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期末试卷

阅读:346  2017-09-02
标签:人教版 高二 下册 期末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346]
吉林省长春外国语学校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吉林省长春外国语学校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页。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 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第Ⅰ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金石学的兴衰与传承创新
朱凤瀚
金石学的“金”,主要是指青铜器及其铭文,“石”是指石刻而且主要是指石刻文字。为求将文字资料保存永久而刻于石上,特别是铸于青铜器上,是古代中国的一种重要的文化传统。在汉代时,存于简帛上的先秦文献已相当残缺,故商周青铜器铭文与东周以后的石刻文字资料已尤为珍贵。但是这一类文献在北宋以前并未得到学界足够的重视。
这种情况,直到北宋年间金石学的出现才得到较大改观。研究古代青铜器与石刻能受到学者的重视,一方面是因为金石之学不仅可以证经补史,而且有助于复原古礼,适应了北宋王朝鼓励经学、巩固统治秩序之需要。另一方面,金石之学有实证研究色彩,为当时代表进步的史学与文字学发展趋势的学者所推重。北宋时造纸、印刷与墨拓技术得到空前提高,也为金石学的发展创造了物质条件。
清代在康熙朝后,开始极力提倡儒家经典之学,推崇“朴学”以巩固其统治秩序。而清初以顾炎武等为代表的学者,强调“通经致用”,重视考据学及小学,遂将与小学密切相关的金石学推到当时学术高端的地位。清代学者在青铜器与金文研究上有不少建树,而石刻方面则着力更多,研究成果亦趋于系统。但此时期被作为研究对象的青铜器等古器物及相当一部分石刻,仍然是零散出土的,且多属未知共存的器物。同时,对古器物形制变化的脉络及其与铭文的关系始终未能厘清,对铭文虽有考证,亦由于未有科学的古文字学理论且囿于传统史观,故进展不大,且研究的路径与结论始终未能摆脱“证经”之套路。
金石学作为一门属于特定历史阶段、有特定内涵的学问,基本止步于二十世纪初,但对其研究的主要门类,即中国古代青铜器(及各种古器物)、金文与古代石刻的研究,则继金石学之后获得新生。辛亥革命前后,伴随民主革命运动的兴起,中国的学术界也发生了重大变化,西方先进的科学思想被引进,特别是“五四运动”强调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与理论结合实际的科学方法,促进了中国现代考古学的诞生。1925年王国维发表《古史新证》,倡导“二重证据法”,对中国古史研究在方法论上的进步起了积极推动作用。
从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中央研究院”发掘殷墟开始,中国青铜器研究即从旧金石学范畴进入了现代考古学的研究领域,考古类型学被应用于青铜器研究。郭沫若在其名著《两周金文辞大系图录》与《考释》中,借鉴考古学的类型学,提出了“标准器法”。1941年出版的容庚《商周彝器通考》,更在青铜器及纹饰的分类、定名诸方面作出了杰出贡献。1935年唐兰出版了《古文字学导论》,提出了古文字考释的偏旁分析法与历史考证法,促使古文字学脱离开传统金石学与小学的束缚。史学观念的进步也使金文更好地与传世历史文献相联系,使之成为研究古史的重要资料。与此同时,石刻研究亦渐纳入现代考古学与史学的研究范畴。二十世纪以来照相技术与印刷水平的提高成为传统金石学研究门类获得新发展的重要条件。


浏览完整试题从金石学的兴衰与金石研究的新生之历程,可以深切地感到,人文社会科学类的学术研究,其水平的高低是与时代所给予的政治环境、科学世界观及科学技术的发展程度、时代的历史需求密切相关的。
(摘编自《光明日报》)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国古代有一种文化传统,为将文字资料永久保存而将其刻于石上或铸于青铜器上。“金”主要是指青铜器及其铭文,而“石”则是指石刻而且主要是指石刻文字。
