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月考试卷

阅读:488  2017-02-28
标签:人教版 高一 下册 月考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488]
广东省普宁市华侨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
普宁侨中2016-2017学年度高二级第二学期开学考试卷•语文
注意事项:
1. 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考生务必将自己的班级、姓名、号数填写在答题卷上。
2. 作答时,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卷相关答题区域内。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
现代文阅读
“幸福悖论”的道德反思
冯春芳刘爱莲
“幸福悖论”,指幸福增长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性不一致问题,也即通常所说的更多财富没有带来更大幸福。随着能源危机、资源短缺与环境污染等问题的日趋严峻,与生活质量相关的幸福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西方国家从20世纪50年代以来即开展了幸福指数的相关调查研究。
1974年,美国加州大学经济学教授理查德•伊斯特林发表了著名论文——《经济增长可以在多大程度上提高人们的快乐》,提出收入增加并不一定导致快乐增加,这一论点被称为“伊斯特林悖论”,也称“幸福悖论”“幸福——收入之谜”。国家之间的比较研究以及长期的动态研究表明,人均收入的高低同平均快乐水平之间没有明显的关系。在收入达到某一点以前,快乐随收入增加而增长,但超过那一点后,这种关系却并不明显。在任何一个国家内部,人们的平均收入和平均快乐之间也没有明显的关系,包括文化特征在内的许多其他因素会影响快乐。作为社会福利衡量指标的国民生产总值没有能将一些看不见的,但又非常重要的东西纳入衡量之列:如内心的平静和幸福,而这恰恰被许多人当作生活的最终目标。
“幸福悖论”问题的出现有着深刻的理论根源和切实的经验依据。传统的经济学认为,增加财富是增加幸福的主要方式。首先,财富的增加使人们有可能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购买消费的物品;其次,更多的财富给了人们更多的选择的权力,人们可以自由地选择消费或不消费某些商品,因此,更多的财富会带来更大的幸福。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金钱和财富成为幸福的代名词。一般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的幸福感应该增强,特别是在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不是很高,人们收入较少,处于贫穷阶段时,收入的增加、财富的增长无疑是人们幸福生活的重要影响因子。但是,物质丰裕并不是幸福的充分条件,人不仅要活着,而且要活得有意义和价值。幸福是快乐和意义的结合,温饱问题得到解决后,精神上的追求就显得愈益迫切。如果人们依然把物质财富的增长与积累作为生活的唯一目标,人类的精神和道德发展自然就被放逐而沦亡。有学者认为“当今社会虽然变富了,可是没有更快乐,就是因为许多人不懂得人生真谛,正在做钱的奴隶而变得痛苦。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把所有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都锁定在物质财富的增加上,其实就是把钱当作唯一的目标,无疑起了不好的作用”。
“幸福悖论”并不是真正的逻辑悖论,其之所以作为悖论而引起人们的关注,恰恰体现了人类生活的丰富性、复杂性和统一性,同时也提示我们,人类对幸福的认知仍处于启蒙阶段。
(选自《求实》,2014年5期)
