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期中试卷
阅读:230 2017-06-10
标签:
人教版
高一
下册
期中试卷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30]
黑龙江省大庆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大庆中学2016—2017学年下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50分钟 分数:150分
(本套试卷共21小题,请同学们把答案填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
第Ⅰ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以人为本”四个字家喻户晓。在一般人的印象中,儒家论述这种思想的文章比较多,而法家的相关论述似乎很少。其实,法家思想中也有以人为本的内容。
《管子•霸言》篇曰:“夫霸王之所始也,以人为本,本治则国固,本乱则国危。”这表明,“王”“霸”“霸王”等概念,在春秋时期就提出来了。战国时期,“霸王”作为褒义词使用得很普遍。孔、墨对“霸”基本是肯定的。孔子说:“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在孔子眼里,“王”与“霸”没有明显的对立,但“霸”指诸侯扮演了“王”的角色,比“王”稍逊一等。其后,“王”与“霸”分化为不同的政治路线。商鞅游说秦孝公,就明确分出帝道、王道与霸道,王道行礼,霸道行法。孟子把“王”与“霸”视为对立的政治路线,认为“霸”是对“王”的破坏与否定。在董仲舒以后,“王”与“霸”对立成为儒家的主流观念。
法家则在很大程度上认为“王”与“霸”相通,霸王之道的目的是“争人”。《管子•正世》中说:“夫争天下者,必先争人。明大数者得人,审小计者失人。得天下之众者王,得其半者霸。”这里虽区分了“王”与“霸”。但两者不是对立的,而是等次关系。“争人”需要以利为纽带,让百姓获得切实利益;反之,不考虑民利,一味盘剥,只会引起百姓的逆反。说到利,最重要的是赋役问题。对此,《正世》篇和韩非子都有“齐”的说法,即不能“急”,也不能“缓”,要适中。这与孔子所说的“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费乎?择可劳而劳之,又谁怨?”意思基本相同。
爱民、利民、惠民、富民,是儒家和法家都认可的主张。法家主张凡事要依法行事,把法作为察言、观行、考功、任事的准绳;并从不同方面说明法是从个别事物中抽象出来的关于事物的一般、普遍的规定,因此又将法称为事之“常”。同时,法家有很多关于君主高于法的论述。《管子•君臣上》说:“主画之,相守之;相画之,官守之;官画之,民役之。”所以从根本上说,法家所谓法治其实是人治;法家所认定的是等级法,没有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意思。
法家论述以人为本,根本目的是“用民”。《管子•法法》中说:“计上之所以爱民者,为用之爱之也。”《商君书•算地》说得更直白:“夫治国者,能尽地力而致民死者,名与利交至。”也就是说,治国者讲爱民、利民等不过是手段,目的在于用民。
法家是“力”的讴歌者,而力量藏于民间,君主用“法”赏罚的目的就在于利用民间之力。其实孔子倡言道德,也是为了使民,正如他所说的:“惠则足以使人。”在使人这点上,儒法是相通的。我们今天讲以人为本,可以批判吸收法家爱民、利民的思想,但一定要摒弃其中包含的使民、用民的功利思想。
(摘编自刘泽华《法家眼中的以人为本》)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法家思想中有“以人为本”的内容,而在一般人看来,儒家对这种思想的论述较多,
浏览完整试题
而法家相关论述较少。
B.春秋时,“王”“霸”“霸王”等概念已经提出;战国时,“霸王”作为褒义词普
遍使用,孔、墨对 “霸”基本持肯定态度。
C.法家认为霸王之道的目的在于“争人”,以利为纽带,让百姓获得切实利益,而利
的核心是赋役,所以法家主张要轻徭薄赋,以收民心。
D.孔子以后,“王”与“霸”的所指分化,在孟子眼里,两者是对立的;董仲舒以后,
