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单元练习
阅读:645 2017-02-16
标签:
人教版
八年级
上册
单元练习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645]
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2016-2017学年上学期八年级语文第四单元检测试卷
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2016-2017学年上学期八年级语文第四单元检测试卷
说明:1.本卷共四大题,21小题,全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2.本卷只有试题卷,请考生在试题卷上作答。
一、语言知识及其运用(10分)
1.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濒临pín 吟咏 始料不及jí 风雪载途
B.藩篱fān 绮丽 日薄西山bó 难能可贵
C.追溯sù 匍匐 衰草连天suāi 仙露琼浆
D.翩然piān 潮汐 啸聚山林xiào 物竟天择
2.下列句子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看到亲人遭受痛苦,我怎么还能无动于衷?
B.面对这突发的交通事故,大家都面面相觑,束手就缚。
C.江西景德镇的陶瓷工艺品件件构思新奇,天衣无缝,人人看了都赞不绝口。
D.愚勇的人当危难未来之时,激昂急躁,情不自禁,而在危难之事临头时又销声匿迹,热血冰销。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开展“无烟日”活动,可以增强人们的自我健康保护。
B.能不能战胜自己思想上的弱点,是一个人在事业上成功的关键。
C.从“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的诗句中使人想见初夏时节江南莲花绽放的盛景。
D.身处顺境,不能因为有一点点成绩而沾沾自喜,让赞美声冲昏头脑,更不能凭借自己优越条件而玩世不恭。
4.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2分)
①当爬上山顶,发现自己是孤独的。
②如果问我是否后悔,我会肯定地回答,不后悔。
③山顶,除了梦想,也是荒芜的。
④可是,当我们努力向上的时候,我们的同伴越来越少。
⑤人生,如同爬山,我们有无数的同伴,为了同一个目标,同一个梦想。
⑥就像智者所言,自己不断往上爬,追求着自己的梦想。
A.①③②⑤④⑥ B.③②⑤①④⑥ C.⑤⑥④①③② D.⑤①③⑥④②
5.下列句子变换后意思发生了变化的一项是( )(2分)
A.原句:每次阅读课都会给我带来惊喜。
改句:惊喜是每次阅读课给我带来的。
B.原句:王阳明的观点,在当时的社会环境里是可以理解的。
改句:在当时的社会环境里王阳明的观点是可以理解的。
C.原句:主持人和现场观众问了杨钰莹不下几十个问题,杨钰莹均应对自如。
改句:杨钰莹被主持人和现场观众问了不下几十个问题,均应对自如。
D.原句:生活中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非只有一个,而是多种多样。
改句:生活中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而并非只有一个。
二、古诗文阅读与积累(24分)
(一)阅读下面古诗,完成第6-7题。(4分)
晚泊岳阳(欧阳修)
卧闻岳阳城里钟,系舟岳阳城下树。
正见空江明月来,云水苍茫失江路。
