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高考模拟卷

阅读:245  2017-04-26
标签: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45]
四川省成都市龙泉第二中学2017届高三4月月考语文试题
成都龙泉第二中学高2017届高三下学期4月月考试题
语 文
【注意】1.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考号填写或填涂在答题卡指定的位置。
2.选择题答案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部分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主观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在答题卷上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超出指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第Ⅰ卷(阅读题)
―、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
舌尖上的中秋
中秋节是农历八月最重要的节日。作为民间大节,中秋节的民俗活动十分丰富,包括拜月、赏月等。圆月与人间的团圆、丰收联系了起来,赋予了节日美满、喜庆的气氛。俗话说,民以食为天,中秋节的食俗也是多种多样,各地的中秋美食令人无限神往。
农历八月十五这天,人们一大早就开始为晚上的祭月做准备,洒扫庭院,备办各种供品。民间童谣唱道:“八月十五月儿圆,西瓜月饼供神前。”月饼与瓜果是中秋祭月的主要供品。月饼是不可或缺的,除了一般的月饼,民间还用一种大的团圆饼以祭月。中秋节时正逢大量鲜果上市,人们便以之献月,如石榴、梨、枣、栗子、柿子、胡桃等,鲜藕和红菱是江南一带常见的供品,两广地区则多用芋头、橘柚拜月。
祭月的瓜果供品还被赋予吉祥寓意,传达着人们追求幸福美好生活的愿望。上海人家要供四色鲜果,多为菱、藕、石榴、柿子等,寓意“前留后嗣”,还有煮熟的毛豆荚、芋艿,称为“毛一千,余一万”,以讨吉利。在江苏连云港,讲究的人家必备八大件:取意团圆的西瓜、取其多子的石榴、寓意事事如意的柿子、寓意长寿的花生(因花生又称长生果)、寓意早立子的枣和栗子,以及谓之“螃蟹爬月”的螃蟹,还有一块特大的“团圆饼”(也称光饼)。供品中不能有梨,因谐音“离”而不吉利。北京上供的鲜果有苹果、石榴、晚桃、青柿子、葡萄等,讲究的人家要将柿子和苹果成对供上,取谐音“事事平安”;桃与石榴相对,取“桃献千年寿,榴开百子图”之意;枣和鲜栗子可撒于苹果、柿子之间,寓意“早早平安”“利市”。除瓜果、月饼外,在广西崇善,人们要买猪肉、鸡鸭、米粉以供神;在浙江常州的供品中还有染成红色的鸡蛋。
月饼是中秋节最具代表性的节日食品,因其形圆似月,故而得名,也称“团圆饼”或“月团”。月饼既是中秋祭月的供品,又是每家必吃的应节食品,还是节日馈赠中不可或缺的礼品。圆圆的月饼象征着天上的满月,寓意着人间的团圆,寄托着人们追求团圆美满的美好心愿。
除了月饼,吃团圆饭也是中秋节必不可少的。中秋夜,全家团圆,共聚一堂,举行家宴,吃团圆饭、喝团圆酒。
旧时北京中秋节的主食一般为烙饼,因烙饼是圆的,形如圆月,象征团圆;菜品随时令和家境而定,富足之家尽享佳肴珍馐,贫苦之家至少也要割几斤肉,炒几个菜,买两包月饼,打两瓶酒,把这个大节过得像个样子。在山东微山湖地区,兄弟中有外出未归者,餐桌上也要给他摆置碗筷,以示对游子的思念与祝福。
中秋节这天,早餐和午餐一般也要加以改善。在山东济南,早餐吃米饭,中午吃水饺;胶东地区中午蒸饽饽、包子。江苏地区的人要自做糖饼或烂面烧饼,当作早晚充饥的食物;广西地区则多吃米粉。 “八月十五桂花香”,桂花正当开放,中秋佳节也便有喝桂花酒的习俗。节日这天,卖桂花酒的店铺生意特别好。太湖之滨的苏州光福镇盛产桂花,当地有一种名为“桂花聚”的小宴会,邀集亲朋欢饮,席上都是用桂花做成的各式点心,如桂花猪油年糕、桂花酒酿汤圆、桂花栗子糖藕、桂花糖芋艿等,芬芳浓郁,沁人心脾。


