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中考模拟卷
阅读:706 2017-04-21
标签:
人教版
九年级
总复习
中考模拟卷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706]
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2017届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初三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说明:
1.本试卷共6页,计22题(包含单项选择题:第1-5题、第11题,共6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本人的姓名、准考证号准确无误地填写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同时务必在试卷的装订线内将本人的姓名、准考证号、学校填好。
3.所有的试题都必须在专用的“答题卡”上作答,选择题用2B铅笔作答,非选择题在指定位置用0.5毫米黑色水笔作答。在试卷或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一、积累运用(32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2分)( ▲ )
A.锃亮(zènɡ) 抽噎(yī) 倏忽(shū) 逮捕(dǎi)
B.尘滓(zǐ) 叱咤(zhà) 召唤(zhào) 悖论(bèi)C.叛逆(niè) 摇曳(yè) 泥淖(nào) 翩跹(qiān)
D.华裔(yì) 隽永(juàn) 笑靥(yàn) 翘望(qiào)
2.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2分)( ▲ )
A.清明小长假,高速公路又迎来了拥堵高峰,让人毫发不爽。
B.灯光戛然而止,舞台陷入一片黑暗之中,她空灵的歌声却悠悠传来。
C.茱萸湾公园里的小动物们,或爬树,或觅食,活灵活现,可爱极了!
D.有评论者认为电影《驴得水》讽刺社会鞭辟入里,剖析人性淋漓尽致,值得一看。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 )
A. 学生睡眠不足,就会严重降低学习效率和思考状态。
B. 对于自在公园是否收门票的问题,有关部门出面予以否认。
C.在沿河风光带慢跑,能使人看到清澈的河水、青青的垂柳。
D.江都籍歌手汤非再登春晚舞台,在节目《母亲是中华》中精彩亮相。
4.下列解说有误的一项是(2分)( ▲ )
A.想不通,九条牛也拉不回;想通了,不要人说就直往前冲:他就是这样一个直性子。
解说:这一句冒号使用正确。
B.她爱诗,并且爱用歌唱的音调教我们读诗。
解说:这是并列关系的复句。
C.星光灿烂 考试开始 心情放松 硕果累累
解说:这四个短语结构完全相同。
D.做文明市民,争文明家庭,建文明单位,创文明城市。
解说:这一句标语上下衔接,语意连贯。
5.下面关于文学作品内容及常识的表述,不完全准确的一项是(3分)( ▲ )
A. 文言作品中,有远大志向的形象很多。如范仲淹虽政治失意,但坚守着“先忧后乐”的理想;愚公面对高山,仍坚持移山直至感动天帝;陈涉虽为“佣耕”,但不坠青云之志。
B.经典小说构思往往“意料之外,情理之中”。比如《安恩与奶牛》中安恩把奶牛带到集市上散心,又如《窗》的结尾处费尽心机的病人看到的只是一堵墙,都体现了这一点。
C.悲秋是古诗文的传统情调。如《秋词》中刘禹锡被贬的抑郁,《渔家傲》中范仲淹壮志难酬、有家难归的苦闷,《天净沙•秋思》中马致远羁旅漂泊的凄凉,都是因秋景而生悲情。
D.童年是现代文学的重要主题。萧红《呼兰河传》中对儿时后花园自由生活的眷恋,丰子恺《给我的孩子们》中对孩子们言行的理解与呵护,都让我们倍感童心之可贵。
6.根据拼音写汉字。(用正楷依次写在方格内,4分)
被yù为“天下第二行书”的《祭侄文稿》,是颜真卿为追祭侄儿颜季明而写。起初行笔沉着厚实,表现出祭灵时的敦朴qián诚;写至后面,作者的悲痛之情不可自已,情如潮涌。全篇悲chuāng苍劲,具有震hàn人心的艺术感染力。
浏览完整试题
7.默写。(每空1分,共9分)
(1)日星隐耀, ▲ 。 (范仲淹《岳阳楼记》)
(2) ▲ ,西北望,射天狼。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3)斯是陋室, ▲ 。 (刘禹锡《陋室铭》)
(4) ▲ ,万钟于我何加焉? (《<孟子>二章》)
(5)日暮乡关何处是? ▲ 。 (崔颢《黄鹤楼》)
(6) ▲ ,非志无以成学。 (诸葛亮《诫子书》)
(7)世事洞明皆学问, ▲ 。 (曹雪芹《红楼梦》)