夜深江月弄清辉,水上人歌月下归。
一阕声长听不尽,轻舟短楫去如飞。
6.下列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首联“卧闻”二字,从容不迫,纡徐而来,显得悠然自适,并点明是途经暂泊。
B. 颔联“空江”二字,固然指洞庭湖口空旷开阔的景象,也暗示了欧阳修刚从遐想中醒来时的一片顿悟之情。
C. 颈联第五句用拟人方法呈现静夜“月弄清辉”的画面,第六句写月光引领水上人伴着歌声飞去归家,带出作者一丝思乡之情。
D. 尾联的“一阕”歌声将引起多少思绪,难怪欧阳修要“听不尽”了。这轻舟短楫,疾去如飞。
浏览完整试题
7.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 )(2分)
A.这是一首七言古诗,写于诗人被贬夷陵途中,隐含他旅中思归的情思。
B.诗人的情感是分别从视觉和嗅觉两个角度,以景寓情来表现的。
C.首联通过“城里钟”和“城外舟”极写城里钟鸣鼎食之家的欢乐,和自己城外孤舟上羁旅之苦况。
D.本诗三处写月,借月抒怀,尤其是第三处,诗人在此借月来抒发自己的思乡之情。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8-11题。(12分)
曹司农竹虚言
曹司农竹①虚言,其族兄自歙②往扬州,途经友人家。时盛夏,延坐书屋,甚轩爽,暮欲下榻其中。友人曰:“是有魅,夜不可居。”曹强居之。夜半,有物自门隙蠕蠕入,薄如夹纸。入室后,渐开展作人形,乃女子也。曹殊不畏③。忽披发吐舌作缢鬼状。曹笑曰:“犹是发,但稍乱;犹是舌,但稍长,亦何足畏?”忽自摘其首置案上。曹又笑曰:“有首尚不足畏,况无首也。”鬼技穷,倏然④。及归途再宿,夜半,门隙又蠕蠕,甫露其首,辄唾曰:“又此败兴物耶?”竟不入。
[注释]①司农,官职名。②歙(shè):县名,在安徽省。③殊不畏:一点儿也不害怕。④倏(shū)然:很快地。这里指很快地消失不见了。
8.对下面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途经友人家 B. 暮欲下榻其中 C. 有物自门隙蠕蠕入 D. 及归途再宿
9.解释文中画线词。(3分)
(1)延( ) (2)稍( ) (3)穷( )
10.翻译文中画线句子。(4分)
(1)忽自摘其首置案上。
(2)夜半,有物自门隙蠕蠕入,薄如夹纸。
11.结合以上短文内容,分析本文蕴含的道理。(3分)
(三)古诗文积累(8分)
12.填补下列句字的空缺处。(每空1分)
⑴ ,落日故人情。”⑵ 谁道人生无再少? 。
⑶ ,幽径独行迷。⑷自古逢秋悲寂寥, 。
⑸《秋词》中诗人用“一鹤”振翅云天,翱翔天际来托物言志,表达乐观昂扬精神的诗句是 , 。
⑹《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与“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气概相似的诗句是 , 。
三、现代文阅读(3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13—16题。(17分)
园花寂寞红(季羡林)
楼前右边,前临池塘,背靠土山,有几间十分古老的平房,是清代保卫八大园的侍卫之类的人住的地方。整整四十年以来,一直住着一对老夫妇:女的是德国人,北大教员;男的是中国人,钢铁学院教授。我在德国时,已经认识了他们,算起来到今天已经将近六十年了,我们算是老朋友了。三十年前,我们的楼建成,我是第一个搬进来住的,从那以后,老朋友又成了邻居。有些往来,是必然的。逢年过节,互相拜访,感情是融洽的。我每天到办公室去,总会看到这个个子不高的老人,蹲在门前临湖的小花园里,不是除草栽花,就是浇水施肥;再就是砍几竿门前屋后的竹子,扎成篱笆。嘴里叼着半根雪茄,笑眯眯的,忙忙碌碌,似乎乐在其中。