1.下列关于“幸福悖论”相关内容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幸福悖论是在目前能源危机、资源短缺与环境污染等问题日趋严重情况下产生的。
B.幸福悖论指人在获得更多的财富后,没有得到与财富增加相应的幸福快乐的增加。
C.幸福悖论最早由美国伊斯特林提出的,这个概念也可以表述为“幸福——收入之谜”。


浏览完整试题D.幸福悖论不是逻辑悖论,它引起人们关注体现出人类生活的丰富、复杂、统一性。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研究表明,平均快乐水平与人均收入的高 低没有明显的关系,决定人们快乐的因素是文化特征。
B.国民生产总值没有将被许多人当作生活的最终目标的内心平静和幸福等纳入社会福利衡量体系中。
C.物质本身并不是幸福的充分条件,换句话说,就是物质的丰富性并不是幸福生活的唯一条件。
D.有学者认为有些人感觉不到生活的快乐是因为他们把赚钱作为唯一目标,作者也认同学者观点。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对幸福悖论的研究范围比较广泛,既有对一个国家内部的研究,也有国家之间的对比研究。
B.幸福悖论问题既有理论根源,也有经验依据,比如传统经济学的观点就是其主要根源之一。
C.在收入达到 某一点以前,快乐随收入增加而增长,但超过那一点后,这种关系却并不明显。
D.当今社会变富了,可没有更快乐的重要原因是人们在追求物质财富的过程中忽略了精神追求。
二、古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
柳敏,字白泽,河东解县人。父懿,魏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汾州刺史。敏九岁而孤,事母以孝闻。性好学,涉猎经史,阴阳卜筮之术,靡不习焉。年未弱冠,起家员外散骑侍郎。累迁河东郡丞。朝议以敏之本邑,故有此授。敏虽统御乡里,而处物平允,甚得时誉。
及文帝克复河东见而器异之乃谓之曰今日不喜得河东喜得卿也既拜丞相府参军事俄转户曹参军兼记室每有四方宾客恒令接之。迁礼部郎中,封武城县子,加帅都督,领本乡兵。俄进大都督。遭母忧,居丧旬日之间,鬓发半白。寻起为吏部郎中。毁瘠过礼,杖而后起。文帝见而叹异之,特加廪赐。及尉迟迥伐蜀,以敏为行军司马。军中筹略,并以委之。益州平,进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加侍中,迁 尚书,赐姓宇文氏。六官建,拜礼部中大夫。
孝闵帝践阼,进爵为公,又除河东郡守,寻复征拜礼部。出为郢州刺史,甚得物情。及将还朝,夷夏士人感其惠政,并赍酒肴及土产候之于路。敏乃从他道而还。复拜礼部。后改礼部为司宗,仍以敏为之。
敏操履方正,性又恭勤,每日将朝,必夙兴待旦。又久处台阁【注】,明练故事,近仪或乖先典者,皆按据旧章,刊正取中。迁小宗伯,监修国史。转小司马,又监修律令。进位大将军,出鄜州刺史,以疾不之部。武帝平齐,进爵武德郡公。敏自建德以后,寝疾积年,武帝及宣帝并亲幸其第问疾焉。开皇元年,卒。临终诫其子等,丧事所须,务从简约。其子等并涕泣奉行。
(选自《周书•柳敏传》,有删改)
【注】处台阁:担任尚书。
4.下列对文中加粗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及文帝克/复河东见而器异之/乃谓之曰/今日不喜得/河东喜得卿也/既拜丞相府参军事/俄转户曹参军/兼记室/每有四方宾客/恒令接之
B.及文帝克/复河东见而器异之/乃谓之曰/今日不喜得河东/喜得卿也/既拜丞相府参军事/俄转户曹参军/兼记室/每有四方宾客/恒 令接之
C.及文帝克复河东/见而器异之/乃谓之曰/今日不喜得/河东喜得卿也/既拜丞相府参军事/俄转户曹参军/兼记室/每有四方宾客/恒令接之
D.及文帝克复河东/见而器异之/乃谓之曰/今日不喜得河东/喜得卿也/既拜丞相府参军 事/俄转户曹参军/兼记室/每有四方宾客/恒令接之
5.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卜筮,中国古代预测吉凶的两种办法,用龟甲称“卜”,用蓍草称“筮”,合称卜筮。《诗经•卫风•氓》中“尔卜尔筮,体无咎言”一句,就反映了我国古代人民采用这两种具有迷信色彩的办法占卜吉凶祸福的现象。
