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高考模拟卷

阅读:265  2017-05-28
标签: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65]
陕西省黄陵中学高新部2017届高三下学高考前模拟(一)语文试题
高新部2017届高三考前模拟考试(一)
语文试题
第Ⅰ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在文化全球性交流日益频繁的时代,文化主体之间的实力不均衡、信息不对称以及文化发展程度的差异和抗冲击能力的不同,很容易使相对处于弱势地位的文化面临安全风险,文化传统、文化资源特别是文化价值观和文化创造力受到压制与削弱,甚至还会招致西方发达国家的文化殖民。
维护文化安全是各国文化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防范不仅是重要的,而且是必要的,但防范绝非封闭自囿。最有效的防范,永远都是自强自律;而最有力的维护,则始终都是开拓创新。自强的最佳体现,是使文化产品精粹、文化服务优质、文化活动积极有意义,因为一切文化最终都是要寄寓在具体而实际的文化产品、文化服务和文化活动之中。自强要求我们自律,警惕对民族文化采取虚无主义、把群众文化看做“下里巴人”的态度,更警惕一味崇洋媚外,紧紧盯着国外的领奖台,把文化创造的着眼点一股脑儿放在对奖项的拼争上。在市场经济的今天,自律自强还要求我们警惕在文化建设与文化创造中的趋利、媚俗、浅薄、浮躁、恶搞、收视率为王、“娱乐至死”等现象,切实回到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上来。
实际上,对我国文化安全构成威胁的,除了诸多外部因素,内部开拓创新不足也是重要原因。只有200多年建国史的美国为什么能拥有文化强势并称霸全球?关键就在于其始终坚持开拓创新。他们在文化创造中不仅将从欧洲带去的骑士精神、绅士精神和现代科技发挥到极致,还从包括中国文化在内的东方文化中“猎取”要件和元素。对此若单纯防堵与抵挡,效力不大。只有不断加大我们自身的开拓创新力度,充分挖掘中华文化资源,创造出足以征服人心的文化产品,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文化与其他一切“物”的本质区别在于,它只有从被吸引、认同、接受、欣赏、消化与感动的过程中,才能获得生命并产生价值。
文化有活力有魅力,是传播、影响和发挥功能的前提,也是维护自身阵地的基础。只有开拓创新,才能把文化资源化成精品佳作;只有精品佳作形成阵势,才能产生文化魅力;文化有魅力、有召唤力,才能在全球化交流中实现自身的壮大与发展,维护文化安全的信心与能力才会不断增强。文化的特性以及文化交流的形势提醒我们,维护文化安全,需要我们有效防范,更需要我们开拓创新,变消极为积极,变被动为主动。
文化安全是民族传承、国家稳定、人民得享文明之光的重要保障,坚决而持久地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势在必行。在文化创造、文化建设和文化服务的全过程中,应当始终坚持以中华文化为本体,在此基础上进行选择性和包容性地吸纳,进行开放式的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在文化交流融合中赢得主动权,保持中华文化在世界文化之林独特而重要的地位。
(摘编自艾斐《文化安全:最有力的维护是创新》)
1. 下列对于“文化安全”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随着文化全球化的日益发展,文化主体之间的实力不均衡、信息不对称以及文化发展程度的差异和抗冲击能力的不同,处于弱势地位的文化便易面临安全风险。
B. 文化传统、文化资源特别是文化价值观和文化创造力受到压制与削弱,甚至招致一些发达国家的文化殖民,这是一个国家文化安全受到冲击的体现。