(8)杜甫是大地诗人,且行且歌,把对大地山河的无限情深贯注在他的诗作之中,他在《望岳》开篇一问一答“ ▲ ? ▲ ”,抒发了对泰山的赞美之情。
8.语文实践活动。(8分)
央视推出的语言文化类节目《朗读者》,倡导全民阅读的理念,邀请嘉宾分享人生故事,用精美的文字,平实的情感读出文字背后的价值。
【朗读亭】
(1)“朗读亭”是节目的一个特别设计,亭里有一套专业的录音设备,每位普通读者在亭中录制的内容,都可能被节目组剪辑播出,分享给全国观众。如果朗读亭登陆江都,请为活动的推广拟写一则宣传语。(要求:简洁明了,能打动人,不超过20个字。)(2分)
(2)《朗读者》的热播引发了全社会的朗读热潮,你如何看待这一文化现象。(2分)
▲
▲
【经典屋】
4月2日著名演员姚晨在节目中回忆求学时给予她温暖的姑娘、帮助她照顾儿子的魏姐后,朗读了鲁迅《阿长与<三海经>》节选,献给那些萍水相逢却给了我们温暖的人们,这样的朗读令人动容。
鲁迅的《朝花夕拾》中也有令人难忘的读书场面,请阅读甲乙两段文字,完成题目。
(甲)后来,我们的声音便低下去,静下去了,只有他还大声朗读着:——
“铁如意,指挥倜傥,一坐皆惊呢~~;金叵罗,颠倒淋漓噫,千杯未醉嗬~~……”
我疑心这是极好的文章,因为读到这里,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乙)在百静中,我似乎头里要伸出许多铁钳,将什么“生于太荒”之流夹住;也听到自己急急诵读的声音发着抖,仿佛深秋的蟋蟀,在夜中鸣叫似的。
……
我忽然似乎已经很有把握,便即站了起来,拿书走进父亲的书房,一气背将下去,梦似的就背完了。
(3)甲文中的“他”是谁? ▲ (1分)
乙文选自《朝花夕拾》中的哪篇文章? ▲ (1分)
(4)甲文中的“他”读书时陶醉其中,领悟到文字的美妙,达到忘我的境地,而乙文中的“我”却是无奈、痛苦,“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绪?(2分)
▲
二、阅读理解(55分)(一)阅读诗歌,完成第9题。(6分)
《少年行》(其二)
王维
出身仕汉羽林郎①,初随骠骑②战渔阳。
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
【注】①羽林郎:禁卫军。②骠骑:指骠骑将军。
9.(1)这首边塞诗刻画了一位 ▲ 、 ▲ 的少年英雄形象。(画线处请填写四字短语,2分)
(2)诗中画线句与下面哪一句情感基调更接近,为什么?请略作分析。(4分)
A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B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
▲
(二)阅读文言文,完成10—13题。(15分)
陆羽,字鸿渐。天宝中,太守李齐物①见,异之,授以书。遂庐于火门山。貌侻陋,口吃而辩。闻人善,若在己,见有过者,规切至忤人。朋友燕处②,意有所行辄去,人疑其多嗔。与人期,雨雪虎狼不避也。上元初,更隐苕溪,自称桑苎翁,阖门著书。或独行野中,诵诗击木,裴回③不得意,或恸哭而归,故时谓今接舆④也。久之,诏拜羽太子文学,徙太常寺太祝,不就职。贞元末,卒。
【注】①物:看,察看;②燕处:相处;③裴回:即徘徊;④接舆:古代楚国的一个狂人。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实词。(4分)
⑴遂庐于火门山( ▲ ) ⑵与人期( ▲ )
⑶阖门著书( ▲ ) ⑷贞元末,卒( ▲ )
11.下列句中“而”字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2分)( ▲ )
例句:或恸哭而归
A.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 (《赵普》)
B.水落而石出 (《醉翁亭记》)
C.言和而色夷 (《送东阳马生序》)
D.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 (《愚公移山》)
12.翻译下列句子。(6分)
⑴太守李齐物见,异之,授以书。
▲
⑵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三峡》)
▲
⑶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孟子>二章》)
▲
13. 请简要概括短文中陆羽的特征。(3分)
① ▲ ② ▲ ③ ▲
(三)阅读下文,完成14—17题。(16分)
什么才是有品质的生活
林清玄
①有好多人喜欢讲生活品质,他们认为花的钱多、花得起钱就是有生活品质了。于是,有愈来愈多的人,在吃饭时一掷万金,在置衣时一掷万金,拼命地挥霍金钱;当我们问他为什么要如此,他的答案是理直气壮的——“为了追求生活品质!为了讲究生活品质!”