“王”与“霸”对立成为儒家主流观念。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法家把法作为察言、观行、考功、任事的准绳,认为法是从个别事物中抽象出来的
关于事物的一般、普遍规定,称其为事之“常”。
B.法家关于君主高于法的论述较多,因此,法家所谓的法治实为人治;法家主张要有
等级,并不主张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C.法家所说的“以人为本”,其根本目的在于“用民”,君主用“法”赏罚的目的在
于利用民间之力。这一点是和儒家思想相通的。
D.我们今天讲“以人为本”,对法家思想不能全盘接纳,可以吸收其爱民、利民的思
想,但一定要摒弃其使民、用民的功利思想。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法家、儒家都有关于“以人为本”思想的相关论述,都认可爱民、利民、惠民、富
民的主张,都有让百姓获得利益的相关说法。
B.法家有很多关于君主高于法的论述,其所谓法治与现代意义的法治有根本的不同,
存在一定的历史局限性,对其观点要批判性地继承。
C.法家论述以人为本,根本目的在于“用民”;孔子倡言道德,是为“使民”,儒家、
法家在根本上是相通的。
D.儒家、法家对“王”“霸”含义的认识虽不同,但对“王”“霸”目的的认识相通,
均考以利为纽带争得民众支持。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澎湃新闻2016年8月8日 今天,里约奥运会进入到第二个比赛日。在女子100米仰泳半决赛中,中国姑娘傅园慧发挥出色,以58秒95的成绩排名第三,晋级决赛。赛后,在接受央视采访时,傅园慧凭借着自己的丰富表情,和那句“我用了洪荒之力”,瞬间走红网络,被广大网民封为“表情帝”。短短数小时后,微博粉丝数量已经上升至62万。
“58秒95?我以为是59秒!我有这么快?我很满意!”面对镜头,首次参加奥运会就闯入决赛的傅园慧,对自己的成绩非常满意,并怒刷各种“表情包”,当被问及是否有所保留时,傅园慧连说:“没有保留,我已经……我已经……用了洪荒之力了!”……
直到记者提醒恢复下心情时,这位世锦赛冠军才略微平静地说道:“已经是历史最好成绩了我用了三个月做了这样的恢复,鬼知道我经历了什么,真的太辛苦了,有的时候都感觉我已经要死了,奥运会训练真的生不如死,但是,今天的比赛,我已经心满意足了。”
材料二 中新社天津8月9日电 在网上蹿红后,媒体对傅园慧的关注点也迅速连线到她的母校。
对于傅园慧声名鹊起的现象,天津医科大学的师生都觉得与有荣焉。该校康复与运动医学系副主任于东生在得知傅园慧获得奥运会铜牌之后也十分高兴。作为学校体育部高水平运动队的教练,他与傅园慧的接触相对较多,谈到傅园慧网上搞怪的采访表现,于东生也直乐:“她平时也是有点大大咧咧的男孩子性格,挺天真的一个孩子。”但在对待训练和学习上,于东生称傅园慧“非常刻苦”,骨子里乐观又认真,也一直突破着自己,取得了一个又一个好成绩,获得奥运会奖牌实至名归。
材料三 网易娱乐2016年8月16日 8月15凌晨,傅园慧在新浪博客中转发做客央视的视频,并配文:“谁无虎落平阳日,待我风云再起时。愿所有努力拼搏的人,都能得到自己心中所愿。我不是网红,也不是表情包,我是职业运动员。祖国麻麻我回来了。”
材料四 新京报2016年8月15日 “一个在网络走红的运动员”,最核心的身份还是“运动员”,我们当然不是要求傅园慧必须夺金牌,但希望她仍然热爱游泳。一个运动员,成绩永远都是第一位的。
因为一段“洪荒之力”的采访,傅园慧一天时间内多了300万粉丝。随后,以表情包和“洪荒之力”为代表的“傅园慧”衍生品广泛流传。8月10日晚,傅园慧做客国内一家直播网站,在线围观人数超过千万人。不少舆论立即把傅园慧等同于“网红”,但这其实是非常大的误解。
在里约奥运会前,傅园慧从来没想过经营自己的网上形象,虽然口无遮拦,但她却是一个挺安静的游泳运动员。她的一夜爆红,也可以说是一次意外,并不是她有什么创新,或者真的就像相声演员一样幽默,更大的原因是,我们这个时代已经呈现出了十足的乏味。
在网络上突然走红,但却并不等于“网红”。傅园慧的爆红,最灿烂的其实就是那个瞬间。她获得铜牌后的采访,也很精彩,但是比起“洪荒之力”已经逊色了。当然,并不是说她有什么问题,而是当人们对她习惯后,她的语言所带来的惊喜,已经递减了。等到她再接受采访时,说自己来了例假,人们就已经有点疲劳了。
