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课文同步练习

阅读:583  2017-03-23
标签:人教版 八年级 下册 课文同步练习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583]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赠从弟》《与朱元思书》练习
一、默写《赠从弟》
《赠从弟》
作者:
, 。
, !
, 。
, !
二、相关练习
1、亭亭( )瑟瑟( )
一何( ) 罹凝寒( )
【罹凝寒要先解释“罹”再解释全部】
2、
1.这首诗运用哪些技巧来写松树?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讲】
答:对比、反衬,把青松与寒风放在一起对比,以寒风的凛冽反衬出青松的坚韧不拔;(诗人紧紧扣住松柏经寒不哀、枝干坚劲的特征来描写, 写出了松柏的凛然正气,成功地通过咏松柏来表现自己对高风亮节的赞美和 追求。全诗格调劲健,语言质实,具有清刚之气。象诗中“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以句式的重复来突出狂风与劲松的对抗,语调紧促有力,诗情 震荡,正显示了此诗以气胜的特色。全诗章法浑成,承转自然。尤其是结尾 二句,以虚词设问,牵出全篇主旨,可谓收束得法,神完气足。)
2.标题《赠从弟》与诗的内容“松”是否有联系,为什么?
答:有。诗人希望堂弟能向松柏那样坚贞自守,不因外力的压迫而改变本性,也有自况自勉的含义。诗人不是孤立地咏物写松,而是把松柏放在恶劣的环境中来刻画,突出了它与作为对立面的狂风、冰雹的搏斗,可谓是通过典型环境来刻画典型性格,使松柏的形象以胜利者的姿态傲然挺立在高山之巅,显示出一种激励人心和斗志的崇高美、悲壮美。人是环境的产物,也会受到各种环境因素的挫折、考验。诗人告诉我们,必须像松柏那样永远保持坚贞自强的个性,才不愧为一个顶天立地的人。
【重点是,只要答到点子上。例如,技巧是什么一定要答出来,挑一两个诗句做例子论证一下就可以了,不一定要逐句解析。第二个问题其实就是答思想感情,概括一下松的特性,引申为诗人对堂弟的希望,又包含诗人的自况自勉,串起来就是联系了。】
3. 三、四两句诗中的两个“一何”,表达上各有什么不同?
答:一个“一何”突出谷中风的迅疾凶猛,第二个“一何”突出青松的雄健挺拔(意近即可)
4. 全诗主要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象征手法(1分)全诗借松柏挺立风中而不倒、历经严寒而不凋,自喻高洁、坚贞的情怀,在自勉中也勉励从弟做一个坚强不屈的人。(意近即可)
三、《与朱元思书》
1、从流飘荡:
2、缥碧:
3、甚箭:
4、奔:
5、互相轩邈:轩: 邈:
6、相鸣:
7、千转:
8、鸢飞戾天者:比喻 的人 戾:
9、经纶世务者:比喻 的人 经纶:
10、窥谷忘反:
11、柯:
12、负势竟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接,千百成峰。
(重重叠叠的)山峦各倚仗着自已的地势争相向上,仿佛要比一比,看谁爬的最高,伸的最远,由此而形成无数的山峰。
13、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那些极力追求名利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就)会平息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
那些治理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流连忘返。
14、 段意及中心思想【讲】
第一段:总叙了自富阳至桐庐富春江上的景色。
第二段:以简练传神的笔墨描写富春江地异水。
第三段:以细腻的笔触描写了富春江的奇山。


浏览完整试题 中心思想:本文叙述作者乘船自富阳至桐庐途中所见,描绘了这一段的山光水色,它创造出一种清新自然的意境,使人读后悠然神往,仿佛也亲自领略了其间的山水之美
  文章表现了作者高雅的志趣,高洁的情怀,表现出他沉醉于山水的生活情趣,流露出对追求名利之徒的蔑视,含蓄地传达出作者爱慕美好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之趣。
  对富春江奇山异水的赞美和留恋,以及鄙弃功名,淡泊名利的思想感情。【背】 (121.12.123.135)
标签:人教版 八年级 下册 课文同步练习
相关:关于“人教版八年”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583]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