②生活?品质?这两样东西到底意味着什么呢?生活品质是一种求好的精神,是在一个有限的条件下寻求该条件最好的风格与方式,这才是生活品质。
③工匠把一张桌子椅子做到最完美而无懈可击的地步,是生活品质;农夫把稻田中的稻子种成最好的收成,是生活品质。穷人买一个馒头果腹,知道同样的五块钱在何处可以买到最好品质的馒头,是生活品质;家庭主妇买一块豆腐,花最便宜的钱买到最好吃的豆腐,是生活品质。
④整个社会都能摒弃那不良的东西,寻求最好的可能,这个社会就会有生活品质了。因此,我们对生活品质最大的忧虑,不是小部分人的品味不良,而是大部分人失去求好的精神了。⑤在一个失去求好精神的社会里,往往使人误以为摆阔、奢靡、浪费就是生活品质,逐渐失去了生活品质的实相。进而使人失去对生活品质的判断力,只好追逐名牌,用有名的香水、服装、皮鞋,以至名建筑师盖的房子,来肯定自我的生活品质,这是为什么现代社会名牌泛滥的原因。
展开余下试题
⑥有钱人从头到脚,从房子到汽车,从音响到电视用的都是名牌,那些名牌多得让人忘记了自己名字。
⑦一般人欣羡之余,心生卑屈,以为那是生活品质,于是想尽方法不择手段去追求“生活品质”,甚至弄到心力交瘁、含恨而死。
⑧真正的生活品质,是回到自我,清楚衡量自己的能力与条件,在这有限的条件下追求最好的事物与生活。再进一步,生活品质是因长久培养了求好的精神,因而有自信、有丰富的心胸世界;在外,有敏感直觉找到生活中最好的东西;在内,则能居陋而依然能创造愉悦多元的心灵空间。
⑨生活品质就是如此简单;它不是从与别人比较中来的,而是自己人格与风格求好精神的表现。(选自《杂文月刊》2015.9,有删改)
14.文中第③段画横线处采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4分)
▲
▲
15.简述本文的论述思路。(4分)
首先,从很多人对生活品质的错误理解说起;接着, ▲ ;然后,从正反两个方面摆事实、讲道理展开论证;最后, ▲ 。
16.细读第⑤节,你会发现“现代社会名牌泛滥”有一个渐次发展的原因,请根据该段内容用简洁语言分点概括。每点不超过10字。(4分)
▲
▲
17.周国平在课文《人的高贵在于灵魂》中,提到了下面两则材料:
材料一:“一个少女躲在车厢的一角,全神贯注地读着一本书。她读得那么专心,还不时往随身携带的一个小本子上记些什么,好像完全没有听见周围嘈杂的人声。”材料二:“每当北京举办世界名画展览时,便有许多默默无闻的青年画家节衣缩食,自筹旅费,从全国各地风尘仆仆来到首都,在名画前流连忘返。”
请围绕“有品质的生活”的主题,结合文中观点,对少女或青年画家略作评析。(4分)
▲
▲
(四)阅读下文,完成18—21题。(18分)
栀子花,旧庭院
许冬林
①我很喜欢开白花的灌木类花树,像茉莉、木槿、栀子……开起花来,一朵朵都是心思简静,悠然芬芳。
②童年时,我家有一棵单瓣栀子,大伯家有一棵重瓣栀子,都是姑姑出嫁前栽的。花树长大了,开花了,我和堂姐刚好到了戴花的年龄。
③那时候,每天早晨,母亲已经将带露盛开的栀子花掐回来,就给我梳辫子戴花。我坐在窗台边的椅子上,闻着花香,觉得晨晓潮凉的空气都有殷勤待我的情意。我戴着洁白的栀子花,穿着杏黄色的连衣裙,背着小书包,走在乡村的小路上,觉得整个世界都很美。觉得自己是一只白色的蝴蝶,幻作了人形,来人间游览,处处都有新奇和感动。多少年过去,我一直觉得那一段时光最有人间的美意。
