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高考模拟卷

阅读:817  2017-06-04
标签: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817]
江苏省盐城高三年级第三次模拟检测(2017.05.28)
2017年高考冲刺语文学科试题选编(三)
一、语言文字运用
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017届南通一模】
A.长征的胜利,靠的是红军将士压倒一切敌人而不被任何敌人压倒、征服一切困难而不被任何困难征服的英雄气概和革命精神来完成的。
B.在去年热带西太平洋综合考察活动中,中国科学家对两套深海潜标成功地进行了改造,破解了深海观测数据实时传输的世界难题。
C.为了维护大学生的合法权益和金融市场环境,应关闭引发恶性案件的“校园贷”平台,取缔贷款利率高、催收手段极端的小公司。
D.人与人之间最好的默契,并非是有人懂你的“言外之意”,而是有人懂你的“欲言又止”,也就是知道你想说而没有说出的那些话。
【参考答案】B
【评讲建议】要求学生把病句六大类回顾一下,做到完整全面地把握病句的相关知识。
【选题意图】去年未考,今年有可能再考。
2.下列说法,不符合材料意思的一项是(3分)【2017届苏锡常镇三模】
国内的书店为何无法在专业阅读与公共阅读之间作出区分?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专业研究者往往不重视公共文化的培育,更不愿投入到公共写作中去,而政府与社会对于公共文化从业者的压制与吝啬,也使得公共文化雪上加霜,反倒成为一种奢侈消费。要么去听于丹,要么只能硬着头皮去读章太炎的国学。显然,这是一种深刻的公共智识危机,它不仅限制了国人的阅读乐趣,而且加剧了知识鸿沟,它让专业研究者越来越远离公共的知识需求市场,并且多少还有一些带着孤傲的自鸣得意;另一方面,“无良书商”攒集着各种不可靠的鸡汤知识读本,获取丰厚的利润。
A.要消除知识鸿沟必须充分重视公共文化的培育。
B.当前图书市场出版物品种单一限制了国人的阅读乐趣。
C.专业研究者应担负为公众提供适合的公共阅读产品的责任。
D.“无良书商”追求丰厚的利润使公众的阅读成为奢侈消费。
【参考答案】D
【评讲建议】找出各选择项在文本中的相应表述,判断信息转换后的真实度。
【选题意图】这种题型江苏高考以前未考过,就是其他省份科技说明文阅读题的缩微版,考察学生的概括力、表达的转换能力、上下句逻辑关系的分析能力。弥补江苏高考不考科技说明文的不足。
3.下列关于传统文化知识表达正确的一项是(3分)【2017届无锡一模】
A.按时间先后排列:平旦、晡时、日中、日入、人定
B.官职被贬用词:左迁、谪、除、去、黜、乞骸骨
C.对人的尊称或敬称:殿下、麾下、丈人、先考、夫子
D.科举考试等级从低到高:秀才、进士、举人、探花、榜眼、状元
【参考答案】C(A项中“晡时”为接近傍晚;B项中“除”为授官,“乞骸骨”为请求退休;D项中为秀才、举人、进士)
【评讲建议】以此题为契机,把一般性的古代文化常识梳理一下。
【选题意图】该题设计简单,但信息量大。
二、文言文阅读【2015年江苏高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5题。
欧阳伯和墓志铭
张 耒
君欧阳氏,讳发,字伯和,庐陵人,太子少师文忠公讳修之长子也。 为人纯实不欺,内外如一,淡薄无嗜好,而笃志好礼,刻苦于学。胡瑗掌太学,号大儒,以法度检束士,其徒少能从之。是时文忠公已贵,君年十有五,师事瑗,恂恂惟谨,又尽能传授古乐钟律之说。
既长,益学问,不治科举文词,独探古始立论议,自书契以来至今,君臣世系,制度文物,旁至天文地理,无所不学。其学不务为抄掠应目前,必刮剖根本见终始,论次使族分部列,考之必得,得之必可用也。呜乎!其志亦大矣。然其与人不苟合,论事是是非非,遇权贵不少屈下,要必申其意,用是亦不肯轻试其所有,而人亦罕能知君者。 而君之死也,今眉山苏公子瞻哭之,以为君得文忠之学,汉伯喈、晋茂先之徒也。