傅园慧这一批90后运动员,给人们以新的形象。他们不再像过去那样,依靠一块金牌改变自己乃至全家的命运。尤其是游泳运动员,基本上是城市中产阶级的儿女,他们的自我表达,也更加自我,而不再像过去那样充满套路。
接下来,她会面对很多考验,各种电视节目(据说已经参加了某卫视一档节目的录制),各种代言,这些其实都是“洪荒之力”的后续效应。随着曝光度的增加,她会在公众面前呈现出更完整的自己,但是也有可能迷失自己。很有可能出现的局面是,人们会发现她其实并没有以前那么有趣,或者产生审美疲劳,认为她没那么有趣。里约奥运会上的她,是“初见”也是“初心”,当傅爷开始学会引用网络段子的时候,她的光芒可能也就散尽了。互联网的残酷之处在于,集腋成裘的洪荒之力,来得粗暴,去得也快,所以有些人才急着透支,这也是“傅园慧们”需要警惕的。人们很容易忘记,“洪荒之力”是她拼尽全力游进决赛后发自内心的告白——一个不错的成绩,其实是她这句话得以走红的基础。我们最希望的是,她仍然热爱游泳,仍然想游出更好的成绩。一个现役运动员,成绩永远都是第一位的。
4.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因为“洪荒之力”的采访表达,傅园慧一天之内就拥有了300多万的粉丝,以表情
展开余下试题
包和“洪荒之力”为代表的傅园慧衍生品广泛流传,充分体现了互联网的强大。
B.傅园慧虽然没有什么创新,也并没有像郭德纲一样的幽默,但就是靠着这种纯真的语言和丰富的表情流露,使她迅速在网上蹿红。
C.现在的90后运动员,家庭优裕,他们不会再像过去一样依靠一块金牌改变自己的
命运,他们的表达也更加自我,不像过去那样充满公式和套路。
D.材料四认为傅园慧的爆红,最灿烂的就是说出“洪荒之力”的表情语言瞬间,而获得铜牌后的采访回答让网友的惊喜度已经递减了,再后续的采访让人产生审美疲劳。
5.阅读四则材料,你认为傅园慧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4分)
6、材料四是怎样评价傅园慧的突然走红的?(5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周家世居古庙镇好几代了,周寒冰父亲留给了他一栋平房。房是老房子,不起眼,院子很大,院中还有个小水池,依稀能见旧时私家园林的轮廓。
周寒冰最喜欢的是周敦颐的《爱莲说》,认为这是周家的骄傲。虽说查了几次也未查到他是周敦颐一脉后裔的文字证据,但他自认为自己至少是周敦颐的精神后裔。
有了这种想法后,他把业余时间全放到了种荷上。周寒冰不满足于一般性地种一池荷花,他先后觅到了大洒锦、重台莲、并蒂莲、红千叶、寿星桃、千瓣莲、大碧莲、中日友谊莲等名贵品种。周寒冰对这亭亭净植,香远益清的花中君子爱之日深, 几年下来,他家里,院中有荷,池中有荷,窗台有荷,书桌上有荷,大大小小,一百多盆,每到夏秋之际,周寒冰观叶、观花、观莲,真可谓其乐无穷。
常言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周寒冰交结了一帮“荷友”,荷花盛开期间,隔三差五小聚赏荷。偶尔还有外地光临小镇的文艺界朋友慕名前来赏荷呢。
凡有客至,周寒冰必以上好碧螺春待客。若是稀客,又是性情中人,若他提前三天知道的话,周寒冰就以荷香茶待客。
据说荷香茶乃元代大画家倪云林所发明。
周寒冰待夜色漫开,暑气消散后,取龙井一撮,用洁净的白沙布包之,然后选一朵晨来刚开的荷花,放在莲房之上。荷花的特点是,朝开暮合,夜晚放入,那茶叶即被荷花包裹住了。待清晨荷花绽放时取出。吸收异味乃茶叶之特性,尤以龙井为最,这荷香经一小包龙井茶一夜之吸收,被尽吸茶中,花露也被尽吸茶中,茶可挂阴凉之处晾干,夜来再放入,晨来再取出,再晾干,如是三夜,此龙井茶叶既得荷花之馨香,又得天地之精华。再用洁净之水泡之,立时清香扑鼻,闻之荷香缕缕,呷之沁人心脾,即便是最挑剔的老茶客也常常赞不绝口。
荷香茶有季节性,因此能在周寒冰家喝到荷香茶的并不多。
一日,娄城的摄影家裘一鸣打电话来说要拍些荷花照片。
裘一鸣以拍花鸟鱼虫照片见长,特别是拍静物,确实有自己独特的心得。周寒冰对这位同道的拜访,很是高兴,已预先准备了荷香茶。裘一鸣一到,好客的周寒冰就要泡荷香茶待之。裘一鸣摆摆手说:“先别忙喝茶,早晨的光线最柔和,最适合拍带露荷花。先拍摄,再喝茶,好不好?”
