心的,便是那在诗中充满了时光飘忽和人生短促的思想与情感。生死问题是中古诗歌的一个重要主题,对死亡的感叹和忧伤在《古诗十九首》中就已大量涌现,如“人生忽如寄,寿无金石固”,“人生寄一世,奄忽若飙尘”,“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雄豪如魏武帝曹操也发出了“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的感叹,曹植亦说“人生处一世,去若朝露晞”,西晋石崇的“感性命之不永, 俱凋落之无期”等,无一不是这种意识的反映。
(摘编自程丽芳《深于情者的生命恋歌:王羲之<兰亭集序>与<兰亭诗>解读》)
李泽厚先生在《美的历程》和《华夏美学》中,曾精辟地指出,汉末魏晋时代的文人士子,在对待人生的态度上有两个鲜明的群体特征,就是他们强烈的生命意识的觉醒。这种强烈的生命意识,鲜明地表现在他们对人事无常、生命短暂的悲慨上。这种生命意识觉醒程度之强烈,使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无论是直接地面对生老病死、人事变迁,还是在宴饮聚会、览物观景时,都会触目伤怀、兴发感动、悲喜交集。从汉末的《古诗十九首》,到曹氏父子、阮籍、嵇康、陶渊明的作品及《世说新语》中的人物故事,无不弥散着这种精神特质。而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则更是以其完美的形式,典型地表现了这种时代精神。
(摘编自张虹、王建稳《生命的欢娱与悲伤——谈<兰亭集序>表达的生命意识》)
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描绘的聚会场面,真实再现了孔子欣赏的曾点所描绘的和谐、恬静的盛世图景。
B.王羲之经历世态变幻,他的思想上具有复杂性和矛盾性,其中自然也包含着一些儒家的思想成分。
C.王羲之受到了道家思想的影响,然而并没有局限于庄子的“等生死,齐万物”,并最终扬弃了老庄的“生死”观。
D.王羲之的“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这句话,蕴含着一种站在宇宙古往今来之中对人生的追问。
2.下列各项内容中没有体现“强烈的生命意识”的一项是
浏览完整试题
A.阮籍《咏怀》中的诗句:“朝为媚少年,夕暮成丑老。自非王子晋,谁能赏美好。”
B.汉乐府诗《长歌行》中的诗句:“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C.《古诗十九首》中的诗句:“人生非金石,岂能长寿考?奄忽随物化,荣名以为宝。”
D.曹操《蒿里行》中的诗句:“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找。”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充满深意,有他对“死生”的理解和感悟,蕴含对历史、哲学和社会人生的广泛的思考和关怀。
B.王瑶先生说魏晋时的诗歌充满了时光飘忽、人生短促的思想与情感,并指出生死问题是中古诗歌的一个主题。
C.李泽厚在两本研究美学的书中认为,强烈的生命意识觉醒是汉末魏晋文人士子精神风貌所呈现出的一种鲜明特征。
D.阮籍、嵇康、王羲之等人的作品中流露着强烈的生命意识,《兰亭集序》更以其完美的形式表现了这种时代精神。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本报酒泉10月16日电10月16日上午9时,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新闻发言人、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副主任武平宣布:经空间实验室飞行任务总指挥部研究决定,瞄准10月17日7时30分发射“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飞行乘组由航天员景海鹏和陈冬组成,景海鹏担任指令长。