浏览完整试题君为殿中丞时,曹太后崩,诏定皇曾孙服制。礼官陈公襄疑未决,方赴临,召君问其制,君从容为言,襄即奏用之。是时,方下司天监讨论古占书是否同异,折中为天文书,久未就,而襄方总监事,即荐君刊修。君为推考是非,取舍比次,书成,诏藏太史局。
君治官无大小,不苟简,所创立,后人不能更。其著书有《古今系谱图》《国朝二府年表》《年号录》,其未成者尚数十篇。
夫人吴氏,故丞相正宪公充之女,封寿安县君。 男一人,曰宪,滑州韦城县主簿。女七人。元祐四年十一月甲子,葬君郑州新郑县旌贤乡刘村文忠公之兆,而宪来求铭。
(选自《张耒集》,有删节)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胡瑗掌太学,号大儒,以法度检束士,其徒少能从之。
【参考答案】
胡瑗掌管太学,人称大儒,用法度来约束士人,他的学生很少能赶得上他。(4分,全句分为四小句,每小句1分)
“掌”也可译为“执掌”、“主管”、“管理”。
“从”也可译为“比(跟)得上”、“跟从(随)”。
【例一】胡瑗执掌太学(1分),号称为大儒(1分),用法规制度来检查约束进士(1分),他的徒弟很少能够达到他的要求(1分)。 (共计4分)
【例二】胡瑗掌管太学(1分),号称大儒(1分),(胡瑗)用法律制度检验约束士大夫(1分),其中仅仅很少能跟从他。 (共计3分)
【例三】胡瑗管理太学时(1分),名号大儒,用礼法准则检查约束士(1分),只有很少的人能够遵守法度。 (共计2分)
(2)君治官无大小,不苟简,所创立,后人不能更。
【参考答案】
欧阳发(伯和)处理政务无论大小,都不苟且简略,他所创立的东西,后来的人不用(无法)更改。(4分,全句分为四小句,每小句1分)
“苟”也可译为“草率”、“马虎”、“随便”。
“东西”也可译为“制度”、“规矩”。
【例一】欧阳发为官治事不论大小(1分),不苟且追求简单(1分),他所创建立下的法度(1分),后人不能够更改(1分)。 (共计4分)
【例二】欧阳发做官不分职位高低,从不苟且做事简略(1分),他所创立的制度(1分),要求后人不能更改其中的内容。 (共计2分)
【例三】欧阳发治理官员不分官职的大小,也不苟且简化治官的流程,他所创作的书作,后人不能修改(1分)。 (共计1分)
【评讲建议】
(一)强调直译为主,要将关键词翻译正确,如第一句中的“掌”“号”(有误译为“名号”的)“检束”(有误译为“检验”的)“从”,第二句中的“无”“苟简”(有误译为“苟同”的)“更”(有误译为“模仿”的)等。
(二)注意理解句式特点与表达方式,如第二句中的“所……”字句,要译成“……的东西”。
(三)保持语意通顺,如句意不通顺,或者重点词语未译出,或者文白夹杂,或者完全背离句子的原意,都会造成失分。后期特别要重视第三点,着力提升学生个人的语言表达能力,做到译文的字字落实与语句通顺。
【选题意图】文言翻译题,既考查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考查现代汉语的组织表达能力。两个句子综合考查了实词、虚词、句式等内容,要求考生能结合语境正确理解句意,并组织成现代汉语准确表达。
5.欧阳发在治学方面有哪些特点?请简要概括。(4分)
【参考答案】广泛涉猎(无所不学),刨根究底(刮剖根本),分门别类(族分部列),学以致用(得之必用)。(4分,答对一点得1分)
【例一】治学态度刻苦,治学的方面广,无所不学(1分),治学不为“应目前”,而为“刮剖根本见始终”(1分),有探究精神,能掌握并运用治学的知识(1分)。 (共计3分)
【例二】治学内容颇偏,不是主流问题;治学范围广(1分),内容多;治学有钻研精神,把问题研究透彻(1分)就能应用(1分);治学态度严谨。 (共计3分)
【例三】①坚定志向,刻苦学习,爱好礼义,尊师重道;②不研究科举文词,博学(1分),学问精湛,研究透彻(1分)。 (共计2分)
【评讲建议】解答此题的关键在对文意的理解与概括。全文叙述了欧阳发的一生,治学是其中的一个要点。第二段中“自书契以来至今,君臣世系,制度文物,旁至天文地理,无所不学”体现了“广泛涉猎”;“其学……必刮剖根本见终始”体现了“刨根究底”;“论次使族分部列”体现了“分门别类”;“得之必可用也”体现了“学以致用”:参考答案的角度与题干要求、与文本内容都是高度匹配的。4个要点中,“广泛涉猎”大部分考生都能答出,“刨根究底”有少部分考生能答出,“分门别类”与“学以致用”则失分普遍较多。
