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期中试卷

阅读:328  2017-06-10
标签:人教版 高一 下册 期中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328]
内蒙古阿拉善盟第一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试卷类型:A
阿盟一中2016-2017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年级 语文 试卷
命题教师: 审卷教师:
第I卷(75分)
一、现代文阅读(9分)
中国文化自身的真正特质,实际上不外乎我们通常所说的“体 贴二字。孔子讲“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讲“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实际上说的就是这种“体贴”。这是被称为儒家金规则的所谓的“恕”之道。按明代学者杨复的解释:“恕者,如心之谓,人己之心一如也”。故“恕”即将心比心,以心度心,也即我心与他心的交流与沟通。然而,在这里,我却宁愿使用“体贴”这个词。在我看来,我与他人的真正交流与沟通,与其 说是一种“心思”的运用,不如说是一种“身体”的践履;与其说是一种人心思的“移情”,不如说是一种人生命的“互动”。
我们中国古人更多地是通过“身体语言”通过“体贴”这一方式和人打交道的。医生给人看病,不是身穿白大褂,口戴白口罩,手执听诊器,并辅以诸如血压计、X光机等仪表仪器,视病人为“看的对象”,而是“单刀直入”地直接切入,贴入对方的身体,即所谓的“望、闻、问、切”,调动自己身体的一切感觉器官与病人身体直接接触,以期使自己的生命与病人的生命融为一体,并在这种生命的一体共振中把握病人的所患所疾,所痛所苦。这是一种全身心的投入。这种全身心的投入,也说明了为什么医生自身的“麻木不仁”成为医家之大忌,说明了中医为什么可以运用气功进行生命互植的“介入疗法”,因为在这里,医患双方已形成为一种无间尔我、情同手足的生命共同体。
医患关系是如此,其他的一切人际关系也不例外。中国古人所谓的“道之以礼”,通过“礼”来和他人进行交往就是雄证。“礼”就其原初义而言,与其说是今人所理解一种专制社会中旨在强化一种统治统治的等级森严的行为规范,不如说是一种生命共同体中旨在促进人们之间亲和的“身体语言”,它同样是古人的“体贴”的行为方式的一具体体现。故《论语》中的“乡人饮酒,杖者出,斯出矣”,体现了年少者对年老者的体贴,《春秋》中的“讥不亲 迎”体现了男性对女性的体贴,“子食于有丧者之侧,未尝饱也” 则体现了生者对死者的体贴。在这里,人的一举手一投足,身体的一个姿态,脸部的一个表情,已不再是纯粹做作客套的东西,而是以一种既亲切可感又沉默无声的动作语言,传达着人们自己内心的情感,和对他人的体贴与关爱,并使社会借以形成为一个温情脉脉、相濡以沫的爱的共同体。
耐人寻味的是,中国古人不仅用“体贴”这一方式把握人际关系,而是亦从“天人合一”之道出发,把该方式运用于人与自然的关系之中,使自然的万事万物犹如身旁的人一般,同样成为我们“体贴”的对象。 因此,古人对自然事物的把握,是把其看作是与自己一样的人称性的生命主体,用身体自身体认之,体悟之,用身体语言交流之、互动之,并使之最终成为与自己息息相通、休戚相关乃至生死与共的生命伴侣。故在古人的心目中,自然界的万事万物和人一样,不仅有生命、有两性、有家庭,而且有喜怒哀乐,有生老病死,乃至人有两性,自然有阴阳 ,人有四体,自然有四时,人有五伦,自然有五行,乃至每一次自然灾害的发生,都被视为所谓的“天的震怒”、所谓的“天像示儆”,乃至“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人的生命的每一次感动,都会在自然现象中引起微妙的连锁反应。


