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月考试卷
阅读:617 2017-04-07
标签:
人教版
八年级
下册
月考试卷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617]
江苏省苏州高新区第二中学2016-2017学年八年级下学期自主检测一语文试题
2016---2017学年第二学期自主检测一试卷
初二语文
第一部分(22分)
1.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答题。(6分)
苏州作为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至今仍保存着许多 A (独树一帜 千篇一律)的私家园林。为了表达园主的情趣、理想、追求,有以清雅的香草自喻性情高洁的,有追慕古人似小船自由飘荡yí( ▲ )然自得的,还有表现园主企慕tián( ▲ )淡的田园生活的。园内的建筑、山水、花木自然和谐地 B (溶合 融合)在一起,使园林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均能产生出深远的意境,徜yáng( ▲ )其中,可得到心灵的陶yĕ(▲ )和美的享受。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4分)
①yí( )然自得 ②tián( )淡 ③徜yáng( ) ④陶yĕ( )
(2)从括号内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前面的横线上。(2分)
2.默写古诗文名句,并在括号内的横线上填写相应的作家或篇名。(7分)
① ▲ ,高斋闻雁来。(韦应物《闻雁》)
②临风一唳思何事, ▲ 。( ▲ 《池鹤》)
③翅湿沾微雨, ▲ 。(葛天民《迎燕》)
④ ▲ ,草色入帘青。(刘禹锡《陋室铭》)
⑤抽刀断水水更流, ▲ 。(李白《 ▲ 》)
3.每年的4月1日是“国际爱鸟日”。在这个节日即将到来之际,八年级准备开展以“爱鸟”为主题的活动,现在邀请你参加。(4分)
(1)为宣传“国际爱鸟日”,请设计一则标语,呼吁大家都来呵护鸟类。(不超过20字)(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雅同学向活动组推荐了一幅漫画,在理解漫画的基础上,为这幅漫画拟写一个题目。(不超过6字)(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名著阅读(5分)
(1) 下面语段中“三人”除鲁达外,另外两人是谁? 鲁达冲冠一怒做了什么事情从而改变了他的人生道路? (3分)
三个酒至数杯,正说些闲话,较量些枪法,说得入港,只听得隔壁阁子里有人哽哽咽咽啼哭。鲁达焦躁,便把碟儿盏儿都丢在楼板上。酒保听得,慌忙上来看时,见鲁提辖气愤愤地。酒保抄手道:“官人要甚东西,分付卖来。”鲁达道:“洒家要甚么! 你也须认得洒家! 却恁地教甚么人在间壁吱吱地哭,搅俺弟兄们吃酒。洒家须不曾少了你酒钱!”
▲
(2)下面对《水浒传》相关情节概括有错误的一项(2分)( ▲)
A《智取生辰纲》中,那7人先吃了一桶酒,晁盖从另一桶中又兜了半瓢吃,故意给杨志他们看,只是叫他们死心塌地.次后吴用去松林中取出药,抖在瓢里,只做走出来饶晁盖酒吃,把瓢去兜时,药已搅在酒里,假意兜半瓢吃,那白胜 劈手夺来,倾在桶里。.
