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完整试题1. 下列不属于使影视教育具备自身特有的价值的条件和原因的一项是 A. 影视的技术方式和媒介手段使人的思维中介系统发生从行为思维到语言符号思维进而到数字化思维的变革。 B. 影视的技术方式和媒介手段所产生的图像文化形式促使接受者处于非线性的思维状态。 C. 影视的图像文化语言的多义性、网络性和立体性在强化受众的非线性思维时影响着人的认知习惯和思维方式。 D. 影视的图像文化形式以声形并至、时空兼备的视听语言体系使人的思维处于非线性状态。 2. 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对影视教育,我们关注其知识的传授和道德的教化,却完全忽视了其谐和知识、完善人格的意义。 B. 影视艺术以其特有的传播方式、逼真的内蕴震撼力和强烈的视听综合感官冲击力而深入人的心灵。 C. 影视使观众在声电光影和情节欣赏中处于非线性的思维状态,使人在占有现实世界的同时还拥有虚拟的世界。 D. 孟子在思维方面的“大体”“小体”说体现了中国古代重感性、轻理性,艺术与科学分裂、人文与科学不统一这些传统文化中存在的问题。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如果接受者通过对影像的感知在影视艺术的审美境界中身心情操得到滋润和感化,那么影视艺术就能获得情感教育的目的。 B. 作为审美休闲文化的影视,如果能充分发挥其文化价值,它不仅能使人通过自由和谐的休闲过程改善生活质量,还会成为创造自我完善的条件。 C. 影视的技术方式和媒介手段所产生的图像文化形式使它必然与早期的人类文化的图像文化形式所产生的接受者的思维方式有着根本的不同。 D. 虽然总处于线性的逻辑思维中有一定的弊端,但这并不代表线性思维就应该完全被非线性思维取代。 【答案】1. A 2. B 3. C 【解析】 1. 试题分析:A项,讲的是人类思维发展的过程即人类早期文化、语言文字和影视文化等文化的产生对人的思维产生的影响,并非仅“影视技术和媒介手段所产生的图像”一种。 点睛:考核概念的题目的命题点注意集中在概念的内涵、外延,注意的错误主要是范围不当、偷换概念、无中生有、强拉因果、曲解文意、答非所问等类型。命题的方式经常是对文中相关概念的要点进行组合,或对文中的句子进行转换,或是改变文中句子之间的关系。此题A项混淆范围。 2. 试题分析:A项,不是“完全忽视”,而是“认识不够”。 C项,“发展到数字时代的影视” 使人在占有现实世界的同时还拥有虚拟的世界。D 项,“重感性、轻理性”与孟子的认识论刚好相反。 3. 试题分析:C项,中“根本的不同”说法错误,二者必然有不同,但无根本不同,影视文化“是图像文化的再度兴起”,都是非线性的思维方式,只不过早期的图像文化是单一的语言系统,而影视是多套语言系统产生的图像文化思维方式。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暗 记 聂鑫森 宽敞的画室里,静悄悄的。 初夏的阳光从窗口射进来,洒满了摆在窗前的一张宽大的画案。画案上,平展着一幅装裱好并上了轴的山水中堂。右上角上,写着五个篆字作画题:南岳风雨图。 年届六十的知名画家石丁,手持一柄放大镜,极为细致地检查着画的每个细部。他不能不认真,这幅得意之作是要寄往北京去参展的。何况装裱这幅画的胡笛,是经友人介绍,第一次和他发生业务上的联系。 画是几天前交给胡笛的。胡笛今年四十出头,是美院国画专业毕业的,原在省城一所大学教授美术,其山水画在省内外也颇有点名气。据说因为看不惯艺术招生中的潜规则,跟领导闹矛盾,下海在湘潭城开了一家不大的裱画店,既是老板又是装裱师傅。朋友说胡笛的装裱技艺比不少老一辈要强,且人品不错,何必舍近求远,送到省城的老店去装裱呢? 画是胡笛刚才亲自送来的,石丁热情地把他让进画室,并沏上了一杯好茶。石丁是素来不让人进画室的,之所以破例,是要当面检查这幅画的装裱质量,如有不妥的地方,他好向胡笛提出来,甚至要求返工重裱。 