浏览完整试题因此,“体贴”是洞开中国文化神秘大门的一把钥匙,舍此我们就不能理解中国的人我不二的伦理观、中国的天人合一的自然观乃至中国的神美同义的宗教观。舍此我们也就不能理解古人的“无之不体”的人生境界和追求,乃至于可以用“手足”喻兄弟,用“腹心”喻朋友,用“同胞”喻众生,用“父母”喻天地,乃至其使无论我们人类还是整个宇宙都成为我自身生命机体的生动的隐喻和象征。当然,推出“体贴”这一概念作为中国文化的核心词,并不意味着我们否认孔子的“恕”、孟子的“恻隐”、王阳明的“良知”这些概念的重要性。它仅仅是意味着,离开了“体贴”二字,一切其他概念将失去了其解释的生命学依据,并有流于“唯心主义”的嫌疑,因为真正的中国文化实际上是一种“近取诸身”、“反求诸身”的文化,一旦舍弃了这种“身体”,中国文化中的任何东西都无从谈起,因为中国文化中的真正语言实际上是一种“身体语言”,一旦无视这种“身体语言”,中国文化中的一切语言都会苍白无力,并使人莫明其真正的内涵。
1、下列选项与文中“体贴”的概 念不一致的一项是( )
A. 医生借助听诊器、血压计、X光机等仪器检查病人身体。
B. 中医用“望、闻、问、切”四诊法为病人诊治。
C.《论语》中说“ 在举行乡饮酒礼后,要等拄拐杖的老年人走出去后,自己才出去。”
D. 可以用“手足”喻兄弟,用“腹心”喻朋友,用“同胞”喻众生,用“父母”喻天地。
2、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 )
A.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被称为儒家金规则的所谓“恕”之道,是指我心与他心的交流与沟通。
B. 因为中国的医患双方构成一种无间 尔我、情 同手足的生命共同体,所以,中医疗法能在生命的一体共振中把握病人的所患所疾,所痛所苦。
C. “礼”也可以视为生命共同体中一种旨在促进人们之间亲和的“身体语言”,是中国古人 “体贴”的行为方式的一种具体体现。
D. 中国古人把“体贴”运用于人与自然的关系之中,认为自然界的万事万物和人一样,不仅有生命、有两性、有家庭,而且有喜怒哀乐、生老病死等。
3、根据本文内容,下列推断不合理的一项是
A.中国自古以来把自然看作是与自己一样的人称性的生命主体。用身体自身体认之,体悟之,用身体语言交流之、互动之,就会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共同发展。
B.推出“体贴”这一概念作为中国文化的核心词,意味着离开了“体贴”二字,“人我不二”“天人合一”等概念将失去其解释的生命学依据,必然陷入“唯心主义”泥潭。
C.中国文化的特质更多强调的不是认知,而是身体践履,是一种生命体验。因此也可以说中国文化中的真正语言实际上是一种“身体语言”。
D.要想走进中国文化的大门,真正明白中国文化的内涵,就必须领会中国文化中的“身体语言”的内涵。
二、古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范延光,字子瑰,临漳人也。唐明宗①为节度使,置延光麾下,而未之奇也。明宗破郓州,梁②兵方扼杨刘,其先锋将康延孝阴送款于明宗。明宗求可以通延孝款于庄宗者,延光辄自请行,乃怀延孝蜡丸书,西见庄宗致之,且曰:“今延孝虽有降意,而梁兵扼杨刘者甚盛,未可图也,不如筑垒马家口以通汶阳。”庄宗以为然。垒成,梁遣王彦章急攻新垒。明宗使延光间行求兵夜至河上为梁兵所得送京师下延光狱搒掠数百胁以白刃延光终不肯言庄宗入汴,狱吏去其桎梏,拜而出之。庄宗见延光,喜,拜检校工部尚书。
明宗时,为宣徽南院使。明宗行幸汴州,至荥阳,朱守殷反,延光曰:“守殷反迹始见,若缓之使得为计,则城坚而难近。故乘人之未备者,莫若急攻,臣请骑兵五百,驰至城下,以神速骇之。”乃以骑兵五百,自暮疾驰至半夜,行二百里,战于城下。迟明,明宗亦驰至,汴兵望见天子乘舆,乃开门,而延光先入,犹巷战,杀伤甚众,守殷死,汴州平。
明年,迁枢密使。明宗问延光马数几何,对曰“骑军三万五千。”明宗曰:“吾兵间四十年,在太原时,马数不过七千,今有马三万五千而不能一天下,吾老矣,马多奈何!”延光因曰:“臣尝计,一马之费,可养步卒五人,三万五千匹马,十五万兵之食也。”明宗扶髀(bì)叹曰:“肥战马而瘠吾人,此吾所愧也!”