④少年时读过一首古诗: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看中庭栀子花。读过就喜欢得要命。成家后,住公寓楼,住在楼上,养花不易。幸运的是住一楼的邻居家有个庭院,院子里栽有栀子花。我就有福气了,时常傍在阳台边,享受那摇荡蓬勃的花香,领受那饱满甜蜜的情意。后来,又贪心,终于抱回一大盆的栀子花,养在家里,一养多年。养到后来,就像养了一个女儿,一边欢喜一边念念放不下。花开时节,一朵一朵的白蝴蝶落在绿叶里,灿然开放。我们枕着花香入睡,浮游在花香里饮食起居,世事悠然,无哀无忧。
⑤有一年,在北京的一处广场边,看到人卖花,其中就有栀子花。那花枝叶稀疏,花开胆怯,眉目之间甚是楚楚可怜。可能还是气候和水土的原因,养得不够丰润有神采。我彼时离家已有些日子,再见栀子花,如遇流落在此的故人,又感动又心酸。身边有一位西北长大的朋友,我问他,知道那是什么花吗?他一脸懵懂茫然。他说他们那边没有栀子花,也没有莲藕,没有菱角……我听了,替他遗憾半天。我一直以为,有家的地方,就有栀子花,有村庄的地方就有栀子花。人总要在水气和花气里长大。
⑥我奶奶年轻时守寡,她自觉是个不幸的人,自此穿衣再不穿艳色,连从前的绣花鞋子也摁进了箱底。但是,却一辈子保持着戴栀子花的习惯。初夏的浓荫下,坐着一位身穿藏青色斜襟褂子的老人,她头发绕在脑后,绕成一个扁圆的髻,髻边斜插一朵栀子花。她颤颤走动在树荫下,一阵一阵的香气软软袭来。戴花的奶奶,有着观音一样的慈悲温和的美。
⑦栀子花,开在南方多雨的庭院里,开在简洁庸常的平民生活里。她多像一个素色的女子,没有遗世独立,也不轻易伤感。她只以一种温婉清美的姿态,将一种小格局的生活撑得格外饱满,撑得别具情味。
(选编自《散文》2015年8月刊,有删改)
18.通读全文,说说南方的栀子花有哪些特点?请从色、味、神等角度加以概括。(4分)
(1)色: ▲ (2)味: ▲ (3)神: ▲ 、 ▲
19.阅读文本,回答下列问题。
(1)作者在第④小节引用古诗有什么用意?(3分)
▲
▲
(2)“花开时节,一朵一朵的白蝴蝶落在绿叶里,灿然开放。”从修辞手法角度赏析该句。(2分)
▲
▲
20.细读第⑤小节,分析加点词语“感动”“心酸”的原因。(4分)
感动: ▲
心酸: ▲
21.课文《童年的朋友》中的外祖母乐观坚毅,引导你鼓起战胜困难的勇气;《月迹》中的奶奶童心未泯,有生活热情,带领你走进高尚的境地。请简要分析本文中奶奶的形象并写出她对你的启示。(80—100字,5分)
100
三、作文(60+3分)
22. 以“余味”为题,写一篇文章。
【释义】①余留的气味、味道;②留下的耐人回味的意味。
要求:
⑴自选文体(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
⑵感情真挚,不得抄袭。
⑶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⑷书写3分,请认真书写。
初三语文参考答案
一、积累运用(32分)
1.(2分)B。A中的“噎”读yē ,“逮”读dài;C中的“逆”读nì,“跹读”xiān;D中的“靥”读yè,“翘”读qiáo。
2.(2分)D。A中的“毫发不爽”形容丝毫不差。望文生义。B中的“戛然而止”形容声音突然终止。对象不当。C中的“活灵活现”形容描写逼真,使人感到好像亲眼看到一般。不合语境。D中的“鞭辟入里”形容言论或文章说理透彻,深中要害。
3.(2分)D。A中动宾搭配不当,“降低”的只能是“学习效率”,不能是“思考状态”;B. 项指代不明,“否认”内容不明,到底是否认收门票,还是否认不收门票;C中主语不对。
