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高考知识点专题训练

阅读:288  2017-04-21
标签: 高三 总复习 高考知识点专题训练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88]
步步高题型攻略第五章文言文阅读综合训练10
综合训练10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上高县学记
苏 辙
古者以学为政,择其乡闾之俊而纳之胶庠,示之以诗书礼乐,揉而熟之,既成使归,更相告语,以及其父子兄弟。故三代之间养老、飨宾、听讼、受成、献馘,无不由学。习其耳目,而和其志气,是以其政不烦,其刑不渎,而民之化之也速。然考其行事,非独于学然也,郊社、祖庙、山川、五祀,凡礼乐之事皆所以为政,而教民不犯者也。故其称曰:“政者,君之所以藏身。”盖古之君子,正颜色、动容貌、出词气,从容礼乐之间,未尝以力加其民。民观而化之,以不逆其上。其所以藏身之固如此。至于后世不然,废礼而任法,以鞭朴刀锯力胜其下,有一不顺,常以身较之。民于是始悍然不服,而上之人亲受其病,而古之所以藏身之术亡矣。子游为武城宰,以弦歌为政,曰:“吾闻之夫子,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夫使武城之人其君子爱人而不害,其小人易使而不违,则子游之政岂不绰然有余裕哉?
上高,筠之小邑,介于山林之间,民不知学,而县亦无学以诏民。县令李君怀道始至,思所以导民,乃谋建学宫。县人知其令之将教之也,亦相帅出力以缮其事,不逾年而学以具。奠享有堂,讲劝有位,退习有斋,膳浴有舍,邑人执经而至者数十百人,于是李君之政不苛而民肃,赋役狱讼不诿其府。李君喜学之成而乐民之不犯,知其为学之力也,求记其事,告后以不废。予亦嘉李君之为邑有古之道,其所以得于民者,非复世俗之吏也。故为书其实,且以志上高有学之始。
元丰五年三月二十日眉山苏辙记。
(选自《栾城集》,有删改)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习其耳目           习:练习
B.是以其政不烦 烦:急躁
C.其刑不渎 渎:轻慢
D.而县亦无学以诏民 诏:命令
答案 D
解析 诏:告诫。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揉而熟之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B.而民之化之也速吾从而师之
C.乃谋建学宫今君乃亡赵走燕
D.亦相帅出力以缮其事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
答案 D
解析 A项连词,表顺承;连词,表转折。B项结构助词,的;代词,他。C项连词,于是,就;连词,却。D项两者都是连词,表目的,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以学为政”就是挑选才智出众的人到学校学习,学成后让他们传授知识给周围的人,从而达到教化的目的。
B.作者将“古之君子”的治理之风与“后世”的治理之风进行比较,从而强调了“以学为政”的重要意义。
C.文中列举子游“以弦歌为政”的事例,肯定了子游的做法和成绩,证明了“凡礼乐之事皆所以为政”的观点。
D.上高县县令李怀道建造学校,体现了“以学为政”的思想,作者为这件事作记,很赞赏他的这种做法。
答案 B
解析 文中将“古之君子”的治理之风与“后世”的治理之风进行比较,是为了强调“藏身之术”的重要意义。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于是李君之政不苛而民肃,赋役狱讼不诿其府。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其所以得于民者,非复世俗之吏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因为这李怀道的为政不严厉而百姓很恭敬,赋税、徭役、案件、诉讼都不推托给府里。


浏览完整试题(2)他(李怀道)能得到民心的原因,是他不再是当今世俗的官吏。
参考译文
古人用劝学作为治理政事的手段,选择乡里才智出众的人把他们放到学校里,用诗书礼乐来教导他们,磨炼他们使他们成熟,学成后让他们回去,互相传授知识,普及到他们的父子兄弟。所以三代时,养老、飨宾、听诉、受成、献馘,没有一个不是要经过学习的。练习他们的耳朵和眼睛,调和他们的志向和气节,这样则可以使他们遇政务不急躁,遇刑罚不轻慢,百姓的教化工作也会开展得很快。然而考查他们的所作所为,不单单是学习的问题,凡是郊社、祖庙、山川、五祀这些与礼乐有关的事情都可以用来治理政事,教导百姓不要违反法令。所以说:“政治,是君主隐藏自身于政治之中。”古代的贤君端正态度,为他人的喜悲而动容,出口用词有气度,操办礼乐从容且坚定,从来没有把自己的力量施加给百姓。百姓看着这一切而得到教化,所以不违逆他们君主的意思。这就是君主隐藏自身于政治之中如此坚固的原因。到了后世就不是这样的了,废除礼乐而使用法律来治国,用武力来强行使百姓顺从,只要有一个不顺从,常常是亲自去改变他们。百姓于是开始蛮横不服从,统治者切身尝到这种弊端,而古人隐藏自身于政治之中的方法消亡了。子游在做武城宰时,用弦歌来作为治理政事的手段,他说:“我从夫子那里得知,君子学习知识则爱人,老百姓学习知识则便于驱使。”让武城的人,君子爱人而不害人,老百姓便于驱使而不违反法律,那么子游这样的为政手段,难道不是绰绰有余吗?