B. 金石之学可以证经补史,有助于复原古礼,适应了北宋王朝鼓励经学、巩固统治秩序之需要,而且金石之学的实证研究色彩,也很受当时一些学者的推重。
C. 清朝时期,金石学研究进展不大,原因如下:一是始终未能厘清古器物形制变化的脉络及其与铭文的关系,二是受到传统史观的局限,三是研究的路径与结论始终未能摆脱“证经”之套路。
D. 王国维倡导“二重证据法”,对中国古史研究在方法论上的进步起了积极推动作用。郭沫若借鉴考古学的类型学,提出了青铜器研究的“标准器法”。
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较之简帛,青铜器铭文和石刻保存的时间更为长久。在汉代时,保存于简帛上的先秦文献已相当残缺,所以商周青铜器铭文与东周以后的石刻文字资料显得特别珍贵。
B. 在北宋以前,青铜器及其铭文以及石刻文字等文献资料不受学术界的重视,从北宋开始,这种状况才得到较大改观。
C. 清代学者在金石学研究中,对石刻方面投入精力更多,研究成果亦趋于系统。但此时青铜器等古器物仍是零散出土的,且多属未知共存的器物,研究进展不大。
D. 西方先进的科学思想被引入中国,尤其是“五四运动”强调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与理论结合实际的科学方法,促进了中国现代考古学的诞生。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清初以顾炎武等为代表的学者,强调“通经致用”,重视考据学及小学,金石学因与小学密切相关,被推到当时学术高端的地位。
B. 北宋时造纸、印刷与墨拓技术为金石学的发展创造了物质条件,20世纪以来照相技术与印刷技术水平的提高也成为使传统金石学研究门类获得新发展的有利条件。
C. 20世纪二三十年代对殷墟的发掘,标志着中国青铜器研究和石刻研究正式进入了现代考古学的研究范畴。
D. 金石学作为一门学问,属于特定历史阶段,具有特定内涵,在20世纪初已基本止步,但对其研究的主要门类则继金石学之后获得新生。
【答案】1. C 2. B 3. C
【解析】
1.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辨析。首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C项,此项误用递进关系,原文是“一方面……另一方面”的并列关系;且“也很受当时的学者们推重”扩大了范围,原文说的是“为当时代表进步的史学与文字学发展趋势的学者所推重”。
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辨析。首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B项“研究成果亦更加系统化”曲解文意。文中并没有将石刻研究与青铜器铭文研究成果比较,不能说哪一个“更系统化”,而且对于石刻,文中说的是“石刻方面……研究成果亦趋于系统”,“趋于系统”是一个过程,不等同于系统化。
3.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可见本题考查对作者观点的理解及理解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D项“在20世纪初已停滞不前”混淆已然未然。原文表述的是“基本止步于20世纪初”。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要好好爱自己
毕淑敏
你要好好爱自己。
这话来自一句叮嘱。最早向我们说起它的人,可能是我们的父母,可能是我们的师友,可能是我们的恋人爱人……
如果他们也许会一而再再而三地说:冷了要添衣,热了要洗脸。不要熬夜,不要一忙就忘了吃饭。要和大家伙儿搞好关系,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要早睡早起……
从来没有人对你说起过这些絮絮叨叨啰啰嗦嗦的话,那你的童年和少年加上青年时期,孤寂荒凉。你未曾被人捧在手心,极少承接过温情。
不过,这没什么了不起的。因为无论别人怎样对你说过这些话,说过多少次,都是身外之物。话音终将袅袅远去,要紧的是——你要自己对自己说这句话——你要好好爱自己。在纷杂人间的清朗月夜,你要耳语般但无比坚定地对自己说。
好好爱自己,是简单朴素的常识。可是这世上有多少人,能够懂得能够记住能够做到呢?