B.《战国策》是西汉刘向整理编写的国别体史书,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纵横家的政治主张和言行策略。
C.古人常用天干十字和地支十二字循环相配来表示年月日的次序。如癸丑年的下一年就是癸寅年。
D.在农历中,“望”指每月十五,“晦”指每月最后一天,“朔”指每月第一天。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柳敏做事中规中矩,尽职尽责。他长期担任尚书一职,凡是违背先朝典章的礼仪一律废止;他多年抱病工作,皇帝亲自去慰问他的病情。
B.柳敏博学多闻,讲究孝道。他广泛涉猎经史,学习阴阳等道术;他孝敬母亲,曾因母亲去世而悲伤过度,十日之间一半鬓发变白。
C.柳敏出身名门,深受皇帝宠信。他的父亲做过高官,他也很受文帝的器重和信赖,先后担任一系列官职,并得到赐姓宇文氏的荣耀。
D.柳敏为人低调,严于律己。他卸任郢州刺史后,为了躲避当地人送行,另选道路回家;他临终前告诫后人,丧事所需一定要简单节约。
7.把文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敏虽统御乡里,而处物平允,甚得时誉。
(2)及将还朝,夷夏士人感其惠政,并赍酒肴及土产候之于路。
(二)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问题。
临江仙
苏庠
猎猎风蒲初暑过,萧然庭户秋清。野航渡口带烟横。晚山千万叠,别鹤两三声。
秋水芙蓉聊荡桨,一樽同破愁城。蓼花滩上白鸥明。暮云连极浦,急雨暗长汀。
【注】词人生活于北宋、南宋之际。
8.词的上片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9.结合全词,简要说说下片“一樽同破愁城”一句中的“愁”的含义。
(三)名篇名句默写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蜀道难》中从声响角度写激流奔腾、石块冲击山崖情景的两句是 , 。
(2)《逍遥游》论述不会因外界评论而更奋勉或沮丧的荣辱观的两句是 , 。
(3)《关雎》中表现小伙子一般都喜欢美丽贤惠的姑娘的两句是 , 。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
杜牧的江南
余显斌
①江南,是杜牧的。
②没有杜牧,江南,该是何等寂寞?就如淋沥的细雨中,没有油纸伞的古朴,从而缺乏一种古诗的典雅;就如长长的小巷里,没有一架紫藤萝,从而缺乏一种绿意荡漾的清新;就如断桥边,没有如烟的细柳,从而缺乏一种吴侬软语的娇媚。
③江 南,是幸运的,在长久的沉寂之后,迎来了青衣飘飘的杜牧。
④江南女儿,也是幸运的,在长久的冷寂之后,又重现了青春的颜色。


展开余下试题⑤那时的江南,一定是寂寞得很久了,寂寞得连西湖的水也泛不起一点涟漪。那时的江南,已经没有了丝毫的浪漫,江南采莲的曲子,已经凋谢在寒冷的池塘里;吴越争霸的战鼓,已半入江风半入云,渺茫难寻了。至于西施浣衣的样子,已经在传说中流向岁月的天尽头,白云的深影里。当然,包括当年的丝竹,当年的歌舞,当年的风流潇洒,都已经如周郎的微笑,隐入历史的硝烟中。
⑥江南,太寂寞了,寂寞成一池浮萍,连红叶也舞不起一点声音。
⑦就在这时,杜牧来了,在清明时节前后,嫩草如诗的日子里,一匹马,一身长衫,外带一支笔,踢踢跶跶走过丝雨江南,走过杏花如雪的江南,走过四百八十寺的江南,举一举杏花村的佳酿,饮醉了清明时节,饮醉了自己,也饮醉了唐诗。
⑧醉 后不知故乡远,错把江南做故乡。
⑨从此,江南,收容了一颗漂泊的诗魂,也收容下一片灵秀,一片浪漫。
⑩在江南行走,杜牧一定是风神潇洒志气昂扬的,因为,他终于寻到了自己心中美的极致,诗的栖息地。在江南,杜牧一定是心情舒展眉宇青葱的,因为,长久的失落后,他找到了心灵的归宿和安慰。
⑪二十四桥的夜晚,月光如昼,桂香如梦。秋来的江南,依然山温水软,草木含春。“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江南,就适宜于洒脱地生活,诗意地游走。小杜,深得江南三味。
⑫春风十里,柳丝飘飘,有哪一缕春风,美得过江南?有哪一处女儿,轻浅一笑,婉约过江南?