【选题意图】文言阅读简答题要求考生直接回归选文本身,根据具体的命题指向,准确理解文本的相关内容并进行概括。此类题目提示考生要继续提升文言文定向阅读能力,强化准确理解与简要概括的能力。
三、古诗词鉴赏【2017届南通一模】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第6题。
酬屈突陕①
刘长卿②
落叶纷纷满四邻, 萧条环堵绝风尘。
乡③看秋草归无路,家对寒江病且贫。
藜杖懒迎征骑客, 菊花能醉去官人。
怜君计画谁知者, 但见蓬蒿空没身。
【注】①屈突陕:人名。②刘长卿:唐代诗人,因性格刚直,多次被贬,流放在外。③乡:通“向”,窗户。
6.请简要说明首联写景的作用。(4分)
【参考答案】①描写了落叶凋落的萧杀秋景;②突出生活处境的艰难;③渲染了凄清氛围,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④引出下文的叙写,与“贫”相照应。 (4分,答对一点得1分,意思对即可。)
【评讲建议】 鉴赏诗歌中句子的作用,要先考虑所处位置,然后再分别从内容、结构、表达上加以分析。
①开头的句子的作用:
⑴内容上的作用:交待时令、地点、心情;渲染某种氛围或奠定某种感情基调。
⑵结构上的作用:点题;总领全诗或引起下文。
⑶表达上的作用:从表达技巧效果的角度考虑。
②中间句子的作用:


展开余下试题 ⑴内容上的作用,即本身内容的概括。
⑵结构上的作用:承上启下或过渡;为下文某一内容作铺垫打伏笔;思路的转换(包括由景及情、由事及理、由景及人等)。
③结尾句子的作用:
⑴内容上的作用:句子本身内容;总结全诗,深化或升华主题;卒章显志、点明题旨。交待时令、地点、心情;渲染某种氛围或奠定某种感情基调。
⑵结构上的作用:照应上文或题目;前后呼应,使结构严谨。
⑶表达上的作用:比如以景结情,言有尽而意无穷。
在回答某一个句子在诗歌中作用时,不要求面面俱到,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本诗题考的是首联的作用,而且是首联写景的作用。从内容上来说,描写了落叶凋落的萧杀秋景;突出生活处境的艰难;渲染了凄清氛围,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从结构上来说,引出下文的叙写,与“贫”相照应。 是非常典型的诗句作用题。
【选题意图】关于句子作用,在现代文阅读中是重要考点,在诗歌鉴赏中,往往也会出现此类题型,尤其是本题列举的分析“首联写景的作用”。通过典型题例的分析,有助于学生解决相关的问题。
四、现代文阅读【2017届南通、扬州、泰州三模】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7~8题。
山城
施蛰存
如果你相信昆明是一个山城,那么拿我现在所小住着的地方比较起来,她就有点不配这个名称了。昆明的确是一个建筑在山国中的城市,但是我们如果要想像一个山城,那么像目下的昆明那样地不缺少一切近代物质设备的城市是不会浮现在我们眼前的。我愿意把山城这个名词用之于宜良,用之于路南,甚至用之于大理,但决不是昆明。
我现在所住着的是一个离昆明一百余公里的小城。说她是一个小城,这是一个外省人的口吻。她实在并不比我所曾到过的宜良、路南这些县城更小。她有邮政局和电报局,她能够供给你法国的脂粉,甚至德国制的注射剂。然而不管一切,她还是我所旅行过的许多县城中最配称之为山城的地方。这是因为她还保留了一个山城所该有的特殊气息。