展开余下试题
4.(2分)B。B是递进关系的复句。
5.(3分)C。《秋词》表现的不是刘禹锡“被贬的抑郁”,而是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
6.(4分)誉、虔、怆、撼(各1分)7.(9分)(1)山岳潜形;(2)会挽雕弓如满月;(3)惟吾德馨;(4)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5)烟波江上使人愁;(6)非学无以广才;(7)人情练达即文章;(8)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评分要点及说明】每空1分,共9分。错、添、漏一字,该小题不得分。
8.语文实践活动。(8分)
(1)(2分)示例:朗读亭,让朗读回归生活。朗读亭里,遇见更好的自己。
【评分要点及说明】根据要求酌情给分,超过字数扣1分。
(2)①体现了人们对精神文化的需求;②不仅在全社会掀起阅读、朗读的热潮,同时引起了更多人重新审视读书的乐趣和价值;③唤起了观众的读书热情,让朗读等重新回归现代人的视野,也使很多人重新爱上了朗读;④文化类节目当然是一个非常好的节目创作方向,但当追捧文化类节目反而成为一种文化现象,恰恰是悲哀的。因为阅读习惯的培养,需要优质文化内容真正进入到大家心里。(2分,写出两点即可,其他答案合理也可以得分。)
(3)(1分)寿镜吾(写先生或老师也算对,但写错别字不得分。)
(1分)《五猖会》(写错别字不得分,没用书名号亦可。)
(4)(2分)我要去东关看五猖会,父亲却强迫“我”背《鉴略》;我对《鉴略》中的内容并不懂,完全死记硬背,这些让我感到痛苦、无奈。(1点1分,意思对即可。)
二、阅读理解(55分)
(一)阅读诗歌,完成第9题。(6分)
9.(1)(2分)示例:慷慨从军、大义报国、视死如归
【评分要点及说明】答出任意两点得2分,意思正确即可,不是四字不得分。
(2)(4分)B句,A句侧重表达归家无望的悲苦,画线句与“黄沙”句则都洋溢着舍身报国的豪迈。
【评分要点及说明】判断1分,分析3分,意思对即可。判断错,分析有可取之处亦可,但最多得2分。
(二)阅读文言文,完成10—13题。(15分)
10.(4分)⑴庐:结庐,建造房屋;⑵期:约定; ⑶阖:关上; ⑷卒:死。
【评分要点及说明】各1分,若答案与参考答案是同义词、近义词,只要讲得通,亦可。
11.(2分)D。【评分要点及说明】原句和D的意义均是“连词,表修饰”。A.表转折;B.表承接;C.表并列。
12.(6分)⑴(2分)太守李齐物见到他(如翻译成“太守李齐察看他”也算对),认为他很奇特,把书送给他。
【评分要点及说明】“异”的意动用法,“授以书”状语后置句,如果译成“送给他书”则不得分。
⑵(2分)白色的急流,回旋着清波;碧绿的深水,映出了(山石林木的)倒影。
【评分要点及说明】翻译时要注意“并提”,即要理解为“素湍回清,绿潭倒影”,如果没有注意语序,则不得分。“素湍”和“潭”,需翻译到位。
⑶(2分)用这些办法来使他的心惊动,使他的性格坚忍起来,增加他过去所没有的才能。
【评分要点及说明】“所以”“动心忍性”“曾益”“能”,需翻译到位。
13.(3分)(1)个性张狂;(2)相貌丑陋;(3)信实守约;(4)不慕功名利禄;
(5)虽口吃却善辩;(6)率性而为;(7)不拘礼法
【评分要点及说明】每点1分,写出3点,即可得分。意思对即可。