上高县,是筠州的一座小城,坐落在山林之中,百姓不懂得学习,而县里也没有学校来告诫百姓。县令李怀道刚刚来到这里,思索教导百姓的方法,于是谋划建立学校。县里的百姓知道了他们的县令要让他们受教育,也一起出力帮忙来修治这件事,不超过一年学校的事就齐备了。祭祀有了厅堂,讲课劝学有位子,课后学习有屋舍,吃饭洗澡有小屋,小城的人拿着经书来学习的有几十上百人,因为这李怀道的为政不严厉而百姓很恭敬,赋税、徭役、诉讼都不推托给府里。李怀道为学校的成立感到高兴,也为百姓不违法感到高兴,知道这一切都是学校的功劳,求我来记下这件事,告诉后来人不要废除劝学这件事。我也赞赏李怀道治城用古代的办法,他能得到民心的原因,是他不再是当今世俗的官吏。所以我为他写下整个事情,用来记录上高县有学校的开端。
元丰五年三月二十日眉山苏辙记。
5.用“/”给下面文段画线的部分断句。
王守仁,字伯安,余姚人。登弘治十二年进士。正德元年冬,刘瑾逮南京给事中御史戴铣等二十余人。守仁抗章救瑾怒廷杖四十谪贵州龙场驿丞瑾诛量移庐陵知县。入觐,迁南京刑部主事。(节选自《明史·王守仁传》)
答案 守仁抗章救/瑾怒/廷杖四十/谪贵州龙场驿丞/瑾诛/量移庐陵知县
参考译文
王守仁,字伯安,余姚人。弘治十二年考取进士。正德元年冬天,刘瑾逮捕了南京给事中御史戴铣等二十多人。守仁上疏论救,刘瑾大怒,把守仁廷杖四十,又贬到贵州的龙场做驿丞。刘瑾被诛杀,衡量其才能,调迁到庐陵做知县。入宫朝见皇帝,升任为南京刑部主事。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月鲁不花字彦明,蒙古逊都思氏。生而容貌魁伟,咸以令器期之。遂登元统元年进士第,授台州路录事司达鲁花赤[注]。县未有学,乃首建孔子庙,既又延儒士为之师,以教后进。至正元年,除吏部员外郞。奉命至江浙籴粟二十四万石,至则第户产之高下,以为籴之多寡,不扰而事集。既而军饷不给,又奉命出籴于江浙,召父老谕曰:“今天子宵衣旰食,惟恐泽不下民而民不得其所耳,然奈盗贼何。夫讨贼者必先粮饷,以我不汝扰,故命我复来,盖讨贼即所以安民耳。父老其谓何?”众咸应曰:“公言是也。”不逾月,粮事以毕。丁母忧,中书遣赙且起复,不应。
未几,太师脱脱南征,辟从军事,督馈饷,馈饷用舒。升吏部侍郎,铨选于江浙,时称其公允。适朝廷有建议欲于河间、长芦置局造海船三百艘者,月鲁不花即为书具言其非便。后分部彰德,道过河间,民遮拥拜谢曰:“微公言,吾民其毙矣。”会方重选守令,以保定密迩京畿,除保定路达鲁花赤。保定岁输粮数十万石于新乡,苦弗便。月鲁不花请输京仓以便之。俄除吏部尚书。保定父老百数诣阙,言乞留监郡以抚吾民,遂以尚书仍知郡事会贼北渡河日修城浚濠为战守具贼再侵境皆不利遁去。剧贼程思忠据永平,其佐雷帖木儿不花伪降,事觉被擒,杀之,思忠壁守遂益坚。诏令月鲁不花招抚之,众悉难其行,月鲁不花毅然曰:“臣死君命,分也,奈何先计祸福哉。”竟入城谕贼,贼皆感泣,罗拜纳降。
改山南道廉访使,浮海北而往,道阻,还抵铁山,遇倭贼船甚众,乃挟同舟人力战拒之,倭贼绐言投降,弗纳。于是贼即登舟攫月鲁不花令拜伏,月鲁不花骂曰:“吾朝廷重臣,宁为贼拜邪。”遂遇害。(选自《元史·列传第三十二》,有删改)
注  达鲁花赤:头目、领袖。元代在各级地方政府都设置了达鲁花赤一职,一般由蒙古人担任,以监视汉官。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既又延儒士为之师         延:迎接
B.辟从军事 辟:征召
C.月鲁不花即为书具言其非便 具:详细
D.剧贼程思忠据永平 剧:大,巨
答案 A
解析 延:聘请。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咸以令器期之及其所之既倦
B.乃首建孔子庙然后是非乃定
C.保定岁输粮数十万石于新乡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D.浮海北而往秦王与群臣相视而嘻
答案 D
解析 A项代词,他;动词,到。B项连词,于是;副词,才。C项介词,到;介词,表比较。D项均为连词,表修饰关系。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月鲁不花在贼人程思忠占据永平时,主动前往招抚,别人都替他担心,他却毅然前往,最终贼人受到感动而投降。
B.月鲁不花反对在河间、长芦县造船并谏止了此事,他还曾请求把保定输粮的目的地改为京仓,这些举措都方便了百姓。
C.月鲁不花为官非常重视学校教育,他担任台州路录事司的达鲁花赤以后,在当地建立了孔子庙,把它作为学校。