我在这里已经算是住下来了。早晨,我定首先看见妇女们在门口操作,或是扛了农具出城去。当那些幸福的男子起床来,端一个矮凳坐在门口,吃茶、晒太阳的时候,一定是快要到正午了。正午,城里的街上是寂静的,年轻人都聚集在城外汽车站旁边的几家茶馆或小食铺里,等侯来往的车看热闹。无所事事的日子虽然好像很悠长,但终于到了黄昏,于是你可以听见牧人在吹起哨子赶着牛羊进城了;驻屯营里吹起生疏的喇叭,召集士兵归队了;打柴的老妇人伛偻的背上负着一捆柏枝或松毛从小巷里穿出来了……一排荒凉的雉堞渐渐没入黑暗的夜色中,于是这小城中惟一西街上是透露着光亮的地方,因为一切的店铺都在西街上,别的铺子虽然都早已关了门,而茶馆宵夜铺却正当热闹的时刻,何况茶馆及宵夜铺又占了所有的商铺的半数以上。
但是,它们虽则卖夜市,才过十点钟,所有的光亮便已全部熄灭掉。现在是狗的城市了。它们逐着,叫嗥着,在绝对的黑暗中,使一个不习惯早睡的旅客,在枕上会仿佛感到土匪来攻城的征兆。
赶街子是使人们的生活形成一种特殊样式的主因。这里的人从来不作每天的计划。“一日之计在于晨”,这句古谚于他们是没有用处的。对于他们,每一个月并没有三十天,而是只有六天,因为他们每五天赶一次街子。一切的事情都得在街子天做。买鱼肉鸡蛋蔬菜米粮,均须到街子天,错过了这个街子天,就得等下一个街子,于是五天就很容易地过去了。医生什么人,也是赶街子的。人倘若生了什么病,五天之内没有变化是幸福的。医生给你诊了脉,给你留下五天服食的药,你就等到下一个街子天再请教他。警察也是赶街子的,当警察不够维持秩序时,不得不让过去被裁的警察来临时服务一下。这就是赶街子的警察,谁知道他们在非街子天做些什么事呢。
人们永远很迟缓,永远很闲懒,永远没有时间的观念。很少人家有一个钟或表。既然今天或明天都没有什么关系,上午与下午更有什么分别呢?你说,这不是赶惯了街子对他们的生活方式的影响吗?
我不喜欢,并且也不习惯于这种山城里的生活,但我既在这里住了几天之后,也似乎稍微发现了她一点好处。我常常会想起“山静似太古,日长如小年”这一副对联,仿佛很可以用来贴在这里的城门上。然而这种和平与淳朴的好处,到底只堪从想像中去追求的,比如你身处于一个烦嚣的都会里,偶尔幢憬一下这样的山城生活,那是对你很有补益的。若果你真的来到这里住下去,像我一样,我想你倘若不能逃走,一定会苦闷至极的。然而你或许要问,为什么我终于没有逃离,而还在这里住下去呢?是的,请你凑过耳朵来,我将指点给你看一个地方,并且告诉你,那是怎样一个地方,会使我对于这寂寞的山城抱着希望。
(有删改)
7.山城保留了哪些“特殊气息”?请简要概括。(4分)
【参考答案】社会环境和平安宁;生活节奏缓慢,有规律;民风淳朴;人们清闲慵懒。(4分,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
【评讲建议】
①要指导学生在快速阅读整体感知的基础上认真审题,看清题目要求概括的指向性、限制性,即要求归纳的是哪一方面的内容要点和段落范围的限制、回答角度的限制、对问题指向的限制等。例如“特殊气息”,要抓住“特殊”一词,不是山城所有的特点都适合呈现在答案中的。同时抓住第二段关键句“这是因为她还保留了一个山城所该有的特殊气息。”锁定答题区间应该在下面的文段。例如【2016江苏高考】(沈从文《会明》)13题的概括的指向性就是“为什么逢人就问何时开火”,限制性就是“第4段”。
②然后指导学生通过勾要和分层的方法区筛选信息。《山城》的文本主体应该是平行展开,从各个方面展现山城的“特殊气息”,需要逐层逐段筛选和提炼,勾出可以直接作答的词句:“迟缓”、“闲懒”、“和平与淳朴”。比如【2015江苏高考】(熊秉明《罗丹的雕刻》)第17题:罗丹给雕刻带来的“根本性的变革”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概括。(6分)就需要通观全文,“根本性的变革”主要在第2至第4段中。分别找出第2段中的“他以雕刻家个人的认识和深切感受作为创造的出发点”,第3段中的“欣赏罗丹毕生的作品,我们也就鸟瞰了人的生命的全景”,第4段中的“在他之后的雕刻家可以更大胆地改造人体,更自由地探索尝试,更痛快地设计想象世界中诡奇的形象”等。
③最后指导学生整合信息,主要是进行舍并和转述:舍去次要的、舍去重复的,合并同类的;具体的事例和现象概括化、特征化、类化,文学语言平实化。根据《山城》第2、3段关于山城人们早晨、正午、黄昏、夜晚一天生活场景的具体叙写,很容易提炼出答案要点“社会环境和平安宁、生活节奏缓慢社、民风淳朴、人们清闲慵懒”。【2015江苏高考】(熊秉明《罗丹的雕刻》17题)在找出其中的观点句、概括句、评价句、总结句等关键性语句,后再将它们分门别类加以整合即可。难点主要在“观念”、“内容”、“形式”这三个“类”的关键词的提炼上。