是时,王淑妃用事,遂凝兄弟与淑妃有旧,方倚以蒙恩宠,所言无不听,而大臣以妃故,多不敢争,独延光从容沮止之。明宗有疾,不能视朝,京师之人,汹汹异议,有司不能禁。或劝延光以严法制之,延光曰:“制动当以静,宜少待之。”已而明宗疾少间,京师乃定。
是时,秦王握兵骄甚,延光惧祸之及也,乃求罢去。明宗再三留之,延光继之以泣,不得已,乃罢之。已而秦王举兵见诛,明宗崩,潞王反,唐室大乱,弘昭、赟(yūn)皆及祸以死。末帝③复诏延光为枢密使,拜宣武军节度使。
(选自《新五代史》,有删节)
注:①唐明宗:李嗣源,五代十国时期后唐第二位皇帝。
②梁:又称后梁,五代十国时期的一个国家,与后唐是死敌。
③末帝:明宗李嗣源养子,后唐末代皇帝,又称废帝。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明宗使延光间行/求兵夜至河上/为梁兵所得/送京师/下延光狱/搒掠数百/胁以白刃/延光终不肯言
B.明宗使延光间行/求兵夜至河上/为梁兵所得/送京师/下延光狱搒掠/数百胁以白刃/延光终不肯言
C.明宗使延光间行求兵/夜至河上/为梁兵所得/送京师/下延光狱/搒掠数百/胁以白刃/延光终不肯言
D.明宗使延光间行求兵/夜至河上/为梁兵所得/送京师/下延光狱搒掠/数百胁以白刃/延光终不肯言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拜”指用一定的礼节授予某种名义或职位,比如文中的“拜而出之”中的“拜”。
B.“幸”指封建帝王亲临某地或宠爱妃嫔,“明宗行幸汴州”中的“幸”即前一个意思。
C.“用事”指统治者执掌政权,“视事”指官吏到职办公,两词中的“事”均指政事。
D.“崩”在等级森严的古代社会表示天子的死,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不禄”。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范延光具有谋略。朱守殷谋反,范延光建议趁敌人不备猛攻,带先头部队五百人飞驰至城下,以神速震慑对方,取得效果。
B.范延光勇气可嘉。明宗攻打郓州为了将敌将康延孝的降书送给庄宗,范延光主动请缨,前去送信,返回途中被捕入狱。


展开余下试题C.范延光遇事冷静。明宗患病,京师议论纷纷,有人劝延光严厉制裁,延光以静制动,不久,明宗 病情好转,京师也安定下来。
D.范延光颇有远见。当时秦王握有兵权,非常骄纵,延光害怕祸患波及自己,力请辞官,后来果然唐室大乱,延光免受祸患。
7.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故乘人之未备者,莫若急攻,臣请骑兵五百,驰至城下,以神速骇之。
(2)明宗扶髀叹曰:“肥战马而瘠吾人,此吾所愧也!”
(二)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待储光羲不至
王维
重门朝已启,起坐听车声。要欲闻清佩,方将出户迎。
晚钟鸣上苑,疏雨过春城。了自不相顾,临堂空复情。
【注释】好像:要欲。 了自:已经明白。 空复情:自多情
8、作者根据什么判断友人储光羲不会再来看望自己?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5分)
9、全诗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感情?作者是通过哪些具体细节来表达这种感情的?(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 ,心念旧恩。 (2)亦余心之所善兮, 。
(3) ,固前圣之所厚。 (4)狗吠深巷中, 。
(5) ,长路漫浩浩。 (6) ,悠悠我心。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真率自然的画笔人生
徐锐
1898年丰子恺出生在浙江省崇德县。丰子恺9岁在云芝私塾求学的时候,按《芥子园画谱》勾描人物,被塾师发现,塾师遂令他画一幅孔子像以供同学朝夕礼拜,从此,丰子恺便有了小画家的名声。1914年秋,丰子恺考入浙江省第一师范学校。期间,在李叔同的指点与鼓励下,丰子恺一方面努力写生,一方面观摩西洋名画,学习绘画理论,画艺进步很快;而时任国文老师的夏丏尊则教导严厉,要求习作不准讲空话,要老实写,对丰子恺影响很大。
1919年丰子恺赴日学习绘画。留学期间,他与著名画家竹久梦二结下了不解之缘。从竹久梦二那里,他得到了更多漫画的灵感,将中国古典诗词的意境和自己对个体生命与艺术的感受融会其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漫画风格。