浏览完整试题此外,各地还有一些特殊的中秋饮食习俗。在广东增城,人们习惯在中秋之夜剥蕉、分柚、掰芋、嚼螺,皆对月剖弃外皮,名为“剥疵癞”,认为可去除疥癞;在广东始兴,妇女对月剖柚,谓食之目明;广州及珠江三角洲一带,为了纪念教人们编织草鞋的张古老,人们每年中秋节以田螺拜祭张古老,拜后大家一同吮食田螺,据说可使眼睛更明亮。四川合川过中秋节,各家多不茹荤,故称之“素节”。在贵州兴仁,小儿女于月光中炊食,谓之“煮月亮饭”。皓月当空,美食在前,举杯祝愿,幸福团圆。
1.下列各项中,不属于“中秋节祭祀”内容的一项是(3分)
A.农历八月十五这天,人们一大早就开始为晚上的祭月做准备,洒扫庭院,备办各种供品。民间童谣唱道:“八月十五月儿圆,西瓜月饼供神前。”月饼与瓜果是中秋祭月的主要供品。
B.中秋节时正逢大量鲜果上市,人们便以之献月,如石榴、梨、枣、栗子、柿子、胡桃等,鲜藕和红菱是江南一带常见的供品,两广地区则多用芋头、橘柚拜月。
C.除了月饼,吃团圆饭也是中秋节必不可少的。中秋夜,全家团圆,共聚一堂,举行家宴,吃团圆饭、喝团圆酒。
D.除瓜果、月饼外,在广西崇善,人们要买猪肉、鸡鸭、米粉以供神;在浙江常州的供品中还有染成红色的鸡蛋。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中秋节时各地根据当地特色,用当地的鲜果来祭月,是普遍现象,但用于祭月的最具代表性的还是月饼。
B.中国人崇尚佳节亲人团圆,月饼以其圆满的外形契合了人们对“团圆”的追求,寄托着人们追求团圆美满的美好心愿。
C.祭月的瓜果供品被赋予吉祥寓意,传达着人们追求幸福美好生活的愿望。所以在中秋节时对食物瓜果的选取也是有要求的,比如梨就不能吃。
D.中秋节也有一些特殊的食俗,如广东增城,人们习惯在中秋之夜剥蕉、分柚等,都要对月剖弃外皮,认为可去除疥癞。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先人在选取供品的时候通常从瓜果食物的形状、名称等来考虑,最大程度的满足吉祥,以表达美好的愿望。如圆圆的月饼、多子的石榴、与“利市”谐音的栗子柿子等。
B.包括中秋节在内的传统节日,各地都有令人神往的美食,所以说,中国的中秋节等传统节日其实正是一个个食节。
C.每当节日来临,不管是富足之家,还是贫苦百姓都会尽可能将食物备得更加丰盛,以示对节日的重视
D.中秋节各地拜月、食俗形式有同有异,但不外乎追求团圆美满,祈求平安幸福,表达美好愿望,消除疾病痛苦等。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追忆贾大山
彭侃
  贾大山,生前一直住在河北正定城内,只去过北京、保定、石家庄、太原等几个城市。他的作品《取经》于1978年获得了首届全国短篇小说奖,他是新时期河北省首次获得全国奖的作家。日本,有一个“二贾”研究会,专门研究贾平凹和贾大山的文学作品;可他在世的时候,却没有出版过一部自己的作品集。
  在老朋友肖杰的眼里,贾大山是一个憨厚真诚的人。肖杰回忆了他们1986年一起出差等火车时的情景:“当时一男一女走过来,指着大山说,那个碎纸是你扔的,要罚你款。我说不是我们扔的,大山把我弄到一边去,给了钱。后来我问大山,那个碎纸明明不是咱们扔的,你怎么给钱。他说,没必要吵,跟他们讲不清道理。”
  贾大山就是这样憨厚。对待朋友,则非常热情真诚。有客人到访时,他会亲自买菜做饭。有几位作家提到曾经在他家品尝过他做的菠菜蛋花汤,至今还印象深刻。
  贾大山淡泊名利、无意仕途,但出于对文化事业近乎痴迷的热爱,他接受组织安排,挑起了正定县文化局局长的担子。作家李春雷在一篇回忆文章中提到,为了修复正定隆兴寺这座国宝级的文物,贾大山奔走于京城、省城和县城之间,往返数十趟,直累得心力交瘁、胃肠溃疡,他蜷卧在吉普车后座上,牙关紧咬、冷汗直流,经过千难万难,修复工程终于圆满完成,隆兴寺成为正定最鲜亮的文化名片。
  49岁那一年,他辞去局长,回归文坛。1997年,贾大山因病逝世,年仅55岁。