【选题意图】“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是文学类文本(主要指散文、小说)阅读中的一个重要考点,其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级)”,能力要求中等。
“归纳内容要点”虽然能力要求不是很高,但它的地位十分重要。首先,它是一个重要的能力点,是我们对文章展开分析、概括、鉴赏评价和深入探究的基础,是决定学生阅读水平的基本能力;其次,又是一个重要的考查点,是高考中是高频考点。如:
【2013江苏高考】(老舍《何容何许人也》)11.文章多处描述了何容身上“矛盾的现象”,请分别从交往、生活、心理三个方面加以概括。


展开余下试题【2014江苏高考】(列夫•托尔斯泰《安娜•卡列尼娜》)12.本文前五段写出了安娜的绝望,请简析其具体内容。(6分)
【2015江苏高考】(王安忆《比邻而居》)12.文章③④两段写第一家的草药味,凸显了这家人什么样的生活风格?请简要分析。(6分)13.请结合文章内容,说明第⑤段中“孱弱”的含意。 (4分)
【2015江苏高考】(熊秉明《罗丹的雕刻》)17.罗丹给雕刻带来的“根本性的变革”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概括。(6分)
【2016江苏高考】(沈从文《会明》)13.第4段中会明为什么逢人就问何时开火?请简要概括。(6分)
从上面例子不难看出,“归纳内容要点”无论在文学类文本阅读还是在论述类文本和实用类文本阅读中都占据非常重要的位置,由于近几年江苏高考文学类文本以小说为主,所以上面例子大多为小说。但不论散文阅读还是小说阅读,它们在“归纳内容要点”的要求和方法上是相通的。而且江苏高考在多年考查小说阅读后,转向考查散文的概率也在增大。故选择散文《山城》就“归纳内容要点”这个能力点再作一次重点突破。
8.本文重点叙写山城生活,请探究作者的情感取向。(6分)
【参考答案】对和平淳朴生活的向往;对山城中人们迟缓闲懒生活的不满;小住山城,对自己单调乏味生活的苦闷、无奈;滞留山城,找不到更好去处,感到迷惘;身处山城,依然能在寂寞里抱有希望的自我安慰(自嘲)。
评分建议:每点2分,答对三点得6分;意思对即可。
【评讲建议】所谓情感意蕴是指作品的情感意义或取向。说白了,它与“思想意蕴”不是一回事,虽说有时在具体题目中有相通之处,但思想意蕴主要指社会、自然、人生方面的哲理,重在答出其思想意义或道理;答情感意蕴重在作者情感的倾向性,即作者的情感态度、喜怒褒贬等,一般带有明显的情感态度词。如热情、反对、期望、忧虑等。
对于文本意蕴的探究虽然非常开放,但是任然要强调立足文本,尊重作者,不论要求从何种角度探究,归根结底是基于对文本的准确理解,万不可脱离文本凭空发表意见。必须尊重文本,尊重作者,尊重作者的观点。另外既是探究,就应明正误、优劣、支持或反对态度,切不可模棱两可、东拉西扯、词不达意,或者简单武断、空洞偏激。思想意蕴和情感意蕴这类题探究多在“材料——意义(情感)”层面内展开,也就是看文本写了哪些材料,如不同的人、事、物、景,这些材料蕴含了哪些不同的意义及作者的情感态度。
比如《山城》不紧不慢地用大段篇幅详细展现山城人们生活场景和风俗风情的画面,字里行间似乎不大看到一般散文里作者鲜明的情感态度,但是第6段“人们永远很迟缓,永远很闲懒,永远没有时间的观念”和第7段一句“我不喜欢,并且也不习惯于这种山城里的生活”很明显地流露了作者的情感态度——对山城中人们迟缓闲懒生活的不满。第7段“但我既在这里住了几天之后,也似乎稍微发现了她一点好处。我常常会想起“山静似太古,日长如小年”这一副对联,仿佛很可以用来贴在这里的城门上。然而这种和平与淳朴的好处,到底只堪从想像中去追求的,比如你身处于一个烦嚣的都会里,偶尔幢憬一下这样的山城生活,那是对你很有补益的” 则流露出对和平淳朴生活的向往;文章最后“若果你真的来到这里住下去,像我一样,我想你倘若不能逃走,一定会苦闷至极的。然而你或许要问,为什么我终于没有逃离,而还在这里住下去呢?是的,请你凑过耳朵来,我将指点给你看一个地方,并且告诉你,那是怎样一个地方,会使我对于这寂寞的山城抱着希望。”也很清楚地表达了小住山城,对自己单调乏味生活的苦闷、无奈滞留山城,找不到更好去处,感到迷惘;身处山城,依然能在寂寞里抱有希望的自我安慰(自嘲)等情感倾向。