放眼四周,谬爱种种。
有人年轻时不顾死活拼命挣钱,预约给自己年老的时候可以肆意享乐,放开一搏。他们以为这就是爱自己。
有人以为把身体安置在一个庞大的屋舍内,再用很多名牌将自己掩埋,这就是爱自己了。
有人以为把自己的腿最大限度地闲置起来,抵达任何一个地方都由汽油和钢铁代步,这就是爱自己了。
有人以为让自己的外貌和自己的内脏年龄不相符,让面容在层层化妆品的粉饰下,显出不合时宜的嫩相。严重者不惜刀兵相见大胆斧正自我,甚至可以将腿骨敲断以求延展下肢增加身高,就是狠狠地爱自己了。
实际情况恰恰相反,以上诸等,皆是对不起自己,害了自己。
爱自己是需要理由的。我们的爱要想持之以恒,先要明白自己究竟是谁。
最明确的结论是——自己首先是一个身体。这个身体结构精巧,机能完善,高度发达,精美绝伦。千百万年进化的水流,将身体打磨成健全而温润的宝石。
大脑的功用是思考,而不是他人任意抛洒塑料袋的垃圾场。凡事用自己的脑袋想一想,做出最合乎理性的决定,这就是对自己的脑袋好。
眼睛要看洁净美好之物,看出潜在的危险找到安全方向。眼睛还有小小的癖好,爱看草木的绿色和天空的湛蓝,爱看书本和笑靥。满足它的愿望,非礼勿视,这就是对眼睛好。
鼻子希望呼吸到清新的空气,闻到花香,不喜欢密不通风的腐朽之气和穹顶之下皆是雾霾。让它远离这样的环境,才是对鼻子的爱惜。


展开余下试题脊骨希望自己能够庄严地挺直,快乐向前。这不但是生理的需要,也是心理的需要。一个卑躬屈膝的人,谈不上尊严。而没有尊严的人,不会好好对待自己。因为他看不起自己,以为自己只是蝼蚁之物。
我们的肩膀,希望能担负一定的担子。不要太轻,那样就失去了肩负的责任。也不能太重,超过了负荷,肩周就会发炎。
我们的双腿,希望能在正当的道路上挺进。时而可以疾跑,时而可以漫步,时而可以暂停,倾听婉转莺啼。
我惊叹人体的奥秘,大自然是何等慷慨地把最伟大的恩赐降临于我们身体之内。身体的每一个细枝末节,都遵循颇有深意的蓝图构建起来并完整地传承,兢兢业业一丝不苟。
只有爱自己的人,才有可能爱别人,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一个不爱自己的人,断不会心细如发地爱别人。爱已爱人都是一种能量,它不是与生俱来,而是通过感知和模仿,通过领悟和学习,才慢慢积聚起来,直至蔚然成风。这世上有太多的人,不爱自己,第一个证据就是他们成了身体的叛徒。所有人的身体,都理应洁净而温暖。不仅儿童和青年圣美,中老年人的身体也依旧是和煦与高贵的。
不过,这并不是好好爱自己的全部。在身体里,还有无比尊贵的主宰,那就是我们的灵魂。爱惜灵魂,是好好爱自己的最高阶段。
有人说灵魂有21克重,说在死亡的那一瞬间,灵魂会飞向天空。我不知道这个说法是否科学,但我相信在美好的身体里,一定安住着同样精彩的灵魂。它是人类最优秀的价值观之总和,是我们瞭望世界的支点。它凝聚了人类所信仰所尊崇所畏惧和所仰视的一切,在肉体之上,放射明亮光芒,穿透风雨迷蒙照耀着引导着我们。
如果这一世,你能爱惜身体珍重灵魂,那么从这个港口出发,你会成为一个身心平和的幸福小舟,一步步安然向前,驶入珍爱他人珍爱万物珍爱世界的宽广大海。
4. 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 ( )( )
A. 文章按照“谬爱、要自爱、如何爱、升华爱”的思路,不仅向读者传达了对个体生命的关爱,而且传达了更要博爱的情怀。
B. 作者认为,如果从来没有人嘱咐你“要好好爱自己”,那么你就从来没有被人捧在手心,没有承接过温情。
C. 作者认为,也许爱我们的人会一再叮嘱我们“要好好爱自己”,但具备“自爱”的自觉更重要。
D. 文章运用了许多修辞手法,如将我们的身体比喻成“健全而温润的宝石”,又如“眼睛还有小小的癖好”等使用了拟人的修辞。
E. 文章语言亲切自然,读来如同亲朋邻里说话一样,又极富有哲理,耐人寻味。
5. 比较《拿来主义》和《要好好爱自己》,这两篇文章在材料安排上的共同点是什么?请分别具体说明。
6. 结合文意谈谈你对“好好爱自己”内涵的理解,并指出它带给我们怎样的生活启示。
【答案】4. AB 5. 共同点:先破后立。《拿来主义》先批判送去主义,然后提出拿来主义的主张;本文先批判谬爱然后提出如何自爱。
