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高考模拟卷

阅读:277  2017-05-28
标签: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77]
齐鲁教科研协作体山东省、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2017届高三下学期高考冲刺模拟(五)语
齐鲁名校教科研协作体
山东、湖北部分重点中学2017年高考冲刺模拟(五)
语文试题
命题:北镇中学(张世鑫 于俊云 苑淑梅 王传才 刘学伟) 审题:莱芜一中 沂水一中 烟台一中
本试卷分第I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考号、考场号、座位号、班级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规定的位置上。
2.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案写在试卷上无效。
3.第Ⅱ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不能写在试卷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Ⅰ卷(共36分)
一、(每小题3分,共15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3题。
城市的魅丽不在大小,而在个性。个性彰显取决于在多大程度上看清了自己。东城有着怎样的个性?到过此地的人,都觉得她秀美而温情。无论是统一建设的岭欣佳苑、金桂园,还是自筹自建的民居商铺,无不都是青瓦白墙淡墨画。_________________,黑白与采绘相映生辉,精致而淡雅,清新而和谐。这是典型的白族建筑风格。随意走进哪家的楼房或庭院,__________________,或几株山茶,或几盆兰花,或几棵石榴,或几丛野菊,姹紫嫣红,优雅整洁。这里的居民在骨子里(浸透/浸染)着大理白族人“家家流水,户户养花”的文化传统,更有生活情趣,更有文化(底蕴/意蕴)。徜徉在东城的经纬路上,恍然穿行游走在大理的某个白族小镇上,这里有(十足/实足)的白族风范。
1.文中加点字的注音和加点词语的字形,都正确的一项是
A.筹(chóu) 魅丽 B.恍(huǎng) 优雅
C.姹(zhà) 彰显 D.徜(cháng) 采绘
2.依次选用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 浸透 底蕴 十足 B. 浸透 意蕴 十足
C. 浸染 意蕴 实足 D. 浸染 底蕴 实足
3.文中两处横线上依次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整个东城绿树和繁花相映成趣 种养的花草都可以看到
B.绿树和繁花相映成趣的东城 都可看到种养的花草
C.整个东城绿树和繁花相映成趣 都可看到种养的花草
D.绿树和繁花相映成趣的东城 种养的花草都可以看到
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医学专家们表示,在某些传染病突发初期,令人感到左右为难的是:如何判断和预测疫情的规模和发展趋势,为公共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②正是农历六月前后,炎炎火日当天,流金铄石之际,参加夏令营活动的同学们只得赶早趁凉而行。
③根据规定,彩票公益金专项用于社会福利、体育等社会公益事业。但记者调查发现,巨额的公益金去向却扑朔迷离。
④朴实的莫言在公众场合表现出的谦逊赢得了大众对他的敬重。他在微博中,满是热心粉丝的溢美之词。
⑤NBA勇士队的库里既是球队组织进攻的核心,又是头号得分手,对其他球员的影响力非常大,在队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⑥有些大学毕业生不能正视自己的问题和追求,不能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因此有人指责他们百无一能。
A.③④⑥ B.①④⑤ C.①②⑥ D.②③⑤


浏览完整试题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近年来,国外“野鸡大学”“文凭工厂”纷纷转战东方,尽管这些学校在国外毫无学术信誉,但是在不明就里的人中,还着实能有狐假虎威的作用。
B.我国的传统医药大国地位正受到韩日欧美等国家和地区的挑战,中医药如果不去迎接国际化的挑战,不仅会丧失广阔的市场,甚至还会丧失国际话语权。
C.我国重新修订《食品安全法》,目的是用更严格的监管、更严厉的处罚、更严肃的问责,切实保障“舌尖上的安全”,被称为“最严食品安全法”。