【选题意图】探究题是江苏卷的必考题,也是文学类文本阅读中主观性最强、难度最大的试题。从2013年至今,江苏卷文学类文本阅读探究题的题型进入例如一个相对稳定、成型的时期。其中句子意蕴的探究已经连续考查几年,【2015江苏高考】(王安忆《比邻而居》)【2014江苏高考】(列夫•托尔斯泰《安娜•卡列尼娜》)都是探究划线句子的意蕴,【2016江苏高考】(沈从文《会明》)探究小说结尾“微笑的意义”的意蕴。思想意蕴、情感意蕴(取向)探究考查的可能性不断增大。本题即从这一命题趋势出发,考查作者情感取向的探究。
五、作文
9.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70分)
生活中,大家往往努力做自己认为重要的事情,但世界上似乎还有更重要的事。
这种现象普遍存在,人们对此的思考不尽相同……。
【审题与立意】
作文的审题很重要,我们必须仔细审读提供的材料,从中理出逻辑关系,找出多元化的内涵并确定自己的方向。那么,我们怎去审题呢?
1.方法
(1)找出材料中“主体性”的关键词或者核心词。
(2)根据“主体性”的关键词,选择一个作为自己开掘的方向。也可以兼顾,谈它们之间
的关系,表达自己的见解和主张。
2.举例
2013高考语文江苏卷作文,“主体性”关键词是“蝴蝶”“蜡烛”“探险者”。我们可以分别从这几个角度立意,也可以从它们之间的关系入手,谈人与自然,人与环境的关系。
具体地说,那就是跳出“小我”,换视角站在更高处审视自我,发现真正“重要的事”。这其实是一种思想方法的发现和启迪。换一个角度审视原有行为,可能是一种自我肯定,对原先“自己认为重要的事情”的确认,这就是人生最重要的事情,那就继续走自己的路,努力做好它;也可能是一种否定,发现了人生更重要的事,那就积极修正甚至改正,满怀信心重新出发。“你的思考”可“见仁”,也可“见智”,但都应该是建立在此基础上的独特感悟和独到发现(当然可以是“人们”的思考中的一种)。至于 “重要的事情”和“更重要的事”的具体内容为何,每个人可以有自己的理解,但它只能是文章的举例,而不能是议论的中心。
跳出“自我”去思考的方式,就是突破“自我”局限,以理性眼光冷静看待我所认为的“重要的事”与外界所言的“更重要的事”,并能进行客观的辨别与取舍,明白心中所需,又不盲目听信,或是过度自恃;清醒地思考到底是舍我为外,抑或是舍外为我。
需要注意的是,材料本身没有“大家”觉今是而昨非的叙述,因而不宜直接从自我反思与觉悟的角度立意;也由于材料中“大家”受自身认识的局限而不能发现世界上还有更重要的事,所以不能从学会选择或取舍等角度来立意。
1.本题材料中“主体性”关键词:“重要的事”“更重要的事”
2.我们要注意转折关系
材料的第一个句子,是一个转折关系的复句,一般情况下立意的指向是后半句。
3.我们要注意材料中的代词
“这”指代的是上面两种情形,“人们对此的思考不尽相同”则告诉我们立意的多元性。
另外,材料中“自己认为”和“似乎还有”这样的词,也提示我们立意不必一定偏向后半句的“所指”。
立意方向:
1.从“重要的事”切入
(1)脚踏实地,做好自己认为最重要的事;
(2)勇于实践,切忌好高骛远;
(3)在实践中实现自我,提升自我。
2.从“更重要的事”切入
(1)风物长宜放眼量;
(2)生命不息,求索不止;
(3)书写人生的大我。
标签: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相关:关于“江苏省盐城”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817]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