“大山对他的文章精雕细刻、一丝不苟,他的文稿都是用蝇头小楷一笔一画写的,如果有错字要改,他会用小刀挖下来,再一笔一画补上来,大山对自己的作品一字一句甚至一个标点都不放过,非常仔细认真。”当年的文友、编辑肖杰谈起贾大山的写作,最有感触的是贾大山的作品扎根生活,“没有一篇是在屋子里胡编乱造的”。
  贾大山一生写了80余篇小说,绝大多数是关于农村的短篇小说。他的小说扎根农村、直面现实、风格清新,《取经》《花市》等不少作品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作家彭程认为,写作就是贾大山整个生命的寄托,他的作品描绘普通农村的生存状况,描绘他们的日常哀乐,挖掘他们内心善良美好的世界,同时以艺术来表现传统文化深邃悠久的历史和无限的生命力,充满了鲜活的生活气息。
  虽然贾大山的作品受到读者的喜爱,但是他生前并没有出版过一部作品。当时有出版社愿意出版他的作品集,但是都被他婉拒了。
  对待自己的作品,贾大山始终怀有一种谦虚、淡泊的态度。据肖杰回忆,在贾大山生前就曾举办过其作品讨论会,但是他自己从不参加,肖杰记得贾大山曾对他说过:“我坐那儿人家都给我唱赞歌,都说我作品好,我要不在那儿,人家肯定畅所欲言,好就好,不好就不好,有啥说啥。”
“用明净的心,写好的东西”,铁凝是这样评价贾大山的。她在《大山在我心中》一文中写道:“观其一生,大山其实是一贯这样做的,他这种难能可贵的‘一贯’使他留给文坛、留给读者的就不仅是独具价值的小说,还有他那令人钦佩的品性。”
(有删改)
【相关链接】
大山在创作上不赶潮流不跟风,而是根植于正定这块沃土,笔触深入老百姓灵魂深处,表现他们的喜怒哀乐,弘扬真善美,鞭挞假恶丑。他很看重文学的社会功能,常对我说:“咱们写小说,就是让人学好哩!”他是把写小说当作了佛教中的“布道”,给人心以警悟、以劝导。他说他写小说,是要为“这个浮躁的社会,增添一点清凉”。


展开余下试题 (康志刚《怀念恩师贾大山先生》)
4.下列对材料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贾大山是一位文学成就堪比贾平凹的河北作家,因此,在日本有人成立了“二贾研究会”,专门研究贾平凹和贾大山的文学作品。
B.贾大山担任正定县文化局局长期间,恪守职责,为了修复正定隆兴寺这一国家级的文物,他四处奔走,历经千难万难。
C.贾大山的文学作品曾受到铁凝的高度评价,她特别强调“用明净的心,写好的东西”是贾大山的作品独具价值的重要原因。
D.贾大山的小说以反映农村生活为主,早在1978 年他就凭《取经》获得了首届全国短篇小说奖,但他生前却没出过作品集。
5.贾大山其人有怎样的性格特点?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4分)

6.请结合材料内容,探究贾大山文学创作方面表现出的价值追求。(5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14分)
那年的欢喜
郑彦英
应该是1966年,我上高小,暑假的时候,咸阳北塬上的马庄逢集,母亲给了我两毛钱,叫我带三个弟弟到集上逛逛,顺便买一斤盐。
一到集上,小弟弟兴奋地指着吃食摊子嚷嚷:“油糕,麻糖,还有馄饨。哥,妈不是给你钱了么!”
我一声喝住了:“还要买盐呢!一斤盐两毛钱,能吃半年。一碗馄饨两毛钱,一吧嗒嘴就没了!”
小弟弟没敢再吭声,二弟和三弟见我瞪眼,也都噤了声。
集市东头是百货店,那里卖盐,但是要到那里,必须穿过叫卖各种吃食的街道。我就在街道上走得很快,唯恐哪个弟弟被哪个美食勾住了。当然最担心的还是我的小弟弟,就抓着他的手走,没想到他走到一个炒凉粉摊跟前,猛然挣脱我的手,坐在凉粉摊前的条凳上。
二弟和三弟都看着我,其实我也被炒凉粉那特别的香味馋得直咽口水,但我还是去拉小弟弟:“走,买盐去。”
小弟弟不走,死犟着坐在凉粉摊子前,我把他提起来,他又坐下去,如一摊泥。
凉粉摊师傅很懂公关,知道我主事,就不看我,有意大声叫卖:“吃一口能解一年馋,才五分钱一盘!”说着就开始炒,油在鏊子里发出吱啦吱啦的声音,拱得我肚子里的馋虫乱爬。
我不再吭气,心里盘算着,吃一盘凉粉,就要少称二两半的盐!于是我吼:“走,不走不要你了!”