这种艺术家的敬业态度立时博得了周寒冰的好感。于是,两人来到院中,周寒冰如数家珍地一一告知这盆叫什么名,那盆叫什么名,这盆以花型大闻名,那盆以香气足传世……
裘一鸣心不在焉地听着,他的眼睛却如鹰隼般扫视着每片叶、每朵花,从不同的角度捕捉着别具一格的画面构图。“好花,太好了。”不一会儿,他就沉浸在自己的发现之中,似乎已忘了周寒冰的存在。裘一鸣拍了几张后,发现周寒冰一直在身边陪着,就对他说:“你忙你的,我一个人拍,静心些。”
周寒冰想想也是,怕干扰了裘一鸣的构思,就悄悄回了屋。他泡好了荷香茶,只待裘一鸣拍好,一起赏荷品茗,聊上一聊。
裘一鸣整整拍了两个小时才恋恋不舍地回到屋来,那脸上有种抑制不住的兴奋。他望着那满院的荷花说:“如果我家有这么多荷花,每天早上来选景拍几张,不获奖我不姓裘。”
“随时欢迎你来拍。”周寒冰很真诚。
“我走了,荷香茶下次来喝。我得赶紧回去冲印出来,所谓先睹为快。”
周寒冰虽觉遗憾,却很理解他。一直把裘一鸣送到门口。
送走裘一鸣后,周寒冰才发现裘一鸣为拍摄到理想的荷花图,做了不少所谓的“艺术加工”,诸如这盆摘掉一柄荷叶,那盆剪掉一朵荷花插在这盆里,或者剪了几盆的莲子,集中插一盆……
周寒冰气呼呼地回到屋里把为裘一鸣泡的荷香茶泼了。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两项是(4分)
A.周寒冰对摄影记者裘一鸣颇有好感,热情有加,备了上好的荷香茶待之。裘一鸣
对荷香茶了无兴趣,使周深感失望,因而周气呼呼地倒掉了荷香茶。
B.本文很有文化韵味,读者可以获取相关的知识和丰富的信息,文章对各种荷花及
荷香茶的介绍无一不引人入胜。
C.文似看山不喜平,微型小说更要善与经营。这篇小说也不例外,在情节的构思上
讲究变化,特别是结尾的突转,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D.小说中周寒冰的嗜荷与裘一鸣的嗜荷有着本质的不同,一个具有如荷般高洁的心
性,一个带有严重的功利色彩,两人互为映衬,丰富了文章的内涵。
E.该小说抓住了裘一鸣艺术加工荷花这意义最丰富一刹那,暗示事情的前因后果。
赞美了裘一鸣的敬业精神与对美的热爱,讽刺了周寒冰狭隘的心胸。
8.小说以“荷香茶”为题有那些好处?请简要分析。(4分)
9.德国一位资深作家说:“凌鼎年的小说是一扇观察社会、记录社会的窗口,他的小说一百年后仍然是社会史实的研究资料。”结合这篇小说,你觉得这句话是言过其实还是名副其实?(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40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萧相国何者,沛丰人也。以文无害为沛主吏掾。高祖为布衣时,何数以吏事护高祖。及高祖起为沛公,何常为丞督事。沛公至咸阳,诸将皆争走金帛财物之府分之,何独先入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图书藏之。何进言韩信,汉王以信为大将军。汉二年,汉王与诸侯
击楚,何守关中。关中事计户口转漕给军,汉王数失,军遁去,何常兴关中卒,辄补缺。上以此专属任何关中事。汉三年,汉王与项羽相距京索之间,上数使使劳苦丞相。鲍生谓丞相曰: “王有疑君心也。为君计,莫若遣君子孙昆弟能胜兵者悉诣军所,上必益信君。”於是何从其计,汉王大说。汉五年,既定天下,论功行封。高祖以萧何功最盛,封为酂侯,所食邑多。汉十一年,陈豨反,高祖自将,至邯郸。未罢,淮阴侯谋反关中,吕后用萧何计,诛淮阴侯。汉十二年秋,黥布反,上自将击之,数使使问相国何为,客有说相国曰:“君灭族不久矣。上所为数问君者,畏君倾动关中。今君胡不多买田地,贱貰贷以自污,上心乃安。”于是相国从其计,上乃大说。上罢布军归,民道遮行上书,言相国贱强买民田宅数千万。上至,相国谒。上笑曰:“夫相国乃利民!”民所上书皆以与相国,曰:“君自谢民。”何素不与曹参相能,及何病,孝惠自临视相国病因问曰君即百岁后谁可代君者对曰知臣莫如主孝惠曰曹参何如何顿首曰帝得之矣臣死不恨矣何置田宅必居穷处,为家不治垣屋。曰:“后世贤,师吾俭;不贤,毋为势家所夺。”孝惠二年,相国何卒,谥为文终侯。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孝惠自临视相国病/因问曰/君即百岁后/谁可代君者/对曰/知臣莫如主/孝惠曰/曹参
