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月考试卷
阅读:535 2017-05-13
标签:
语文版
七年级
下册
月考试卷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535]
广东省河源市正德中学2016-2017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段考语文试题
正德中学2016-2017学年七年级语文(下)
第一次段考试卷 共120分
第一部分 基础题(24分)
1.古诗文填空(每空1分,共10分)
(1)角声满天秋色里,□□□□□□□。(李贺《雁门太守行》)(1分)
(2)《次北固山下》一诗中表明新事物孕育于旧事物之中,给人启迪的诗句是□□□□□ ,□□□□□。(2分)
(3)念天地之悠悠,□□□□□□。(1分)
(4)《西厢记》中有:“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天净沙秋思》中与此意境相似的诗句是:
□□□□,□□□□□。(2分)
(5)把陶渊明的《饮酒》默写完整。(4分)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2.看拼音写汉字(4分)
(1)对蛇来说,毒液只不过是一种shē chĭ( )品。
(2)狂风过后,下了班的值夜人员在一盏提灯下qì xī( )。
(3)要是让她把憋好的台词说出来肯定会tāo tāo bù jié( )的,对于这种麻烦事情还是要扼杀在摇篮里。
(4)老奶奶乐得弯了腰,xiào róng kĕ jū( )的样子令我们也忍不住一起乐了。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我不过是批评了弟弟几句,他就耿耿于怀,一直不理我。
B.面对老师的谆谆教导,琳琳无动于衷,丝毫没有悔改的表现。
C.球队经理在球队取胜时,首当其冲受到更多的赞扬。
D.今天两个老师都表扬了我,我心花怒放,快乐的滋味真的不言而喻。
4.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为了防止这类交通事故的不再发生,我们加强了安全教育,并制定了安全管理措施。(去掉“不再”)
B.“一带一路”描绘了一幅和平发展、互利共赢的新思路,它不仅会给中国企业带来更多的商机,而且将为世界经济积蓄巨大的能量。(把“描绘”改成“勾画”)
C.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潮下,凭着青春的激情和对互联网新技术的敏感,使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到“互联网+”创业的大军中。(删去“使”)
D.作为一种新兴的教育模式,跨文化、体验式游学已经成为一种时尚,普遍受到了众多学生和家长的欢迎。(把“普遍”调到“欢迎”前面)
5.在横线上续写一句话,使之构成排比句。(4分)
井底的蛙,当你自我欢唱时,视野便窄了; ;水中的萍,当你随波逐流时,根基便没了。
第二部分 阅读题(46分)
(一)爱莲说(10分)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6.下列句子中的“之”与“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中的“之”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水陆草木之花 B、蔽林而窥之
C、无丝竹之乱耳 D、何陋之有
7.翻译下面文言句子。(4分)
(1)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8.陶渊明“独爱菊”,周敦颐“独爱莲”,他们处世态度有何异同?(3分)
浏览完整试题
相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课外文言文(9分)
乐羊子妻
河南乐羊子之妻者,不知何氏之女也。
羊子尝行路,得遗金一饼,还以与妻。妻曰:“妾闻志士不饮‘ 盗泉 ’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况拾遗求利以污其行乎!”羊子大惭乃捐金于野而远寻师学。
一年归来,妻跪问其故,羊子曰:“久行怀思,无它异也。”妻乃引刀趋机而言曰:“此织生自蚕茧,成于机杼。一丝而累,以至于寸,累寸不已,遂成丈匹。今若断斯织也,则捐失成功,稽废时日。夫子积学,当‘日知其所亡’,以就懿德;若中道而归,何异断斯织乎?”羊子感其言,复还终业,遂七年不返。(出自《后汉书•列女传》)
9.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3分)
(1)妻乃引刀趋机( ) (2)累寸不已( )
(3)一丝而累,以至于寸( )
10.下列选项对“若中道而归,何异断斯织乎?”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好像中途返回,与斩断织布有什么不同呢?
B.如果中途返回,与斩断这织布有什么不同呢?
C.好像中间道路返回,与斩断这织布有什么不同呢?
D.如果中间道路返回,与斩断织布有什么不同呢?