但是小弟弟铁了心,我吓不倒他,他硬着头死坐着,不看我。
我实在没法了,捏着口袋里的两毛钱,转过身,背对着三个弟弟和凉粉摊子。但是,炒凉粉师傅的每一个动作,我都听得清清楚楚,特别是炒到最后,铲锅底那一层黄灿灿的凉粉锅巴的时候,师傅有意铲得浅,铲得慢,一下一下地,引诱着一街的人。
凉粉铲到盘子里了,筷子重重地放到矮桌上,随后,放凉粉盘子的咯噔声响在小弟弟的面前。我还是不转身,我知道三个弟弟这时候肯定都看着我,等我发话。二弟拽拽我的衣服,小声地:“哥!”三弟见我不吭声,走到我面前,怯怯地看着我。我低下头,深深地吸了一口气。
这时候小弟弟说话了:“哥,闻着把人香死咧,我只吃一口,剩下的你三个吃。”小弟弟这一句话感动了我几十年。当我转过身来的时候,看见小弟弟眼巴巴地看着我,我软软地说了一句:“吃吧。”他立即笑了,拿起筷子,却只夹了小小一点,放到嘴里,没敢嚼,似乎在等着凉粉化在嘴里,等到咽的时候,声音却很大,我知道那是和着口水咽下去的。
小弟弟站起来,把筷子递给我,真诚地说:“哥,好吃得不得了,里头还有豆瓣酱呢!”我说:“我不爱吃凉粉,你三个吃。”说着把筷子递给二弟。
二弟和三弟推让着,一人吃了一口,又让我吃,我自然还是推。小弟弟夹起一筷子炒凉粉送到我嘴前面,那棕红的酱色,那飘忽的白色蒸气,顿时攻破了我的所有防线。
我吃了,我有意咽得很快,却不张嘴,让那美味在嘴里回旋。同时把筷子递给小弟弟。
小弟弟又推,我便把凉粉在盘子里分成三堆,让他们一人吃一堆,然后把筷子咯噔往矮桌上一放,说:“你们吃,我去付钱。”
我怎么也没有想到,三个弟弟吃了两堆,剩下一堆,让我吃,我问是谁没吃,二弟说是小弟弟没吃,留给我。
我没有再说话,其实也就小小三块,我吃了一块,夹起两块,一下子喂到小弟弟嘴里。回到家里,母亲见我们弟兄四个满面红光,就招呼我们吃饭。我把盐袋放到盐罐子上,母亲掂了一下,笑着说:“吃饭。”
从这天开始的几个月里,我总觉得饭菜的味道淡了,少放了盐。我悄悄地问几个弟弟,他们也说感觉出来了,不敢问。多年以后,我问母亲那天掂出盐的重量没,母亲笑着说:“咋能掂不出来?!”我又问:“你知道我们把钱花在啥地方了?”母亲笑笑说:“五分钱买了四个娃的欢喜,还有比这便宜的事么!”(选自2015年《今晩报》)
7.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4分)
A.第1段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是1966年,照应了题目中的“那年”,也使人联想到那个物质极度缺乏的年代,从而有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故事的真实性。
B.凉粉摊师傅知道“我”不肯买凉粉,就大声地叫卖,铲锅底锅巴时有意铲得浅、铲得慢,他想用这些办法来引诱我们,他的这些行为说明他是一个很奸诈的生意人。
C.结尾写母亲知道盐少了却没有说,认为五分钱买了四个娃的欢喜便宜,并用几个“笑”来修饰她说话时的表情,以此来表现她的善良、明理以及对孩子的纵容。
D “我”一瞪眼,二弟和三弟就不敢说话,后来给他们凉粉吃,他们也只是一人吃了一口,说明他们两个都是没有主见的人,凡事都要看别人的眼色行事。
E.发生在当年的几个兄弟吃凉粉的故事温馨动人,其中也蕴含着作者对当下物质极度丰富而亲情严重缺失的忧虑与反思,这是作品的深刻之处。
8.小弟弟这个人物具有什么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4分)
答:
9.文中四处画横线的句子细致地表现了“我”的心理变化。请结合作品内容进行具体分析,并说明这样写有什么作用。(6分)
答:
二、古诗文阅读(35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魏知古,深州陆泽人。方直有雅才,擢进士第。以著作郎修国史,累迁卫尉少卿,检校相王府司马。神龙初,为吏部侍郎,以母丧解。服除,为晋州刺史。睿宗立,以故属拜黄门侍郎,兼修国史。