他种花很有一些特点。除了一些常见的花以外,他喜欢种外国种的唐菖蒲,还有颜色不同的名贵的月季。最难得的是一种特大的牵牛花,比平常的牵牛要大一倍,宛如小碗口一般。每年春天开花时,颇引起行人的注目。据说,此花来头不小。在北京,只有梅兰芳家里有,齐白石晚年以画牵牛花闻名全世,临摹的就是梅府上的牵牛花。
我是颇喜欢一点花的。但是我既少空闲,又无水平。买几盆名贵的花,总养不了多久,就呜呼哀哉。因此,为了满足自己的美感享受,我只能像北京人说的那样看“蹭”花,现在有这样神奇的牵牛花,绚丽夺目的月季和唐菖蒲,就摆在眼前,我焉得不“蹭”呢?每天下班或者开会回来,看到老友在侍弄花,我总要停下脚步,聊上几句,看一看花。花美,地方也美,湖光如镜,杨柳依依,说不尽的旖旎风光,人在其中,顿觉尘世烦恼,一扫而光,仿佛遗世而独立了。
但是,世事往往有出人意料者。两个月前,我忽然听说,老友在夜里患了急病,不到几个小时,就离开了人间。我简直不敢相信,然而这又确是事实。我年届耄耋,阅历多矣,自谓已能做到“悲欢离合总无情”了。事实上并不是这样。我有情,有多得超过了需要的情,老友之死,我焉能无动于衷呢?“当时只道是寻常”这一句浅显而实深刻的词,又萦绕在我心中。
几天来,我每次走过那个小花园,眼前总仿佛看到老友的身影,嘴里叼着半根雪茄,笑眯眯的,蹲在那里,侍弄花草。这当然只是幻象。老友走了,永远永远地走了。我抬头看到那大朵的牵牛花和多姿多彩的月季花,她们失去了自己的主人,朵朵都低眉敛目,一脸寂寞相,好像“溅泪”的样子。她们似乎认出了我,知道我是自己主人的老友,知道我是自己的认真入迷的欣赏者,知道我是自己的知己。她们在微风中摇曳,仿佛向我点头,向我倾诉心中郁积的寂寞。
现在才只是夏末秋初。即使是寂寞吧,牵牛和月季仍然能够开花的。一旦秋风劲吹,落叶满山,牵牛和月季还能开下去吗?再过一些时候,冬天还会降临人间的。到了那时候,牵牛们和月季们只能被压在白皑皑的积雪下面的土里,做着春天的梦,连感到寂寞的机会都不会有了。
明年,春天总会重返大地的。春天总还是春天,她能让万物复苏,让万物再充满了活力。但是,这小花园的月季和牵牛怎样呢?月季大概还能靠自己的力量长出芽来,也许还能开出几朵小花。然而护花的主人已不在人间。谁为她们施肥浇水呢?等待她们的不仅仅是寂寞,还有枯萎和死亡。至于牵牛花,没有主人播种,恐怕连幼芽也长不出来。她们将永远被埋在地中了。
我一想到这里,就不禁悲从中来。眼前包围着月季和牵牛的寂寞,也包围住了我。我不想再看到春天,我不想看到春天来时行将枯萎的月季,我不想看到连幼芽都冒不出来的牵牛。我虔心默祷上苍,不要再让春天降临人间了。如果非降临不行的话,也希望把我楼前池边的这一个小花园放过去,让这一块小小的地方永远保留夏末秋初的景象,就像现在这样。
【注释】:“当时只道是寻常”一句出自纳兰性德为悼念他的亡妻而作的《浣溪纱》。原词是:“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13.分析文章以“园花寂寞红”为题的妙处,思考作者为什么在开头一节叙述与一对老夫妇的交往过程?(6分)
展开余下试题
14.欣赏文中画线句子,分析老人形象。(4分)
15.请解释作者引用的“当时只道是寻常”这句词在文中的含意。(3分)
16.你从文章的标题中读出了哪几重“寂寞”?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条简要回答。(4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17—19题(13分)
假想金箍棒(麦笛)
《西游记》中孙悟空从东海龙王那里借了一根“定海神针”,又称“如意金箍棒”,重6250千克,可大可小,变化多端,实在是一件不可多得的宝贝兵器。那么从现代科学的观点来看,金箍棒可能是什么材料制成的呢?