B《林冲雪夜上梁山》 说到高衙内为了得到林冲的妻子而利用陆谦设计陷害林冲,林冲被发配沧州,凶残的高衙内不 肯罢休,非要置林冲于死地,欲在野猪林狠下杀手,幸得鲁智深相救。林冲被迫看守草料房,又一次险遭毒手,忍无可忍的林冲一气之下杀死陆谦,在风雪交加的夜晚上了梁山。
C 武松寻兄,路过景阳冈打虎,后任县都头。其嫂潘金莲与西门庆通奸,毒死武大郎,武松杀死潘、西门后自首,发配孟州。十字坡巧会张青、孙二娘夫妇。天王庙举鼎,结识施恩,因打抱不平,快活林醉打蒋门神,遭张都监陷害,二次发配。蒋门神指使打手中途暗算,反被武松杀死,夜回孟州杀死仇人
浏览完整试题
D 《汴京城杨志卖刀》说的是杨志来到东京,想补个殿司府制使职役,可高俅从中作梗,未能如愿。又因盘缠使尽,便忍痛卖祖上留下的宝刀,换些盘缠投往他处。却偏偏又惹上破落户没毛大虫牛二这个泼皮,牛二三番五次刁难,又是拿刀剁铜钱,又是拔了自己的头发做实验,还蛮不讲理地要求杨志剁个人试试,杨志说剁狗,可牛二就是不肯,硬跟杨志扛上,目的就是白要这把宝刀。杨志大怒,两人打了起来,杨志杀了牛二。
第二部分 阅读理解(38分)
5.诗歌鉴赏,阅读诗歌,完成问题(4分) 渔家傲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分析“塞下秋来风景异”这句话在诗歌中的作用。(2分)
(2)下面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这首词是作者边地生活经历的写照,反映了边塞生活的艰苦,表达了戍边将士思念家乡、为国建功的情怀。
B.这首词通过“塞下”“长烟落日”“霜”等词语写出了边塞秋季的景色特点。
C.“衡阳雁去无留意”一句是说,衡阳的大雁飞去,没有丝毫想留下来的意思。
D.“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揭示了词人和征夫们的矛盾心理:思乡而不能回,因为尚未达到建立军功、勒石燕然的目的。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6——10题(12分)
【甲】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马说》韩愈)
【乙】 伯乐一过冀北之野,而马群遂空。夫冀北马多天下①,伯乐虽善知马,安能空其郡邪?解之者曰:“吾所谓空,非无马也,无良马也。伯乐知马,遇其良,辄取之,群无留良马焉。苟无良,虽谓无马,不为虚语矣② 。”
——节选自韩愈《送温处士赴河阳军序》
【注】 ①马多天下:马比天下其它地方多。②不为虚语矣:不算是虚夸之语了。
6.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或用法相同的是哪组? (2分) ( ▲ )
A是 是马也 斯是陋室 B 之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以蜡和纸灰之类
C 策 策之不以其道 执策而临之 D 而 而伯乐不常有 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7.选出加点字与“食之不能尽其材” 中的“材”情况相同的项(2分)( ▲ )
A无案牍之劳形 B用讫再火令药熔 C诎右臂支船 D 神情与苏黄不属
8. 读甲文,分析“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饱含作者哪些情感?(2分)
9.翻译【乙】文中划线句。
10.同样为千里马,在【甲】【乙】两文中,千里马的遭遇有何不同, 这种不同遭遇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渴望?(2分)
阅读下面的议论文,回答11——13题。(6分)
当你不是世界的中心
①海水容纳百川,水以天下之至柔驰聘天下之至坚,却从不居功。清风飘送花香,雨水润物无声,这温柔敦厚的自然总是厚德载物,却又不事张扬,更不会以造物主自居。那么自称万物灵长的我们,更应该学会不以自我为中心。
②只有当你不把自己当作世 界的中心的时候,你才能正确认识自己。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就是这个道理。只有跳出自我,才能认识自我。“天朝上国,物产丰盈,本不必与外夷互通有无”,正是清朝常常以“天朝上国”自居,闭关锁国,没有认识到自身各种弊病,从而日益落后于 世界。后人再看历史,无不扼腕叹息。因此跳出自我,并审视自我,才能认识自我,并完善自我。