会造金仙、玉真观,虽盛夏,工程严促,知古谏曰:“臣闻‘古之君人,必时视人之所勤,人勤于食则百事废’,故曰‘不作无益害有益’。又曰‘罔咈百姓以从己之欲’。此皆兴化立治、为政养人之本也。今为公主造观,将以树功祈福,而地皆百姓所宅,卒然迫逼,令其转徙,扶老携幼,剔瓦,呼嗟道路。乖人事,违天时,起无用之作,崇不急之务,群心震摇,众口藉藉。陛下为人父母,欲何以安之?愿下明诏,顺人欲,除功役,收之桑榆,其失不远。”不纳。复谏曰:“自陛下戡翦凶逆,保定大器,苍生颙颙以谓朝有新政。今风教颓替日益甚,府藏空屈,吏员浸增,诸司试补、员外、检校官已赢二千,太府之帛为殚,太仓之米不支。臣前请停金仙、玉真,讫亦未止。今前水后旱,五谷不立,繇兹向春,必甚饥馑,陛下欲何方以赈之?又突厥于中国为患自久虽遣使请婚恐豺狼之心弱则顺伏强则骄逆月满骑肥若乘中国饥虚窥犯亭鄣复何以防之”帝嘉其直,以左散骑常侍同中书门下三品。


展开余下试题 先天元年,为侍中。从猎渭川,献诗以讽,手制褒答,并赐物五十段。明年,封梁国公。窦怀贞等诡谋乱国,知古密发其奸,怀贞诛,赐封二百户,物五百段。玄宗恨前赏薄,手敕更加百户,旌其著节。是冬,诏知东都吏部选事,以称职闻,优诏赐衣一副。自是恩意尤渥,由黄门监改紫微令。与姚崇不协,除工部尚书,罢政事。开元三年卒,年六十九。宋璟闻而叹曰:“叔向古遗直,子产古遗爱,兼之者其魏公乎!”赠幽州都督,谥曰忠。
(节选自《新唐书•魏知古传》)
10.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又突厥于中国为患自久/虽遣使请婚/恐豺狼之心/弱则顺伏/强则骄逆/月满骑肥/若乘中国饥虚/窥犯亭鄣复/何以防之/
B.又突厥于中国为患自久/虽遣使请婚/恐豺狼之心/弱则顺伏/强则骄逆/月满/骑肥若乘中国饥虚/窥犯亭鄣/复何以防之/
C.又突厥于中国为患自久/虽遣使请婚/恐豺狼之心/弱则顺伏/强则骄逆/月满骑肥/若乘中国饥虚/窥犯亭鄣/复何以防之/
D.又突厥于中国为患自久/虽遣使请婚/恐豺狼之心/弱则顺伏/强则骄逆/月满/骑肥若乘中国饥虚/窥犯亭鄣复/何以防之/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进士第”是古代科举时代考选进士,录取时按成绩排列的等第。“进士”是通过朝廷最后一级考试者,意为可以进授爵位之人。
B.“服除”亦称“除丧”、“脱服”,俗称“脱孝”。古代丧礼仪式之一。即除去丧礼之服。古代以亲属关系的远近制定服丧期的长短。“期”为一周年,“大功”为九个月,“小功”为三个月。
C.“赠幽州都督”中的“赠”是古代朝廷为表彰已死大臣的功绩,赐死者以官爵或荣誉称号,也称追赠;其余还有赠官、赠典等。
D.“谥号”是朝廷对死去的帝王、大臣、贵族、后妃等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给予或褒或贬或同情的称号。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魏知古正直有才能,考中进士后,先后两次编修国史,仕途顺利,多次升迁,历任卫尉少卿、检校相王府司马、吏部侍郎等官职。
B.唐睿宗为公主修建道观,魏知古多次进谏,直言盛暑修观,劳民伤财,有违安养百姓的治政之本,唐睿宗认为他言辞恳切,于是停止了修建道观。
C.窦怀贞等阴谋乱国,魏知古秘密揭发他们的阴谋,窦怀贞被杀,魏知古被赐封二百户,五百段物。随后,玄宗亲笔下诏又增加一百户,表彰他显著的节操。
D.魏知古担任侍中期间,多次受到封地、财物的赏赐,恩意优渥。然兴衰不由人,后因与姚崇不和,改授工部尚书,罢除参知政事一职。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乖人事,违天时,起无用之作,崇不急之务,群心震摇,众口藉藉。(5分)

(2)从猎渭川,献诗以讽,手制褒答,并赐物五十段。(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4~15题。
曲江①对雨②
杜甫