D.近年来,生态保护意识渐入人心,所以当社会经济发展与林地保护管理发生冲突时,一些地方在权衡之后往往会选择前者。
二、(每小题3分,共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模仿与创造是艺术中两个重要的概念。艺术上的模仿最重要的是技巧。技巧可以分为两项说,一项是关于传达的方法;一项是关于媒介的知识。
  先说传达的方法。凡是创造之中都有欣赏,但是创造却不仅是欣赏。创造和欣赏都要见到一种意境。欣赏见到意境就止步,创造却要再进一步,把这种意境传达出来让旁人领略。
  比如我此刻想象到一个很美的夜景,其中园亭、花木、湖山、风月,件件都了然于心,可是我不能把它画出来。因为我不能动手,不能像支配筋肉一样任意活动。我如果勉强动手,我所画出来的全不像我所想出来的,我本来要画一条直线,画出来的线却是七弯八扭,我的手不能听我的心指使。穷究到底,艺术的创造不过是手能从心,不过是能任所欣赏的意象支配筋肉的活动,使筋肉所变的动作恰能把意象画在纸上或是刻在石上。
  这种筋肉活动不是天生自在的,它须费一番功夫才学得来,起初都要经过模仿。
中国诗人和文人向来着重“气”字,我们现在来把这个“气”字研究一番,就可以知道模仿筋肉活动的道理。曾国藩在《家训》里说过一段话,很可以值得我们注意:凡作诗最宜讲究声调,须熟读古人佳篇,先之以高声朗诵,以昌其气;继之以密咏恬吟,以玩其味。二者并进,使古人之声调拂拂然若与我喉舌相习,则下笔时必有句调奔赴腕下,诗成自读之,亦自觉琅琅可诵,引出一种兴会来。
  从这段话看,可知“气”与声调有关,而声调又与喉舌运动有关。韩昌黎也说过:“气盛则言之短长与声之高下皆宜。”声本于气,所以想得古人之气,不得不求之于声。求之于声,即不能不朗诵。所以从前古文家教人作文最重朗诵。姚姬传与陈硕士书说:“大抵学古文者,必须放声疾读,又缓读,只久之自悟。若但能默看,即终身作外行也。” 从此可知从前人所谓“气”也就是一种筋肉技巧了。
  关于传达的技巧大要如此,现在再讲关于媒介的知识。
什么叫做“媒介”?它就是艺术传达所用的工具。比如颜色、线形是图画的媒介,金石是雕刻的媒介,文字语言是文学的媒介。
做诗文的人一要懂得字义,二要懂得字音,三要懂得字句的排列法,四要懂得某字某句的音义对于读者所生的影响。这四样都是专门的学问。前人对于这些学问已逐渐蓄积起许多经验和成绩。自己既不能件件去发明,就不得不利用前人的经验和成绩。学一门艺术,就要学该门艺术所特有的学问和技巧。这种学习就是利用过去经验,就是吸收已有文化,也就是模仿的一端。
从前学者有人提倡模仿,也有人唾骂模仿,往往都各有各的道理。顾亭林的《日知录》里有一条说:“诗文之所以代变,有不得不然者。一代之文,沿袭已久,不容人人皆道此语。今且千数百年矣,而犹取古人之陈言一一而模仿之,以是为诗可乎?故不似则失其所以为诗,似则失其所以为我。”这句话很好地阐述了模仿与创造的关系。
凡是艺术家都须有一半是诗人,一半是匠人。他要有诗人的妙悟,要有匠人的手腕。妙悟来自性灵,手腕则可得于模仿。匠人虽比诗人身分低,但亦绝不可少。青年作家往往忽略这一点。
(节选自朱光潜《谈美》,有删改)
6.下列有关“不似则失其所以为诗,似则失其所以为我”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艺术家既要处理好“似”与“不似”的问题,也就是处理好模仿与创造的问题。
B.艺术须从模仿入手,但终归于创造;创造不能无模仿,但只模仿也不能算是创造。
C.这里的“似”侧重形式上的一致,是共性;这里的“不似”则侧重内容上的多样性,是个性。
D.从模仿入手是创造的始基,但又不能止于模仿,只有不断创造,才能写出好诗。
7.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创造和欣赏的共同点,就是两者都有意境;但是创造比欣赏要更进一步,要将这种意境传达到具体的作品上去。
B.想画画却画不出来,这说明没有掌握画画传达的方法,也就是没有掌握画画所需的筋肉技巧。
C.姚姬传在写给陈硕士的信中,强调了朗诵的重要性,否定了默读的意义,认为靠默读是不可能写出好的诗文的。
D.艺术家是诗人和匠人的综合,匠人侧重模仿,诗人强调性灵的妙悟,都不可缺少,但青年作家常常忽略匠人的作用。
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儿学写字,最初是描红,其次是写印本,再次是临帖,这些方法是借旁人所写的字做榜样,逐渐养成手腕筋肉的习惯。
B.朱熹说:“韩昌黎、苏明允作文,敝一生之精力,皆从古人声响学。”这句话和文中曾国藩和韩昌黎的观点一致,强调了朗诵对于作诗作文的重要性。
C.古今大艺术家在少年时所做的功夫大半都偏在模仿。米开朗琪罗费过半生的功夫研究希腊罗马的雕刻,莎士比亚也费过半生的功夫模仿和改编前人的剧本,这是最显著的例子。
D.文字语言是文学的媒介,做诗文的人只要掌握了字音、字义、字句的排列等专门的学问和知识,就一定能写出好的诗文。