6. 好好爱自己的内涵:首先是珍爱自己的身体,身体的每个细枝末节都很重要;更是珍爱珍重自己的灵魂,灵魂也同样精彩(或是尊贵的)。联系实际谈谈感悟。
【解析】
4. 试题分析:A项,文章按照“谬爱、要自爱、如何爱、升华爱”的思路,错误,思路应该是“要自爱、谬爱、如何爱、升华爱”;另外,“不仅向读者传达了对个体生命的关爱,而且传达了更要博爱的情怀”错误,主要传达的是对个人生命的关爱。B项,原文是“从来没有人对你说起过这些絮絮叨叨啰啰嗦嗦的话,那你未曾被人捧在手心,极少承接过温情。”选项只是强调了“要好好爱自己”这一句话的作用,缩小范围了,并且后面缺少“极少”这个词,说法绝对了。
5.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关于文章的思路的考核的题目,此题重点注意“破”和“立”之间的关系。
6. 试题分析:答出“爱自己”的内涵“珍爱自己的身体”“珍爱珍重自己的灵魂”,然后联系实际论证。
点睛: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分析文章的标题注意从字面和深层两个角度进行分析,字面的意思较为浅显,不难理解,深层含义要结合文章的主旨进行分析,注意是对某事物的赞美,或是对某种人的鞭挞等。从作用是注意结合内容和形式作答,内容上就答上面的含义,形式上主要回答收否是文章的线索,或是运用什么特殊的手法等。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中国留学第一人——容闳
对于中国留学第一人容闳来说,当年他选择留学的胆量,丝毫也不下于世界上第一个吃螃蟹的人,那个年代留洋充满风险。中国与欧美等国家隔着太平洋、大西洋,坐上船从启程到抵达,途中经过无边无际的海域,需要大半年时间。更何况把未成年的孩子,送到完全陌生的西洋国家,然后忍受遥遥无期的隔洋相望、鱼雁传书,这对于从来没有出过家门的传统中国父母来说,是难以想象的。
容闳出身于穷苦人家,十三岁时,家居澳门。当时,澳门是来粤贸易各国商人的共同居留地,华洋杂居。在澳门,他在马利逊学校读书,受教于美国传教士布朗。当时他们班上只有6个学生。后来由于家人和自己健康的考虑要提前回美国,布朗宣布了一个重要的决定:他想带几个跟他学习多年的学生回国,继续完成学业。布朗说完,要求愿意跟他去美国的孩子站起来。当时班上只有3个学生站起来,而容闳是其中的第一人。容闳的母亲起初并不同意,经过容闳的劝说才勉强答应。布朗为此特地为准备随他去美国的学生找了资助人,这些资助人不仅负担学生留洋的全部费用,还承担了他们留洋期间学生家庭两年的生活费用。因此,容闳获得了赴美学习的机会。
容闳初到美国,进了马萨诸塞州孟松城的孟松学校。“那时美国的生活、膳宿都非常便宜。贫困的学生都有很好的机会找点工作做,以解决学费问题。我记得当时的食宿费,包括燃料、灯和洗涤在内,每人每星期仅1元2角5分美金。”
容闳从孟松学校完成学业后,获得的资助就此结束。他放弃了去苏格兰进入爱丁堡大学学习,同时又可以继续获得资助的机会,坚执地要留在美国进入耶鲁大学学习。有教授建议他申请一份贫困生救助金,但条件是学成后必须做传教士。容闳不愿意为此放弃自己的理想,而去做传教士,并以此换取获得救助金的机会。为此,他的大学生活很艰苦,最后是通过当地妇女协会的帮助,才获得了生活的救助。
容闳在耶鲁学习,由于入学前准备并不充分,尽管他学习很努力,但是在总体成绩上并没有取得高名次。他在写作和抽象论方面却是出类拔萃的,因多次夺得英语作文奖而名扬校园内外。就读期间,因为贫穷,容闳很少参加校园内外的社交活动,所以也没有至交,显得孤独。可是他严于律己、刻苦学习的品行给大家留下了很好的印象。
耶鲁大学毕业后,容闳为自己确立了一个目标,“在大学的最后一年结束之前,我已把自己将要付诸行动的事在心中规划出一幅蓝图。我决心要做的事就是:中国的年轻一代应当享受与我同样的教育利益;这样通过西方教育,中国将得以复兴,变成文明富强的国家。我的志向就是去实现这一目标,竭尽我的全部智慧和精力朝着这一目标奋斗着。”在以后的岁月里,他毕生的努力都是为了实现这个伟大目标。