③不以自我为中心,就要有谦和的姿态。北大校长、国学大师季羡林以一位平凡老者的身份替一位入校新生看行李,一看就是几个小时,不恼不怒,反倒用一句“没关系”化解了那名新生的不安。著名影星林志玲在参加一个宣传活动时,很多经销商都和她握手。有人注意到身高 174公分又穿着高跟鞋的林志玲,一定会膝盖微弯,蹲到和对方一样的高度,眼神平视地和对方握手。那天地总共蹲了八十几次。生活中,有些人总是以自我为中心,对每个人都保持一种“高姿态”,这种人其实最无实绩。反而是季羡林和林志玲这样的人,以谦和的姿态平等待人,更显高贵。无论是个人还是民族,都需要学会尊重池人,不以自我为中心,保持自身的风度与姿态。
④不以自我为中心,还要学会从他人的角度看世界,而不单从自身出发。 或许你以为自己是万众瞩目的大明星,是舞台的焦点,可是,在一个农民眼里,你只是个普通的人,远不及他的庄稼重要。或许你正逼着自己的孩子去上各种各样的补习班,殊不知在他们眼里,蓝天、白云、草地、游戏才能构成最美的童年。所以,在别人眼中你不一定耀眼,你要用他人的眼光看到自己的卑微。在在孩子眼中,你奉为金科玉律的 东西可能一文不值,所以你要以孩子的眼光去帮助他们找到幸福与快乐。从 他人的角度看世界,你将看到更绚丽的色彩。
⑤不以自我为中心,还要善于向他人学习。“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万事万特皆有其闪光的一面。师法自然,小草的 坚韧,大树的昂扬,细流的执著,大海的宽容……都会给我们有益的启示:师法大师,圣贤的哲思,大儒的风范,永远是我们追随的目标;师法凡人,芸芸众生里有很多普通人更值得我们学习。 “当代雷锋”郭明义,在平凡的岗位上奉献爱心,几十年如一日;最美女教师张丽莉,不顾个人安危勇救学生……这些平民英雄在日常生活中所展示出口的人性光辉,更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是在不断的学习中成长起来的。从某种程度上说,向他人学习是不以自我为中心的更高境界。
⑥当你不再是世界的中心,你将明白众生平等,从此不再轻视一只蝴蝶、一片落叶,你将读懂无言的自然和多彩的生活。
1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分)
12.选文第②、③两段能否调换顺序?请简述理由。(2分)
13.选文第⑤段中画线句主要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 有什么作用?(2分)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回答14—18题。(16分)
一把寂寞的锄头
展开余下试题
范 宇
①这是一把寂寞的锄头,静静地倚靠在斑驳的墙壁上。木质的柄上布满腐朽的暗灰色,金属的头也长满黄色的锈迹,在皎洁如水的月光里,没有半点光泽。它像极一位深闺里常年等待归人的怨妇,头发蓬乱,一脸憔悴。几声从远处秋草间传来的虫鸣,如泣如诉,把一把锄头内心的全部忧伤与寂寞呈现得淋漓尽致。
②月光被无情的岁月割伤,父亲与这把锄头的那些逝去的遥远影像在我的心头慢慢变得清晰可及。
③扛着一把锄头,叼着一根香烟,飘进晨雾里,又扛着一把锄头,叼着一根香烟,从黄昏里归来,这几乎成为父亲每天必不可少的功课。晨雾与黄昏比我更懂父亲,它们能够感受父亲脸上的每一点 苍老与沧桑,以及内心掠过的每一抹喜悦与忧伤,所以它们总是以最美丽的姿态迎送父亲。在晨雾与黄昏的更替中,也交织着父亲充沛的精力与疲惫的身躯,见证着父亲永不弯曲的脊梁。我常常坐在门前那棵不知年龄的香樟树下等待父亲从黄昏里归来;走到树下,父亲也偶尔会坐下来抽一根烟。青烟一圈圈漫过父亲的头顶,漫过高大的香樟树,飘向比天边更远的天边。青烟散了,黄昏却紧锁住父亲的眉头,年少的我一点也不懂父亲眉心间的惆怅。
④我八九岁时,父亲去铁匠铺给我打了一把小锄头。我永远无法忘记那天父亲给我讲的一句话,“吃果子,拜树头;吃米饭,敬锄头。”在父亲心里,锄头就是一切,能够创出生活里所有的希望。他也希望,我拾起这样的希望并把它延续下去。
⑤父亲的话就是箴言,我年少的心始终坚信着。
⑥可后来,父亲却先背叛了。
⑦父亲离家的前一夜,我听见了他的叹息与母亲的啜泣。那夜,月光也像今夜这样皎洁,父亲那把锄头被泥土打磨得锃光瓦亮。锄头似乎也察觉到了什么,躲在墙角,望着天上闪闪烁烁的星星发呆,一声不吭。
⑧“难道就没有其它办法了么?”母亲哽咽着说。
⑨父亲深深地叹了一口气:“要是有法子,谁愿意背井离乡呢?”