三、(每小题3分,共1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3题。
凡兵,不攻无过之城,不杀无罪之人。夫杀人之父兄,利人之货财,臣妾人之子女,此皆盗也。故兵者,所以诛暴乱、禁不义也。兵之,所加者,农不离其田业,贾不离其肆宅,士大夫不离其官府。由其武议在于一人,故兵不血刃而天下亲焉。
夫将,提鼓挥袍,临难决战。接兵角刃,鼓之而当,则赏功立名;鼓之而不当,则身死国亡。是存亡安危在于袍端,奈何无重将也。
武王伐纣,师渡盟津,右旄左钺,死士三百,战士三万。纣之陈亿万,飞廉、恶来身先戟斧,陈开百里。武王不罢士民,兵不血刃而克商诛纣,无祥异也,人事修不修而然也。今世将合龟兆,视吉凶,观星辰风云之变,欲以成胜立功,臣以为难。


展开余下试题 胜兵似水,夫水,至柔弱者也。然所触,丘陵必为之崩。无异也,性专而触诚也。今以莫邪之利,犀兕之坚,三军之众有所奇正①,则天下莫当其战矣。故曰:举贤用能,不时日而事利;明法审令,不占筮而获吉;贵功养劳,不祷祠而得福。又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古之圣人谨人事而已。
吴起与秦战,舍不平陇亩,朴樕②盖之以蔽霜露。如此何也?不自高人故也。乞人之死不索尊,竭人之力不责礼。故古者甲胄之士不拜,示人无己烦也。夫烦人而欲乞其死、竭其力,自古至今未尝闻矣。将受命之日忘其家,张军宿野忘其亲,援袍而鼓忘其身。吴起临战,左右进剑。起曰:“将专主旗鼓尔,临难决疑,挥兵指刃,此将事也。一剑之任,非将事也。”
军成行,一舍而后成三舍,三舍之余,如决川源。望敌在前,因其所长而用之。敌白者垩之,赤者赭之。吴起与秦战未合一夫不胜其勇前获双首而还吴起立斩之。军吏谏曰:“此材士也,不可斩。”起曰:“材士则是也,非吾令也。”斩之。
(节选自《尉缭子》)
【注】①奇正:古代兵法术语。古代作战以对阵交锋为正,设计邀截、袭击为奇。②朴樕:一种灌木类的小树,泛指树枝。
9.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接兵角刃,鼓之而当 当:得当
B.是存亡安危在于袍端,奈何无重将也 重:重要
C.武王不罢士民 罢:通“疲”,疲惫
D.一舍而后成三舍 舍:古代行军一宿或三十里为一舍
10.下面选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故兵者,所以诛暴乱、禁不义也。 所以遣将守关者
B.鼓之而不当,则身死国亡。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C.明法审令,不占筮而获吉; 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
D.朴樕盖之以蔽霜露。 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吴起与秦/战未合/一夫不胜其勇/前获双首/而还吴起立/斩之。
B.吴起与秦战/未合/一夫不胜其勇/前获双首而还/吴起立斩之
C.吴起与秦战未/合一夫不胜/其勇前/获双首而还/吴起立斩之
D.吴起与秦/战未合/一夫不胜/其勇前获双首而还/吴起立/斩之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首先探讨了作战的道义问题,指出战争的目的是平定暴乱、制止不义的行为,作战应该追求兵不血刃而获得天下人信服的境界。
B.文章以武王伐纣为例,强调作了战胜利重点依靠的是人事。而一般庸将却想通过占卜吉凶天象来推断战争的胜败,作者认为是不可取的。
C.作者认为战争取胜因素众多,既需要决断得当、目标专一、兵器锋锐、战术精妙,也需要举贤用能,申明法令,奖励战功,人心所向。
D.吴起临战的时候,身边近臣把宝剑呈送给他,吴起强调,将帅的主要职责是发号施令,在危难的状况下做出决断,并接受了宝剑。
第Ⅱ卷(共114分)
四、(共24分)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 0分)
(1)今以莫邪之利,犀兕之坚,三军之众有所奇正,则天下莫当其战矣。(5分)
(2)如此何也?不自高人故也。乞人之死不索尊,竭人之力不责礼。(5分)
14.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秋 夜
朱淑真
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
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
江上秋夜
道潜
雨暗苍江晚未晴,井梧①翻叶动秋声。
楼头夜半风吹断,月在浮云浅处明。
【注】①井梧,即井边梧桐
(1)如果说“诗眼”是诗歌中最能开拓意旨、表现力最强的字,那么你认为朱淑真《秋夜》的诗眼是哪个字?为什么?