胡笛安闲地坐在画案一侧,眼睛微闭,也不喝茶,也不说话。 石丁对于衬绫的色调、画心的托裱、木轴的装置,平心而论,极为满意。更重要的是这幅画没被人仿造——有的装裱师可以对原作重新临摹一幅,笔墨技法几可乱真,然后把假的装裱出来,留下真的转手出卖。石丁的画已卖到每平方尺一万元,眼红的人多着哩。眼下,画、题款、印章,都真真切切出自他的手,他轻舒了一口气。且慢!因为他是第一次和胡笛打交道,对其人了解甚少,不得不防患于未然,故在交画之前,特地在右下角一大丛杂树交错的根下做了暗记,用篆体写了“石丁”两个字,极小,不经意是看不出来的。石丁把放大镜移到了这一块地方,在杂树根部处细细寻找,“石丁”两个字不翼而飞。又来来回回瞄了好几遍,依旧没有! 石丁的脖子上,暴起一根一根的青筋,他万万没有想到这居然不是他的原作,而是胡笛的仿作。这样说来,胡笛的笔墨功夫就太好了!他从十几岁就下气力学石涛,尔后走山访水,参悟出自家的一番面目,自谓入乎石涛又能出乎石涛,却能轻易被人仿造,那么,真该焚笔毁砚、金盆洗手了。 就在这时,胡笛猛地睁开了眼睛,笑着说:“石先生,可在寻那暗记?” 石丁的脸忽地红了,然后又渐渐变紫,说:“是!这世间小人太多,不能不防!” 胡笛端起茶杯,细细啜了一口茶,平和地说:“您设在杂树根部处的暗记,实为暗伤,是有意设上去的。北京城高手如林,若有细心人看出,则有污这一幅扛鼎之作。您说呢?” 石丁惊愕地跌坐在椅子上,问:“那……那暗记呢?” 胡笛说:“在右下部第五重石壁的皴纹里!‘石丁’两个字很有骷髅皴的味道,我把它挖补在那里,居然浑然一体。树根部处空了一块,我补接了相同的宣纸,再冒昧地涂成几团苔点。宣纸的接缝应无痕迹,补上的几笔也应不会丢先生的脸。” 石丁又一次站起来,拿起放大镜认真地审看这两个地方。接缝处平整如原纸,这需要理出边沿上的纤维,彼此交错而“织”,既费时费力,又需要有精到的技艺。而补画的苔点,活活有灵气,更是与他的笔墨如出一辙。他不能不佩服胡笛的好手段! 石丁颓然地搁下了放大镜。 胡笛站起来,说:“石先生,裱画界虽有个别心术不正的人,但毕竟不能以偏概全。暗记者,因对人不信任而设,我着力去之,一是为了不玷污先生的艺术,二是为了我们彼此坦诚相待。谢谢。我走了。”
展开余下试题胡笛说完,很从容地走出了画室。 石丁发了好一阵呆,才记起还没有付装裱费给胡笛。正要追出去,又停住了脚步,家里还有好些画需要装裱,明日一起送到胡笛的店里去吧! 他决定不将《南岳风雨图》寄去北京参展,他要把它挂在画室的墙上,永远铭记那个让他羞愧万分的暗记…… 4. 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 “暗记”有两层意思,表面看就是石丁画上的记号,实际上是指石丁的“暗记”被胡笛识破。 B. “石丁的脸忽地红了,然后又渐渐变紫”一句中,石丁的神态变化表明了他对世间小人之多的愤怒。 C. “朋友说胡笛的装裱技艺比不少老一辈要强,且人品不错”以及“画,题款,印章,都真真切切出自他的手”等文句都是为下文胡笛并没有换走石丁的原作埋下的伏笔。 D. “胡笛安闲地坐在画案一侧,眼睛微闭,也不喝茶,也不说话”,此描写表现了胡笛的傲慢以及不满。 E. 石丁“决定不将《南岳风雨图》寄去北京参展,他要把它挂在画室的墙上”。他这样做是为了警醒自己,也是对人与人之间真诚与信任的呼唤。 5. 胡笛具有哪些突出的特点?结合小说加以概括。 6. 小说以“暗记”为题,有何作用?结合小说加以分析。 【答案】4. CE 5. ①画艺高,人品好。“朋友说胡笛的装裱技艺比不少老一辈要强,且人品不错”;去掉暗记而又不着痕迹,与石丁的笔墨如出一辙。②正直、坦诚。“石先生,裱画界虽有个别心术不正的人,但毕竟 不能以偏概全。暗记者,因对人不信任而设,我着力去之,一是为了不玷污先生的艺术,二是为了 我们彼此坦诚相待。”③大度、无私。面对石丁的不信任,胡笛没有抱怨,而是以自己的实际行动 去消除隔阂,扭转局面。 6. ①线索作用,贯穿全文。石丁画“暗记”,胡笛识破“暗记”,并去掉暗记,情节紧紧围绕暗记展开。