城上春云覆苑墙,江亭晚色静年芳。
林花著雨胭脂湿,水荇牵风翠带长。
龙武新军深驻辇,芙蓉别殿谩焚香。
何时诏此金钱会③,暂醉佳人锦瑟旁。
【注】:①曲江又名曲江池,位于长安城南朱雀桥之东,是唐代长安城最大的名胜风景区;玄宗、杨贵妃经常来此春游。②本诗写于乾元元年(758年)暮春。杜甫时任左拾遗,此时安史之乱还在继续。③金钱会,唐玄宗开元时,宴王公百寮於承天门 ,令左右於楼下撒金钱。
1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首联描绘了春云遮断苑墙的景象,营造出沉重压抑的氛围,“覆”为全诗诗眼。
B.“林花著雨胭脂湿”景中含情,即描绘出桃林著雨之态,也有触景伤情之感。
C.诗人不说风吹水荇,却言“水荇牵风”,赋予水荇人格化动作,可谓用笔精妙。
D.本诗先景后情,从雨前、雨中写到雨后,细腻地表现了诗人曲江所见所思所感。
E.本诗多处用典,暗含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抚今追昔中有深沉的感慨。
15.本诗表现了诗人哪些复杂的思想情感?请结合诗句加以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5分)
16.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5分)
(1)《赤壁赋》中苏轼面对滚滚长江,以酒祭奠明月,感慨“人生如梦, 。”
(2)《岳阳楼记》中动静结合,描写洞庭湖月夜美景的句子是: , 。
(3)《醉翁亭记》中以色彩鲜明的语言,描绘春夏之景的句子: , 。
第Ⅱ卷(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对下面语段中画线病句的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一条凝结着一个民族命运与精神的河流,一定是庄严、神圣、充满奥秘的。长江为中国人提供的,绝不仅仅是饮用的水和一条贯穿诸省大动脉一般的通道,更重要的是还有那百折不回的精神,以及对中国人意志的磨砺。数千年来,人们与它在相搏中融合,在融合中相搏。它最终造就的不就是中华民族豪迈与坚忍的性格吗?长江是一条流淌着民族精神的万里大江!
A.长江为中国人提供的,绝不仅仅是那百折不回的精神,以及对中国人意志的磨砺,更重要的是饮用的水和一条贯穿诸省大动脉一般的通道。
B.长江绝不仅仅为中国人提供了饮用的水和一条贯穿诸省大动脉一般的通道,更重要的,它还赋予了中国人那百折不回的精神,磨砺了中国人的意志。
C.长江绝不仅仅为中国人提供了饮用的水和一条贯穿诸省大动脉一般的通道,更重要的,它还赋予了中国人那百折不回的精神以及对中国人意志的磨砺。
D.长江为中国人提供的,绝不仅仅是饮用的水和一条贯穿诸省大动脉一般的通道,更重要的是它还赋予了中国人那百折不回的精神,磨砺了中国人的意志。
18.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张校长的演讲极富感染力,演讲完毕后十几秒钟,台下观众才如梦初醒,经久不息的掌声在学校这个不大的院子里回荡。
②《程婴救孤》情节扑朔迷离、跌宕起伏、催人泪下,把悲剧的美宣泄的淋漓尽致。今年10月,剧组第三次赴美演出,再次引起轰动。
③在到基层调研之前,王院长再三强调工作要求;专家团务必严守纪律,秋毫无犯,用质朴的形象专业的精神展现科研人员的风貌。
④乔健在他的十五篇笔记中,自始至终清醒地保持着独立的学术品质和呜淡冲和的叙述风格,不温不火、不焦不燥,娓娓道来。
⑤实体零
标签: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相关:关于“四川省成都”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45]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