(2)分别赏析两首诗的尾联。
1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中,作者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明了自己对生死的看法。
(2)陆游在《游山西村》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了农家热情好客的淳朴性格。
(3)在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词人认为北伐抗金应做好准备,如果草率出兵,即使有“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雄心,只怕会有“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结局。
五、(12分)
16.请为下面这幅漫画拟写一个标题(不得以“无题”为题)并说明漫画的寓意。语言表达要简明、连贯、准确。(4分)

(1)标题:  (不超过8个字)(2分)
(2)画面寓意: 
(不超过60个字)(2分)
17、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4分)
进入2012年,大数据一词越来越多地被提及,人们用它来描述和定义信息爆炸时代产生的海量数据,并命名与之相关的技术发展与创新。① ,大数据就是这个时代的产物。② ?一组名为“互联网上一天”的数据告诉我们,一天之中,互联网产生的全部内容可以刻满1. 68亿张DVD;发出的邮件有2940亿封之多……大数据虽然孕育于信息通信技术的日渐普遍和成熟,但它对人们生活产生的影响绝不只限于技术层面,本质上,它让决策行为更加理性。
18、高中三年,你和老师建立了深厚的情感,即将毕业的你一定有很多话要对老师说,请你拟一副对联来表达对老师的情感。(4分)
六、(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
此处忆江南
刘汉俊
①做了一夜的水之梦,古镇在橹声中醒来。
②这一觉睡了7000年。这一带属于新石器时期的马家浜文化圈,是先民的家园,文明的摇篮。
③这一觉睡了2500多年。这里是春秋时期吴越两国交界处,发生过一些著名的战事,是历史的切片,中国的从前。
④这一觉睡了1100多年。这里在唐朝咸通年间建镇,几度起落,几经枯荣,是江南的化石,文化的标本。
⑤几千年的中国,风尘仆仆地走来,在杭嘉湖平原一处小桥流水人家美美地歇了一宿,留下一段美丽的故事。故事的名字,叫乌镇——一个牵动全世界鼠标的互联网小镇。
⑥乌镇美,美在水。一条河从春秋时期流来,南北贯穿乌镇,乌镇宛在水中央。乌镇备东南之形胜,具吴越之风韵,依水建街、傍水设市;西栅大街随水而形,汲水而生,家家是临河阁楼,户户有汲水晓窗。碧水清荡,似有鱼儿在游,看得见的是各种绿,软泥上有青荇在招摇,望不见的是水乡的根。鸟瞰乌镇,房屋林林总总、挤挤密密,老街高高低低、曲曲折折,满眼是紧凑与生动,像茂密的藤萝做自然的舒卷。西市河宽不过20米,鸡犬之声相闻。隔河人家,轻唤一声儿,对岸便探出头来回应。石板路一走到底,像漫长的老胶卷,每一格都是故事。墙根躺三两排木椅,支三两根木柱,下八九级石阶,便有渡船荡着波儿在候着。河埠系舟,水畔勒马,到处有码头,随地是水口,出门便上船,起岸就进店,乌镇人随时可以出发,哪里都能生根。