耶鲁大学毕业后,容闳决然离开美国回到中国。那个年代回中国的路程何其遥远,航程那么漫长,回程的船在茫茫大海中航行154天,况且又不是舒适的客船,那次航程被容闳描述为“令人厌倦的、最难以忍受的、漫长的”航行。况且他在美国呆了几年,中文水平已经退步到不能流利表达的地步,在船上与中国领航员甚至无法沟通,领航员听不懂他的话,他也很难明白领航员说的是什么。


展开余下试题回到祖国后,他更换了无数的工作,每一项工作都是那么短暂。从中国留学的第一人,发展成为留学事业的开拓者,容闳不知道走过了多少坎坷的路。
(摘自香港《大公报》,有改动)
【注】 容闳(1828年11月17日~1912年4月21日),字达萌,号纯甫,广东香山县南屏村(今珠海市南屏镇)人,中国近代史上首位留学美国的学生。中国近代早期改良主义者,中国留学生事业的先驱,被誉为“中国留学生之父”。
7.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两项是 ( )( )
A. 容闳远涉重洋,留学美国,会面临着距离遥远、父母思念、人地两生、经济负担等重大难题。
B. 容闳第一个报名随老师去美国继续学习,既表现出对老师的崇拜,更重要的是表现了他通过西方教育来振兴中国的强烈愿望。
C. 容闳之所以放弃了去苏格兰进入爱丁堡大学学习的机会,是因为他经济贫困,生活艰苦,希望继续获得耶鲁大学的资助。
D. 第⑦段“回中国的路程何其遥远、航程那么漫长”写归程遥远、航程漫长,实际上也体现了传主的精神品质。
E. 本文把传主的主要经历和典型语言放在特定的背景下进行叙述,在展示传主坎坷经历的同时,展示了传主的崇高理想。
8. 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 容闳出生于澳门,是传教士布朗的学生;布朗完成教学任务准备回国时,决定带几个中国学生,容闳第一个报了名。
B. 容闳在耶鲁大学学习时,为了追求理想而放弃救助金,生活艰苦,通过当地妇女协会的帮助获得生活救助,没有至交,但自律刻苦。
C. 容闳在美国学习期间,布朗不但对他耐心培养,还出资帮助他解决了留洋学费与生活费,为容闳赴美留学提供了物质帮助。
D. 容闳年少时就有一个理想,即通过西方教育最终使得中国的年轻一代享受与他同样的教育利益。所以从孟松学校毕业后,去做了传教士。
9. 容闳耶鲁大学毕业后,为自己确立一个目标,即“中国的年轻一代应当享受与我同样的教育利益; 这样通过西方教育,中国将得以复兴,变成文明富强的国家”,并为实现这一目标付出了毕生的努力。请结合文本并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的体会。
【答案】7. BC 8. B
9. ①理想、目标能促使一个人不断地逆流而上、奋斗不息.容闳虽然自幼家庭贫寒,远大的理想促使他学习刻苦、敢为人先;在美国学习期间生活艰辛,依然为理想而放弃资助金;毕业后排除万难回国工作等.②青年人要有一份强烈的国家责任感,以强国为己任.容闳留学美国条件远远好于国内,但他依然回国工作,并为提高青年一代的教育水平,复兴祖国,建设文明富强的国家而奋斗终生,那一份强烈的国家情怀和责任感值得青年一代学习。联系生活。
【解析】
7. 试题分析:B项,“容闳第一个报名随老师去美国继续学习,更重要的是表现了他通过西方教育来振兴中国的强烈愿望”牵强附会。C项,容闳之所以放弃了去苏格兰进入爱丁堡大学学习的机会,是因为他有理想。
8. 试题分析:A项,“容闳出生于澳门”错误,原文只是说“居住澳门”,“布朗完成教学任务准备回国时”错误,原文说,提前回国。“决定带几个中国学生”,无法判断这个班都是“中国学生”。C项,“布朗出资帮助”错误,是“找人出资”。D项,关于容闳年少时理想表述不对,同时,从孟松学校毕业后,没有做传教士。