②凸显人物心理。石丁画“暗记”正是对人的不信任的表现。③暗示主题。“暗记”表现了人与人之间的隔阂、怀疑、不信任,以此为题正是为了警醒读者,呼唤人与人之间的真诚与信任。 【解析】 4. 试题分析:A项,实际上是指因不信任胡笛而产生误会,由此在自己心灵上留下的无地自容的印记。B项,还有因自己对胡笛不信任的心理被识破而感到羞愧。D项,应该是从容、镇定,内心无愧。 5.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人物性格分析的题目,人物性格分析注意从小说的情节入手,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或其它的侧面描写进行分析总结。如此题从“面对石丁的不信任,胡笛没有抱怨,而是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去消除隔阂,扭转局面。”等情节中概括出其“大度、无私”的性格特征。 点睛:人物性格分析的题目应该首先从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肖像和其它侧面的描写中指出人物的性格,然后结合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即列举文中反应该性格特征的事例。注意主要性格和次要性格的区分,要概括和文章的主要情节相关的和文章的主旨行相关的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注意各点之间不要重合、不要相互包含,答题不要只简单的回答性格特征。此题从“画艺高,人品好”“正直、坦诚”“大度、无私”的角度概括性格特征,然后列举具体的事例进行分析。 6. 试题分析: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分析文章的标题注意从和文章的情节、结构、人物(或物象)、主旨的关系的角度进行分析。情节主要分析文章的情节以什么为主,结构看文章的标题是否能串联文章的内容或是否是文章的线索,人物(或物象)看标题是否能暗示人物的命运或物象的特征,主旨上看是否能够暗示或点明主旨,有时还从制造悬念和吸引读者的角度进行分析,有时还要分析标题中艺术手法,如双关、反语等。含义的分析注意从表层和深层的角度进行分析,表层含义注意结合小说的情节作答,深层含义注意结合文章的主旨作答。此题注意从线索作用,贯穿全文;凸显人物心理;暗示主题的角度分析。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鲍勋字叔业,泰山平阳人也。建安十七年,太祖辟勋丞相掾。二十二年,立太子,以勋为中庶子,出为魏郡西部都尉。太子郭夫人弟为曲周县吏,断盗官布,法应弃市。太子数手书为之请罪。勋不敢擅纵,具列上。勋前在东宫,守正不挠,太子固不能悦,及重此事,恚望滋甚。会郡界休兵有失期者,密敕中尉奏免勋官。久之,拜侍御史。文帝受禅,勋每陈“今之所急,唯在军农,宽惠百姓。台榭苑囿,宜以为后。”文帝将出游猎,勋停车上疏。文帝手毁其表而竞行猎,中道顿息,问侍臣曰:“猎之为乐,何如八音也?”侍中刘晔对曰:“猎胜于乐。”勋因奏:“刘晔佞谀不忠,阿顺陛下过戏之言。请有司议罪以清皇朝。”帝怒作色,罢还,即出勋为右中郎将。黄初四年,尚书令陈群等并举勋为御史中丞。帝不得已而用之,百僚严惮,罔不肃然。六年秋,帝欲征吴,勋面谏。帝益忿之,左迁勋为治书执法。帝从寿春还,屯陈留郡界。太守孙邕见,出过勋。时营垒未成,但立标埒①,邕邪行不从正道,军营令史刘曜欲罪之,勋以堑垒未成,解止不举。大军还洛阳,曜有罪,勋奏绌遣,而曜密表勋私解邕事。诏曰:“勋指鹿为马,收付廷尉。”廷尉法议:“正刑五岁。”三官驳:“依律罚金二斤。”帝大怒曰:“勋无活分,而汝等敢纵之!”太尉钟繇等并求请勋罪。帝不许,遂诛勋。勋内行既修,廉而能施,死之日,家无余财。后二旬,文帝亦崩,莫不为勋叹恨。 《三国志•魏志•鲍勋传》 【注】①标埒:标记。 7.