何如/何顿首曰/帝得之矣/臣死不恨矣/
B.孝惠自临视相国病因/问曰/君即百岁后/谁可代君者/对曰/知臣莫如主/孝惠曰/曹参
展开余下试题
何如/何顿首曰/帝得之矣/臣死不恨矣/
C.孝惠自临视相国病/因问曰/君即百岁后/谁可代君者/对曰/知臣莫如主/孝惠曰/曹参
何如何/顿首曰/帝得之矣/臣死不恨矣
D.孝惠自临视相国病因/问曰/君即百岁后/谁可代君者/对曰/知臣莫如主/孝惠曰/曹参
何如何/顿首曰/帝得之矣/臣死不恨矣/
11.下列对原文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御史,先秦时为负责记录的史官、秘书官,自秦至清,专为监察性质的官职。
B.图书,文中指地理图册、文书档案。“律令”和“图书”是秦治理国家的重要资
料。
C.关中,指嘉峪关以西地区,四面为天然地形屏障,战国后有“四塞之国”的说法。
D.昆弟,指哥哥和弟弟,后比喻亲密友好。“昆仲”“昆玉”,均为称人兄弟的敬
辞。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萧何善于识人,情趣不凡。高祖为平民时,萧何多次凭为官的职权保护沛公;沛
公进咸阳,唯独萧何不求取金帛财物,表现出与诸将不同的情趣爱好。
B.萧何推荐贤才,外不避仇。萧何曾经举荐韩信;萧何素来与曹参不和,汉惠帝询
问萧何在萧何百年之后能否让曹参行相国之权,萧何认为人选合适。
C.萧何忠心耿耿,不重私产。汉二年,萧何守关中,转运粮饷,补充兵员,成为汉
王坚实的大后方;购置田宅居处偏僻,建造家园不修筑有矮墙的房舍。
D.萧何纳谏解危,终得保全。采纳鲍生意见,派亲人到汉王军营中效力;采纳门客
意见,贱价强买平民田宅示自己无心政治野心,平安解除信任危机。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上笑曰:“夫相国乃利民!”民所上书皆以与相国,曰:“君自谢民。”
(2)后世贤,师吾俭;不贤,毋为势家所夺。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一首明代诗歌,完成14~15题。
东园雨坐书怀
(明)刘崧
鸟自鸣春花自开,离人去住总兴衰。
荒村道路兼泥潦,故里田庐半草莱。
万姓疮痍谁复问,群雄爪角自相摧。
东南竞日愁昏黑,消息虚传首屡回。
【注】刘崧(1321~1381):字子高,泰和人。生活于元末明初的战乱年代,元末举于乡,洪武三年以人才荐,授职方郎中,迁北平按察司副使。
14.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全诗主要是描写了诗人在东园里闲坐时,所看到的春雨中的景象,将沉郁的情感融
入生动形象的景物描写之中,极富感染力。
B.首联景中含情,“离人去住总兴哀”的“哀”字,直抒胸臆,统领全诗,奠定了全
诗的感情基调。
C.第二联情景交融,“荒”“泥潦”“半草莱”写出了乡间村落的荒凉破败的景象,
交待了上文的“哀”的原因。
D.第三联运用了借代的手法,用“疮痍”形象地表现了百姓的疾苦、不幸,用“爪角”
表现各路军阀的凶猛、残暴。
E.“昏黑”即是实写天色,同时也暗示了社会的动荡黑暗;“首屡回”这一细节动作,
表达了作者内心的焦虑不安。
15.比较“鸟自鸣春花自开”中的两个“自”,与“群雄爪角自相摧”中的“自”,说
说它在表情达意上有什么不同。(6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10分)
16.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10分)
(1)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写出了剑阁地势险要,易守难攻的特点的句子是“ , , ”。
(2)白居易《琵琶行》中写琵琶女第一次演奏结束后,用周边的情景侧面烘托音乐效果的名句是“ , ”。
(3)荀子在《劝学》中阐说“学”和“思”的关系,强调“学”比“思”更重要的句子是“ , ”。
(4)韩愈的《师说》开篇便提出全文的中心论点“ ”,紧承论点,作者论述了教师的作用“ , ”。