⑩整个漫长的夜里都充斥着这样沉重而无奈的对话,少不更事的我,也从中体会到了一点辛酸,虽然我并不明白父亲为何不得不逃离村庄。次日清晨,深秋的薄雾把通往城市的路遮盖得严严实实,像是有意要留住父亲远行的脚步。墙脚的锄头上,也沾满了露珠,晶莹剔透,与母亲的眼泪一样,没有半点杂质。父亲背上大大的帆布包,摸了摸锄头,便一头扎进了迷雾中。这年,我十二岁,念小学六年级;妹妹六岁,刚念小学一年级。
○11岁月如梭,光阴似箭,十年时光转瞬间就溜走了。
○12十年前,父亲怎就狠下心来扔下这把锄头,毅然决然地从村庄逃往城市? 其中的原因是复杂的,像一团凌乱的绒线交织在父亲心里,他不得不忍着巨大的悲痛逃离。在父亲心里,这把握了十多年的锄头早已成为他最亲密无间的朋友,怎能说背叛就背叛呢?
○13上有祖父、祖母要赡养,下有我和妹妹要供养,父亲似乎感到了这是一把锄头再也不能承受的重担。乡村与城市的巨大落差,不得不让始终坚信一把锄头可以在土地上开垦出无限希望的父亲的心头产生动摇。不仅父亲动摇了,村庄里一个又一个农人都动摇了,纷纷逃离他们热爱的土地,眷恋的锄头。锄头寂寞了,村庄也开始变得荒芜。
○14但父亲终究没有逃离与背叛,在他的心里,始终有一把锄头挽就的心结,这里面拴着的全是爱,从未改变。我坚信,终有一天,父亲以及那些离开村庄的农人们都将全部回来,重新握起那把锈迹斑斑的锄头,书写村庄的富饶和秀美。因为有爱,村庄与锄头也是宽容的,可以原谅农人一切不得已而为之的“逃离”与“背叛”。父亲这把寂寞的锄头,仿佛在月光中轻声对我说,我愿意继续等下去。或许,远在他乡的父亲也听见了。
○15一把寂寞的锄头,是村庄的忧伤,也是村庄的温度。
(选自《中国精短美文精选》,有删改)
14.请你谈谈对题目“一把寂寞的锄头”的理解。(3分)
15.父亲对锄头的感情是复杂的。请结合全文内容,梳理出父亲对锄头的情感变化历程。(3分)
16.第⑥段在文章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请具体分析。(3分)
17.请从写作技巧的角度赏析第①段。(3分)
18. 最后一段所说的“村庄的忧伤”和“村庄的温度”分别指什么? (4分)
第三部分 作文(40分)
很多时候,我们在自然山水中寻觅阳光,在亲朋好友中寻找阳光,在伟大人物中寻找阳光……但我们常常忽略了,我也可以是一束阳光,照亮自己,照亮他人。
请以“我也是一束阳光”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1) 充满真情实感 (2) 不要少于60 0字。(3) 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
初二语文参考答案
3.(1)示例:鸟是害虫的天敌,鸟是人类的朋友。 (2)示例:如此“爱”鸟(1)
4.李忠和史进 鲁提辖拳打镇关西 (2) A
5.点出塞外风景不同于关内,是萧瑟荒凉的,引出下文对边塞风景的具体描写。
C
6.D 7.D
8.对千里马(人才)被埋没的同情,对愚妄无知的统治者的愤恨批判嘲讽
9. 伯乐一走过冀北的郊野,马群就空了.那冀北的马在天下是最多的,伯乐虽然善于相马,又怎么能够使马群为之一空呢?解释的人说:“我所说的空,不是没有马,是没有好马。伯乐识马,遇到好马,就把它挑了去,马群中没有留下好马了.假如没有好马了。即使说没有马,也不是虚夸的话。”
10.一是被埋没甚至惨死;另一个是被伯乐发现,作者渴望人才被发现、被任用