浏览完整试题C. 维护文化安全,需要有效防范,更需要开拓创新,要变消极为积极,变被动为主动,这是由文化的特性以及文化交流的形势所决定的。
D. 维护文化安全是各国文化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坚决而持久地维护国家文化安全,民族就会传承,国家就会稳定,人民就会享受文明之光。
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 在文化建设与文化创造中,我们必须反对趋利、媚俗、浅薄、浮躁、恶搞、收视率为王、“娱乐至死”等现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
B. 文化自律要求我们既要警惕对民族文化采取虚无主义、轻视群众文化的态度,更要坚决反对崇洋媚外,紧盯国外领奖台而拼争奖项的行为。
C. 面对美国的文化强势和称霸全球的现实,我们要不断加大自身的开拓创新力度,充分挖掘中华文化资源,不断创造出优秀的文化产品。
D. 如何在文化交流融合中赢得主动权,保持中国文化在世界文化之林中独特而重要的地位,是我们制定文化发展战略时需要考虑的问题。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中华文化面临前所未有的安全风险,这要求我们不断开拓创新,让文化产品精粹、文化服务优质、文化活动积极有意义,这也是文化自强的最佳体现。
B. 美国不仅将从欧洲带去的骑士精神、绅士精神和现代科技发挥到极致,还从东方文化中“猎取”要件和元素,这种开拓创新精神值得借鉴。
C. 中华文化要在全球化交流中实现自身的壮大与发展,就必须增强自身的魅力和召唤力,而这有赖于精品佳作的不断涌现。
D. 始终坚持以中华文化为本体,并在此基础上进行选择性和包容性地吸纳,这是中华文化保持活力和魅力的先决条件。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在“散步”中体验美
宗白华与朱光潜、蔡仪、李泽厚、高尔泰并称中国当代“五大美学家”,但宗白华是从研究哲学、文学艺术尤其是诗学而转到美学研究中来的。他在诗歌创作上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诗心的萌动在童年时期就已有之。宗白华自认为他后来写诗同年幼时的性情特点有一定的关系。少年时的宗白华耽于幻想,对于山水风景的酷爱为一般人所不及。1914年年初,宗白华在浙江上虞姨父家度寒假。浙东的山水秀丽清奇,如梦似烟,湖光山色的美让他心中的诗情犹如泉涌。但他开始诗歌创作是移居上海之后,当时他住在外祖父家中,外祖父是一位诗人,每天早晨在家中小花园里高声吟唱王维、孟浩然、韦应物、柳宗元等唐人的绝句,宗白华深受感染,他说:“我爱写小诗、短诗,可以说是承受唐人绝句的影响。”
宗白华的美学理论和思想集中在他的《美学散步》一书里,以这部经典著作为标志,宗白华成为我国美学界“散步美学”的代表人物。这是一种不做严格的逻辑分析的方法,是一种从总体上把握艺术意象的方法。宗白华认为艺术意象是完整的,不可破坏,这种从总体上把握的方法更符合艺术自身的规律,符合美感把握的内在规律。他徜徉于中国古典艺术优美的意境之中,显得是那样自由自在,游刃有余,如同他晚年在繁花似锦的未名湖畔悠然散步一样。他是从研究中国绘画艺术品开始自己的“散步”的,20世纪30年代就写了《徐悲鸿与中国绘画》《介绍两本关于中国画学的书并论中国的绘画》等美文。如果说这几篇文章属于宗白华美学研究的试笔之作,那么《论中西画法的渊源与基础》《中西画法所表现的空间意识》则是他在西方与东方两种大文化背景下圆融的比较之作,表明他已从研究中西绘画技艺的差异上升到研究中西文化哲学的差异,并开始辐射到中国书法、建筑、园林等艺术领域。到40年代,宗白华发表了《中国艺术意境之诞生》,标志着他的美学理论日趋成熟。这种“散步”方法决定了宗白华的美学研究不是从抽象的理论出发,而是从大量具体的、感性的文学艺术品出发。因为,自然和艺术品本身是多样的、独特的,要以自