(5)《师说》中揭露士大夫耻于相师的原因的句子“ , ”。
第Ⅱ卷 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广西南宁铁路局玉林工务段工长陈选英对自己求全责备,每天只要一上岗,就像一
根上紧的发条,浑身有股使不完的劲。。
②鲁迅先生的作品在当时也是备受排挤的,经过大半个世纪的检验,人们越来越清晰
的看到,这些作品才是不废江河的珍品。
③国庆前夕,天高云淡,红叶灿烂,我们一家三口轻装简从,背起行囊,徒步走进一
个幽静的山谷,尽情享受大自然的恩赐。
④房展会上,开发商花尽心思推销叫卖,而购房者似乎并不买账,只在一边作壁上观,
问价格的多,现场下单的为数不多。
⑤今天的中国既要继承传统的珍贵遗产,又不能抱残守缺,应与时俱进,这是我们这
一代人必须承担的历史使命。
⑥透过无人兵器的发展动向可一叶知秋,一幅未来无人战争图景隐隐而现,也许只有
当这些“无人”的武器消耗殆尽,才能重新轮到人类的“肉搏”。
A.②③④ B.①③⑤ C.①④⑥ D.②⑤⑥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除了管理的“失灵”,部分生产企业暗自偷换概念,违规销售、生产、非法组装三轮或四轮车辆,一辆山寨“路虎”一天就能出炉。
B.东平县深化行政审批改革,结合该县的发展实际,积极谋划了一批具有战略性、全局性、带动性的重大项目,同时做好重大项目的储备。
C.上合组织成员国位于亚欧大陆结合部,本地区能否长治久安,不仅关乎地区各国人
民的切身利益和福祉,也将对世界和平稳定与繁荣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D.青岛市创建国家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的申请日前正式获得国家相关部门的批复,
成为全国首批11个创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
19.填入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在中国古代哲人看来,“道”寄托着人类的最高理想,人们 ① 做任何事情, ② 必须遵循“道”的原则, ③ 任何情况下都不能与“道”相违。在政治领域,“道”是治国理政的指导思想。 ④ 这个指导思想必须是唯一的,不能与其他思想理论相“杂”。 ⑤ 一个国家一次只能选择一个“道”, ⑥ 就会思想混乱,整个国家就会迷失方向,这就是所谓的“多则忧,扰则忧”。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A 不管 都 而且 \ 如果 那么
B 无论 都 \ 而且 即 否则
C 即使 也 \ 而且 即 反之
D 无论 都 而且 \ 即 否则
20.把下面两句话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殍而不知发。(《寡人之于国也》)
(2)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过秦论》)
四、写作(60分)
2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不管是在朋友圈还是在微博上,人们习惯性的去点一下赞,温暖了情怀,增进了感情,拉近了关系。点赞已成为人们在网络交流互动中离不开的方式。
点赞虽然被视为虚拟世界中人际互动的必备利器,却也出现了质疑声
上一篇:
江西省南康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下一篇:
河北省馆陶县第一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5月月考语文试题
标签:
人教版
高一
下册
期中试卷
相关:
关于“黑龙江省大”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30]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