此次任务的主要目的:一是为了“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在轨运营提供人员和物资天地往返运输服务,考核验证空间站运行轨道的交会对接和载人飞船返回技术;二是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对接形成组合体,进行航天员中期驻留,考核组合体对航天员生活、工作和健康的保障能力,以及航天员执行飞行任务的能力;三是开展有人参与的航天医学实验、空间科学实验、在轨维修等技术试验,以及科普活动。
(摘自《人民日报》2016年10月17日1版)
材料二:新华社北京10月17日电 北京时间10月17日7时49分,执行与“天宫”二号交会对接任务的“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后准确进入预定轨道。正在印度出席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八次会晤的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第一时间发来贺电。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刘云山在北京观看飞船发射实况。
17日凌晨4时15分许,航天员出征仪式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问天阁举行。
7时30分,随着一声“点火”口令,承载着“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的火箭,在巨大的轰鸣声中冲天而起,飞向茫茫太空。
7时49分,载人航天工程总指挥张又侠宣布:“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发射取得圆满成功。在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指挥中心观看飞船发射实况的还有马凯、许其亮、杨晶、常万全等。
按照计划,“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在轨飞行期间将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交会对接。2名航天员将进驻“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并开展科学实验和技术试验。
(摘自《人民日报》2016年10月18日1版)
材料三:中新社北京10月17日点综合消息 因果广播公司报道说,“神舟”十一号飞船将在进行约两天的独立飞行后,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进行自动交会对接。今年9月15日,“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顺利进入预定轨道。该空间实验室被认为是中国为建立全尺寸载人空间站所派出的前锋。这两次发射任务将引领中国进一步开展面向火星或月球的太空探索任务。
埃菲社消息指出,“神舟”十一号飞船的发射是中国2016年航天计划的主要任务之一。其目的是对各种生命保障系统进行测试。此次飞行任务将为中国在2022年前后完成第一个空间站建设的计划夯实基础。