然和艺术品为研究的中心,就需要认真地一一体验其真美所在。
宗白华“散步”式体验的研究方法在中国美学研究中独树一帜。这种“散步式”研究方法与那些重逻辑统一的美学研究方法明显不同,使得宗白华的美学研究与各种各样以逻辑为基点建构美学体系的美学流派形成了对峙的局面。建国以后,中国的美学研究形成了以蔡仪为代表的客观派,以高尔泰为代表的主观派,以朱光潜为代表的主客统一派;后来又形成了以李泽厚、蒋孔阳为代表的实践派,以周来祥为代表的和谐美学派。这些成熟于当代的各种美学流派虽观点各异,但都是以逻辑统一去建构美学体系。他们与宗白华的以生命美学为内蕴的“散步派美学”相互争鸣。
宗白华从感性的视角去观照中国艺术精神,与他深厚的精神底蕴有关。青年时代的宗白华醉心于德国古典哲学,康德哲学的时空观、叔本华对现象世界本体的思考,构成了宗白华意境学说的理论和思维基础。同时,宗白华把老庄思想以及禅宗学说等结合起来,从具体的艺术品出发,运用精密的思辨,拓开了中国艺术中的时空境界,阐发了关于中国艺术意境的绝妙思想。
(摘编自邹士方《宗白华传略》、李剑清《被遗忘的宗白华》等)
【相关链接】
①散步是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行动,它的弱点是没有计划、没有系统。看重逻辑统一性的人会轻视它、讨厌它,但是西方建立逻辑学的大师亚里士多德的学派却唤作散步学派,可见散步和逻辑并不是绝不相容的。
(宗白华《美学散步》)
②与西欧古代以来的美学相较而言,中国古代美学是零散的,不够体系化,也不够哲学化,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美学就没有自己的特色,而是意味着凭借某种特殊方式的介入才能将其挖掘出来而不至于隔靴挠痒,这种特殊方式其实正是一种召唤:生命的灵光。宗白华的“美学散步”也许正是这种“生命对学术的感应”。
(邹其昌《散步者的灵光》)
4.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4分)( )( )
A.宗白华的美学研究之路与中国其他美学家有不同之处,他的“美学散步”开始于研究哲学、文学艺术尤其是诗学。
B.早年的成长经历和性情特点是宗白华走上诗歌创作之路的决定性因素,而他的诗歌多为短诗,则是受到了唐人绝句的影响。
C.宗白华的美学研究从研究中西方绘画技艺的差异发展到以东西方两种不同的文化为背景来比较中西文化哲学,并已涉猎其他艺术领域。


展开余下试题D.以自然和艺术品为中心进行美学研究,需要认真地体验每一个研究对象的真美所在,这是因为自然和艺术品本身是多样和独特的。
E.中国古代美学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也缺乏上升到哲学层面的研究,但是宗白华的“散步派美学”或许是一种“生命对学术的感应”。
5.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美学散步》一书从不同的角度体现了宗白华的美学思想,集中展示了“散步美学”的研究成果,渗透着作者的生命体验和审美意趣。
B.宗白华的美学研究涉及绘画、书法、建筑、园林等不同的艺术领域,他沉浸在优美的意境之中,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地感悟美。
C.宗白华认为散步和逻辑是可以彼此相容的,“散步美学”与以逻辑统一来建构美学体系的美学流派在长期的美学论争的同时,又彼此借鉴。
D.宗白华深受德国古典哲学、庄子思想和禅宗学说的影响,积淀了深厚的精神底蕴,这使得他能够用感性的眼光去观察、审视中国艺术精神。
6.宗白华的“散步美学”具有哪些独到之处?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5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一9题。