11.文中乐羊子妻告诉乐羊子哪两个道理?对乐羊子产生了怎样的影响?(3分)
道理: 。
影响: 。
(三)被妖魔化的沙尘暴(10分)
①刚刚掠过我国及日本的沙尘暴,所到之处,飞沙走石、黄沙弥漫。一时间舆情沸腾。
②然而,人类没有必要、也没有能力阻挡沙尘暴的发生。
③沙尘暴古已有之,且有一定的周期性。早在几千万年前,青藏高原的隆起,阻挡了来自印度洋湿润的西南季风,在中亚和我国的西北地区形成了大范围的干旱和荒漠区,这一区域又正处在西风带上。这些是沙尘暴形成的根本原因,与人类的活动无关。但人类发展过程中的过度放牧、开垦种植和砍伐森林,使许多土地裸露,确实增加了沙尘暴的强度和频次。
④沙尘暴作为一种自然现象,是地球自然生态系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和其他许多自然现象相互关联、互为因果。假如我们消灭了沙尘暴及其源头的沙漠干旱地区,也就消灭了地球上的多 种自然生态,绝灭了适应干旱气候的一切物种,并会引起全球所有自然系统的更加可怕的反馈和报复,甚至引发我们难以想象的灾难。
⑤沙尘暴所造成的危害人人可见,但并非有害无利。
⑥首先,沙尘暴塑造了近百万平方公里的黄土高原。正是黄土高原疏松土壤的易耕性,才使我们的先民择此生根繁衍。沙尘暴还使荒芜死寂的诸多海岛身披沃土,从夏威夷群岛、日本列岛到我国的庙岛群岛,无一不是沙尘暴的受益者。其次,沙尘暴所迁移的沙尘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一些地区土壤的不足。如撒哈拉沙漠每年因沙尘暴向亚马逊盆地输入的沙尘量就有约1300万吨,相当于该地区每年每公顷增加了190公斤的肥沃土壤。沙尘暴能有效地缓解酸雨。沙尘含有丰富的钙等碱性阳离子,这些外来的和地面扬起的碱性沙尘都能有效地中和酸雨。我国北方地区工业很发达,但除了个别城市以外很少有酸雨发生,这与北方常有沙尘天气有很大关系。沙尘暴还维系了海洋生态系统的循环与稳定。沙尘含有丰富的营养物,一些海域淤泥中的营养物约40 010是由沙尘暴带入的,促进了该海域生物的繁茂。
⑦事实上,处在什么自然带上.就有什么样的降水和温度,就只能生长什么样的植被,这是人类所不能改变的。
⑧我们见多了在草地植树防风沙却把草地变成沙地的人为灾祸。干旱半干旱地区那点可怜的降水也许能够满足小草生长的需要,但当我们人为地植入大树,那点水就远远不够供树木生长。于是树木就凭借其根系向四周和地下深处吸夺水分,周边的小草很快就枯死了。没
有了为大树储备水分的绿草,大树小树也逃脱不了死亡的命运,最终留下的只是一片又一片沙地、一棵又一棵枯树。
⑨沙尘暴就是一种自然现象,只是近代人类过度的放牧或农耕,以及自以为是的人工改造,才加剧了其危害程度。 (本文有删改)
12.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青藏高原的隆起,阻挡了来自印度洋湿润的西南季风,在中亚和我国的西北地区形成了大范围的干旱和荒漠区。
B.如果人类消灭了沙尘暴及沙漠干旱地区,也就消灭了地球上的多种自然生态,绝灭了一切物种,甚至引发我们难以想象的灾难。
C.沙尘含有丰富的营养物。沙尘暴带人海洋中的营养物促进了该海域生物的繁茂。
D.沙尘暴之所以会被妖魔化,主要是因为人们只看到沙尘暴所造成的危害,而忽略了它有利的一面。
13.第③自然段“人类发展 过程中的过度放牧、开垦种植和砍伐森林,使许多土地裸露”一句中,“过度”和“许多”能去掉吗? 请说明理由。(3分)
14.根据文意,谈谈我们应该怎样科学地认识沙尘暴?(4分)