英国《卫报》称,中国于2003年完成首次载人航天飞行任务,成为继俄美之后第三个实现载人航天飞行的国家,此后中国又完成了一系列太空任务。中国今年4月份还宣布,计划在2020年左右发射探测和着陆巡视的火星探测器。
(摘自“中国新闻网”2016年10月17日报道)
材料四:据日本《朝日新闻》10月18日报道,中国希望利用宇宙开发弘扬国威。中国领导人在发射后希望航天员“为建设航天强国作出新的贡献”,言语中透露出对快速推进宇宙开发、追赶美俄两大太空强国的自信。
报道称,中国的另一个意图是,单独掌握运行空间站的高端技术实力,并将这些高端技术用于本国安全保障。除了军事层面外,经济活动也越来越离不开卫星定位系统等利用宇宙空间的技术,为了将来的国家利益,中国有着加强宇宙空间支配力的野心。
美国民间团体安全世界基金会华盛顿办事处主任维多利亚认为,美国国内将中国宇宙开发视为安全威胁的看法根深蒂固。
美俄欧日等使用的国际空间站只运行至2024年。假如只剩下中国的空间站,中国在宇宙开发上的存在感无疑会增加。熟悉宇宙开发的日本樱美林大学特聘教授桥本安南说,这可能会成为中国的外交牌。
(摘自“新华网”2016年10月19日报道)
4.下列关于新闻事实与新闻背景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一则材料侧重于新闻事实,在写作中将“神舟”十一号的飞行员组成情况和飞行任务等内容作为重点。
B.第二则材料大部分属于新闻事实,很少涉及新闻背景,按照正常时序报道了“神舟”十一号发射的完整过程。
C.第三则材料在叙述新闻事实时,较多地提及新闻背景,按照正常时序报道了“神舟”十一号发射的意义。
D.第四则材料对新闻背景的关注超过了新闻事实,不仅进行了评论,而且对未来的动向进行了某种推测。
5.阅读前三则新闻材料,请分别给这三则新闻材料拟写一个标题。(3分)
6.第三则材料和第四则材料都概述了外国的报道,这两则材料中的外国新闻作者在情感倾向上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渝黔之间
马力
①长长的裂谷,断开了坚硬的大山,也把邻壤的渝黔来了一番区隔。流在幽谷间的鲤鱼河,成了水做的界标。两岸人家长年来去,回到宅子,倚住屋栏隔河相望。河水连绵不断的抒情性,润得心头发甜,甜到星月下的梦语中。在一处地方,造起一座三层楼阁的石桥,好像从水底升起的一个圣坛:渝黔分界桥。桥板当中画出一道红线,重庆万盛区和贵州桐梓县,各在红线的两端。过桥人经此,会停下步子,一脚从这红线上迈过,是告别也是迎接,失落和满足的感觉,揉着不安的心,只因许多人生情节被这桥连着。河水不知人间事,只管从桥下寂寞地流过,两岸风情却是分着彼此的。此时,没见头缠红布帕的男女苗胞捧着自酿的牛角酒拦在桥头,咂酒的热辣滋味也就无缘得尝。不怕,会有一个个朝晨、一个个夕暮殷勤地等候。那时,你在桥头停脚,听芦笙,看对歌,再在桶鼓激越的节奏中把名为《滚山珠》《苗家欢》的舞蹈也瞧了,顺带吃些腊肉粽子、红油凉皮、糯米竹筒饭。
展开余下试题
②依崖的栈道沿着河谷一路盘折。刚走尽一个山隈,仿佛前去无路的样子,几步转过去,栈道又在前面闪出。你不妨歇歇气,轻抚一会儿石灰岩交错的层理,沁凉的粒屑从大山粗糙的肌肤上剥落,你的手指犹能触着古海之水磨蚀的残迹。激溅的山泉打湿了伸出崖隙的野枝,枝上的叶子莹莹地绿着,我的指尖稍碰,静浮的几颗水珠儿就一斜,滚得没了影。我是惊了一段好梦哟!
③你若在数里长的栈道上走得厌了,还可拐下坡岸,跨到贴水的浮桥上去。在桥面走,离水更近。飞瀑腾起的浪沫一来,如薄薄的烟,似轻轻的云,郁郁纷纷,怎么忙活也拢不住它,身子犹浸在团团湿气里了。悬濑为无数溪流所汇,自断崖跌坠,迸散开去,到了山根,泠泠地响作一片滴沥,那音色的清与柔,衬得涧底愈发静了。飞流下注成潭,“龙湫”之名即由此出。瀑水在潭中旋起深深浅浅的湍涡,漱石的水花宛似白色鸟,乱翅扇动,又如欢逐花蜜的蝴蝶,幻化出美的图画。思绪飘飞,到了巴国和夜郎国旧地的我,还想着寻觅南平僚的往迹。古远的气息让我遥忆那荆榛间狩猎、长河中捕鱼的姿影。