榕树,生命进行曲(节选)
刘再复
我爱恋的榕树,不知道使多少陌生人为它兴叹过,倾倒过。
真是太壮阔了。只要你接近它,就会感到它的全身,都充满着一种最动人的
东西,这就是生命。
善于思辩的哲学家说,美就是充满生命的人和物。我相信,因为榕树,我才
相信。
我喜欢这种绿色世界在无风中的平静、雍容、丰盛、满足,像沉默的大山
一样岿然而立。
我更喜欢它在风中的时刻。榕树的每一片绿叶,都像风帆那样善于捕捉最
弱的微风。因此,当轻风吹拂的时候,它的叶子就会颤动起来,刹那间,树上好
像千百万绿色的蝴蝶,在一开一翁地扇着翅膀,共同编织着生命的织绵。
更使我陶醉的是雄风吹动的时候。此时的榕树,瞬息间从沉默的大山变成
汹涌的大海,浪在树梢上澎湃着,时时发出拍打蓝天的沙沙响声。
有一位很重感情的北方朋友告诉我,他第一次见到南国土地上的高大榕树
时,几乎吓呆了。榕树那企图笼罩大地的浓阴,那企图吞没白云的树冠,那企图
饮尽地下全部水分的根群,那陡立而又弯曲多节的巨枝所构筑的殿廊、山脉、峡
谷和道路,一起在放射着生命的光波与音波。这种柔和而强大的波浪,把他的心
灵摇撼得很久很久。在撼动中,他感到自己的生命被另一种强大的生命所照明,
所溶解,所征服。觉得自己完全被这种强大的生命所俘虏,并且被剥夺了身上的
渺小、卑琐、颓唐与消沉。在树下,澄清的空气中,他觉得自己的灵魂升腾起来
了,仿佛也变成了一只扇动着翅膀的绿蝶,也在这个充满生命的葱笼世界中快乐
地翔舞。我比这位北国的友人更了解榕树,生命里积淀着更多的榕树的碧叶。我
家乡的山野与原野上,处处都有榕树。肥沃的地上,贫痔的地上;坚硬的地上,
松软的地上;有泥土的地上,几乎没有泥土的地上。
我家乡的山野与原野上,时时都有榕树。潮湿的时节,干旱的时节,雨淋的
时节,霜打的时节;有春天的时节,没有春天的时节,有时候我迷恋过一棵倔强的
刁、榕树。它就在几乎没有泥土的地方发展它的生命。它那生的征程,就在我家
屋后的一块浑圆形的岩石上进行。大约三年时光,我一直追随着它的足迹,注视
着它那平衡而坚实的脚步。
我不知道它是在岩缝的哪一处破芽而出,只看着它从缝穴里长出来的最初的
嫩枝。这株嫩枝在岩石的悬崖上,沉着地、缓慢地跋步,攀登,开拓着本没有路
的路,本没有前方的前方。
当它发现岩石身上的小坑洼处,有一点薄薄的尘土,就果断地在那里扎下了
根,扎下一个营寨,然后又向前伸延,迈进,不倦地继续寻找着前方险峻的路,
险峻的希望。
更使我惊讶的是,它在找不到任何营寨的时候,竟从生命深处撒出一束根须,
像蚕儿抛出的银丝。柔韧的丝朝下生长,直至亲吻到地面上的小草。后来,我才
知道,这就是所谓气根。在没有泥土的时候,气根凭借它奋发的天性,吸收空气中的水分,然后把自己养育成榕树另一翼的生命线。
突破、挣扎、发展、挺进,这是一支青绿色的生命进行曲,这是一支铁流似的生
命凯旋曲。正是这支无声、无畏的歌,把巍峨的韧性,第一次灌进了我的贫穷而
干旱的童年,灌进了我的人生。
榕树,就在生命难以生存的地方,让自己生长成伟大的生命;在生命难以发
展的地方,把自己发展成其他生命望尘莫及的参天巨木。
这是多么了不起的生命进行曲。
我还看到一次更撼动人心的生的壮观。那是在一次空前的劫难中,有一棵榕
树被狂风击倒了。于是,一个奇迹因此发生了。这棵被拔倒的大树,并没有从此
走向死亡,而是倒伏在地上,倔强地呼吸着,继续着生命的另一种道路。它那庞
杂的根系一半裸露在地上,一半还残留在地下。残留在地下的那一半,负起它生
命的全部使命,继续勇敢地演奏着它的生命进行曲。
我看到,绿芽在这倒下的身躯里,纷纷崛起,接着,又长出新的嫩枝和嫩叶。
青春,在这受难的生命中继续繁衍,琴健,在倒下的琴体中继续跳动。直到我在
青年时代离开故乡那一年,还看到这倒下的生命体上那不朽的业绩,不屈的凯旋。
这种倒伏的生命与不倒伏的灵魂浑然一体的奇迹,这种在风暴中失败而最终又在风暴中胜利的力量,使我意识到,真正伟大的生命进行曲,是不会死亡
的!即使被击倒在地狱里,它也会在地母伟大的怀中继续歌唱!