⑬多少人啊,走过江南?但匆匆的脚步,踏过满地红尘,能领略“烟笼寒水月笼沙”的婉约?能体会到“春风十 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的繁华?能领略“村连三峡暮云起,潮送九江寒雨来”的神妙?只有杜牧,一身长衫,飘飘地走过江南山水,把自己的欢笑,自己的歌吟,留给江南,留给江南的天空和湖面,还有山水楼台。同时,也把 江南留给岁月。
⑭在烟水渺茫的江岸,在细柳如眉的亭旁,总有风吹过,总是有诗人的脚步走过,这些,江南记得,竖行的方块文字也记得。
⑮当诗人漫步江南时,多少丝管,多少弦竹,在夜月下悠扬;多少忧伤,让一个沉沦历史的书生,怆然泪下。
⑯不是爱风流,似被红尘误。
⑰诗人并不想隐居入江南山水,诗人并不想在二十四桥的箫音中沉醉。“江南好烟月,门系钓鱼船”“霜叶红如二月花”,这些美妙,也不能让诗人沉醉。所有的音乐,所有的云烟风月,并没有遮住诗人的眼睛。
⑱诗人站在高山上,站在红楼上,日日凝目而视,翘首企盼,在等待着一个时代的到来,等待着万民欢乐的和谐盛世到来,“清时有味是无能,闲爱孤云静爱僧。欲把一麾江海去,乐游原上望昭陵”。诗人总是心有不甘,在晚唐的夕阳残照中,遥望着太宗所开创的盛世,万民同乐,百国来朝。可是,诗人失望了,心冷了。天边,夕阳西下,一片暗影茫然。
⑲在一声长叹中,诗人走入江南。
⑳所有的肮脏,所有的红尘,与江南山水,与江南儿女相比,是如此不堪,如此肮脏。
“繁华事散逐香尘,流水无情草自春。”诗人轻轻叹息一声,定格在江南的烟雨中,静静地观看着,看“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的美丽;看“深秋帘幕千家雨,落日楼台一笛风”轻歌曼舞;看江南儿女在月夜里一把凉扇,笑扑流萤的娇憨情态;看扬州烟水,秦淮月光。
江南,安慰着诗人。
诗人,沉醉于江南。
(选自《文苑(经典美文)》2012年第2期)
1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6分)
A.文章第②段,运用排比、对比的手法,指出没有杜牧,江南风景就少了特有的情趣韵味,从而强调了杜牧对于江南的意义。
B.文章前⑥段多次写到江南的“寂寞”,然后笔锋一转,“就在这时,杜牧来了”,用反衬的手法写杜牧给江南美景带来了神韵。“寂寞”指的是当时扬州的萧条。
C.文章第⑫⑬段共用了六个问句,表面上是赞美只有杜牧才能写出这样美丽的描绘江南的诗句。
D.“在一声长叹中,诗人走入江南”,指的是杜牧虽有报国之心,但因为盼不到国家重振声威,他只能沉醉于江南美景,以此来慰藉痛苦失望的灵魂。
E.文章多用排比句和整句,语言风格典雅婉约,与江南美景和杜牧诗和谐统一,给人以美的享受。
12、文中第⑨段两个“收容”的含意是否相同?请结合原文简要分析。(6分)
13、全文多处引用、化用杜牧 的诗句,请简要分析这样写的作用。(6分)
14、作者为什么 说“江南,是杜牧的”?请结合自己读文的感受加以探究。(8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9分)
1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①在人民群众的利益受到危害的紧要关头,有极少数干部,或无动于衷,或畏葸不前,其所作所为,与共产党员、人民公仆的身份极不相称。
②这次商品博览会,聚集了全国各地各种各样的新产品,真可谓浩如烟海,应有尽有。
③两位阔别多年的老友意外地在一条小巷里狭路相逢,两人又是握手又是拥抱,别提多高兴了。
④著名歌唱家李双江之子李天一是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初生之犊,无照驾驶,肇事打人,寻衅滋事,其行为引起了人们对“星二代”的热议。
⑤文理科不仅应该知识互相补充,还应该互相渗透,实际上,自然与社会决不可能是泾渭分明的。
⑥似乎人类在自然科学上一遇到“起源”的问题就一筹莫展,宇宙起源、生命起源、思维起源都是人类碰到的几个最大的难题。
A、①②⑥ B、④⑤⑥ C、①⑤⑥ D、①④⑤
16.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梁任公先生晚年不谈政治,专心学术。大约在民国十年左右,清华学校请他作第一次的演讲,题目是“中国韵文里头所表现的情感”。