D.月鲁不花前往山南道任职,在铁山遭遇大量倭贼,因寡不敌众而被贼人抓住,他誓死不降,最终被贼人杀害。


展开余下试题答案 A
解析 “主动前往”错误,月鲁不花是受命前往,而非主动前往。
9.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遂 以 尚 书 仍 知 郡 事 会 贼 北 渡 河 日 修 城 浚 濠 为 战 守 具 贼 再 侵 境 皆 不 利 遁 去
答案 遂以尚书仍知郡事/会贼北渡河/日修城浚濠/为战守具/贼再侵境/皆不利/遁去
解析 解答断句题可先粗读所给的句子,弄清大意;然后根据一些特殊词语标出明显应断开的地方;最后根据断句理解意思,进行调整。“知”是动词,其宾语是“郡事”,“会”是适逢的意思,中间应断开;“皆不利”和“遁去”之间应断开,因为两者表意都是完整的。
10.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至则第户产之高下,以为籴之多寡,不扰而事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道过河间,民遮拥拜谢曰:“微公言,吾民其毙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他到达以后就确定各家各户财产多少的等次,把它作为买米多少的依据,没有扰民就把事情办成了。
(2)经过河间县,老百姓挡在路上围拥着他,向他下拜表示感谢,说:“如果不是您进言,我们老百姓可能会死去啊。”
参考译文
月鲁不花,字彦明,是蒙古逊都思氏人。天生容貌魁伟,大家都期盼他成长为杰出人才。后来考中了元统元年的进士,被任命为台州路录事司的达鲁花赤。县里没有学校,他率先建成了孔子庙,接着又延请儒生作为这里的老师,来教育后辈。至正元年,他被任命为吏部员外郞。奉命到江浙地区买二十四万石粮食,他到达以后就确定各家各户财产多少的等次,把它作为买米多少的依据,没有扰民就把事情办成了。不久,军饷供应不上,他再次奉命到江浙地区收进粮食,他召集父老乡亲们劝晓说:“如今天子为处理国事而辛勤地工作,只怕恩泽不能施于百姓而使百姓生活不能安定,但是对盗贼该怎么办呢。要想讨伐贼人一定要先有粮饷,因为我不会打扰到你们,所以朝廷命令我再次前来,讨伐贼人就是要使大家生活安定。父老乡亲们你们说怎么办呢?”大家都回答说:“你说得对。”不超过一个月,买粮食的事情就办妥了。母亲去世而辞官服丧,中书省派人送来钱物以助丧事,并请他回朝为官,他没有答应。
不久,太师脱脱向南征讨,征召他随从参与军事,督责粮饷,粮饷因此充足。升任吏部侍郎,到江浙掌管选人授官的事情,当时的人称赞他做事公平允当。遇上朝廷有人建议想要在河间、长芦县置局,建造三百艘海船,月鲁不花立即写奏章详细说明了在那里造船不方便的情况。后来他分管彰德,经过河间县,老百姓挡在路上围拥着他,向他下拜表示感谢,说:“如果不是您进言,我们老百姓可能会死去啊。”恰逢朝廷正重视选拔太守和县令,因为保定紧紧挨着京城,就任命月鲁不花为保定路的达鲁花赤。保定每年要输送几十万石的粮食到河南新乡,百姓因为运输不方便而困苦。月鲁不花请求把粮食输送到京城的粮仓来方便百姓。不久升任吏部尚书。保定父老几百万人到朝廷请愿,请求留下月鲁不花督察郡中事务来安抚我民众,朝廷于是让他以吏部尚书的身份仍然负责郡中事务。适逢贼人向北渡过黄河,他就(率人)每天修城墙,挖壕沟,制造进攻和防守用的器械。贼人两次侵犯保定境内,都失利,就逃走了。大盗程思忠占据永平,他的副将雷帖木儿不花假装投降,事情败露后,被抓起来杀掉了,程思忠的城守于是更加坚固。皇帝下诏让月鲁不花招抚程思忠,大家都认为他此行处境艰难,月鲁不花毅然说:“臣为君命而死,是职责所在,为什么要先考虑自己的祸福呢。”居然进入城中劝谕贼人,贼人都感动得哭了,围着他下拜投降。
改任山南道廉访使,渡海向北去上任,途中遇到阻碍,返回抵达铁山,遇到许多倭贼的船,于是和同船的人奋力作战抵抗他们,贼人欺骗月鲁不花说要投降,月鲁不花不接受。贼人便登上船抓住了月鲁不花,命令他下拜降服,月鲁不花大骂道:“我是朝廷重臣,怎么能向贼人下拜。”于是被杀害。 (117.117.202.145)
标签: 高三 总复习 高考知识点专题训练
相关:关于“步步高题型”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88]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