④深谷逼仄处,仅数米宽窄。叫经年的流泉磨得棱角都无的河石,层层委积,挤远了偎岸的芦荻和芭茅。更有垂髯似的古藤、飘须般的野茎遮紧苔藓散布的山壁,真是“石磊磊兮葛蔓蔓”。在一个地方,卧着一块不知何年坠下的磐石,挡住河水的去路,横蛮得不成样子,水花惊恐地从它的四周乱溅着漫过。石下的河床有一点沉陷,敞出一块杂砾堆叠的沙碛。一摊光滑的卵石上,偃伏着几截化石般的朽木,凉月照来时分,朝这清流下的小景略略一瞥,满心都是诗意。
⑤我的目光向着太阳的方向攀越,心跃出山谷,朝着高原驰翔,抵达遥远的秦汉与唐宋。夜郎古国、溱州故邑,遗音萦响,一唱一叹,犹寄兴废之慨。清冷山风,拂过轻飏的襟袖;流寓蛮荒,走尽多蹇的宦途——我所追怀的这位,便是一身仙气的李白。思绪再南飞,落在龙岩山巅的海龙囤,雄关、险隘、旧垒,祭吊昔年战址,似迎着播州之役的烽火了。岁月沉淀理据,更孕育激情,并以历史的名义同昨天对话。
⑥故人的生命在后代的思忆中延续,呈现一条时间的纵贯线。两崖之间奔流的河水,标示的界缘清晰而分明。年光漫漫,山环也罢,水绕也罢,带来的不是碰撞,而是敦睦,那条切割壤域的山水线,没有在百姓的心理上横亘一道僵硬的隔障,却在亲和的空气中消融了。
⑦江山的迭替无须来伤,世路的坎壈不必去愁,还是回到幽邃的谷中吧。它的清,它的寂,它的旷,它的野,总叫人出尘。山中无寺,却有不浅的禅意。“空山无人,水流花开”的妙谛,恰可在此境中冥悟。
(选自《人民日报》)
7.下列对散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4分)
A.开头写渝黔两地中间长长的裂谷,流在裂谷间的鲤鱼河,为后文写作者对峡谷、栈道、河石等的思考作铺垫。
B.两崖之间的喝水虽是界线但很亲和,它不仅连接着两边百姓,也连通古今,今人的思忆是对历史沧桑的延续。
C.不管是交错的石灰岩、激溅的山泉,还是古藤苔藓遮蔽的山壁、累积的河石,都让作者心向历史、追怀李白。
D.文章描绘了朴素、清寂的渝黔之间的自然之景,这样的精致含有深深的禅意,让人不禁逍遥放逸起来。
E.文章将抒情、描写、议论、叙事融在一起,情理、情景交织相通,既有浓浓的感情又有深刻的说理性。
8.作者全诗了渝黔分界桥的意义,请结合全文加以概括。(4分)
9.文章第③段运用了多种手法,请结合具体语句加以赏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0-13题。
于是左右既前杀轲,秦王不怡者良久。已而论功,赏群臣及当坐者各有差,而赐夏无且黄金二百溢,曰:“无且爱我,乃以药囊提荆轲也。”
于是秦王大怒,益发兵诣赵,诏王翦军以伐燕。十月而拔蓟城。燕王喜、太子丹等尽率其精兵东保于辽东。秦将李信追击燕王急,代王嘉乃遗燕王喜书曰:“秦所以尤追燕急者,以太子丹故也。今王诚杀丹献之秦王,秦王必解,而社稷幸得血食。”其后李信追丹,丹匿衍水中,燕王乃使使斩太子丹,欲献之秦,秦复进兵攻之,后五年,秦卒灭燕,虏燕王喜。
其明年,秦并天下,立号为皇帝。于是秦逐太子丹、荆轲之客,皆亡。高渐离变名姓为人庸保②,匿作于宋子。久之,作苦,闻其家堂上客击筑,彷徨不能去。每出言曰:“彼有善有不善。”从者以告其主,曰:“彼庸乃知音,窃言是非。”家丈人召使前击筑一坐称善赐酒而高渐离念久隐畏约无穷时乃退出其装匣中筑与其善衣更容貌而前举坐客皆惊下与抗礼以为上客使击筑而歌客无不流涕而去者。宋子传客之,闻于秦始皇。秦始皇召见,人有识者,乃曰:“高渐离也。”秦皇帝惜其善击筑,重赦之,乃嚯其目。使击筑,未尝不称善。稍益近之,高渐离乃以铅置筑中,复进得近,举筑朴秦皇帝,不中。于是遂诛高渐离,终身不复近诸侯之人。
鲁句践已闻荆轲之刺秦王,私曰:嗟乎,惜哉其不讲于刺剑之术也!甚矣吾不知人也!曩者吾叱之,彼乃以我为非人也!”