11. 我们应该学会不以自我为中心。 (2 分) ( 意近即可)
12. 不能。 第②段阐述了不以自我为中心的意义 ( 或 “ 只有你不把自己当作中心的时候, 你才能正确认识自己 ),第③段论述的是如何才能做到不以自我为中心( 或 “不以自我为中心, 要有谦和的姿态 )两段内容是递进关系,所以不能互换位置。 ( 结论 1 分,理由 2 分 ) ( 意近即可)
13. 举例论证( 或事例论证)。 (1 分 ) 列举生活中自然万物和人们平凡而闪光 的感人事例, 生动具体地证明了分论点“ 不以自我为中心,还要善于向他人学习 ”, 使论证更具说服力。 (2 分) ( 意近即可)
14.(1) 表面上写锄头,实际上是借锄头写农村的现实生活,写锄头就是写农村,一把锄头的命运就是农村命运的缩影。 (2) 用拟人手法,写锄头的寂寞,反映了大批农人逃离农村进城谋生,农村变得寂寞、荒芜的景况。 (3) 借锄头的寂寞,写出作者对农村现状的思考,从而唤起人们对农村、农业、农民问题的关注。
15.在“我”小时候,父亲对锄头充满了信赖和敬重,希望通过锄头,通过辛勤的劳作创造富足的生活;在“我”十二岁时,沉重的家庭负担让父亲带着对锄头的无限依恋 与无奈,逃离乡村去城市谋生;但是,父亲对锄头始终心怀眷恋,始终有一把锄头挽就的心结,对锄头、对农村的爱从未改变。
16.承上启下的作用 (过渡作用)。承上:承接上文写父亲每天扛着锄头去劳动、认为锄头能够创出生活里所有的希望的内容;启下:引出下文父亲在生活的重压下,不得不背叛锄头,背井离乡外出城市谋生的内容。
17.示例一: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把锄头比作怨妇 (“它像极一位深闺里常年等待归人的怨妇”),“寂寞”“静静地倚靠”运用了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锄头的忧伤及寂寞。
示例二:运用了烘托的表现手法,通过皎洁的月光来烘托锄头的锈迹斑斑、暗淡无光,通过如泣如诉的虫鸣,烘托了锄头的忧伤与寂寞。
示例三:运用白描手法,如“木 质的柄上布满腐朽的暗灰色,金属的头也长满黄色的锈迹”,说明锄头已很久没用了,表现了锄头的忧伤与寂寞。
18.农人不得不离开他们热爱的土地、眷恋的锄头到城市去谋生,村庄变得荒芜了,这是“村庄的忧伤”;锄头的命运就是农村的命运,它见证了农村的兴衰冷暖变化,反映出农人们对农村的热爱或冷落的态度,这是“村庄的温度”。 (113.220.15.54)
上一篇:
江苏省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初级中学2016-2017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一次单元练习语文试题
下一篇: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青云中学2016-2017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一次反馈测试语文试题
标签:
人教版
八年级
下册
月考试卷
相关:
关于“江苏省苏州”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617]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