从密度来看,金属密度最大的是锇。《西游记》中说孙悟空把那绣花针从耳朵里取出来,迎风一晃,变得“碗来粗细”。估计那碗指的不是大海碗,应该类似于现在的酒杯,也就是说直径在3~5厘米的样子。以金箍棒长两米来计算,体积最大在3900立方厘米左右。因此,如果金箍棒的材料是锇,其质量大约为88千克,一个臂力超群的人完全可以挥舞得动。关羽能舞动重41千克的青龙偃月刀,鲁智深能舞动重32千克的水磨禅杖,以猴哥那山都压不死的体质而论,挥舞88千克的兵器更不是难事。有人说,不是6250千克吗?想必那是随着体积变化而变化吧,不过这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了。
金箍棒的硬度还应该特别大,猴哥大大小小跟妖魔鬼怪或者神仙星宿干了几百仗,连哪吒、二郎神都拿他毫无办法。哪吒的乾坤圈和二郎神的三尖刀据说都是宝器,但叮叮当当一交击,金箍棒毫发无损,可见金箍棒硬度特别大。金属中硬度最大的是铬,铬的硬度和天然物质硬度之王金刚石不相上下,一般的兵刃应该是奈何不了它的。从这个意义上,金箍棒用铬或者那些更为强韧的铬合金来铸造显得非常合适。
金箍棒的抗腐蚀能力也非常不一般。金角大王那个紫金红葫芦连“大罗金仙都能化成血水”,里面应该盛有腐蚀性非常强烈的液体,比如王水之类。但猴哥和棍子被收进去都毫发无损。猴哥在太上老君的炼丹炉内炼就了一身铜皮铁骨, 再加上会七十二变,变成小苍蝇之类的趴在葫芦口,不被腐蚀是可能的。但金箍棒如果用的不是很特别的材料,想要逃过浩劫可就有点难度了。因此从耐蚀性这个角度讲,金箍棒材料又像铱。铱的硬度、密度都很大,抗腐蚀能力在金属中首屈一指,连王水对它也无可奈何。
再从伸缩性上来考虑。地球上常见的材料不管金属还是非金属恐怕都没有金箍棒那么强的伸缩性。所以说,一根本来几个人不能合抱的柱子变成“碗来粗细”进而变成绣花针大小,大概纯属小说家的杜撰。
《西游记》中老龙王说:“那本是大禹治水之时,定江河浅深的一个定子,是一块神铁!”像大禹这样的神人很可能从外星球采集了这么一块材料,密度特别大,又有很多特殊属性,用于测量江河的浅深,可长可短,能随时调整,实在是太方便了。猴哥成佛之后,金箍棒自然回归原位,现在不知躺在哪处幽深的海底,期待着我们再度去发掘它的传奇呢。 (选自《中学生百科》2009年第6期,有删改)
17.根据文章内容填空。(6分)
(1)文章假想孙悟空的金箍棒是有密度最大的 ,硬度最大的 和抗腐蚀能力最强的 做成。
(2)文章最后一段除了介绍金箍棒的去向,还从 、 、 三方面对它加以说明。
(3)“以金箍棒长两米来计算,体积在3900立方厘米左右”中的“左右” 删去,因为 。
18.第三段的画线句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并分析其作用。(4分)
19.作者本意是为了介绍几种金属的属性,为什么要借助金箍棒来说明?(3分)
四、综合性学习与写作(56分)
(一)综合性学习(6分)
20.想象你将作为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应聘的“走近科学”栏目的小记者主持发言,请参考下列材料,结合自己的认识,写发言稿。
【材料一】从公元前2世纪直至公元14世纪,中国在科学技术领域始终是世界最发达的国家,尤其遥遥领先于中世纪的欧洲,中华民族的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几乎涵盖了所有的学科领域。
【材料二】英国哲学家、近代实验科学的始祖培根曾指出: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已经改变了世界的面貌”,“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宗教教派,没有一个赫赫有名的人物,能比这三种发明在人类的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
【材料三】世界报报道:美国某军事周刊最新评估了全球军事强国,综合实力排名前7的是:美国、俄罗斯、中国、德国、印度、英国和日本。中国资深军事专家张召忠认为,就核武器而言,中国名列世界前五位;就潜艇而言,中国名列世界前两位;就水面舰艇而言,中国名列前八位;就作战飞机而言,中国名列世界前四位;就坦克装甲车辆和轻武器而言,中国名列世界第一位。
要求:(1)自选一个角度;(2)至少运用两种说明方法;(3)不超过150个字。
(二)写作(50分)
21.警方打掉了一抢劫团伙,一位记者采访了这个抢劫团伙的头目。问:“你通常都是向哪些人下手呢?”
“那些低着头走路,看见我似乎有点害怕的人,是最好的下手对象。”那个头目说。
“据说,你多次在人来人往的大街上抢劫,难道你不怕么?”
“怕?再多的人,如果都是看客,你会怕么?”
“如果有人出来制止,你会怕么?”