太史公曰:世言荆轲,其称太子丹之命,“天雨粟,马生角”也,太过。又言荆轲伤秦王,皆非也。
(选自《史记•刺客列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家丈人召使前击筑/一坐称善赐酒/而高渐离念久隐畏约无穷时/乃退出/其装匣中筑/与其善衣/更容貌而前/举坐客皆惊/下与抗礼/以为上客/
B.家丈人召使前击筑/一坐称善/赐酒/而高渐离念久隐畏约无穷时/乃退出/其装匣中筑与其善衣/更容貌而前/举坐客皆惊/下与抗礼/以为上客/
C.家丈人召使前击筑/一坐称善/赐酒/而高渐离念久隐畏约无穷时/乃退/出其装匣中筑与其善衣/更容貌而前/举坐客皆惊下与抗礼以为上客/
D.家丈人召使前击筑/一坐称善赐酒/而高渐离念久隐畏约无穷时/乃退/出其装匣中筑/与其善衣/更容貌而前/举坐客皆惊/下与抗礼/以为上客/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涉及指古代帝王、诸侯所祭的土神和谷神,通常也用为国家的代称。
B.血食,这种说法在春秋战国时期,常常被用来形容一个国家的灭亡。
C.筑,种乐器,源于楚地,形似琴,演奏时其声悲亢激越,在先秦时广为流传。
D.太史公是西汉武帝时期设立的官名,是我国古代官方史料的专职记录者。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秦王奖赏分明。侍卫们杀了荆轲以后,秦王论功行赏,认为夏无且护卫有功,就赏赐给他很多钱。
B.秦王恃强好战。秦王曾亲率将士征战,迫使燕王和太子丹率领军队退而保卫辽东,几年后统一天下。
C.秦王爱惜人才。高渐离击筑水平很高,秦王不忍心将他杀掉,于是赦免他的死罪,但也弄瞎了他的眼睛。
D.秦王多次遇险。除了荆轲刺杀秦王之外,高渐离也想刺杀秦王,然而都未刺中,秦王就变得很警惕。
13.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和课内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于是秦王大怒,益发兵诣赵,诏王翦军以伐燕。
展开余下试题
(2)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4-16题。
饮酒(十六)
【晋】陶渊明
少年罕人事,游好在六经。
行行向不惑,淹留遂无成。
竟抱固穷节,饥寒饱所更。
敝庐交悲风,荒草没前庭。
披褐守长夜,晨鸡不肯鸣。
孟公①不在兹,终以翳吾情。
【注】①孟公:东汉时刘龚,字孟公。皇甫谧《高士传》载:“张仲蔚,平陵人也。好诗赋,常居贫素,所处蓬蒿没人。时人奠识,惟刘龚知之。”
14.下列诗句与“孟公不在兹”所用手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B.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杜牧《江南春》)
C.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苏轼《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D.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曹操《短歌行》)
15.下列对诗歌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游好在六经”与《归园天居》中的诗句“性本爱丘山”,说明诗人天性爱好传统文化和大自然。
B.“行行”是走走停停的样子,这和《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的“行行”意同。
C.“不惑”指四十岁,出自于《论语•为政》:“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D.“敝庐”意为破旧的房子,写出了陶渊明的生活状况不佳,而“荒草”则说明交往的友人非常少。
16.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5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5分)
17.补写出下列句中空缺的部分。(5分)
(1)《诗经》以托物起兴的写法著称,《关雎》中的诗句“关关雎鸠”以鸟的鸣叫声来引出爱情,《氓》中的诗句“ ”以桑叶的质色润泽来暗示女子年轻貌美。
(2)《离骚》中表明当时社会中的人们违背准则,把苟合取悦别人奉为信条的两句是“ , ”。
(3)在《赤壁赋》中,客人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感伤人在天地间生命的短暂和个体的渺小的语句是“ , ”。
第Ⅱ卷 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8.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我觉得故乡的山梨叫我特别不能忘的地方,就是它的酸和粗厚的皮!因为这是与一般梨子迥乎不同的。
②同学之间虽有产生矛盾的时候,但是融洽、友善和互助的关系却是所有同学心中信誓旦旦的共同目标。
③梅花与婀娜多姿的苍松、坚毅挺立的翠竹并称为“岁寒三友”,梅、兰、菊“四君子”也是以梅为首。
④我喜欢书,一旦得到一本装潢美印刷美而内容尤美的书,那我真会乐以忘忧,不觉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⑤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决不威胁别人。但也决不允许“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时代再出现。
⑥现代中医理论认为,人与自然界是天人相应、形神合一的整体,人们机体的变化、疼痛的发生与二十四节气休戚与共。
A.①④⑤B.①③④C.②⑤⑥D.②③⑥
19.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他的作品中古典绘画繁复的线条,并不使画面显得古老,这归功于他在其他地方加强了当代元素的结果,比如他用近距离的大特写强调画面的构成感。
B.国内某知名浏览器为激励用户的好感和黏性,吸引民众的眼球,用“史上最难抢票年”来助推自己抢票软件的下载,认为制造紧张抢票气氛。
C.一位著名的艺术评论家表示,这次展览是我们向着理想携手迈出重要一步,期望中国年轻一代的艺术家能将这份理想不断接力与传承。
D.国家早就明文规定,要把幼儿安全健康放在首位,为什么对于这种饮食卫生管理混乱现象,至今都没有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呢?