(四)妈妈会派人来看我(17分)
吕宝军
有个6岁的小男孩,爸爸打工,每天早出晚归,家里只剩下他和妈妈。妈妈已是肝硬化晚期,随时都有生命危险。男孩很懂事,看妈妈的病情稍微轻些时,他就用小手拉着妈妈在院子里散散步;当妈妈难受需要喝水时,他就吃力地去倒水,然后一匙一匙地喂妈妈喝;他从不出去玩,总是寸步不离地陪伴着妈妈。
妈妈心里很难受,她多想亲眼看着儿子一天天长大。一想到日后,别人的孩子都有妈妈疼,唯独自己的孩子没有,她的眼泪就像断线的珠子,簌簌地滚落。她试探着问儿子:“假如有一天妈妈走了,永远不再回来,你会不会想妈妈?”看儿子咬着嘴唇似懂非懂地点点头,妈妈忍住满腔悲痛,镇静地说:“儿子别怕,好好看着妈妈的眼睛。你 记住,即使妈妈有一天真的走了,也会派个人经常来看你的。”
妈妈病情突然恶化的那天早晨,儿子被好心的邻居哄着带出去了。晚上,当儿子再被带回来的时候,家里已经没了妈妈的身影。儿子小小的心灵里隐约预感到了什么,他不哭也不闹,有关妈妈的字眼儿一句也不提,情绪反常得令所有的大人惊诧不已。
爸爸每天仍要外出打工,无暇照顾儿子,只好把他一个人丢在家里,叮嘱他千万不要跑出去。有一天,爸爸收工回家,却没有看见儿子,爸爸的脑子嗡的一声就蒙了,赶紧四处去寻找。最后,爸爸在一个十字路口发现了儿子:一个瘦弱的小身影正独自蹲在那儿,眼巴巴的朝路人张望着。爸爸嫌儿子不懂事,自己干了一天的活累得够呛,还得出来找他,所以不问青红皂白上去就打了儿子两巴掌,并厉声呵斥:“谁让你不听话,到处乱跑的?”儿子委屈得嚎啕大哭:“我想妈妈了!妈妈说她会派人来看我,我在等那个来看我的人。”
展开余下试题
一句话,惹得男人泪湿眼眶。望着儿子可怜巴巴的模样,男人霎时悲伤成河,眼泪潮水般涌了出来:在妻子离去的日子里,他的心常常被思念撕咬着,但他尽力不让儿子看到他的悲伤,总是趁洗脸的时候,把泪水偷偷运送出去。爸爸知道,儿子几乎每晚都会梦见妈妈。说实话,爸爸何尝不想有个人来看望一下儿子,给他幼小的心灵一点点安慰。可这份奢望,又是多么不现实啊!爸爸只好轻言细语地哄儿子:“好孩子,也许那是妈妈怕你舍不得,在哄你、安慰你。”
儿子执拗得很,他不满地朝着爸爸嚷:“不,你才哄人呢!妈妈从不说谎,她说会派个人来看我,就一定会有人来看我的。”假如这时候奇迹出现,有个人突然走到儿子跟前说:“好孩子,我就是你妈妈派来专程看望你的。”该多好啊!那么,无论让男人付出多大的代价,他都心甘情愿。就这样,一天,二天,三天……总能在十字路口看到男孩孤单瘦弱的小身影。
奇迹终于出现了。这一天,家里突然来了一个陌生的女人,指名道姓要找儿子。儿子心底咯噔一下,马上就猜到:这个女人该不会是妈妈派来看望我的吧?
陌生女人凝望着眼前的小男孩,一双眼睛突然盈满了晶莹的泪水。她温柔地轻唤着:“好孩子,来,让阿姨好好瞅瞅你。”这句话,更加证实了男孩最初的判断。一霎间,忧伤的记忆里,那股渴望妈妈爱抚的愿望,立刻又潮水般溢满男孩周身。他轻轻走近女人,两眼一眨不眨地注视着她的眼睛——这是一双美丽 的眼睛,它投射出来的目光,漾满了母亲特有的慈爱与温情!她抱歉地说:“孩子,阿姨早就想来看你了。”
原来,妈妈在临终前做了个伟大的决定:死后捐出眼角膜。妈妈对受捐者没什么特别的要求,她只希望对方能经常来看看自己的孩子。而这个陌生女人正是妈妈眼角膜捐赠的受益者。遵照与捐赠者的约定,一康复她就来看望好心人的儿子。
女人越瞅越觉得眼前的男孩是如此亲切。她猛地把男孩揽在怀里,轻轻地抚摸他的后背:“好孩子,阿姨来就是想替你妈妈好好看看你,以后我会经常来看你的,你就把我当作妈妈吧!”