船工或者船娘慈善地坐着或者蹲着,不招徕你,只等你的借问,或者谦和地纠正你,这不叫乌篷船,乌镇不是一切都姓乌。独自坐在平顶的摇橹船里,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让绿波拍打你的心波,轻轻荡。乌镇是一个可以发呆的地方,直到你呆若木鸡,凝成一幅壁上画、岸边图、水中景。水乡乌镇,是温润的江南玉,任由风雨刻刀精心地雕、细细地磨,在流水时光里淡淡地沁养。


展开余下试题⑦桥是乌镇的书签,乌镇是桥的故乡。世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乌镇没有两座一样的桥。乌镇的桥始建于南宋,今有70多座。或庄严持重,结结实实,披一身斑驳的绿苔;或纵身跃然,寥寥几笔,如国画里一勾灵巧的飞白;或朴素平坦,简简单单,像老农民的汗巾,随意搁在河腰上。通安桥,万兴桥,如意桥,迁善桥,咸宁桥,平安桥,延嗣桥……寓示乌镇人价值观的桥名,读得你慈眉善目,佛心满满。倚桥顾盼,凭栏张望,一秒钟的邂逅,一百年的守候。中国的爱情多与桥有关,断桥、鹊桥、廊桥……乌镇该是有故事的地方。桃红李白青石条,斜风细雨青石桥,乌镇是青色的雨巷里行走的江南女子,着一袭蓝印花布旗袍,撑一柄青伞,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把个袅袅娜娜留在空蒙画里。软软的风,牵起江南的衣角,分分钟在等。画外音,是人间四月天在轻轻地吟。
⑧乌镇的民居大多砖木结构,河中生柱,水上架阁。角角落落的创意,里里外外的匠心,结构密集但有章法,紧凑中常有闲笔。高墙深宅,园林奇石,爬墙虎沿着窗棂攀缘。每一户窗牖都很讲究,大窗套小窗,扇叶微启。进门有梯,楼上有阁,虽然逼仄却有妥妥的舒适感,不会壅塞,没有磕绊。屋挨屋,墙跟墙,门通门,进一家门做百家客。枕水人家,千家一条枕,万户不同梦,各进各的温柔乡。
⑨醒来的乌镇,从曙色里钻出来那么多的船儿,或撑一支长篙,或摇一柄烂桨,聚向水村渔市。夸着自家的瓜果菜蔬、鸡鸭鱼虾,你让我推,讨价还价,从容和气不争吵,吴侬软语像唱歌,句句是水乡晨曲和谐的音符。
⑩乌镇人家逐水草而居,在烟雨中寻梦。青砖青瓦青石板,木门木船木桌椅,虽有些斑驳,却是岁月留痕,是李杜苏白遗落的稿笺,是乾隆六下江南丢失的诗句。河边修竹丛丛,粽叶蓁蓁,芦花依依,乌镇的雨季是水草的天堂。河暗雨欲来,浪白风初起,一会儿便是细雨湿衣、闲花落地,草在水中舞了。秋雨滴篷牵牵扯,残风打头丝丝凉,乌镇是泊在淡烟疏雨里的一条船。秋色里的乌镇残荷清凄水清泠,凝住了霜桥夜泊风雨楼,冻住了枯树寒鸦半只桨,只有斜阳穿柳,一缕青烟飘向天外。
⑪哪一块是唐宋的砖,哪一片是明清的瓦,哪一片青叶是南梁太子心碎的诗词在低吟,哪一滴水珠是吴越子弟心酸的泪滴流到今?江南是中国的乡愁,乌镇是江南的愁乡。那一缕缕风、一丝丝雨,是满天诗词在飞飏、满天泪滴在找眼窝;那一爿爿粉墙黛瓦,一湾湾河港水巷,走进明信片,把心事寄给远方。寻亲乌镇,倚桥而立,枕河而眠,立起的是思念,躺下的是愁肠。乌镇是天界馈赠的一幅水墨画,飘落在江南的一隅,让你流连忘返,直想卷起带走。
⑫历史是最好的美容师,时间是最好的泥瓦匠,窘迫的步履焦躁的心,紧巴巴的念想皱巴巴的情,来乌镇一憩,这里能修复一切。
⑬但我们能修复被撕碎的乡愁么?当一堆奇形怪状的建筑垃圾、富丽堂皇的文化败笔充斥眼帘的时候,乌镇却提供了一个乡愁样本。
⑭没有乌镇,怎能忆江南?