B.通过自得其乐的游戏,使动物紧张的自然竞争生活得到某种调剂和补偿,使它们在生理上、心理上容易保持平衡,从而得到一定的自我安抚和自我保 护。
C. 这嘶叫的秋蝉,在北平可和蟋蟀耗子一样,简直像是家家户户都养在家里的家虫。
D. 这当然还可以说是由于诗人们文字洗练的缘故,可是这样的解释是并不解决问题的。

17.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千百年后凝视王羲之的《兰亭序》, 光是那么一点,可以领略的内涵,用十年时间去理解都不嫌多。
①碰到纸上的纤维,顺势微微回转,
②单鞭蓄势,继续向左缓缓推出……
③太极云手般向右下沉去,力道隐含未尽,
④仍然可以感受王羲之笔尖每一个纤细的动作,
⑤永和九年岁在癸丑,那永字的一点如凌空而来风声,
A. ④②①⑤③ B.④⑤①③② C.⑤②①③④ D.⑤④②③①
四、作文(60分)
18、一些同学总认为,在家有父母管着,在学校有老师管着,生活太没有自由了。而西方一位教育家说过:“盲目地让孩子自由,实际上是亵渎文明,提倡野蛮。”对此,你是如何看的?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
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语文参考答案
1.A
2.A
3.B
4.D
5.C
6.A
7.(1)柳敏虽然治理家乡,但是他处理事情公平得当,很得当时人的赞美。
(2)等到他将要回到朝廷,当地各族士人感激他的仁政,一起送上美酒佳肴和土特产在路上等候他。
8.词的上片写了风吹蒲叶,冷落的庭户,迷蒙寂静的渡口、重叠的晚山和凄厉的鹤唳。描绘了一副清疏明远的初秋傍晚图,渲染了浓厚的秋意,为下文抒情营造氛围。


展开余下试题9.愁一为悲秋之意,一为家国沦亡的哀怨。
10.【答案】(1)飞湍瀑流争喧豗 砯崖转石万壑雷
(2)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 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3)窈窕淑女 君子好逑
11、答案:AB 解析:A项,“对比的手法”错,应是“类比”。B项,“当时扬州的萧条”错,从引用的“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看,扬州当时是繁华的。从全文看,“寂寞”应是指江南佳妙处尚无诗歌高手吟咏,其情趣韵致正苦苦等待善解妙悟之人。
12、解析:词义的理解应放在具体语境中加以揣摩。根据文本来看,第一处“收容”的是“一颗漂泊的诗魂”,此处所谓的“诗魂”应是杜牧,因此可理解为“接纳、安慰”。第二处是“收容下”“灵秀”“浪漫”,应指杜牧在江南的创作成就,因此可理解为“收获、得到或重现”。
参考答案:不相同。第一个“收容”可以解读为“接纳、安慰”,因为江南以自己独有的美丽接纳、安慰长久失落的诗人杜牧,给他提供了心灵的归宿。第二个“收容”可以解读为“收获、得到或重现”,因为江南还激发了杜牧的创作灵感,他的诗文重现了灵秀和浪漫。
13、解析:文学作品中引用古诗词的作用,可以从诗词本身表达的内容、对文章内容及结构等角度加以分析。如为文章增添文学色彩、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吸引读者)等。
参考答案:①杜牧的诗和江南的美是和谐统一的,引用、化用杜牧的诗句便于简洁凝练地表现江南的美景和神韵,增添江南美的感染力。②丰富文章的内容,增加文章的文学情韵,与文中的抒情、议论协调统一,形成(或突显)本文典雅优美的语言特点。③借杜牧的诗句充分展现杜牧的才情和丰富的内心世界(欣喜、忧伤、期盼、失望)。④借杜牧的诗句充分说明杜牧对江南的了解(或:充分说明杜牧已得 “江南三味”),为文题“杜牧的江南”提供了充分的证明(或:突出了江南和杜牧相互依存、相互成就的密切关联)。(写三点即可)
14、解析:本题实际是思考杜牧与江南的密切关系,需结合文本加以分析。
参考答案:①杜牧让长久沉寂的江 南重新显现灵秀和浪漫(或:江南会因为缺少了杜牧而减少了神韵)。②杜牧读懂了多少人无法懂得的江南的美,并用自己的诗句定格再现了江南的婉约、繁华、神妙,让美丽的江南在岁月中留存。③长久失落的杜牧在江南找到了心灵的归宿和安慰,杜牧的生命情感和江南融为一体。(只要言之成理,超出文本的举例亦可)