男孩的泪水簌簌的往下淌,激动得胸脯不停的起伏,仰起脸,深情地望着这双充满爱意的亲切的眼睛,喃喃地说:“你终于来了,我就知道,你一定会来看我的!”
男孩脸上露出了甜美幸福的微笑。
(摘自《微型小说选刊》2012•17期,有改动)
15.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4分)
16.这是一篇闪耀着人性光辉的作品,请选择最能打动你的一位人物,结合全文分析其形象。(谈到两点即可)(4分)
17.结合语境,品析下列加点词语和画线句子,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
① 男孩的泪水簌簌的往下淌,激动得胸脯不停的起伏,仰起脸,深情地望着这双充满爱意的亲切的眼睛。
②男人霎时悲伤成河,泪水潮水般涌了出来:在妻子离去的日子里,他 的心常常被思念撕咬着,但他尽力不让儿子看到他的悲伤,总是趁洗脸的时候,把泪水偷偷运送出去。
18.家庭是社会的缩影,发生在男孩家里的感人故事折射出的哪一点社会正能量让你感悟最深?请联系社会实例谈谈。(5分)
第三部分 写作(50分)
请以“难忘那______________”为题目,写一篇作文。
提示:可以是一个物,如“难忘那把伞”、“难忘那片叶”等等,可以运用借物抒情或托物言志手法;也可以是一个人,对人物要有生动形象描写;也可以是其它的内容。
要求:①要有自己的体验和感悟,不得抄袭。②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记叙文。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否则扣分。④书写要正确、规范、美观。
附加题(10分)
阅读名著片段,完 成下列各题。
我们谁都知道自己难免一死。但是这一天的到来,似乎遥遥无期。当然人们要是健康无恙,谁又会想到它,谁又会整日去惦念它。于是饱食终日,无所事事。
有的时候,要是人们把活着的某一天看作是生命的最后一天该多好啊!这就更能显示出生命的价值。如果认为岁月还很漫长,我们的每一天就不会过得那样有意义、有朝气,我们对生活就不会总是充满热情。
我们对待生命如此倦怠,在对待自己的各种天赋及使用自己的器官上又何尝不是如此?只有那些聋了的人才更加珍惜光明。那些成年后失明、失聪的人就更是如此。然而,那些耳聪目明的正常人却从来不好好地去利用他们这些天赋。他们视而不见,充耳不闻,无任何鉴赏之心。事情万万就是这样,一旦失去了的东西,人们才会留恋它,人得了病才想到健康的幸福。
我有过这样的想法,如果让每一个人在他成年后的某一阶段瞎上几天、聋上几天该有多好。黑暗将使他们更加珍惜光明,寂静将教会他们真正领略喧哗的快乐。
最近一位朋友来看我,他刚从林中散步回来,我问他看到些什么,他说没什么特别的东西。要不是我早习惯了这样的回答,我真会大吃一惊。我终于领会了这样一个道理,明眼人往往熟视无睹。
我多么渴望看看这世上的一切,如果说凭我的触觉能得到如此大的乐趣,那么能让我亲眼目睹一下该有多好。奇怪的是明眼人对一切却如此淡漠!那点缀世界的五彩缤纷和千姿百态在他们看来是那么的平庸。也许有人就是这样,有了的东西不知道欣赏,没有的东西又一味追求。在明眼人的世上,视力这种天赋不过增添一点方便罢了,并没有赋予他们的生活更多的意义。
假如我是一位大学校长,我要设一门必修课程:“如何使用眼睛”。教授应该让他的学生知道,看清他们面前一闪而过的东西会给他们的生活带来多大的乐趣,从而唤醒人们那麻木、呆滞的心灵。
19.该片段选自 (国家) (作者)的 (作品)。(3分)
20.第(5)段写“朋友”从林中散步回来,回答我说并没有看到“什么特别的东西”,其原因是什么?( 3分)
21.在第③ 段中,作者说“只有那些聋了的人才更加珍惜光明”。如果把句中 的“聋”改成“盲”或“瞎”好不好?简要谈谈你的看法。(4分)
1.(1)塞上燕脂凝夜紫 (2)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3)独怆然而涕下 (4)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5)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2.(1)奢侈 (2)憩息 (3)滔滔不竭 (4)笑容可掬