⑮没有江南,何处寄乡愁?
19.文章为什么说“乌镇为乡愁提供了样本”?(4分)
20.赏析文中画线句子的表现手法和表达效果。(4分)
水乡乌镇,是温润的江南玉,任由风雨刻刀精心地雕、细细地磨,在流水时光里淡淡地沁养。
21.请以第⑩段和第⑪段为例,简要分析本文语言的两个主要特点。(4分)
22.你认为本文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文本作简要分析。(6分)
七、作文(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2016年4月14日,一位22岁的男子于振源,在母亲苏某和自己被11名催债人长达一小时的侮辱后,情急之下用水果刀刺伤了4人。被刺中的杜志某因失血过多休克死亡。
2017年2月17日,山东省聊城市中级法院一审以故意伤害罪判处于振源无期徒刑。对此判决有人认为量刑过重,士可杀不可辱,虽然欠债还钱天经地义,但是当自己的母亲受到侮辱时,该出手时就出手;也有人认为法治社会,杀人犯法理应服法。
请结合你的思考写一篇作文。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1.B
【解析】A项“魅丽”应为“魅力”;C项“姹”应读“chà”;D“釆绘”应为“彩绘”。
2.A
【解析】浸透:比喻饱含(某种思想感情等)。浸染:逐渐沾染或感染;液体渗入而使染上颜色或被污染。底蕴:详细的内容,内情;蕴含的才智、功力等;文明的积淀。意蕴:内在的意义、含义。十足:成色纯;十分充足。实足:属性词。确实足数的。
3.C
【解析】第一句应与“黑白与采绘相映生辉”结构保持一致并保持文段叙述对象的一致性。
第二句应与上一句“随意走进哪家的楼房或庭院”衔接,保持叙述的连贯性。
4.D
【解析】左右为难:左也不好,右也不是,形容无论怎样做都有难处。语境强调的是“判断和预测”的困难,与语境不合。溢美之词:过分吹嘘的话语。褒贬失当。百无一能:什么都不会做。 常用于自谦。用错对象。
5.B
【解析】A语序不当,“尽管”应移到“这些学校”后。C搭配不当,被称为“最严食品安全法”主语应该是《食品安全法》。D表意不明,“前者”指代不明。
6、C 【解析】无中生有。
7、C【解析】太绝对。原文说“若但能默看”,仅靠默读,就会终身是外行。
8、D【解析】“只要……就”的内容不成立。
9. B 【解析】 重,重视
10. C 【解析】连词,表顺承;A.表方式 / 表原因;B.表顺承,就 /表转折,却;D连词,表目的
连词,表结果
11. B
12. D 【解析】吴起没有接受宝剑。
13.
(1)现在用莫邪那样锋利的武器,犀牛皮制成的坚固铠甲,装备起来的大量军队,再加上奇正的灵活运用,天下就没有任何力量可以同他抗衡了。(句意1分,利、坚、众、莫各1分)
(2) (5分)为什么像这样呢?这是他不自视高人一等的缘故。要求人家为你效死就不能要求人家对你毕恭毕敬,要使人家竭尽全力就不能苛求那些礼节。(大意正确2分,“乞”“死”“责”翻译正确各1分)
14.(1)诗眼“凉”。“凉”一方面照应首句的“秋气清”,秋风萧瑟,窗外梧桐树缝漏下的婆娑月影,斑斑驳驳地铺满了床席,给人以冰凉、清冷之感;(2分)另一方面写出了女主人公忧思满怀,孤寂的心境。(2分)
(2)朱诗“月在梧桐缺处明”,以景结情,描绘了一幅梧桐萧萧、秋月高悬的的高远疏朗的秋夜月色图,表达诗人的孤寂落寞之情。(2分)道诗“月在浮云浅处明”描绘了一幅风停雨住、月出浮云的清新宁静的秋夜月色图,表达了作者宁静、愉悦的心境。(2分)
15.(1)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2)莫笑农
标签: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相关:关于“齐鲁教科研”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77]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