回国后,迫于生计的丰子恺在春晖中学授课讲学,并开始了漫画创作。好友朱自清把其中一幅拿去,刊登在文艺刊物《我们的七月》上。此后,丰子恺在《文学周刊》上多次发表作品,并冠以漫画的标题,于是中国才开始有了漫画这个名称。
丰子恺尤其喜欢画儿童漫画。丰子恺认为,儿童是最能保全人的本性的,他们彻底的真实,纯洁而不虚饰。他的儿童画往 往从日常生活中捕捉童趣,显示出一个漫画家对童心的珍视和呵护。
丰子恺也是一位大胆创新的艺术家。他的作品题的是古诗词句,画的却往往是现代的人物,他称之为古诗新画。古诗新画是对传统山水画的创新,意在捕捉现代生活中的古诗意趣,其取材少而精,立意深而长的创作原则使之具有鲜明的写意性。
为祝贺弘一法师50岁生日,丰子恺与法师合作,创作了《护生画集》。丰子恺作画,精通佛法的弘一法师撰文,珠联璧合。这套画集不仅融入了师恩和情谊,也融入了丰子恺一生所倡导的和平、仁爱、悲悯。丰子恺从小就受到祖父母不杀生的影响,认为杀生是一件残忍的事,出于这种心情,他以画为径,劝人戒杀、放生。丰子恺强调,护生就是为了护心,这也是画护生画的真正目的。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当时丰子恺已近40岁。国难当头之际,丰子恺、叶浅予等漫画家以自己的方式组成了一支特殊的抗战队伍救亡漫画宣传队,去当时的抗日中心城市武汉,用画笔作枪,展开了一系列抗日救国的文化运动。1938年5月,漫画家们将大量的抗战题材作品运上了两架开往日本的飞机。两架飞机飞抵日本本土后进行投掷,各种反战宣传物品就像一枚枚真正的炸弹,深深震撼了那些有良知的日本人民的心,强烈地动摇了日军的后方阵地。丰子恺由此深感漫画抗战的力量,写下了《漫画是笔杆抗战的先锋》一文,发出最后的胜利已经在望,发出全国漫画家齐冲锋的号召。
除了声名远播的漫画作品,丰子恺的散文也备受读者的关注和肯定。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中国文坛,他的以闲适为特征的随笔散文蔚为风行。
《缘缘堂随笔集》里的文章写的多是些平凡生活中的琐事,表达出作者的人生哲学,读起来轻松自在,毫无牵强做作之感,却引人深思。他的散文带有淡淡的禅味,在现代文学史上是一个独特的存在。
丰子恺散文的禅味不仅是参禅顿悟,还有对人生、现实深切至诚的关怀。他始终关怀着人间苦难,戒惧罪恶,对生命充满爱惜,从不放弃用爱与美来拯救世道人心的努力。丰子恺以佛家的慈悲和他与生俱来的悲悯情怀关爱这个世界,他的文章始终充溢着一种人性的光辉。
丰子恺不是一个形式上的佛教徒,他始终以清醒的头脑关注社会人生,不屑于与那些自以为信佛就可免灾的人为伍,入佛道却不为佛道淹没。与其说丰子恺信佛,倒不如说是佛家给了他一种思维方法,为他营建了一个乱世中的心灵栖息地。
热衷于现世又不被生活磨难所击垮,丰子恺颇有苏轼的随意与旷达,也有海明威那般的硬汉风度。丰子恺是一个传统的中国文人,但他创作与生活中体现出来的人生态度不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选编自《传记文学》2012年第6期,有删改)
相关链接
①我认为,人的生活可以分作三层:一是物质生活,二是精神生活,三是灵魂生活。物质生活就是衣食,精神生活就是艺术文化,灵魂生活就是宗教。(丰子恺《我与弘一法师》)
②听说丰子恺先生的《缘缘堂随笔集》又将出版,而且听说那里面还收有好多篇从未发表过的文章。据丰一吟同志说,丰先生白天坐牛棚,挨批斗,这些文章是丰先生在清晨灯光下悄悄地写出来的。丰先生本来是一位慈祥恺悌的君子,可是他这种韧性的战斗,就不是我们一般人所能及,更不必拿那些随风而倒的小丈夫来对比了。(林放《丰子恺先生一事》)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丰子恺的绘画和散文这两类作品有相似之处,十分重视从日常生活中取材,作品的思想充满着人性的关怀,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B.丰子恺在云芝私塾求学的时候,受到塾师的鼓励画了一幅孔子像,因此对绘画产生了兴趣,并从此走上了专业创作之路。
C.丰子恺的漫画受李叔同、竹久梦二等人的影响,融合了中国古典诗词的意境和对个体生命与艺术的感受,呈现质朴清新的风格。
D.丰子恺的散文作品闲适自然,毫无牵强做作之感,与他早年的老师夏丏尊教导习作不准讲空话,要老实写有非常密切的关系。