“这就要看他敢不敢抬起头来和我说话。”
其实,人们不只是面对盗贼和歹徒的时候存在“抬头”与“低头”的选择,面对人生和世界,同样会经常遇到这样的选择。
请以“低头与抬头”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
③字数在600——800之间。
参考答案(四)
1.B 2.B 3.D 4.C 5.A 6. B 7.B 8.C
9.(1)延请(1分) (2)稍微(1分)(3)穷尽(1分)
10.(1)鬼怪忽然摘下自己的头放在桌上。(2分)
(2)半夜,有一东西从门缝慢慢进入,薄如纸张。(2分)
11.不论什么怪物,一旦“技穷”,也就无计可施了。鬼的伎俩也仅此而已,在不怕它的人面前,是无计可施的,这就是人们常说的邪不胜正。(3分)
译文:曹竹虚司农说,他的族兄从安徽歙县到扬州,途中经友人家。时值盛夏,请坐书屋,非常宽敞凉爽,晚上就想在这儿睡觉。友人说:“这儿有鬼怪,夜里不可以住。”曹竹虚坚持住这里。半夜,有一东西从门缝慢慢进入,薄如纸张。进屋后,渐渐展开像人形,是一个女子。曹一点儿也不害怕。那鬼怪忽然披散头发吐着舌头作吊死鬼的样子。曹笑着说:“还是这个头发,只是稍稍乱了些;还是这个舌头,只是稍微长了些,有什么值得害怕?”鬼怪忽然摘下自己的头放在桌上。曹又笑说:“有头还不值得害怕,何况无头。”鬼怪本领用尽,很快地消失不见了。等到曹归途再住这里,半夜,门缝又有声响,鬼怪刚露头,曹就唾骂说:“又是你这个败兴的东西吗!”鬼怪竟不进来。
12.⑴浮云游子意 ⑵门前流水尚能西 ⑶好峰随处改 ⑷我言秋日胜春朝
⑸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⑹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13.(1)融情于景,借物喻人,表面上写“园花”在主人去世后无人侍弄的寂寞,实则表达的是作者看见物在人非,老友去世的孤单寂寞心情,揭示了文章主题;
展开余下试题
融“园花”和“寂寞”这两条线索为一体,语言凝练传神,画龙点睛。(3分)(2)突出了他们相识时间之长,感情之融洽,为下文写老友猝然离世而感到悲伤寂寞做铺垫(3分)。
14.运用动作描写的方法,通过“蹲、除、载、浇、砍、叼”等动词,刻画了一个侍花勤快、乐观和蔼的快乐老人形象。为下文老人的离世、留给园花寂寞和“我”的寂寞、忧伤作感情上的张本;与下文第5段“我”的幻象呼应;与题目“园花”呼应。(4分)
15.老友在世时,他种花,我赏花,聊天,觉得都是寻常事;现在老友去世了,就觉得当时的寻常事,弥足珍贵,难以忘怀。(3分)
16.(1)写失去主人后园花的寂寞。(1分)用拟人手法写失去主人的花低眉敛目表现园花的寂寞,实际是人移情于物,传达了失友的作者的寂寞。(1分)
(2)写失去老友后“我”的寂寞。(1分)写花是为了写人。用往日的景美花美人乐来对比反衬今天花开人亡的寂寞;通过想象故人的园花在今冬明春的悲惨命运,来表现作者内心的寂寞;结尾用向上苍祈祷不要再让春天降临人间来强化作者的寂寞。(1分)
17.(1)锇、铬、铱。(2分)(2)密度、属性、用途。(2分)
(3)不能,“左右”是对金箍棒的体积的估计、推测,去掉就不能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科学性。(2分)
18.作比较。(2分)将铬的硬度和金刚石的硬度作比较,突出强调铬是硬度最大的金属,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2分)
19.以人们熟悉的事物去说明陌生的科学知识,能使文章具体生动(富有趣味),引发读者兴趣,便于读者理解。(3分)
20.略(6分)
21.略(50分 (223.154.174.10)
上一篇:
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2016-2017学年上学期八年级语文第三单元检测试卷
下一篇:
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2016-2017学年上学期八年级语文第五单元检测试卷
标签:
人教版
八年级
上册
单元练习
相关:
关于“江西省吉安”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645]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