7.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榕树的美在于它的壮阔、坚韧、倔强、奉献,浑身洋溢着撼人心魄的生命
活力,传达出一种积极向卜的精神力量。
B.本文采用正面描写、侧面描写、自描等多种描写方法,展示了榕树的精
神与力量。
C.本文画线句子中“榕树的碧叶”指的是榕树的精神品格,“我比这位北
国的友人更了解榕树”是指我更了解榕树的精神品格。
D.本文采用借物抒情的手法,表面卜在歌咏榕树,实质卜是歌咏像榕树那
样的人。
8.文中第7段描写那位北方的朋友对榕树的感受有什么作用?(5分)
9.“榕树,生命进行曲”有哪些含义,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萧遘,兰陵人。开元朝宰相、太师、徐国公嵩之四代孙。与韦保衡同年登进士第,保衡以幸进,无艺,同年门生皆薄之。遘形神秀伟,志操不群。自比李德裕,同年皆戏呼“太尉”,保衡心衔之。及保衡作相,掎遘之失,贬为播州司马。保衡诛,以礼部员外郎征还,转考功员外郎、知制诰。黄巢犯阙,僖宗出幸,以供馈不给,须近臣掌计,改兵部侍郎、判度支。中和元年三月,自褒中幸成都,次绵州。以本官同平章事,加中书侍郎,累兼吏部尚书、监修国史。遘少负大节,以经济为己任。洎处台司,风望尤峻,奏对朗拔,天子器之。光启初,王纲不振。是时天下诸侯,半出群盗;强弱相噬,怙众邀宠,国法莫能制。有李凝古者,从支详为徐州从事。详为衙将时溥所逐,而宾佐陷于徐。及溥为节度使,因食中毒。而恶凝古者谮之,云为支详报仇行鸩。溥收凝古杀之。凝古父损,时为右常侍,溥上章披诉,言损与凝古同谋。内官田令孜受溥厚赂,曲奏请收损下狱。侍御史王华嫉恶,坚执奏证损无罪。令孜怒,奏移损付神策狱按问,王华拒不奉诏,奏曰:“李损位居近侍,当死即死,安可取辱于黄门之手?”遘非时进状,请开延英,奏曰:“李凝古行鸩之谋,其事暖昧,已遭屠害,今不复论。李损父子相别三四年,音问断绝,安得诬罔同谋?时溥恃勋坏法凌蔑朝廷而抗表请按侍臣悖戾何甚厚诬良善人皆痛心若李损罗织而诛行当便及臣等”帝为之改容,损得免,止于停任。及僖宗在蜀,遘又与铎并居相位。帝尝召宰臣,铎年高,升阶足跌,踣勾陈中,遘旁掖起。帝目之,喜曰:“辅弼之臣和,予之幸也。”谓遘曰:“适见卿扶王铎,予喜卿善事长矣。”遘对曰:“臣扶王铎不独司长。臣应举岁,铎为主司,以臣中选门生也。”上笑曰:“王铎选进士,朕选宰相,于卿无负矣。”遘谢之而退。


展开余下试题(节选自《旧唐书•萧遘传》)
10.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遘少负大节,以经济为己任 经济:经世济民。
B. 洎处台司,风望尤峻 风望:声名威望。
C. 其事暖昧,已遭屠害 暖昧:态度不清。
D. 音问断绝,安得诬罔同谋 诬罔:诬陷毁谤。
11. 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时溥恃勋坏法/凌蔑朝廷/而抗表请按侍臣悖戾/何甚厚诬/良善人皆痛心/若李损罗织而诛行当/便及臣等/
B. 时溥恃勋坏法/凌蔑朝廷/而抗表请按侍臣/悖戾何甚/厚诬良善/人皆痛心/若李损罗织而诛/行当便及臣等/
C. 时溥恃勋坏法/凌蔑朝廷而抗表/请按侍臣/悖戾何甚厚诬/良善人皆痛心/若李损罗织而诛/行当便及臣等/
D. 时溥恃勋坏法/凌蔑朝廷而抗表/请按侍臣/悖戾何甚/厚诬良善人/皆痛心若李损/罗织而诛行当/便及臣等/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项是( )(3分)
A. 萧遘年少有才,出类拔萃。他与韦保衡同年考中进士,韦保衡不才却侥幸做官而遭同行鄙视,他得到大家拥戴,韦保衡对他怀恨在心,做宰相后借机将他贬官。
B. 萧遘志向远大,深得信任。黄巢进犯京城,僖宗出亡,在物资供应紧张的情况下,萧遘被委以重任,掌管财赋,又先后担任兵部侍郎、吏部尚书等要职。
C. 萧遘坚持道义,毫不屈从。李凝古受奸人诬陷被害,其父李损又被说是同谋,萧遘仗义执言上奏皇上,成功为李损开脱罪名,但自己却因此被罢除官职。
D. 萧遘待人诚恳,知恩报恩。宰相王铎因年迈登上殿阶时失足跌倒,萧遘从旁将他扶起,皇帝称赞他善于侍奉长者,他向皇帝如实说明当年被王铎选中进士的情况。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是时天下诸侯,半出群盗;强弱相噬,怙众邀宠,国法莫能制。(5分)
(2)而恶凝古者谮之,云为支详报雠行鸩。溥收凝古杀之。(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4~15题。
《感讽•其五》
李贺①
石根秋水明,石畔秋草瘦。
侵衣野竹香,蛰蛰垂叶厚。
岑中月归来,蟾光挂空秀。
桂露对仙娥,星星下云逗。
凄凉栀子落,山璺②泣晴漏。
下有张仲蔚③,披书案将朽。