参考译文:陆羽,字鸿渐。天宝年间,太守李齐物见到他,认为他很奇特,把书送给他。于是陆羽就在火门山建造房屋居住。陆羽相貌丑陋,口吃却善辩。听说谁有什么优点,就像自己拥有一样,见人有了过失,就去恳切规劝,甚至触犯人家。朋友们在一起相处,他心里想到了什么东西,起身就走,以致人家怀疑他好生气。与人家有约定,即使下雨下雪,有虎有狼也一定赴约。上元初年,陆羽改名换姓隐居苕溪,自称桑苎翁,闭门著书。有时独行野外,一面诵诗一面敲击木板,徘徊不称心,有时又大哭而归,所以人们称他是当今的狂人接舆。后来,皇帝任他为太子文学,调任太常寺太祝,陆羽没有就职。贞元末年去世。
(三)阅读下文,完成14—17题。(16分)
14.(4分)举例论证。举了工匠、农夫、穷人、家庭主妇的事例,具体论证了“生活品质是一种求好的精神,是在一个有限的条件下寻求该条件最好的风格与方式”的中心论点,具有说服力。
【评分要点及说明】4分,论证方法1分,举了……例子1分,论证了中心论点1分,有说服力1分。
15.(4分)提出论点“生活品质是一种求好的精神”;进一步论述如何拥有“真正的生活品质”
【评分要点及说明】4分,1点2分,意思对即可。
16.(4分)失去求好的精神,失去生活品质的实相,失去生活品质的判断力,用名牌肯定生活品质。
【评分要点及说明】4分,1点1分。如字数超过则此点不得分。
17.(4分)
示例一:材料一中的少女在简陋的车厢里专心读书,有自己的精神追求,她能衡量自己的能力与条件,在有限的条件下追求最好的生活,正如文中所说“能居陋而依然能创造愉悦多元的心灵空间。”所以我认为少女的生活就是林清玄所说的有品质的生活。
示例二:材料二中的青年画家经济条件差,但节衣缩食自筹旅费,去看画展。追求自己的艺术,追求精神的满足,能在有限的条件下追求最好的生活,正如文中所说“能居陋而依然能创造愉悦多元的心灵空间。”
【评分要点及说明】分析“少女或青年画家的生活”2分,结合文中的观点谈看法2分。
(五)阅读下文,完成18—21题。(18分)
18.(4分)色:洁白 味:悠然芬芳(摇荡蓬勃、饱满甜蜜)神:温婉清美 丰润有神(心思简静、灿然开放)(每点1分)
【评分要点及说明】每空1分。
19.(3分)(1)引用的古诗与第③节我的乡村生活意境相吻合;表达了作者对栀子花的喜爱,对家乡生活的喜爱;使文章语言优美典雅,有文学韵味。
【评分要点及说明】3分,每点1点。
(2分)(2)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栀子花灿然开放的动态美。
【评分要点及说明】比喻1分,生动形象地写出栀子花的动态美1分。
20. 感动:在异乡遇到熟悉的栀子花,它在水土不服的情况下还能生存,引起我的共鸣,使我感动。
心酸:栀子花在异地长得不够丰润有神采,我和栀子花都远离家乡。
【评分要点及说明】感动:
上一篇:
山东省济宁市任城区2017届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五四制)
下一篇:
辽宁省大石桥市水源镇九年一贯制学校2016-2017学年八年级3月月考语文试卷
标签:
人教版
九年级
总复习
中考模拟卷
相关:
关于“江苏省扬州”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706]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