E.丰子恺继承了中国艺术传统,更重要的是学习了西洋绘画理论,这决定他的艺术创作体现出来的人生态度不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2)丰子恺在绘画方面取得了哪些成就?请 结合材料简要概括。(6分)
(3)丰子恺认为人的生活可以分作物质、精神和灵魂三个层次,他个人的生活就体现了这三个层次,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
(4)文中说佛家为他(丰子恺)营建了一个乱世中的心灵栖息地,请结合材料,谈谈你对此的理解。(8分)
第Ⅱ卷(75分)
五、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2、下列各组中,加点成语使用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A.在热心公益蔚然成风的今天,百名青年在我市首届成人礼活动中,以无偿献血座位自己成长的见证,体现了当代青年的责任感。


展开余下试题B.老王一直热衷于收藏,每当得到心仪的藏品,喜悦的心情中都让他如坐春风,夜不成寐。
C.鲁迅对于请愿的事,一向就不以为然。他认为在“三一八”惨案中遇难的爱国群众,不过供无恶意的闲人以饭后的谈资,或者给有恶意的闲人作“流言”的种子,此外深的意义很寥寥。
D.8月8日是北京奥运会倒计时一周年纪念日,世界各地华人纷纷举行各种活动,弹冠相庆。
13、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最近纽约市颁布了一项禁令关于禁止超市、流动贩卖车、电影院、熟食店等销售大剂量含糖饮料,以控制日益肥胖的现象。
B. 据报道,某市场被发现存在销售假冒伪劣产品,伪造质检报告书,管理部门将对此展开专项检查活动,进一步规范经营行为。
C. 湘、鄂、皖、赣四省低于相邻,山水相连,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等方面展开深度合作,既可整合旅游资源,也有助于形成极具特色的区域文化生态圈。
D.我国重 新修订《食品安全法》,目的是用更严格的监管、更严厉的处罚、更严肃的责问,切实保障“舌尖上的安全”,被称为“最严食品安全法”。
14、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如今,我们 对大自然的感应 ① 不如一棵树。一棵树 ② 知道什么时候抽芽、开花、结实、落叶等,③ 把它的生命经验记录在一圈圈或松或紧的年轮中, ④ 我们呢?有许多年轻的孩子甚至不知造玫瑰、杜鹃什么时候开花, ⑤ 不要说 ⑥ 声音的体验中体会秋天来临了。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A / 尚且 而且 但是 且 于
B 甚至 / 并且 而 更 从
C 尚且 还 或者 / 更 在
D 还 尚且 还 但 / 向
15、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出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娱乐偶像组合往往是从商业角度打造出来的“产品”,从营销吸粉的角度, ,就是他们营销上的成功。 ,本身没什么好诟病的。但除了娱乐“偶像”,我们的社会似乎并没有为中小学生提供更多的可供选择的其他“偶像”。 ,他们在粉各自“偶像”的时候,应当有足够多的选择,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天性和喜好来决定,而不是集中在粉“娱乐偶像”上。
16、仔细观察这幅漫画《现代人的另类生活》,根据所给句子,为另外两幅漫画仿写出画面说明文字。(5分)

17、作文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有人说:做大事要占先机,提前行动、保持专注;心动就快行动,要全力以赴地向目标奔跑、奋斗。
也有人说:不要去追一匹马,用追马的时间种草,待到春暖花开时,就会有一批骏马任你挑选,丰富自己比取悦他人更有力量。种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
对以上两种观点,你有什么想法?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义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阿盟一中2016-2017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年级 语文 答案