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刘晔佞谀不忠 佞谀:巧言谄媚 B. 恚望滋甚 恚望:怨恨 C. 后二旬,文帝亦崩 旬:年 D. 勋奏绌遣 绌:通“黜”,罢免 8. 以下句子中,全都表现鲍勋“守正不挠”的一组是 ①立太子,以勋为中庶子 ②勋不敢擅纵,具列上 ③文帝将出游猎,勋停车上疏 ④百僚严惮,罔不肃然 ⑤勋以堑垒未成,解止不举 ⑥勋内行既修,廉而能施 A. ②③④ B. ①④⑥ C. ②⑤⑥ D. ①③⑤ 9.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鲍勋在文帝即位前曾在东宫任职,那时文帝就不喜欢鲍勋,后来鲍勋外出任职又拒绝了文帝的请托,就更被文帝厌恨。 B. 文帝要去游猎,鲍勋犯颜直谏,文帝怒而拒谏。猎罢归来后,文帝外放鲍勋为右中郎将,黄初四年,因陈群等并举又不得已提升鲍勋为御史中丞。 C. 文帝抓住私解孙邕一事,要泄私愤,但廷尉、三官都主张从重判刑,这使文帝十分愤怒。 D. 文帝不顾大臣们的请求处死了鲍勋,不久,文帝也死了,人们都为忠廉好施而屈死的鲍勋叹息和遗憾。 10. 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太子数手书为之请罪。勋不敢擅纵,具列上。 (2)帝不得已而用之,百僚严惮,罔不肃然。 【答案】7. C 8. A 9. C 10. (1)太子多次亲手写信给鲍勋替郭夫人的弟弟求情免罪。鲍勋不敢自作主张放纵罪犯,列举全部罪状上奏朝廷。 (2)文帝不得已而任用他,百官既尊敬又害怕,没有不表现出恭敬的样子。 【解析】 7. 试题分析:旬,十天。 8. 试题分析:①太祖刚刚封勋做太子侍从官,还没表现出“守正不挠”的性格。 ⑤鲍勋私下解决孙邕的事,不能体现“守正不挠”。 ⑥这是对他死后的评价,且侧重于修性养德,廉洁好施。
第Ⅱ卷 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 14.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2009年上半年,我们的股市涨了,楼市也涨了。一年多之后,忧心忡忡的广大股民再也坐不住了,决定重返股票市场。 B. 几年前,他们在清华园里相识;今天,他们又在异地萍水相逢。 C. 就先请李校长发言,借以抛砖引玉,然后大家畅所欲言吧。 D. 在繁忙而紧张的高三学习中,父母见微知著的关怀,老师循循善诱的教导,使同学们备受感动和鼓舞。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萍水相逢”是比喻不相识的人偶然相遇。“抛砖引玉”比喻用不成熟的、肤浅的意见,引出成熟的、高明的意见。这常用作谦词,只能用于己方。 见微知著:指见到一点苗头就能知道将来的发展或问题的实质,与语境不合。 15.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腐败现象不是市场经济取向的改革造成的,不是市场经济的产物,而恰恰是由于尚未真正建立起平等竞争的市场经济。 B. 我不同意购置这些高档家具,不仅因为这些东西对我们并不需要,更重要的是这样做不符合勤俭节约的原则。 C. 谁也不能否认,要是没有边防战士无时无刻在保卫着祖国,我们就不可能安定地生活。 D. 对以中国为主的对美顺差大国而言,适当的妥协不可避免,但讨价还价和适度的斗争则是必须的。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A项,缺宾语中心词,应改为“建立起平等竞争的市场经济体系”。B项,主客体颠倒,应改为“这些东西对我们来说”。C项,“无时无刻不”等于“时时刻刻都”,应加一“不”字。 点睛:不合逻辑是病句常见的类型,主要有并列不当、否定不当、主客倒置和不合生活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