16C(②浩如烟海:形容文献、资料等非常丰富。用“浩如烟海”形容新产品,使用对象错了。③“狭路相逢”多指仇人相遇,难以相容。不合语境。④初生之犊:刚生出来的小牛,比喻勇敢大胆、敢作敢为的青年人。褒义词,用于此处不合语境。)
17、C (A、“大约”“左右”语意重复;B、缺主语;D、由于……的缘故,句式杂糅。)
18B
【写作要求】:
1、最好采用辩证分析的方法,得出正确的结论。一分为二地谈自由的利与弊,谈父母老师的管制,不把问题绝对化。指出适度的自由与适度的管制,是正确的教育方法;而一味强调个性自由以及实施过于严厉的管制,都是片面的。
2、要按议论文的程式来写,论点、论据、论证三要素在文中要明确、突出,尤其要强调论证过程,不可以罗列论据、讲述故事来替代论证。
3、议论文强调理论性和逻辑性,因此,条理要清晰,结构要合理。写作中要注意及时分出段落,一段文字只集中解决一个方面的问题,不要东拉西扯,导致文章缺乏层次感。
4、分析要全面,文字要简洁,严格控制字数。
5、精心设计文题。
参考文章: 管制与自由
   (1、引出话题,阐明论点――提出问题)
古代儿童启蒙读物《三字经》上说: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家庭和学校,父母与老师,担负着规范、引导孩子健康成长的重大责任,应当不失时机地对孩子加以适当的管制和调教,使他们懂得勤奋努力,健康向上。对孩子采取顺其自然,放任不管的态度,或对孩子实施过于严厉的管制,剥夺孩子起码的自由的做法,都是不可取的。
(2、什么是管制,什么是自由,为何要实施适度的管制,它们的关系如何――分析问题)
鲜花只有在园丁的修剪与呵护下才会开得更加艳丽,孩子只有在父母和老师的引导帮助下才更易取得成功。适度的管制不是扼杀孩子的个性,而是以父母、老师的人生经验教育孩子,避免孩子走弯路,犯他们父辈曾经犯过的错误。人生是极其短暂而宝贵的,前人的经验和教训对后人来说是难得的财富,但对于自然状态下的孩子,并不一定懂得它们的价值。因此,适当地加以引导和管制,符合人类文明发展的要求。
自由是人们所向往的,它能使人们精神上放松,感受生命的美好。适度的自由在孩子的成长历程中是不可少的,它可以调动孩子的积极性能动性,培育健康乐观的心态,树立战胜困难的自信心。人活着,有权利享受快乐和自由。长期在严厉管制下生活的人,会倍感自由的珍贵;而长期缺乏管制的人,却往往不懂得自由的价值,他们欲求无度。所以西方一位教育家说,盲目地让孩子自由,实际上是亵渎文明,提倡野蛮。对老师和父母而言,就是严重的失职。
管制与自由是相对的,有时又是相反相成的。风筝能够在天空自由飞翔,离不开线的牵引。如果失去了线的牵引限制,风筝是无法停留在空中的。人若是一味地强调自我,强调自由,就会因为好逸恶劳、不学无术而遭到社会唾弃,从而失去尊严和自由。社会也需要法律制度社会公德来维系,它规定了每个个体必须遵守法律或某种约定俗成的规范,约束自己的行为,不能随心所欲。这样做的目的,正是为了保障大众享有法制、道德框架内的自由。
  (3、如何对孩子实施必要的引导和管制――解决问题)
规范、引导孩子的思想行为,是父母和老师的责任。作为管理者和引导者,父母和老师首先要做孩子的表率,为孩子营造一个健康良好的受教育环境。孟母为了给孟子一个好的受教育环境,曾多次搬家。曾子为了教孩子说话算数,亲自动手为孩子杀猪。他们是天下父母的榜样。其次是要讲究方法。我们提倡和风细雨式的点拨教育,反对电闪雷鸣式的粗暴训斥。据传,孟子有一回逃学回家,他母亲叫他拿来一把砍刀,当着他的面砍断了织机上尚未织成的布匹,以此教育他做任何事都要善始善终,不可半途而废。她的教育方法无疑是正确的,她足可称得上是位难得的优秀教育家。或许正是因为有了这样一位优秀的母亲,中国文化思想史上才诞生了一位“亚圣”。
  (4、总结归纳,强调论点――照应开头,使结构显得完整)
作为学生,我们应当懂得父母和老师的一片苦心,自觉地接受教育和管制,在适度的范围内享受人生的自由。只有这样,我们才不会辜负这大好的青春,让自己的生命更有意义。
【说明】
  论点、论据、论证三要素清晰齐全;每段文字解决一个方面的问题;采用了辩证分析的方法,没有走极端;有一定思想性、理论性,逻辑比较严密,议论文特征明显。  (223.154.173.116)
标签:人教版 高一 下册 月考试卷
相关:关于“广东省普宁”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488]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