参考答案
1、A
2、B
3、B
文言文
4 C(间行求兵,“间行”是出行方式,作状语,“求兵”是目的,这个短语不可以拆开;“下狱”是固定搭配,“搒掠数百”是相对较轻的惩罚,“胁以白刃”是更为严酷的威逼手段。)
5 D或A(A“拜而出之”中的“拜”是叩拜之意;D大夫死为“卒”。)
6 B(范延光是明宗派其偷偷外出去请救兵时被捕。)
7(1)趁着敌人没有防备,不如急速攻城,我请陛下拨骑兵五百名,疾驰到城下,用神速之兵使他害怕。(备、骇、驰、以计各1分,大意1分,共5分。)
(2)明宗拍着大腿说:“使(让)战马肥而使士兵瘦弱,这是我惭愧的地方!”(肥、瘠、所字结构各1分,判断句1分,大意1分,共5分。)
8、答案:①晚钟鸣上苑,疏雨过春城。(天色已晚,下起细雨)
②重重门户从清早就打开,诗人已经等待了一天,晚钟响起,但是友人未至,而且又下起细雨,可知友人不会来了(答出原因给2分,分析给3分。)
9、 答案:①盼好友到来的期待之情,或久候好友不至的怅惘之情。
②清早就已经打开层层的屋门;或立起或坐下都在倾听有没有友人车子到来的声音;以为听到了友人身上玉佩的清脆响声,正要出门去迎接,哪知却原来是自己弄错了。(答出感情给2分,结合诗句分析一点给2分。)
10、默写
契阔谈䜩 虽九死其犹未悔 伏清白以死直兮
鸡鸣桑树颠 还顾望旧乡 青青子衿
11、实用文本阅读
(1)A、C
B项,因果关系不成立,“从此走上了专业创作之路”也不正确。D项,分析不准确,“闲适自然”不是受夏丏尊的影响。E项,丰子恺继承了中国艺术传统与学习西洋绘画理论应该是并列关系,原文中没有说学习西洋理论是“更重要的”;另外,不能从他“继承”和“学习”的内容,得出“决定……”的结论。
(2)①将中国古典诗词的意境和自己对个体生命与艺术的感受融会其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漫画风格。(或:创作古诗新画,革新传统山水画,捕捉现代生活中的古诗意趣。)
②在中国首创漫画的名称。
③把和平、仁爱、悲悯的思想融入画作中,创作护生画。
本题要紧扣丰子恺在绘画方面取得的成就作答,如考生答促进了儿童漫画的发展得1分,如只答丰子恺绘画的特点,如他的画中有和平、仁爱、悲悯的思想得1分。[6分。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3)①衣食方面:从日本回国后,丰子恺迫于生计,在春晖中学授课讲学,是为了满足衣食(物质生活)的需求。
②艺术文化:丰子恺在教书之余专注漫画创作,创新绘画艺术,这是艺术文化(精神生活)的追求。
③宗教:丰子恺多年学佛,以戒杀、护生、善行为题材创作《护生画集》,倡导的和平、仁爱、悲悯,这是追求灵魂生活(宗教信仰)的体现。
本题要抓住相关链接①中的衣食方面艺术文化宗教三方面分别作答。[6分。每点2分,共三点。意思对即可。]
(4)佛家思想给了他一种思维方法,让他以佛家的慈悲及与生俱来的悲悯情怀关注社会人生,使他在佛家思想中找到了心灵归宿,心灵得到了充实和慰藉。
主要表现在:
(1)他在国难当头之际,组织救亡漫画宣传队,号召抗日,并把宣传品投放日本本土,以唤醒有日本人的良知,体现了佛家的慈悲情怀;
(2)在动荡的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他创作禅味散文以关怀人间苦难、戒惧罪恶,不断尝试用爱与美来拯救世道人心,体现悲悯情怀;
(3)文革坐牛棚、挨批斗的时候,他坚持写文章,表现人性的光芒,这使人的心灵找到了寄托、得到了满足。
心灵栖息地的解释要写出佛家思想影响了丰子恺的心灵和思想,给了他一种思维方法,意思相符合即可。
[8分。心灵栖息地的解释2分;结合材料分析每点2分,共6分。意思对即可。]
12、C
如坐春风;比喻同品德高尚且有学识的 人相处并受到熏陶。
弹冠相庆::比喻一个人做了官,其他人互相庆贺,将有官可做。含贬义。
蝇营狗苟:营:像苍蝇到处乱飞。比喻某些小人不顾羞耻,到处钻营的意思。 苟:苟且,这里是不顾羞耻的意思。 比喻为了追逐名利,不择手段。
脱颖而出:脱颖而出指锥尖透过布袋显露出来,比喻人的本领全部露出。
13、C
A 禁令应当放在含糖饮料之后
B.成分残缺,被发现后却
标签:人教版 高一 下册 期中试卷
相关:关于“内蒙古阿拉”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328]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