【注释】①李贺是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这首诗是诗人秋天居住在昌谷家中,有感而作。②璺(wèn)玉石上的裂痕③张仲蔚原是古之隐士,他博学有文才,“好作诗赋”,然而穷困不堪,“所居蓬蒿没人”。
1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 (  ) (  )
A.首二句写石。石头下边秋水澄明,石头旁边秋草枯瘦,景象明丽而又晦涩,这正是作者当时矛盾心情的曲折反映。
B.五六句从仰视角度写空中美景,皎洁的月亮从东山升起,高高地挂在湛蓝的夜空,写出了诗人在家中赏月的闲适心境。
C.七八两句诗人想象月中美丽迷人的景象,与后面家中严霜的摧残下栀子花凋零的景象形成对比,写出了幽冷凄清的内心感受。
D.“山璺泣清漏”一句采用拟人的手法,生动地描绘了泉水从岩石的缝隙里一点一滴艰难地挤出来,仿佛伤心人的啜泣的景象。
E.诗人笔下的景物浑然一体,和谐统一,将这些景物放在一起彼此交相辉映,产生了一种极不寻常的艺术魅力,收到了奇特的效果。
15.尾联在抒情上有什么特色?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
(1)《诗经•氓》中的“ , ”两句,女主人公自诉婚后早起晚睡、日日辛劳,与受到氓的“凶暴”形成对比,表达内心的不满。
(2)韩愈《师说》中,运用正反对比的事实作论据:有一种人,对于儿子“ ”;但对于自己,“则耻师焉”。
(3)文天祥《过零丁洋》一诗中,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国势危急和个人命运坎坷的句子是“ , ”。
第II卷 阅读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组是(3分) ( )
①每一个社会成员都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主体,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受益者,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 ,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为民、务实、清廉,以人格力量感召群众,引领风尚。
②2014年,一场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题的自上而下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在神州大地绽放光芒,一个个贪污腐败分子被惩处,接受法律的审判,各级党委和政府 抓教育,转变作风促整改,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③身为组长、共产党员的他除了 ,第一个进入零下二三十度的冷库进行检查外,还在科学监管上下功夫,对经营高风险食品的商户建立档案管理制度,对各商户证照信息、检查记录、抽检记录等逐一登记造册。
A. 身体力行 以身作则 身先士卒
B. 身先士卒 以身作则 身体力行
C. 以身作则 身体力行 身先士卒
D. 以身作则 身先士卒 身体力行
18.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 敢于担当是一种精神和勇气,更是一种能力和本领;如果没有足够的能力和本领,空有一腔热血,终究一无所获。
B. 脑瘫诗人余秀华的诗作质朴滚烫,被《诗刊》微信号发布后,被热烈转发,成为2014年一夜走红的优秀诗人。
C. 这里是教育基地,许多县区都会组织机关、学校的干部、师生于清明节去烈士陵园悼念为国捐躯革命先烈的活动。
D. 官员建个人书画室在生活中并不稀罕,不排除有些是个人爱好、个人出资,但有些就是附庸风雅且存在利益输送的问题。
19.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西湖,是我国江南流域用钱塘江水冲泡出的一盏清透碧绿的茶汤。 。
。 。 。 。 。杨柳下面长满青青的芳草,夏也葱葱,冬也葱葱,匆匆地抹去了江湖上、武林中那一拨又一拨各类人物的足迹,只留下些残存的景观与建筑伴着四季轮开的鲜花供人们留念、遐想。
①日光里,游客乘着叶叶扁舟行于池上,宛若漂浮在盏中的片片龙井扁芽
②盏面烟波满目,云海沉沉,池水渺,苏堤、白堤径自横
③盏袤九百六十丈,盏广八百四十丈,盏深六百八十丈
④茶盏周边布满了依依杨柳,春也飘飘,秋也飘飘,顽皮
标签: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相关:关于“陕西省黄陵”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65]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