20.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传统诗学启蒙,是培养少年人才基本功的入门必经。除辨别四声外,除辨别四声外,通常分两步走, ① “依字属对”和“先读后解”。方法科学否,可以探讨, ② 经世历代,确实培育了吾国文化史上无数文武隽才。 ③ 传统教育认定“依字属对”是作诗为文的“出门第一功夫”, ④ 传统的“童子试”都必须先测试属对能力,历代沿袭不易。传统蒙学不仅读诗书,也包括教育少年“洒扫、应对、进退之节”, ⑤ 有志者自幼磨砺,嚼得菜根,阔步在后, ⑥ 百事皆可期待。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A 是 仍 / 因此 尽管 就
B 为 虽 由于 / 的确 也
C / 却 缘于 故而 然而 都
D 即 但 因为 所以 只要 /
21.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5分)
高水平大学应有高水平的校园文化;高水平的校园文化① ,给人以视觉冲击和享受,让观赏者有新的发现、感动与信心。其关键理念是:怎样构建大学的校园景观。② ,体现了内涵与形式的关系。景观的本质是观景——观其景,品其文,悟其蕴,明其道。③ ,是让大学人,知道我们是谁,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是要实现“明明德”“新民”“止于至善”的大学之道,也就是要完成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22.下面是某校的平面示意图,请你向准备入校的新生做一个简要介绍。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80个字。(6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拜年时中国民间的传统习俗,是亲朋好友之间的走访、看望。一般在正月初一由家长带领小辈出门谒见亲戚、朋友、尊长,以吉祥语句对方祝颂新年,卑幼者必须叩头致礼,谓之“拜年”。 主人家则以点心、糖食、红包(压岁钱)热情款待。初一拜本家、初二拜岳家、初三初四拜姑母姨母舅父。如无特殊情况,拜年多选择在正月十五之前。春节拜年,是人们辞旧迎新、相互表达美好祝愿的一种方式。春节文化元素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集中展示,当然随着社会的发展,拜年的形式也越来越多,贺卡、电话、短信、视频……
请根据自己的拜年经历,写一篇记叙文。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2016-2017学年(上)焦作市高一学业水平测试
语文•答案
(第1-4题,第10-12题,第14-15题,第18-20题,每小题3分)
1.A2.D3.B4.B
5.①材料一:神舟十一号17 日7时30分发射;②材料二“神舟”十一号发射成功;③材料三:外媒热议“神舟” 十一号载人飞船的发射成功。< 每点1分〉
6.①第三則材料中的三位外国新闻作者,报道中国发射抻舟十一号的态度比较客现理性,情感倾向比较正面;②第四則材料中的外国新闻作者,报道中国发射神舟”十一号的态度不够客现理性.主观色彩过强,情感傾向于不太友好。(每点3分)
7.CE(答出一项给2分)
8.①地理界线标志:桥板当中一道红线,两端分别是重庆万盛区和贵州桐梓县。②两岸交通之地:两岸人家长年来去经过这座桥,回到家,仍能隔河相望。③人生情节的见证:这条线牵连着人生,迈过它,是告别也是迎接。④习俗的分界和联系:两岸风情习俗有着不同,在桥头会欣赏到两岸独特的风情。
上一篇:
河南省郑州市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下一篇:
河北省邯郸市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标签:
人教版
高一
必修二
期末试卷
相关:
关于“河南省焦作”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904]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