3. C
4. B
5.墙角的花,当你孤芳自赏时,天地便小了;空中的鸟,当你展翅翱翔时,宇宙便大了。(注意:形式+内容)
6.C
7.(1)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之后就很少听说了。
(2)我只喜爱莲花,它从淤泥中生长出来,却不受污染,在清水里洗涤过,却不显得妖媚。
8.相同:晋朝陶渊明只喜欢菊花,常在诗里咏菊,表达着自己决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高尚、隐逸之情。而周敦颐独爱莲和陶渊明一样因为莲的出淤泥而不染,绝不屈服。所以他们都是借物言志,表达自我的高尚情操。 不同:菊花代表着隐居避世之人,而莲花是指品德高尚、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之人。
9.(1)品行、德行 (2)就 (3)停 (4)积累
10.B
11.道理:不能贪财巫行;求学要持之以恒。
影响:捐金于野,而远寻师学;还终业,七年不返。
12.B
13.不能去掉。(1分)“过度”表程度,说明人类放牧等活动,超出了大 自然的承受能力;(1分)“许多”表范围,强调的只是部分土地裸露, 并非全部 。 (1分)这些词语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展开余下试题
14.①沙尘暴是一种自然现象,是地球自然生态系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② 沙尘暴形成的根本原因与人类活动无关。③沙尘暴有害也有利。④沙尘 暴的发生,人类没有能力、也没有必要阻挡。(每个要点1分)
15.示例一:男孩坚信妈妈临终前的诺言,坚持等候,终于迎来了妈妈派来看他的阿姨,感受到母爱的温暖。
示例二:身患绝症的妈妈临终前决定捐献眼角膜,请求受益者看望她的儿子,让儿子感受到母爱的温暖。
示例三:女人坚守与捐献者的约定,一康复就来看望捐献者的孩子,给男孩带来了母爱的温暖。(事件2分,结果1分,表述1分。)
16.示例一:男孩
①他是一个孝顺懂事的孩子:对生病的妈妈细心照顾:拉着妈妈散步,喂妈妈喝水,陪伴妈妈;面对身患绝症即将离去的妈妈,虽然伤心难过,但为了让妈妈安心,咬着嘴唇强忍着泪水;妈妈去世后,他不哭也不闹,有关妈妈的字眼一句也不提。②他是一个纯真(执着)的孩子:坚信妈妈临终前与自己的约定,相信妈妈会派人来看他,经常到十字路口等候妈妈派来看他的人。
17.①通过动作描写(动作细节描写)(1分),表现了男孩见到妈妈派来看他的阿姨时(1分)的激动喜悦之情(1分)。
②②运用夸张和比喻的修辞手法(1分),形象地突出了 妻子去世后男人悲伤、思念之情(1分)和对孩子的疼爱(1分)。
18.可从:人与人之间的关爱、社会的温暖、人性的善良、母爱(父爱)的无私与伟大、坚守诺言、懂得感恩与回报、孩子的纯真、家庭的温馨等角度,结合社会实例谈感悟皆可。(感悟2分,联系社会实例2分,正反面的例子皆可,语言表达1分。)
19.美国 海伦. 凯勒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20.世界的五彩缤纷和千姿百态,在他们看来是那么平庸。(或他 们对眼前景物熟视无睹。)
21.因为失去听力的人,再不能“真 正领略喧哗的欢乐”,他们能够享受的只有“光明”。换成“盲”或“瞎”都不好,因为盲人对光明是没有切身感受的。 (122.240.206.250)
上一篇:
山东省临沂市费县胡阳中学2016-2017学年七年级(下)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下一篇:
2016-2017学年河南省濮阳三中七年级(下)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标签:
语文版
七年级
下册
月考试卷
相关:
关于“广东省河源”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535]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