9. 试题分析:首先答出这句话的两层含义“理想、目标能促使一个人不断地逆流而上、奋斗不息”“青年人要有一份强烈的国家责任感,以强国为己任”然后列举文章的传主的事例进行解释。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李善长,字百室,定远人。少读书,有智计,习法家言,策事多中。太祖略地滁阳,善长迎谒。太祖知其为里中长者,礼之,留掌书记。尝从容问曰:“四方战斗何时定乎?”对曰:“秦乱,汉高起布衣,豁达大度,知人善任,不嗜杀人,五载成帝业。今元纲既紊,天下土崩瓦解。法其所为,天下不足定也!”太祖称善。从下滁州,为参谋,主馈饷,甚见亲信。太祖威名日盛,诸将来归者,善长察其材,言之太祖。复为太祖布款诚,使皆得自安。有以事力相龃龉者,委曲为调护。郭子兴中流言疑太祖稍夺其兵柄又欲夺善长自辅固谢弗往太祖深倚之。太祖军和阳,自将击鸡笼山寨,少留兵佐善长居守。元将谍知来袭,设伏败之,太祖以为能。
太祖为吴王,拜右相国。善长明习故事,裁决如流,又闲于辞命,太祖有所招纳,辄令为书。尝请榷两淮盐,立茶法,皆斟酌元制,去其弊政。既复制钱法,开铁冶,定渔税,国用益饶,而民不困。吴元年九月,论平吴功,封善长宣国公。改官制,尚左,以为左相国。太祖初渡江,颇用重典,一日,谓善长:“法有连坐三条,不已甚乎?”善长因请自大逆而外皆除之,遂命与中丞刘基等裁定律令,颁示中外。
洪武三年,大封功臣,帝谓:“善长虽无汗马劳,然事朕久,功甚大,宜进封大国。”封韩国公,岁禄四千石,子孙世袭。予铁券,免二死,子免一死。时封公者,善长位第一,制造比之萧何,褒称甚至。
善长外宽和,内多忮刻。参议李饮冰、杨希圣稍侵善长权,即按其罪奏黜之。贵富极,意稍骄,帝始微厌之,四年,以疾致仕。后坐惟庸党死。
(节选自《明史•李善长传》,有删改)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郭子兴中流言/疑太祖/稍夺其兵柄/又欲夺善长自辅/固谢弗往/太祖深倚之
B. 郭子兴中流/言疑太祖/稍夺其兵柄/又欲夺善长自辅/固谢/弗往太祖深倚之
C. 郭子兴中流/言疑太祖/稍夺其兵柄/又欲夺善长自辅/固谢弗往/太祖深倚之
D. 郭子兴中流言/疑太祖/稍夺其兵柄/又欲夺善长自辅/固谢/弗往太祖深倚之
11. 对原文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字,是古代男子20岁(成人)举行加冠礼时取的,以表示对本人尊重或供朋友称呼。
B. 太祖,太宗之类的称呼叫做庙号,一般人去世之后都可以有这种封号。只针对特定人群去世之后的封号称为谥号。
C. 布衣指平民百姓的普通的廉价衣服,代指平民;纨绔指用细绢做的裤子,泛指富家子弟穿的华美的衣服,后世称富家子弟。
D. 致仕是指交还官职,即官员退休。致仕的年龄一般是七十岁(有的朝代也有特殊规定),有疾病可以提前。官员自请退职也可称之为乞骸骨。
12. 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李善长通晓法家(学说)言论,谋划事情大多符合实情,是德高望重的人,朱元璋曾以礼对待他。
B. 向朱元璋投诚的人,因为相互意见不合,产生矛盾,李善长宁肯自己受委屈也要让他们和好。
C. 朱元璋既赞赏李善长有谋略,又称赞他面对危险形势,临危不乱,制胜敌人的能力。
D. 朱元璋大封功臣的时候,李善长位居公侯之首,荣宠无双,但由于性格弱点,李善长逐渐被朱元璋厌烦。后也因事终至被杀。
13. 把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小题5分,共10分)
(1)今元纲既紊,天下土崩瓦解。法其所为,天下不足定也!”
(2)善长明习故事,裁决如流,又闲于辞命,太祖有所招纳,辄令为书。
【答案】10. A 11. B 12. B
13. (1)现在元朝纲常已经混乱,国家四分五裂。(如果您)效法汉高祖刘邦的做法,天下不是很容易平定吗!” (2)李善长熟悉先例(或:旧日的典章制度),能很快地做出决断,又擅长交际辞令,朱元璋招引人才时,总是
标签:人教版 高二 下册 期末试卷
相关:关于“吉林省长春”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346]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